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黨建文案

(寧夏)2020年固原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2020年1月7日在固原市第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寧夏)2020年固原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全文)

固原市市長馬漢成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2019年工作回顧

2019年,我們滿懷喜悅禮讚新中國成立70週年,輝煌的成就極大提振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奮鬥信心。市人民政府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四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時的重要講話及指示批示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全面落實區、市黨委決策部署,實施“三大戰略”,打好“六場硬仗”,經濟執行穩中有進、社會事業穩中向好。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40億元,增長7%;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6億元,同口徑增長8%;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8979元、10608元,分別增長8.5%和11%。

一年來,市人民政府堅持政治建設第一要求,堅定理想信念。作為革命老區、民族地區、貧困地區,我們堅定不移把黨的領導貫穿政府工作全過程、各領域,從政治、思想和情感上高度認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戰勝困難的思想旗幟、行動指標、根本保證。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加強政府系統政治建設,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推動發展第一要務,扛起主體責任。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時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抓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工作,建立任務、專案、責任“三個清單”,實行掛圖作戰,著力推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農業特色優勢產業達到86%,產業投資提高21個百分點,科技進步貢獻率51.5%。堅持擔當作為第一責任,提升政府效能。認真落實市委四屆四次、五次全會要求,重點工作有亮點,創新工作有突破。“放管服”改革利企便民,“慵懶散”治理見事見人。從嚴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精神,減少檔案36%、會議壓縮43%。自治區黨委常委集體調研時指出:“固原脫貧攻堅為全區作出了貢獻,生態建設為全區樹立了榜樣,廣大幹部幹事創業的精氣神為全區廣大黨員幹部作出了榜樣”。

這裡,我把一年來的主要工作給大家“報個賬”:

(一)聚焦精準,脫貧攻堅取得新進展

全年銷號貧困村24個,減貧3.86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0.55%。原州區具備脫貧摘帽條件,西吉縣硬體條件也全部達標。

補齊短板。整合涉農扶貧資金40.5億元,用於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和發展產業。自來水入戶新增1.17萬戶,實現安全飲水全普及;改造危窯危房9142戶,實現貧困戶危房全清零;新修村道1008公里,實現行政村“兩通”全覆蓋。彭陽縣“網際網路+人飲”模式和隆德縣農村飲水管理體制得到水利部肯定並在我市召開現場會。

增加收入。新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100家;建成扶貧車間100個;開展職業技能培訓3.86萬人,轉移就業31.6萬人,創收67.9億元。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收入增長13%。西吉縣“全贈半返+返租代養”產業扶貧模式入選第二屆中國優秀扶貧案例。

建強機制。建設金融扶貧示範村200個,貧困戶願貸盡貸,貸款覆蓋面81%。原州區金融精準扶貧模式被人民日報評為“民生示範工程”優秀案例。脫貧不脫幫扶的機制更加完善。西吉縣涵江村第一書記秦振邦獲全國脫貧攻堅貢獻獎。深化閩寧對口協作、定點幫扶,福建到位資金1.86億元,實施專案193個,新建產業園2個,提升示範村30個;結成“一對一”幫扶214對,閩寧協作高位推進、高質發展。國鐵集團等社會幫扶更加精準有效。

增強動力。新建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32個,建設民風示範村100個,表彰脫貧光榮戶100戶;新培育“兩個帶頭人”643人,累計帶動8.1萬戶20.5萬人脫貧。鄉村文明實踐積分卡“興盛模式”在全區推廣,進一步激發了脫貧奔小康的內生動力。

(二)聚焦提質,產業升級邁出新步伐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存量、擴大增量、提升質量。

農業“接二連三”破題起步。推進“質量興農、品牌強農”,糧食總產87.3萬噸,再創新高。肉牛飼養量達到110.8萬頭,六盤山冷涼蔬菜產量突破210萬噸。融僑肉牛、山東水發、鳳集等龍頭企業補鏈延鏈專案落地建設。培育農產品電商企業10家、電商扶貧示範村20個。“固原黃牛”“西吉馬鈴薯”喜獲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西吉縣入選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原州蔡川村、西吉大岔村和彭陽小石溝村躋身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

工業“無中生有”提效升級。完成工業園區體制機制改革,推進低成本化改造,新增規上企業10家。金昱元“填平補齊”專案建成投產,王窪選煤廠二期擴建等專案有序推進。制定民營經濟發展16條,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2家,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家。豐源紡織創成自治區級數字化車間,明德中藥獲自治區級製造業示範企業。

全域旅遊四季皆景如畫。六盤山旅遊公路投運,彭陽梯田花兒節、涇源冰雪文化旅遊節豐富了旅遊業態,擴大了旅遊影響,宣傳了美麗固原。全年接待遊客650萬人次,旅遊社會收入45億元,分別增長20%和16%。涇源縣入選2019中國最美縣域榜單,西吉龍王壩、隆德紅崖村、新和村入選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三)聚焦治理,生態建設實現新變化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固原的天更藍、山更綠、雨更多、水更清。

守護好六盤山。完成造林綠化65萬畝,清水河、渝河、茹河河岸綠化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28.4%。治理水土流失264平方公里,治理程度達到76.2%。完成六盤山水泥廠搬遷拆除、三關口礦區生態修復。涇源縣創成國家園林縣城。

打好汙染防治戰。開展“清河行動”,五河出境斷面水質均為Ⅳ類及以上。堅持“四塵同治”,整治“散亂汙”企業67家,實施燃煤鍋爐改造、工業堆場治理等專案24個,PM10、PM2.5分別下降12.3%和10.3%,空氣優良天數達到93.4%。農業面源汙染治理得到加強,畜禽養殖廢物綜合利用率94.5%,殘膜回收率95%。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治完成年度清零任務。

建好“四個一”林草產業。新建500畝以上示範點57個,推廣86個品種,發展林草產業163.6萬畝,蘋果、大果榛子等經濟林適應性試驗基本成熟,海棠、紅楓等景觀樹種佈局到城市園林、美麗鄉村、全域旅遊、庭院經濟,大生態與大扶貧、大產業、大旅遊正在加速融合,得到國家領導人、有關部委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充分肯定。

(四)聚焦宜居,城鄉面貌煥發新氣象

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功能,美麗家園血脈更暢、顏值更高。

改善基礎設施。涇河源至雙疙瘩樑高速基本建成,西吉至老君坡高速順利推進,機場至上海路等幹線公路建成通車;六盤山機場開通廣州、昆明航線,旅客吞吐量近38萬人次。黃河水調蓄工程開工建設;完成6座水庫除險加固,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3.6萬畝。4G訊號行政村全覆蓋。

改靚城鄉面貌。完成城市總規、控規及總體城市設計、綜合交通體系等專項規劃修編。海綿城市建設專案基本完工,解決了群眾反響強烈的有“面子”少“裡子”的問題;改造棚戶區1091戶、老舊小區12個;新建改造城市道路49條,建成臨時停車場6個、城市公廁24個,市民出行難、停車難、入廁難得到緩解。建立國家衛生城市取得明顯成效,共建共治共享機制逐步完善。建成原州河川、西吉馬建等9個美麗小城鎮和隆德神林、涇源上橋、彭陽任灣等31個美麗村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綜合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建成汙水處理設施24個、衛生廁所1.86萬座,生活垃圾處理率50%。

(五)聚焦民生,社會事業得到新改善

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9項20件民生實事全部辦結、見到成效。

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新(改)建幼兒園24所、中國小校舍25所,新增園位4890個、學位8000個,政府購買學前教師服務崗位500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上好思政課,給孩子心靈埋下真善美的種子。綜合醫改穩步推進,組建市域內醫聯體12個,建成優勢重點科室15個、名醫工作室16個;“網際網路+醫療健康”遠端診療網路初步形成;與全國31個省2.3萬家醫療機構實現異地就醫費用直接結算。評選“六盤英才”20名。改造完成文化大院22家,村級綜合文化活動中心實現全覆蓋。

社會保障穩步提高。培育創業實體1671戶,安置公益性崗位1871個,新增城鎮就業9313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58%。基本實現社會保險法定人員全覆蓋,城鄉居民住院費用實際報銷比例達到80.3%。配租配售公租房1.08萬套。城鄉低保應保盡保,新(改)建城鄉社群服務站55個,建成殘疾人康復中心4個、託養中心3個。

社會治理有力有效。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打掉涉黑涉惡團伙25個、村霸5個,治亂工作得到中央督導組和自治區黨委肯定。榮獲全國“七五”普法中期先進城市。食品藥品監管持續加強,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集中化解信訪積案850件。隆德李士村、涇源楊嶺村獲評全國鄉村治理示範村。

民族宗教和諧穩定。提升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建立成果,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將臺堡紅軍長征會師紀念園被命名為國家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原州區和潤村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堅持宗教中國化方向,紮實開展“三化”治理,211座阿式建築風格清真寺和111處未登記伊斯蘭教活動場所全部整改到位,宗教事務和活動法治化規範化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全市民族團結、宗教和順、社會和諧。

(六)聚焦親商,改革開放激發新活力

突出問題導向,扭住關鍵環節,縱深推進改革開放。

營商環境全面優化。制定了“1+9”行動計劃,按照理念、流程、資料再造要求,建立“163”政務服務模式,一窗受理、要素審批、多圖一審等模式在全區推廣,社會、政府專案全流程審批時限分別減到70個和90個工作日以內,網上可辦率80%以上。為企業協調貸款129億元,清償民企欠款14.4億元,清欠比例74.8%,為中小微企業減稅降費4.6億元。

重點改革不斷深化。全面完成政府機構改革。建立農村土地股份制改革示範村10個、財政支農資金“投改股”試點示範村19個,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39家,農民土地入股2.6萬畝、現金入股1387萬元,增收再添好路子。實施供水價格改革,完成生活、生產、生態用水價格調整,建立了農業水價形成機制和節水獎勵機制。

對外合作持續強化。加強與俄羅斯加里寧格勒市互訪交流。組團參加進博會、中阿博覽會等活動,舉辦第28屆西部商品交易會。全年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21億元。

創新機制防風險。推進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建立了政府債務管控、償還和預防風險機制,減少債務45億元。金融風險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效,依法清理登出“四類公司”382家,立案查處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件19件、3.9億元。

雙擁共建、統計調查、防震減災、人防氣象、糧食儲備等工作紮實推進,地方誌、工青婦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每一個看似簡單的數字、每一件看似平凡的工作、每一項看似普通的榮譽,都閃耀著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光芒,飽含著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關懷,體現著市委的堅強領導,凝聚著市人大、政協的支援,傾注著全市人民的心血汗水。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員,向所有關心支援固原發展的社會各界,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盤點一年來的工作,仍然存在許多不足,主要有:一是對標高質量發展要求,培育經濟發展動能有差距。市場主體弱,抗風險能力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機制不全;優勢產業有特色少品牌、有規模少鏈條,工業規上企業少且倚重倚能佔比大,新動能新業態新模式培育不足。二是對標群眾美好生活嚮往,主動為民排憂解難有差距。貧困群眾穩定可持續增收的機制還不完善,防返貧任務艱鉅;群眾就近“上好學”“看好病”的願望強烈,化解群眾關切的住房安置、居住環境、農村交通等方面還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三是對標“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要求,重點工作落地落實有差距。一些部門和幹部幹事創業精氣神不足,制度意識、法治思維不強,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現象仍有發生;一些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依然存在。我們將採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2020年主要工作任務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吹響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衝鋒號。我們萬眾一心加油幹、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西海固”將告別絕對貧困、奔向全面小康,這是時代之幸、民族之幸、人民之幸,我們真誠感恩中國共產黨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英明領導,我們由衷自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無比優越,我們充分自信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第一個百年目標定會實現。自治區黨委十二屆八次全會作出“守好三條生命線,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新路子”的新部署、新要求,回答了寧夏發展之問、迴應了各方期待、反映了共同心聲、提振了幹部信心。按照市委四屆六次全會部署,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自治區黨委十二屆八次、九次全會精神,緊扣脫貧攻堅和全面小康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擔當新使命、展現新作為,牢牢抓住“三個著力”重點,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持續實施三大戰略,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守好三條生命線,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構建“五美融合”發展新格局,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確保與全國全區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奮力描繪好建設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美麗新寧夏的固原畫卷。

主要目標是: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7.5%、9%。完成自治區下達的各項約束性指標。

確定上述目標,考慮了風險底線和小康預期,兼顧了人民需要和政府責任。完成這些目標,我們必須真懂真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須鞏固提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必須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對當前形勢判斷和經濟工作大政方針上來,統一到自治區黨委對“形與勢”“危與機”“供與需”的分析研判和決策部署上來,統一到市委四屆六次全會實現“山水美、業態美、城鄉美、環境美、生活美”融合發展新格局的工作要求上來;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實幹、奮力追趕,明確守好三條生命線的重點任務、責任清單,建立高質量發展的產業體系、重大專案和保障機制,書寫好固原答卷。這裡就重點工作向人民立下“軍令狀”:

(一)決戰決勝三大攻堅戰,守好高質量發展底線

三大攻堅戰的戰果,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色、底色和本色。

打贏脫貧攻堅戰。堅決杜絕“過關”“闖關”思想,讓剩餘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確保西吉縣脫貧摘帽。鞏固脫貧成果,落實“四摘四不摘”要求,建立防返貧長效機制。提升產業扶貧質量,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示範點30個,新建金融扶貧示範村100個、扶貧車間80個,提升閩寧示範村35個;轉移就業30萬人以上,創收68億元以上。建成全國脫貧攻堅外宣基地,爭創全國脫貧攻堅示範市。

打勝汙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推進五河流域綜合治理、系統治理,實施葫蘆河上游段等3項河道治理和清水河二期整治修復工程,新建市第三汙水處理廠和彭陽第二汙水處理廠,確保清水河等五河水質穩定達標。打好藍天保衛戰,確保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穩定在90%以上。綜合治理工業固廢、建築垃圾、生活垃圾、危險廢物,系統防控農業面源汙染。

打好防範化解風險攻堅戰。通過結構調整、盤活資產、平臺轉置、專案優化等有效措施化解政府債務,市本級減少債務20億元。規範民間借貸行為,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規範國有企業擔保、抵押貸款行為,確保國有資產安全和保值增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完善應急預案,加強應急體系和救援隊伍建設,提升應急救援能力。縱深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持續整治重點領域社會亂象,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固原。

(二)貫徹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航向

新發展理念是我們解決結構不優、質量不高的戰略指標和普遍實踐。

崇尚創新讓業態美。下決心調整產業結構,按比較效益調優農業種養結構、供給模式,按生態優先佈局工業產品結構、創新模式,按市場需求發展文旅業態結構、消費模式。推進科技創新,依託國家農業科技示範園、寧夏師範學院等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建設特色產業研究院,建成草業、肉牛、油料、小雜糧4個試驗示範站和“四個一”林草產業技術創新、明德中藥材研究、飼草肉牛產業發展3個技術中心。推進“646”人才工程,引進組建專家服務團隊,更好服務產業轉型升級。推進模式創新,抓農業質量變革,加快推進佈局區域化、經營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發展產業化,打造“5個10億元農業產業叢集”,建設農牧交錯帶產業結構調整、草畜產業、肉牛改良“3個農業示範區”。按照六盤山農產品區域品牌標準,種植“寧夏菜心”5萬畝、小雜糧(油料)20萬畝,養殖中蜂8.5萬群。抓工業效率變革,實施2025工業“十強雙百”行動,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0家。開工中達傳20萬錠紡紗織布、建成豐源20萬錠紡紗二期專案,加快培育紡紗、織布、服裝加工等現代紡織產業鏈;延長鹽化工下游產業鏈。推進業態創新,以紅色遊、鄉村遊、避暑遊、康養遊、冰雪遊帶動旅遊升級,加快全域旅遊示範市、全國旅遊標準化試點城市建立;加強與寧夏旅遊投資集團戰略合作,建立長征5A級景區,全年接待遊客750萬人次,實現旅遊社會收入50億元以上。支援發展健康養老、家政服務、夜間經濟、假日經濟等新業態,促進不同產業嫁接改造、跨業發展,形成新的消費熱點。推進制度創新,加快農村“三權分置”改革,新增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示範點15個、土地經營權示範點10個。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和法人治理結構,提高市屬國有企業經營能力和效率。

注重協調讓城鄉美。堅持生態園林和文化旅遊城市定位。加快城市集約發展,改造棚戶區500戶、老舊小區30個,招商建設滿足新消費的綜合體。系統推進市域城市海綿化改造,提升城市海綿化功能。集中打造5箇中心小鎮。運營數字城管平臺,精細化、智慧化管理城市,深化“以克論淨·深度保潔”,統籌推進“七城聯創”,創成國家衛生城市。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完善工業園區聚集功能,支援縣(區)佈局和建設一批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專案,帶動發展結構合理、增收明顯的“雁陣式”產業叢集,不斷增強縣域經濟綜合實力。加快鄉村振興發展,促進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以建設20個美麗示範村牽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五清三改一綠化”工程,建成更多幸福小院,建設衛生廁所3萬座,讓鄉村更加美麗、宜居、和諧。加快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深入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建立活動,推廣鄉村文明實踐積分卡模式,提升區級文明城市建立成果。健全退役軍人服務管理和幫扶工作制度,爭創國家雙擁模範城市。

倡導綠色讓山水美。把最寶貴的生態優勢變成金山銀山。高標準實施“四個一”林草產業工程,打造千畝以上示範點68個,推廣大果榛子、海棠、優質苜蓿等品種175萬畝;完成庭院經果林5萬畝,形成一批多彩梯田綜合體,促進生態與文旅產業融合發展,配套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倡導綠色消費,培育環保產業、生態產業、節能產業,試行垃圾分類制度,建成投產天楹垃圾發電專案;開展城市“中水”回用試點,健全水資源“一體化”管控機制,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固原。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

厚植開放讓環境美。開啟大門、拆除圍牆謀發展,同建設、共贏利。優化營商環境,全面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和我市“1+9”行動方案,完善“163”政務服務模式並在全市推廣。嚴格落實中央和區、市支援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建立領導幹部聯絡重點民營企業、企業評價部門服務制度,完善政銀企對接聯席機制,設立轉貸紓困基金,在為企業解困、減負降本上見真章。持續擴大開放,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和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加強與京津冀、長三角、福建等東部地區對接,主動承接產業梯度轉移。鼓勵企業對外開展經貿往來、技術合作,借勢發展。建立健全多途徑、多形式精準務實高效的招商引資機制,落實專案代辦和全程高質量服務制度,力爭全年招商到位資金130億元以上。暢通開放通道,爭取早日開工建設寶中鐵路擴能改造、銀昆高速南坪至高寨塬段,建成西吉至老君坡高速,爭取開通北京、成都等航線。新建5G基站300個、改造存量基站1200個。

推進共享讓生活美。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推動教育醫療資源共享,藉助“網際網路+教育”,讓城市優質教育資源進鄉村,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藉助“網際網路+醫療健康”,開展基層檢查、上級診斷、上下聯動診療服務。推動文化服務共享,抓好精品文藝創作、文化產業發展、非遺傳承推廣工作,通過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評估驗收;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公共文化活動、公共數字文化進鄉村,讓鄉親們共享文化大餐。推動大資料共享,加快智慧固原建設進度,打通資料資訊共享壁壘,對接“我的寧夏”APP,拓展“固原通”APP應用領域,實現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網上可辦率穩定在90%以上。

(三)守好三條生命線,築牢高質量發展基石

擦亮民族團結、政治安全、生態優美名片,打牢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工作。

像珍愛心臟一樣守好促進民族團結生命線。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堅持不懈開展馬克思主義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大宣講,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建立和“擁護核心感黨恩、同心攜手奔小康”教育活動,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讓“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思想深深紮根各族人民心中,進一步鞏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市成果,爭取西吉、隆德建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

像珍愛大腦一樣守好維護政治安全生命線。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決防範和嚴厲打擊敵對勢力滲透破壞顛覆分裂活動,堅決維護國家政權安全、制度安全、意識形態安全,築牢維護政治安全的銅牆鐵壁。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依法管理宗教活動、宗教事務,持續推進“三化”問題治理,解決思想根子問題,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嚴格落實領導包案化解重點信訪問題制度,深入排查各類風險隱患和矛盾,及時有效妥善處置,嚴防矛盾碰頭疊加、蔓延升級並向政治安全領域傳導。

像珍愛肝肺一樣守好改善生態環境生命線。盡到守好六盤山西北重要生態屏障責任,按規劃專案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全民參與的國土綠化機制,完成造林綠化65萬畝;提升六盤山水源涵養工程,控制地下水超採,利用地表水發展,各縣(區)開展流域水庫聯蓄聯調工程,建成投運黃河水調蓄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積300平方公里。加大六盤山、火石寨、黨家岔自然保護區管護力度,鞏固“綠盾”行動成果,建立六盤山水資源補償機制,爭創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市。

(四)辦好民生實事,彰顯高質量發展本質

為民排憂、解困,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職責

辦好一批民生實事。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投入11.37億元,認真辦好就業創業、教育文化、衛生健康、城市供熱等10件民生實事(見表1)。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建成原州區、西吉縣文化館和圖書館,改造提升文化大院22個。舉辦全市首屆體育運動會和第五屆農民運動會。

解決一批民生難事。針對返鄉青年“就業難”,深化“雙創”行動,培育創業實體1500個,帶動新增就業8000人;精準培訓新生代城鄉勞動力3萬人,實現更高質量、更充分就業。針對就近“上好學難”,新(改)建幼兒園9所、中國小校25所,加快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針對就近“看好病難”,建成投用市中醫院和婦幼保健院改擴建專案,建立三級醫院;深化與北京、福建等三甲醫院對口協作,繼續開展醫師素質和醫療質量“雙提升”工程。統籌解決好老舊小區改造難、物業服務難等問題。

謀劃一批民生好事。結合編制“十四五”規劃,圍繞城鄉居民增收、托育養老護理、老舊小區改造等,調研論證、對接爭取實施一批重大民生專案,讓群眾的生活更有“質感”,讓人民的小康更有“溫度”。

(五)提升治理效能,保障高質量發展見效

行動是最好的表態,落實是最有力的回答。抓好“擔當新使命,展現新作為”學習實踐活動,只爭朝夕、不負韶華。

進一步解放思想提效能。將學習作為政府工作創新提效的基礎,對標“五個過硬”要求,持之以恆學科學理論、先進理念、成功經驗、創新做法,落實“三個基本”工作方法,加快補齊知識盲區、能力不足、本領短板,努力提高治理能力,創造更多“固原模式”“固原經驗”。堅持科學發展不動搖,要以人民為中心謀發展、做決策、辦事情,始終同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幹在一起,圍繞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指導意見謀劃綜合交通、城鎮基礎設施重大專案,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謀劃產業轉型升級、生態保護修復、水汙染綜合治理、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和文化保護傳承重大專案,圍繞六盤山生態經濟區建設謀劃特色農業、全域旅遊、“四個一”林草產業重大專案,借智借力共同高水平編制“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建立高質量發展專案庫,爭取一批支撐發展、積蓄後勁的關鍵政策、重大專案進入國家和自治區規劃大盤子。堅持創新理念不鬆勁,要改變眼睛向內看、向後看的思維定勢,衝破不敢幹、不會幹的觀念圍牆,破除資源稟賦依賴、傳統路徑束縛的小農意識,緊盯中央巨集觀經濟走向、專案資金投向、產業發展導向,在全國全區的大局中思考謀劃和推進固原工作。認真貫徹落實十九屆四中全會和自治區黨委十二屆八次全會精神,毫不動搖堅持和鞏固顯著優勢制度,與時俱進完善和發展重點任務,堅定不移遵守和執行制度規則,梳理政府各項規章制度,做好“廢改立”工作,加快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執行有效的制度體系,切實把顯著制度優勢轉化為政府治理效能。

進一步真抓實幹促發展。政府的本職就是抓好落實,推動發展。聚力經濟平穩執行,加強經濟執行監測分析排程,確保經濟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聚力專案提速提效,圍繞60個高質量發展重點專案(見表2),紮實開展“準備之冬”,力爭80%的新建專案3月底前開工。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壓縮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經費30%以上,財政資金重點用於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和支援高質量發展重點專案、重大產業。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認真履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增強鬥爭精神,強化審計監督,決策必須依法,違法必究;辦事必須依規,違規追責;花錢必須問效,無效問責。堅決懲治和查處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主動接受市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落實好人大決議和政協民主協商計劃,自覺接受輿論監督和社會監督;完善“331”規範化智慧管理平臺,暢通政民溝通渠道。積極支援市紀委監委、法檢“兩院”開展工作。

進一步奮力追趕奔小康。對標先進和人民期待,形勢逼人,缺乏比學趕超、爭創一流的精氣神就會被奮進的時代拋棄,即便跨過小康的門檻,前行的道路上也會步履蹣跚。提振精神奮力幹,始終保持“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豪氣,萬眾一心加油幹,越是艱險越向前,在逆勢中創造機遇、在困境中尋找出路,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業績。緊盯目標奮力幹,重點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目標,逐項查漏補缺、填平補齊,確保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程度提高到90%以上、“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轉變作風奮力幹,堅決治理“新官不理舊賬”問題,大力發揚“三苦”作風,把政府工作落實到政治站位、理念創新、思路謀劃、深化改革、制度完善、作風建設上,實行掛圖作戰、“清單化”管理、“專案化”推進,確保黨中央決策、自治區黨委部署和市委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實處。

各位代表,汗水澆灌收穫,實幹篤定前行。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以必勝的信念,昂揚的鬥志,堅毅的行動,決勝全面脫貧,共圓偉大夢想,奮力描繪好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美麗新寧夏的固原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