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冀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5篇

教案在擬訂的過程中,大家一定要考慮聯絡實際,教案是教師擁有高質課堂的有效武器和必備條件,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冀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5篇,供大家參考。

冀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5篇

冀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

2.使學生知道用“大於、小於、等於”來描述5以內數的大小,建立符號感。

3.培養學生互相謙讓、團結友愛的良好品德。

4.培養學生初步判斷、分析及處理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學生認識“>”“

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9只小猴、4個梨、3個桃、2根香蕉;1-5數字卡片;學具盒。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一)認讀1-5各數。

(二)排序。

教師在黑板上擺上3、1、5、2、4。讓學生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二、探究新知

(一)觀察主題圖,回答問題

要求:看圖聽故事。

教師講故事:有幾隻猴子到山上玩耍。他們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興了!到了中午,他們又累又渴,於是他們跑到山上採了許多水果,來到草地上吃。同學們,你們能猜出猴子他們採了什麼水果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學生回答後,教師再出示主題圖。師:“同學們,你們猜對了嗎?”“你們再仔細看一下,猴子採了哪些水果?分別是多少?用哪一個數字表示?”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應在黑板上貼出水果圖,並標上數字。

(二)引導學生學習“>”“

1.教學“=”(猴和桃比)。

(1)師:“如果每隻猴子吃1個梨,夠不夠?”教師用一一對應的方法豎排出來,說出誰多誰少。教師出示相應圖片及數字。

(2)教師說明:當桃和猴誰也不多,誰也不少時,我們就說3只猴和3個桃相等。(板書:“=”),等號是兩條一樣長的線,請學生跟讀“3等於3”。

(3)師:“同學們看看,等號兩邊的數有什麼有趣的地方?你們還能舉出其它例子嗎?”

2、教學“>”(猴和香蕉比)。

(1)師:“如果每隻猴子吃1根香蕉,夠不夠?”教師用一一對應的方法豎排出來,說出誰多誰少。教師出示相應圖片及數字。

(2)學生觀察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2(板書3>2)。

(3)請學生觀察“>”,教師用順口溜幫助學生進行記憶:開口大,朝大數。

(4)師:“你還能舉出哪些例子嗎?”

3.教學“

“尖頭小,對小數。”

4.請學生觀察三道算式,小組討論,看有什麼發現。學生回答後,教師用順口溜幫助學生進行記憶:相同數間用等於;開口大,朝大數;尖頭小,對小數。

5.發散思維。

看看還有誰和誰能比,幾大於幾,幾小於幾?

三、運用知識

(一)教科書第18頁“做一做”第1題。教師讀題,請學生聽清題意。

1.左圖:兩邊各有幾隻燈籠,誰多誰少,幾大於幾?

2.右圖:兩邊各有幾隻燈籠,誰多誰少,幾大於幾?

學生獨立填寫,教師巡視,再拿幾個學生的上投影儀上長方體講評。

(二)遊戲:比一比

1.師:“剛才我們學習了比大小,大家觀察一下我們的教室,看一看哪些東西和哪些東西可以比的?誰和誰比?幾大於幾?”

2.小組遊戲:同桌間拿出學具,擺一擺,比一比,誰多誰少,幾大於幾?

冀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引導學生通過調查、統計活動,瞭解一些生活中經常遇到的質量問題,使學生感受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絡,加深對千克和克的認識,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及估算能力。

2、過程與方法: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活動中小組同學們的相互配合,培養學生的群體意識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1、加深對千克和克的認識。

2、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估計物體的質量。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出示張秉貴的照片,提問:你們認識這個人嗎?生:不認識。師:他就是全國勞動模範張秉貴,是一名優秀的售貨員。他的特點就是顧客要多重的糖,他一把抓起來放到秤上一稱,準得連一塊糖也不差,所以被人們尊敬的稱為“一抓準”。你們知道他為什麼抓得那麼準嗎?就是因為他勤學苦練,練就了能夠準確的估算物品質量的絕活。你們想不想向他學習?生:想。

二、實踐活動

師:今天咱們就一起來模仿一個購物的場景,評選出咱們班的小“張秉貴”。

1、活動要求:

(1)同學在小組活動時要互相幫助。

(2)當你在準備稱物品時遇到人多地情況下要注意遵守公共秩序,排隊等候。

(3)活動時說話要輕,不要影響到其他組。

(4)這次實踐活動的主要目的是估計物品的質量,先不考慮物品的價錢。

2、活動過程:

(1)同學們把要買的物品先在手中掂一掂,再估一估,最後拿到售貨員那裡稱一稱,看看你的估算準不準,把估算和實際稱的資料請記錄員幫你記錄下來。

(2)老師想先做一次售貨員,你們做顧客,你們同意嗎?(同意)請你拿出帶有紅色標記的物品,先在手中掂一掂,再估一估,說一說你的估算結果。(指名回答)咱們把物品放到秤上稱一稱,看誰估算的最準。(500克)請同學們再來輪流掂一掂,這就是重500克的物品。

3、你還想買別的物品嗎?

(1)角色分配:每組選定一個售貨員,一個記錄員,一個彙報員,其他同學做顧客。下面咱們以小組為單位開始自由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2)小組活動(略)。

(3)全班交流。同等質量的物品都有哪些?(小組彙報)

(4)評選小“張秉貴”。每組評選出一名同學。

(5)提數學問題。師:請同學們看一看你手中的物品,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6)說一說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三、課後小結:

出示生活中的物品:

1、出示一袋奶,你們估計它有多重?出示一盒奶,估計它有多重?出示一袋包子,估計它有多重?

2、藥品:在藥盒上找數學資訊。師:克與我們的健康息息相關。

3、營養配餐:找數學資訊。(師指說含量)師:克的知識能讓我們的營養均衡。看來克與千克的知識在生活中真是無處不在呀!只要你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你就會發現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冀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能選用適當的單位表示長度,會用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2.能估計身邊物體的長度,初步形成估計意識,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3.增強同學們的合作意識和探究意識。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引導學生估計身邊物體的長度,再動手實際量一量,進一步學會使用測

2.量工具和選用適當的長度單位,從而培養應用意識。

教學過程:

一、創設激疑

1.前面我們學習了哪些長度單位?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①長度單位:米(m)、釐米(㎝)

②1米=100釐米1m=100㎝

2.今天,米和釐米又來找我們做朋友,想了解同學們對它們倆掌握和應用的情況,看你能不能正確的應用米和釐米來估一估、量一量身邊的物體。比如說:黑板的長、桌子的高等

二、互動解疑

1.黑板的長是多少?

①估一估

2米、3米、5米……

②量一量,誰估計得更準確

③分組測量,彙報結果

2.說一說是怎樣測量的。

3.測量時要注意些什麼?

測量時尺子不夠長,量完一次就做一個句號,數數量了幾次,還剩多少,最後得出結果。

三、啟思導疑

1.量自己的身高、步長

①先估計,然後同桌合作量一量。

②交流討論

2.完成試一試

①先估測

②再量一量

③最後填出具體的數值。

四、實踐應用

1.在○裡填上“”或“=”。①25釐米○2米②100釐米○1米

③51釐米○49釐米④98釐米○89釐米

⑤1釐米○1米⑥10釐米○1米

⑦33釐米○3米⑧6米○600釐米

2.填一填。

①1米=( )釐米②12米+7米=( )米

③13釐米+8釐米=( )釐米

④2米+45釐米=( )米( )釐米

⑤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 )做單位。

⑥量比較長的物體,可以用( )做單位。

五、總結評價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估一估量一量

先估計再測量

不夠整米,剩餘部分用釐米做單位。

冀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數的意義。

2、會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數。

3、培養學生初步的逆向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0頁的內容,練習十的第1、2題。

教具、學具準備

口算卡、多媒體課件或掛圖、遊戲卡片。

教學設計

準備練習

1、口算練習。(開火車)

9-6 2+5 4+6 10-4 9-8

10-6 10-9 7-7 1+9 5+3

2、說出下面各數的組成。

7 9 10 9 8

3□ 4□ 6□ 3□ □5

3、猜一猜。

出示圖片:

蘋果樹上結了10個蘋果,我用紙蓋住了一部分,請你們猜一猜,我用紙蓋住了幾個蘋果?(6個)你是怎麼想出來的?(學生可能答出:4和6組成10;10可以分成4和6;4加6等於10;10減4等於6;根據蘋果樹的樣子推測大概是6個蘋果)

教師評價:你們都很聰明,能用學過的知識猜對用紙蓋住的蘋果的個數。今天,我們就用學過的知識來解決新問題,看誰學得又快又好。

[教學過程說明:

第1題的口算題採用“開火車”的形式有利於全體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第2題數的組成知識,是本節課填未知加數的依據,教師在這裡做了重點複習,為下面要進行的新課做好了準備。第3題安排的是猜一猜,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滲透了填未知數的有關知識。

專家評析:

填未知加數是所在章節的難點知識,因此,準備練習的設計從口算到數的組成,再到猜一猜,遵循了從舊知到新知、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原則,讓學生以此為生長點,順利完成知識的遷移。]

探究新知

1、教學鉛筆圖。

出示例題插圖:

提問:圖上畫的是什麼?(彙報)看著這幅圖,你能知道是什麼嗎?(學生彙報:盒子裡放了7枝筆;如果把盒子放滿,可以放10枝筆;盒子裡少放了3枝筆;盒子裡原來可能有10枝筆,拿走了3枝,還剩7枝等)

根據這幅圖,誰能編一個故事,提一個問題?(學生彙報:1.盒子裡原來有10枝筆,拿走了3枝,還剩幾枝?2.盒子裡放了7枝筆,再放3枝筆是幾枝筆?3.盒子裡放了7枝筆,再放3枝筆就是10枝筆嗎?)

通過剛才的觀察,我們知道,盒子裡已經放了7枝筆(板書:7),還要放幾枝,題裡告訴了嗎?(沒有)我們把沒有告訴的、不知道的數叫“未知數”。“未知數”可以用小括號來表示,誰會寫小括號?(學生彙報,全班書空)已經放的7枝筆和還要放的枝數合起來是10枝,誰能列一個加法算式?(學生彙報,教師板書:7+( )=10)這個算式怎麼讀?(學生彙報:7加幾等於10)

7加幾等於10?括號裡應該填幾?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數”。

(出示課題)

學生分組討論:7加幾等於10?括號裡應該填幾?你是怎麼想出來的?

學生彙報,全班交流:7再添上3就是10,所以括號裡填3;7和3組成10,所以括號裡填3;7加3等於10,所以括號裡填3;10減7等於3,所以括號裡填3;盒子裡空了3個位置,所以我就知道括號裡填3等。

想一想:括號裡的3表示什麼?

2、教學小旗圖。

出示小旗圖:

再畫幾面旗就是8面旗?

6+( )=8

再畫幾面小旗就是8面小旗?

請同學們先在橫線上畫一畫,再在括號裡填數。(小組活動)

6加幾等於8?括號裡應該填幾呢?(學生彙報,全班交流)

3、直接填數。

看著圖,同學們很快就能填出括號裡的數,如果老師只給同學們算式,你還會填嗎?

出示:3+( )=5 4+( )=7

2+( )=8 6+( )=10

[教學過程說明:

通過直觀圖和老師富有啟發性的提問,讓學生得出在“7+()=10”中的括號裡該填幾;接著再通過問題提示讓學生增畫小旗,並在“6+()=8”中的括號裡填上適當的數;最後在學生積累了大量感性經驗的基礎上,讓學生脫離實物在括號裡填數。這樣設計,把直觀感知同問題啟發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主動構建知識,不但有利於學生解決問題,而且又能啟發他們的思維。

專家評析:

鉛筆圖的教學,教師能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去學習,大膽嘗試。教學採用分組討論的形式,使學生在討論中動口、動腦,形成多向資訊交換與評價,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己想自己說,又通過語言表達,發展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第一層教學的基礎上,教師又安排了畫圖填數、直接填未知加數等活動,由具體到抽象,體現了教學過程的漸進原則。]

拍手遊戲

指定一個數,老師先拍,學生接著拍,要求學生拍的次數跟老師拍的次數加起來等於指定數。

實踐運用

1、談話:學校組織春遊,同學們提早就準備好了蛋糕和水壺。

7+( )=10 5+( )=9

7加幾等於10?5加幾等於9?(彙報)

2、帶上蛋糕和水壺,請同學們按票乘車(出示汽車圖)。

票面上的括號裡填幾(車票卡片),你就乘坐幾號車。(學生活動)

3、森林公園到了,這裡的花兒太漂亮了,可惜的是,每朵花少了一片葉子。請同學們給每朵花再選一片葉子,使兩片葉子上的數加起來等於花心上的數。(學生活動)

[教學過程說明:

以“春遊活動”為主線設計練習題,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提高了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其中“花朵配葉子”是一道有多餘條件的題目,通過這個遊戲既要培養學生處理資訊的能力,還要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

專家評析:

練習設計緊緊圍繞本課重點,目的明確,層次清楚,開放性強,較好體現了《課程標準》中適當安排有多餘條件的題目的精神,對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提高解題能力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評價體驗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專家評析:

鼓勵學生自己進行概括、總結,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學生自我評價的意識。]

專家評析

這節課的教學主要有以下特點:

1、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整個教學過程中,教者始終以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的身份出現,將學生推向學習的主體,讓他們自己動眼觀察,動腦思考,在看、想、說中一步一步完成教學目標,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2、注重演算法的多樣化。

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種多樣的。在本課教學中,教師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尊重學生的想法,注重了演算法的多樣化。如“猜一猜”和“填7+()=10”時就出現了多種解題方法。

3、注重習題的開放性。

數學開放題是有教育價值的題型,它對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提高解題能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本課中,準備練習、例題以及練習題的解題方法都注重了開放性。尤其是“花朵配葉子”的遊戲,不僅培養了學生處理資訊的能力,而且使學生學到了解決問題的策略,較好體現了《標準》中適當安排有多餘條件的題目的精神。

冀教版一年級數學上冊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探索9加幾的計算方法,體驗、比較簡便的計算方法,初步理解“湊十法”,並能比較熟練地計算。

2.在觀察、操作中逐步培養學生的探究、思考的意識與判斷、選擇的能力,提倡演算法多樣化。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和應用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9加幾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

教學準備:

師準備掛圖、卡片、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談話:今天有位客人和我們一起來學習數學知識,小朋友們歡迎嗎?

(出示小猴圖)

它給大家帶來了 “智慧樹”。

(出示三棵“智慧樹”,每棵樹上有三個數,看誰能想出好辦法很快說出三個數相加的得數是多少?)

請學生說一說怎樣算才會又快又對呢?

師小結:對,這些題都是把9和1先加起來得10,10再加幾就得十幾。

2、喜洋洋偷偷地藏起了“1”(擦掉“1”),只剩下9和5兩個數了,你們想知道9+5得多少嗎?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樣9加幾的題。

二、探索新知

1、學習例題,探索演算法

(1)談話:你們真是聰明,答得又對又快。小猴要去買些桃子來獎勵你,你們看(出示例題圖:盒子裡9個,盒子外4個。)

提問:你能說說這些桃子是怎麼擺放的嗎?(帶著數,板書:9 4)

提問:看著這幅圖,你能提一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

提問:要求“一共有多少個”,你會列式嗎?

列出算式9+4

提問:怎樣算出結果呢?(同桌討論)

(2)學生自主探索,再指名彙報。

你怎麼會想到這種方法的?請用同樣方法的小朋友再來說說。

(3)教師分析、總結學生的演算法:因為盒子裡已經有9個桃,所以先把4個分成1個和3個,9個和1個合成10個,再把10個和剩下的3個加起來就得到13個。邊分析在算式__出思維線路圖:??

(4)講述:這種方法叫做“湊十法”,就是先把9和1湊成10再計算。因為我們學過10加幾得十幾,很好算,所以把9湊成10之後計算非常方便。

2.嘗試計算,優化演算法。

(1)教學“試一試”,出示題中的花朵圖

提問:圖中的花分成哪兩部分?各有幾朵?你能提出一個用加法計算的問題嗎?

提問:要解決這個問題,怎樣列算式?(根據學生回答,板書9+7)

提問:你能先圈出10朵,再計算嗎?在書上圈一圈,並把自己的思考過程填寫在圖右邊的式子裡。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談話:小猴不但愛學習,還愛勞動,他正在搬磚塊,你知道一共有幾塊磚嗎?(左邊有幾塊,右邊有幾塊?)怎樣算?

提問:猜一猜,小猴想怎樣算?小猴為什麼只搬一塊呢?(引導學生體會從左邊的9塊中搬4塊,和6塊湊成10太麻煩了,突出看大數分小數的“湊十”的思路最簡便。)

讓學生先在同桌間說一說怎樣計算,再把結果填在書上,最後指名彙報,並板書思路圖。

(3)引導小結。

提問:我們再來看看今天學習的算式,這些算式有什麼相同的地方?計算9加幾時,用怎樣的方法計算比較簡便?(湊十法)

三、鞏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談話:小猴準備用小棒來做籬笆,你能幫他算算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嗎?

(1)讓學生先圈出10根,再計算

(2)和同伴交流想法

(3)集體訂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先計算再找出規律。

提問:比較第一組兩題,你發現了什麼?(學生可能會回答:結果相同;下面算式的“1+1”就等於上面算式中的“2”對第二種發現的學生加以肯定並表揚)

提問:在第二組兩題中,你又發現了什麼?第三組呢?(請學生以在第一組中發現的規律說說第二組和第三組的發現)

提問:每組的兩個算式,你們都有什麼發現?(讓學生認識“湊十法”就是用上面的連加來計算的。)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1)學生獨立填寫得數

(2)指名回答填寫結果,集體分析訂正。

(3)仔細觀察,讓學生說說發現了什麼。

學生可能會有多種發現:如①都是9加幾。②9加上的數和得數都是按順序排列的。③得數都是十幾。④得數個位上的數總比加上的數少1。

這些發現都是對的,應給予肯定。

4.悄悄算。(“想想做做”第4題)

四、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

你們是怎樣學會9加幾方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