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求職技巧

學會這套求職方法,offer拿到手軟


面試面什麼?

既然是面試的應對技巧,我們自然應該要明白麵試到底面什麼?是面一個人的長相?還是面一個人的講話水平?還是面這個人的答題技巧?

面試面的是一個人的思維,即透過現象看本質

舉個例子,我們都知道烏鴉是不祥的象徵,一直以來都被人認為是凶兆,為什麼呢?

因為烏鴉是食腐性動物,它們與生俱來的本能跟極其敏銳的嗅覺,能夠感覺到屍體腐敗死亡的氣息,當有人/動物死時或者將死時候,烏鴉憑藉著本能便可以發現位置,對於烏鴉來說,就等於有了食物。

因為迷信,會覺得烏鴉的到來帶來了死亡,而我們透過現象看本質,會發現實際上是死亡帶來了烏鴉。

扯得有點遠,說回面試,面試的現象就是兩個人face to face 的交流,實際上是面試官通過交流的問題,考察求職者回答背後的能力展現。

考察的點總結起來有3個,針對不同的人群側重點不一樣,總結起來就是圖片裡的這3個點。

學會這套求職方法,offer拿到手軟

通俗點解釋可以這麼理解:

能力匹配:這個工作能不能幹?能力能否勝任這個崗位?

職業穩定:能否在這家公司長期的工作?穩不穩定?

團隊協作:跟部門同事能否有良好的合作?能否融入公司中?

可以說,所有的問題都是在考核一個求職者是不是符合這三個因素,只要你完全能夠理解這3點,那麼所有的面試問題,你知道該如何回答。

面試沒有標準答案,所有的回答都可以圍繞著這些因素,告訴面試官這活我能幹,我能夠給公司帶來價值;我能夠跟同事們愉快的工作,我認可公司的文化;我願意長期發展,我是一個值得培養的潛力股。

面試的方法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站在面試官的角度,才能更好的瞭解他提問的問題,更好的瞭解他們具體考察什麼能力。

不同情況下的面試方法不一樣,不同體量的公司,不同的職位,不同的崗位,所採用的面試方法都不太一樣。

行為面試法

這是目前企業面試中應用最廣的、最有效的一種面試方法,搬運一段百度百科的解釋:

行為面試法是通過要求面試物件描述其過去某個工作或者生活經歷的具體情況來了解面試物件各方面素質特徵的方法。行為面試法的基本假設是:一個人過去的行為可以預測這個人將來的行為。——(來源百度詞條:行為面試法)

你的過去,是你未來最好的證明。

這是一個非常淺顯的道理,一個人過去如何,他的未來大概率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當然不排除有的人受到什麼特別大的影響,發生了一些改變。神童變成廢材的故事終究是少數的,大多數神童在成年了之後還是人中龍鳳。

所以我們在面試的時候,回答問題的思路只有一個,就是用客觀事實來證明我們的能力。這個客觀事實有很多,可以是你過往的工作經驗,可以是做的某件事情,可以是你針對這次面試做的準備。

論證邏輯

上面講了面試的道,現在我們講一講面試的術。

在告訴你方法之前,你需要知道一個概念,叫做論證。先看幾個案例:

A:小明是男生,所以我也是男生;

B:水果都是毒物,吃了對身體不好,所以我不能吃蘋果;

C:這個班級裡的學生都是女生,小紅是這個班級的學生,小紅也是女生

很明顯,A案例是不是論證邏輯,因為前提(小明是男生)不支援結論(我也是男生);

B案例是論證邏輯,因為前提支援結論。但是前提是錯誤的,跟潛在證據的不符,所以這是一個錯誤的論證邏輯;

C案例是一個正確的論證邏輯,當然,如果潛在的證據證明這個班級的學生不全是女生,那這個案例也是錯誤的論證邏輯。

為什麼要講一個跟面試無關的呢?因為不擅長面試的人,表面上看似表達問題,實際上是思維問題。

就拿很常見的一個面試問題,有些面試官會問,“你沒有經驗怎麼辦啊?”

很多求職者會答,“我會認真學習,我會努力學習。”

這個答題思路當然沒問題,但是你的回答缺乏依據,你的結論要有前提支援。更好的回答應該是在結論(“我會認真學習”)後面補充一個前提,如:

“我會努力學習,儘快熟悉工作。儘管我過去沒有相關經歷,不過我認為自己是一個擅長學習的人。我曾在大學時期為了參加校園晚會的表演,在零基礎的情況下花了一個月自學了吉他,順利在晚會上完成了自彈自唱的表演節目。除此之外,我平時有著良好的閱讀與學習習慣,去年閱讀了30本書籍。所以我覺得,儘管我缺乏相關的工作經驗,但是我可以通過學習迅速上手工作。”

用相關聯的前提,支援你的結論。但是你要確保前提是正確的,因為面試官可能會針對你的前提,進行下一輪的提問,如“那你分享一下你最近讀的書,講的是什麼?”或者“分享一下你的讀書方法”。

如果你告訴他,“我只是走馬觀花的看一看”,那並不能有效的證明你是善於學習的人。

STAR法

看到這,我想你已經知道了面試官會考察什麼,面試官會分析你過去的行為考慮你未來的潛力,你也知道需要用前提支援結論,才能夠回答的有理有據。

現在,再告訴你一個表達模型,STAR法則,如果你看過其他面試相關的回答,你應該對它不陌生。

STAR是一個講故事的表達模型,用它來描述你的“前提”非常適合。

學會這套求職方法,offer拿到手軟 第2張

拿新媒體崗位,告訴對方自己適合,可以這麼表達:

我負責運營自己的知乎號“ kunkka-昆卡

”,接手的時候是0粉絲(背景,OS:好像沒什麼毛病,我自己註冊的號當然是0粉絲開始啦~~)

運營目標是粉絲增長與內容曝光;(任務)

我通過對過去的回答內容按照閱讀量進行整理分析,發現高點贊高收藏的都是比較乾貨的回答,並通過對同類回答的內容分析,總結出高贊回答的規律,並不斷優化寫作方法;(行動)

累積撰寫了100+個回答,閱讀量超過10W+的文章有8篇。(結果)

基於我過去的經驗,我覺得能夠勝任貴公司的崗位要求。

(上面的表達僅供參考,具體問題看下一段內容。)

通過簡單的描述自己過往的經歷,突出自己的能力價值。不僅僅如此,你還可以提煉一下自己的經歷,在這個過程中學到了什麼?鍛鍊了什麼樣的能力?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

不僅僅把事情講明白了,還體現了你善於思考。

經典面試問題答題思路

很多求職者喜歡直接看這樣的問題合集,最好再告訴你面試問題的答案,但實際上呢,這些答案並沒有什麼卵用,因為面試沒有標準答案。

再次說明,面試的本質是能力展現,而且面試是一個雙向選擇。

你知道怎麼回答跟討巧,但是自己就不適合這個團隊,為什麼非要委屈自己呢?

回到面試本身,前面說過面試面試官考察的無非是三點:能力、穩定、團隊相處。

所以我把問題按照這3類劃分,並且告訴你這些問題的答題思路與話術。不過通常問題不會只考察一個,有些時候問題會考察2個以上的因素,所以劃分的可能不那麼細膩。

能力類問題

這類問題是基於面試崗位所產生的問題,不同崗位的的能力要求不一樣,所以面試的題目也不一樣,但是他們的原理跟考察的點是大同小異的。

常見問題:你會如何開展工作?為什麼要錄用你?你能夠給公司帶來什麼?或者基於特定的工作技能展開提問。

考察點:邏輯能力/執行力/學習能力/崗位的專業技能等

很多人認為這樣的問題通常是涉及到未來的工作,需要假設思考,可能會這麼答:

回答1:我會從工作內容的學習著手,讓自己快速掌握技能上手工作…..回答2:我會和部門的同事們先熟悉起來,適應團隊的工作氛圍……回答3:我會分析當前崗位的現狀及提升點,找到優化的方向並改進……

這麼回答有些時候相當於沒說。

正如我前面說的,過去的行為是你最好的證明。答題思路應該是“結論+案例”。

如問“我為什麼要錄用你?

答題思路:這道題本質上是考察你擁有什麼樣的技能,能夠給公司帶來什麼樣的價值,那麼回答的時候可以從崗位職責入手,結合自身的實力告訴對方自己跟該崗位很匹配。

有工作經驗版:我瞭解到貴公司的崗位要求核心任務是搭建培訓體系,建立較完善的培訓系統,我認為自己有三個方面能夠勝任這份工作中。(點明崗位的要求、體現崗位認知)

第一,我有過5年培訓師工作經驗,有著較豐富的培訓知識,個人累積培訓場次達上百場,培訓的內容涵蓋新人到主管級別,其中包括“新員工入職”“領導力提升”“培訓技巧培訓”等(可以介紹自己的工作經驗、相關的資歷

第二、我擅長不斷完善培訓內容,某一次培訓過程中,我發現會場的互動性較低,通過參會同事的溝通,我發現了原因在於培訓前期的破冰行動做的不好,根據查閱資料,我改進了原有的培訓內容安排,後來每次的培訓現場互動性都很強,培訓效果也顯著提高。(可以介紹自己的長處,挑具體案例來講

第三、這個工作需要從0開始搭建培訓體系,儘管我缺乏從0開始設計培訓課程,但是我可以憑藉著過往的經驗,結合公司的實際情況,設計一套新的課程體系,並且在5年的經驗中,我積累了大量的同行資源,其中有不少朋友他們有過類似經驗,可以請教他們的支援。(可以考慮講崗位要求,如果有做過直接說過去的案例,如果沒有的話,可以說一說打算怎麼做

綜上三點,我認為可以勝任貴公司的崗位。(結語

解析:通過從3個維度分析自己跟崗位為什麼合適,如有經驗直接用過去經驗,如無經驗可以找類似經驗

無工作經驗版:我瞭解到貴公司的崗位要求是XXX,我認為自己有三個方面可以勝任這份工作。

首先,這份崗位的一些工作都是比較基礎的文職工作,除了使用office辦公外,沒有其他特殊的技能要求,這一點我能夠勝任,我熟悉office軟體,並且能用Excel中的Vlookup在內的二十餘種常見函式;(基礎技能方面入手

其次,我在校時期所學的專業就是屬於XX專業(非本專業可以挑相關課程),並且學習成績也不錯(總成績不行就挑相關科目成績),對於這個崗位的一些知識,有了基礎的概念,我相信能夠更快上手適應工作;(從學習的專業入手

最後,很多職場人都是從零到經驗豐富,儘管我現在缺乏相關的經驗,但我可以通過學習儘快掌握工作要求。我曾經在某次學習經驗中,balabba(從學習能力入手,不僅僅告訴對方願意學,並且說明自己的學習能力不錯

所以,我希望貴公司能夠給我提供這個機會。

解析:無工作經驗者很難直接用過往的經歷告訴對方自己能行,但是可以用過往迅速上手別的事物作為案例,告訴對方我適應能力很快、學習能力比較強;而且通過對崗位的分析,告訴對方是瞭解過這個崗位的,自己評估後發現具備該方面能力。

能力類的問題,都可以從崗位要求結合案例來答題,多個角度入手

上面的兩個案例僅供參考,可能你沒辦法提出3點證據支援結論,但是最起碼有一到兩點,不要說一些很寬泛的話,如“我會學”“大概這麼做”,面試官願意聽到的是你的思考。

穩定性問題

基於求職者能在公司做多久產生的,畢竟誰也不希望今天招一個員工,感覺還不錯,結果乾了三個月就跑路了。所以在面試的時候一定會考察他們的穩定性。

常見的問題:你為什麼從上一家公司離職?你的離職原因?你為什麼想來我們公司?你對於未來有什麼規劃?你為什麼想從事這個崗位?....

那麼這類的問題,考察的是我們的自我認知、對工作的認知。

我們回答的點也是基於認知,告訴對方,我很穩定,你放心,不會很快就離職了(最起碼面試的時候要表現出來這個誠意)

例如面試時候問你,“為什麼想從事這個崗位?”

考察點:工作穩定性、求職動機、自我認知、職業發展

可能你想做這份工作的原因有很多,錢多,事少,離家近,公司光環,這些都是你的求職動機,沒什麼可恥的,不過我們要把這些動機包裝一下,讓它顯得更有深度一些。

答題思路:找到自己與崗位的結合點,表現出自己是一個有上進心、積極的人。

有工作經驗版:我有過X年工作經驗,對於XX崗位的工作比較熟悉,在X年工作經驗中,我做過XXXX事情(用STAR模型表達),這個崗位符合自己的發展方向(這一段是崗位+個人認知結合點);

同時,上一份工作發展到現在也比較穩定了,我希望能夠做更有挑戰性的事情,而貴司的恰好提供了一個合適的機會,能夠讓我過去的經驗得到充分的應用。我一直認為XX崗位是一份需要積累、不斷學習的工作,我希望我的經驗和能力可以為貴公司做出貢獻,跟隨公司一起發展進步。(求職動機+職業發展+職業穩定性)

解析:通過對解析崗位跟自己的職業經歷,找到共同點,並用案例佐證自己的職業發展,同時表達一下自己的穩定性。

無工作經驗版:我看到貴公司招聘的這個崗位,主要是負責XXX工作的,我瞭解到貴公司的XX業務如何如何,跟我個人的職業發展相匹配(工作認知+求職動機;不論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吹就對了,表達出你對這份工作的嚮往,前提是你真的要了解一下這家公司);

並且,這份工作最吸引我的地方是XXX地方(崗位亮點),能夠讓我將所學的專業知識得到實際的應用,在大學時學習XXX課程的時候,建立了對XX方面的熱愛與興趣,並曾經在XX經歷中取得XX成就(考試考高分,相關的比賽,相關的經歷),希望未來能夠在工作中,通過實踐來提高自己的水平,為公司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崗位+案例+職業穩定性)

團隊類問題

說白一些,就是你來了能不能跟現有的團隊和睦相處。這個也是面試官很看中的一點,假設現在團隊實力是80分,求職者的個人能力很強,但卻可能讓團隊從80變成了50分。這樣可能還不如不招。

這也是為什麼常說,招聘要招一個最合適的,而不是招一個最優秀的。最優秀的人未必最適合這個團隊,而且從組織發展的情況來說,單兵做戰往往無法解決問題,最後還是要依靠團隊合作。

我們看看具體的問題有哪些:“工作中跟領導意見不合怎麼辦?”“你有什麼優缺點?”“你有什麼業餘愛好?”...

問這些問題,其實就是在考察一個人的自我認知、處事風格、溝通能力等等,有一個說法,叫做候機室法則:

在機場等飛機的時候,你希望你的身邊是什麼樣的人跟你一起等?是一個無聊的人?還是一個有趣的人?

回答這類的問題,面試方法依然是前面的說提供的,論證+STAR。

比如問你意見不合的時候怎麼辦,你可以舉個例子,我在有一次工作的時候,我跟我的領導在觀點上發生了一些分歧,當時候的背景是什麼樣子的,我考慮到什麼原因,然後我通過什麼方法跟領導溝通解決了。(可能是你說服領導,也可能是領導說服你)

需要用一個具體案例說明是如何完成的,而不是說如果意見衝突我聽領導的(實際上我噹噹年差不多就是這麼回答的,我原話是說“如果意見不合,我會私底下跟他談論”)

不同的崗位,重點不同

雖然說面試主要考察的是這3點,但是不同的級別,不同的崗位,考察的內容是完全不一樣的。有的工作就是看技術,看能力;有的工作偏內務,就更看中你對於團隊的合作關係;也有的工作偏螺絲釘,你只需要忠誠就夠了。

值得強調的是,面試方法能讓你在面試現場有更好的發揮,更有邏輯的表達,甚至能夠讓你拿到一份溢價的工作。但是真正取決於你能不能入職,還是要看個人的能力水平,不要捨本求末。

有的領導只想找個擰螺絲的人,不需要擰螺絲的人有思考能力,如果你不是這樣的人,那他也不會要你。

面試是一個雙向的選擇,有些時候你可能表達的很好,也展現了你的能力,但是對方不需要這樣的人,那不合適也不是你的問題。

所以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是主要考察的內容可以說都涵蓋在上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