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參考7篇

編寫教案也是我們上課之前的一項重要準備工作,要知道教案是老師們的教學設計,一定要認真對待其寫作,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參考7篇,感謝您的參閱。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參考7篇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1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北師大版)第四冊第三單元第二節:認識路線。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在辨認方向的基礎上,認識簡單的路線圖,能根據路線圖說出從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離和經過的地方。

2.藉助認識路線活動,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實踐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與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體驗學習的樂趣,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重點:

會看簡單的路線圖,會運用方位詞語描述行走路線。

難點:

能根據路線圖說出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經過的地方。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笑笑一家特別喜歡旅遊,他們聽說撫順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就決定開車到撫順來旅行,可是他們沒來過,不知道車往哪開,誰能幫著想想辦法?

有了路線圖,還要認識路線圖才能不迷路,所以認識路線很重要,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認識路線”。

到了撫順,笑笑住在十道街的叔叔家裡,她想到去勞動公園去玩,應該做幾路公交車?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一)從十道街到新華大街的行駛路線

(1)從十道街出發向 行駛 站到三道街,再向 行駛 站到西一路, 再向 行駛 站到百貨大樓,再向 行駛 站到友誼賓館,再向 行駛 站到勞動公園。

1、瞧,這裡是一張1路車從十道街到新華大街一段的公交路線圖。仔細看圖,你能按照1路公交車的路線說一說,我們乘車從十道街按照什麼方向,怎麼走到勞動公園?請你當小司機,手握方向盤自己說一說。

2、小組討論,在小組裡說說自己的想法。

3、學生彙報,課件演示。

(二)從勞動公園到十道街的行駛路線

1、笑笑游完勞動公園要回到十道街又該怎麼走呢?同桌互相說一說。

(2)從勞動公園出發向 行駛 站到友誼賓館, 再向 行駛 站到百貨大樓,再向 行駛 站到西一路,再向 行駛 站到三道街,再向 行駛 站到十道街。

2、把結果記錄在練習卡上。

3、學生彙報,課件演示。

4、對照答案訂正錯誤。

(三)看路線圖回答問題

(1)小明從三道街出發坐了4站,他是在哪站下車的?說說他的行車路線。

(2)小紅坐了3站在百貨大樓下車,她可能是在哪站上車的?她又是怎樣走的呢?讓我們來驗證一下,課件演示。

(3)你想從哪兒到哪兒去?在小組內交流你的行車路線。

(3)你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在小組內交流。

小結:我們在乘車的時候,首先要了解車的行駛方向,然後根據需要,正確的選擇乘幾路公交車和下車地點。

三、自主參與、拓展練習。

1、這是笑笑的小表妹小紅上學和放學的回家的路線圖。

說出小紅上學和放學的回家的路線,同桌互相說一說,再填在書上。

學生彙報,課件演示。訂正錯誤。

2、笑笑為了感謝同學們為他指路,請你們到“海上樂園“去遊玩,但是我們要先弄清它的內部路線圖,防止迷路。我想這一定難不倒大家的。(出示”海上樂園“彩圖)

提問:a海底世界,海上樂園,居民區,果樹林分別在中心公園的什麼方向?

b居民區的居民怎麼走可以到山洞?

四、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笑笑游完撫順要回北京,途中她想到龍潭大峽谷遊玩,這是龍潭大峽谷的路線圖,她應該怎樣走?

五、總結評價。

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設計一張從家到學校的導遊路線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2

教學內容:

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進位),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退位),問題解決: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連加、連減、加減混合,加減法估算。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會計算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計算加減兩步式題。

2.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景進行加、減法估算,並說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能力點:

1.培養學生計算能力和估算的能力。

2.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3.培養學生分析對比的能力。

4.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能力。

5.培養他們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德育點:

1.使學生知道數學問題的提出是有現實意義的,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

2.鼓勵學生提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3.結合課本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會計算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計算加減兩步式題。

教學難點: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學會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2.通過實際操作、自主探究、小組協作等手段幫助學生掌握計算方法,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能力點: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德育點:對學生進行公德教育。

教學重點: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計算方法,能運用多種方法正確計算。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學校決定組織我們二年級的小朋友去參觀博物館,出示圖。4個班的同學只給了兩輛車,每輛車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你們能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嗎?大家估算一下哪兩個班可以合成一輛車呢?(小組交流)

彙報不同的乘車方法。

師:有這麼多的方法,我們如何驗證呢?(把兩個班的人數加起來看看是否超過70人)

二、自主探究:

1.驗證二(1)和二(2)班的同學能否乘一輛車。小組合作,也可以請小棒來幫忙。學生彙報:(1)用口算30+30=60,60+6=66沒有超過70,可以兩個班合乘一輛車。

(2)想40+30=70,36+30肯定比70少,所以兩個班可以和乘一輛車。(3)用小棒,先擺3捆6根,再擺3捆,合起來是6捆零6根,也就是66,比70少。可以兩個班合乘一輛車。

(4)我使用豎式計算的,個位6+0=6,在個位寫6,十位3+3=6,在十位下面寫6,所以等於66。

你認為哪一種方法又快又準確?

2.用你喜歡的方法驗證二(3)班和二(4)班能否和乘一輛車。選出比較快的人,說一說是用的什麼方法。

3.用豎式計算應注意什麼?(個位和個位對齊,十位和十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相加的數寫在個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數寫在十位下面。

三、拓展運用:

1.計算下面各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掌握進位加法的計演算法則。

2.會正確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的筆算加法。

能力點:

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德育點:

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探索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

會正確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的筆算加法。

教學難點:

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

教學模式:

“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

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計算:36+21=23+75 56+30 4+52

2.二(1)和二(3)班能合乘一輛車嗎?需要什麼資訊?如何計算?

二、自主探究:

1.出示36+35=,學生試算。交流演算法。

2.擺小棒:小組說擺法。問:怎麼多了一捆?捆好的一捆放在哪?單根還剩幾根?整捆的有幾捆?合起來是多少?

3.怎樣列豎式?要注意什麼?從哪一位加起?6+5超過了10怎麼辦?師:我們一般在十位的右下角寫上一個小小的“1”字表示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在加十位時不要忘記加上這個1,也可以從這個1加起。

4.比較36+21與36+35有什麼不同?

5.計算46+24,試算,可以藉助於小棒。個位的0可不可以不寫,為什麼?

6、小組合作討論:筆算加法要注意什麼?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

你認為還應該提醒同學們什麼問題?

三、拓展運用:

1.“做一做”,圖中有什麼資訊?根據資訊提出問題。自己動手解決問題。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3

教學內容:

課本p63頁第1題及練習十四的第1、2、4、5、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學會根據除法的意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使學生懂得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學過的數學問題,並能夠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3、培養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對數學有好奇心和求知慾。在交流中養成傾聽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與人進行合作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溝通乘、除法的聯絡,掌握口訣求商的方法。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所學解決簡單問題,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教學方法:啟發學生思考,探究合作學習,

教學準備:每人一張空白紙,口算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複習匯入

師:同學們,我們前幾天學過了哪些知識,誰能說一下這些小朋友在幹什麼?

(設計意圖:直奔主題,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直接明確學習的內容和任務。)

二、回顧整理,建構網路

1、教學第63頁主題圖(課件出示)

師:你看懂了什麼?

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同桌互相說一說題意。

生:把除法算式有規律地排一下,還可以利用乘法口訣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

師:(1)發下一張空白的表格紙

(2)組織學生根據45句乘法口訣寫出45道除法算式

(3)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按一定的規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或者按除數相同的規律進行整理,培養學生井井有條的思維習慣,按規律辦事的思想方法。

(4)歸納整理:一是把除數相同的算式歸類。二是按商相同的算式歸類(對於其他的方式也給予肯定)

(設計意圖:利用乘法口訣的排列方式以小組為單位按一定的規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培養學生井井有條的思維習慣,按規律辦事的思想方法。)

三、重點複習,強化提高

學生做第64頁的第1題

先算出每道算式的結果,寫在對應動物的下面,然後再將所得7個結果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

要求學生熟練應用乘法口訣求商,同時學會有序地思考問題的方法。

遊戲形式做第64頁第2題

先讓學生看清加、減、乘、除的運算子號

使學生初步形成百以內四則運算的口算技能

學生獨立完成第65頁第4、6題,完成後找學生起來回答他是怎樣做的。

做第65頁中第5題

先讓學生看懂圖意

再讓同桌兩人為一組進行對口令活動

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乘除法之間的關係,理解“倍”的意義。

(設計意圖:用多種形式進行練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鞏固學生對錶內除法計算的理解與熟練。)

四、自主檢評,完善提高

1、27÷9=36÷4=56÷8=35÷7=42÷6=64÷8=

45÷5=8÷8=14÷7=18÷3=28÷7=54÷6=

2、你能給下面這些算式排排隊嗎?

7÷721÷345÷972÷936÷4

()>()>()>()>()

3、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整理和複習(一)

除數相同商相同

18÷9=2

想:(二)九十八或9×()=18

18是9得2倍

教後反思:

本節課的複習中,在引導學生複習用乘法口訣求商時,可以利用乘法口訣表的排列方式,整理除法算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按一定的規律合作整理除法算式。如,按除數相同的規律進行整理或按商相同的規律進行整理等。通過這樣的整理培養學生井井有條的思維習慣,按規律辦事的思想方法。同時,通過運算題的訓練,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使學生對乘除混合運算的順序理解得更牢靠。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4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所學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得到系統整理和鞏固。

(二)培養學生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三)通過教學,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積極思維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分析數量關係和正確選擇解題方法,是複習中的重點和難點。

教具和學具

寫有練習題的翻轉小黑板或幻燈片。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啟發談話:同學們已經學習了不同數量關係的幾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這節課在同學們學習的基礎上進行一下複習。

(一)想一想,議一議

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都學習了哪些不同數量關係的應用題。請同位同學互相議一議、說一說。(可給5分鐘時間)

在同學們說的基礎上,教師出示一題。如:

“食堂有40袋麵粉,吃了16袋,又買來45袋,食堂現在有多少袋麵粉?”

(二)分析解答,變換條件和問題

師說:這是剛才同學們在討論中講的一題,哪位同學能從條件入手分析這道題的數量關係,並說出解答方法?

同學們經過認真思考,大部分學生能做出正確解答。

40-16=24(袋) 24+45=69(袋)

答:現在還有69袋麵粉。

接著,教師啟發學生改變題目的條件和問題,變為我們已經學過的其他數量關係的應用題,並能做出相應列式解答。學生由於有討論的基礎,又在教師不斷啟發和鼓勵下,因此很多同學能做出正確變換。

變換1.食堂有40袋麵粉,第一星期吃了16袋,第二星期吃了17袋,還剩多少袋?

答:還剩7袋。

變換2.食堂有40袋麵粉,吃了16袋,剩下的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麵粉?

列式:40-16=24(袋) 24÷8=3(袋)

答:平均每天吃3袋麵粉。

變換3.食堂原有面粉30袋,又買來16袋計劃8天吃完,平均每天吃多少袋?

列式:40+16=56(袋) 56÷8=7(袋)

答:平均每天吃7袋。

變換4.食堂原有面粉40袋,又買來16袋,如果每天吃7袋,可以夠吃幾天?

列式:40+16=56(袋) 56÷7=8(天)

答:可以吃8天。

變換5.食堂有面粉40千克,吃了4袋,每袋裝9千克,還剩多少千克?列式:9×4=36(千克) 40-36=4(千克)

答:還剩4千克。

變換6.食堂原有面粉40袋,第一天吃了6袋,第二天吃的和第一天同樣多,還剩麵粉多少袋?

……這樣在教師指導下,學生越編興趣越高,他們所學的應用題得到全面的複習。

(三)分析、比較、判斷

題目進行變換時,教師可有目的地將變換的每一道題有計劃地寫在表格裡,以便於學生觀察、思考、比較。

題目變化後,教師可逐個提出如下問題讓學生觀察、思考、分析、回答。

1.每道題目的條件和問題是什麼?

2.請學習較好的學生從每個應用題的條件或問題入手或出發,試著分析解題思路。

3.每道題在解答時,先算哪一步?為什麼?

4.這幾道題有什麼共同特點?有什麼不同?(共同特點:都是三個已知條件,一個問題;都是先算中間問題,再算最後要求的問題。不同之處是數量關係不完全相同,所以解題方法也不同)

在學生觀察、思考、比較的基礎上,師生共同小結出解答兩步計算應用題的一般步驟:

(1)讀題理解題意,弄清題裡的條件和問題。

(2)分析解題思路,確定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3)列出正確算式,算出結果。

(4)寫出答案,再檢查一下做得有沒有錯誤。

最後教師再強調指出:解答兩步計算的應用題,關鍵是分析題裡的數量關係,確定先算什麼、再算什麼。防止死記硬背,靈活選擇演算法,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四)鞏固提高

1.第一組練習(要求說出解題思路,提出中間問題)

(1)有46張紙,出牆報用了14張,剩下的紙平均分4次用完,每次用幾張?

(2)學校裡原來有7棵楊樹,又栽了6棵楊樹,死了3棵,現在有多少棵楊樹?

(3)食堂買白菜45千克,午飯吃了12千克,晚飯又吃了15千克,還剩多少千克?

2.第二組練習題(要求先自己小聲分析數量關係,再列式解答)

(1)二年級一班有22個男同學,20個女同學。每7個同學一組,全班可以分成幾組?

(2)前進國小買1個足球和4個皮球一共用了42元。買1個足球用了18元,每個皮球多少元錢?

(3)修花池要用94塊磚,第一次搬來36塊,第二次搬來38塊,還要搬多少塊?(用兩種方法解答)3.第三組練習(要求補充條件,成為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1)“小熊貓”商店,共有98只氣球,________,現在有多少隻氣球?

(2)手工組做了38輛紙坦克,送給幼兒園中班7輛,________, 還剩幾輛?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是應用題複習課,是通過複習使學生對所學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得到系統整理和鞏固,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因此從課堂設計上注意引導學生參與,通過回憶討論把學過的應用題一一列舉出來,再經過分析、解答、變換對已經學過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的結構特點更加清楚,又通過分析、比較、判斷等教學活動,使學生更好地掌握不同數量關係的兩步計算的應用題的解答方法,達到提高解答應用題能力的目的。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5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初步理解筆算減法中驗算的算理。

2.掌握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計算。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有序思維能力。

2.通過計算提高計算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培養學生認真計算和自覺檢驗的良好習慣。

教學要求:

使學生認識到驗算的重要性,學會用加法驗算減法,培養認真計算和驗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到驗算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學會用加法驗算減法,培養認真計算和驗算的好習慣。

教學步驟:

一、複習

1.把下面減法算式改寫成加法算式。

(1)15—3 = 8( )+( )= ( )

(2)42—30=12( )+( )= ( )

2.按課本上面:“如果把例3裡的差和減數加起來,結果怎樣?算算看。”

用豎式計算:1230—425 805 + 425

指定二名同學板演,其餘同學在下面列式計算。

做後,引導學生觀察兩道複習題,並說說加法和減法算式中各部分數之間的關係,由此匯入新課。

二、新授

1.教師將上述兩題豎式中相同部分用線連起來如下:

在學生觀察、討論的基礎上,得出如下結論:“差和減數相加,結果等於被減數。” 我們用“差和減數相加的方法,可以驗算減法。”

教師說明:為了保證計算的正確,不僅要掌握計演算法則,認真計算,還要學會驗算方法,養成驗算的習慣。

教師板書課題:減法的驗算。

2.教學例4。

(1)出示:4736 — 826 =

指名用豎式演算,然後用差和減數相加的方法驗算。全班學生計算並驗算。

(2)利用學生的板演,指名講計算過程。(數位要對齊,從低位減起,百位不夠減,從千位退1作10,百位17減8得9,千位剩3。)

(3)正驗算是否正確,看差與減數相加是否等於被減數。

教師還要指出:如果題目沒要求驗算,為了簡便,也可以不另寫驗算的豎式,就用原來的豎式驗算。驗算時也是把差和減數加起來看得數是否等於被減數。

可以讓學生看看原來的豎式,從下往上,由學生口述:個位0加6得6,十位1加2得3,百位9加8得17,千位是進上的1加3得4。

板書如下:

3.小結:用差和減數相加的方法可以驗算減法。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齊讀驗算的方法。

做課本 “做一做”和習題第1 — 3題。

四、課堂練習

練習二十五第5 — 7題。

五、課後練習

練習二十五第8、9題。供學有餘力的學生選做。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6

教學內容:

p36我長高了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活動,加深學生對釐米和米的認識,鞏固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2、鞏固統計的知識。

教學重點:

進一步建立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

能準確測量,收集資料。

教學準備:

刻度尺(米尺、釐米尺)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小朋友,我們已經認識了常用的長度單位。(複習常用的長度單位。)

2、學習了怎樣用刻度尺來測量物體的長度。(複習刻度尺使用方法)

3、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用我們手中的尺子來測量我們身邊的物體。你想測量什麼東西的長度呢?(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二、小組活動要求。

1、小組合作選擇你們感興趣的四樣東西進行測量。

2、組長做好記錄工作。

(教師巡視指導)

三、小組開始活動。

四、彙報、記錄資料。

1、把測量的資料彙報記錄在黑板上。

2、完成學生身高統計表。

3、討論、交流:看統計表瞭解到一些什麼內容?

五、課堂總結。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7

教學內容:

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表內除法(二)”的整理與複習。

複習課不好上,提起做練習,同學就苦悶的不得了。有沒有方法讓同學在複習課中也感受到快樂呢?心中有了這個想法,我就將課定位為“快樂除法。”

這堂課的教學目標是:

1.

通過系列活動,讓同學自主參與除法練習,體驗除法計算的意義和價值;

2.

在做練習的過程中,提高同學的計算能力和區分能力;

3.

通過整理《除法表》培養同學的歸納整理與應用能力。

定下了教學目標,我進行了第一次公開課教案,過程為:

1.

情境引入:引出除法在生活中的普遍性,讓同學瞭解學好除法的意義;

2.

除法接龍:讓同學進行除法計算能力的初步檢測,並交流提高能力的方法,使同學發生向上的動力;

3.

合作計算:4人小組合作完成81道表內除法算式題。

4.

合作整理:4人小組合作整理81道算式,形成《除法表》。

5.

應用提高:結合同學的學習,為同學提供應用的時空。

自我感覺預設得很完美。當我做好教學準備興沖沖的走進教室,卻是灰溜溜的走出來。一堂課足足花了51分鐘,同學仍停留在整理除法表這個環節上。他們忙亂而不得法,個個喜笑顏開,何來快樂可言?“問題究竟出在哪?”冷靜的考慮一下,造成失敗的主要原因是我的設計脫離了同學的實際水平,要4人合作整理81道表內除法算式,要求太高了,簡直是為求同學的活動而活動,假!

有了一次失敗的教訓,我在選擇教法和學法時,更多地考慮同學學習中的體驗,更多地引進師生、生生間的互動和交流。既然81道算式對於小朋友來說很多很多,我就讓他們感受到多,問同學又什麼好方法來把這麼多的算式進行有效的整理。把主動權交給同學,相信他們能想到好方法來達到最優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