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人教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優秀5篇

教案是教學活動中的根本,所以在制定的時候一定要足夠細緻,優秀的教案是有利於提升我們的課堂效率的,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人教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優秀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人教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優秀5篇

人教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1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初步理解筆算減法中驗算的算理。

2.掌握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計算。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和有序思維能力。

2.通過計算提高計算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培養學生認真計算和自覺檢驗的良好習慣。

教學要求:

使學生認識到驗算的重要性,學會用加法驗算減法,培養認真計算和驗算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到驗算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學會用加法驗算減法,培養認真計算和驗算的好習慣。

教學步驟:

一、複習

1.把下面減法算式改寫成加法算式。

(1)15—3 = 8( )+( )= ( )

(2)42—30=12( )+( )= ( )

2.按課本上面:“如果把例3裡的差和減數加起來,結果怎樣?算算看。”

用豎式計算:1230—425 805 + 425

指定二名同學板演,其餘同學在下面列式計算。

做後,引導學生觀察兩道複習題,並說說加法和減法算式中各部分數之間的關係,由此匯入新課。

二、新授

1.教師將上述兩題豎式中相同部分用線連起來如下:

在學生觀察、討論的基礎上,得出如下結論:“差和減數相加,結果等於被減數。” 我們用“差和減數相加的方法,可以驗算減法。”

教師說明:為了保證計算的正確,不僅要掌握計演算法則,認真計算,還要學會驗算方法,養成驗算的習慣。

教師板書課題:減法的驗算。

2.教學例4。

(1)出示:4736 — 826 =

指名用豎式演算,然後用差和減數相加的方法驗算。全班學生計算並驗算。

(2)利用學生的板演,指名講計算過程。(數位要對齊,從低位減起,百位不夠減,從千位退1作10,百位17減8得9,千位剩3。)

(3)正驗算是否正確,看差與減數相加是否等於被減數。

教師還要指出:如果題目沒要求驗算,為了簡便,也可以不另寫驗算的豎式,就用原來的豎式驗算。驗算時也是把差和減數加起來看得數是否等於被減數。

可以讓學生看看原來的豎式,從下往上,由學生口述:個位0加6得6,十位1加2得3,百位9加8得17,千位是進上的1加3得4。

板書如下:

3.小結:用差和減數相加的方法可以驗算減法。

三、鞏固練習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齊讀驗算的方法。

做課本 “做一做”和習題第1 — 3題。

四、課堂練習

練習二十五第5 — 7題。

五、課後練習

練習二十五第8、9題。供學有餘力的學生選做。

人教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2

教學內容:

教材p28~29頁例1及相應的做一做和練習七的第1~3小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聯絡生活中的具體物體,通過觀察和動手操作,初步體會生活中的對稱現象,認識軸對稱圖形的一些基本特徵,並初步知道對稱軸。

2、過程與方法:能根據軸對稱圖形的特徵,在一組圖形中,識別出軸對稱圖形。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認識、製作和欣賞軸對稱圖形的過程中,感受到物體或圖形的對稱美,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

教學重點:

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準確判斷生活中哪些物體是軸對稱圖形。

教學難點:

能夠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學方法:

觀察、討論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白紙、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1、同學們,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現象,只要你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就能發現許多的知識。請同學們仔細觀察p28頁的這幅圖,你能從圖中發現哪些有趣現象?

2、(學生自由回答)

3、(出示第28頁的主題圖)是啊,在遊樂場裡,空中飛舞著的蜻蜓風箏、蝴蝶風箏多漂亮呀,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它們的左右兩邊是完全相同的,這裡面就蘊含著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知識對稱。【板書:對稱】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索跟對稱有關的知識。

二、探索新知。

(一)認真觀察,體驗對稱。

1、觀察圖形,發現特點。

(1)看書第29頁的樹葉、蝴蝶、天安門的圖,這些圖形它們在外形上都有一個共同的數學特點,你能發現嗎?

(2)引導學生從形狀、花紋、大小、圖案上觀察。

(3)學生彙報交流自己的發現。

樹葉圖:以樹葉中間葉脈所在的直線為界,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蝴蝶圖:以蝴蝶中間所在的直線為界,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天安門城樓圖:以天安門城樓中間所在的直線為界,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4)教師小結。

這些圖形的左右兩邊的形狀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說如果沿圖形中間的一條直線對摺後,這些圖形的左右兩邊能夠完全重合。

人教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3

教學內容

人教二年級下冊教材第59~60頁例1及第60頁“做一做”。

內容簡析

例1 藉助平均分物的操作活動,先進行恰好分完的操作活動,並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再進行有剩餘的操作活動,通過對比使學生體會其異同,幫助學生理解有剩餘的情況,並用除法算式表示。通過與表內除法的對比,使學生理解餘數及有餘數的除法的含義。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經歷認識餘數的過程,理解有餘數除法的意義。

2、通過主題圖教學,讓學生知道計算問題是從生活實際中產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3、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初步的觀察、概括能力。

教學重難點

理解餘數及有餘數除法的含義,能夠準確求出餘數。

教法與學法

1、本課時運用自主學習法,引導學生通過擺草莓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經歷把物品平均分後有剩餘的現象,抽象為有餘數的除法的過程,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2、本課時學生的學習主要是通過總結、歸納、抽象、概括等方法來學習。承前啟後鏈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匯入課題

故事描寫法:週末小熊打算請2個好朋友到他家做客,加上小熊一共3人,他想請大家一起吃草莓。可是他開啟冰箱一看,發現只有7個草莓,3人怎麼分7個草莓呢?他很苦惱。聰明的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他為什麼苦惱嗎?誰能來說一說?(不能把草莓平均分完)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共同探究的內容——有餘數的除法(板書)。【品析:把教材中的情景進行了改編,增加了課堂的趣味,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為新知教學做了充分的準備。】 活動匯入法:請同學們拿出10個小圓片。

①把10個圓片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幾個?

②把10個圓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幾個?

(學生說法不一:有的說不能分,有的說分不出來)

這樣的問題究竟應該怎樣解決呢?這就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新內容,有餘數的除法。(板書課題:有餘數的除法)【品析:活動匯入,讓學生動手操作,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並思考沒有剛好分完怎麼辦?於是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隨著老師的引導進入新知的學習中。】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1、複習表內除法的意義。

平常我們分東西,有時候能正好平均分完,有時候不能正好分完,剩下的又不夠再分。剩下不夠再分的數就叫餘數,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有餘數的除法”(出示課題)。

(1)課件出示6個草莓圖:把下面這些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一擺。

(2)學生交流獲取資訊。

(3)利用學具實際操作。

(4)用算式表示操作的過程。課件出示6個草莓擺放的結果圖:

(5)小組內說說6÷2=3(盤),這個算式表示的意思。【品析:溝通操作過程、算式、語言表達之間的轉換,使學生明白它們的意思是一樣的,只是表達的形式不同。】2、理解有餘數除法的含義。

(1)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時會出現有剩餘的情況。

①課件出示7個草莓圖:把下面這些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一擺。

②學生利用學具操作。

③交流發現的問題:剩下一個草莓。

(2)在交流中確定表示平均分時有剩餘的方法。

①學生用算式表示剛才擺的過程,教師巡視,選取典型案例。

②教師板書規範寫法:

7÷2=3(盤)……1(個)

餘數

③讀作:7除以2等於3餘1。寫法:首先在等號的右面寫商,然後點上6個小圓點再寫上餘數。

④交流算式表示的意思,7、3、2、1各表示什麼?明確“1”是剩下的草莓數,我們把它叫餘數。

(3)歸納總結,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

①比較兩次分草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②教師隨學生的回答,用課件呈現下表。

分的物品 幾個一份 分的結果 算式表達

6個草莓 每2個一盤 分了3盤,正好分完 6÷2=3(盤)

7個草莓 每2個一盤 分了3盤,還剩1個 7÷2=3(盤)……1(個)

?品析: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通過擺學具的直觀方式讓學生在與表內除法的對比中,理解餘數及有餘數除法的含義,給學生創設自主構建知識的空間。】

三、反饋質疑,學有所得

在學習完例1的基礎上,引領學生及時消化吸收,請學生同桌之間互相敘述餘數和有餘數除法的含義。然後教師提出質疑問題,引領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系統整理。

質疑一:什麼是餘數?餘數的單位名稱是什麼?

學生討論後歸納:當平均分一些物品有剩餘且不夠再分的時候,剩餘的數叫餘數。餘數的單位名稱和被除數的單位名稱相同。

質疑二:什麼是有餘數的除法?

學生討論後總結:帶有餘數的除法就是有餘數的除法。

四、課末小結,融會貫通

本節課中,你有什麼收穫?聰明的你能幫老師簡單總結一下剛剛我們都學習了哪些內容嗎?

“本節課中,我們明白了平均分後有剩餘可以用有餘數的除法算式表示。也知道餘數的單位名稱和被除數的單位名稱一樣。”

五、教海拾遺,反思提升

本節課,我使用故事匯入,通過小熊分草莓招待客人,草莓有剩餘的情況,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

讓他們初步感受到餘數就在自己的身邊,體會餘數的意義。

打破原有教學模式,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老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對話關係,真正把主體地位還給學生。當出示問題時,先讓學生自己獨立嘗試分一分,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是怎樣做的,怎樣想的,這樣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趣味中學習,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我的反思:

板書設計

有餘數的除法(1)

7÷2=3(盤)……1(個)

餘數

第2課時 有餘數的除法(2)

教學內容

人教二年級下冊教材第61頁例2及“做一做”。

內容簡析

例2 藉助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操作,使學生鞏固有餘數除法的含義,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2、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滲透藉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積累觀察、操作、討論、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數學活動經驗,發展抽象思維。

3、學生在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難點

探索並發現餘數和除數的關係,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法與學法

1、本課時主要是運用計算和對比的教學方法,探索並發現餘數和除數的關係,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2、本課時學生的學習主要是通過總結、歸納、抽象、概括等方法來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承前啟後鏈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匯入課題

操作實踐法:如果擺1個正方形要用4根小棒,那麼8根小棒可以擺幾個正方形呢?怎樣列式?8÷4=2(個)。

學生動手實踐,得到8根小棒可以擺2個正方形。

如果是9根、10根、11根、12根小棒又會出現什麼情況?接下來,咱們就用手中的小棒擺一擺,看看能擺幾個這樣的正方形。一人擺小棒,一人把擺的結果及所列的算式寫在下面的記錄單上。

小棒根數 擺的結果 算式

8根 8÷4=2(個)

9根 9÷4=2(個)……1(根)

?品析:在實踐操作中,學生情趣盎然,積極參與,並把操作結果一一記錄,為下一步觀察、比較、分析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

故事描述法:孫悟空開了一家眼鏡店,給人做鏡框,他做一個正方形的鏡框用4根鋁合金條。8根鋁合金條可以做兩個鏡框;9根鋁合金條可以做兩個鏡框,餘下1根;10根鋁合金條可以做兩個鏡框,餘下2根;11根鋁合金條可以做兩個鏡框,餘下3根……真有趣,孫悟空的眼鏡店裡所包含的數學知識就是我們學習的有餘數的除法。我們今天就跟孫悟空一起探究這些有餘數的除法裡有趣的數學問題——餘數與除數的關係。

?品析:把用小棒擺正方形編寫成孫悟空做鏡框的童話故事,大大增加了課堂情趣,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二、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1、合作探究。

(1)教師操作:在實物投影儀上用4根小棒擺出一個正方形。

(2)學生思考:用8根小棒可以擺出幾個正方形?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嗎?

(3)小組合作:用9根、10根、11根、12根小棒擺出獨立的正方形,看看能擺出幾個,還剩多少根?(每組準備的小棒根數不同,共分成以下5種情況)

(4)根據擺出的小棒圖,列出除法算式。

2、交流反饋。

教師組織全班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將結果展示在黑板上。

3、觀察對比,發現餘數與除數的關係。

(1)現在,老師要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這些除法算式,你發現了什麼?

(2)組織學生討論:

①你們發現餘數有什麼規律?

②質疑:為什麼餘數總是1、2、3而不是其他的數?

③猜想並驗證:餘數可能是4或5嗎?為什麼?

④餘數和誰有關係?是怎樣的關係?

(3)教師小結並板書:

餘數既不能比4大,也不能和4相等,也就是餘數必須比除數小。

餘數

?品析:充分讓學生進行操作實踐,實踐操作可以使學生對知識點印象更深刻。】

三、反饋質疑,學有所得

人教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4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板),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6的乘法口訣》

教材分析:6的乘法口訣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又一重要組成部分。教材首先呈現了一幅由6條熱帶魚組成的主題圖,圖中的每一條熱帶魚都是由6個三角形組成的。再通過列表,讓學生在探索熱帶魚的條數和所用三角形的個數之間的關係時,得到關於6的乘法算式的結果,然後進一步由乘法算式歸納出相應的乘法口訣。在教材中,沒有給出一道完整的乘法算式和一句完整的乘法口訣,其意圖就是要讓學生完全自主地探索6的乘法口訣,體現出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的主體作用。

教學目標:

1、利用多媒體,通過直觀、有趣的教學活動,進一步理解乘法的含義,引導學生編出6的乘法口訣。

2、利用多媒體,引導學生們觀察,找出6的乘法口訣規律,初步熟記6的乘法口訣,並會用乘法口訣正確求積.

3、體驗學習的快樂,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能力,類比、歸納等數學。

教學重點:在快樂的學習中理解、熟記乘法口訣.

教學難點:運用6的乘法口訣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卡片、製作一條又6個小三角形組成的魚,三張小貓的圖片(小、中、大)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引發興趣

1、師生談話(略)

2、複習1~5的乘法口訣,看卡片口算,直接說出得數並說用那句口??

2×5=2×2=5×1=3×4=

1×5=5×3=2×4=5×4=

(板書課題:6的乘法口訣)

3、情景匯入《小貓想吃魚》的小故事

[設計意圖:通過多媒體形象、直觀的演示,為學生創設一個形象逼真,色彩鮮豔,動靜結合的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先出現貓媽媽釣魚走回家的情景,接著三隻小貓出現,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同時利用小貓想吃魚的故事來學習新課,符合2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這也體現了多媒體教學的形象、直觀性。]

二、新知探究,生成知識。(出示書本61頁的主題圖)

(一)、探究,編出口??

1、學習“一六得六”的乘法口訣.

(1)觀察這條熱帶魚由多少個小的三角形組成?用數字怎樣表示?

(2)你能用乘法算式來表示嗎?有不同的表示嗎?

(3)能不能根據我們所學的口訣為這兩道乘法算式編一句口訣呀?

(4)媒體驗證(略)

[設計意圖:利用多媒體演示由,由6個小三角形組成的一條魚,學生很容易就看出是一個6,所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形象化、具體化,使學生直觀地看到巨集觀、微觀世界。所以在一六得六的學習中,我是引導學生學好這一口訣,懂得方法,同時我做好教師是一個引導者的角色]

2、學習“二六十二”的乘法口訣.

(1)2條熱帶魚由多少個小的三角形組成?它能有幾道乘法算式來表示?

(2)能不能很快地為這兩道乘法算式編一句口訣呀?

(3)媒體驗證(略)

(4)學生的學習表現。

[設計意圖:在二六十二的學習中,我是半扶半放,讓學生在一六得六的基礎上學習,同時利用多媒體教學系統創設了圖文並茂、動靜結合的教學環境,擴大了學生的感知空間和感知時間,能對學生產生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使學生從多種渠道獲取資訊,相互促進,相互強化,讓學生處於思維活動的積極狀態,是提高教學質量來自優秀,的學習表現同時有利用突破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3、自主探究口訣:“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

“六六三十六”

(1)、教師再依次出示實物圖,引導學生通過討論,理解,運用知識的遷移類推,完成第三、四、五、六句乘法口訣的編寫。

(2)、學生彙報,(教師板書四個算式和四句乘法口訣)。

(3)、通過多媒體驗證。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興趣是最好的導師,多媒體教學通過文字、圖形、影象、動畫、等方式,使教學過程圖文並茂、生動活潑,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認知作用,使學生從被動的學習接受者成為主動的知識獵取者。所以在此環節中,我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完成“三六十八”、“四六二十四”、“五六三十”、“六六三十六”的學習,真正把時間、空間交給學生,體現了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而我是組織者的角色]

(二)記憶6的乘法口??

1、學生觀察算式和口訣,發現它們存在的規律。(4人小組討論)

2、探討記憶的方法:對口令,比一比,開火車等。

3、學生考老師。

三、知識運用,體驗成功

1、書本63頁第5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講評,多媒體演示)

2、書本63頁第7題。(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講評,多媒體演示,並要學生說出是運用哪一句口訣。)

[設計意圖:在此練習中,我是通過多媒體演示書本的圖,讓學生看得更清楚,通過多媒體的驗證,更能鞏固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而且練習的多樣化,更能鞏固學生的學習新知。]

四、快樂遊戲,樂中鞏固

1、找朋友。

[設計意圖:每個學生都很高興,讓學生在樂中學,在學中找樂。]

2、算題比賽。

3、到6元超市購物。

[設計意圖:把生活中的圖形通過多媒體的演示,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認識到數學是來源於生活而又應用於生活,從而讓學生喜歡數學。]

五、全課

同學們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六、板書設計:6的乘法口??

一六得六1×6=66×1=6

二六十二2×6=126×2=12

三六十八3×6=186×3=18

四六二十四4×6=246×4=24

五六三十5×6=306×5=30

六六三十六6×6=36

七、作業設計:

1、書本63頁第5題。

2、書本63頁第7題。

3、算題比賽。

4、自選商場6元超市(樣樣6元)。

人教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篇5

教學內容:

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進位),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退位),問題解決: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連加、連減、加減混合,加減法估算。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會計算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計算加減兩步式題。

2.使學生能結合具體情景進行加、減法估算,並說明估算的思路。

3.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能力點:

1.培養學生計算能力和估算的能力。

2.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3.培養學生分析對比的能力。

4.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知識的能力。

5.培養他們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德育點:

1.使學生知道數學問題的提出是有現實意義的,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

2.鼓勵學生提問題的意識和習慣。

3.結合課本內容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會計算100以內的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計算加減兩步式題。

教學難點: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的100以內的加減法知識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1.兩位數加兩位數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學會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2.通過實際操作、自主探究、小組協作等手段幫助學生掌握計算方法,能正確的進行計算。

能力點: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德育點:對學生進行公德教育。

教學重點: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計算方法,能運用多種方法正確計算。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學校決定組織我們二年級的小朋友去參觀博物館,出示圖。4個班的同學只給了兩輛車,每輛車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你們能幫老師解決這個問題嗎?大家估算一下哪兩個班可以合成一輛車呢?(小組交流)

彙報不同的乘車方法。

師:有這麼多的方法,我們如何驗證呢?(把兩個班的人數加起來看看是否超過70人)

二、自主探究:

1.驗證二(1)和二(2)班的同學能否乘一輛車。小組合作,也可以請小棒來幫忙。 學生彙報:(1)用口算30+30=60 ,60+6=66沒有超過70,可以兩個班合乘一輛車。

(2)想40+30=70,36+30肯定比70少,所以兩個班可以和乘一輛車。(3)用小棒,先擺3捆6根,再擺3捆,合起來是6捆零6根,也就是66,比70少。可以兩個班合乘一輛車。

(4)我使用豎式計算的,個位6+0=6,在個位寫6,十位3+3=6,在十位下面寫6,所以等於66。

你認為哪一種方法又快又準確?

2.用你喜歡的方法驗證二(3)班和二(4)班能否和乘一輛車。選出比較快的人,說一說是用的什麼方法。

3.用豎式計算應注意什麼?(個位和個位對齊,十位和十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相加的數寫在個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數寫在十位下面。

三、拓展運用:

1.計算下面各題。

59+40= 20+67=24+63= 46+53=

62+17= 35+24=3+84= 43+40=

2.數學醫院:

17+20=19 50+26=42+3=72

1 7 5 04 2

+ 2 + 2 6 +3 0

1 9 7 67 2

3.老師有一位鄰居小明非常喜歡運動,媽媽給他買了一雙跑鞋、一個足球共用多少錢呢?一身運動服又用多少錢?

4. 3 74 5

+ 2 ? +? 4

5 97 9

開放題: 3 6

+ 6 3你能寫出幾個象這樣的算式。

9 9

課後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掌握進位加法的計演算法則。

2.會正確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的筆算加法。

能力點:培養學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德育點:培養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探索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點:會正確計算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的筆算加法。

教學難點:理解進位加法的算理。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計算:36+21= 23+75 56+30 4+52

2.二(1)和二(3)班能合乘一輛車嗎?需要什麼資訊?如何計算?

二、自主探究:

1.出示36+35=,學生試算。交流演算法。

2.擺小棒:小組說擺法。問:怎麼多了一捆?捆好的一捆放在哪?單根還剩幾根?整捆的有幾捆?合起來是多少?

3.怎樣列豎式?要注意什麼?從哪一位加起?6+5超過了10怎麼辦?師:我們一般在十位的右下角寫上一個小小的“1”字表示個位滿十向十位進1。在加十位時不要忘記加上這個1,也可以從這個1加起。

4.比較36+21與36+35有什麼不同?

5.計算46+24,試算,可以藉助於小棒。個位的0可不可以不寫,為什麼?

6、小組合作討論:筆算加法要注意什麼?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個位相加滿十向十位進1。

你認為還應該提醒同學們什麼問題?

三、拓展運用:

1.“做一做”,圖中有什麼資訊?根據資訊提出問題。自己動手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