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二年級數學上冊人教版教案6篇

想必大多數老師在上課之前都是會進行教案的寫作的,教案在編寫的過程中,大家需要強調文字表述規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二年級數學上冊人教版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

二年級數學上冊人教版教案6篇

二年級數學上冊人教版教案篇1

教學內容

教科書二年級(上冊)44頁例題和45頁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經歷認識線段的活動過程,會描述線段的特徵,會畫線段。

2.聯絡學生生活的實際,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感受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絡。

教學具準備

學具:每人一根毛線、一張彩紙。

教具:吸管兩根(一曲一直)、課件。

教學過程

一、曲直對比,引入新課

1.師:出示兩根吸管(一直、一彎)你發現它們有什麼不同?

2.師:圖上的兩組小朋友在玩什麼?(一組跳繩、一組拔河)

兩組同學手中的繩子有什麼不同?

3.師:觀察你桌上的毛線,你發現什麼?(彎的)

二、動手操作,認識線段

1.變曲為直,初步認識線段

(1) 師:你能想辦法把這根彎的毛線變直嗎?(板書:直)試一試。

(2) 請生彙報演示:你是怎樣做的?

若出現:a 用手捏住繩子的兩頭,拉緊繩子。

b只捏住毛線的一端,另一端讓毛線自然下垂。

討論:哪一種作法使毛線更直?

(3) 師: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就是線段。(板書:線段)

觀察同桌手中的毛線,哪一段是線段?互相指一指。

(4) 師演示:同學們捏住的毛線的兩頭,在數學上叫做線段的端點,線段有幾個端點?(板書:兩個端點)

(5) 師:你認為線段有哪些特點?(直,兩個端點)

2.實物感知,強化線段特徵

過渡:生活中有沒有一些物體的邊是直的,也有兩個端點的情況存在呢?

(1) 師示範:拿起一把直尺,摸一摸直尺的邊,你有什麼感覺?

再用兩手去捏住邊的兩邊,你有什麼感覺?

小結:直尺的邊是直的,也有兩個端點,我們就可以把這條邊看作是一條線段。

(2) 師:你還能在課本上、黑板上找到直的,有兩個端點的邊嗎?

總結:直尺、課本、黑板的每條邊都可以看成是線段。

(3) 師:線段具有哪些特點?(直、有兩個端點)

3.根據特徵,自建線段模型

(1) 師:你能根據感受到的線段的特點,把它畫在紙上嗎?試一試。

(2) 全班交流:你是怎樣畫線段的?為什麼這樣畫?

部分作品實物展臺下展示對比,讓學生根據線段特點進行判斷。

(4) 師適時示範線段畫法。師:線段就可以用這樣的圖形來表示。請學生用直尺畫一條線段。

(5) 依據線段模型練習。

p45第1題 說一說下面哪些是線段?

師:為什麼是線段(不是線段)?

三、聯絡應用,拓展認識

1.p45第2 題 哪些物體的邊可以看作線段?

出示校園環境圖片,請學生找一找哪些物體的邊可以看作線段嗎?根據學生彙報,軟體同時在該物體某邊上呈現出線段。

2. p45第3題 下面圖形各是由幾條線段圍成的?

(1) 請學生指出某圖形橫向、縱向各一條線段的頂點,讓學生感受公共點。

(2) 師:三角形是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四邊形是由四條線段圍成的,五邊形是由五條線段圍成的,你發現了什麼?

3. p45第4題

(1) 用長方形紙任意折一下,觀察摺痕,你發現什麼?(cai演示,摺痕就是一條線段)

(2) 請學生折一條比垂直摺痕長的線段,短的線段。(對不能直觀看出長或短的線段,引導學生比較)

4.p45第5題

(1) cai出現兩個點,師:你能以這兩點為端點畫出線段嗎?你能畫幾條線段?

(2) cai出現三個點,並同時出現題目。

師:每兩點之間畫一條線段是什麼意思?猜一猜畫出來是什麼圖形?

(3) 學生獨立練習,實物展臺展出,集體講評。

5.p45第6題

(1) 猜一猜你能畫出幾條線段?畫一畫。

(2) 實物展臺展出學生不同的作品,進行評價。

6.全課總結:

和大家交流,你今天有什麼收穫?你最滿意自己的哪一方面?

7.課外作業:請你向爸爸、媽媽說一說哪些物體的邊是線段?

二年級數學上冊人教版教案篇2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39頁例1、例2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平面圖形——角的正確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

2、指導學生學會用直尺畫角。

3、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感受到角是有大小的。

4、引導學生注意從數學的角度去關注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重點:

初步建立角的正確表象。

教學難點:

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感受到角是有大有小的。

教學準備:

課件、小棒、直尺、活動角等。

教學過程:

一、憶形,引角。

1、回憶再現學過的幾何圖形

小朋友們,我們已經學過了很多圖形,你會辯證嗎?(課件依次出現: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

2、試擺小棒引入新課

你會用小棒擺三角形嗎?桌上有3根小棒,看誰能最快地擺出一個三角形。

請大家在擺好的圖形裡任意地拿走一根小棒,然後看看桌上的這個圖形,有誰認識它?

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個新的平面圖形——角。

二、找角

1、學生尋找身邊物體表面上的角。

請同學們仔細地找一找,看看身邊哪些物體的表面有角,先說給同桌聽聽,再舉手說給全班同學聽。(讓學生說)

2、教師示範指角方法,讓學生初步感知角的幾何形狀。

大家剛才找到的角究竟是物體表面上的哪一部分呢?這就需要我們注意指角的方法。

老師也找到一個角(出示一塊三角板),它有許多的角,老師指的其中的一個,請認真看老師是怎麼指的(教師示範,學生模仿)。

在我們數學中的角,它又會是什麼樣子的,大家想知道嗎?

三、描角,想角

1、描角想角,體驗角的抽象過程。

剛才我們在三角板上找到了角,現在老師就把這部分在黑板上描了出來。(教師描出三角板其中一個角)

現在老師把三角板移開以後,留在黑板上的會是一個什麼樣子的圖形呢?(移開三角板)像這樣的圖形,就是我們數學中的角。

2、課件演示,形成角的正確表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許多物體表面上某一部分形狀是一個角。比如:房子的頂部,五星紅旗,剪刀張開的這部分形狀是一個角,鐘面上時針和分針組成的圖形也是一個角。(課件演示實物的角到數學的角的抽象過程)。

四、學角,畫角

1、觀察對比,知道角的特徵。

通過大家的想象和仔細觀察,我們得到了許多的角,下面,老師請大家再仔細地觀察課件的演示,看看這些角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我們把這一點叫做角的頂點,兩條直直的線叫做角的邊。

想想,每個角都有幾個頂點和幾條邊?(一個頂點,兩條邊)

誰來指指黑板上這個角的頂點和邊?

我們指角的時候一定要把角的頂點和邊準確的指出來。

完成練習:(1)下面的圖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下面的圖形是角的打“√”,不是角的打“×”

2、學習畫角,強化角的特性。

我們已經知道角是個怎樣的圖形,為了更好地認識它,我們還需要學會把它畫出來。

想想,畫角的時候,要畫什麼?

請大家翻開書第39頁看看例題2是怎麼說的,想想例2那句話的意思是讓我們畫角的時候要先畫什麼?再畫什麼?想好的,可以自己試著畫一個角。

剛才同學們都畫好了,現在老師也想畫個角,但老師想請全班的同學一起來幫老師畫好這個角,願意嗎?

(1)先畫什麼?再畫什麼?

(2)用什麼工具才能畫好角的邊?從哪裡開始畫?

(3)另一邊怎麼畫?誰來幫老師擺尺子?

(先畫頂點,再從頂點出發,畫出角的兩條邊)

看完老師和大家畫的這個角,如果覺得剛才自己在畫角的過程中有什麼不滿意的同學,現在可以再畫一個。

五、演示,擺角

1、演示角從小到大,感受角的大小。

教師演示滑動角,做一個銳角,請同學們看老師這裡的這個角,請同學擺一個跟老師這個角差不多的,你會擺嗎?(點選課件)

再演示滑動角,做一個直角,再讓學生擺直角。(點選課件,出示直角)。

再演示滑動角,做一個鈍角,讓學生擺。(點選課件)。

剛才我們造出了三個角,它們都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誰發現這三個角有什麼不同呢?(有大有小)

你們覺得哪個角最大,哪個角最小?說說你們的理由。

:一號角最小,說明角的兩條邊張開得小;三號角最大,說明角的兩條邊張開得大。原來角是有大有小的。

2、師生操作活動角,進一步感受角的大小。

學生用活動角造角:

(1)任意造出一個角。

(2)按要求造角:老師造出一個這麼大的角,你們要造一個比老師這個角要小的角。

(3)同桌互相玩玩。

3、擺角指角,深化角的認識。

請每個同學都拿出兩根小棒,擺出一個有角的圖形,然後在圖形中找到角,並指出每個角的頂點和邊。

六、議角,

現在請大家回想一下,我們都學習有關角的哪些知識?

今天這節課大家表現都非常好,老師想用一個“√”來大家的表現,這個符號裡有角嗎?其實角就在我們身邊。

二年級數學上冊人教版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初步懂得把相同加數求和的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

2、把加數相同的算式、乘法算式和按群數數的方法聯絡起來,訓練學生用按群方法來理解乘法運算的涵義,為學習乘法口訣奠定基礎。

3、讓學生經歷觀察、操作、比較、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

教具準備:

教科書第44頁遊樂場情景課件,以練習九的第2題為基本內容的乘法算式卡片;每個學生準備20~30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準備

1.出示遊樂場情景圖。畫外音:小朋友們到公園裡見到過哪些娛樂活動?我們來看這些小朋友和他們的爸爸、媽媽在做什麼。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向畫面。

2.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

適當給予啟發引導:有小朋友跟爸爸、媽媽坐小火車,這列小火車上坐了多少人呢?

請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3.解決問題。

(1)算一算:小火車上坐了多少人?過山車上坐了多少人?5個觀纜車吊廂裡有多少人?

(2)交流計算方法和結果。

二、新課

1.擺圖形遊戲。

談話:同學們會用小棒擺圖形。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小棒,擺出你喜歡的圖形。擺小樹、小傘、房子、亭子……想擺什麼,就擺什麼。現在開始擺圖形。[

2.交流。

(1)擺好後,算一算自己用了多少根小棒。

(2)小組為單位交流。說一說自己擺的是什麼圖形,用了多少根小棒。並把算式寫在紙上。

(3)請各組把每個加數都相同的等式寫在黑板上。

3.乘法。

(1)讓學生觀察黑板上的各等式,找出它們的共同的特點:每個等式中的加數都相同。

(2)說明:算幾個同數連加,除了用加法外,還可以用另外的方法──乘法。(板書:乘法)

(3)以3+3+3+3+3+3=18為例,教學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①提問:這個連加算式表示什麼?(6個3連加的和是18)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②指出:求6個3相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計算。接著在6和3中間寫上“×”,向學生說明“×”叫乘號,並說明乘號的寫法:先寫“/”,再寫“”。告訴學生,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讀乘法算式,6×3=18讀作“六乘三等於十八”。

④告訴學生:用乘法算6個3連加得多少,也可以先寫加數3,寫作:3×6=18。

這個算式怎樣讀?(三乘六等於十八)

4.嘗試。

(1)請學生試把黑板上其他的加法算式寫成乘法算式。

(2)交流。請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5.小結。學生完成了乘法算式之後,給學生以充分的肯定。然後,小結:求幾個相同數連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計算。

三、練習

1.教科書第46頁的“做一做”。讓學生先說一說圖意,明確計算“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盪鞦韆?”的問題之後,獨立填寫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然後,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自己寫的算式和想法。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2.練習九的第1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加法算式可能出現2+2+2+2和4+4,請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想法,說得有理,就給予充分肯定。讓學生在交流中進一步體會幾個相同的數連加,可以用乘法算。同時,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3.練習九的第2題。逐一出示乘法算式卡片,用齊讀、分組讀不同形式,讓學生練習乘法算式的讀法。

4.練習九的第3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可以直接填書上。完成後同桌交換互相檢查評價。

5.練習九的第4題。讓學生先觀察圖,確定圖下面兩個“( )”裡分別填寫數幾,再根據圖意填寫乘法算式和讀法。讓學生獨立思考,填寫。之後,同桌互相讀一讀填寫的乘法算式,並互相檢查是否全填寫正確。

四、總結

1.請學生回憶:這節課學習了什麼知識?

2.教師總結:通過這節課學習,我們知道幾個相同的數連加,可以用乘法計算。寫乘法算式時,要明確相同的加數是幾、有幾個這樣的加數,在這兩個數中間寫上乘號。讀乘法算式時,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讀。這節課,每個小朋友都學了不少新知識,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乘法的知識。

二年級數學上冊人教版教案篇4

在一年級上、下冊教材的中,已經進行了估計和估算的滲透,在這一冊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現估算的教學內容。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仍然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同時,《標準》提出了要加強估算的要求,要讓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

備課時我發現課本例4是讓學生判斷媽媽要買三種生活用品,帶100元錢夠不夠。這一生活場景的出現,使學生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有時需要進行精確計算,有時根據實際的需要只要估算出大致的結果就可以了,便於學生更完整、全面、深刻地認識估算的功能。但是我認為以例4引入新課有些太唐突,對學生理解估算的含義和估算的過程沒有做足鋪墊。所以我在設計教學過程時先以猜價格的遊戲匯入,遊戲時給出提示:轉筆刀接近10元、書包接近30元。同學都踴躍參與,各抒己見,經過同學們的努力,都能完整的說出接接近10和30的數。至此我便抓住同學對“接近”的理解,滲透什麼是大約,從而會說()大約()這樣的句式,再通過練習會找各數的最接近的整十數。

接著再教學例4,幫助學生理解在買東西時不需要計算出精確的結果,只進行大約的計算,學生很快能找到三種物品的價格最接近的整十數分別是多少。再結合之前學習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式,讓估算的策略變得多樣化,同樣也可以用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演算法,但是包含了加法的估算和減法的.估算。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上我有些超之過急,有些學生不理解加減法的估算,仍有學生不進行估算,還是用精確計算的方法。

在練習部分,也出現同樣的情況。經過課後反思我認識到,在課上要充分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可以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集中集體的智慧,探索估算的方法,學會估算。教師根據可能出現的估算方法加以點撥,引導學生解釋估算的過程,讓學生之間相互補充,明確估算策略。採取的策略可以靈活多樣:先估後加、先加後估、先估後減……儘量把所有的策略都展現出來,使學生體會到解決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是合理的,均應予以肯定,保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激發了他們積極主動探究解決方法的願望。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也為學生了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對此我會朝這個方向一步步努力。

二年級數學上冊人教版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明白東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能夠正確辨別物體的方向。

3、能夠利用東南西北來描述物體的方位。

4、通過學習東南西北的知識來感受我們祖國的地大物博,認識到生活中處處都存在數學的道理。

教學重點:

1、正確辨別物體的方向。

2、利用東南西北來描述物體的方位。

教學難點:

1、建立東南西北的方向概念。

2、在實際生活中正確運用東南西北的知識來為生活服務,特別是同一物體相對於不同參照物的方向的體會。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卡片,學生課前收集生活中判斷方向的物體。

教學設計:

一、活動引入

1、學生根據老師口令做動作。

2、提問引入,提示課題。

二、初步感受東、南、西、北的相對位置

1、為學生分組並命名:東方隊,南方隊,西方隊,北方隊,中心隊。

2、說一說:中心隊的前、後、左、右各是什麼隊?

3、說一說:四周各隊的對面各是什麼隊?體會北方隊與南隊,東方隊與西方隊是相對的。

三、在地圖上認識東、南、西、北

1、觀察地圖,認識方向標。

2、通過內蒙古自治區,海南,西藏,上海四個地方,在地圖上認識東南西北。

3、 小結:面對地圖,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4、活動記憶。

四、闖關大行動

第一關:“五嶽”命名我能行!

第二關:東、南、西、北我能辨!

第三關:靈活運用我最棒!

第四關:智慧生活我能行!

二年級數學上冊人教版教案篇6

學具:

刻度尺一把,三角尺,一根繩子,新的鉛筆一支,較長的紙條,一角的硬幣。

教學過程:

一.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1.情景設定,用不同的測量工具進行估計和測量

2.提出測量中的矛盾問題

(1)在剛才的實際測量當中,有的同學說數學書有5顆別針那麼長,有的同學說數學書有4個三角形那麼長,有的同學說數學書有2把小刀那麼長。

師:為什麼我們都是測量的同一邊量出的結果不一樣呢?

(2)實際生活中人們用不同的測量工具也就是用不同的長度單位測量,這會帶來交流的不方便,那麼我們需要統一的長度單位,你知道有那些嗎?

3.揭示課題,介紹測量的工具

(1)我們要測量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尺來量。請同學們拿出直尺,觀察一下,直尺上有些什麼?(大小刻度、數字、釐米)觀察這把直尺,它的每兩個刻度之間是多長?(1釐米,也就是說直尺以1釐米為單位。)

(2)今天我們來學習量比較短的東西時,用“釐米”做單位。

(3)板書課題。

二.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建立1釐米的長度概念

1.介紹1釐米:那麼你知道1釐米是多長嗎?請你用直尺上表示出來。

首先找到刻度“0”,從刻度0到1,這中間的長度就是1釐米。

2.感知1釐米的實際長度:

(1)把1釐米的長度畫在黑板上;

(2)請你刻度尺和圖釘的長比一比,圖釘的長大約是1釐米;

(3)請你用刻度尺比一比自己那個手指的寬大約是1釐米;

(4)想一想1釐米有多長。

3.觀察自己的刻度尺:

三.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方法

1.學生小組動手測量紙條長度

(1)這有一張紙條,你知道它有多長嗎?小組討論、操作測量紙條的長度。

(2)小組彙報:你們是怎麼測量的?

2.統一測量的方法

3.實際測量物體的長

(1)測量同桌準備的紙條,看一看它們分別長多少釐米?量的結果寫在紙條上,同桌檢查。

(2)量一量你帶來的新鉛筆長多少釐米。看練習一的1題中鉛筆的長度,筆尖不能靠近刻度尺的刻度,怎麼量它的長度呢?利用三角板來卡一卡的量。

四.鞏固反饋

五.發展練習

1.如果有些東西兩頭都不能靠近尺子,那要怎麼量出它的長度呢?例如花生的長度和1角硬幣的長度。

2.討論交流,想辦法。可以有很多方法。

六.全課小結

今天學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