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實用的國小數學教案模板集合5篇 "精簡又實用:國小數學教案模板大集合"

本文為您提供了一套實用的國小數學教案模板集合,旨在幫助老師們優化教學方式,提高授課效率。這些模板覆蓋國小數學不同階段的內容,有助於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數學思維,提升數學素養。

實用的國小數學教案模板集合5篇

第1篇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10~111頁“練習與應用”第8~10題,“探索與實踐”第11~14題,“與反思”

1、通過“練習與應用”,使學生進一步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通過“探索與實踐”,使學生感受圓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感受圓的獨特性。

3、通過“與反思”,引導學生自己在探索活動中的表現以及應用公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出實事求是的

教學重點:進一步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談話引入。師:今天我們繼續對本單元學習的圓的有關知識進行與複習。

2、完成“練習與應用”第8題。師問:最大的圓與正方形有什麼關係?怎樣求圓的周長與面積呢?

3、完成“練習與應用”第9題。師問:誰來指一指這個運動場的周長和麵積各是哪個部分?求它的周長可以怎樣想呢?求它的面積可以怎樣想呢?

4、完成“練習與應用”第10題。師問:要求半圓形的面積,首先要知道什麼?

1、完成探索與實踐第11題。教師問:是什麼標誌,知道標誌表示的意義嗎?

師:在操場上畫的圓一般都比較大,用圓規肯定是不行了,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先讓學生進行猜想,再以小組為單位用一根繩子圍一圍、量一量。

實用的國小數學教案模板集合5篇

第2篇

2.溝通幾種基本圖形面積公式及其推導過程的內在聯絡,體積計算公式之間的聯絡,數學知識方法的內在聯絡,體會轉化、類比等數學思想方法,發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3.能正確計算常見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麵積,常見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並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能綜合運用所學過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能正確計算常見平面圖形的周長和麵積,常見立體圖形的表面積和體積

能綜合運用所學過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釋生活中的現象,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在生活中應用得非常廣泛,有時我們要計算它們的`面積,體積等,這就需要我們瞭解一些資料,運用到關於測量的知識,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複習圖形與測量。(板書課題)

(1)我們學校的綜合樓準備粉刷和裝修,工人叔叔正準備做一些資料的測量,我們也參與到他們中間去,好嗎?

(2)大家先想一想,測量哪些地方,會用到什麼單位?

(1)我們知道測量除了資料之外還需要什麼呢?現在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長度、面積和體積各自的單位,並說出它們之間的進率。

請大家說一說1米、1分米、1釐米分別有多長,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釐米、1立方米、1升、1毫升分別有多大?

3.前面我們已經分類複習了平面圖形的周長與面積,立體圖形的表面積與體積,你最感興趣的是哪一部分,把它整理出來。

4.彙報交流。交流時要說出每類知識點要注意的問題。

你認為最容易出錯的是哪部分內容?有什麼好辦法避免出錯?

第3篇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教科書第九冊第三單元第五節《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即p90---91頁的例題和練習題。

使學生初步瞭解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計算一些較簡單的組合圖形的面積。

教學重點:利用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這些平面圖形面積來求組合圖形的面積。

根據圖形特徵採用什麼方法來分解組合圖形,達到分解的圖形既明確而又準確求出它的面積。

以尋標追源為教學模式,以目標教學為基本教學形式,以嘗試法為主要教學手段。

電腦顯示單車、榨欄、階梯組合圖,標出幾種已學過的三角形、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梯形,讓學生說出名稱和麵積計算字母公式。

(這裡通過實物感知,瞭解各平面圖形的特徵,說出面積公式,加深對舊知識的複習,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絡,為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

電腦顯示一幅美麗的畫面,一位小天使對一面牆提出問題:你能計算這幢房的側面牆的面積嗎?從而揭示課題《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

(這樣通過直觀並帶有趣味的引導,使學生產生好奇心,引起學習動機,迫切試一試的願望。從而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從這裡開啟學生通道,促使學生想方設法去找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叫學生齊讀課題後,問:讀了課題,你們想知道組合圖形的什麼知識?(組合圖形面積如何計算)好,請同學們看書p90---91頁,能否自己解決這些知識,看看它對這些知識是怎樣講的。

(在這裡老師先不做講解,讓學生帶著求知慾看書,這是根據嘗試原則,讓學生在自我評價中獲取新知識,它是教學的一種有效嘗試。)

提出問題:為了求組合圖形的面積,書上是如何講的?、除了書上的分割方法外,你還有別的分割方法來求這個組合圖形的面積嗎?從而引發學生的發散思維。

讓學生觀察分的方法後,提出問題:剛才所講的都是把組合圖形分成幾個已學過的平面圖形,那還有除了分以外的別的方法嗎?

電腦顯示補的方法,並指出平面組合圖形求面積的方法,常用的方法就是分、補兩種方法。

(這裡有目的運用遷移規律,啟發引導學生,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以舊探新,引導學生看書、討論、進行觀察比較、概括,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也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同時使學生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

第4篇

1、使學生在解決現實生活的問題中掌握3的乘法口訣。

師:今天,我們要幫助小熊一起解決“需要幾個輪子”這一數學問題,大家開啟課本16頁,觀察圖中的小朋友在做什麼?

師:好的,下面大家就用圓片代替輪子擺一擺、數一數,看看3輛、4輛……9輛車分別需要幾個輪子,並把表格填完整。

師:好辦法,就是每多一輛就多了3個輪子。用連續加3的辦法可以算出9輛車需要27個輪子。

教師用三根小棒圍成一個三角形,問:擺一個三角形需要幾根小棒?

師:很好,同學們的乘法知識掌握得很不錯。大家能編句口訣記住1×3=3嗎?

師:小朋友們真聰明,能自己編出乘法口訣。接下去,同桌之間相互合作,兩人一邊擺三角形,一邊說算式,編口訣,並把算式和口訣填寫在課本16頁試一試的第2小題中。

(學生同桌合作學習,教師巡視,瞭解學生的編寫情況。)

師:剛才,老師看到很多小朋友同桌之間合作得非常認真。相信每個小朋友都有不少的收穫吧!誰願意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收穫呢?

(引導學生說了算式和相對應的乘法口訣,老師可以多讓一些孩子反饋,加深他們對乘法口訣的印象。)

師:小朋友們真會動腦筋,自己編出了有關3的乘法口訣。下面,每個小朋友自己把乘法口訣讀一讀。想一想,你可以用什麼方法很快地記住3的乘法口訣。

師:哦,你是把乘法算式轉化成加法算式來記的。其他小朋友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生2:我發現上下兩句口訣得數相差3,我背誦的時候只要每次加3就可以了。

師:你的發言真精彩,其他小朋友發現這個規律了嗎?大家試試,用××同學的方法是不是能較快地記住3的乘法口訣。

師:做任何事情的時候,我們都要善於觀察、思考。這樣,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口訣接龍比賽,接得又對又快的小組獲勝。

讓學生獨立練習,教師巡視,瞭解學生用口訣的情況和認真觀察題目的習慣。

教師引導學生尋找規律後填數,學生獨立完成,然後交流找到的規律。

師:最後我們用今天學的3的乘法口訣,計算有關3的表內乘法,比一比,哪位小朋友用口訣求積最棒。

(教師出示口算卡片,學生計算並說出所用的口訣。)

第5篇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鞏固對100以內數的加減計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並能形成一定的計算速度。

2、以解決問題為依託促進知識的系統化,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

3、在經歷探究問題的過程中“溫故而知新”,對知識有新的認識、提高。

1、談話引入:老師想問小朋友一個問題,平常你們喜歡到哪兒去玩?能不能把高興的事說出來聽一聽?

2.出示課本插圖,提出幾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並回答:

(1)這是一幅“兒童樂園”圖,從圖中你能發現什麼?(或小朋友們在幹什麼?)

引導學生髮現圖中的主要景物——飛天輪、龍船、蹦蹦床、電瓶車。(或引導學生髮現圖中的幾個主要活動——有的小朋友在坐飛天輪,有的小朋友在坐龍船,有的小朋友在跳蹦蹦床,有的小朋友在開電瓶車。)

引導學生髮現開展幾個主要活動的人數——坐飛天輪的有23人,在坐龍船的有16人,跳蹦蹦床的有15人,在開電瓶車的有6人。

坐飛天輪的有23人是情景中以文字敘述方式告知的,開電瓶車的只有6人,以上兩條資訊學生很容易發現,也不會產生意見分歧。但由於坐龍船的16人擁擠在一起,跳蹦蹦床的15人在排列上沒有規律,因而學生對這兩條資訊的發現可能會有意見分歧,此時,教師就要指導學生閱讀,使學生感悟正確的閱讀方法,以便形成正確認識——從左到右依次數出坐龍船的16人;把跳蹦蹦床的同學分成幾個小的區域,分別去數,然後相加,或依次數出每個區域中的人數。同時,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反思:在數的過程中要注意什麼(或開始為什麼沒有數正確)——要有正確的數數方法,要仔細數,不重複也不遺漏。

引導學生髮現:現在是下午4時;有的小朋友在買飲料,能知道各種飲料的價格;有的小朋友在買票入場,因為身高超過了1米。

1、看來,圖中的資訊還真不少,怎樣才能記住這些資訊?(或怎樣才能記住每個專案中有多少人?)

引導學生想到“統計資訊”。然後師生共同完成下表。

利用表中的資料資訊,可以提出6個加法計算的問題、6個減法計算的問題以及若干個連加、連減、加減混合計算的問題。在讓學生口述問題時,不必面面俱到,但要引導學生注意問題的全面性,如:學生如果僅僅提出的是兩個數相加、相減的問題,教師應進一步引導:能不能提出連加計算的問題?能不能提出連減計算的問題?能不能提出加減混合計算的問題?最後教師總結:利用這些資料,不但可以提出加法、減法計算的問題,還可以提出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計算的問題。

下面我們就來解決這些問題。請小朋友仔細想想,要解決這些問題,應該怎樣列式呢?請你把這些算式寫出來,然後計算出得數。自己先列式解答,然後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一會兒我們以小組為單位彙報。

1、哪個小組願意說一說你們解決的是哪些問題?應該怎樣列式?得數是多少?

(1)學生在彙報時,既可以先彙報列出的算式及得數,然後再說明這個算式解決的是什麼問題;也可以先敘述解決的是什麼問題,再彙報如何列式解答這個問題。

(2)如果學生彙報的僅僅是加法、減法、連加、連減算式,老師要適時地引導學生提出並解答能夠進行加減混合計算及帶小括號計算的問題,並及時板書算式。

2、伴隨著每個小組彙報交流活動的不斷深入,教師要把算式分類板書,以便為最後的總結概括作好準備。板書時可以把算式分為加法算式、減法算式、連加算式、連減算式、加減混合算式、有小括號的算式相對獨立的六部分,如下所示:

引導學生對算式進行橫向、縱向的對比觀察與分析,找到每一類算式的共同特徵,抽象出每一類算式的名稱——加法(算式)、減法(算式)、連加(算式)、連減〔算式)、加減混合(算式)、有小括號的(算式)。

當學生總結遇到困難時,教師可利用板書中的例子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梳理。

1、數的組成:利用計數器,完成如下類似的題目——請小朋友準備好計數器,聽老師說要求,大家在計數器上撥數。

十位上的數字是4,個位上的數字是6,這個數是多少?這個數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

以上述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這些兩位數為材料,進行數的大小比較練習:

(1)以上述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這些兩位數為材料,進行加減法計算練習。

(2)仔細觀察這兩組數,你能發現什麼——引導學生髮現:第一組計算時不需要進位與退位,第二組計算時需要進位與退位。

在計算時我們要注意什麼——不僅讓學生髮現計算進位加法、退位減法時不要忘記“進一”和“退一”,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體會豎式計算的作用為“當計算遇到困難時,可以用豎式來幫助解決問題”。

引導學生從知識與方法兩個方面進行表述。知識——學會了什麼,應該注意什麼。方法——引導學生從以“自主探究”為基礎的合作、交流、對比、觀察、反思“做數學”的角度進行總結。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對整時、半時、大約幾時認讀鐘錶時間的認識,促進知識的系統化,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結構。

2、以動手實踐的自主探究活動為基礎,在探究時刻之間變化的

過程中幫助學生建立豐富的`認讀時間的表象,實現數的認識、圖形與

3、經歷認讀鐘錶時刻探究問題的過程,體會時刻(時間)與人

每個同學準備一個玩具鐘錶(或模型),教師準備演示用鐘錶。

(5)買票的小朋友4時進“兒童樂園”, 離開“兒童樂園”。

(6)“兒童樂園”每天下午向社會開放的時間為2時——6時。

1、以6個問題為框架,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探究。以問題(1)為例:

(1)能不能把小朋友開始玩的時間和結束的時間在鐘錶上撥出來?

(4)教師引領探究——利用教具(鐘錶),師生共同完成從到一直到的撥針操作活動。

a:能不能把問題中的4時、3時、2時、6時畫出來?請同學們利用鐘面圖,畫上表針。(每個同學發一張鐘面圖)

b:能不能把你是怎麼畫的展示給大家看一看?指名幾位同學上臺展示。

引導學生能發現:跳蹦蹦床的同學是最早開始玩的,坐飛天輪的同學結束的最晚,跳蹦蹦床的同學玩的時間最長……

引導學生把認讀鐘錶要注意的事項說出來:辯認時針與分針,看清時針與分針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