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人教版5年級上冊數學教案6篇

教案在完成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注意創新教學方法,我們在開展教學工作之前,一定要提前準備好一份教案,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人教版5年級上冊數學教案6篇,感謝您的參閱。

人教版5年級上冊數學教案6篇

人教版5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1

教學內容:本冊教材第34—36頁上的例1、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認識四邊形,瞭解四邊形的特點,並能根據四邊形的特點對四邊形進行分類。

2、通過學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學習精神。

3、通過主題圖的教學,對學生進行熱愛運動、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找出四邊形的特點。

教學難點

根據四邊形的特點對四邊形進行分類。

教學過程

一、主題圖引入。

1、同學們,你們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嗎?你喜歡什麼運動?(對學生進行熱愛運動、積極參加體育鍛煉的思想教育。)

2、這是什麼地方?你看到了什麼?(給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同桌說或小組說。)

3、仔細觀察,你會發現許多圖形。

學生彙報、交流。

4、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四邊形”的知識。——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 、教學例1。(認識四邊形)

(1)下面的圖形中,你認為是四邊形的就把它剪下來。(印發,每人一份)

學生剪完後彙報,並說說理由。

(2)小組討論。

你發現四邊形有什麼特點?

學生彙報,教師根據回答板書:

四條直的邊

四邊形有四個角

(3)聯絡生活實際,說說你身邊哪些物體的表面是四邊形的。

2、教學例2。(給四邊形分類)

(1)把你剪下的四邊形進行分類。(學生獨立操作)

(2)還有不同的分法嗎?(小組交流)

學生彙報,並說理由

三、鞏固應用。

教材第36頁的“做一做”中的第1、2題。

四、全課小結。

1、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學生彙報)

2、今天我們學習了四邊形,掌握了四邊形的特點;還能根據四邊形的邊和角的特點給四邊形分出不同的型別。

人教版5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2

第1課時:秒的認識

教學目標:

1、藉助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認識新的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過動手操作等豐富的學習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時間觀念。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滲透愛惜時間的教育,教育學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學重點:藉助豐富的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 教學難點: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學生)口算卡片,每人準備一個時鐘。 教學步驟:

一、情境匯入

(播放新年聯歡晚會的片段)

談話:新年的鐘聲將敲響,讓我們一起來倒計時。(課件出示鐘面,伴隨著“滴答”聲,讓學生共同進行倒計時)

談話:剛才,我們進行倒計時,像這樣計量很短的時間,我們常用比分更小的單位——秒。今天,我們就共同來認識這個新朋友。(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時間單位“秒”

1、師:你知道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嗎?請仔細觀察你們所帶的鐘表,看看有什麼發現。

2、學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學生反饋:

①時鐘有3根針,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針。

②秒針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讀取電子錶上的時間時,讓學生可以利用以前學過的電子錶的讀法進一步類推。

4、體驗1秒鐘

①師:1秒到底有多長呢?讓我們閉上眼睛,仔細聽一聽。(利用時鐘的“滴答聲”讓學生感受。)鐘錶發出“滴答”一聲所經過的時間就是1秒。

②學生跟著時鐘的“滴答聲”,做拍手練習,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誰拍得最準。

③比一比,哪位學生不看時鐘,每秒數一個數,看誰數得最準確。

④小結:剛才,我們聽到鐘聲“滴答”一聲就是一秒,我們拍一下手用1秒,數一個數也是用1秒。1秒的時間確實很短,但是有些現代化的工具在這短短的1秒鐘裡卻可以做很多事情呢。(舉幾個具有說服力的資料說明1秒鐘的價值)所以,我們可別小看了這短短的1秒鐘,它的作用可大了。我們要珍惜時間,不浪費每1分、每1秒。

5、師:(邊撥秒針)秒針從數字12走到數字6,這表示經過幾秒?從數字

6走到8,表示經過幾秒?請你輕輕告訴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麼知道的。

6、你還知道秒針從哪兒走到哪兒也是10秒?

(二)探索分與秒之間的關係

1、師:如果秒針從數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數字12,這時經過多長時間,分針有沒有什麼變化。

2、讓學生小組合作,仔細觀察鐘面,自主探索。

3、學生反饋。

4、小結:秒針走1圈,就是60秒,這時分針走1小格,也就是1分鐘,所以1分=60秒。

(三)練習:體驗1分鐘

1、讓學生看鐘表,通過讀秒來體驗1分鐘的長短。

2、師:1分鐘能做什麼呢?

讓學生分組畫畫、寫字、做口算、摸脈搏體驗1分鐘實際的長短。

3、讓學生舉例,說說1分鐘可以做什麼事。

(四)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認識時間單位——秒)有了秒針,計時就更準確了,時針、分針、秒針在時間王國裡分工合作,準確地為人們報時。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2題。

填上合適的時間單位。

補充:

①們上一節課的時間是40( )。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

2、跑步比賽

師:讓我們一起到緊張激烈的運動場上去看看。50米決賽剛結束,你能通過鐘錶的顯示,說出運動員的成績嗎?從這張成績表中,你能看出什麼?

3、活動:

師:下課鈴聲響了,請大家安靜,迅速地將課桌上的學習用品整理到書包裡,看看需要多少時間。看誰整理得又快又好。(學生整理,教師報時)

師:相信大家今後每時每刻都能這樣珍惜分分秒秒,做時間的主人。

四、作業收集有關時間的資訊。

課後反思:

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認識時、分和會讀、會寫幾時幾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的知識性目標相對簡單,但單位時間比較抽象,不象長度單位、質量單位那樣可以藉助具體的物體表現出來。本節課的重點是通過一系列的體驗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起1秒、幾秒及1分的時間觀念。在教學設計中,我注意抓住如下幾個環節: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利用學生熟悉的場景,使學生直觀認識生活中“秒”的存在,幫助學生認識抽象的時間概念。通過讓學生參與倒計時的活動,使學生初步感受“1秒”的長短,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由於學生已經認識了“時、分”,因而在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究,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操作、討論、交流等形式來解決“怎樣計量用?秒?做單位的時間”及“分與秒之間的關係”等問題。讓學生真

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藉助活動讓學生體驗一段時間,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首先通過讓學生拍手、數數、寫字、畫畫等活動讓學生體驗1秒鐘、1分鐘的長短,在體驗1分鐘時還讓學生體驗同樣是1分鐘做不同事情時的不同感受。由此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時間觀念,同時注意培養學生愛惜時間的意識。

4、注意讓學生收集有關時間的資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5、多給學生提供一些可供參考的事情所需時間,在頭腦中建立表象,在估測其他事情時可借鑑作比較。

當然,除了在學習秒的認識是可以這樣做,建立其他數學概念也可運用這樣一些做法。

第2課時:時間的換算及計算

教學目標:

1、通過加深學生對時間單位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時間觀念。

2、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3、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教具準備:時鐘模型、投影儀、課件。

教學過程:

一、猜謎遊戲引入:

1、猜謎語:矮子走一步,高個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個走半天。

2、學生猜出謎底後,教師拿出一個鐘面模型,提問:

①“矮子指的是什麼”?“高個指的又是什麼?”

②“分針走一小格的時間是多少”?“分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大格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

③“1時等於多少分”?“1分等於多少秒”?

3、教師演示課件,撥出不同的時刻,讓學生讀出時間。如:5時,3時20分,6時,9時50分等。

4、引出課題:我們已經學會看時間,但如何計算經過的時間呢,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時間的計算”。(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2時=()分

(1)教師:1時等於???(學生答)那2時呢?

(2)學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饋

a、60+60=120分

b、2時就是2個60分,即60×2=120分

(4)教師小結。

2、完成第4頁“做一做”先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訂正時,可以指名學生說一說得數是多少?是怎樣想出來的?然後教師小結出時間轉換的方法。

方法(一):時、分、秒

是從大到小的單位,像百位、十位、個位一樣; 方法(二):時、分、秒中從小單位向相鄰大單位換算,即秒向分換算,分向時換算是滿六十進一,進位原理與個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進位類似。

60秒=1分(10個1=1個10)

60分=1時(10個10=1個100)

反過來也是一樣的。

3、教學例2。

(1)教師投影例2的情境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圖,說說圖意:小明7時30分離家,7時45分到校。

(2)師: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少時間呢?

(3)學生討論回答,試著讓學生歸納出計算時間的各種方法:

a、分針從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鐘。

b、45-30=15,是15分鐘。

4、小結

5、請一至兩名學生說說自己從幾點出門到學校是幾點。讓臺下的學生幫忙算一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5頁“做一做”。

集體訂正時,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鐘表上實際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時少()分,1時比45分多()分。

(2)一節課是()分,課間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時。

3、競賽:教師口頭報時刻,如:3時至3時45分,經過幾分?學生搶答,看誰搶答得快,教師給予獎勵。

四、全課總結,迴歸評價:

教師:現在是幾時幾分?我們剛才是從9時開始上課,從上課到現在經過了幾分?一節課40分鐘很快就過去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是啊,時間就像金子那樣寶貴,我們要珍惜每一分時間,多學一點本領,長大更好地建設祖國。

教學反思:

本節課教學能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學生熟知的、感興趣的計算,用家到學生經過的時間來組織教學。一方面教師要相信學生,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經驗得出計算的時間和方法。另一方面教師也要細緻引導,通過學生對計算方法的總結和實際應用鞏固所學。通過不斷地積累解決問題的策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第3課時:時、分、秒的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充分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

2、通過練習,學生比較熟練地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3、進一步瞭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教學難點:用時針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3題。

要求學生先估計,再實際進行驗證,驗證的資料可以由學生和家長一起完成。

2、完成“練習一”第4題。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讓學生說一說每一題是怎麼比較的,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比較,只要說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練習一”第5題。

讀讀書上的三個例子,並要求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說一說做這些事情需要多長時間。

4、完成“練習一”第6題。

先讓學生嘗試做一做,分別測量在跑步或跳繩後,1分鐘內心跳和呼吸次數的變化情況。

5、完成“練習一”第8題。

學生計算經過的時間。如果部分學生有困難,讓他們藉助鐘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師給予適當的幫助。

6、完成“練習一”第9題。

指名說說題意。學生獨立列式,說說自己的計算方法。

二、補充題目。

1、1分=( )秒4時=( )分9分○9秒36分○2時

5分=( )秒150秒○2分400分○4時 10分○1時

2、電影《神奇的宇宙》從2:05開始,到2:50結束,這場電影放映了多長時間?

三、全課總結:你現在回算經過的時間嗎?計算經過的時間應注意什麼?

四、佈置作業:“練習一”的第10、11題。

教學反思:本節練習課,通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等活動,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勇於創新、善於表達的能力。學生在傾聽與表達中,可以學到的時間計算方法,體驗到將數學知識應用與生活的快樂。

人教版5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3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質量單位噸,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知道1噸是1000千克,並能進行質量單位的簡單化聚。

2,培養學生對物體質量估計的能力,能在實際生活中解決一些相應的問題。

二、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初步建立1噸的觀念

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展示場景)水果貿易市場,一箱箱,一袋袋水果, 一個蘋果重200( )

一箱蘋果重15( ) (分別填上合適的單位名稱) (一輛裝滿蘋果的大卡車)請學生估計這一車的蘋果的重量

(如:3噸)

2,請學生說說對"噸"的認識(同時揭示課題:"噸的認識")

(二),在實踐體驗中認識"噸"

1,直觀感知,初步認識"噸"

(1)請同學們找出教室中有沒有可以用"噸"作單位的物體

(如:桌,椅,電視機,書本等用什麼作單位比較合適 )

(2)那麼哪些物體用噸作單位呢

(請同學舉例)

(3)媒體展示:大象,汽車(輪船)的載重量,建築工地的一大堆石料等,用"噸"作單位比較合適

2,認識噸

(1) 請出4個同學站在一起,讓學生說說他們的重量。

a,4個三年級學生的重量大約是多少千克 (約100千克)

b,8個這樣的同學大約重多少千克

c,40個這樣的同學大約重多少千克

(2)為了簡便計量1000千克規定為1噸

聯絡班中40個同學,想象一噸的重量。

(3)媒體展示:看一看,算一算

a,一袋大米重100千克,幾袋大米的重量是1噸

b,100塊磚的重量是200千克,多少塊的重量約是1噸

(4)想一想,填一填(小組合作)

一箱蘋果的重量是10千克,一副啞鈴的重量是5千克,一袋麵粉的重量是25千克,1頭牛的重量是500千克,那麼( )個( )的重量是1噸。

(5)聯絡生活實際說說哪些地方要用到"噸"作單位

(6)填上合適的重量單位。

a:卡車載重4( )

b:小明體重35( )

c:一塊橡皮的重量是8( )

d:浙江舉重運動員,在二十七屆奧運會上以挺舉207.5( )的成績再一次獲得冠軍,為國爭光。(請學生聯想他能挺起幾個學生,幾個佔旭剛就可以挺起一噸)

一座橋的載重量是10( )(再請學生說說什麼是"一座橋的載重量")

(三):噸和千克的化聚。

1,請同學試一試例3.

(1)5噸=( )千克 (2)2450千克=( )噸( )千克

填好後分別指明學生說說怎樣想的

2,試一試

8000千克=( )噸 6噸20千克=( )千克

(四),課堂小結

學過的重量單位有那些?它們之間的關係是怎樣的?

(五),練習

1,填空

4000千克=( )噸 3噸=( )千克

2噸600千克=( )千克

4200千克=( )噸( )千克

7噸38千克=( )千克

2,①一頭大象重5000千克,合多少噸

②一輛卡車能裝4噸500千克大米,合多少千克

③一個鴕鳥蛋重1500克,合多少千克多少克

人教版5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4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數學課本第十一冊“比的意義”。

教學目標:

1.掌握比的意義,會正確讀、寫比。

2.記住比的各部分名稱,會正確求比值。

3.理解比與除法、分數之間的關係,明確比的後項不能為0的道理,同時懂得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絡性。

4.通過自學討論,激發學生合作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抽象、概括和自學探究的能力。

一、創設情境,誘發參與

1、師:“2杯果汁”和“3杯牛奶”這兩個數量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你會用哪些方法表示它們的關係?可以提出什麼問題,怎樣列式解答?

生1:牛奶比果汁多1杯。

生2:果汁比牛奶少1杯。

生3:果汁的杯數相當於牛奶的

生4:牛奶的杯數相當於果汁的

師:2÷3是哪個量和哪個量比較?

生:果汁的杯數和牛奶的杯數比較。

師:3÷2求得又是什麼,又可以怎樣說?

生:牛奶的杯數和果汁的杯數比較。

2、師述:用新的一種數學比較方法,可以說成果汁和牛奶杯數的比是2比3。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用一種新的方法對兩種量進行比較。(板書:比)

3、師:那麼這節課你想學習比的哪些知識呢?

(什麼叫比,誰和誰比……)

二、自學探究新知

1.探究比的概念

教師指著板書問:2÷3求的是什麼?是哪個量和哪個量的比?

生: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幾分之幾,是果汁和牛奶的比。

師:對!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幾分之幾,也可以說成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

(板書: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學生齊讀。)

師:照這樣,牛奶是果汁的幾分之幾也可以說成牛奶和果汁的比。

生:牛奶是果汁的幾分之幾也可以說成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板書: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師:都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較,為什麼一個是2比3,而另一個卻是3比2呢?

生:因為2比3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而3比2是牛奶和果汁的比。

師:對,研究兩個數量的比較,誰和誰比,誰在前,誰在後,是不能顛倒的。

出示試一試。

師:1:8表示什麼意思?

生:1和8表示洗潔液1份,水8份。

師:怎樣表示容液裡洗潔液與水體積之間的關係?

生:先求出體積再比較。

課件出示:走一段900米長的山路,小軍用了15分鐘,小偉用了20分鐘。讓學生填表。

師:小軍和小偉的速度是怎樣求出來的?900:15表示什麼?900:20又表示什麼?

師:說說900米和15分鐘的意義。

生:900米和15分鐘分別是小軍走的路程和時間。

師:那麼小軍的速度又可以說成哪兩個量的比?

生:小軍的速度可以說成路程和時間的比。

師:什麼叫比?(同桌互相說一說,然後彙報。)

生1:除法叫比。

生2:兩個數相除叫比。

師:兩個數相除,以前叫除法,今天就叫做比。多了一種叫法,你覺得“比”字前面加上一個什麼字比較妥當?

生1:加上“又可以”。

生2:加上“又”字。

師: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想一想這個比表示的是兩個數之間的什麼關係?

(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在“相除”下面加上著重號,學生齊讀比的概念。)

2.自學探究比的各部分名稱等知識。

師:請同學們自學課本第68~69頁。把自己認為重要的知識畫出來,自學完後同桌互相說說“我自學到了什麼”。

(學生同桌相互說完後,集體彙報探究。)

生:我學會了比的寫法。

(老師指著2比3,讓學生到黑板上寫出2∶3。)

師:2、3中的符號“∶”是什麼呀?

生:這是比號。(板書:比號)

師:寫比號時,上下兩個小圓點要對齊放在中間。(讓學生同桌互相看看比號寫得是否正確,並接著彙報。)

生:我知道了比號前面的數叫做比的前項,比號後面的數叫做比的後項。

師(指著2∶3)問:前項後項各是幾呀?(學生答後接著彙報。)

生:我知道了比的讀法。

(教師指著2∶3,指名學生試讀2比3,然後學生齊讀2比3。)

師:我們已經知道比的讀法、寫法,以及各部分的名稱,想一想,你還學到了什麼知識?

人教版5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圓環面積的計算方法,以及圓形與矩形混合圖形的相關計算方法。

2.學會利用已有的知識,運用數學思想方法,推匯出圓環面積計算公式,有關於圓形與正方形應用的解答方法。

3.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推理和概括的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概念。

教學重難點

1 教學重點

會利用圓和其他已學的相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 教學難點

圓與其他圖形計算公式的混合使用。

教學工具

ppt 卡片

教學過程

1 複習鞏固上節知識,匯入新課

2 新知探究

2.1 圓環面積

一、問題引入

同學們知道光碟可以用來做什麼嗎?誰能來描述一下光碟的外觀。

回答(略)。

今天我們就來做一做與光碟相關的數學問題。

二、圓環面積求解

例2.光碟的銀色部分是一個圓環,內圓半徑是50px,外圓半徑是150px。圓環的面積是多少?

步驟:

師:求圓環面積需要先求什麼?

生:內圓和外圓的面積

師:同學們可以自己做一做,分組交流一下自己的解法。

師:給出計算過程與結果:

三、知識應用

做一做第2題:

一個圓形環島的直徑是50m,中間是一個直徑為10m的圓形花壇,其他地方是草坪。草坪的佔地面積是多少?

師:這是一道典型的圓環面積應用題。通過直徑得到半徑,代入圓環面積公式,很簡單。

2.2 圓與正方形

一、問題引入

師:同學們知道蘇州的園林吧。大家有沒有觀察過園林建築的窗戶?它有很多很漂亮的設計,也有很多很常見的圖形,比如五邊形、六邊形、八邊形等等。其中外圓內方或者外方內圓是一種很常見的設計。

師:不僅是在園林中,事實上在中國的建築和其他的設計中都經常能見到“外圓內方”和“外方內圓”,比如這座瀋陽的方圓大廈、商標等等。下面我們來認識一下這種圓形與正方形結合起來構成的圖形。

二、知識點

例3:圖中的兩個圓半徑是1m,你能求出正方形和圓之間部分的面積嗎?

步驟:

師:題目中都告訴了我們什麼?

生:左圖圓的半徑=正方形的邊長的一半=1m;右圖圓的面積=正方形對角線的一半=1m

師:分別要求的是什麼?

生:一個求正方形比圓多的面積,一個求圓比正方形多的面積。

師:應該怎麼計算呢?

歸納總結

如果兩個圓的半徑都是r,結果又是怎樣的呢?

當r=1時,與前面的結果完全一致。

四、知識應用

70頁做一做:

下圖是一面我國唐代外圓內方的銅鏡。銅鏡的直徑是600px。外面的圓與內部的正方形之間的面積是多少?

師:同學們用我們剛剛學過的知識來解答一下這道題目吧。

解:銅鏡的半徑是300px

5.3 隨堂練習

若還有足夠時間,課堂練習練習十五第57題。

(可以邀請同學板書解題過程)

6 小結

1. 今天我們共同研究了什麼?

今天我們在已知圓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的前提下,探索了圓環和“外圓內方”“外方內圓”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這不是要求同學們記住這些推匯出來的公式,而是希望同學們能過明白推導的方法,以後遇到類似的問題可以自己運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問題。

2.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需要去求圓的面積,譬如說:蒙古包做成圓形的是因為可以最大化地利用居住面積,植物根莖的橫截面是圓形的,也是因為可以最大化的吸收水分。我們還可以再舉出其他的一些例子,如裝菜的盤子、車輪為什麼要做成圓形的?大家需要多看多想!

7 板書

例2解答步驟

人教版5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6

教學內容:

連乘、乘加、乘減和把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教學目標:

1.掌握小數的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並能按運算順序正確計算結果。

2.理解整數乘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分配律對於小數同樣適用。

3.提高學生的類推能力,培養學生知識間存在著內在聯絡的思想。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前面我們學習了小數乘法,通過學習我們發現小數乘法與整數乘法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絡。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新知識,看哪位同學學得快,掌握得好。

一、複習舊知

1.出示投影,先回答問題,再計算。

(1)12×5×60

(2)30×7+85

(3)250×4-200

教師提問:每個式題各含什麼運算?是什麼式題?每題的運算順序是什麼?

學生回答後,在練習本上計算結果。

訂正:(1)3600 (2)295 (3)800

教師說明:小數的這些運算順序跟整數是一樣的。

教學意圖:本環節通過三個式題複習整數連乘、乘加和乘減的運算順序,並向學生說明小數的運算順序跟整數一樣,為下面學生將整數運算順序遷移到小數作準備。

二、小數連乘、乘加、乘減

1.初步嘗試。

出示例6:光明國小的同學們在校園裡種了300棵蓖麻,平均每棵收蓖麻籽0.18千克,每千克可榨油0.45千克,一共可榨油多少千克?

全班學生默讀題目後,指名讓學生說出怎樣列算式,教師板書。然後讓學生獨立嘗試把這道題做完,教師指名板書計算過程

0.45×0.18×300

=0.081×300

=24.3(千克)

答:一共可榨油24.3千克。

訂正答案後,教師提問

(1)算式中有幾步計算?每個數目都是小數嗎?是什麼式題?

(2)這個含有小數的連乘式你是按什麼運算順序進行計算的?(按從左到右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2.進行類推。

計算下列各題。

(1)72×0.81+10.4 (2)7.06×2.4-5.7

學生先在練習本上獨立解答,在訂正答案時說說每題的運算順序。

訂正:(1)68.72(含有乘法與加法兩種運算,先計算乘法,再計算加法。)(2)11.244(含有乘法與減法兩種運算,先算乘法,再計算減法。)

3.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小數的連乘、乘加、乘減。這些運算的運算順序與整數相同。板書:連乘、乘加、乘減

教學意圖:本環節利用遷移,讓學生將整數的運算順序類推到小數,嘗試完成小數的連乘、乘加、乘減的運算,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

三、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

1.複習。

教師提問:我們在學習整數乘法時曾學習過幾個運算定律,誰還記得是什麼?用字母怎樣表示?

教師貼出:a×b=b×a

(a×b)×c=a×(b×c)

(a+b)×c=a×c+b×c

提問學生:乘法交換律中兩個數的範圍是什麼?結合律中三個數的範圍是什麼?分配律中三個數的範圍是什麼?(這些數的範圍都是整數。)

2.觀察討論。

教師用投影出示兩組算式,學生口答結果,然後教師用○將左右兩組算式相連。

0.7×1.2○1.2×0.7

(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讓學生觀察這三組算式,並討論以下問題

(1)這三組算式左右兩邊的結果相等嗎?中間可以用什麼符號連線?

(2)等號兩邊的算式有什麼特點?與我們學過的什麼知識一樣?

(3)你能得出什麼結論?

學生通過討論將得出如下結論

①三組算式左右兩邊的結果相等,中間可以用等號連線。

②第一組是把兩個相乘的數交換位置,結果不變,與學過的乘法交換律一樣。第二組先把前兩個數相乘,再與第三個數相乘,與先把後兩個數相乘,再與第一個數相乘,結果相等,與乘法結合律一樣。第三組是兩個數的和與一個數相乘,與這兩個數分別與這個數相乘後求和,結果不變,與乘法分配律一樣。

③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在小數中同樣適用。

教師提問:我們分別比較這三組算式左右兩側的式子,哪一個式子在計算中更為簡便?(第一組寫成豎式,右邊的比較簡便,第二組不明顯,第三組左式比右式簡便。)

3.教師小結:通過觀察討論,我們發現整數的乘法運算定律可以推廣到小數乘法,並且利用這些運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數乘法計算更簡便。

板書: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乘法。

教學意圖:本環節教師指導學生觀察每組兩個算式的特點以及它們的相等關係,並且通過討論使學生認識到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於小數也適用,同樣可以使一些計算更加簡便,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

四、鞏固練習

1.填空,並說一說應用了哪個運算定律。(填在書上)

4.2×1.69=□×□

2.5×(0.77×0.4)=(□×□)×□

6.1×3.6+3.9×3.6=(□+□)×□

2.計算下面各題。

(1)19.4×6.1×2.3

(2)3.25×4.76-7.8

(3)18.1×0.92+3.93

(4)5.67×0.21-0.62

(5)7.2×0.18×28.5

(6)0.043×0.24+0.875

教師巡視,注意學生的運算順序是否存在問題。

3.判斷對錯。

(1)50.4×1.95-1.9(2)3.76×0.25+25.8

=50.4×0.05=0.9776+25.8

= 25.2=26.7776

全體學生用手勢判斷,並說出錯誤原因。

4.應用題。

玉山農場新建一座溫室,室內耕地面積是285平方米,全部栽種西紅柿,一茬平均每平方米產6千克。每千克按1.30元計算,一共可收入多少元?

學生完成練習後,教師及時訂正

2.(1)272.182 (2)7.67 (3)20.582 (4)0.5707 (5)36.936 (6)0.88532

3.(1)運算順序錯誤。改正:(2)計算錯誤。改正

50.4×1.95-1.93.76×0.25+25.8

=98.28-1.9=0.94+25.8

=96.38=26.74

4.1.30×6×285=2223(元)

教學意圖:本環節通過多種練習使學生分別對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乘法,與小數連乘、乘加、乘減這兩部分知識進行鞏固。其中第二題的六道計算題,各題目計算結果小數部分位數較多,除了注意學生的運算順序是否正確外,還要注意學生的計算正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