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小班故事教案8篇

教案應該靈活適應不同教學環境和學習需求的變化,教案的編寫通常需要教師對教學內容和學生需求的深入瞭解,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小班故事教案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小班故事教案8篇

小班故事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故事內容,知道關心有困難的同伴,感受幫助人的快樂。

2.理解新詞:責怪。

活動重、難點

重點:引導幼兒觀察圖片,啟發幼兒想像。

難點:引導幼兒試著把觀察後想像的內容用語言表達出來。

活動準備

故事掛圖等。

活動過程

一、圖片匯入,激發興趣

出示圖片:今天有位小客人到我們班來做客,我們一起看看他是誰?(小松鼠)

小松鼠說要請小朋友們一起去大森林裡去玩,你們高興嗎,讓我們一起出發吧。

二、結合課件欣賞故事

(一)第一遍整體欣賞故事

教師請小朋友完整欣賞故事,提問:故事的名字是什麼?故事中都有誰?

(二)第二遍通過掛圖分段引導幼兒想象故事情節

1.出示圖1:讓幼兒仔細觀察,小松鼠的尾巴是什麼樣子的,可以當作什麼?

2.出示圖2:讓幼兒觀察第一幅圖和第二幅圖上的小松鼠有什麼不同,從哪裡看出來的?想一想,小松鼠有大尾巴當傘怎麼還淋溼了呢?然後教師總結。

3.出示圖3:想一想,松鼠媽媽看到小松鼠淋溼了會怎樣?從哪裡看出來的?媽媽為什麼會生氣呢?學一學媽媽生氣的樣子。媽媽生氣了就會責怪小松鼠,會說什麼呢?理解詞語:責怪。

4.出示圖4:小朋友你們看,百靈鳥可能在說什麼?小松鼠聽到會怎麼樣?媽媽聽了會怎麼樣?小松鼠這樣做對嗎,為什麼?

(三)出示課件,通過磁帶完整聽故事

1.小松鼠給我們帶來的這個故事真好聽,張老師還想再聽一遍,小朋友們想嗎?(出示課件,通過磁帶完整聽故事)

2.小朋友,你們會像哪個小動物學習,為什麼?

在生活中,你這樣做過嗎?心情怎樣?

教師總結:小朋友都像小松鼠一樣,做一個愛關心、幫助別人的好孩子。

三、體驗遊戲的快樂

(一)那你們想不想也變成一隻小松鼠到雨裡去玩?小松鼠在雨裡是怎樣玩的?

(二)播放音樂,現在我們小朋友也變成了一隻快樂的小松鼠一起去玩吧。

附故事:小松鼠的傘

尾巴,是小松鼠的傘。下雨的時候,小松鼠把尾巴豎起來,蓋在自己身上,雨停了,尾巴甩一甩就沒事了。

可是今天小松鼠回來的時候,從頭到腳都淋溼了,水珠順著耳朵鼻尖流下來。

松鼠媽媽可生氣了,想:小松鼠肯定把自己尾巴的用途給忘了。她責怪他說:“你真是隻笨極了的松鼠。”松鼠媽媽聽到外面有人說話:“不,它是隻好極了的松鼠。”原來是隻小百靈鳥。“我生病了,小松鼠哥哥用他的大尾巴為我遮雨,我沒淋溼,他全淋溼了。”

松鼠媽媽這才知道她的小松鼠是隻又聰明又善良的小松鼠。

教學反思:

幼兒非常喜歡聽故事,一聽老師說要講故事,都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極渴慕地望著老師,都希望快一點聽老師講故事。在完整的欣賞了故事後,孩子們不由的發起了感慨,為此,教師讓孩子們互相說說自己對故事的看法,給幼兒創設了自由表達的空間,幼兒都積極發言,用語言表達著自己內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隨後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小班故事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能安靜地聽故事,懂得同伴間要友好,有玩具時與同伴一起玩。

2、學說故事名稱和故事中的短句。

3、樂意回答教師的提問。

4、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活動重難點:

能安靜地聽故事,懂得同伴間要友好,有玩具時與同伴一起玩。

學說故事名稱和故事中的短句。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花貓的形象,引導幼兒觀察。

這是誰?小花貓今天真漂亮,瞧,她得脖子上戴了什麼?今天老師講一個《小鈴鐺》的故事,請幼兒學說故事名稱。

二、教師結合插入圖片講述故事。

三、提問:

1、小花狗看見了小花貓的小鈴鐺對小花貓怎麼說?

2、小白兔看見了小花貓的小鈴鐺對小花貓怎麼說?

3、小山羊也想玩小鈴鐺,他對小花貓怎麼說?

4、小花狗、小白兔、小山羊把小花貓從河裡拉上岸來,小花貓拿下脖子上的小鈴鐺,怎麼說?

四、教師完整地講述故事第二遍。

活動反思:

小年齡段的幼兒缺乏交往經驗,不懂與同伴分享。故事《小鈴鐺》用生動形象的動物和優美的語言描述如何與人分享並互相幫助的道理。活動開始通過小花貓引出故事,引導幼兒說出圓溜溜、亮晶晶等詞。小鈴鐺的引出激發了幼兒想要聽故事的慾望。

在活動第二環節中, 通過老師的講述引導幼兒理解、熟悉故事。通過傾聽故事,在老師啟發性的提問中,幫助幼兒初步理解了故事內容,記住了故事的角色。學習了理解詞語:圓溜溜、亮晶晶。在討論交流中,孩子懂得了要學習小動物唉幫助別人,樂於分享。

最後一環節,通過幼兒的討論,交流,讓幼兒瞭解了故事真正的含義,提升幼兒經驗。懂得有好東西要和好朋友一起分享,互相幫助的道理。

小班故事教案篇3

一個學年又在忙忙碌碌中結束了,回首這一學年我和三(1)班同學一起手牽手走過的日子,有快樂也有傷心,但更多的是收穫。在這一年裡,我在思想上積極要求上進,在工作上認真負責,在業務上刻苦鑽研。帶著我的五十多個學生,我們一起共建我們的三(1)大集體,努力營造團結合作,積極向上的班級良好氛圍,取得了不少進步,現總結如下: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學習習慣。

新時期國小生良好習慣的培養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國小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規範的養成,不但是長知識,長身體的需要,更是人的社會化的基礎,是少年兒童終身受益、生存和發展的能力,是社會主義關於人的教育的本質體現。好習慣如果從小養成將終身受益。因此,作為一個有五十多學生大班級的班主任,我覺得我最大的責任就是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和學習習慣。我首先從自身做起,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給學生樹立榜樣,比如在學生面前堅持說普通話,上課不遲到,當學生面主動撿垃圾等等。學生愛模仿,可塑性強,慢慢自然會養成誠實、勤勞、愛班級的好品質。其次,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培養好習慣。一學年裡,結合學校工作安排和班級實際,開展了《爭戴禮儀章》、《為北京喝彩》、《學會關心人》、《我們人人愛運動》、《我家門前的垃圾筒》、《今天我當家》《快樂伴我成長》等等主題班會活動。在活動中,我和學生一起學習《中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瞭解做一個好學生的要求;在活動中,讓他們感受集體的溫暖;在活動中,培養了他們各方面的習慣。一年來,我發現學生隨地亂扔垃圾的少了,同學有困難主動幫助的同學多了,班級裡認真作業的同學也多了,這讓我十分欣慰。一次次活動、比賽、遊戲,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情感的薰陶,行為的矯正,逐漸養成了良好的行為、學習習慣。

二、用“愛”教育感化學生。

愛是人類生活中永恆的主題。我們生活中誰都需要愛。作為班主任老師,我深知只有給學生以真誠的.愛,學生才會對你回報一顆顆金子般的童心。一位好老師,不僅要關心學生的學習,更要關心學生的思想和生活,關心她們的成長,傾聽他們的呼聲。三年級的學生屬於低年級,根據年齡特點,他們活潑好動,充滿生機和活力,他們似一群可愛的小鳥,渴望著藍天和白雲。同樣,他們缺少自控和辨別能力,他們做事往往不考慮後果,他們以自我為中心。如果總是埋怨他們:這個不會,那個不行。孩子還哪來信心?而只有“愛”才會給我們架起溝通和理解的橋樑。我始終遵循這麼一條原則:對優等生我要“嚴愛”,對於後進生我要“偏愛”,對於中等生我要“博愛”。所以我把對學生的“愛”建立在對學生的尊重和信任的基礎上。我們班有個別學生作業習慣非常差,比如:鍾毅鳴、俞毅酈、俞昂霄,寫馬虎,有時“亂”做或不做。我通過個別談話、聯絡家長、監督鼓勵、結對幫助許多的辦法,我耐心地做他們的思想工作,輔導他們的學習,希望轉變他們的學習態度,我不願放棄一絲希望。工夫不負有心人,一年來,他們的作業態度有了改觀,成績也有了提高。尤其是俞毅酈、俞昂霄兩個學生,在這次的期末檢測中,都由原來的d或e檔提高到了c檔,看著他們的進步,我欣慰地笑了。

人心都是相互的,雖然學生年齡小,可他們同樣有自尊。我努力要求自己千萬別傷孩子的心。記得上個學期,我們班有一個姓戴的男孩,那是個內向,成績很好的學生。那天午託課前,他突然紅著臉進辦公室說:“金老師,我想去大便。”我於是給了他幾張紙讓他快去。上課了一段時間,同學們在練,我一邊巡視一邊指導。走到他們組,我發現他不知什麼時候已經坐在位子上寫了。經過他身邊時,我聞到了臭味,以為他剛從廁所過來會有味道,也沒在意。可低頭看他寫時發現不對勁了,在他的腳跟邊有一小團黑乎乎的東西,是大便!我馬上意識到那個男孩定是大便在身上了,看他表情,緊張又著急。我毫不猶豫地從桌子上拿起一張紙片蓋在上面,彎腰快速抓起,扔進了垃圾筒裡。然後,若無其事的樣子把他叫到辦公室陽臺上,找來以前學生丟的褲子,幫助他換上,又打電話叫他的媽媽過來。我這樣做,就是不想傷孩子的自尊心。我想,如果這個大家庭中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並且每一個同學都如兄弟姐妹般互相關心著、照顧著、

鼓舞著,那一定是最和諧、最美的。

三、培養小幹部,形成凝聚力。

如果把班級看成一個家,那麼溫馨和睦的氛圍需要每個家裡的人來創造和維護。雖然三年級學生還小,可我相信他們是聰明懂事的。我總是向他們灌輸家的概念,讓他們潛意識地告訴自己三(1)班就是我們的家。然後,我花力氣培養班級小幹部,希望通過小幹部的凝聚作用帶動全班學生,形成良好的氛圍。王思遠是我們班的班長,讀三年級的她組織管理能力可強了。如果老師有事不在教室,也不必擔心,因為王思遠會像小老師一樣把班級管理得井井有條,學習、遊戲,大家十分佩服和聽從她。也正是這樣,許多小幹部向王思遠學習,工作能力強了許多。慢慢地,班級形成了較好的風貌,團結向上。黑板髒了“我”來擦,地髒了“我”來掃,鉛筆斷了“我”借你……而且,在一些集體比賽或個人比賽中,許多學生都表現出了很強的集體主義榮譽感,競爭意識也加強了。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我們班在各項活動和比賽中都有較好的表現。例如寫比賽、改錯別比賽、黑板報比賽等均獲全鎮一等獎,還有其他徵文比賽中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我和孩子們都激動不已,對以後更是充滿了信心。

小班故事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正確的方法自己洗臉。

2、願意在點心後、進餐後、體育活動後將自己的臉洗乾淨。

活動重點:

學習用正確的方法洗臉。

活動難點:

活動後能將自己的臉洗乾淨。

活動準備:

蒼蠅手偶一個、兔子手偶一個、每人一面小鏡子、一塊溼毛巾、一個娃娃。"蒼蠅叫"音樂、輕音樂各一段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小花臉》引發幼兒洗臉的需求

1、教師講述《小花臉》的故事。

2、提問:蒼蠅為什麼要在"小花臉"的周圍飛來飛去?妞妞後來是怎麼做的?

3、教師總結:小臉髒髒的很容易把蒼蠅、蚊子吸引過來,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把小臉洗乾淨。現在請小朋友們拿出鏡子照照,我們的小臉乾不乾淨,不乾淨蒼蠅要飛來找你的噢。

二、照照小臉,找找小花臉

1、幼兒拿出自己的小鏡子找找,看看眼睛、鼻子、嘴巴、脖子、耳朵是否乾淨。

2、討論:我們的小花臉是怎麼來的呢?(上課前吃了什麼?)當小臉髒了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做?要請誰來幫忙呢?

3、教師總結:幼兒吃了點心之後沒把臉洗乾淨,所以成了小花臉。當臉髒了的時候,需要請毛巾來幫忙。

三、學習按正確的方法洗臉

1、提問:毛巾應該怎麼擦?要擦臉上的哪些部位?(幼兒回答,出示圖)

2、教師念兒歌,並排列洗臉步驟圖。

3、幼兒看著洗臉步驟圖,跟著教師邊朗誦邊用毛巾學習洗臉。(2次)

四、遊戲(放輕音樂)師:我們都已經學會給自己洗臉了,現在請小朋友們邊跟著老師念兒歌,邊給自己的娃娃洗洗臉。

娃娃們都洗乾淨了,我們抱著娃娃出去玩吧。

附:故事《小花臉》:

"嗡嗡嗡···嗡嗡嗡···"一直飢餓的蒼蠅瞪著眼睛在飛來飛去找吃的。它飛到一隻滿臉沾有西瓜汁和雪糕漿的小白兔面前停住了。

"你是誰呀?"蒼蠅好奇的問道。

"我叫妞妞"小白兔伸出髒手指著自己說道。

"先讓我聞聞。不,你不是妞妞。你是西瓜。噢。或者是牛奶!恩。。好濃的牛奶味兒啊。好甜呀。"蒼蠅高興的在妞妞的臉上舔起來。

"哎呀。你真討厭!快走開快走開!水龍頭爺爺,大毛巾阿姨,你們快來呀!"妞妞喊道。

水龍頭爺爺來了,仰起脖子嘩嘩譁···大毛巾阿姨來了,甩起身子擦擦擦···不一會兒,大花臉不見了。一個漂亮可愛的妞妞出現了。蒼蠅嚇的"嗡嗡嗡"的叫著,飛到遠遠的地方去了。

兒歌:《洗臉歌》

雙手拿起小毛巾,平平整整放手心,洗洗眼睛擦擦鼻,洗洗嘴巴擦擦頸,最後洗洗小耳朵,小臉洗的真乾淨。

教學反思:

幼兒非常喜歡聽故事,一聽老師說要講故事,都靜靜地坐在椅子上,眼神極渴慕地望著老師,都希望快一點聽老師講故事。在完整的欣賞了故事後,孩子們不由的發起了感慨,為此,教師讓孩子們互相說說自己對故事的看法,給幼兒創設了自由表達的空間,幼兒都積極發言,用語言表達著自己內心的感受及自己的看法,隨後結合掛圖,分段欣賞故事,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

小班故事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蘿蔔生長的自然條件,知道各種汙染會造成蘿蔔的畸形生長。

2、萌發幼兒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情感,並喜歡大自然。

活動準備

1、農藥測試卡。

2、幼兒用書。

3、故事錄影。(幼兒拍攝)

4、小實驗用品。

活動過程

1、測試對對碰

以小實驗引出活動,出示農藥測試卡對蘿蔔進行測試,引出《蘿蔔的故事》

2、故事快樂多

(1)看錄影聽故事:《蘿蔔的故事》

(2)教師:我們一起來聽一聽、看一看故事中的蘿蔔遭了哪些事情?

?蘿蔔的故事》

在一片綠油油的蔬菜地裡,有許多蘿蔔兄弟。他們在一起快樂的生活著。

"撲通"一聲。"哎喲,是誰呀?"蘿蔔兄弟高聲叫道。原來不知道是哪個缺德鬼扔下來幾節廢舊電池。可把蘿蔔兄弟給嗆死了,眉頭都皺緊了。

"怎麼回事呀?我怎麼不能呼吸呀?是什麼東西繞在我的身上呀?"原來不知道誰亂扔的塑料袋。"真可惡!"甚至有一位蘿蔔兄弟都給纏得眼淚掉下來了。

看!怎麼這樣難聞呀!又來灑農藥了。雖然殺死了我們身上的蟲子,也使我們中了毒。

小白兔一大早去採了許多蘿蔔回來,咬了一大口,覺得那些蘿蔔似乎變了味,而且很難吃,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蘿蔔兄弟掉下了眼淚。委屈地說:"這些能怪我們嗎?"

(3)提問:為什麼蘿蔔會變得這麼難吃?蘿蔔兄弟遭遇了哪些事情?

(4)觀看幼兒用書,進一步瞭解蘿蔔遭遇的原因。

討論:你們認為蘿蔔兄弟應該怎麼辦?

(5)遷移思考:我們今後看到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

(6)情景表演:蘿蔔的故事

請幾位小朋友扮演蘿蔔,請三位分別扮演廢舊塑料袋、廢舊電池及農藥。分別表演三種情景,通過扮演角色明白其中道理。

3、實驗abc

純淨的蘿蔔與受汙染的蘿蔔

在幼兒園種植園中,分別劃出兩塊園地。一塊種上蘿蔔,天天澆水施肥;一塊種上蘿蔔後,每天扔上塑料袋、廢舊電池及農藥。

4、親子樂融融

活動延伸:請家長與幼兒一起對蘿蔔生長進行記錄。用一表格,記錄蘿蔔生長狀況。

5、環保小衛士

快速聯想:生活中你看哪些食物、蔬菜、水果會遭遇像蘿蔔兄弟這樣的.遭遇,你發現後會怎麼樣?

6、活動結束

告訴周圍所有的人都來保護我們身邊的環境,共同維護我們美麗的家園。

可以增加孩子的語言能力,讓幼兒通過對故事的理解從而從故事中學習基本道理,以及鍛鍊自己的語言能力,讓幼兒萌發出對於故事的興趣。

小班故事教案篇6

設計意圖:

幼兒園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增加幼兒的生活經驗,提高幼兒的認知為基本前提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要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覺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興趣。”所以說,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科學教育活動中激發幼兒的探究慾望,要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規律,使各個領域內容有機聯絡,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操作性,寓教育於生活、遊戲之中。為了了讓小班的科學領域活動與日常生活做到良好的銜接,讓幼兒能夠在輕鬆愉快的心理體驗中學習數字,理解數字的意義,結合小班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貫徹《綱要》精神,將幼兒學習的各個領域相互滲透,將語言和科學領域相結合,設計以下活動,用幼兒感興趣的情境貫穿始終,幫助學習4以內的數,正確理解數的意義,感知物體的特徵,體驗數學的有趣,有利於幼兒快樂的學習數學並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引導幼兒感受幫助他人快樂以及體驗比較過程的樂趣。

2、能力目標:培養幼兒觀察比較的能力及按物點數的能力。

3、知識目標:引導幼兒初步感知物體的特徵以及理解4以內數字的意義。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幼兒初步感知物體的特徵以及理解4以內數字的意義。

活動難點:

幼兒能夠仔細觀察、比較以及辨別事物。

活動準備:

教師製作的圖片(鈕釦、、絨毛兔、小熊、小貓)

活動過程:

一、匯入。

1、情境匯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1)出示第一張圖片,讓幼兒盡情想象。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好朋友,請小朋友們看看這個紅紅的小東西它是誰?(幼兒自由想象),大家說的都有道理,聽,誰在哭?原來是這個紅紅的小東西不知道自己的名字,找不到好朋友,你們願意幫她找一找和小夥伴嗎?好,我們大家一起去找找看吧!

二、活動展開。

1、比較櫻桃和紅紅的小東西的區別。

(1)出示吃櫻桃的圖片。

師:我們來到了誰的身邊?小的身上有沒有和紅紅的小東西一樣的物品呢?(幼兒通過觀察找到櫻桃和紅紅的小東西相似)這裡有幾顆小櫻桃呢?(教師帶領幼兒按物點數那小東西的名字是是叫小櫻桃嗎?我們一起來問一問(播放紅紅的小東西的哭聲),紅紅的小東西的名字不叫小櫻桃,為什麼呢?

(2)讓幼兒比較紅紅的小東西與櫻桃的特徵。

教師讓幼兒觀察比較兩者,知道紅紅的小東西與櫻桃的不一樣。

教師小結:原來櫻桃有細長條的小尾巴,紅紅的小東西沒有,所以紅紅的小東西沒有找到他的小夥伴們,別灰心,我們繼續幫他找。

2、比較絨毛兔的眼睛與紅紅的小東西的區別。

(1)出示絨毛兔的圖片。

師:咦?我們來到了誰的家?小兔子什麼地方和紅紅的小東西相似呢?那你們覺得紅紅的小東西應該叫紅眼睛嗎?

(2)讓幼兒比較紅紅的小東西與紅眼睛的特徵。

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找出紅紅的小東西與紅眼睛不一樣的地方。

教師小結:絨毛兔的紅眼睛裡有白色的眼球,而紅紅的小東西中間有黑黑色的東西,所以,他的名字不叫紅眼睛。

3、比較小熊的紅燈籠與紅紅的小東西的區別。

(1)出示小熊與紅燈籠的圖片。

師:別灰心,看看小熊的家吧!你們猜,紅紅的小東西叫什麼名字?(紅燈籠)為什麼有的小朋友沒有猜他的名字呢?哦!原來是你們的火眼金睛發現了紅紅的小東西與紅燈籠不一樣的地方啊!

(2)請幼兒說一說兩者的區別

教師小結:原來紅燈籠上面有好看的花紋裝飾,紅紅的小燈籠身上沒有,所以紅紅的小東西名字不叫紅燈籠。

4、出示小貓的圖片,讓幼兒比較觀察。

師:喵喵喵,誰來了?咦!小貓咪為什麼這麼焦急呢?誰來說一說?哦,原來小貓咪是來找它的鈕釦的,小貓身上現在有多少鈕釦呢?我們一起數一數吧!我們問一下紅紅的小東西,它的名字叫不叫鈕釦?(師幼一起大聲說,紅紅的小東西你叫不叫小鈕釦?傳來笑聲音樂)原來它的名字就叫什麼呢?(小鈕釦)

三、活動結束。

小貓咪丟失的鈕釦找回來了,紅紅的小東西也找到了它的好夥伴,你們心裡開不開心呀?原來幫助別人可以使自己變得更加快樂,好了,小鈕釦也送回了家,我們也該回家啦!我們學著紅紅的小東西骨碌骨碌滾回家吧!

四、活動延伸

可以開展幼兒比“火眼金睛”的遊戲,看誰先最快、最正確找到兩樣相似的東西。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我根據我們小班孩子的已有特點和知識經驗,設計了三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是以孩子喜歡的故事為主體,把抽象的點數巧妙的融入故事。讓孩子在聽故事的同時學會點數,並說出總數。第二個環節是培養孩子的觀察、比較能力,請小朋友找一找圖片中哪些地方不和紅紅的小東西不一樣,激發孩子的求知慾。第三個環節是感知紅紅的小東西的特徵,讓幼兒在這幾輪的比較中,讓幼兒在愉快和有趣的情境中形成對對紅紅的小東西的初步感知,最後通過知識經驗積累指導紅紅的小東西就是鈕釦。

我認為在小班階段,影響教學活動開展的因素實在太多了。教師應做到教育機智,結合小班的年齡特點,巧妙地將生活中的經驗穿插進去,這次的教學活動唯一的不足在於圖片製作過於簡單,幼兒不容易察覺並比較,在以後的活動中,要做到材料形象、生動,給幼兒可以更多的大量感知的形象來豐富其相關經驗。

小班故事教案篇7

設計思路:

春天的主題總會給孩子們許多春天的資訊。這個星期開始了“春天裡的小動物”的小主題。幼兒們很自然想到了春天裡的蝴蝶,蜜蜂,燕子還有毛毛蟲。

其實,日常的生活中,當孩子們看到“毛毛蟲”的時候總是會表現出好奇、害怕等等各種各樣的反應。然而,絕大多數幼兒並不知道毛毛蟲最終會變成美麗的蝴蝶。於是我們根據活動主題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音樂活動《毛毛蟲的故事》就是活動之一。我們試圖通過一段形象的音樂,一個生動的小故事,幫助中班幼兒感知毛毛蟲蛻變成蝴蝶的過程,再體驗音樂的過程中漸漸獲得和體驗毛毛蟲的特徵,蝴蝶的特徵,一級毛毛蟲變蝴蝶的知識,使幼兒在一邊音樂欣賞一邊音樂表演的過程中,充分理解這個科學知識,體驗參與音樂表演活動的快樂。

目標:

1、豐富認知經驗,瞭解“毛毛蟲——結繭化擁——蝴蝶”的昆蟲演變過程。

2、嘗試分辨不同的故事情境、性質的音樂。

3、在快樂的表演中發揮幼兒的想象力、表現力。

準備材料:毛毛蟲玩具、毛毛蟲變蝴蝶示意圖、絲巾披風若干

活動過程:

引入主題

春天來了,花兒開得美麗。看看,把誰引來了?——蝴蝶

你們知道蝴蝶是由什麼變來的嗎?——毛毛蟲

毛毛蟲長什麼樣子?

出示毛毛蟲圖片及特徵小結。

欣賞音樂

孔老師帶來好聽的音樂,和毛毛蟲有關的故事。

音樂裡有什麼故事呢?

毛毛蟲是怎麼變蝴蝶的?

分段欣賞和表演。(爬行——結繭——變蝴蝶)

毛毛蟲是怎麼爬行的?——(出示毛毛蟲玩具、演示爬行動作)

毛毛蟲為什麼不吃不喝?——結繭化蛹

最後發生什麼事情了?——變蝴蝶

蝴蝶怎麼飛的?——上下合;用絲巾做翅??

注:蝴蝶飛舞用絲巾、披風做蝴蝶翅??

聽音樂表演

毛毛蟲變蝴蝶的祕密我們都知道了。

我們一起把這個故事告訴其他朋友,聽著音樂動起來。

表演整段。

知識小結:

毛毛蟲變蝴蝶示意圖。

引如關於卵的知識,作為延伸(“卵—毛毛蟲—蛹—蝴蝶”的迴圈過程)。

小班故事教案篇8

活動目標

讓幼兒初步掌握傾聽的方法,培養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在傾聽中學會關注別人。

讓幼兒嘗試敘述故事,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難點

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傾聽的方法

活動準備

1、錄影:音樂磁帶;獎勵用的貼上小星;場地佈置(草地,小河、荷葉)。

2、課前組織幼兒做青蛙跳,隨音樂跳到座位上。

3、《幼兒習得手冊》,第10—11頁。

活動過程

一、組織孩子們看《習得手冊》,講訴故事,引出課題。.

小朋友學青蛙跳,跳、跳、跳的好。現在老師就給小朋友們講一個小青蛙的故事。(故事略)

二、提問。

“故事裡有誰呀?”;“小魚是怎麼聽故事的.?”;“小青蛙怎麼聽故事的?”“你喜歡誰?”“為什麼喜歡小魚?”

三、看光碟,對幼兒進行點評,針對個別幼兒進行教育。

老師和小朋友們一樣也喜歡靜靜聽故事的小魚。那麼小朋友們聽故事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咱們看看

1、看錄影,短評。

2、看後評議。

及時點評在觀看錄影中認真的小朋友,並相應給幼兒身上貼上顆小星。

3、請被獎勵的孩子說說“得到小星心裡覺得怎樣?”“你問什麼能戴上小紅星呢?”“你是怎樣好好聽故事的?

4、引導幼兒理解帶小星的含義。只要養成傾聽的好習慣,就一定能得到小紅星。

四、利用遊戲《小青蛙會聽啦》,對幼兒進行行為訓練,對有進步的幼兒及時鼓勵、表揚。

1、對個別幼兒進行行為訓練。

2、全體幼兒玩遊戲,強化幼兒的行為體驗。

五、續講故事,結束活動。

1、老師續講故事,小朋友認真聽清老師的話了。連原來不會認真聽的小朋友也學會了。那故事裡的小青蛙怎麼樣了?聽老師接著把故事講完。

2、老師小結:老師希望你們以後在聽別人說話時要眼睛看著他,認真地聽。

六、聽音樂快樂地學小青蛙跳出活動室,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反思:

一、教學過程反思:

1、匯入顯得散,致使學生入座位後長時間靜不下來。

2、個別學生在聽故事的過程中,仍然是靜不下來

3、回答問題、簡評中發現學生回答問題活躍,仍然急於表達,欠缺傾聽。

4、借用遊戲進行訓練過程中,對個別學生的指導訓練有一定效果。由於幼兒年齡特點的關係,學會聆聽的習慣還待持續訓練。

二、反思自我教學:

1、在設計教學過程中,對於課堂的引入還待進一步思考,在能儘快創設情境的情況下,讓幼兒亦要儘快融入學習氛圍。

2、充分利用幼兒的樂於模仿,在幼兒中找出典範,極力表揚也是對別的孩子的一種隱形提示,要充分利用榜樣作用激發幼兒效仿有益習慣。

3、習慣的培養是一種養成教育,需要長期監督學習,將習慣的培養放在活動中以及活動之外。

4、進一步研究幼兒心理,對幼兒的經驗水平以及學習特點、個性特徵做進一步學習,讓自我教學能更利於幼兒的成長。

5、學生的評價讓我耳目一新,幼兒有自己獨特的眼光,他們眼裡也是能感受到旁人的優秀和自我的優勢。

三. 如果重新上這節課,我將把播放光碟與講故事的環節互換,讓幼兒在觀看了別的孩子的聽故事的方法的情況下對比自我,然後借聽老師講故事,練習自己聽故事的方法是否掌握,那麼在評價的過程中對比評價自我與別人的不同更清晰。

小百科:蛙體型較苗條,多善於游泳。 頸部不明顯,無肋骨。前肢的尺骨與橈骨癒合,後肢的脛骨與腓骨癒合,因此爪不能靈活轉動,但四肢肌肉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