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三年級數學上冊毫米、分米的認識教案4篇 認識毫米與分米:三年級數學教案

本次教案旨在幫助三年級學生認識毫米和分米,提高其測量和計算能力,包含了課堂教學、練習和小組合作等多種教學方法,具有良好的實踐性和可操作性。

三年級數學上冊毫米、分米的認識教案4篇 認識毫米與分米:三年級數學教案

第1篇

長度計量單位,特別是用毫米測量比較小的物體長度,主要通過直觀和操作,幫助學生建立 1 毫米的長度觀念,分米雖然不常用,但對學生加深對長度單位間的十進關係認識是有幫助的。因為長度單位是抽象的,靠教師很難使學生建立長度觀念。這就需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教學過程,在學習過程中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等手段,增加學習興趣,體會成功的喜悅。藉助手勢,幫助學生形成表象,讓學生在課堂多活動、多操作。同時要抓住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絡,使學生了解知識間的橫向聯絡,在學習過程中,通過練習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

1.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長度觀念。

引導學生探索知識間的內在聯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 1 釐米10 毫米,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釐米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建立 1 毫米、1 分米的長度觀念,形成表象,加深對概念的理解,並應用概念正確表示物體的長度。

1.匯入:我們學過長度單位米、釐米,也會用米和釐米測量長度,請同學們測量一下教學教科書封面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

書的封面長 20 釐米多,不到 21 釐米。 書的封面寬 14 釐米多,不到 15 釐米。

3.繼續測量書的厚度,學生彙報:書的厚度不到 1 釐米。

4.教師概括:同學們測量得到長 20 釐米多,不到 21 釐米;寬 14 釐米多,不到 15釐米;厚不到 1 釐米,20 釐米多,多多少?不到 15 釐米,差多少?不到 1 釐米,那是多少?20 釐米多,不到 15 釐米,不是一個準確的長度,是否能用米、釐米那樣的長度單位表示呢?有目的,分層次進行鋪墊,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也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啟發學生觀察測量得到的 20 釐米多,14 釐米多,不到 1 釐米,從尺子上看,你們發現了什麼?互相議論一下。 學生回答:有許多小格; 長是 20 釐米還多 7 個小格; 寬是 14 釐米還多 5 個小格; 厚是 8 個小格。

2.教師講述:這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比 1 釐米小,它的名字叫 1 毫米。請同學們數一數,1 釐米中間從 0 到 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從 2~3、5~6、9~10 等每一釐米長中又發現了什麼?互相交流一下。學生在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通過認真觀察、交流,從而知道每一釐米長度內都有 10 個小格,都是 10 毫米。 3教師板書:1 釐米 10 毫米

3.請同學們想一想,1 釐米和 10 毫米之間有什麼關係?可以互相議論一下。

總結歸納:1 釐米10 毫米板書: 1 釐米10 毫米是引導學生觀察討論自己感知的,學生感到高興。這也體現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自己學會知識。

②學生將 1 分硬幣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夾住,抽去硬幣,觀察拇指和食指之間的縫隙,理解 1 毫米的長度觀念。

③用手勢表示 1 毫米、1 釐米 藉助形象直觀的手勢表示抽象的概念,幫助學生形成表象,印象深刻,有利於學生加深理解概念。 6測量分組操作並填書 做一做66 頁 通過直觀——操作——總結——手勢——測量,使學生的認識逐步加深,在直觀——表象一一抽象的思維過程中,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1 毫米。教師在新知識的傳授中,通過引導、點撥,充分發揮學生主人翁作用,使每一位學生都處於積極的思維之中。

1.引導學生在尺子上指出 10 釐米的長度,出示分米卡,使學生認識 1 分米。說明有時候量物體的長度用分米作單位。

2.數一數 1 分米中有多少個 1 釐米?板書 有了認識毫米的思路,認識分米,啟發學生思維,自己學會認識分米的長度單位。

利用分米卡,用手勢表示,進一步認識分米。 將米、分米、釐米、毫米 4 個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學生分組互相用手勢表示。 將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不但形成表象,加深理解,同時也區別了不同概念,建立正確的長度觀念。

1米有多少分米? 1 米、1 分米、1 釐米之間有多少關係?

總結歸納:1 米10 分米 1 分米10 釐米板書 4.測量,做一做67 頁 分米的認識思路與毫米的認識基本相同,教學過程可以簡化,提高教學效率。通過兩次認識,掌握 4 種長度單位,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三、鞏固發展

鞏固發展是在學生學習了新知,並進行了反饋練習,在加深理解的基礎上的綜合鞏固練習,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 練習主要在課內進行,通過多種形式,多層次,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因材施教,面向全體,以提高學習質量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判斷下面敘述是否正確? 蠟筆長 6 毫米。 跳繩長 2 釐米。 課桌高 7 米。 粉筆長 75 分米。

引導學生總結、認識了毫米、分米,知道 1 米10 分米,1 分米10 釐米,1 釐米10毫米。

三年級數學上冊毫米、分米的認識教案4篇 認識毫米與分米:三年級數學教案 第2張

第2篇

1.匯入:我們學過長度單位米、釐米,也會用米和釐米測量長度,請同學們測量一下教學教科書封面的長是多少?寬是多少?

3.繼續測量書的厚度,學生彙報:書的厚度不到1釐米。

4.教師概括:同學們測量得到長20釐米多,不到21釐米;寬14釐米多,不到15釐米;厚不到1釐米,20釐米多,多多少?不到15釐米,差多少?不到1釐米,那是多少?20釐米多,不到15釐米,不是一個準確的長度,是否能用米、釐米那樣的長度單位表示呢?[有目的,分層次進行鋪墊,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也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啟發學生觀察測量得到的20釐米多,14釐米多,不到1釐米,從尺子上看,你們發現了什麼?互相議論一下。

(2)教師講述:這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比1釐米小,它的名字叫1毫米。請同學們數一數,1釐米中間(從0到1)有多少小格,又叫多少毫米?從2~3、5~6、9~10等每一釐米長中又發現了什麼?互相交流一下。學生在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通過認真觀察、交流,從而知道每一釐米長度內都有10個小格,都是10毫米。

(4)請同學們想一想,1釐米和10毫米之間有什麼關係?可以互相議論一下。

[1釐米=10毫米 是引導學生觀察討論自己感知的,學生感到高興。這也體現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自己學會知識。]

②學生將1分硬幣用右手食指和拇指夾住,抽去硬幣,觀察拇指和食指之間的縫隙,理解1毫米的長度觀念。

藉助形象直觀的手勢表示抽象的概念,幫助學生形成表象,印象深刻,有利於學生加深理解概念。

通過直觀操作總結手勢測量,使學生的認識逐步加深,在直觀表象抽象的思維過程中,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概念1毫米。教師在新知識的傳授中,通過引導、點撥,充分發揮學生主人翁作用,使每一位學生都處於積極的思維之中。

(1)引導學生在尺子上指出10釐米的長度,出示分米卡,使學生認識1分米。說明有時候量物體的長度用分米作單位。

有了認識毫米的思路,認識分米,啟發學生思維,自己學會認識分米的長度單位。

將米、分米、釐米、毫米4個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學生分組互相用手勢表示。

將長度單位用手勢表示,不但形成表象,加深理解,同時也區別了不同概念,建立正確的長度觀念。

分米的認識思路與毫米的認識基本相同,教學過程可以簡化,提高教學效率。通過兩次認識,掌握4種長度單位,為今後的學習打下基礎。

鞏固發展是在學生學習了新知,並進行了反饋練習,在加深理解的基礎上的綜合鞏固練習,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

練習主要在課內進行,通過多種形式,多層次,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因材施教,面向全體,以提高學習質量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引導學生總結、認識了毫米、分米,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

五、佈置作業:練習十七 第2題,填在書上。

第3篇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會用毫米、分米作單位量。

通過直觀演示和學生自己操作,注意培養觀察、分析、綜合、動手、遷移、推理創造等能力。

啟迪學生主人公意識,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通過教學,初步滲透由量變到質變的辨證思維的方法。

1、重點:使學生建立毫米和分米的長度概念,理解單位間的進率;

1、提問:請同學們拿出米尺,找找上面有我們學過的哪些長度單位?(米、釐米)同桌互相用手比比看。

2、提問:我們在表示什麼物體的長度時用米作單位?舉例說說。什麼物體用釐米呢?為什麼?

3、出示1分硬幣,它的正面是什麼形狀?(圓形)請你來量量這個圓形最寬的地方大約是幾釐米?誰來指指它的厚度是哪?夠不夠1釐米?

4、引出課題,看來光有米和釐米這兩個長度單位還不夠用,我們在量比較短的物體或需要量得比較精確時還需要一個更小的單位,誰知道是什麼?(可能有學生能回答出毫米)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問題。板書課題:認識毫米。

提問:你能找到1毫米嗎?請認識的.幾名同學上臺給大家指指看。引導學生說出釐米中間的每1小格就是1毫米。

這幅圖上的每1毫米都是放大的,實際的1毫米有多長呢?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尺子看一看。同桌互相看看。

拿出1分硬幣,把1分硬幣的厚度對準尺子上的1小格,你發現了什麼?(引導學生說出1分硬幣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四人小組討論:怎樣測量比較準確?學生回答出步驟,說不全可互相補充。師強調:硬幣與尺子一定要垂直。先把硬幣捏在指間,再把硬幣慢慢從指間抽出,指名說說指間留下的小縫大約有多寬?再把硬幣塞回去檢查一下。把硬幣再次抽出,同桌互相看看,說說這條小縫的寬約是多少?

數一數每一釐米有多少毫米?提問:你發現了什麼?得出:1釐米=10毫米,還能怎麼說?(10毫米=1釐米)(板書:1釐米=10毫米)

(5)畫一畫:在紙上畫出1毫米有多長。最後閉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長。

(6)電腦出圖,看米尺填數。在紙上完成,指名回答。

(8)量數學書的厚度,指名彙報,說說產生誤差的原因。(書紙厚度不同)強調:量時從尺子的0刻度線量起。

(1)提問:量數學書的長度時用毫米作單位合適嗎?為什麼?如果有一個比釐米再大一些、比米再小一些的單位就好了,讓學生猜一猜有沒有?如果有知道的,可以請同學告訴大家。

(2)小組活動:量指定紙條的長度(10釐米),師說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第二位新朋友分米,1分米就是10釐米。讓學生在尺子上找出1分米是多長,用手比比,說說1分米是幾釐米,再閉上眼睛想一想。(板書:1分米釐米)

(3)提問:請你用1分米紙條與米尺比比,猜猜1米里有幾個1分米?(板書1米=10分米。)

1、量一量綵帶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填上合適的單位。

小組活動:藉助繩子作工具,量出杯子側面一週的長度。師巡視,指名彙報方法。

2、電腦出圖:小螞蟻爬房頂(三角形邊長分別為1米5分米,90釐米,9分米),一共走了多長?

第4篇

1、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釐米=10毫米,1米=10分米。

米尺、學生用尺各一把,一分硬幣一枚,紙條若干條。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要來個“遊園奪獎比賽”活動,比賽的規則是:只要你能正確地回答園中設定的題目,你就能獲得相應的獎品,最後再根據每組得獎的多少,評出三個優勝組。各組同學有沒有信心奪獎?

教師導語:以前,我們學過長度單位釐米和米,知道量較小物體的長度或較短距離應該用釐米作長度單位,如果要量更小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更精確,該用什麼來作長度單位呢?請跟著老師走入“求知園”,去認識新的長度單位毫米。

板書課題:毫米的認識(留一定的手寫空間,留待後面在補上完整的課題)

1、仔細觀察尺子,看看1釐米中間還有什麼?(有很多小格)

注意引導學生怎麼數,數得快的同學獎“速度獎”牌一面。

4、用手比一比,1毫米大約有多長?(指名同學比給大家看,其他同學跟著比,比對的同學獎“發現獎”牌一面)

5、量一量:量一根長10毫米的紙條剪下來、量一分硬幣的厚度是( )毫米、量數學書的厚度是( )毫米。

(答對5、6兩題的同學,分別獎“勤於動手獎”一面和“小星星”一顆)

剛才,我們在“求知園”中認識了新的長度單位“毫米”,同學們在奪獎的過程中學到了新的知識,下面我們把機會讓給那些沒有得獎的.同學,請他們來回答幾個問題(指名後進生回答)。

(各組同學的得獎情況對比,表揚先進組,鼓勵後進組)。

導語:在“求知園”中,我們認識了比釐米小的長度單位毫米,也有我們沒有認識的長度單位“分米”。老師只知道分米是一個比釐米大而又比米小的一個長度單位,關於“分米”的其它知識,還要同學們在游完了“求知園”之後才知道,下面我們就一起去“奪獎識分米”(補充課題,使本節課的課題完整)。

幻燈出示“求知園”中有關認識分米的問題(逐一顯示):

1、量一根10釐米長的紙條,然後把它剪下來,看誰剪得快?

3、數一數:在米尺上10釐米為1段地數,看看整好可以分成幾段?然後填空:1米=( )分米。

這節課,我們通過“遊園奪獎”活動,認識了長度單位“毫米”和

“分米”,知道了1釐米=10毫米,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在活動中同學們表現出色,下面我們進行評比。對獲獎小組及獲得獎品的同學進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