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二數學下冊教學反思5篇

教學反思是我們認識自己教學能力的重要檔案,你一定要認真對待,如果在教學中沒有養成學會寫教學反思的習慣,那麼我們就無法確保個人不足的改善,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二數學下冊教學反思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二數學下冊教學反思5篇

二數學下冊教學反思篇1

?跳繩》是國小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加減法(二)第63頁——64頁的內容。本課是學生在學習了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的基礎上來學習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以學生有所體驗的容易理解的現實問題為素材,讓學生在熟悉的事物和具體情境中理解數學家知識的含義,主動構築自己的數學知識結構。

課前我設計一道兩位數減兩位數的不退位減法和一道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的豎式的練習,讓學生回顧兩位數減法的計算和豎式的基本方法,進一步提醒學生在列豎式計算的注意點,也是為這節課後面的學習做好輔墊。使學生能從舊知順利遷移到新知。所以在本節課的新知識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用豎式計算時,大多數同學都能夠正確的用豎式計算。

我在展示完課本情境中的跳繩產生的資料後,讓學生找完數學資訊並根據數學資訊提出數學問題時,有強調學生能提出完整的數學問題,這對學生的問題意識的發展有很大的推動作用。教材第一次向學生明確提出了估算的要求,在本節課中,學生的估計意識較差,讓他們估計時很多學生直接就把得數算出來了,或者只會說出等於十幾或二十幾,讓他說是怎麼想的,根本就說不來。這時教師沒有放任不管,而是將估算方法和策略教給了他們,讓學生明白了什麼是估計,提高了學生估算意識。

但本課教學中還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一是在複習時,時間用了比較多,影響了後面的教學進度;二是在讓學生討論演算法時,沒有充分發揮好引導的作用,討論效果不理想,流於形式;三是學生彙報豎式的計算過程時,為了趕時間講解得不是很透徹,沒有突出本課的重點。四是我們的估算就是為了檢驗我們的計算結果是否正確,而本節課在計算完62-48的準確得數後沒有回到估算驗證計算的結果,這樣學生對估算的作用不了解,認為估算是可有可無的了。五是對本課的難點100-48這種連續退位的減法的豎式計算方法介紹的也不是很透徹,可能還有很多學生做不來。六是課堂語言不夠精練,評價激勵性的語言太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不高,整個課堂學習效率不高。

我在今後教學中一定要注意到一些細節的東西,避免出現類似錯誤。要加強學習,以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二數學下冊教學反思篇2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就是完成“百數表”,然後從“百數表”裡尋找規律,通過整理,觀察,對比之後,複習數數,寫數,有使學生能更清楚地理解100以內數的排列順序,在表中發現了一些有趣的排列規律,這一整理活動,一方面使學生進一步鞏固了從認數中獲得知識,另一方面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促使學生思維的發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對100以內數之間的內在聯絡有了更清楚的理解。

課前我讓學生預習38頁,進行讀、思、劃,對課本進行補白,完成例題及“做一做”的練習。

教學中,讓學生給十位、個位是3的數塗上不同的顏色,不僅使學生清楚地知道100以內各數的排列順序,而且深化了對數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的理解,還激發了學生探索規律的好奇心。

接下來再完整地分析數目表,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小到大……讓他們去看、去想、去討論後,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來發現這些已知數的規律和排列順序,調動起全體學生獲取知識的願望。並利用不同形式的練習,如在數目表中找數。提問:與90相鄰的兩個數分別是多少?從7數到12數了多少個數等題。給學生開闊學習思路,教給學習方法。

整個教學活動中學生能主動與小組成員一起思考討論問題,學會與人合作,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進一步培養互助、合作交流的意識。

二數學下冊教學反思篇3

1、備課要細緻:例如本來我打算髮給學生年曆卡,但是四張全發的話,班上六十幾個人那樣資源要浪費很多,而且為了避免有的同學手裡卡片太多,而不知道看什麼。所以我們組討論決定用投影儀的方式出示那幾張不同年份的年曆卡。

2、把課堂上的發言權還給學生:任何情況下都要給學生機會先發言,教師不要代替學生來說。

3、教師引導要明確:不管教師提出什麼問題,應該非常明確。

4、提高教師課堂隨機應變能力,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例如當教師發現一些同學看不明白年曆卡時,應果斷地將年曆卡投影,講明如何看年曆卡,不應草率了事。

1、數學內容生活化

年、月、日是常用的,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時間單位,也是來自學生自身和現實生活,教學時,我把教學內容納入現實生活情境中,將學生置身於一種動態、開放、主動、多元的學習環境中。上課時,師生先交流此時激動和高興的心情,再讓師生一起記住這難忘的時刻:2011年3月18日。接著讓學生說出課本中四幅有意義的圖日子發生在什麼時間,這樣,再一次將“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一思想在學生頭腦中明朗化。我再讓學生回憶以前學過的時間單位有哪些,都知道是時分秒。這時師提出:時、分、秒是我們已經學過的表示較短的時間單位,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表示較長的時間單位,年、月、日,這樣很自然地引出課題。同時,也使學生感到,要學習的知識就在他們身邊。

2、充分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在整個課堂中,我努力創設一個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始終以“導”的姿態,讓學生富有興趣去觀察、探索、發現新知。即新知的教學中,我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年曆,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得出了結論,知道一年中有幾個月?每個月的天數是否一樣等問題,通過這樣教學,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接著就帶出大月小月的概念,記憶大小月的方法,以及算出了一年的天數。接著在師生共同的遊戲中引出二月這一特殊月份,教學時通過設計一張19xx—20xx年中各年份中二月份的天數,讓學生自己觀察、探索,發現四年一閏的規律,教師再用課件上的算式說明判斷平年、閏年的方法。這樣教學很好地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這一教學原則,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判斷推理能力。完成創新教學模式中的探究過程。

3、留給學生充分思考問題的時間

在教學中,教師要留給學生自主探索、思考問題的自由空間和時間,這樣教學、學生才會放飛思維,張揚個性,但是,在教學中,由於內容比較多,時間安排不夠合理,所以後面判斷平年和閏年這個環節中講得比較快,加上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練習深化新知,導致有些學生吃而不消,這就是這節課留給我的遺憾。

以後在教學中,我必須認真反思,爭取在不斷的反思中,走出疑惑,在不斷的挫折中,完善自我。

二數學下冊教學反思篇4

今天的課堂,因為內容比較簡單,所以,課堂非常順利。

上課了,我先講解昨日的節節清試卷。本來不準備這一節開始就講練習。可是,不講,沒有辦法對年月日中的平年閏年做以了結,於是,那就講吧!在講的過程中,有5個男生不聽講,我讓他們搬著凳子坐到講臺前,我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題講完了,我準備再讓學生做一遍,一會第3節,原題再來一遍,看有多少100分的。這是第一次節節清,我給了基礎分86分,明確告訴學生這是給你認真上課積極發言的獎勵,你要做的就是努力把卷子上的14分得到,你就是100分。學生很受鼓舞。都表示下一次一定可以得100分的,一會第三節課就做,一定要讓孩子體驗到高分的感覺!學生才可能對數學感興趣!

正式開始上課了。我先出示數學書上的圖,讓學生寫時間。大部分學生認識時間,認識鐘錶,完成的很快。我轉了一圈,指導了幾個。小組內互相幫忙對對答案。接著,瞭解時分秒的換算進率。又引出24時是一天。接著我指出8幅圖中有3個表示12點,如果不說清楚,就搞不清是什麼時間的12點,由此引出24時計時法。

學生看自己的鐘表模型,用手指出鐘錶時針走兩圈才過一天,第一圈是0時到12時,第2圈如何表示呢?學生指出下午1時是13點,下午2時是14點……以此類推,知道了加上12就是24時的表示法。那麼給出24時計時法怎麼知道是上午還是下午幾點呢?學生想到用這個時間減去12,就可以知道了。

掌握了這個方法,重新去填寫8幅圖的時間,學生經過了自己換算的過程,小組內交流後確定全部都會了。高潮來了,一個小組挑一名學生上臺,請其他小組的人給他出題。出題的人我不叫他的名字,直接叫他王老師,劉老師,周老師。這一稱呼老師不打緊,學生的熱情頓時就起來了,紛紛要給臺上的學生出題。不用維持紀律,也不用招呼學生向前看,所有學生的注意力空前集中。臺上的學生大都是學困生,上臺時還有點緊張,可是因為掌握住了方法,很快放鬆下來。即使有不會的,也請老師教一教,再出題就能完成了,我也給他們組記上了10分,他們也都高高興興的下臺去了。到最後一組,我出題,我說請指出28點在哪裡,臺上的學生一愣,說沒有28點呀?臺下有人說有28點,不就是4點嗎?臺上的學生就指著4說是4點。我笑了,說一天有24小時,有28小時嗎?人家問的這道題就有問題,你要大膽的說沒有!這個學生也笑了,我又問他,25點在哪裡?他說:沒有。全班一陣掌聲。

這一輪過後,學生對換算已經沒有疑問了。做練習題一,還是先自己完成,然後小組訂正,全班交流。

這一節課,完成的很好。下一節要能根據24時計時法解決實際問題,是個難題,還得好好備課。

上了4節數學課了,學生的興趣也越來越高了。我每天都領著學生完成數學日記。實際上就是對昨天知識點的複習和總結。學生寫起來非常簡單。比如昨天寫的是“一三五七八十臘,三十一天永不差,這句話的意思是xx”。今天寫的是“平年有xx天,xx年是平年,因為xx。閏年有xx天,xx年是閏年,因為xx。”下一週還要領著寫。我主要是利用經典誦讀的時間完成。經典誦讀時間背5遍古詩,接下來再用5分鐘就能完成數學日記了。

二數學下冊教學反思篇5

?打電話》是新課程五年級下的一節綜合實踐課。這節課題材非常好,和學生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通過這節實踐課,學生不但增長了知識,更學習瞭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通過教學,我有如下幾點的體會:

1、能上出活動課的特點。

首先是“活”,能主動引導學生靈活處理問題,活躍數學思維,課堂學習氣氛濃厚,師生共同探究,學生參與度高。再是動,這節課不僅關注結果,更要關注過程,關注學生在整個過程中的表現,能否積極動手、動腦、動口,把問題解決好。在教學過程中能讓學生暢所欲言,想說就說,想寫就寫,想畫就畫,有爭有辨,在愉悅的環境中探索知識,心情舒暢。

2、能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

打電話,學生熟悉、感興趣,能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積累,從海塘國小要對文藝節目進行排練需要通知演員入手,到對打電話方案的設計改進,都讓學生結合知己的生活實際,使整節課的知識發展都在老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合作完成。能看出老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學生的引導者、研究的參與者。在課堂上我能隨時把握學生的學習水平與進度,不失時機的對學生進行幫、放,例如關於7名小演員的通知示意圖的教學時,當學生用一個一個打電話通知或平均分組的方法發通知時,教師就用投影儀把他們的想法展示出來,並讓學生看圖說事,當學生在填圖中發現這樣分組不省時時,就自己畫起圖來,有所創新地改進畫圖方法,這樣讓學生自己有序的學習畫圖,這種方法更能讓後20%的學生也能接受。這裡也體現了數學方法的多樣性,和方法的優化

3、教師善於調動學生的情感。

教師善於調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在不斷獲得成功的愉悅中,把知識的探討引向深入。例如在教學通知15名小歌手的過程中。把15名學生平均分成3組發通知時,需要7分鐘,學生同樣用分組法研究,把時間艱難的一分鐘一分鐘的縮短,最後只需5分鐘。每縮短1分鐘,學生就為自己的成功高興一次。又如學生把不同的分組法,用表格的形式展現出來的時候。要充分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尋找規律的過程去體驗數學的樂趣。再將學生髮現的問題應用到實際中去。如在6分種內最多能通知到多少名小觀眾的問題中,就是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與技能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學的開心,為以後學習數學知識埋下了快樂的種子。培養了學生對未知領域的一種勇於探索的精神。

當然,通過本次學校開展的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競賽活動,我也從中發現自己存在著不少急需改進的方面:

1、鑽研教材還不夠深入,使得課堂設計不夠緊湊。

2、教學過程中的高潮把握時機的能力不強,使得本節課在教學過程中沒有突出重點,沒有讓學生感受到特別之處。

3、教學過程的有效性還比較弱,課後發現有部分學生對這一知識的掌握情況不是很理想。

4、數學的思想方法在課堂中展示的不夠清晰,使得學生對打電話本課的教學目標達成的程度不高。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不僅發現了許多學生的巨大潛力,也感知在新課程環境下讓學生在經歷知識產生和發展中得到對知識的那份欣喜和興奮是多麼的重要。課的好壞不在於學生學會了多少知識,而是學生是否學到了如何學習數學的一些基本技能。我將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力爭把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在原有的基礎上再上一個臺階。使自己的課更能讓我們的學生所樂於接受,更具有自己的教學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