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黨建文案

(福建省)2020年廈門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2020年1月6日在廈門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福建省)2020年廈門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廈門市人民政府市長莊稼漢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2019年工作回顧

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著力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全力落實“六穩”措施,推進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財政總收入1328.5億元,增長1.7%,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768.3億元,增長1.8%;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於經濟增速;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完成年度節能減排任務。

一年來的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著力穩增長促轉型,實體經濟實力不斷增強

企業幫扶成效明顯。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和貿易摩擦不利影響,全面落實國家減稅降費等穩增長政策,出臺一系列支援企業增資擴產、促進高質量發展等政策措施,下調工商企業用電用氣價格,取消“四橋一隧”通行費,全年減稅降費超400億元。建立掛鉤服務企業“六必訪”制度,落實落細“民營經濟30條”,清償民營企業中小企業欠款4.6億元。健全政銀企常態化對接機制,小微貸款餘額增長19.7%,銀稅互動貸款餘額增長183%,融資成本下降0.8個百分點,累計使用115億元應急轉貸紓困資金。

招商引資有力有效。成功舉辦“廈洽會”和系列招商大會,奏響抓招商促發展最強音。建立全鏈條全週期立體化工作體系,健全招商落實、工作協同、督查問效等工作機制,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和全要素保障措施,成功組織赴北上廣深杭和日本、歐洲等境內外大型招商推介活動,累計生成對接招商專案2383個,總投資1.2萬億元;已簽約落地專案439個,總投資1933.2億元。

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新推出創新舉措15項。火炬高新區獲評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園區。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0.4%,佔規上工業增加值67.1%。淨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00家左右,累計超過1900家。建立“三高”企業培育庫,首批入庫企業2079家。新增眾創空間48家、科技企業孵化器10家,新培育企業1500家。與浙江大學等16家院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廈門半導體工業技術研究院等5個新型研究院落地建設。能源材料福建省創新實驗室啟動建設。新增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4家、工業設計中心2家。每萬人擁有有效發明專利數量達32.8個,國際專利申請佔全省近一半。招智引才工作取得新進展,柔性引進人才5300多人,引進高校畢業生5.1萬人,引進留學人員增長25.1%。

先進製造業規模壯大。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6%。323個億元以上產業專案完成投資超過360億元,廈鎢新能源材料等227個在建專案加快建設,士蘭半導體、通富微電子等33個專案投產。生物醫藥、新型功能材料產業叢集入選首批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叢集。中國人工智慧大賽永久落戶我市,人工智慧產業水平位居全國第八。獲批中國軟體特色名城。我市質量工作獲國務院表揚。

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成功舉辦第28屆金雞百花電影節,帶動影視產業異軍突起。金融業快速發展,引進金融專案43個,總投資738.9億元。新增境內上市公司2家,累計49家;新增境外上市公司4家,累計27家;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3家,累計130家。黃金珠寶產業園正式開園。旅遊會展業營業收入增長17.3%,接待國內外遊客1億人次,增長12.5%,舉辦商務會議和展覽9000多場。中遠海運、中旅郵輪運營總部落戶廈門,首艘國內豪華郵輪“鼓浪嶼”號從廈門港啟航。現代物流業增長12.6%,集裝箱吞吐量保持全球第14位,入選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2%。服務外包示範城市綜合評價位居全國第六。

(二)著力加大改革開放力度,發展動力活力持續釋放

營商環境更加優化。對標世界一流標準,出臺52條優化營商環境措施,營商環境建設繼續走在全國前列。深化“放管服”改革,取消行政許可事項9項,精簡前置審批專案14項,97%的事項實現“一網通辦”。實施70條便民辦稅新措施,網上申報、繳稅率超過99%。推行建設專案環評審批告知承諾制,31類專案實現環評批覆立等可取。全面推廣國際貿易單一視窗標準版,壓縮通關時間和口岸降費成效明顯,在全國十大海運集裝箱口岸營商環境評測中位列第一。實施《廈門經濟特區社會信用條例》,城市信用體系更加完善。

重點領域改革持續深化。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推進中央賦予的重大改革任務。順利完成市、區兩級機構改革,政府職能進一步優化。深化國企改革,創新監事會體制機制,啟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力度進一步加大,國企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分別增長12.8%和10.5%。深化財政體制改革,推行預算績效管理,財政資源配置效率不斷提升。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公立醫院全部納入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試點,同安區緊密型醫共體運作順暢,藥品集中採購試點取得成效,相關藥品人均費用下降61%。58項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任務基本完成,生態文明指數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一。

自貿試驗區建設加速推進。更好發揮“保稅+”“金融+”等特色優勢,新推出全國首創創新舉措19項,累計達82項。加快建設14個重點產業平臺,融資租賃、進口酒總量居全國前列。在全國率先開展積體電路保稅研發試點,獲批國家“芯火”雙創基地。中歐(廈門)班列開行班次增長32%。“絲路海運”航線開行1575航次。國際集拼貨值增長46.8%。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業務量位居全國第四。

對外開放步伐加快。實際使用外資134.2億元,增長25%。進出口貿易總額6412.9億元,增長6.9%,其中出口增長5.7%。對“海絲”沿線國家出口增長14%。實施外國人144小時過境免籤政策。成功舉辦“絲路海運”國際合作論壇、閩港“一帶一路”高峰研討會、萬國郵聯跨境合作全球大會、廈門國際海洋周等重大對外交流活動。外事僑務服務發展力度加大,廈門與港澳交流合作持續深化。閩西南協同發展區27個我市牽頭專案完成投資252.5億元。

對臺交流合作更加緊密。落實在廈臺胞臺企同等待遇政策,出臺45條措施,打造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新批臺資專案874個,增長10.1%。海峽兩岸投資基金落戶廈門。“小三通”客運量182萬人次。國家級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增至3家。廈金通電、通氣、通橋前期工作取得積極進展。成功舉辦海峽論壇、文博會、旅博會、工博會、海圖會等兩岸交流活動。對臺科技、文化、教育、衛生、體育等各領域交流更加密切。

(三)著力推進跨島發展,城市功能品質持續提升

“島內大提升、島外大發展”穩步推進。島內策劃生成首批30個重大專案,總投資2269億元;東部城中村整村改造順利實施,簽約率90%以上,完成拆遷361萬平方米,安置房開工建設1019套。改造老舊小區70個。島外新城基地建設提速提效,重大片區分別制定三年行動規劃,總投資超6000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超1530億元;一批骨幹路網加速形成,學校、醫院、保障房等一批公建配套全面鋪開,中航鋰電、華為鯤鵬生態基地等一批重大產業專案落地建設,產城融合更加緊密,人氣商氣加速聚集。

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新機場立項和總規獲批,航站區軌道工程等關鍵專案啟動建設,機場大道等骨幹專案加快推進。軌道交通1號線穩定運營,2號線開通運營,3號線、4號線、6號線建設按序時推進。第二西通道主隧道貫通,第二東通道加速推進,同安大道等提升改造工程竣工。長泰枋洋水利樞紐工程基本建成,具備蓄水條件。汀溪水庫群至翔安輸水支線、西水東調管道一期等重點水利工程竣工。新建改造供水管網82公里,完成燃氣管線建設100.5公里,投用輸變電工程10個、線路64.1公里。

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完成鄉村振興專案投資306億元。都市現代農業產業叢集營業收入增長11.1%。完成92個村莊規劃編制,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成效明顯。完成全市“大棚房”和農地非農化問題專項整治。完成1049個自然村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在全省率先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第一。

城市治理更加精細。大力整治高鐵高速等重要通道沿線環境,完成房屋整治1584棟。全面完成違建別墅整治自查自糾工作。拆除“兩違”801.1萬平方米。東坪山整治提升取得階段性成果。開展房屋安全隱患排查專項行動,整治危房4237棟。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走在全國前列,清理盤活“批而未供”土地22.7平方公里,處置“供而未用”土地6.3平方公里。大力整治露天燒烤、佔道經營,市容市貌明顯改觀。加快推進22條綜合治堵措施,完成247處道路安全隱患整治,打通8條斷頭路,提高翔安隧道等7條主幹道路限速。廈門綠色交通獲評中華環境獎。入圍中國智慧城市十強,“i廈門”榮獲2019中國智慧城市創新示範獎。

(四)著力增進民生福祉,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全體市民

社會事業加快發展。全力落實教育大會、健康廈門建設大會政策措施,辦好群眾最關心的身邊事。建成幼兒園中國小專案48個,新增學位3.4萬個。完成403所無證幼兒園、27所小區配套幼兒園整治提升,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增至88%。300所國小幼兒園開展課後延時服務,惠及學生5.7萬人。廈大附屬翔安醫院、心血管病醫院等一批專案投用,新增床位1900張。馬鑾灣醫院、環東海域醫院主體結構封頂;四川大學華西廈門醫院和華西廈門研究院開工建設。累計開設36個名醫工作室。連續23年蟬聯“國家衛生城市”稱號。實施《廈門經濟特區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條例》,16處文化遺產核心要素獲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獲評中國十佳數字閱讀城市。總長23公里的山海健康步道建成投用,新增36個校園對社會開放體育場地,成功舉辦市運會,群眾體育蓬勃開展。廈門馬拉松賽獲全球“綠色環保獎”。成為2023年亞洲盃足球賽承辦城市之一。

民生保障水平提高。完成36個為民辦實事專案。新增就業26.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84%。基本養老參保人數增長6.5%。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提高至每人每年680元。低保標準和特困供養人員基本生活標準分別提高至800元和1200元。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2.1萬套,配租配售1.3萬套。建成6個社群養老服務照料中心、25個農村幸福院,愛心護理院改擴建等專案竣工,養老機構醫養結合覆蓋率達到100%。

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城鄉社群結對幫扶共建機制在全國複製推廣。建立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消費者滿意度居全國第五,“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評居全國前列。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大力推進主動創穩,刑事警情下降13.8%,發案數為近十年新低,群眾安全感率位居全省第一。健全應急管理和防災減災機制,推進消防體制機制改革,整治危化品等重點領域安全隱患,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註冊志願者總數超過71萬人,志願活動常態化開展。文明城市建立深入推進,市民道德水準和文明素養持續提升。加強退役軍人服務保障,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雙擁共建繼續走在全國前列。民族宗教、檔案方誌、人防海防、仲裁、信訪、糧食、氣象工作取得新進展,婦女兒童、青年、老齡、殘疾人、紅十字、慈善事業實現新進步。

(五)著力打好三大攻堅戰,重點任務得到有效落實

重大風險防控有力有效。出臺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辦法,建設全國首批地方金融非現場監管系統,成立全國首個金融司法協同工作平臺,狠抓非法集資、“套路貸”等專項整治,完成59家地方金融機構排查整治,清退22家不合規網貸資訊中介機構。持續壓降不良貸款,不良貸款率1.1%。規範政府債務管理,債務風險安全可控。建立房地產市場長效調控機制,加快推進住房租賃市場試點示範城市建設,地價房價穩定在合理區間,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扶貧協作取得紮實成效。幫扶甘肅省臨夏州工作在全國考核中繼續位居前列,落實各類幫扶資金6.3億元,實施扶貧專案416個,援建扶貧車間113個。落實援寧援藏援疆援渝資金2.6億元,健康扶貧、教育扶貧等重點工程紮實推進。抓好省內6個縣對口幫扶協作,形成長效工作機制,各項幫扶舉措取得實效。

生態環境質量保持領先。全力做好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國家海洋督察反饋問題整改落實,已完成22項,其餘7項按序時推進。開展守護藍天百日攻堅行動,空氣質量在全國168個重點城市排名第四。大力實施汙水處理“三個一百”計劃,開工建設汙水處理廠7座,新建汙水管網111公里。落實河湖長制,加快小流域綜合治理,國、省控斷面水質達標率和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均保持100%。清退海域養殖796公頃,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達83.1%,創近年來最好水平。全市土壤環境質量總體良好,危險廢物處置利用率、醫療廢物集中處置率100%。垃圾分類工作在全國考評中名列第一。新增、改造城市園林綠地521公頃,順利通過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建立驗收。

(六)著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服務能力持續提升

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加強中央巡視整改結果運用,有效整治了一批重點問題,持續化解了一批難題積案,效能建設不斷增強,幹部精氣神持續提升。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精神,大力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深化“基層減負年”活動,政府發文、辦會均壓減近一半。“三公經費”持續下降,一般性支出壓縮10%。法治政府建設不斷加強,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政協監督、監察監督、審計監督和社會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331件、議案2件、政協提案401件,辦復率100%。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法規草案和法規修正案11件,制定市政府規章4件。強化廉政風險源頭防控,嚴肅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進一步鞏固。

各位代表!成績來之不易,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在市委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大力支援和監督下,全市人民齊心協力、砥礪奮進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全體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無黨派人士、離退休老同志和社會各界人士,向中央和省駐廈單位、駐廈部隊、武警官兵,向來廈的投資者和勞動者,向關心支援廈門發展的臺港澳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我們清醒認識到,當前發展還存在不少困難和挑戰,主要是:國內外經濟形勢複雜嚴峻,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財政收支矛盾較為突出,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產業鏈群規模亟待提升,具有引領作用的龍頭企業不多,發展後勁還需繼續增強;島內外發展仍不平衡不充分,島外新城建設、產城融合、公共服務需大力推進;戶籍政策放寬後幼兒園、中國小學位供需矛盾加大,醫療水平還有待提升,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相對滯後;一些幹部擔當作為還不夠,腐敗案件仍有發生。對這些問題,我們將堅決採取有力有效措施加快解決,決不辜負全市人民的期待。

二、2020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決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福建、廈門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堅持抓招商促發展,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加快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為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今年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5%,財政總收入和地方級財政收入分別增長3%和2.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8%和8.5%,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完成國家和省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

重點做好九個方面工作:

(一)持續壯大實體經濟,加快高質量發展落實趕超

貫徹“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持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努力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推進先進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實施“百億龍頭成長計劃”,切實提升產業鏈群的價值鏈效益鏈。實施投資促進計劃,加快天馬6代線、中航鋰電等一批專案建設,力促廈鎢永磁電機、盈趣科技創新園等一批專案竣工投產。實施增資擴產計劃,開展技改專項行動,強化用地、融資、審批服務等要素保障。實施網際網路與製造業深度融合計劃,建立一批智慧車間和智慧工廠,促進“廈門製造”向“廈門智造”轉變。

力促現代服務業提質增效。深化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階延伸,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引進一批區域性總部和職能型總部,提升總部經濟能級。加快建設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發展採購分撥、智慧倉儲、城際城市配送等新業態,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拓展跨境電商供應鏈,提升海外倉功能,開展結匯便利化試點。壯大旅遊會展產業,塑造“海上花園·詩意廈門”城市形象,引進國際一流旅遊和會展專案,打造新時代文化旅遊會展名城。

支援民營企業健康發展。在市場準入、政府採購、信貸支援等方面對民營經濟一視同仁、平等對待。全面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持續降低企業成本。健全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用好應急轉貸紓困資金,幫助企業化解流動性風險。為企業提供精準服務,打通政策落實的“最後一公里”。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培育企業家精神,辦好中國(廈門)商人節,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

加快建設金融強市。建好金融科技集聚區等一批重大平臺,大力引進金融機構總部、地方金融機構、金融科技企業,提升金融資產規模和執行效益。規範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與上交所、深交所共建資本市場服務基地,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推動企業擴大直接融資。加快金融改革創新,推進國家促進科技與金融結合試點城市建設,做優金融特色業務,增加製造業中長期融資,更好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二)持續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建設區域科技創新中心

堅持以創新引領發展,強化人才支撐,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抓好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發揮高新區、雙創示範基地帶動作用,培育一批新型研發機構、科技企業孵化器、專業化眾創空間,激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力。策劃實施10項創新舉措,深入推進“雙自聯動”。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強智慧財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組織實施20個重大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示範專案,加大全社會研發投入。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加快建設質量強市。

打造新經濟發展高地。全力推動製造業和服務業數字化轉型,大力發展大資料、雲端計算和5G通訊等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努力在發展數字經濟、平臺經濟、智慧經濟等方面率先實現突破。加快實施工業網際網路、電子商務、家政服務等12大領域平臺發展行動,高標準規劃建設環東海域新經濟產業園,持續壯大新材料、半導體和積體電路、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一批新經濟載體,促進新經濟蓬勃發展。

加快“三高”企業倍增發展。進一步完善高新技術企業全週期梯次培育體系,發展一批“專精特新”企業,淨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00家。加強企業技術需求、經營需求、人才需求三張清單收集辦理,擴大“無需申報、直接兌現”政策覆蓋,進一步集中科技資金扶持重點企業和專案。

強化創新人才支撐。深入實施雙百計劃、海納百川工程和高校畢業生招聘行動,大力引進高層次科技領軍人才、高水平創新團隊,力爭引進高層次人才600名、柔性人才6000名、高校畢業生6萬人以上。完善“一站式”人才服務機制,做好住房、子女教育等保障,推進人才評價和職稱評審改革,更好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

(三)持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全面優化發展環境

聚焦特區發展新定位新要求,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發展動力。

建設一流營商環境。貫徹落實國務院《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以市場主體和群眾滿意度為導向,補短板、強弱項,保持營商環境全國領先水平。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水平,整合全市自助終端,推進資料共享和業務協同,實現“一窗受理、整合服務”。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大力推廣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電子證照互信互認等創新舉措。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動企業設立、變更、登出全生命週期登記便利化,推動企業開辦“一個環節、一個工作日、零收費”。

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實施“強區放權”改革,加快向“6+2+8”實施主體、責任主體放權賦能。提升國資國企改革綜合成效,聚焦主責主業,改革完善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國有企業。加快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落實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任務,啟動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試點建設,強化慢病分級診療和健康管理,加強“藥價保”聯動,做好藥品集中採購,切實減輕群眾醫藥負擔。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全面實施零基預算管理,以績效為導向推進支出政策實質性清理整合,堅決取消不必要的支出,從嚴控制新增支出。建設信用大資料創新中心,推動信用產品在各領域廣泛應用。推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成果落地生效,謀劃和實施一批新的改革任務。

提升自貿試驗區發展水平。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探索實施自由港的某些政策,構建高層次開放發展新格局。加快建設國際貿易單一視窗3.0版,進一步提高通關效率。全面落實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加快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工作。實施重點平臺三年行動方案,提高特色平臺國際影響力,做大做強新興平臺。加快培育區塊鏈金融服務、藝術品保稅倉儲等新業務。

全力大招商招大商。抓住國家擴大開放領域、大幅放寬市場準入機遇,全力辦好第21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滾動更新招商地圖和目標企業庫,強化全要素保障和全鏈條服務,聚焦高能級專案精準發力,著力引進一批企業總部,一批投資10億元以上重大產業專案,一批世界500強、央企等專案,推動更多優質專案落地開工、建成投產,保持抓招商促發展強勁勢頭。

促進內外貿平穩增長。引導企業開拓多元化出口市場,擴大高附加值產品出口。做強做優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服務外包示範城市等試點,推動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雙邊貿易和雙向投資、貿易和產業協調發展。推動消費穩定增長,大力發展夜間經濟,全面提升中山路等重點商圈、重點街區商業品位,建成投用一批高階消費綜合體,加快發展品牌連鎖便利店,全力打造消費中心城市。

打造海絲戰略支點城市。加快建設互聯互通樞紐,打造“絲路海運”“絲路飛翔”品牌,做大國際中轉和集拼業務,加密“一帶一路”航線。加快建設經貿合作樞紐,與“一帶一路”國家、金磚國家擴大合作,用好海絲投資基金、“一帶一路”智慧財產權運營基金。加快建設海洋合作樞紐,推進廈門海洋國際合作中心等專案建設,加強海洋生態保護、科技創新等合作,打造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加快建設人文合作樞紐,深化國際友城合作,促進文明交流互鑑。擴大與香港、澳門交流合作,鼓勵海外僑胞回廈投資興業。

(四)持續落實跨島發展戰略,構建高顏值城市新格局

深入推進島內外一體化,優化城市空間佈局,提升城市發展能級,增強中心城市集聚輻射帶動能力。

推進島內大提升。圍繞城市功能再造,優化城市規劃和設計,加快實施六大領域30個重大專案建設,提升中心城區服務功能。加快疏解非核心功能,大力發展金融、科技服務、商貿消費等現代服務業,加快打造現代服務業萬億產業叢集;依託自創區、自貿試驗區、火炬高新區,加快打造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有序推進“三舊”改造,對老城區開展“以留為主、改拆為輔”有機更新,對城中村實行整村拆遷或更新提升,加快舊廠房改造,加大“工改工”更新力度。

推進島外大發展。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層次、高水平,按照“一年有突破、兩年見成效、三年大變樣”的目標,推動島外新城和重大片區建設提速提質提效。圍繞功能定位,統籌各新城(片區)規劃設計,推動城市風貌與自然景觀和諧統一。圍繞產城融合,大力推進軟體園三期、海滄積體電路產業園、翔安臨空產業區等園區建設,引進更多帶動力強的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專案,打造現代產業發展新高地。圍繞聚集人氣商氣,加快完善學校、醫院、商業綜合體等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提高生活便利性。圍繞生態優先,加快流域治理、生態修復、景觀綠化等公共專案建設,提高環境舒適度。

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開工建設新機場主體工程,全面加快航空公司基地、濱海東大道等配套專案建設。基本建成軌道交通3號線,加快推進4號線和6號線建設。鞏固提升國際航運中心樞紐地位,整合提升東渡、海滄、劉五店各港區功能。暢通城市組團連線通道,開工建設濱海西大道改造提升等專案,建成第二西通道。加快建設福廈高鐵。加快建設一批水源連通工程和水廠新改擴建工程。全面開展5G通訊網路建設,島內區域、島外核心城區、重要產業園區實現5G網路覆蓋。

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實施新一輪環境提升行動,大力實施高鐵高速公路沿線、綜合交通樞紐、主要街區、市政綠化、水環境整治、公廁改造、老舊小區改造等七大提升工程。保持打擊“兩違”高壓態勢,堅決查處新增“兩違”。強化“門前三包”考評,開展流動攤販無序經營、戶外違規廣告店招等專項治理。繼續加快一批交通治堵專案建設。

推進閩西南協同發展區建設。推動對口協作常態化運作,完善對口協作機制,有效發揮閩西南城市協作開發集團和發展投資基金作用,加快各類協作專案建設。加快實施交通互聯互通三年行動計劃,深化產業、教育、醫療、人力資源、環境保護、應急救災等領域合作。

(五)持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城鄉協調發展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促進農村進步、農業升級、農民增收。

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繼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一革命四行動”,實現全市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全覆蓋。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高農村公路、供水、供電、通訊等保障能力,實現村莊高速寬頻100%覆蓋、農網供電可靠率達100%、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5%。

力促農業提質增效。大力推進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提高規模化專業化經營水平。大力發展優勢特色農業,積極發展設施農業,提升農產品精深加工水平,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穩定糧食生產,提升生豬生態養殖水平,全力保障市場供應。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強集體資產監管。

提高鄉村治理水平。健全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堅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建設,大力推進農村移風易俗,積極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打造善治鄉村。

(六)持續深化對臺交流合作,推進兩岸融合發展

堅決落實中央對臺大政方針,發揮對臺前沿平臺優勢,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

促進應通盡通。推動經貿合作暢通,持續推進“一區三中心”建設,深化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方面合作,精準引進一批臺灣百大專案,鼓勵支援臺企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推廣臺灣商品“源頭管理、口岸驗放”模式,做大貿易集散等業務,使廈門成為兩岸貨物集散轉運樞紐。推動基礎設施聯通,加快廈金大橋前期工作,建設五通碼頭智慧口岸,提高對臺航線通行效率。推動能源資源互通,加快廈金電力聯網工程落地。推動行業標準共通,建設臺灣地區標準化(廈門)研究中心,擴大臺企資質和行業標準互認。

深化融合發展。與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機遇,為臺胞臺企在廈發展提供同等待遇,推廣臺灣人才職稱、技能等級匹配認定。持續提升兩岸青創基地、研學基地,推薦更多的專案、提供更多的崗位,吸引臺灣青年來廈實習實訓、就業創業。切實增強海峽論壇等重大涉臺活動的影響力和實效性,擴大人文宗親、教育醫療、社群治理等領域交流合作,促進心靈契合。提升與金門在公共衛生、防災減災、環境保護等方面合作水平,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打造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

(七)持續優化公共服務,不斷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用心用情解決人民群眾所需所盼,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強化技能培訓、轉產轉業、就業創業扶持,重點幫扶被徵地農民、海域退養漁民、城鎮零就業家庭成員等10類群體,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5萬人。健全完善以居家為基礎、社群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適度發展高階養老。健全特困人員和低保物件救助機制,確保困難群眾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全面完成10萬套保障性住房開工建設目標,加快配租配售,增加租賃住房供應,逐步實現住有所居。

加快建設教育強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著力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建成中國小幼兒園專案56個、新增學位4.3萬個。建成雙十中學翔安校區國中部和實驗國小翔安校區,開工建設廈門二中、廈門六中等島外新校區,島外四區各開工建設一所區屬普通高中。全面推行課後延時服務,整頓規範校外培訓機構。深化與華東師大聯合辦學工作,引進境內外一流高校來廈聯合或獨立舉辦學科院所。支援在廈高校加快“雙一流”和高水平應用型本科大學建設。全力提升職教質量,緊密結合產業發展需要,推行現代“學徒制”培育模式,提升技能人才質量。提升名校長名師工作室輻射帶動作用,加強教師培訓培養,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

加快建設健康廈門。加快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試點建設,持續高位嫁接優質醫療資源,支援復旦中山廈門醫院等做強做大,支援本地醫院打造一批高水平重點專科、引進一批高水平醫學人才,新設立一批名醫工作室。建成弘愛婦產醫院和一批社群衛生服務中心,加快四川大學華西廈門醫院建設,完成馬鑾灣醫院、環東海域醫院土建工程,開工建設市婦幼集美院區,新增床位2900張。實施中醫“名醫、名院、名科”建設,開展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聚焦“治未病”,重點實施慢性病綜合防控、傳染病防控、心理健康促進、中國小健康促進、職業健康保護等行動,完善疾病預防控制應急體系。

確保社會安定穩定。持續完善城鄉社群治理體系,促進城鄉社群共建幫扶,推動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強化食品藥品安全全過程全鏈條監管,深化“餐桌汙染”治理,讓老百姓買得放心、吃得安心。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強化安全隱患排查,深化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完善應急救援體系,牢牢守住安全生產底線。加強國防動員、雙擁共建、退役軍人服務管理、軍民融合工作,爭創全國雙擁模範城“十連冠”。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和繁榮發展,提升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深入推進主動創穩、鑄魂創安、強基創先工程,著力化解信訪難題積案,深化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爭創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示範城市。

(八)持續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增強城市文化自信

繁榮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創新激發文化活力,讓文化深度融入城市發展。

持之以恆建設愛心廈門。全面落實愛心廈門建設“五大行動”,常態化開展愛心結對、愛心捐獻、愛心志願服務,廣泛弘揚愛心文化。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快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加強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和公民道德建設。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動權,傳遞正能量、唱響主旋律。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建立活動,爭創全國文明城市“六連冠”。

精心呵護歷史文化遺產。認真做好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相關工作,抓好“六個一批”,推動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利用實現新提升。做好鼓浪嶼世界文化遺產保護修繕、活化利用,打造高尚的文化之島、優雅的宜居之島、精緻的旅遊之島。建好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加強歷史風貌建築修繕展示,傳承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積極推動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申報工作。

繁榮發展文體事業。完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推動誠毅科技探索中心、市圖書館集美新館夜間常態化開放,鼓勵全民閱讀,打造書香廈門。深化國有文藝院團改革,支援廈門愛樂樂團、小白鷺民間舞藝術中心等文藝團體發展,打造廈門文藝品牌。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持續向社會開放一批學校體育設施。

創新發展文體產業。放大金雞百花電影節效應,做好“以節促產”工作,大力引進培育骨幹影視企業,延伸電影產業鏈,著力打造電影之城、影視之都。加強國家文化出口基地、龍山文創園等平臺園區功能整合,加快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加快體育製造業轉型升級,發展壯大體育服務業,引進培育高水平國際賽事。

(九)持續打好三大攻堅戰,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堅持問題導向,強化精準施策,補齊短板弱項,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堅決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健全地方金融風險監測、預警、處置機制,推進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加快地方融資平臺轉型,多措並舉壓降不良貸款。開展政府債務風險評估,提高債務資金使用效益。認真落實城市主體責任,完善租購併舉住房制度和房地聯動調控機制,實現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目標。

堅決完成對口支援和精準扶貧任務。認真做好甘肅省臨夏州東西部扶貧協作和援寧援藏援疆援渝各項工作,落實好省內對口幫扶任務,聚焦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在產業扶貧、勞務協作、結對幫扶上持續加力,增強被幫扶地區經濟發展“造血功能”,把閩寧鎮建成東西部攜手奔小康示範點。

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立足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全力抓好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和國家海洋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打造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市。全力推進移動源汙染防治,有效壓降主要汙染指標,確保空氣質量保持全國前列。加強入海入河排汙口治理,推進小流域整治、黑臭水體治理等六個標誌性戰役,深入實施汙水處理“三個一百”計劃,全面清退海域養殖,提升水環境質量。推進土壤汙染狀況詳查、風險防控、治理修復,加強固體廢物汙染防治。強化陸海統籌,加強水土保持工作,保護濱海生態系統。打造生活垃圾分類升級版,完成3個垃圾填埋場整治,建成投用東部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二期,確保原生垃圾零填埋。

三、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深入貫徹落實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增強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政治自覺和責任擔當,加快構建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

加強政治建設。持續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確保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各項決策部署落地生根。

嚴格依法行政。弘揚憲法精神,樹立憲法權威,加快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嚴格落實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將政府活動全面納入法治軌道。堅決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各項決議決定,堅持重大事項向市人大報告、向市政協通報,自覺接受人大法律和工作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媒體監督和公眾監督,認真辦好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廣泛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意見。

提高行政效能。聚焦觀念轉變、職能轉變、流程轉變,優化政府工作流程,實現跨部門高效協同推進工作。推行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增強政府執行力,確保說一件、幹一件、成一件。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精神,大力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堅持嚴管與厚愛結合、激勵與約束並重,強化實幹實績導向,規範檢查考核,改進文風會風,為基層減負、為幹部鬆綁。

堅持廉潔從政。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八個堅定不移”要求,嚴明紀律規矩,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生態。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勤儉節約辦事業,切實把錢用在刀刃上。保持正風肅紀高壓態勢,主動接受紀檢監察監督,堅決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做到嚴明責任不含糊、嚴抓紀律不放鬆、嚴管隊伍不懈怠。

各位代表,奮鬥成就夢想,實幹創造未來。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堅強領導下,開拓進取、奮勇爭先,加快建設高素質高顏值現代化國際化城市,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