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人教版2年級上冊數學教案8篇

教案在完成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注意創新教學方法,其實無論開展什麼階段的教學工作,都要認真寫好一份教案,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人教版2年級上冊數學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

人教版2年級上冊數學教案8篇

人教版2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1

一、教學目的要求:

1、使學生初步認識直角,會用三角板判斷一個角是不是直角會畫直角,數學教案-認識直角。

2、通過看一看,比一比、畫一畫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實踐能力。

3、使學生知道直角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教育學生學會尋找生活中的數學。

二、教材分析:

教材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手帕、練習本、黑板上的角,說明這些角是直角。再借助三角板來說明什麼角是直角。然後讓學生通過摺紙作直角,加深對直角的認識。最後讓學生學會用三角板畫角。

三、教學方法:

練習法、實踐法、引導法

四、教學過程:

(一)預習:看書21-22頁。

(二)引入:1、投影出示畫有角的圖片,這些圖形叫什麼?請指出這些角的頂點與邊。

2、說一說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有角?有哪些角的形狀與複習題中第一個圖的形狀相同?(去掉投影圖中的銳角與鈍角,保留直角 )

象這樣的角叫直角。(板書課題)

(三)講授:

(1) 觀察物體表面的直角,國小數學教案《數學教案-認識直角》。

請同學們拿出教科書、練習本,他們的封面各有幾個角?看看這些角的形狀是不是相同?觀察桌面上的四個角,他們的形狀是不是也相同?

把教科書封面上的一個角與課桌面上的角比一比,大小相等嗎?

這些角都叫什麼角?

我們周圍還有哪些物體的表面有直角?

(2)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找一找三角板中的哪一個角是直角。

用三角板中的直角,可以檢驗一個角是不是直角。

做“做一做”的第一題。

(3) 學畫直角

教師邊示範邊講解:從一點起用三角板畫一條邊,將三角板中直角的頂點與這條邊的端點合在一起,使三角板的一條邊與這條邊合在一起,再從頂點起沿三角板的另一邊畫出角的另一邊,就畫出了一個直角。要畫上直角符號。

學生邊畫邊說。同桌相互評一下。

學生按操作畫,教師巡視。

(4)分組進行比賽,每組拿一個正方形盒子,數一數所有的面一共有多少個直角,評選出數的最快的小組。

(四)課堂練習:

1、做練習的第二題,數出圖中的直角,想一想怎樣數才能數的又對又快。

2、練習第三題,在右邊的四邊形里加一條線段,把它分成一個長方形與一個三角形。

(五)課堂小結:

說一說,這堂課你認識了什麼圖形?學會了什麼本領?

(六)板書設計: 直角

(七)課後作業:

在方格紙上畫一個長方形與一個正方形。(用三角板畫)

(八)後記及反饋:

本節課由於找三角板中的直角出現困難,所以課堂節奏有些慢,沒有完成預期的任務。直角與生活有密切的聯絡,人們周圍許多的物體表面都有直角,引導學生從生活中認識直角,感受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絡,效果不錯。

人教版2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2

一、教學目標

1、經過體驗,感悟周長的含義,探索用多種適當的方法來求出平面圖形的周長。

2、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通過例項,體會周長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

認識周長的含義。

三、教學難點:

會測量和計算周長。

四、教學具準備:

主題課件,學具卡片。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1、森林裡要開運動會,小動物們正積極進行準備。請同學們看螢幕。

2、提問:請大家仔細觀察,它們跑的路線有什麼不同?

3、那大家知道嗎?前兩隻小兔子跑的這一圈兒,實際上是這兩塊草地的什麼?今天我們學的知識就與小動物們跑步路線有關,大家有興趣嗎?

(二)探索新知

1、概括周長的含義

(1)誰能說一說這塊四邊形草坪的周長是指什麼?

觀察:看一看,發現了什麼?這個四邊形的周長是指什麼?

(2)這塊三角形草地的周長是指什麼?請同學們伸出手來描一描。

三角形的周長是指什麼?

(3)討論:第三隻小兔子跑出的圖是這個草地的周長嗎?

想一想什麼是周長呢?

(4)歸納:沒有缺口的圖形或者說“封閉”的圖形,一週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板書:封閉圖形一週的長度,是它的周長)

2、指出實物的周長

(1)同學們看,一片樹葉、一面國旗,它們都有周長嗎?說一說並指一指,它們的周長是指什麼?

(2)你還能找到哪些物體表面的周長?

3、動手操作、探究得到周長的方法

(1)大家都已經知道了周長是什麼,那麼我們用什麼辦法能知道平面圖形的周長呢?

提出問題:小蜜蜂為運動會準備了四種不同形狀的獎牌。螢幕出示:

如果給每個獎牌裝上一條金屬邊,每個獎牌要用多長的金屬呢?

(2)動手操作

提出:你用什麼辦法能得到它的周長呢?

(3)小結:我們剛才在求周長方法時,發現一個圖形比較平直就可以用尺子來量,比較彎曲就可以用繩子來量,還發現對稱的圖形只要求一半就行了……

(三)拓展延伸

1、量一量,填一填。

2、下面每組圖形的周長一樣嗎?你是怎麼想的?

人教版2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提出問題—估算—口算—筆算”的計算過程,在多樣化的演算法中能自主最優化

2.使學生在嘗試寫豎式、小組討論交流演算法的過程中掌握筆算乘法的書寫格式和算理。

3.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多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聯絡生活學數學的思想。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在嘗試寫豎式、小組討論交流演算法的過程中掌握筆算乘法的書寫格式和算理。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多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聯絡生活學數學的思想。

教學工具

ppt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生成問題

1、口算:10×6 8×60 12×2

700×8 12×4 6×500

2、筆算:12×4 180×3 105×7 832×9

3、談話:同學們,你們有過和爸爸、媽媽一塊兒購物的經歷吧。在購物的時候,你幫助爸爸、媽媽算過一共需要付多少錢嗎?請同學們看這裡的購書情境。(課件出示例1購書的情境圖)。

(設計意圖:通過複習口算和一位數乘多位數的筆算乘法,喚起學生對舊知的回憶,引出新知;通過情景匯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明白數學源於生活用於生活。體現數學的應用價值,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出示例1的畫面,讓學生觀看圖畫內容。讓學生說一說。

你發現了什麼資訊?你能提出什麼問題?

請學生說一說用什麼方法解決這個問題,根據乘法的意義列出算式為:24×12。

2、各組討論:怎樣計算24×12。

請把想出的計算方法寫在紙上。提出要求:

①介紹自己的計算方法時,要把計算過程說清楚。

②要認真傾聽別人的介紹,想一想他這樣算有沒有道理。

③把正確的方法確定下來。

3、組織溝通。

(1)口算

各組展示本組的演算法。不容易說明白的,就寫在黑板上。

方法一:

24×10=240

24×2=48

240+48=288

多讓學生說一說口算的過程和方法。

(2)同學們會口算了,會用豎式計算嗎?試著算一算。師巡視輔導。

(3)學生展示彙報,據生答完成板書。再現豎式,理清筆算過程及算理:先用個位上的2乘24,得48;再用十位上的1乘24,得24。設問:這個24表示……接著,邊敘述邊書寫:它表示24個十,是240,是24乘10的積。個位的0不寫,4要對著十位。然後,把兩次乘得的數相加,算出兩個因數相乘的積。

邊敘述、對話,邊書寫成:

方法二:

2 4

× 1 2

————

4 8 ……24×2的積

2 4 ……24×10的積(個位的0不寫)

————

2 8 8

3、師生評議。

(1)請學生說一說,喜歡哪種方法?為什麼?

(2)老師對學生髮表的意見作以肯定或補充。

(3)重點評議筆算,寫演算法時應該注意什麼。

研討豎式每一步計算的方法,再現筆算過程。重點讓學生說一說為什麼要做到數位對齊,數位應該如何對齊。

4、小結,筆算乘法的方法。先請多個學生說一說然後總結: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先用第二個因數個位上的數去乘,乘得的數的末位與因數的個位對齊;再用十位上的數去乘,乘得的數的末位與因數的十位對齊。最後把兩次乘得的數加起來。

(設計意圖:通過簡單的口算,使學生明白算理,在掌握算理的基礎上,再進行筆算,使學生掌握演算法,重點說數位如何對齊的問題,加深了學生對筆算乘法方法的理解。)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嘗試練習。

用豎式計算63頁“做一做”的8道題。請幾名學生上黑板板演,講評。

2、獨立完成練習十六第1題,重點輔導後進生。

3、判斷並改正:

21 13 34 23

×12 ×22 ×11 ×12

42 26 34 46

21 26 34 23

252 52 374 69

( ) ( ) ( )( )

4、我會解決:植樹節到了,同學們去植樹,一共種植了12行,每行有21棵,請問同學們一共植了多少棵樹?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我檢測,綜合測試自己,找到成功與失敗的地方,有利於及時改正錯誤,有層次的練習,滿足了部分學生的學習要求。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既鞏固演算法,又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1、請學生討論筆算乘法時要注意什麼問題,並溝通。

2、老師強調:用豎式計算時,每次乘得的數的末位應當和那一位對齊。還要注意記住進位數,精確處置進位問題。

板書

筆算乘法

方法一:

24×10 = 240

24×2 = 48

240+48 = 288

方法二:

2 4

× 1 2

————

4 8 ……24×2的積

2 4……24×10的積(個位的0不寫)

————

2 8 8

人教版2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4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39頁例1、例2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平面圖形——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

2、指導學生學會用直尺畫角。

3、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感受到角是有大小的。

4、引導學生注意從數學的角度去關注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重點:

初步建立角的正確表象。

教學難點:

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感受到角是有大有小的。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直尺、活動角等。

教學過程:

一、憶形,引角。

1、回憶再現學過的幾何圖形

小朋友們,我們已經學過了很多圖形,你會辯證嗎?(課件依次出現: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

2、試擺小棒引入新課

你會用小棒擺三角形嗎?桌上有3根小棒,看誰能最快地擺出一個三角形。

請大家在擺好的圖形裡任意地拿走一根小棒,然後看看桌上的這個圖形,有誰認識它?

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個新的平面圖形——角。

二、找角

1、學生尋找身邊物體表面上的角。

請同學們仔細地找一找,看看身邊哪些物體的表面有角,先說給同桌聽聽,再舉手說給全班同學聽。(讓學生說)

2、教師示範指角方法,讓學生初步感知角的幾何形狀。

大家剛才找到的角究竟是物體表面上的哪一部分呢?這就需要我們注意指角的方法。

老師也找到一個角(出示一塊三角板),它有許多的角,老師指的其中的一個,請認真看老師是怎麼指的(教師示範,學生模仿)。

在我們數學中的角,它又會是什麼樣子的,大家想知道嗎?

三、描角,想角

1、描角想角,體驗角的抽象過程。

剛才我們在三角板上找到了角,現在老師就把這部分在黑板上描了出來。(教師描出三角板其中一個角)

現在老師把三角板移開以後,留在黑板上的會是一個什麼樣子的圖形呢?(移開三角板)像這樣的圖形,就是我們數學中的角。

2、課件演示,形成角的正確表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許多物體表面上某一部分形狀是一個角。比如:房子的頂部,五星紅旗,剪刀張開的這部分形狀是一個角,鐘面上時針和分針組成的圖形也是一個角。(課件演示實物的角到數學的角的抽象過程)。

四、學角,畫角

1、觀察對比,知道角的特徵。

通過大家的想象和仔細觀察,我們得到了許多的角,下面,老師請大家再仔細地觀察課件的演示,看看這些角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我們把這一點叫做角的頂點,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

想想,每個角都有幾個頂點和幾條邊?(一個頂點,兩條邊)

誰來指指黑板上這個角的頂點和邊?

我們指角的時候一定要把角的頂點和邊準確的指出來。

完成練習:(1)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下面的圖形是角的打“√”,不是角的打“×”

2、學習畫角,強化角的特性。

我們已經知道角是個怎樣的圖形,為了更好地認識它,我們還需要學會把它畫出來。

想想,畫角的時候,要畫什麼?

請大家翻開書第39頁看看例題2是怎麼說的,想想例2那句話的意思是讓我們畫角的時候要先畫什麼?再畫什麼?想好的,可以自己試著畫一個角。

剛才同學們都畫好了,現在老師也想畫個角,但老師想請全班的同學一起來幫老師畫好這個角,願意嗎?

(1)先畫什麼?再畫什麼?

(2)用什麼工具才能畫好角的邊?從哪裡開始畫?

(3)另一邊怎麼畫?誰來幫老師擺尺子?

(先畫頂點,再從頂點出發,畫出角的兩條邊)

看完老師和大家畫的這個角,如果覺得剛才自己在畫角的過程中有什麼不滿意的同學,現在可以再畫一個。

五、演示,擺角

1、演示角從小到大,感受角的大小。

教師演示滑動角,做一個銳角,請同學們看老師這裡的這個角,請同學擺一個跟老師這個角差不多的,你會擺嗎?(點選課件)

再演示滑動角,做一個直角,再讓學生擺直角。(點選課件,出示直角)。

再演示滑動角,做一個鈍角,讓學生擺。(點選課件)。

剛才我們造出了三個角,它們都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誰發現這三個角有什麼不同呢?(有大有小)

你們覺得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說說你們的理由。

:一號角最小,說明角的兩條邊張開得小;三號角最大,說明角的兩條邊張開得大。原來角是有大有小的。

2、師生操作活動角,進一步感受角的大小。

學生用活動角造角:

(1)任意造出一個角。

(2)按要求造角:老師造出一個這麼大的角,你們要造一個比老師這個角要小的角。

(3)同桌互相玩玩。

3、擺角指角,深化角的認識。

請每個同學都拿出兩根小棒,擺出一個有角的圖形,然後在圖形中找到角,並指出每個角的頂點和邊。

六、議角,

現在請大家回想一下,我們都學習有關角的哪些知識?

今天這節課大家表現都非常好,老師想用一個“√”來大家的表現,這個符號裡有角嗎?其實角就在我們身邊。

人教版2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組織學生通過畫一畫、折一折、觀察體驗圓的特徵,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

2理解在同一個圓內直徑與半徑的關係。

3讓學生認識直徑和半徑的關係,能找出圓的對稱軸。轉變學生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等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探索出圓各部分的名稱、特徵及關係。

教學難點:通過動手操作體會圓的特徵。

教學過程:

(一) 情景引入

出示課本的情景圖,動物設計的汽車,思考兔博士的問題。

學生回答

師:你想過沒有,車輪為什麼要做成圓形?車軸又是安裝在哪兒的?又是為什麼?

生答。

師:這一切,都跟圓的知識有關,這節課,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圓(板書:圓的認識)

(二)探索新知

1、師:說說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能看到圓。

生:一些圓形鐘面,鈕釦是圓形的,硬幣是圓形的,球(球是立體圖形,把球從中間剖開得到的剖面才是圓形。圓也是一種平面圖形。)

師:圓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古希臘的一位數學家曾經說過,在一切平面圖形中,圓是最美的。

2、用一個瓶蓋或圓柱體在紙上描出一個圓,並剪下來。

學生獨立完成。

3按照書上的方法折一折,思考你有什麼發現?

小組同學討論,說出自己的看法。

教師進行總結。明確圓是軸對稱圖形,它有無數條對稱軸,同時介紹直徑和半徑。

4思考下面幾個問題。

(1)在同一個圓裡可以畫多少條半徑,多少條直徑?

(2)在同一個圓裡,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直徑呢?

(3)同一個圓的直徑和半徑有什麼關係?

(4)你還有什麼發現?

師:說說你們小組的發現?

生彙報:

(1)同一個圓裡可以畫無數條半徑,無數條直徑。

師:有沒有誰有不同意見?

生:沒有。

(師板書:半徑 無數條 直徑 無數條)

(2)師:你們還發現了什麼?

生:半徑都相等,直徑都相等。

師:你量出你畫的圓的半徑是多少?其他同學呢?量直徑的同學呢,有沒有不同的意見。

師:怎麼不相等?要使半徑都相等,必須加上一個前提條件。(板書:在同一個圓裡與等圓中)

(板書:都相等)

(3)你還有什麼發現?

學生彙報,教師適時引導並小結。

(同一個圓的直徑是半徑的2倍,半徑是直徑的一半。談話:你能用字母表示它們之間的關係嗎?(板書:d=2r,r=d÷2)

(4)圓是軸對稱圖形。

師:為什麼?(因為將圓對摺後能完全重合)

師:它的對稱軸是什麼?(直徑所在的直線是圓的對稱軸。)

師:它有幾條對稱軸?(無數條)

三:課堂練習,鞏固深化。

師:同學們掌握得真好,下面讓我們來完成幾道挑戰題。

1、填寫下表。

半徑(r)

20釐米

7釐米

3. 9米

直徑(d)

6米

0.24米

2判斷練習,全班學生一起用手勢表示自己的意見。(正確的舉手,錯的不舉手)

(1)圓的直徑是半徑的2倍。

(2)要畫直徑是4釐米的圓,圓規兩腳間的距離是4釐米。

(3)半徑2釐米的圓比直徑3釐米的圓大。

(4)所有的半徑都相等。

(5)兩端都在圓上的線段叫做直徑2、畫圓。

3、解釋與應用

車輪為什麼做成圓的?車軸裝在什麼位置?為什麼?

師:為什麼車輪子要設計成圓形而不設計成方形或其它形狀呢?

把車輪做成圓形,車輪上各點到車輪中心(圓心)的距離都等於車輪的半徑,當車輪在平面上滾動時,車輪中心與平面的距離保持不變,因此,當車輛在平坦的路上行駛時,坐車的人會感覺到非常平穩,這也是車輪都做成圓形的數學道理.

四:結課。

師:數學中也有很多美,只要你認真探究,善於發現你就能感受到美。

板書設計:圓的認識

在同一個圓 半徑--- --相等、無數條

中 直徑-----相等、無數條

d=2rr=d/2

畫圓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冀教版六年級數學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培養學生自主畫圓的能力,讓學生經歷用自己的方法畫圓,按要求用圓規畫圓的過程。

2. 讓學生掌握用圓規按要求畫圓的方法,認識圓的大小和半徑的關係。

3. 讓學生積極參加動手畫圓活動,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掌握用圓規按要求畫圓的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用圓規按要求畫圓的方法。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圓規、直尺一把、剪刀一把、白紙一張。

教學過程:

一、 談話匯入

(一)師:在上一節課,我們已經認識圓,同學們會不會畫圓?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去學習怎麼樣畫圓。(板書課題:畫圓)

二、自主畫圓

(一)討論:可以怎樣畫?再利用自己準備好的物品畫圓。

(二)交流:交流自己畫出的圓,並說一說是怎樣畫的。

三、用圓規畫圓

(一)師說:前面我們藉助實物來描摹畫圓,畫出圓的大小是固定的,不能隨意變化。為了既準確又方便地畫出一個圓,我們可以用畫圓

的專用工具——圓規來畫。

1.下面同學們先用圓規試畫一個圓,然後與同桌的同學說說你是怎樣畫的?

2.找兩名學生說說如何畫圓。

3.歸納畫圓的步驟。(畫圓的步驟歸納起來,有三步。)

(1)把圓規的兩腳分開,定好兩腳間的距離作為半徑。(板書:定半徑)

(2)把有針尖的一隻腳固定在一點上作為圓心。(板書:定圓心)

(3)讓裝有鉛筆的一隻腳旋轉一週。(板書:旋轉一週)

4.請同學按要求畫圓。(下面請同學們按照這三個步驟畫出要求的圓。)

(1)用圓規畫一個半徑是 2cm 的圓,並用字母 o、r、d 表示出它的圓心、半徑和直徑。

(2)用圓規畫一個半徑是 4cm 的圓。

5.在畫圓時要注意什麼?(有針尖的一隻腳不能動,兩腳間的距離不能變。)

6.剛才我們畫出兩個位置和大小都不同的圓,想一想:圓的位置是由什麼決定的?(圓心)圓的大小和什麼有關係呢?(半徑)

師總結:圓心決定圓的位置,半徑決定圓的大小。(板書)

四、試一試

(一)畫一畫:自己確定半徑的長度,用圓規畫一個圓並標出圓心和半徑。

(二)交流:自己畫的方法和結果,說一說是怎麼做的。

(三)比一比:把自己畫的圓剪下來,同桌比一比,看誰畫的圓比較大。交流圓心與半徑和圓的關係。

五、做一做

(一)讓學生在練習本上按照第一題的要求畫圓。

1.說一說用圓規畫圓的方法。

(二)在課本上按固定圓心、直徑、半徑畫圓。

2.交流:如何根據直徑畫圓。

六、今天我們學習了怎樣用圓規畫圓,你都學會了嗎?

人教版2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並掌握百分數和小數互化的方法,能正確地把分數、小數化成百分數或把百分數化成分數、小數。

2、在計算、比較,分析、探索百分數和分數、小數互化的規律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通過探索百分數和分數、小數互化的規律,激發學生的數學探索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百分數和分數、小數互化的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熟練地進行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互化。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百分數的意義是什麼?

2.把下面的小數化成分數,並說一說是怎樣化的?

3.把下面的分數化成小數,說一說是怎樣化的?

4.寫出下面各百分數。

百分之十六百分之七十二點五

百分之一百八十百分之五百

5.把下面各數擴大100倍是多少?小數點是怎樣移動的?如果把它們縮小100倍是多少?小數點是怎樣移動的?

0.3

二、新授。

1.教學例1。

(1)出示例1:把0.24、1.4、0.123化成百分數。

(2)引導學生思考:要把小數化成百分數,要先把小數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數,然後再把這個分數改寫成百分數。

0.24==24%

1.4====140%

0.123===12.3%

(3)請大家觀察一個,如果不看先化成分數的這個過程,小數可以怎樣直接化成百分數的?(引導學生歸納出小數化成百分數的方法:把小數化成百分數,只要把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同時在後面添上百分號。)

(4)說明:當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時,原數就擴大100倍,再添上百分號,又使它縮小100倍。所以原數大小是不變的。

(5)完成第80頁“做一做”第(1)題。

2.教學例2

(1)出示例2:把27%、135%化成小數。

(2)引導學生思考:要把百分數化成小數,可以先把百分數改寫成分母是100的分數,然後再用分子除以分母,把分數轉化成小數。

(3)啟發學生口述每題的轉化過程,板書。

27%==27÷100=0.27

135%==135÷100=1.35

(4)引導學生觀察、歸納,百分數怎樣很快地直接化成小數?(把百分數化成小數,只要把百分號去掉,同時把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

(5)使學生明白:當把百分數的百分號去掉時,原數就擴大了100倍;然後再把它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又使它縮小100倍,所以原數的大小不變。

(6)完成第80頁“做一做”的第(2)題。

3.引導學生進一步綜合歸納百分數和小數互化的方法:把小數化成百分數,只要把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同時在後面添上百分號;把百分數化成小數,只要把百分號去掉,同時把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

4.教學例3

(1)出示例3:春蕾國小的一項調查表明,有蛀牙的學生人數佔全校學生人數的20%,沒有蛀牙的學生人數佔80%。

(2)引導學生:百分數是分數的一部分,可以寫成分數形式。請大家運用過去所學過的知識,試著把上面幾個百分數改寫成分數。

(3)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20%==80%==

(4)想一想:2.5%怎樣化成分數?(如果百分數的分子是小數的,可以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把分子、分母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使分子變成整數後,再約分。)

(5)完成p81“做一做”第1題。

5、教學例4

(1)學生通過小組自學討論,找出將分數化成百分數的方法。

(2)小組彙報,並舉例說明。(分子除以分母,除不盡時,保留三位小數,也就是百分號前保留一位小數)

(3)完成p82“做一做”第1、2題。

三、鞏固練習

1、練習十九第1、2題。

2、練習十九第3題。

四、佈置作業

練習十九第5、6、8題。

人教版2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7

教學目標1,整理前兩個學段學過的整數、分數(包括小數)的知識,掌握正數和負數的概念;

2,能區分兩種不同意義的量,會用符號表示正數和負數;

3,體驗數學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生活實際的需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難點正確區分兩種不同意義的量。

知識重點兩種相反意義的量

教學過程(師生活動)設計理念

設定情境

引入課題上課開始時,教師應通過具體的例子,簡要說明在前兩個學段我們已經學過的數,並由此請學生思考:生

活中僅有這些“以前學過的數”夠用了嗎?下面的例子

僅供參考.

師:今天我們已經是七年級的學生了,我是你們的數學老師.下面我先向你們做一下自我介紹,我的名字是___,身高1.73米,體重58.5千克,今年40歲.我們的班級是七(13)班,有60個同學,其中男同學有22個,佔全班總人數的37%…

問題1:老師剛才的介紹中出現了幾個數?分別是什麼?你能將這些數按以前學過的數的分類方法進行分類嗎?

學生活動:思考,交流

師:以前學過的數,實際上主要有兩大類,分別是整數和分數(包括小數).

問題2:在生活中,僅有整數和分數夠用了嗎?

請同學們看書(觀察本節前面的幾幅圖中用到了什麼數,讓學生感受引入負數的必要性)並思考討論,然後進行交流。

(也可以出示氣象預報中的氣溫圖,地圖中表示地形高低地形圖,工資卡中存取錢的記錄頁面等)

學生交流後,教師歸納:以前學過的數已經不夠用了,有時候需要一種前面帶有“-”的新數。先回顧國小裡學過的數的型別,歸納出我們已經學了整數和分數,然後,舉一些實際生活中共有相反意義的量,說明為了表示相反意義的量,我們需要引入負數,這樣做強調了數學的嚴

密性,但對於學生來說,更多

地感到了數學的枯燥乏味為了既複習國小裡學過的數,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

趣,所以創設如下的問題情境,以儘量貼近學生的實際.

這個問題能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學生自己看書學習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途徑,都應予以重視。

以上的情境和例項使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通過例項,使學生獲取大量的感性材料,為正確建立相反意義的量奠定基礎。

分析問題

探究新知問題3:前面帶有“一”號的新數我們應怎樣命名它呢?為什麼要引人負數呢?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用正數和負數分別表示怎樣的量呢?

這些問題都必須要求學生理解.

教師可以用多媒體出示這些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看書自學,然後師生交流.

這階段主要是讓學生學會正數和負數的表示.

強調:用正,負數表示實際問題中具有相反意義的量,而相反意義的量包含兩個要素:一是它們的意義相反,如向東與向西,收人與支出;二是它們都是數量,而且是同類的量.這些問題是這節課的主要知識,教師要清楚地向學生說明,並且要注意語言的準確與規範,要捨得花時間讓學充分發表想法。

舉一反三思維拓展經過上面的討論交流,學生對為什麼要引人負數,對怎樣用正數和負數表示兩種相反意義的量有了初步的理解,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舉出實際生活中類似的例子,以加深對正數和負數概念的理解,並開拓思維.

問題4:請同學們舉出用正數和負數表示的例子.

問題5:你是怎樣理解“正整數”“負整數,,’’正分數”和“負分數”的呢?請舉例說明.

能否舉出例子是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的體現,也能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引負數的必要性

人教版2年級上冊數學教案篇8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初步懂得把相同加數求和的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

2、把加數相同的算式、乘法算式和按群數數的方法聯絡起來,訓練學生用按群方法來理解乘法運算的涵義,為學習乘法口訣奠定基礎。

3、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比較、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

教具準備:

教科書第44頁遊樂場情景課件,以練習九的第2題為基本內容的乘法算式卡片;每個學生準備20~30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準備

1.出示遊樂場情景圖。畫外音:小朋友們到公園裡見到過哪些娛樂活動?我們來看這些小朋友和他們的爸爸、媽媽在做什麼。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畫面。

2.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

適當給予啟發引導:有小朋友跟爸爸、媽媽坐小火車,這列小火車上坐了多少人呢?

請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3.解決問題。

(1)算一算:小火車上坐了多少人?過山車上坐了多少人?5個觀纜車吊廂裡有多少人?

(2)交流計算方法和結果。

二、新課

1.擺圖形遊戲。

談話:同學們會用小棒擺圖形。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小棒,擺出你喜歡的圖形。擺小樹、小傘、房子、亭子……想擺什麼,就擺什麼。現在開始擺圖形。[

2.交流。

(1)擺好後,算一算自己用了多少根小棒。

(2)小組為單位交流。說一說自己擺的是什麼圖形,用了多少根小棒。並把算式寫在紙上。

(3)請各組把每個加數都相同的等式寫在黑板上。

3.乘法。

(1)讓學生觀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們的共同的特點:每個等式中的加數都相同。

(2)說明:算幾個同數連加,除了用加法外,還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板書:乘法)

(3)以3+3+3+3+3+3=18為例,教學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①提問:這個連加算式表示什麼?(6個3連加的和是18)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②指出:求6個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接著在6和3中間寫上“×”,向學生說明“×”叫乘號,並說明乘號的寫法:先寫“/”,再寫“”。告訴學生,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讀乘法算式,6×3=18讀作“六乘三等於十八”。

④告訴學生:用乘法算6個3連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寫加數3,寫作:3×6=18。

這個算式怎樣讀?(三乘六等於十八)

4.嘗試。

(1)請學生試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寫成乘法算式。

(2)交流。請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5.小結。學生完成了乘法算式之後,給學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後,小結:求幾個相同數連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

三、練習

1.教科書第46頁的“做一做”。讓學生先說一說圖意,明確計算“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盪鞦韆?”的問題之後,獨立填寫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後,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自己寫的算式和想法。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2.練習九的第1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加法算式可能出現2+2+2+2和4+4,請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說得有理,就給予充分肯定。讓學生在交流中進一步體會幾個相同的數連加,可以用乘法算。同時,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3.練習九的第2題。逐一出示乘法算式卡片,用齊讀、分組讀不同形式,讓學生練習乘法算式的讀法。

4.練習九的第3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可以直接填書上。完成後同桌交換互相檢查評價。

5.練習九的第4題。讓學生先觀察圖,確定圖下面兩個“( )”裡分別填寫數幾,再根據圖意填寫乘法算式和讀法。讓學生獨立思考,填寫。之後,同桌互相讀一讀填寫的乘法算式,並互相檢查是否全填寫正確。

四、總結

1.請學生回憶:這節課學習了什麼知識?

2.教師總結:通過這節課學習,我們知道幾個相同的數連加,可以用乘法計算。寫乘法算式時,要明確相同的加數是幾、有幾個這樣的加數,在這兩個數中間寫上乘號。讀乘法算式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讀。這節課,每個小朋友都學了不少新知識,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乘法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