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小班科學角教案推薦6篇

教師寫教案之前是需要結合據自己的教學能力和教學內容的,藉助教案我們可以讓我們的教學質量得到提升,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小班科學角教案推薦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小班科學角教案推薦6篇

小班科學角教案篇1

小班科學活動:蟲子和蘋果

設計意圖:

每個人都應該關愛和尊重大自然中的生命現象,基於這一點,我設計了小班科學活動——《蟲子和蘋果》,旨在通過活動,初步培養幼兒從小客觀看待大自然的眼光,體驗成長的快樂,理解大自然中各種生物和諧共處的現象。

活動目標:

1、瞭解生長需要營養。

2、激發幼兒尊重生命,並感受成長的喜悅。

3、初步瞭解其特性。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活動重難點:蘋果為蟲子提供了生長的營養是合理的現象。

活動準備:fish課件、磁帶、圖片。

活動過程:

1、匯入新課,出示課件。

2、討論與分享提問:蘋果被蟲子吃了,它心裡面怎麼想呢?如果這個蟲子不吃蘋果那麼它會怎樣呢?如果這個蘋果沒有被吃掉,它會怎麼樣?如果被蟲子吃了以後,種子落在地上後會發生什麼事呢?(看課件)

3、遊戲:我們要長大。

4、小結各種各樣的生物構成了我們美麗奇妙的大自然,這些生物每天吸收各種各樣的營養,和我們一地長大。

小班科學角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石頭的特徵,知道石頭是多種多樣的。

2、通過觀察、討論,發現石的用途以及它們和人們生活的關係。

3、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4、初步瞭解石頭的小常識

活動準備:

1、課件:有用的石頭。

2、課-照片:岩石。

3、幼兒用水彩筆。

4、幼兒蒐集的小石頭。

活動過程:

一、匯入。

圖片欣賞:漂亮的岩石。

教師提出疑問:漂亮的岩石是怎樣形成的呢?引起幼兒的探索興趣。

二、展開。

1、教師講解岩石的形成。

岩石是經過風吹日晒,又經過雨水、空氣等外力的作用,沉積成巖固結而形成的岩石。

教師:你們出去旅遊的時候看見過岩石嗎?想一想在哪裡見過岩石?(提示:海邊,山林等)

2、實驗。

出示:一團捏在一起的溼沙。

你們看這是什麼?現在,我們用吹風機吹一吹,看看有什麼變化?

小結:小球上的沙,由於溼度的變化和擠壓,可變成岩石。

老師告訴小朋友,岩石經過風吹、日晒或水浪的衝擊可變成大石頭呢。

3、瞭解岩石的沙化特徵。

課件演示:岩石和沙子。

教師:看看照片上是什麼?,你們知道沙子是怎樣形成的嗎?

小結:岩石被風化成為小塊後,還必須經水流的不斷衝涮,才能形成沙子,粗沙進一步又可變成細沙。所以,可以說沙是石頭變的,石頭也是由沙變的。

4、引導幼兒在探索中認識石頭。

(1)讓幼兒自己玩自己的石頭(每人一塊,顏色、大小、形狀不一)

(2)啟發提問:

石頭是什麼樣的?(硬硬的)

摸上去有什麼感覺?(粗糙、光滑)

你手裡的石頭是什麼顏色的,什麼形狀的?(引導幼兒說出:石頭是多種多樣的,顏色有……,形狀有……)

5、討論:石頭有什麼用?

課件演示:《有用的石頭》

鋪路、鋪地、築防洪堤、做假山、石橋和石凳、石欄杆。

結論: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石頭。

三、結束。

引導幼兒在小石頭上作畫。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回家後繼續收集不同的石頭,瞭解不同石頭的作用,然後講給大家聽。

小百科:石頭,一般指由大巖體遇外力而脫落下來的小型巖體,多依附於大巖體表面,一般成塊狀或橢圓形,外表有的粗糙,有的光滑,質地堅固、脆硬。可用來製造石器,採集石礦。在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是用石頭來生火。石頭一般由碳酸鈣和二氧化矽組成。

小班科學角教案篇3

教案目標:

1、通過玩玩說說,初步聽辨及感知物體發出的聲音的不同。

2、願意大膽表達,有進一步探索聲音的興趣。

教案准備:

各種瓶罐、各種物品。

一、辨別聲音:

1、我們已經知道生活中也有許多不同的聲音呢,現在請你們用小耳朵聽一聽,猜猜是什麼聲音?

2、幼兒猜聲音

二、初步感知聲音

1、這麼多好聽的聲音,施老師帶來的好多瓶寶寶,他們有的能發出聲音有的不能發出聲音,你們能不能找到呢?你能把有聲音的瓶寶寶找出來嗎?

2、幼兒操作

3、找到了嗎?請把有聲音的瓶子舉起來,搖一搖。你們聽見了什麼?

4、為什麼會有聲音?

5、你們怎麼知道這些瓶寶寶是有聲音的?為什麼不找後面的那些瓶子呢?

6、讓我們再來聽一聽,來輕輕地搖3下,搖得快,搖得慢。

7、師小結:原來瓶子裡有東西大多就能發出聲音來。

三、讓空瓶寶寶發聲音

1、有聲音的瓶寶寶被我們找到了,還有一些沒有聲音的瓶寶寶也想發出聲音來?想請你們幫忙。

*幼兒操作*交流:

1)我們來猜猜他的瓶子裡放了什麼?它發出什麼聲音?

2)搖一搖,聽一聽,驗證

3)你們的瓶寶寶發出的聲音一樣嗎?怎麼不一樣?

2、小結:原來不一樣的材料放在瓶中發出的聲音是不同的;東西放得多、少發出的聲音也是不一樣的。

3、施老師也放了一樣東西在瓶子裡,你們猜瓶子會發出聲音來嗎?

4、開啟驗證並追問:明明裡面是放東西的,怎麼會沒有聲音的呢?"

5、總結:不是所有的東西放在瓶子裡都有聲音的,有些軟軟的、輕輕的東西會發出很輕很輕的聲音,所以我們聽不見。

四、延伸活動:

老師把瓶寶寶和材料放在區角里,寶寶在遊戲的時候去玩,看看你還會發現什麼祕密。

反思:

活動一開始,採用多媒體教具,把幼兒帶入了奇妙的聲音世界,讓幼兒聽一聽,猜一猜,一下子把幼兒各種感官調動了起來,激發了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視覺聽覺的完美結合,促進了幼兒的思維的發展。

環節二中是給幼兒初步感知聲音的環節,孩子們搖一搖、聽一聽,尋找有聲音的瓶子的舉動和我預料中的一樣,幼兒非常積極主動,孩子在自主探索和遊戲中也得出了結論,瓶子裡有東西才會有聲音;沒有東西就不會有聲音。此結論是由幼兒自主探索得出更易幼兒接受。

環節三中是幼兒再次感知聲音的環節,幼兒想辦法"給空瓶子發出聲音"。然而幼兒在完成後,把原先的瓶子也拿出來搖一搖,因此在介紹自己"想了什麼方法讓空瓶子發出聲音"的時候,比較混淆。如果採用試教時候"給有聲音及沒有聲音的瓶子貼上不同顏色標籤"這樣的環節的話,在交流過程中,幼兒會清楚的知道哪個是自己製作的有聲音的瓶寶寶了,就能更加理解"不同的東西放在瓶子中,會發出不同的聲音"。在提升的環節中,猜"放入了棉花的瓶子是否有聲音"再次讓幼兒興奮不已,達到了活動的效果。

整個活動層次清晰,層層推進,幼兒很感興趣,在操作活動中嘗試、觀察、比較,發現並得出結論。

小班科學角教案篇4

活動目標:

1.知道面板的觸覺功能

2. 瞭解不同的觸覺差異

活動準備:

毛線、石頭、鏡子、洗碗布、絨毛玩具、熱水袋、涼水一杯

活動過程:

一、教師先請幼兒舉起手來拍一拍、摸一摸書本或者自己的臉蛋。並讓幼兒說一說摸書本跟自己的臉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藉此提鄉幼兒手的功能。

二、課堂活動一:

1.拿毛線讓幼兒摸一摸,並讓幼兒請輕輕地用手壓一壓。

2.拿石頭讓幼兒摸一摸,並讓幼兒請輕地壓一壓。

3. 讓幼兒說一說有什麼不同。如果幼兒說不出來,老師可以直接說明:毛線摸起來軟軟的,石頭摸以來硬硬的。

4. 讓幼兒摸摸書本再摸摸絨毛玩具。

5. 引導幼兒說出書本是硬硬的,絨毛玩具是軟軟的。

三、課堂活動二:

1. 拿一面鏡子讓幼兒摸一摸。

2.拿出一塊洗碗佈讓幼兒摸一摸。

3.讓幼兒說一說摸鏡子跟摸洗碗布的感覺有什麼不同。

4. 如果幼兒說不出來,教師可以直接說明:鏡子摸起來很平滑,洗碗布摸起來很粗糙。

四、課堂活動三:

1.拿出一杯涼水和一個熱水袋。

2.讓幼兒用手摸一摸涼水,再摸一摸熱水袋。

3. 讓幼兒說一說摸這兩樣東西的感覺有什麼不同。

4. 如果幼兒說不出來,教師可以引導:涼水是涼涼的,熱水袋是熱熱的。

五、課堂活動四:

1. 拿毛線、石頭再讓幼兒摸一摸,讓幼兒回憶軟軟的與硬硬的感覺差異。

2. 同樣的方法回憶平滑和粗糙、熱熱的和冷冷的感覺。

3. 當幼兒都可以體會這些感覺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幼兒在教師內用手摸桌子、牆壁、衣服等,讓幼兒說說自己的感覺。

小班科學角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觀察充氣過程,感受物體充氣前後的大小變化2、能用動作表現玩具充氣前後的大小變化重難點分析:

重點:感受物體充氣前後的大小變化難點:用動作表現玩具充氣前後的大小變化活動準備:

1、氣球、塑料袋、遊圈、打氣筒等。

2、輕鬆歡快的音樂。

安全要求:充氣的過程中注意不要過度,來避免爆破造成的傷害。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匯入:幼兒和球寶寶一家隨《去郊遊》音樂入場--引起幼兒的興趣。

教師:今天我要帶小朋友進行一次神祕旅行。在旅行途中,我們可能會遇到一些問題,一些困難。我們要一起想辦法解決它,每解決一個問題就會響起快樂的音樂,然後才能繼續前進。

二、過程部分:

(一)給物體充氣--感受物體充氣前後的變化。

1、幼兒嘗試給物體充氣--培養勇於探索的,感受物體充氣前後的變化。

2、猜想如果氣球一直充氣,氣球會怎樣?

教師:給物體充氣,物體變得越來越大,如果一直充氣,物體會爆炸的。

(二)遊戲"變成充氣的物體"--用動作表示充氣前後的變化1、幼兒自己是充氣物體--幼兒自己用肢體表現充氣變大的樣子。

2、嘗試用身體其它部位表演變大變小--進一步感受充氣前後的變化。

鼓勵幼兒嘗試身體的其他部位(如嘴巴、手)來表演變大變小的形象。

3、變稍大一些的氣球--嘗試體驗合作,感受充氣變大與破掉的情形。

(三)幼兒變成一隻氣球--幼兒合作表現氣球逐漸變大、漏氣、越來越小的情形。

三、結束部分隨音樂變成大氣球離場。

小班科學角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學會利用眼睛、手、耳朵及鼻子對事物進行觀察。

2、知道並能說出五官和手的功能。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有香味的手帕、小袋子、飼養箱。

圖意說明:

幼兒從秋天戶外活動中學習運用五官去認識環境,並能探索大自然。

活動過程:

一、教師提問:幼兒現在是什麼季節,是怎麼知道的?引導幼兒利用五官發現季節的特徵,再讓幼兒自己動動眼睛、手、耳朵,鼻子,說說這些器官有什麼功能。

(小朋友對於現在什麼季節,他們都不知道,老師告訴他們的“秋天來了”,由於在開學小班適應期裡,與孩子們一起做過“小手拍拍”的遊戲,因此,我說一個器官,孩子們基本都能夠指出來,並能夠說出它的名稱,如:嘴巴、眼睛、鼻子……。)

二、課堂活動:

1。讓幼兒伸出手來,摸一摸桌子,告訴幼兒手可以摸東西。

(小朋友都知道自己的小手,也能夠跟老師一起把小手伸出來,我讓他們摸摸自己的小椅子,他們都很高興,用自己的小手去摸摸椅子,有的還用小手去摸摸別人的小椅子,很興奮)

2。讓幼兒看一看幼兒用書,告訴幼兒眼睛可以看東西。

(當讓孩子們看書後,問他們“眼睛用來幹什麼的?”大部分孩子能夠說出看書、看東西的。)

3。拍拍手,引起幼兒的注意,並告訴幼兒因為耳朵可以聽到聲音,所以才會聽到教師的拍手聲。

(當我拍拍手時,大部分孩子都能夠跟著我拍手,我問“剛才老師在幹嗎呀?”楊蘇芮小朋友就說:“老師在拍手。”“那你們怎麼知道我拍手呢?”有的說“用眼睛看的”。“那拍手是什麼聲音的”?“啪啪啪”“你們用什麼器官來聽到聲音的?”“耳朵”大家異口同聲地說。)

4。拿出一條有香味的手帕,讓幼兒聞一聞,告訴幼兒因為有鼻子,所以可以聞到香味。

(我出示了一條有香味的手帕,給每個孩子聞了聞,孩子們都說香。問他們,“用什麼聞到香味的?”“鼻子”一部分認真聽的孩子在回答。)

三、課外活動:

1。先帶著幼兒到一棵大樹下,讓幼兒用手摸摸樹千、樹葉,並讓幼兒用眼睛觀察,整棵大樹及大樹的葉子、枝幹等。

2。帶著幼兒蹲在草地上,看一看草地上有沒有小昆蟲等,然後問幼兒剛剛看到什麼。

3。問幼兒用手摸樹幹、摸草地的感覺。也可以撿一塊石頭讓幼兒摸一摸。

4。當幼兒都能明白眼睛可以看東西,手可以摸東西后,讓幼兒安靜。

(我帶孩子們來到娃娃城那裡的樹下,讓他們自己去摸摸樹,摸摸草,和小樹、小草親近親近,孩子們好興奮呀!都用手去摸,張群淳小朋友還告訴我,“顧老師,這個樹摸摸是毛的。”“小草好長呀。”“這個樹尖尖的。”……孩子們把自己看見的都來跟我說了。)

5。教師隨機尋找各種聲音,如:風聲、鳥叫聲……

6。當教師找到聲音時,立刻請幼兒聽聲音,或間幼兒有沒有聽到什麼聲音。

7。教師可以多找幾種聲音,讓幼兒聽,並讓幼兒說出那是什麼聲音,也可讓幼兒自己去發現其他的聲音。

8。帶領幼兒到花叢旁邊,讓幼兒看花的顏色,並提醒幼兒看這是眼睛的功能。

9。再讓幼兒聞一聞花香,提問幼兒花是什麼味道呢,並請幼兒指著自己的鼻子說:“鼻子聞到了花香。”教師可以撿一些葉子、石頭、花朵……帶回教室。

(在小朋友互相交流後,我就讓他們安靜下來,用耳朵聽聽,能夠聽到什麼聲音?這時,孩子們都靜下來,用小耳朵來聽,“老師,我聽見小朋友說話的聲音。”“聽見很吵的聲音。”“聽見小朋友念兒歌的聲音”……)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主要的就是讓孩子學會利用眼睛、手、耳朵及鼻子對事物進行觀察以及知道並能說出五官和手的功能。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表現的還是很不錯的。他們對於五官倒基本已經知道了,今天通過讓幼兒在教室裡感受,以及在教室外來感受:用眼睛看大樹、草地等;用手觸控椅子、樹幹、樹葉、石頭;利用耳朵聽聽風聲及生活中的各種聲音,如:拍手聲、鋼琴聲;利用鼻子聞聞花的香味及手帕的香味……讓幼兒在大自然中體會觀察的樂趣。孩子們在觀察、感受的過程中很興奮,也很享受,能夠跟著老師的思路來走,我感覺這個活動上起來還是比較輕鬆的,雖然孩子們剛剛上幼兒園,對於他們來說有點困難,坐不住,但是,今天這個活動,是一個探索的過程,可以玩玩、看看、摸摸……他們很開心的,因此也能愉快地學。

其實孩子們的觀察能力都是不錯的,只要我們老師稍微點播一下,去做引導人,孩子們就會認真地去做,去觀察、去分析、去了解。

因此,我覺得,在孩子們的任何活動中,多讓孩子們走近生活,,體驗生活,瞭解生活……讓孩子們瞭解更多的知識,內容,感受到生活中的形形色色,感受到生活中的種種樂趣!

標籤:小班 教案 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