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人教一上數學教案推薦6篇

在寫教案的時候一定要保持專注的態度,在上課前擁有一份詳細的教案是可以讓我們有很大的安全感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人教一上數學教案推薦6篇,供大家參考。

人教一上數學教案推薦6篇

人教一上數學教案篇1

1、探索乘法的結合律要以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為依託。下面請老師們見教材19頁探索部分,教材是通過比較2個學生的不同解題方法,發現規律的。這裡要說明的一點是:我們所說的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是指群體策略的多樣化,通過比較不同學生的不同策略,來發現其中的規律,而不是要求每個學生都必須會用不同的策略解決同一個問題。

2、猜測、舉例、驗證必不可少。與學習加法的結合律和交換律一樣,乘法的結合律和交換律也要經過猜測、舉例、驗證的過程。這一點,前面已經說過,在教材的呈現形式上已有所滲透。

3、運算律的字母描述形式,可以嘗試放手。在教學第一單元時,由於學生是第一次接觸用字母表示加法運算律,教師需要進行適當的引導,但是本學習本單元時,由於學生已經有了用字母表式規律的經驗,所以教師可嘗試著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摸索,去表達。

4、關注學生已有的經驗和認知基礎,找準遷移點。學生有了第一單元學習加法結合律和加法交換律的經驗,再來學習乘法結合律和乘法交換律,應該說難度不大。因此,教師要儘量放手,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地獲取知識。在組織教學方面,由於本單元教材的呈現形式及教法滲透方面,與上單元很相似,因此,可參照第一單元的教學流程去組織學習活動(比如說,猜想——舉例——驗證)

5、運算律的探索、理解、運用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規律的記憶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數學課程標準對運算律的教學提出的目標是“探索和理解運算律,能應用運算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從字面意義上看,標準對我們的要求,是學會探索方法,理解定律的意義。當然作為基礎知識與技能的教學要求,也即規律的記憶,這是必要的,但要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

6、重視簡便計算在現實生活中的靈活應用,有利於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人教一上數學教案篇2

1、本單元教材內容

例1.認識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特殊位置關係:平行和垂直。

例2.學習畫垂線,認識點到直線的距離。

例3.學習畫平行線,理解平行線之間的距離處處相等。

例1.把四邊形分類,概括出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探討平行四邊形和長方形、正方形的關係。

例2.認識平行四邊形的不穩定性,認識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學習畫高,梯形的各部分名稱。

2、重難點、關鍵

重點:垂直與平行的概念;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

難點:畫垂線、畫平行線、畫長方形和正方形、畫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高。

關鍵:加強作圖的訓練和指導,重視作圖能力的培養。

3、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垂直與平行的概念,會用直尺、三角尺畫垂線和平行線。

(2)使學生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徵。

(3)通過多種活動使學生逐步形成空間觀念,進一步體會幾何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4、課時劃分

6課時

(1)垂直與平行 3課時左右

(2)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3課時左右

人教一上數學教案篇3

教學內容:

新課標人教板二年級下冊第122頁第13、14題,練習二十四第11~14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通過複習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使學生能夠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正確選擇解題方法,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參與複習的全過程,通過合作、交流等活動使學生掌握所學知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認真審題的好習慣,激發學生熱愛數學。

教學重、難點:

重點:根據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正確選擇解決問題的方法。

難點: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具、學具以及課件準備:

情境圖、自測題卡、小黑板等。

教學方法:

教法:創設情境、引導發現、啟發談話、嘗試指導法。

學法:小組討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練習法。

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情境,匯入複習。

你們喜歡去公園玩嗎?公園裡有好多好玩的地方,你最喜歡玩什麼?今天老師就帶你們一起去玩一玩。(出示小朋友玩碰碰車的情境圖)

看!他們玩得多快活呀!

出示問題:玩碰碰車每人一次3元,小明共花了12元。小明共玩了幾次?

學生嘗試獨立計算後彙報。

太棒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用到我們前面學習的一些知識,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對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進行整理和複習。

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創設玩滑梯這一生活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投入到對解決問題的複習中來。)

二、回顧整理,建構網路

(一)自主整理,實施創造

昨天老師佈置同學們回家對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進行整理與複習,現在給大家一些時間,把整理的結果在小組內相互交流一下,小組長作好記錄。

學生相互交流,教師巡視,掌握學生整理的情況。

(二)交流矯正,優化再建

哪個小組先來彙報一下你們小組整理的結果?

小組長1:我們小組是這樣整理的……

小組長2:我們小組是這樣整理的……

小組長3:……

展示各小組整理的結果,全班同學欣賞交流。

師生共同總結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1)要認真看題,收集資訊。

(2)分析問題,確定運算步驟。

(3)根據數量關係,列出算式,計算出結果。

(4)檢查,寫答。

同學們都整理得非常全面,形成了這麼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讓我們對本冊中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步驟有了全面的認識。接下來,我們就針對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來進行重點複習。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間的相互回憶、小組間的合作交流,既幫助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回顧和梳理,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系統,又培養了學生間的合作交流,體驗到了同伴相互交流的學習樂趣。學生在整理中讓舊知識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三、重點複習,強化提高

(一)分層練習,重點突破

1.總複習第13題

引導學生觀察題目中的圖畫,並說出從圖畫中你獲得哪些資訊和問題?

讓學生根據從題目中瞭解的資訊和所要求的問題,獨立列算式解答出來。

2.總複習第14題

先讓學生在小組中討論、交流,要求一共花多少錢,怎樣求呢?使學生明確解決這個問題的步驟。再讓學生列算式解答出來。

(二)拓展延伸,整體深化

1.練習二十四第11題。

先跟據圖畫中小朋友的想法,使學生明確:一位客人一個碗、兩根筷子。

再讓學生根據碗和筷子的數量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8個碗可以給8位客人。

14根筷子可以給7(14÷2=7)位客人。

所以這些碗筷只能給7位客人。

2.練習二十四第12題。

先讓學生根據畫面上兩位同學的對話,掌握資訊。

再引導學生分析:要把全班分成7名同學一組,可以分幾組?要先知道什麼?怎樣解決呢?

組織學生獨立列算式解答,並在小組中交流。

3.練習二十四第13題。

怎樣才能知道哪一種襪子便宜?

讓學生通過討論明確:通過比較三種襪子每一雙的價錢,才能知道哪一種襪子便宜。再讓學生算一算,比一比。

(設計意圖:為了突破難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給學生創造一個用眼觀察,動腦思考的的機會。孔子曰:溫故而知新。只有充分掌握原來的知識,才能挖掘新的知識。培養了學生初步歸納的能力,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自主檢評,完善提高

(一)自主檢測

出示檢測題,學生獨立完成。

自測題

1.鉛筆3角錢一支,要買3支,給售貨員1元錢,應找回多少錢?

2.班上男生有26人,女生有22人。體育課上要站成6排,每排站幾人?

3.從家裡到學校需要8分鐘,每天上學共要走多少分鐘?

4.一本故事書有98頁,小莉看了4天,每天看5頁,她還剩多少頁沒看?

5.一個毽子3元,一根跳繩5元。

(1)小青買4個毽子和1根跳繩,共用去多少元?

(2)你有30元錢,你準備怎樣買呢?應找回你多少錢?

6.冰激凌零售價每個7元,批發每箱6個,共30元。算一算按箱買每個比零售價便宜多少錢?

(設計意圖: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實際應用的能力。)

(二)評價完善

1、通過這節課的複習,你又有什麼收穫?對自己、小組的表現哪些地方最滿意?

2、教師評價總結。

今天我們班的每一個同學都表現得很出色,大家不僅學會很多了知識,還願意和同學們在一起分享所學到的知識,老師真高興呀!通過你們的發言,我知道你們有又學到了很多的,希望你們能靈活運用我們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檢測,給學生一個準確的評價,讓學生正確的評價自己、正確的評價他人,進一步激勵學生在知識、技能、情感態度上進行自我完善。)

板書設計:

複習解決問題

13.12÷3=4(次)

答:小明共玩了4次。

14.8×3+6=30(角)

30角=3元

答:一共要花3元錢。

教後反思:

通過複習,學生對解決實際問題的步驟和方法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但是對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有些學生無處下手,比如126頁的11題,學生就不知道到底分給幾個人?課本上這幾道題不全面,課下還需要補充。

人教一上數學教案篇4

教學內容:

例6、例7,練一練,練習十二第1-4題。

教學目標:

1、理解用乘法驗算除法的方法,提高學生筆算的正確性,培養學生的驗算習慣和計算能力。

2、培養學生比較、概括等初步的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提高學生筆算的正確性,培養學生的驗算習慣和計算能力。

教學具準備:

小黑板、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根據下列乘法算式寫除法算式。

8×3=242×9=187×6=42

學生口答。思考:乘法裡的積到除法裡是什麼數?

提出:從這裡看出,在相應的乘、除法算式裡,乘法裡的積就是除法裡的被除數。

2、計算下列每組題的得數。

18÷3=48÷2=

6×3=24×2=

(1)學生口答。

(2)讓學生看每組算式。

提問:乘法算式裡相乘的兩個數是除法算式裡的哪兩個數?相乘的積和除法算式裡哪個數相同?

想一想:商與除數相乘,結果等於什麼?學生回答後,出示結論。

3、提問:既然商與除數相乘,結果等於被除數,那麼在計算了一道除法後,要檢查算得對不對,可以用怎樣的方法呢?

說明驗算除法的方法。(出示小黑板:驗算除法,用商和除數相乘)

二、教學新課

1、這節課,就用商和除數相乘,看是不是等於被除數這種方法,來進行除法的驗算。(板書課題:除法的驗算)

2、教學例6。

(1)這道題大家會算嗎?請做在自己的練習本上。(同時指名1人板演)

(2)要檢查算出的商47對不對,應該怎樣驗算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列出豎式×6,一起算出得數282。

根據驗算的結果,除法算得對不對?你是怎樣看出來的?(強調看乘法的結果是不是等於原來的被除數。等於被除數,就說明除法做對了)

橫式上的得數應該寫多少?(板書橫式得數,並強調在驗算正確之後,要寫除法裡的商)

3、組織練習。

(1)做“練一練”前兩題。

指名2人板演,其餘學生分兩組,每組一道題,要求驗算。

(2)集體訂正。先看除法計算,再提問學生是怎樣驗算的,檢查驗算過程。

(3)提問:通過剛才的練習,你知道檢查除法算得對不對,要怎樣驗算嗎?

說明如果題裡要求驗算,就要在練習本上列豎式驗算;題裡沒有要求驗算的,要自己在草稿紙上自覺驗算。

4、教學例7。

(1)除法計算除了像上面的題正好除盡外,有時候還會有餘數。驗算有餘數的除法,可以先用商和除數相乘,再加上餘數,看是不是等於被除數。(出示小黑板:驗算有餘數的除法,用商和除數相乘,再加餘數)下面看例7,學習有餘數除法的驗算。

(2)出示例7。

指名1人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

(3)提問:你是怎樣驗算的?(學生口答,老師板書驗算豎式)怎樣看出原來的除法是對的?

思考:這道題商是幾,餘數是幾?根據上面驗算有餘數除法的方法,你能驗算嗎?

讓學生在練習本上驗算。

(4)誰再說一下,例7和例6的驗算有什麼不同?為什麼?

5、組織練習。

(1)做“練一練”後一題。

指名1人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每組一題。

集體訂正。重點看是怎樣算的,再看結果是不是等於被除數。

(2)誰再來說一說,有餘數的除法要怎樣驗算?

三、鞏固練習

1、做練習十二第1題前2題。

指名板演,其餘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做練習十二第2題。

指名板演,其餘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做練習十二第3題。

指名板演,其餘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四、課堂作業

練習十二第1題後4題,第4題。

人教一上數學教案篇5

第1課時 條形統計圖(1)

?教學內容】:教材第94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驗資料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初步瞭解統計的意義,會用簡單的方法整理資料。

2.使學生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1個單位)和統計表,並能根據統計圖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3.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學會初步收集和整理資料,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代表1個單位)。

難點:能用條形圖表示數,並能根據統計圖回答問題。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出示例1主題圖。

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氣情況,從圖上你能知道哪些資訊?(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

同學們知道的資訊真多呀!能不能把這些天氣情況進行歸類,把每種天氣各有多少天清楚地表示出來呢?小組內互相議一議,交流自己的方法,小組代表彙報並展示自己的方法,教師將兩種主要的方法展示在一起,並提問:同學們有的用統計表表示,有的畫○表示每種天氣各有多少天,這兩種方法把資料都表示清楚了嗎?(統計表把資料都表示清楚了;畫○的有的要數數才知道是多少,但是能看出哪種天數多,哪種天數少)

教師:還有一種方法表示每種天氣各有多少天,同學們想知道嗎?

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條形統計圖。

(板書課題:條形統計圖)

二、教學新課

課件出示例1的條形統計圖。

1.向學生說明這就是條形統計圖,用塗了顏色的豎條來表示每種天氣各有多少天。

2.提問:仔細觀察這個統計圖,你能知道些什麼資訊?

小組內討論交流。

3.指名回答,教師將學生所知道的資訊進行整理歸納。

4.比較。

(1)剛才畫○的方法和條形統計圖相比,哪種表示得更清楚?

(2)條形圖和統計表各有什麼特點?

5.歸納小結。

條形統計圖左邊豎線上標出的資料表示的是天數(1格表示1天),下邊橫線上標出的是幾種天氣。每種天氣所對的塗色的豎條佔了幾格就表示幾天,也可以看相對的塗色豎條最上面對著左邊的數字幾就是幾天,從條形統計圖上不但能看出具體的資料,還能看出誰多誰少。

三、實踐應用

1.教材第95頁“做一做”。

教師出示本班學生出生月份的記錄表,先統計各月份出生的人數,然後完成條形統計圖,小組交流,合作完成,再獨立填寫在教材上。

2.教材“練習十九”第1、2題。

教師先引導學生調查,然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統計,完成統計圖,小組彙報後集體訂正。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新的收穫嗎?

人教一上數學教案篇6

教學內容:

教科書p23-26的內容,p24做一做,完成練習四的第1、2題。

教學目標:

1、認識圓錐,圓錐的高和側面,掌握圓錐的特徵,會看圓錐的平面圖,會正確測量圓錐的高,能根據實驗材料正確製作圓錐。

2、過動手製作圓錐和測量圓錐的高,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

3、養學生的自主探索意識,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

教學重點:

掌握圓錐的特徵。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圓錐的組成。

教具準備:

每人一個圓錐,師準備一個大的圓錐模型。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圓柱體積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2、圓柱的特徵是什麼?

二、新課

1、圓錐的認識 (直觀感受觀察討論彙報)

(1)讓學生拿著圓錐模型觀察和擺弄後,指定幾名學生說出自己觀察的結果,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圓錐有一個曲面,一個頂點和一個面是圓的,等等。

(2)圓錐有一個頂點,它的底面是一個圓、(在圖上標出頂點,底面及其圓心o)

(3)圓錐有一個曲面,圓錐的這個曲面叫做側面。(在圖上標出側面)

(4)讓學生看著教具,指出:從圓錐的頂點到底面圓心的距離叫做高。 (沿著曲面上的線都不是圓錐的高,由於圓錐只有一個頂點,所以圓錐只有一條高)

2、小結

圓錐的特徵(可以啟發學生總結),強調底面和高的特點,使學生弄清圓錐的特徵是:底面是圓,側面是一個曲面,有一個頂點和一條高.

3、測量圓錐的高(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測量)

由於圓錐的高在它的內部,我們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長度,這就需要藉助一塊平板來測量。

(1)先把圓錐的底面放平;

(2)用一塊平板水平地放在圓錐的頂點上面;

(3)豎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間的距離。

4、教學圓錐側面的展開圖

(1)學生猜想圓錐的側面展開後會是什麼圖形呢?

(2)實驗來得出圓錐的側面展開後是一個扇形。

三、課堂練習

1、做第24頁做一做的題目。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好的模型紙樣,先做成圓錐,然後讓學生試著獨立量出它的底面直徑.教師行間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及時輔導。

2、練習四的第1題。

(1)讓學生自由地觀察,只要是接近於圓柱、圓錐的都可以指出。

(2)讓學生說說自己周圍還有哪些物體是由圓柱、圓錐組成的。

3.完成練習四的第2題。

補充習題

1出示一組圖形,辨認指出哪些是圓錐。

2出示一組圖形,指出哪個是圓錐的高。

3出示一組組合圖形,指出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

四、總結

關於圓錐你知道了些什麼?你能向同學介紹你手中的圓錐嗎?

教學反思:

觀察、感知中認識並掌握圓錐的特點,經歷探究測量圓錐高的方法的過程,加深了對圓錐高的認識。在旋轉,對比圓柱和圓錐的過程中,加深對圓錐特點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