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演講稿

(福建省)2019年閩侯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演講稿7.04K

(2019年12月30日在閩侯縣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福建省)2019年閩侯縣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閩侯縣人民政府代縣長王建生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閩侯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各位委員及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9年工作回顧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也是八閩首邑兒女激情創業的奮進之年。縣政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上級黨委、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迎難而上、奮勇爭先,推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實現新突破。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700億元,增長8.7%;固定資產投資完成560億元,增長15%;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完成115.2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71.8億元,總量均保持全省縣(市)區前列。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再上全國百強榜,縣域經濟實力連續十年入圍全省“十強”。

這一年,我們激情奮進,專項行動拼出了可喜成效。聚焦決戰決勝全年目標,深入開展“到一線去,大幹120天”“三大行動、六項競賽”“整潔閩侯”等行動,貫徹落實福州市“三個年”行動、“三個福州”建設等重大決策部署,培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4家、大型服務業企業104家;重大專案開工280項、竣工110項,“五個一批”專案兩個季度綜合考評排名全省前十;“2019閩侯發展大會”等招商推介活動成功舉辦,落地專案524項,總投資1063億元,其中30億元以上專案4個;重點專案徵收房屋192萬平方米,交地1.2萬畝;23個市級“三個福州”建設專案完成年度投資16.2億元;城鄉環境整治成效明顯。

這一年,我們激情奮進,產業升級邁出了堅實步伐。製造業加快升級,六和機械等49個省市級技改專案完成投資62億元,正大歐瑞信二期等15個建設專案竣工投產,新增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工業設計中心9個,“東南DX5”萬臺下線,賓士汽車入圍“2019福建企業百強”。服務業加快躍升,鷺燕醫藥總部等專案引進落地,居然之家、西方財富酒店開業運營,萬家廣場、海峽汽車文化廣場等大商圈、大市場繁榮發展,中國閩侯文旅高峰論壇成功舉辦,《閩侯縣全域旅遊發展總體規劃》釋出實施,“閩侯,閩江最美的問候”文旅宣傳片在央視播出。農業提質增效,完成14萬畝水稻生產功能區、5356畝永久基本農田儲備區劃定工作,新增百畝以上超級稻示範點2個,南通容益菌業智慧園、廷坪“繡山花谷”等專案建成投產,閩侯金魚再次斬獲全國大賽總冠軍,我縣獲評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打造鄉村振興試點鄉鎮3個、村居40個,鄉村振興戰略取得階段性成效。

這一年,我們激情奮進,創新潛能得到了充分激發。創新創業創造動能加快釋放,我縣與大學城7所高校簽訂戰略框架協議。專利授權2554件、新增專家(院士)工作站4個,數量均居全市第一。引進高層次人才31名,落實產學研專案15個,建立市級以上技能大師工作室4個,中國福建光電資訊科學與技術實驗室掛牌成立。福州軟體園閩侯分園、旗山智谷加快建設,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二期、創新園二期竣工投用,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海康威視等專案簽約入駐。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4家,規上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13.3%。減稅降費減輕企業負擔13億元,“一企一議”協調解決問題613個,“拼產業、護企業”推進大會成功舉辦,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平臺投入運營。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順利完成,預計三產佔比提高10個百分點、經濟總量提升12%。

這一年,我們激情奮進,改革開放迸發了強勁活力。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一般不動產登記在全市率先實現移動支付方式繳費,登記時限、發證平均用時、外網申請佔比等指標均居省市前列;納稅服務“同城通辦”,辦稅時間壓縮至140小時;企業開辦時限壓縮至3個工作日,創新推行“微信申請+直接登記+自動稽核+自助打照”登記模式。“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552個事項按小時計算,“最多跑一趟”和“一趟不用跑”事項佔比分別提高到93%和45.1%,全流程網辦事項佔比高於全市平均水平,群眾滿意率達99.9%,新增各類市場主體8827個,增長23%。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工作穩步推進,不良貸款餘額和不良貸款率有效控制。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推向縱深,基本完成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率達96.1%。搶抓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大機遇,引進外資專案14個,總投資128億元;出臺穩外貿促發展若干實施意見,實現出口128.6億元,增長10%。聚焦建設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出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26條措施,成功舉辦系列對臺交流活動,引進兩岸花緣農業等6個臺資專案。完成僑情和港澳鄉情普查工作,順利通過中央宗教工作督查“回頭看”,縣工商聯獲評全國“五好”縣級工商聯。

這一年,我們激情奮進,城鄉環境實現了全面提升。啟動編制三個城市組團“358城市化提升規劃”,完成《閩侯縣總體規劃修編2017-2035》、8個鄉鎮總規、10個片區控規編制及生態紅線評估、城鎮開發邊界線劃定工作。閩侯二橋、旗山湖等一批重大城市功能配套專案加快實施,南通大道一期等11個交通專案建成通車,荊溪河道整治等4個水利專案竣工完成,新增沙堤、鴻尾2個高速落地互通,總數增至14個、全省縣級第一,新增公共停車泊位4650個。縣城舊城改造二期、三期徵遷基本完成,安平浦流域綜合整治、公交停車場等專案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切實改善,新建改造公廁62座,新建農村公路105公里,修復水利水毀工程36處,市下達農村危房改造任務全面完成。城鄉美化綠化工作成效明顯,依法整治“兩違”面積135.8萬平方米、“大棚房”15宗,整治裸房5575棟面積130萬平方米,“三線”及國賓大道景觀改造提升任務基本完成,造林綠化及森林經營面積4.8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9.3%,我縣獲評“全國綠化模範單位”。數字城管和12345政府公共服務系統等平臺作用充分發揮,城鄉管理工作有所改善。汙染防治攻堅戰持續發力,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有效整改,縣域空氣優良率達98.6%;縣垃圾焚燒發電廠如期建成,垃圾分類試點工作啟動實施,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順利通過省市考評驗收;河湖長制工作紮實推進,江心島、烏龍江祥謙段河岸等生態修復提升工作成效明顯,治理水土流失6000畝,建成汙水管網102公里,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閩江流域幹流優良水Ⅰ-Ⅲ類比例、省控小流域Ⅲ類以上水質比例均達100%。

這一年,我們激情奮進,社會事業開創了良好局面。委託福州至一教育入駐管理閩侯二中、虎峰初級中學,與福建師大合作共建閩侯六中,完成《閩侯縣中國小幼兒園佈局專項規劃》,設立閩侯縣教育基金;縣第二實驗國小等17個教育專案建成投用,新增各類學位9318個,普惠性幼兒園學額覆蓋率比市下達目標高8.7個百分點;23所中國小通過省級義務教育管理標準化驗收,縣實驗國小入圍教育部基礎教育資訊化應用典型案例,東南學校獲評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肖守湊同志獲評全國優秀教師,新增市級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16名,名優骨幹教師數量居七縣(市)區前列。全面落實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措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診療量佔63.1%,藥價平均降幅52%;縣醫院新病房大樓等10個醫療衛生專案加快建設,竹岐衛生院新院建成投用;招聘衛生專技人員123名,在全市率先試行村醫“鄉聘村用”管理模式,白沙鎮獲評國家級衛生鄉鎮。縣社會福利中心投入運營,青口、上街、荊溪、白沙照料中心及小箬、廷坪敬老院建成投用,每千名老年人床位數提高到27.7張,比增6.8%。“兩點”“三共”“四聯”文化惠民工程紮實推進,青橄欖合唱團喜獲中國“新時代、新作品”合唱展演最高榮譽,新增健身路徑55條,定向越野賽等群眾文體活動蓬勃開展。完成2處國家級、18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落點工程,成功申報非遺傳承基地2個,新增非遺專案4個、傳承人5名。縣融媒體指揮中心建成投用,廣電網路閩侯分頻道雲平臺正式上線。全國文明城市建立工作紮實推進,黃思林等3人獲評福州市道德模範,白沙大目溪村入選福州淳樸民風榜樣村,我縣被確定為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第二批全國試點縣。

這一年,我們激情奮進,民生保障得到了切實強化。財政民生支出達85億元,佔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81.9%。完成57項總投資20億元的省市縣三級為民辦實事專案。城鎮新增就業8197人、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4103人,大中專畢業生就業創業省級資助專案獲獎數全市第一,祥鑫鋁業獲評全國模範勞動關係和諧企業。精準脫貧“兩不愁三保障”工作全面落實,13個老區村加快發展,東西部對口幫扶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三醫聯動”的醫療保障體系更加健全,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擴面9500人、比增12%。徵遷安置面積56萬平方米,保障性住房配租1701套、配租率99%。成立縣應急指揮中心,投用縣消防救援業務用房,整合社會應急救援力量7支,整改安全隱患2474個。“平安閩侯”建設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破獲涉黑涉惡案件160起,閩侯四級巡防工作經驗在全市推廣,“七五”普法成效明顯。民族、信訪、行政複議、愛國衛生、計生服務、關心下一代以及國防動員、雙擁共建、民兵預備役、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建設、人防等工作持續加強,誠信建設、防汛防颱、防震減災、氣象、保密、檔案、黨史方誌、老年教育、共青團、婦女兒童、紅十字、殘疾人、慈善等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這一年,我們激情奮進,政府自身展現了應有擔當。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廣大幹部“四個意識”更加牢固,“四個自信”更加堅定,“兩個維護”更加堅決,47個單位被授予市級以上榮譽稱號。大力弘揚和傳承“馬上就辦、真抓實幹”精神,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整肅“虛僵躲拖腐”不良作風,效能問責18人次。馳而不息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加大審計監督力度,推進政務公開和權力執行公開,深化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認真執行縣人大及其常委會決定決議,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自覺接受縣政協的民主監督,積極支援縣政協開展民主協商。辦復省市縣三級人大代表建議142件、政協委員提案132件,滿意率均達100%。

各位代表,成績來之不易,這是上級黨委、政府和縣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縣人民團結奮鬥、社會各界大力支援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全縣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離退休老同志及社會各界人士,向上級駐地機構、人民解放軍和武警駐地部隊,向關心支援閩侯發展的海內外鄉親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一是產業結構還不夠優,現代服務業佔比偏低,缺少高新大專案;新增長點培育還不夠快,產業基礎、創新資源、城郊區位等優勢尚未充分轉化為發展優勢;受汽車、房地產行業減收以及減稅降費等因素疊加影響,財政增收困難。二是城鄉規劃建設水平與福州中心城區還有差距,公共服務和基礎配套領域補齊短板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城區停車難、交通堵點多等現狀還沒有根本改變,生態保護壓力還很大。三是部分幹部思想觀念還不適應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要求,“虛僵躲拖腐”現象還時有發生。還有許多問題,不一而足。對此,我們將堅持問題導向,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改進。

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根據縣委部署,2020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區位優勢,主動融合福州主城發展,聚焦打造“省會副中心”,以“到一線去”系列專項行動為抓手,搭建一個幹事創業平臺、攻堅一批重大重點專案、打造一個生態宜居家園,加快推動城郊到城市、農民到市民兩個轉變,爭當全市排頭兵,奮力實現閩侯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根據這一總體要求,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3%;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4.5%;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8.4%;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8.7%;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增長1.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1%;出口總額增長3%;實際利用外資增長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8%;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5%;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全面落實節能、減排、降碳任務。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重點抓好以下四個方面工作:

一、城鄉宜居宜業再提升,傾力打造美麗新閩侯

堅持以閩江為“線”、三城為“點”, 以點串線、以線帶面,聯動三城、帶動山區,打造“閩江兩岸百里宜居宜業最美經濟帶”,增強首邑人民“家住閩江邊”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一)明晰同城發展定位。按照“三城帶兩區”的思路,組團式、片區式推進同城化發展。三城組團,即福州西新城組團、福州大學城組團、福州汽車城組團。福州西新城組團,突出“擴容提質”。加快甘蔗舊城改造,完成安平浦綜合整治、公交停車場、墩園洲水廠遷建等專案,做好綠化亮化,提升城區顏值。打造荊溪地鐵商圈,推進中科睿谷、新城中路等節點專案建設,做好閩江荊溪段岸線外移論證工作,促進鎮區與福州市區、甘蔗城區連片發展。提速閩侯二橋,加快竹岐新區路網等專案,提升蘇洋地鐵、閩越水鎮、金水湖三大板塊,推動跨江聯動發展。福州大學城組團,突出“校地聯動”。高標準推進旗山湖建設,加快實施一批整治提升專案,推動創新要素集聚發展。全面提速南通“五縱七橫”路網專案,提升物流園建設和發展效益,打造大樟溪沿岸高階商貿服務區。全力支援高新區海西園、生物醫藥和機電產業園發展,徵遷清盤漢強、藍網等80個專案,啟動融僑醫院、北京語言大學附屬福州學校等公共服務專案,加快建設兩園3號路二期、高新大道南段等26條道路,完成南嶼排澇站、土山尾水庫等配套專案,服務海峽星雲、數字經濟產業園等重點專案建設,力促源磊LED、中海創等專案投產運營。福州汽車城組團,突出“產城融合”。依託青口小城市建設,提速正祥城市綜合體,啟動文化中心等專案,高水準打造青口中心區。調整優化海峽汽車文化廣場業態,加快實施七裡實驗學校等專案,規劃推進尚幹鎮區舊改。加快祥謙節點景觀整治提升,做好河道清淤、管網鋪設等工作,鞏固提升門口片區生態整治成效。兩片區,即白沙、鴻尾特色產業片區,洋裡、大湖、廷坪、小箬西北部生態片區。白沙、鴻尾特色產業片區,突出“產業特色”。提速白沙海絲時尚居藝小鎮、環鎮路等專案,打造“一核、一園、三帶”生態休閒旅遊示範區。規劃建設閩侯第三工業園,加快工藝品產業園等專案建設,促進鴻尾產業整體提升。洋裡、大湖、廷坪、小箬西北部生態片區,突出“生態優勢”。挖掘整合自然山水、文化古蹟、鄉土風情等資源,全力支援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研學體驗等產業發展,加快打造福州休閒觀光“後花園”。

(二)加快同城融合步伐。一是在規劃上融合。對標福州中心城區,編制實施“358城市化提升規劃”及專項規劃、城市設計,完善城市標識系統,管控城市建築風貌,優化縣域國土空間規劃。二是在交通上融合。實施暢通、聯通、打通“三通”工程,“暢通”,即規劃實施三環永豐—甘蔗青岐、青口西臺—祥謙琯前等沿山沿邊過境通道;“聯通”,即加快推進烏龍江大道上街段、竹岐江濱路、甘洪路拓寬改造、203省道拓寬改造等一批聯通福州主城區、貫通閩江(烏龍江)南北岸的交通路網專案;“打通”,即加快實施東南大道三期、林森大道二期、上街惠好路一期、荊溪溪下中路、甘蔗陳店湖延伸路等一批市政“斷頭路”。同時,推進地鐵5號線甘蔗延伸段、濱海快線相關工作,破解荊溪光明等一批交通堵點問題,完善節點路段照明設施、警示標識,優化公交運營,方便群眾出行。三是在配套上融合。加快閩江下游防洪工程等13個重點水利專案,分割槽施策、逐步解決汽車城等片區保供水、治汙水、排澇水問題,完成洋裡溪生態水系二期、南通文山排澇站等6個專案。實施春風變電站等10個電力專案,完成竹岐變電站增容專案。新增公共停車泊位4800個以上,新建改造公廁15座以上。四是在品質上融合。以迎接世遺大會為契機,完成“7大片區、12大門戶、12條線路”景觀改造提升任務。開展全民種樹養花植草行動,推進“綠盈閩侯”建設,造林綠化及森林經營面積5.2萬畝以上。五是在管理上融合。深化愛國衛生運動,規範交通、市容、市政、環衛等領域管理,提升“整潔閩侯”行動。完善“兩違”治理工作制度和責任體系,確保新增違建零增長、存量違建負增長。整合綜治、文明、數字城管等社會管理網格,構建全縣“一張網”智慧城市管理平臺。引入“物業城市”管理模式,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三)推動城鄉一體發展。圍繞“五個振興”,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是致力農業興。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支援發展金魚、水果等特色產業,實施金魚小鎮等專案。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主要農產品檢測合格率達到98%以上。推廣“網際網路+現代農業”模式,支援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發展,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和家庭農場示範場5個以上。二是致力農村美。繼續打造30箇中級版鄉村振興試點村,並分3條線路打造10個高階版試點村。整治裸房3190棟85萬平方米,完成三年整治任務。抓好“四好農村路”工作,新建農村公路80公里以上。三是致力農民富。堅持政府主導、村居主體、社會參與,實施“五個互動”工程,發展村集體經濟。深化農村集體產權、農業供給側改革,增強鄉村發展活力。完善穩定脫貧機制,保持教育、醫療、住房扶貧和低保兜底政策不變,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個都不掉隊”。

(四)築牢省會生態屏障。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快速解決排查發現及群眾反映的生態環保問題,全面完成並鞏固提升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堅決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一是讓天更藍。加強工業大氣汙染綜合治理,強化施工粉塵、道路揚塵等專項整治,提高臭氧排放應急應對能力,推動縣域空氣質量穩步提升。二是讓水更清。全面落實河湖長制,推進重點流域水環境治理,深化畜禽養殖汙染整治,提速大學城、城關、荊溪3個汙水處理廠擴容專案,新鋪設汙水管網80公里以上。三是讓地更淨。加快閩侯環保生態產業園二期專案,推進垃圾分類、環衛保潔市場化、“智慧環衛”數字化平臺建設等工作。實施塔礁洲溼地保護等18個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專案,強化閩江流域島洲、溼地及森林等自然生態保護。

二、產業提質提量再攻堅,傾力打造實力新閩侯

全面落實“三個福州”建設、“抓專案促跨越”行動等部署要求,以園區為載體、專案為支撐,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拼龍頭、拼叢集,帶動先進製造業加快“強身”。一是抓好園區建設。青口投資區以打造高階汽車製造基地為目標,完善基礎配套,推進東臺工業園建設,成立企業服務中心,園區產值增長11%以上。閩侯經濟技術開發區推進三期建設,加快實施天石源二期、福特科光電二期等專案,園區產值增長15%以上。二是提升六大產業。汽車產業推動賓士二期、蘭圃汽配產業園等專案落地實施,促成東南汽車引資合作,支援汽配企業增資擴產、拓展業務。機電產業推廣智慧化、資訊化改造,力促佳新創輝、聯合動力等龍頭企業加快發展。建材產業鼓勵建華管樁、閩巨集建材等企業對接城市公建專案,提升產品、做大規模。工藝品產業加快達克工藝品等專案建設,引導企業深耕國內市場,推動工藝品產業實現國內外市場齊頭並進。輕紡產業支援華達紡織、順邦紡織等企業升級工藝,開拓市場。食品產業助推貝奇食品、勝基食品等企業打造品牌,延伸價值鏈、供應鏈。三是擴大工業投資。實施三盛實業二期、快科電梯等150個工業專案,開工50個、竣工50個以上。實施祥鑫模具、泰全工業等技改專案50個以上,完成年度投資80億元以上。推動3家以上企業進入上市程式。

(二)挖潛力、挖增量,促進現代服務業加快“健體”。發揮區位、資源優勢,培育都市高階消費增長點,做大城郊三產。提速德康物流、新華都物流等專案,提升物流產業發展水平,提高畝均稅收效益。推動高新區浦上商業小鎮、南通永嘉天地等專案竣工運營,支援海峽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海峽國際建材城等專業市場做大做強,促進甘蔗萬家廣場、上街永嘉天地等夜色經濟繁榮發展。加快14個平臺專案建設,新引進企業總部7個以上,推動福特科光電等30家工業企業發展購銷供應鏈業務,支援金融服務、文化創意等產業發展,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以曇石山特色歷史文化街區為載體,整合曇石山片區文旅資源,打造國家4A級旅遊景區;推動閩越水鎮等專案建成運營,加大十八重溪、三疊井開發力度,規劃實施五虎山百里國際徒步線路、閩江遊輪等文旅專案,支援特色民宿發展,打響“閩江最美的問候”文旅品牌。

(三)抓引進、抓培育,推動戰略性產業加快“成長”。堅持創新是發展的第一槓杆理念,加快福州軟體園閩侯分園、旗山智谷等科創基地建設,引進一批戰略性新興企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0家、科技小巨人企業15家、“專精特新”企業5家以上。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支援企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施產學研專案15個以上,新增企業技術中心和工業設計中心5個以上、院士(專家)工作站3個以上。強化創新平臺建設,支援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縣創新創業示範中心等平臺開展創新創業創造孵化工作,新增市級以上眾創空間2個以上。實施“傍大學、優產業”戰略,落實與7所高校戰略框架協議議定事項,建立校地資訊互通機制,深化校地合作,充分激發駐地高校創新要素。

三、機制先行先試再創新,傾力打造活力新閩侯

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創新政務服務方式,打響在閩侯“好辦事、事好辦”的品牌,樹立來閩侯“好投資、好創業”的形象,倡導“來了就是閩侯人”的理念,著力構建有利於創新創業創造、可支撐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五好”制度體系。

(一)構建“好辦事”體系。認真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攻堅突破各環節指標,獲得用水、用氣、用電時間分別不超過12個、10個、7個工作日,開通寬頻網路時長壓縮至5個工作日,財政性投資專案審批時限壓縮到90個工作日以內。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事項分別提高到50%和94%以上,全程網辦事項提高到155項以上。大力推行“網際網路+政務服務+金融服務”、“證照聯辦”套餐服務、現場刻章“零延時”等措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二)構建“好市場”體系。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全面開放,“走出去”對接“金娃娃”“搖錢樹”專案,引進產業鏈或技改專案60個以上、單體投資2億元以上專案100個以上。融入自由貿易試驗區、海絲核心區建設,支援外貿企業拓展國際貿易。推進異地商會建設,加強與港澳臺的交流合作,做好華僑華人新生代工作,強化與陝西富平、寧夏隆德等地友好協作,實現內外聯動、互惠共贏。

(三)構建“好創業”體系。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全力支援民營企業發展,完成民間投資330億元以上。強化企業金融風險防範,紓解上市企業股權質押平倉風險,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小微企業信貸支援力度。建成、盤活標準廠房20萬平方米以上,推出寫字樓10萬平方米以上,推動批而未供和供而未建土地處置,實行新出讓工業用地管理評估會審准入機制。支援建投、交投等縣屬國有企業盤活資產、拓展業務,實現國有資產資本高質量、高效益配置。

(四)構建“好人才”體系。以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實施高層次人才集聚工程,辦好“首邑之約”等引才活動,引進高層次人才35名以上。堅持“以用為本”,強化與駐地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合作,採取顧問指導、技術聯姻、建立智庫等方式,引智發展、借智登高。完善人才發現、培養、激勵機制,做好人才服務工作,配建配租人才公寓536套,優化聚才環境。

(五)構建“好政策”體系。圍繞同城化發展,科學編制“十四五”及各專項規劃。主動對接上級部門,爭取在地鐵延伸、專案落地、資金拼盤等方面獲得相應支援,爭取福州新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等相關政策在我縣推行實施。根據發展需要,及時出臺一批推動創新發展的政策舉措。

四、民生共建共享再夯實,傾力打造幸福新閩侯

持續強化補短板、兜底線、強弱項工作,籌措150億元財政資金用於實施民生專案、提升保障水平。

(一)提升文明。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實施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工程,抓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強化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推進志願服務制度化,完善誠信建設長效機制,規範行業服務,推動“三城同創文明城”“百村共建文明村”。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深入開展文化“五進”活動,打響“兩點”“三共”“四聯”文化品牌,加強文藝創作引導,講好閩侯故事,推動新聞出版、文物、非遺等事業繁榮發展。

(二)辦好教育。圍繞重塑教育強縣,科學編制《閩侯教育現代化2035》發展規劃,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拓展與駐地高校聯合辦學模式,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實施34個總投資24.5億元的教育專案,建成閩侯八中新校區等18個專案,新增學位6870個以上,普惠性幼兒園學額覆蓋率高於全市平均水平。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深化教師“縣管校聘”工作,加大學科帶頭人培養力度,優化教學質量與績效考核、職稱評聘相掛鉤的評價體系。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機制,推進職業教育、繼續教育、老年教育統籌協調發展,支援和規範民辦教育、合作辦學。

(三)守護健康。堅持關注生命全週期、健康全過程,完善健康保障政策,讓廣大人民群眾享有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健康服務。實施縣婦幼保健院新院等9個醫療衛生專案,建成南通衛生院新院等3個專案。推進以縣醫院為龍頭的醫共體建設,推動縣人民醫院通過二級醫院等級評審,深化與駐地醫科院校共建合作。加強公共衛生防疫和重大傳染病防控,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加快建設居家社群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新增養老床位300張以上,大型養老機構實現醫保定點全覆蓋。聚焦增強人民體質,動建體育生態公園,加快實施縣青少年校外活動中心專案,新增健身路徑40條以上,深入開展體育“六進”活動,持續打響五虎山越野賽等文體賽事品牌。

(四)優化保障。完善有利於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的促進機制,新增城鎮就業7100人以上,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4100人以上。落實52項縣級為民辦實事專案,完成年度投資17億元以上。加強和改進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抓好“菜籃子”工程。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建成回遷安置房面積36萬平方米以上。落實好被徵地村生產生活留用地政策,著力解決被徵地農民生產生活出路問題。堅持應保盡保,健全統籌城鄉、可持續的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穩步提高低保補助標準。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失獨家庭關愛服務體系,統籌推進社會救助、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優撫安置、殘疾人幫扶等工作。

(五)力促和諧。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多元化化解矛盾、全時空守護平安、零距離服務群眾新機制,推進平安鄉鎮、平安小區建立,提升平安“三率”,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閩侯。暢通和規範群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通道,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深化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推進“雪亮工程”建設,淨化網路環境,做好“七五”普法及社群矯正工作,打造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和管理制度,持續開展12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加快構建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的應急管理能力體系。實施“固基”工程,加強村居幹部教育培訓,完善村務監督、村務公開和民主議事協商機制,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加強民族宗教、人民防空、防震減災、消防救援、退役軍人事務、全民科學素質、生育服務、統計、科普、氣象、檔案、保密、反走私、砂石整治等工作,支援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發揮更大作用。

打造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法治型政府

各位代表,高質量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管理社會事務、服務人民群眾等工作,對政府自身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提升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全力樹立新形象、展示新作為、開創新局面。

一是建設法治政府。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增強制度意識,維護制度權威,強化制度執行。遵從憲法和法律,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做到有權不任性。堅持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做好行政複議、行政應訴工作,加強行政執法監督,規範行政執法行為。

二是建設高效政府。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落實“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制度,激發廣大幹部幹事創業精氣神,比學趕超、激情創業,不斷提高政府執行力和戰鬥力。大力弘揚和傳承“馬上就辦、真抓實幹”優良作風,全面推行“長計劃、短安排、立即幹”工作法,促進各項工作提速增效。堅持績效管理導向,優化考核體系,創新督查方式,強化結果應用,充分發揮績效“指揮棒”作用。

三是建設民主政府。完善政府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式,推進政務公開,保障群眾知情權,確保各項政府工作都體現人民意願、維護人民利益、接受人民監督。認真執行縣人大及其常委會決定決議,自覺接受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縣政協的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

四是建設廉潔政府。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一以貫之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強化審計監督,嚴懲腐敗行為,全面強化黨風廉政建設。堅持標本兼治,盯緊權力執行各個環節,加強重點領域監管,堅決消除權力設租尋租空間,著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

各位代表!奮鬥成就偉業,實幹創造輝煌。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凝聚全縣力量、再創閩侯輝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實現閩侯高質量跨越式發展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