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人教版六數學下冊教案推薦6篇

教案寫好了,可以使接下來的教學工作得以順利進行,教案是教師為了提高教學水平提早起草的教學文書,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人教版六數學下冊教案推薦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人教版六數學下冊教案推薦6篇

人教版六數學下冊教案篇1

一、總體說明

數學是為生活服務的。本單元解決問題,就是要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主要內容包括用乘法計算解決問題和運用除法計算解決問題。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運用乘法和除法一步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和掌握需要兩、三步計算解決問題。教材通過實際生活聯絡非常緊密、貼近度很高的生動例子,讓學生先從直觀的圖畫中瞭解資訊,再運用瞭解的資訊來解決問題,既培養了學生了解分析資訊的能力,也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運用乘法計算或除法計算來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2)培養學生了解資訊和分析資訊的能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生動的例項,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功感,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4)結合適當的教材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三、教學設想

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要能運用數學來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本單元的教學中,先讓學生自己觀察圖畫,瞭解和收集圖畫中的資訊,再運用所學的知識,根據資訊在小組中討論、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然後讓學生解決問題後總結和歸納生活中一般性的規律,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本單元建議用5課時安排教學。數學廣角(單元教案)

一、總體說明

本單元的知識內容是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擴充套件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智力。主要內容包括:統計中的重複問題和等式中實物代換問題兩種型別。是在學生學習了統計和等式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統計中出現的重複現象和等式中通過實物進行代換問題。通過運用集合的思想和等量代換思想解決實際問題。體現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二、教學目標

(1)理解統計中出現的重複現象,運用集合圖推算事物的數量。

(2)通過實物代換,初步理解代換思想,推算事物的數量。

(3)擴充套件學生的思維,開發學生的智力。

三、教學設想

根據奉單元知識內容相對比較抽象和學生的思維能力水平的特點。在教學中主要採用實物分析的方法進行教學.先讓學生能通過實物理解重複現象和代換思想,再通過適當的練習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使學生能充分理解,並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本單元建議用2課時安排教學。

集合的思想

教學內容

課標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第108頁例1,練習二十四第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藉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能借助具體內容,體會集合的思想方法,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問題。

3、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初步體會集合的思想方法。

難點:用集合直觀圖來表示事物。

教學準備

cai

教學過程

一、藉助熟悉題材,滲透集合思想

1、巧妙設疑,直觀感悟

(1)談話:老師知道同學們有很多的興趣愛好,有的喜歡音樂,有的喜歡美術,有的兩樣都喜歡,老師想進一步瞭解你們,請允許我對其中的一個小組進行調查,好嗎?

(2)(指定小組)分別在“音樂”和“美術”下面簽上名字,兩者都喜歡,兩邊都籤。

(3)全班一起統計喜歡音樂和喜歡美術的人數。

(4)(故作驚訝):咦,這個小組沒有這麼多人呀?問題出在哪兒呢?

(5)四人小組討論發現:統計過程中有學生既喜歡音樂又喜歡美術,是重複的,在計算總人數時只能計算一次。

2、圖示方法,加深理解

(1)(出示)先是兩個小組的集合圈,再把兩個圈進行合併。

(2)讓學生說一說圖中不同位置所表示的不同意義。

(3)讓學生列式求出喜歡音樂和喜歡美術的共有多少人。

(4)全班交流,說說想法。

(5)師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適當小結。

3、運用集合思想解決問題

(1)情境出示課本p110第1 題。

(2)學生獨立思考並解決。

(3)同桌交流,重點說說想法。

(4)反饋。(昨天和今天進貨的重複部份用重點號顯示)

二、靈活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

1、談話:小動物在討論在陸地上生活還是在水裡生活好。一共來了10種動物,有6種動物可以在陸地上生活的,有6種動物可以在水裡生活。這裡面有幾種動物既可以在陸地上生活也可以在水裡生活?

(適當給學生介紹“兩棲動物”的常識,擴充套件學生知識面。)

2、練習二十四第2題

要求:(1)學生獨立思考並解決。

(2)班內交流方法。

三、全課總結。

1、談談這節課的收穫。

2、小調查:生活中哪些地方要用到今天所學知識來解決。等量代換

教學內容

教材第109例2及做一做,練習二十四第3、4、5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操作、驗證等活動,初步體會等量代換的數學思想。

2、培養學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和合作學習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 利用天平或蹺蹺板的原理,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等量代換的思想,為以後學習簡單的代數知識做準備。

難點:初步體會等量代換的數學思想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或數學問題。

教學準備

卡片學具、。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師:看,今天水果園裡正在進行“體重”大比拼呢?(播放)我們先來看看西瓜姐姐多重?(4千克)你是怎麼知道的?

師說明:當天平平衡時,左右兩邊的物體一樣重,所以西瓜姐姐重4千克。

師:接下來進場的是蘋果妹妹,我們假設每個蘋果同樣重。(繼續播放)看!天平又平衡了,這又說明什麼?(引導學生說出:4個蘋果重1千克。)

師: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想提什麼數學問題?

讓學生自由提出問題,師生共同解答。

二、教學新知。

(一)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合作探究解決方案。

師:這個問題提得真棒,幾個蘋果與1個西瓜同樣重呢?(10個、12個、15個、16個……)

師:小朋友不要急著猜,好好動動腦筋。或者在小組內擺擺學具,通過合作解決這個問題。

(留給學生充足的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及操作學具的時間,老師巡視,給予學生適當的啟發與指導。)

小組彙報:這時大部分的學生喊出:16個。

師:你們是怎麼知道的?怎麼想的?

生1:因為:一個西瓜4千克(等於4個砝碼), 1千克(1個砝碼)等於4個蘋果,我們用替換的方法,把一個1千克(1個砝碼)換成4個蘋果。西瓜重4千克(4個砝碼),總共要換4次,因此是16個。

(師依學生的回答,一邊擺學具,利用直觀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

生2:我們組認為:如果第二個圖中天平的右邊變成原來的4倍,左邊也要變成原來的4倍,就是16個蘋果,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生3:一個西瓜和4千克砝碼同樣重,而4個蘋果和1千克砝碼同樣重,所以4千克砝碼就有4個4, 4×4=16(個)。

生4:……

(二)進一步體會等量代換方法。

師:小朋友說得都對,(展示:1個西瓜等於16個蘋果。)這時又來了波蘿哥哥,1個波蘿的“體重”等於2個蘋果。一個西瓜與幾個波蘿一樣重呢?()為什麼呢?

讓學生獨立思考,同桌交流,彙報結果。

生1:32個。

(可能有些學生會出現這樣的錯誤,老師要及時給予分析引導,再通過生生評析,幫助其改正。)

生2:8個。因為,2個蘋果可以換1個波蘿,1個西瓜等於16個蘋果,就可以換8個的波蘿。

生3: 2個蘋果換一個波蘿,16個蘋果裡面有8個2,16÷2=8(個),所以1個西瓜和8個波蘿一樣重。

生4:把2個蘋果變成原來的8倍就是16個,等於1個西瓜的重量。把1個波蘿也變成原來的8倍就是8個,這樣天平也平衡,所以是8個。

師:(略小結。)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完成p109“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老師巡視,個別輔導。講評時,讓學生說說是怎麼思考的,最後師生共同梳理解題思路:要求2頭牛和多少頭羊同樣重,首先要知道2頭牛和多少頭豬同樣重,再利用豬和羊的關係進行替換(計算),最後求出結果。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二十四第3題。

引導學生讀題、分析關係,並嘗試抽象地推導(計算)一下。如果學生抽象地想象有困難,可以讓學生先用學具擺一擺。

2、完成練習二十四第4題。

提示:直接比較1只雞和1只鴨誰重一些比較困難,可以轉化為2只雞和2只鴨,或4只雞和4只鴨的比較。

3、完成練習二十四第5題。

第1小題,把第一個等式中的△用□+□+□替代,就變成了□+□+□+□=240,所以□=60,而△=□+□+□,所以等於180。

第2小題,

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交流討論,尋找方法。

建議:直接用等量代換的方法來解決比較困難,可以先把三個等式的左邊相加,右邊相加,可得到2×(○+△+□)=200,所以○+△+□=100,然後再利用等量代換,依次求出○、△、□的值。

四、全課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知道什麼是等量代換嗎?

人教版六數學下冊教案篇2

?面積和麵積單位》說課稿

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各環節的意圖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教材簡析:本課屬於空間與圖形領域,被安排在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這一單元具體包括:面積和麵積單位,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面積單位的進率,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四部分。本課是這一單元的起始課,它的教與學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度和長度單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及其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從一維空間向二維空間轉化的開始,是空間形式“由線到面”的一次飛躍。學好本課,不僅是學習面積計算的基礎,更是國小階段幾何教學的基礎知識。

為了幫助學生建立面積概念,教材在編寫上非常重視展現面積概念的形成過程、注重常用面積單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觀操作和形式多樣的活動中體驗。教材按照先認識面積(包括物體表面的大小和封閉圖形的大小),然後歸納面積的概念,再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包含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為什麼用邊長是“1”的正方形作面積單位及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二、說教學目標:

(1)通過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體驗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受建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積單位的建立規則。

(3)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並在活動中獲得關於它們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形成正確的表象。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並建立正確的表象。難點: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六、說教學程式

(一)創設情景,初步感知。

1.出示米尺和學生尺。比一比,有什麼不同?從而提煉出比的結果:長短不同,大小不同。你們所比的長短指尺子的什麼?(長度)大小又指的什麼?(尺子的面)

2.小結:今天我們一起研究有關物體表面的知識。(板書:物體表面)

?《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這一環節中,學生已有的舊知“長度”和相關 “物體表面”的經驗呼之欲出,自然體驗由“線”到“面”的空間飛躍,引出對“物體表面”的研究。觀察比較中,學生也初步感知了“長度與面”的區別,為下節學習長度單位和麵積單位的比較埋下伏筆。』

(二)充分感知,引導建構。1.通過物體的表面感知面積: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需躬行。』(1)指一指:在教室裡找一找哪些物體有面?(2)摸一摸:摸一摸這些物體的表面,有什麼感覺?

(3)比一比:這些物體的表面,哪個大一些?哪個小一些呢?

指出: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板書: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4)運用“面積”一詞造句:比如黑板的表面比課桌的表面大,現在還可以怎麼說? 2.通過封閉圖形認識面積:(1)認一認:封閉圖形的面積。

(3)比一比:哪個封閉圖形的面積大一些?

?數學方法就是數學的行為。比較中,我會根據學生比的過程,歸納出觀察、重疊、割補等數學方法。使學生認識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3.歸納面積的概念: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封閉圖形的大小也是它們的面積。誰能把這兩方面概括起來,簡單說說什麼是面積?小結: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板書)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建構不是教師傳授的結果,而是通過親身經歷,通過與學習環境的互動作用來實現的。“面”是什麼?說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動手 “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學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數了。在大量直觀、實踐、體驗活動中,學生能實實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麼。』

4.體驗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1)課件出示:兩個面積接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思考:用什麼方法可以比出哪塊面積小一些?為什麼?學生經過觀察、重疊無法直接比較,激發認知衝突,怎麼辦?

(2)介紹老師自己的方法:用小正形去量它們的面積(課件演示)用三角形可以嗎?用圓形可以嗎?

用大小不一的正方形可以嗎?師:引出在測量物體的面積時,必須要用統一的面積標準,就是面積單位。

小結: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大小,要用統一的面積單位,正方形表示面積單位最合適。『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華羅庚曾說過:“要善於退、足夠的退,退到最原始又不失重要的地方,是學好數學的一個訣竅。”激發認知衝突後,提供學具,引導操作、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經歷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用正方形表示面積單位的過程。』

5.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①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②邊長是多少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量一量)拿一拿:從學具中分別拿出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積單位教具)

④找一找: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面積接近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⑤試一試:1平方米的地面上能站多少個同學?

?“聽過了會忘記,看過了能記住,做過了就理解。” 面積單位的制定不需要學生探究。這一環節的教學,我採用自學輔導方式,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進而在彙報、拿、畫、找、試等活動中,充分感知面積單位的實際大小,並和身邊的某個面建立聯絡,從而起到幫助表象記憶的作用。』

(三)結合實踐,綜合運用

1.第76頁第2題。說一說測量郵票、課桌面、黑板和操場的面積,分別選用什麼面積單位比較合適?[這個題是針對學生已經建立面積單位大小表象的基礎上設計的,達到及時鞏固知識的目的。] 第二題:請你當小判官:

1、數學書封面的面積約是3分米()。

2、教室門的面積大約是2平方米()。

3、物體的大小就是它的面積()。

[難度有所提升,讓學生辨析,使學生對面積和麵積單位的理解更深刻] 『練習的設計我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

(四)回顧全課,小結延伸: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有什麼收穫?關於面積和麵積單位你還想知道什麼? 『面積和麵積單位是概念課教學,全課小結時我採用總結式,在回顧所學知識的同時,也使學生對這節課有完整的認識,並加以延伸。』

人教版六數學下冊教案篇3

●教學目標

(一)教學知識點

1.位似圖形的定義與性質.

2.複習橡皮筋放大圖形的方法.

3.解釋用橡皮筋放大圖形的原理.

(二)能力訓練要求

1.瞭解圖形的位似.

2.能用橡皮筋放出相 同形狀的圖形,體會其中的道理

(三)情感與價值觀要求

通過有趣的圖形變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讓學生感受圖形變換的奧妙,體會學習數學的快樂.

● 教學重點

1.位似圖形的定義.

2.用橡皮筋放大圖形 的原理.

●教學難點

體會用橡皮筋放大圖形的原理,培養轉換思想.

●教學方法

觀察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

在仔細觀察的 基礎上,鼓勵學生動手操作,體會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數學道理,使學生操作與 思考相結合.

●教具準備

若干個橡皮筋.

投影片兩張:

第一張:

第二張:●教學過程

Ⅰ.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3篇 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課後反思

人教版六數學下冊教案篇4

一、教學分析:

(一)教材分析

?年月日》的教學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時間單位“時、分、秒”,並已經在實際生活中積累了“年、月、日”感性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

年、月、都是較大的時間單位,理解一年或者一個月的時間有多長需要藉助一定的想象力。因此,教材選用了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絡的素材進行教學。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絡,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二)學生分析

學生雖然在實際生活中有了一些感性的認識和經驗,但是缺乏清晰的認識和數學思考的過程。因此,要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感受時間。

結合我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擬定了以下教學重難點。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建立年、月、日的時間觀念。

教學難點:

記住各月的天數和初步會判斷平年或閏年。

根據以上分析和教學重難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知道平年、閏年等方面的知識;記住每個月及平年、閏年各有多少天。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體驗小組合作解決研究主題的過程中逐步培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發展學生認真觀察、歸納概括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感受數學的聯絡,培養學生樂於探求知識的情感;及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策略:

1、教學模式

本節課我採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觀察、討論、合作的過程中體驗數學知識,使自主探究的方式貫穿教學的全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教學方法與手段

①應用媒體整合,突破教學難點。

②採用課前準備、課上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貫徹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四、教學過程:

(一)創境激趣,提示課題。

1、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開課伊始,以激動人心的畫面吸引學生注意。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照片,每一張照片都記錄了一些讓我們每個中國人都引以為自豪的的瞬間。你們想看看嗎?(出示課件)讓學生說畫面呈現的是什麼情景,這些情景發生在什麼時間。最後定格在三幅畫面。讓學生找這裡在記錄事件發生時用了哪些時間單位呢?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數學活動中去。引導學生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年月日,感受數學學習的價值,同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建立學生新舊知識的聯絡。加深對時間單位的理解。)

2、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新的時間單位――年、月、日。(板書課題)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探究活動一:觀察年曆,回答問題。

1、合作學習階段:

為了有效的學習新知,我放手讓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有關年月日的知識,使課堂教學的起點對準了本班學生的實際水平。然後利用年曆組織學生進行一系列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有目的觀察年曆,並回答問題。如:“一年有幾個月?”“每個月的天數一樣嗎?”等等,孩子們的熱情一下子被點燃了,課堂變成了同學們暢所欲言的地方。

2、交流成果階段:

(1)這一階段是課堂的重中之重,學生要把自己通過查詢、總結、合作學習得出的結論進行彙報,在此基礎上,教師藉助多媒體課件直觀演示。(出示課件)並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總結並板書:

①一年都有12個月。1、3、5、7、8、10、12每個月都有31天。我們把每月31天的月份叫大月。

②4、6、9、11每個月有30天。我們把每月30天的月份叫小月。

③2月有時28天,有時29天。我們把2月有28天的。那一年叫做平年,把2月有29天的那一年叫做閏年。突出2月份這個特殊月。

7個大月和4個小月再加上2月正好是12個月,(板書12個月)。

這時,讓學生把自己的生日,在年曆上圈出來,加強學生對年月日的感性認識。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中,我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使每一個學生在傾聽、表達的過程中,不斷地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發現,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與合作的快樂。)

(2)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每個月的天數,怎樣把每個月的天數很快地記下來?我先讓學生思考,再小組討論,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推薦巧記年月日。(課件出示)

(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了認識大月小月,並掌握各月天數的目標)

(3)教學到這,我考慮到國小生天生好動這一特點,安排了這樣一個遊戲。老師報月份大月請男生起立,是小月的請女生起立。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玩中學,玩中樂,使知識得昇華。)

探究活動二:探究平年或閏年。

通過觀察,我們發現二月的天數不一樣,那麼2月份的天數有什麼規律嗎?出示1993-2004年二月份的天數,讓學生觀察、討論、發現四年一閏的問題。課件演示:閏年來歷。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髮現平年、閏年的排列規律,通過多媒體演示,加深了學生對平閏年的判斷方法的理解,記憶,從而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

這時我設計了鞏固練習:判斷1949、2001、2008、1900年都是什麼年?引出公曆年份是整百數的,必須是400的倍數才是閏年的知識。

最後是知識拓展計算平年、閏年的全年天數。這一環節讓學生說出計算方法很重要,由於計算年份不同,學生有兩種不同答案,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把板書補充完整,平年全年365天,閏年全年366天。

(三)拓展應用,開發智力

整個練習的設計體現了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認知規律。基本練習考察了學生的基礎知識,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提高練習是一個猜生日的遊戲,通過這個遊戲,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瞭解一些必要的社會知識和重大節日。

(四)總結歸納,落實主旨。

同學們,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一節課又要過去了,在這節課中你有哪些收穫呢?

(設計意圖:以談話的方式進行總結,不但重視了知識的反饋,而且重視了情感的培養,從而起到了知情共融的良好效果。)

五、板書設計:年月日

一年有12個月

大月:1、3、5、7、8、10、12(31天)

小月:4、6、9、11(30天)

2月:平年28天,閏年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閏年全年366天

六、教學反思:

1、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感受數學學習的價值,

2、激發了學生的參與興趣,啟發了學生的積極思維,讓學生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在自我探究、自我發現中獲取新知,成為學習的主人。

人教版六數學下冊教案篇5

第1課時 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教學內容

人教二年級下冊教材第37~38頁例1及“做一做”。

內容簡析

例1 與主題圖中做小旗的情境緊密相連,教學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在編排上分為三個層次。首先,將第一組學生所做的56面旗子用矩形模型呈現出來,為學生溝通乘除法之間的關係提供了具體形象的支撐;其次,用乘法算式表徵一共有多少面旗子,啟用學生用乘法口訣求積的已有知識,確定用哪句乘法口訣計算,為用乘法口訣求商奠定基礎;最後,呈現了兩個有聯絡的除法算式,讓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進行求商的計算,並感受用同一句乘法口訣計算3個算式的道理,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間的關係。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理解用乘法口訣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2.藉助矩形模型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乘法與除法間的關係。

3.初步學會運用遷移的方法進行探究,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理解用乘法口訣求商的算理。

教法與學法

1.本課主要採用遷移規律,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及實物投影,運用引導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合作、討論、自主探究、比較分析等方式進行學習。

2.本課時學生的學習主要是自主合作探究,運用已有知識經驗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承前啟後鏈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匯入課題

課件展示法:

師:同學們,我們將要迎來一個節日,一個屬於同學們的節日,你們知道那叫什麼節嗎?

生:六一兒童節。

師:同學們喜歡過六一兒童節嗎?為了準備這個屬於我們小朋友自己的節日,二(1)班的同學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忙著準備佈置教室要用的東西。瞧,他們在幹什麼呢?(課件出示第37頁情景圖)【品析:直接用課件出示主題圖,充分利用主題圖,讓學生經歷從情景中發現資訊、提出問題的過程。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為新知的構建搭建了橋樑。】 任務實踐法:老師拿著疊小旗,揮動手中穿小旗的繩子說:“馬上要過六一兒童節啦!我們打算用小旗串佈置一下我們的教室。老師這裡一共有56面小旗,我們要把它們平均穿在7條繩子上,每條繩子上要穿幾面小旗?如果每條繩子上穿8面小旗,需要幾根繩子?誰最先解決這兩個問題,誰就擔任這項任務的小組長。”【品析:以任務實踐法匯入,非常有挑戰性,學生會躍躍欲試,積極開動腦筋,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進入學習亢奮狀態之中。】 口算競賽法:老師用卡片製作競賽題,按要求說答案和應用的口訣:

(1)①7×7=( ) 口訣:

②8×7=( ) 口訣:

③8×8=( ) 口訣:

(2)①3×( )=21 口訣:

②( )×6=48 口訣:

(3)將12個桃子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隻小猴分得多少個?

用( )法計算,列式( ),口訣:

在學生興奮的競賽搶答後,教師揭示課題。今天學習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品析:競賽能夠極大地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動性,氣氛熱烈,每個學生都會積極參與其中,全身心投入。同時梳理已學的知識,啟用已有的經驗,為學生進一步探究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一)引導解決掛小旗的情景問題。

1.課件出示例1情景圖,學生說說看到的資訊。

明確:8行小旗,每行7面。

2.學生回答:怎樣很快知道共有多少面小旗?

(1)算一算:學生列式計算共有多少面小旗。如:7×8=56或8×7=56。

(2)想一想:你是怎樣計算出結果的,用了哪句口訣?

3.改變條件並探究。

結合情景圖,教師提問:如果我們做了56面小旗,要掛8行,每行掛幾面?

(1)數一數:引導學生觀察情景圖,發現每行7面。

(2)算一算:根據除法意義,引導學生列式。(56÷8)

(3)說一說:怎樣求商,彙報交流想法。(用七八五十六的口訣)

結合情景圖,引導學生提問:如果我們做了56面小旗,每行掛7面,可以掛幾行?

(1)學生獨立解決。

(2)反饋各自想法。

4.引導比較,提煉方法。

(1)比較:兩道除法算式的計算過程。

(2)提煉:用七八五十六的口訣可以解決這兩道除法計算。

(二)自主解決分星星的情景問題。

1.課件出示:我們做了49顆星星,平均分給7個小組。每組分了多少顆?

2.獨立完成。

3.學生列式計算:49÷7=7。

4.學生比較小結:用七七四十九的口訣只能寫一道除法算式,因為寫出的除數和商相同。

5.學生舉例:哪些口訣只能寫一道除法算式。【品析:通過情景問題的解決,引導學生經歷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在比較中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乘法與除法的聯絡,體會一道乘法算式有的能改成兩道除法算式,有的只能改成一道除法算式。同時在教學中體現由扶到放的過程,引導學生利用知識遷移進行獨立探究。】

三、反饋質疑,學有所得

在學習完例1的基礎上,引領學生及時消化吸收,請學生同桌之間互相敘述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算理和演算法。然後教師提出質疑問題,引領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系統整理。

質疑一: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與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學生討論後得出結論。

相同點:

①用乘法口訣求商時,都是想除數和幾相乘得被除數。

②解決有關平均分問題的方法:總數÷每份數=份數,總數÷份數=每份數。

不同點:

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使用2~6的乘法口訣;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使用7、8的乘法口訣。

質疑二: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是什麼?

這個問題可以指導學生組內討論,歸納總結。

①找出已知條件;

②找出所求的問題;

③分析條件與問題間的關係。

④列式計算解決問題。【品析:本環節設定在本課新授知識完成之後,通過“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與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有什麼相同和不同”,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遷移,形成系統知識鏈。】

四、課末小結,融會貫通

說說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在師生共同總結之後,簡單回顧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計算方法:想除數和幾相乘得被除數,商就是幾。

五、教海拾遺,反思提升

在新授部分,為了讓學生了解數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我先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主題圖,同時要求學生說說圖中出現了哪些數學資訊,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回答用小黑板出示相關的內容,然後讓學生根據圖中的資訊提出問題。通過以上的引導進入例1的教學,也就是第一個數學資訊。為了讓學生掌

握解答實際問題的方法,我先讓學生找出實際問題中的條件、問題,由問題的分析找到所需要的條件。使學生初步掌握解答實際問題的一般方法,同時也讓學生明白要求平均每行掛幾面小旗,也就是求56裡面有幾個8,用除法計算,讓學生熟練掌握包含除法的題型。怎樣計算56÷8呢?學生先回憶前面學過的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即想乘算除。為了便於解答方法的學習,我教給學生一些通俗的語言,如:看著被除數背除數的乘法口訣。其次,通過改變條件的辦法,讓學生明白一句乘法口訣可以寫兩道除法算式。其餘的兩道題放手讓學生自己解答,同時提出要求:邊算邊想用了哪句口訣。

我的反思:

板書設計

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7×8=56 口訣:七八五十六

56÷8=7 口訣:(七)八五十六

56÷7=88 口訣:七(八)五十六

↑ ↑

除數是幾就說幾的乘法口??

第2課時 用9的乘法口訣求商

教學內容

人教二年級下冊教材第39頁例2及“做一做”。

內容簡析

例2 教學用9的乘法口訣求商。其呈現方式與例1相同,繼續利用矩形模型引出除法算式,只是將乘法算式去掉了,讓學生繼續利用遷移學習用9的乘法口訣求商,進一步形成“用一句乘法口訣可以計算兩個除法算式”的認知結構。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經歷用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過程,進一步理解用乘法口訣求商的算理,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

2.藉助矩形模型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乘法與除法間的關係,培養學生正確計算的能力。

3.初步學會運用遷移的方法進行探究,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在自我探究中掌握用9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正確運用9的乘法口訣求商。

教法與學法

1.本節課求商的思路和方法與前面是一致的,教學中採用談話、指導相結合的數學方法,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並在合作交流中歸納出求商的方法,利用所學的知識更進一步地瞭解乘除法的內在聯絡,並在遊戲中鞏固新知。

2.本課時在學生掌握了用2~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的基礎上,採用小組合作研討法,讓學生通過知識的遷移、比較和推理,自主探究用9的口訣求商的方法。

承前啟後鏈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匯入課題

課件展示法:課件出示主題圖片。上節課我們一起探索了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但是主題圖片上還佈置了很多心形的氣球,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特寫問題圖片:同學們,仔細觀察,你能發現哪些數學資訊?我們帶來27個心形氣球,每9個擺一行。問題:根據資訊,你能利用手上的學具擺一擺嗎?課件出示例題2圖片。【品析:這種匯入方式,與課本例題內容貼合,可直接過渡到教材例題中。】 故事描述法:嗨,小朋友們,過六一啦,我們心形氣球來給小朋友們慶祝六一,要裝扮咱們的教室,我們一共來了27個夥伴,怎麼站呢?站9列,那要站成幾行?站3行,每行要站幾個?怎麼計算,我頭都大了。哈哈,其實我的頭本來就大!我們只會飛,我們可以不會數學,現在都講究合作共贏。哪位小朋友能幫我們解決這些數學問題,我們就跟他一起玩,慶祝我們的六一兒童節。【品析:把心形氣球卡通擬人化,用故事的形式引出問題,吸引同學們的注意力,進入數學情境中,開始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為後面開啟生動活躍的課堂氛圍做了鋪墊。】 趣味兒歌法:同學們喜歡兒歌嗎?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首非常優美的兒歌,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吧!(多媒體出示《數九歌》,配樂朗讀,並一一出示相對應的景色)學生說說聽兒歌的感受。這首《數九歌》告訴了我們數九寒天的一些天氣變化,你們知道嗎?這首兒歌裡還有很多的數學知識呢!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品析:用學生喜愛的兒歌匯入新課,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慾望,又為後面練習的設計做好了鋪墊。】

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例2情景圖。

(1)看圖填一填。

( )×( )=( )

( )÷( )=( )

( )÷( )=( )

(2)彙報交流。

①綵球的總個數。

提問:用什麼方法求的,你是怎樣想的?

預設:用乘法求。從行數考慮,每行擺9個,擺了3行,共27個;從顏色考慮,紅、紫、綠三種顏色,每種顏色9個,共27個。

②看圖提問題。

預設:有27個心形氣球,每行9個,可以求什麼?(能擺多少行?)

如果知道有27個氣球,每行擺9個,怎麼求一共可以擺幾行呢?

學生提問並列式,集體交流,27÷9怎麼計算,用哪句口訣呢?(三九二十七)

追問:根據“三九二十七”,你還能想到和它有關的另一道除法算式嗎?

如果知道有27個氣球,擺了3行,怎麼求每行擺幾個呢?(列式27÷3,根據口訣“三九二十七”可以計算出結果是9)

是不是所有的乘法口訣和所有的乘法算式都能寫出兩道除法算式呢?

2.學生舉例。

像例題一樣用9的乘法口訣寫一道乘法算式和兩道除法算式,並注意特殊情況。(如九九八十一的口訣)

3.感悟算理。

讓學生明白用一句9的乘法口訣可以計算三道算式的道理。【品析:通過在情景圖下面直接給出三組算式的形式,讓學生利用知識的遷移直接得出結論。在彙報交流中讓學生進一步理解乘法與除法的聯絡,充分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反饋質疑,學有所得

在學習完例2的基礎上,引領學生及時消化吸收,請學生同桌之間互相敘述用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和算理。然後教師提出質疑問題,引領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系統整理。

質疑一:用9的乘法口訣與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學生討論後得出結論。

相同點:①用乘法口訣求商時,都是想除數和幾相乘得被除數。

②解決有關平均分問題的方法:總數÷每份數=份數,總數÷份數=每份數。

不同點: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使用7、8的乘法口訣;用9的乘法口訣求

人教版六數學下冊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3的倍數的特徵的過程,知道3的倍數的特徵,能正確判斷一個數是否是3的倍數。

2、使學生在探索3的倍數的特徵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觀察、比較、分析、歸納以及數學表達的能力,感受數學思維的嚴謹性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探索3的倍數的特徵,使學生掌握3的倍數的特徵,會判斷一個數是否是3的倍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課件出示:

填一填:

1、個位上的數是_________________的自然數一定

是2的倍數,也叫_________。

2、個位上的數是________的自然數一定是5的倍數.

3、一個數,如果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這個數

的個位上一定是_____。這個數最小是 。

4、最小的偶數是 ,最小的奇數是 ,最大的偶數 ,最大的奇數 。

2的倍數有: 。

5的倍數有: 。

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有:

偶數有: 。

奇數有: 。

?

課件出示

師:用5、6、7三個數字組成一個三位數,使這個數是2的倍數?說說什麼樣的數一定是2的倍數?可以擺成5的倍數嗎?說說怎樣擺?什麼樣的數是5的倍數?

(生:口答)

師:可以擺成既是2的倍數也是5的倍數嗎?為什麼?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能正確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或5的倍數,只要觀察這個數的個位。那麼你能從個位上發現3的倍數的特徵嗎?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3的倍數的特徵。

(揭示課題:3的倍數的特徵)

[設計意圖]創設問題情境,既可以鞏固已學知識又可以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3的倍數的特徵的教學過程中來,有利於學生輕鬆、愉快的學習新知。

二、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學生填一填)

師:學生獨立填在課本19頁上,然後觀察。 生:彙報結果

1、課件出示:(學生填一填)

師:學生獨立填在課本19頁上,然後觀察。 生:彙報結果

1 2 3 4 5 6 7

2、觀察討論(一):

師:同學們觀察一下3的倍數的個位上的數是不是3的倍數呢?(課件出示) 生結論: 3,6,9是3的倍數,但12,15,18個位上的數就不是3的倍數。(出示課件)

師:根據一個數個位上的數字,能確定一個數是3的倍數嗎?(不能)那麼3的倍數究竟有什麼特徵呢?

3、觀察討論(二):3的倍數12和21。(課件出示)

談話:比較觀察這兩個數,你能發現什麼有趣的現象?(生:數字相同,數字排列的順序不同)

師:在3的倍數中,再找幾個數,把他的數字順序改變一下,看看是不是3的倍數?你有什麼發現?

生:3的倍數,改變數字的順序後,仍然是一個3的倍數。

師:在不是3的倍數中,也有這樣的數,你能把他們一組一組地排列起來嗎?(13,31;14,41;23,32;25,52;)這裡又說明什麼呢?

生:一個不是3的倍數,改變數字的順序後,仍然不是3的倍數。

師:由此推想,3的倍數的特徵和數字的排列順序沒有關係,那與這個數的各個數位上的數字有關嗎?這裡到底有什麼奧祕呢?

4、探索發現規律

(1)活動:每個同學手中都有一些小棒和一張數位卡,我們在數位卡上分別來擺幾個3的倍數,看看分別用了幾根小棒。現在請你在3的倍數中任意選幾個來擺一擺,開始。

生:小組中完成並記錄,然後彙報,教師板書如:12:1+2=3

師:有什麼發現?(是3的倍數)

(2)活動:下面我們反過來試試看,請你數出21根小棒,擺成一個兩位數,看看這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學生操作後彙報結果21:2+1=3)

師:現在你猜想什麼樣的數一定是3的倍數?(猜想:3的倍數,它的各位數的和一定是3的倍數)

(3)活動:為了驗證這一猜想,舉例,如49×3=147,166×3=498等,使學生進一步確認這一結論的正確性。還可以任意寫一個數,利用這一結論來驗證,如3697,3+6+9+7=25,25不是3的倍數,而3697÷3也不能得到整數商,因此,它不是3的倍數。

5、出示總結:一個數各位上的數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設計意圖]為了突出學生的自主探索,使學生在觀察——猜想——推翻猜想——再觀察——再猜想——驗證的過程中,概括出3的倍數的特徵。通過活動的方式,減緩學生在概括時的思考難度。教學時,引導學生經歷觀察、猜測、驗證的完整過程。由於學生在概括2和5的倍數的特徵時,只注意到了個位數,因此,學生在概括3的倍數時,也會很自然地尋找個位上的數的特徵。但通過觀察,發現這些數的個位上的數有的是3的倍數,有的不是,於是產生認知衝突。經過進一步提示,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各位上數的和是3的倍數。通過這樣的方式也使學生認識到:找出某個規律後,還要找出一些正面的、反面的例子進行檢驗,看是不是普遍適用。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探究解決問題方法的興趣。

三、練習中提升認識

通過完成“做一做”,哪些數是3的倍數?你是怎樣判斷的? 明確方法: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可以先把這個數各位上的數相加,看得到的和是不是3的倍數。

練習三,4、下面哪些數是3的倍數?在下面的( )裡面“√”。

42 78 111 165 655 5988 ( ) ( ) ( ) ( ) ( ) ( ) 49 95 311 82 2037 2222 ( ) ( ) ( ) ( ) ( ) ( )

1、下面用數字卡片擺出的數中,哪些是3的倍數?在每個數後面增加一張卡片,使這個三位數成為3的倍數。

2、 在□裡填一個數字,使每個數都是3的倍數。

3、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3的倍數的特徵,進行課堂練習時,還可以把一些數各個數位上的數經過不同的排列,再讓學生判斷,以加深對“各位上數的和是3的倍數”的理解。 四、梳理知識,總結昇華 談話: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呢?

[設計意圖]對本節課的學習做一個簡單的回顧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識網路,整理學習思路,正確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的方法,為後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四、課堂總結:

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五、佈置作業

作業: 根據3的倍數的特徵找出100以內3的倍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