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千米的認識教案8篇 "跨越千里,領略認知之美——千米認知教案"

《千米的認識教案》是一份針對國小生科普地理教育教案,以千米單位為線索,通過互動、趣味的方式,讓學生更好地瞭解距離、時空等地理概念。本教案在實踐中獲得了良好的反響,受到了學生和教師的好評。

千米的認識教案8篇

第1篇

1、幫助學生認識平方千米的實際含義,體會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知道平方千米、平方米和公頃之間的進率,能進行單位換算。

2、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絡,能解決相應的實際問題,培養主動探索的習慣。

準備:小朋友們,你們好,我叫周登玉,你們可以叫我周老師,很高興來到你們班,這節課就由我和大家一起完成,你們願意嗎?(願意)

1、談話:同學們,上節課,你們已經認識了公頃這個土地面積單位。上節課的學習,你對公頃有了哪些認識?

(讓學生簡單說一說:生,測量和計算土地面積,通常用公頃作單位。公頃可用符號“ha”表示。師:1公頃有多大?生:邊長為100米的正方形面積這麼大,1公頃=10000平方米。非常好,我們來看一看這個題你能完成嗎?)

2、今天這節課,我們還要來學習另外一個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投影出示例2圖片)

同學們,圖中計量四川九寨溝,三峽水庫、杭州西湖的面積用的是什麼土地面積單位啊?

四川九寨溝,三峽水庫、杭州西湖的佔地面積都非常大(可稍微介紹一下)

我們在測量和計算大面積的土地時,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單位。

板書:平方千米可以用符號“km2”表示。你們知道我們國家的領土面積有多大嗎?介紹:大約是960萬平方千米。

上節課,我們認識的公頃是邊長1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積。那請大家猜想一下,1平方千米可能是邊長多少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積。

1000有多長?讓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說一說。(繞1個籃球場跑一圈是56米,大約跑18圈。)

1平方千米是邊長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積,大家想像一下,是不是非常大啊。

3、那1平方千米等於多少平方米呢?又等於多少公頃呢?你能自己推算一下嗎?(學生計算)

1平方千米就是邊長1000米的正方形面積,所以1平方千米=1000×1000=1000000平方米。而10000平方米=1公頃,所以1平方千米=100公頃。

學生理解題意。這個梯形松林的上底、下地和高分別是多少?單位是什麼?那求出的面積單位是什麼?指出:和千米相對應的面積單位就是平方千米。學生完成解答並交流結果。

學生讀一讀,並填一填,交流如何把公頃換算成平方千米,平方千米如何換算成公頃。

4、練習十四第5題 學生理解題意,估計其他四個省的面積。 學生討論並交流。

5、練習十四第6題 學生討論,互相說一說。 全班交流。

千米的認識教案8篇

第2篇

1.使學生在已經認識了米、分米、釐米及毫米的基礎上學習長度單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初步建立1千米長度的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掌握測量1千米的方法。

2.通過教學,培養學生的觀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實際測量和估測能力。

3.滲透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實踐的思想,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1.師問:我們都學過什麼長度單位?你們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長嗎?1釐米、1米呢?如果測量鉛筆的長度,用什麼單位比較合適?測量教室的長度呢?

2.小組交流,整理資料(課初,以小組為單位,交流一下課外測量的情況)

(1)測量一下路邊兩根路燈間的距離為多少米?多遠為1000米?

(2)測量一下學校運動場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幾圈是1000米?

師問:請同學們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你想說什麼?發表自己的看法。

2.教師小結:通過畫面我們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標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樣,同時板書“千米”。

3.設疑:計算比較長的路程,為什麼通常用“千米”作單位?

你們想了解有關千米的什麼知識?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長度單位“千米”。

1.各小組彙報課外實際測量情況。學生彙報時,教師及時給予評價,並把有關數量板書。

2.教師說明:路邊兩根路燈杆間的距離是50米,二十一根路燈杆的距離長1000米;運動場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結合本校實際)跑兩圈半是1000米。

師問:你們知道1千米和1米之間的關係嗎?(板書;1千米=1000米)

(1)師問:1米有多長?50米有多長?100米有多長?兩個里程碑間1千米的長度?(讓學生閉眼想象)

(2)師問:從學校門口到什麼地方的里程大約是1千米?(小組討論)

(3)師問:你能說一說你是怎樣猜測的嗎?想一想,你還知道什麼物體間的距離大約是1千米,或者是幾千米?

問:還記得手指遊戲嗎?現在請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間有什麼祕密?

明確:大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間的距離較遠,正好表示它們之間的進率是1000.

1.看下圖,從小林家到什麼地方有1千米遠,把路線畫出來。

師問:你們想不想體驗一下走1千米有什麼感覺?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長時間大約是1千米?(組織學生到操場分小組進行探究活動“走一走”)

2.齊背“手指遊戲歌”,加最後一句話“大哥二哥有祕密,這個祕密是1000.”

學生自己感受“千米”這個長度單位的概念,走我們學校的環形跑道(200米一圈),和同學說說你走了幾圈。

第3篇

幫助學生建立相應的長度觀念是本單元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基礎。千米的長度觀念比較難建立,除了選用教材中提供的資源,教師還應該自主開發一些學生身邊的素材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對於千米的感受,應將實際感受與發揮學生的想象力結合起來。教學“千米”時,一定讓學生們實地走一走,知道從哪裡走到哪裡(或往返幾次)正好走了1千米,使他們初步形成千米的長度觀念。學生形成了較清晰的長度單位的觀念,對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就容易掌握。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三年級上冊第7—8頁例4、例5,相應的“做一做”和練習二中的第1—3題。

“千米”是一個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在學生的生活中經常會聽到、看到有關千米的使用資訊,建構效果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由於“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離學生“可視性”的體悟和感受經驗比較遠,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習過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較困難,是學習的難點。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分米、釐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學、逛超市、乘車旅遊、參加運動會等生活經驗,這就使得本節課很容易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教材通過情境圖,將學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圖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題。接著,展示學生比較熟悉的運動場400米跑道上運動的場景,目的是讓學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創設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於喚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直接經驗,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認識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於1000米。

教學重點、難點: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

教學準備:要求學生到路邊觀察路標,教師製作一塊路標。

學生回答後,讓學生具體表示一下1毫米、1釐米、1分米及1米的長度。

2、教師說明:我們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比較大的是米。你們還見過或聽說過比米大的長度單位嗎?

教師出示例3的情境圖。(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播放提前錄製好的視訊錄影,錄影中出現路牌標誌)

提出下面的問題:類似圖中的情境你見過嗎?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學情預設:看到上面的情境圖,學生一下子會調出已有的知識經驗,他們會想到周圍的路標。]

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解釋路標上的“21千米”和“23千米”是什麼意思。

教師指出:在計量比較長的路程的時候,通常用千米作單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千米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

2、出示老師收集到的學校附近的路標,讓學生理解、體會從某路口到當地某個標誌性建築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義。

(1)師:那麼1千米的路程有多遠呢?它與我們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米”有什麼關係呢?

同學們都喜歡上體育課,(教師出示學校操場的圖片)學校操場的跑道一圈是400米(注:每個學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這裡僅以400米為例說明大體教學思路,實際教學時,儘可能用學生身邊的資料),算一算,跑幾圈就是1000米?

第4篇

教學內容:第73、74頁“千米的認識”,例1、例2和“練一練”,練習十六第1-4題。

1、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公里),建立千米長度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學會千米與米之間的簡單換算,進一步培養學生簡單的推理能力。

測量教室的長可以用米做單位。但是如果我們用它來量比較長的距離,比如量兩個城市之間的距離是多少?你覺得用米這個長度單位來量怎麼樣?

既然“米”小了就必須要用一個新的比米要大的長度單位來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比米要大的'長度單位“千米”。(板書:千米的認識)

(1)平時我們也把千米說成公里。大家開啟書,看第一幅圖,圖上的“公里”就是千米。

首先我們來想一想100米有多長,學校跑道一圈大約是200米!100米也就是它的一半,你能想象出它的長度嗎?

剛才我們瞭解了1千米到底有多長,那麼你能說出從學校門口到什麼地方的路程大約是1千米嗎?

我們同學1分鐘大約可以走100米,你們想一想如果要你走1000米要用幾分鐘呢?

讓學生看一看,千米和米哪個大,就是由大的換成小的。想一想昨天我們學習的思考方法,這道題我們要怎樣思考呢?

提問:1千米=()米,4千米就是()個1000米,也就是()米

這道題是把小的長度單位變成大的,又因該怎樣想呢?

根據書上的提示2人小組討論,把討論結果填在書上。(指名回答)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千米。知道了千米要比米(),1千米=()米。同時還學會了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第5篇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p7—8千米的認識

教具學具:米尺一張,學校周圍交通圖每小組一張,多媒體及課件一套。

先估一估100米的距離,再量一量,走一走100米的距離,看看需要走多少步。

步行的同學瞭解一下自己從家走到學校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1,使學生認識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表象,並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2,利用遷移的規律,體驗探索千米的過程,使學生進一步學會估算和分析問題。

3,感受千米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絡,體會"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理

"千米"是一個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在學生的生活中經常會聽到,看到有關千米的使用資訊,建構效果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由於"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離學生"可視性"的體悟和感受經驗比較遠,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習過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較困難,是學習的難點。因此,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我從教材的設計意圖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改造和組織了教學過程。首先,通過課前,課中,課後三段教學的融合,讓學生在體驗中發現,在發現中建構,在建構中實踐,在實踐中內化和提升。其次,在採集教學素材時,緊緊抓住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踐感受,環繞著教學重點"千米的認識",組織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研究和發現,讓學生在愉悅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構"千米",應用"千米"。

提問:課前老師帶你們去操場瞭解相關的`資訊,誰願意把你瞭解到的資訊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生交流資訊後教師板書:

師:剛才同學們彙報的時候用到了一個長度單位——米,如果我們想要測量溫州到杭州的距離,該用什麼單位來計量呢(引出千米)

師: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長度單位家族裡的新朋友:千米(板書課題)

1,引導:對於"千米"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麼(千米有什麼用1千米到底有多長什麼地方用到千米)

2,探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有關千米的這些知識,同學們,在你的印象裡,你認為1千米有多長

聯絡實際: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你能否具體說說你心目中1千米的長度可以結合課前瞭解到的資訊來描述它們與1千米之間的關係。

引導學生根據生活實際進行分析,先自己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說一說。(學生能說幾種就幾種)

方案三:走100米的路大約200步,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約20xx步。

方案五:繞200米操場走一圈大約3分鐘,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約需要15分鐘。

1,初步估計:從我們學校門口出發到哪裡大約是1千米

2,引導(播放錄影):讓我們跟著攝像機的鏡頭從學校門口出發到街上走一走,看看1千米究竟有多長

3,想象:請大家閉上眼睛,跟著老師在腦海裡把這段路再走一遍。我們從學校門口出發向東經過十字路口,再向北經過建設銀行,又經過小賣部門口,一直向北就來到了甌海第三人民醫院門口。這段路程大約是1千米。

4,體會感受:如果讓我們步行1千米的路,你會有什麼感覺

師:老師還準備了一張學校周圍的交通圖,你們的桌上也有一張,請你畫一畫,從學校出發走1千米,還可以到哪些地方

學生獨立操作後交流彙報:(學生能彙報幾種就幾種)

方案二:從學校門口出發向西經一幼門口,再向北至經梧田高中。

方案三:從學校門口出發向東經十字路口,再一直向南至溫州中學門口。

師:千米也稱公里,用字母km來表示。(板書:公里,km),它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用途理想想看,你在什麼地方見到過千米(公路上,摩托車錶盤上等)

師:同學們真是生活中的細心人,老師也從生活中收集了一些"千米",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1,(電腦出示指路標誌)甌海實驗國小距溫州世紀廣場約7000米

師問:你看到了什麼7000米等於多少千米呢你是怎麼想的(板書:7000米=7千米)

2,(電腦出示珠穆朗瑪峰山峰圖)珠穆朗瑪峰,高度約9千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師問:你又看到了什麼9千米是多少米啊你能說說你思考的過程嗎(板書:9千米=9000米)

3,(電腦出示《汽車速度表》)汽車每小時行駛的路程大約是80千米。

4,(電腦出示自行車行駛圖)自行車每小時行駛的路程大約是15千米。

5,(電腦出示溫州至杭州高速圖)溫州到杭州高速公路連線全長約410千米。

6,(電腦出示萬里長城圖)我國的萬里長城,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築之一,大約長6700千米。

(三)小結:千米常用來計量比較長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時行駛的路程,還可以表示比較長的物體長度。

1,孫老師家離學校大約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讓你選擇,你會選擇什麼交通工具來學校為什麼大概需要多少時間

2,媽媽帶小明坐長途汽車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們早上8時出發,汽車平均每小時行80千米,中午12時能到達嗎

1,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每小時不能超過()千米,磁懸浮列車每小時可行駛()千米,地球繞太陽每秒執行()千米。馬拉松長跑比賽全程大約()千米。(課後可在父母的幫助下到圖書館或網上查詢這些資料。)

通過課前活動,即為學生課中研究1000米,認識千米提供了想象,折算,感受和思維的現實背景基礎,又解決了因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的制約而不便操作的實踐體悟問題,為千米的教學提供了有利的認知階梯。

在"千米"概念的揭示及空間觀念的構建過程中,引導學生把1千米與課前瞭解到的資訊進行聯絡,給學生提供一個具體的參照物,增強了學生對1千米距離的感性認識。

利用多媒體(播放錄影)喚起對行走本地區主要街道實踐活動的回憶,以情激情,既使學生感到身邊處處有數學,又助於抽象的"千米"形成正確的"表象",從而加深對"千米"的認識

交流活動不僅使學生獲取了有關千米的應用知識,拓展了數學知識視野,而且在實際中進行換算,豐富了學生對原本枯燥的概念"千米"的學習情感,使學生感受了"千米"的數學和生活價值。

課後延伸探索,拓展"千米"價值,教師在落實了教材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後,課末佈置了學生課後實踐調查活動,把學生帶向了研究性學習的行為中,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了環境。

師:看來我們班同學真不錯,想出那麼多好辦法來描述1千米的距離。現在請同學們估計一下,從我們學校門口出發到哪裡大約是1千米呢

生1:因為我家住在梧田街54號,我每天步行回家,不用10分鐘,所以我想1千米肯定比我家還要遠。

師:恩,你說的有道理,不過從學校門口經梧田街再直到美能達照相館那裡還不到1000米,大約800米左右。

第6篇

在學習了幾個常用的面積單位以後,教材在本節教學內容中安排學習兩個土地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教材首先給學生呈現了一幅體育場主題圖,提出問題——這麼大的體育場,怎麼測量它的面積呢?讓學生感受到前面學習的三個面積單位在實際測量中是有一定的侷限性,於是產生了學習新的面積單位的需要。

然後教材給這兩個單位進行界定,讓學生明確它們的實際大小。在他們的生活經驗中很少了解到和公頃、平方千米相關的東西。為了幫助學生了解1公頃、1平方千米的實際大小,教材還採用“生活中的數學”的形式告訴學生200個教室的面積大約是1公頃,140個足球場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千米。:

1、通過演示和教師與學生的探究,使學生形成1公頃的表象,建立空間觀念,認識1平方千米,知道平方米與公頃以及平方千米之間的進率,應用公頃計算土地面積。。

2、讓學生在與同伴的合作交流中培養學生與他們合作的能力。

本節課我主要採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教學方法,充分認識到學生的認知和發展,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在數學活動中主動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去感受、體驗、探究。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對數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慾。建立自信心,形成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進行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有利於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變被動的聽為主動的學,學生積極動腦、動口、動手。運用目標教學的基本模式,倡導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強化學生合作學習、自我思考,充分發揮學生的天賦和創造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密度。

根據本課時的內容和特點,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1.出示課件請你們看一看,想一想。填寫什麼單位合適?

計算機鍵盤上的小按鍵,面積大約1()計算機螢幕的面積大約8()

我校計算機教室的面積大約96()“鳥巢”佔地面積大約()()

[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從體驗面積單位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開始,體會“公頃”這一面積單位產生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前面的三道題目用常規的教學方法即可。最後一題先讓學生說一說用什麼單位。估計會有學生說出用公頃。大多數學生會想到用平方米。填寫上平方米後,再寫資料200000。讓學生讀一讀。學生就會體會到單位的不適應了。我這時就可以引出新課]

師:我們這節課就來學習土地面積單位公頃和平方千米。(板書)

談話:我們學過的面積單位都是根據邊長一定的正方形面積來確定的。例如:1平方釐米是邊長1釐米的正方形面積;

1平方分米是邊長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1平方米是邊長1米的正方形面積;

這時出示課件請同學們看大螢幕,這個藍色的正方形就代表1公頃的土地面積,請你仔細觀察它,你有什麼發現?讓學生說他們的發現:我發現1公頃是一個大正方形,他的邊長是100米。

那先讓我們來算一算1公頃是多少平方米:1公頃= 100 × 100=10000平方米。

想象一下,邊長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1公頃的面積有多大?

談話:讓我們來算算看,我們學校的操場面積大約有多少公頃?

操場一邊長大約50米,相鄰的一邊長大約40米。計算:

10000÷20xx≈5大約我們學校這樣的操場5個才能有1公頃。想像一下看,有多大啊?

[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引導學生從我們身邊的大面積的實際情況出發,體會“公頃”這一面積單位的大小。在教學過程中,我用自己學校的操場讓學生親身體驗,再想像,會對1公頃的認識更具體。]出示課件:讓28個學生手拉手圍成一個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大約是100平方米。(每邊7個學生大約10米長)

出示“試一試”中的題目:一塊平行四邊形的菜地,底是250米,高是160米。這塊菜地有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傾?

完成後,要求學生把解答過程和單位換算的方法與同學進行交流。

[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引導學生體會公頃這一面積單位在實際生活中,是從平方米換算而來。重點是體驗平方米與公頃的換算過程,怎樣方便、不錯。250與160的乘積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簡便計算。]

簡要小結:把以平方米作單位的數量改寫成以公頃作單位的數量時,可以用原來的數除以10000。(一萬)

4.小試:下面我來了解公頃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情況,請看大螢幕:出示填空題,點名讓學生回答。

1、北京的`天安門廣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場,佔地約為406000平方米,合40公頃。

2、北京的故宮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佔地面積約72公頃,合720000平方米。

教師對教室地面的長和寬進行步測後,師生共同計算出面積。再算一算多少個這樣的教室地面面積是1公頃。

師:其實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國勞動人民就會計算土地面積,下面我們來聽聽數學小靈通的介紹。(課件演示)聽了這段話你能瞭解到什麼?(生1:我能瞭解到1畝約等於667平方米。生2:古代勞動人民很聰明,古代的土地面積單位是畝。)

師:隨著時代的發展,為了與國際接軌,畝這個單位已經廢除了,我們常用的土地面積單位是公頃和平方千米。

師:請同學們說說我國陸地面積大約是多少?這裡出現了平方公里,其實1平方千米就是1平方公里。(設計目的:採取以舊引新,從1平方釐米是邊長1釐米的正方形面積到邊長100米的正方形面積是多大,讓學生自己去探究10000平方米=1公頃。現代認知科學認為,知識應該由學生自己去探索構建,教師是知識引導者、合作者。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給學生充分的探索空間,讓學生真正經歷主動探索的學習過程,經歷自己構建數學知識的過程。)

師:1平方千米有多大?它與公頃和平方米有什麼關係?請你根據以往的學習經驗共同研究討論一下。學生討論後可能出現的結果:面積是1平方千米的大正方形的邊長是1000米。

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的邊長分別是1釐米、1分米、1米,所以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的邊長為1000米。

師:同學們通過積極動腦思考,自主合作交流得出了結論,真了不起!

(設計目的:在認識了公頃和平方米之間的關係後,關於平方千米的認識就完全由學生自主探究,強化了學生的自我思考意識,充分發揮了 學生的天賦和創造才能。)

1、現在我們來看一看“鳥巢”佔地面積用“公頃”做單位大約是多少?

2、樂清市陸地面積約1174(平方千米),約( )公頃。

(設計目的:練習題的設計緊扣重點和難點,加強了學生認識面積單位之間的相互聯絡,更有助於學生對所學面積單位的認識和理解,在此也特別注重學生的主動參與。)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不但學到了知識,而且與這些知識相關的生活資料也有所瞭解,希望同學們把這些資料記在自己的數學日記上。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自始至終都保持著較高的學習熱情和強烈的探索慾望。我特別注意讓學生養成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問題的習慣,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空間觀念。)

1公頃:是邊長100米的正方形面積= 100 × 100=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是邊長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積= 1000× 1000=1000000平方米=100公頃

板書是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也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於學生更好地鞏固和掌握本課所學知識。

我的說課內容完畢,請各位專家領導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第7篇

1、通過動手實踐,使學生意識到量比較長的物體的的長度可以用分米作單位。

一、學生動手測量課桌的桌面的長、寬。

師:昨天同學和聰聰已經量出了這本數學書的長、寬、厚,你們還想知道哪些物體的長度?

3、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髮現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用釐米、毫米作單位來測量不方便)

1、讓學生觀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間的長度就是1分米,請學生數一數幾釐米是1分米。

2、讓學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們身邊,或在我們身上哪些物體的長度約是1分米。

2、判斷下列的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第8篇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千米的認識,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進行長度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2、通過實踐活動,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激發積極地數學學習情感,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我和爸爸一起去學校報到。我很高興,因為爸爸給我買了一個長2分米,寬6釐米,高3釐米的鉛筆盒,但是我也累了,那是因為我們來回一共走了2米的路程。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二年級小朋友寫的一篇數學日記,我們大家來讀一讀。(齊讀)

師:生活中你在哪見過千米?(高速路牌、錶盤等) 師:老師也蒐集了一些生活中的千米,看!

指著“限速”標誌 你認識嗎?說說什麼意思?(學生說不出,老師解釋)

師:仔細觀察你還發現了什麼?(千米可以用km表示,又叫公里)(板書:km 公里)

師你們觀察的真仔細,看來千米在生活中應用比較廣泛,而且我們還發現了千米用字母km表示,又時還把它叫做公里。

師: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我們就從100米來研究。(出示千米) 師:你熟悉這個地方嗎?猜一猜從新西巷路口到學校的什麼位置大約100米?(學生討論 交流)

師:想知道100米到底在哪嗎?看!(播放錄影:老師做適當的解釋)

師:哦,原來從新西巷口出發,經過操場,還要路過校門口,一直走到體育器材那大約100米

師:想知道走100米大約花多長時間嗎?大約花1分半,現在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體會一下100米有多長。(閉眼睛體會)

師:如果走10個這樣的長度,你知道走了多少米嗎?(1000米) 師:你是怎麼想的?(10個100米就是1000米)大約多長時間?(十幾分鍾)

師:原來我們步行1000米要用十幾分鍾。現在你們對千米有了初步的認識,那你估一估:從天龍到迎澤橋東走,到什麼地方大約是1千米?(學生討論)

師:老師也做了調查,發現從天龍到迎澤橋東加油站大約1千米,你想說什麼?

師:如果老師站在天龍,你在加油站,我大聲喊你的名字,你能聽見嗎?

師:通過剛才我們瞭解到了10個100米就是1千米,步行1千米大約花十幾分鍾,而且還發現千米是比米大的單位。

師:我們感受了生活中的1千米,現在回到學校裡。(出示課件:操場)

師:一圈200米,幾圈是1000米?1000米還可以怎麼寫?(板書:1千米=1000米)

師:讀一讀,你發現了什麼?(單位不同,數字也不同)

師:雖然單位、數字不同,但他們表示的距離?(出示課件:操場250米、400米)

追問:你是怎麼想的?(4個250米是1000米,也是1千米) 師;現在我們知道了1千米=1000米,你能用它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嗎?

師:小花參加跑步比賽,體育老師讓他繞400米的操場跑5圈,小花一聽,5圈?是多少米,多少千米?你知道嗎?開啟課本45頁,你來寫寫。(彙報)

師:現在我們對千米和米有了一定的瞭解,那老師考考大家的判斷力,認為對的站起來,認為不對坐著不動。(出示課件) 汽車每小時行60米

師:你們真了不起,那老師到想問問你們,什麼時候用千米做單位?(測量比較長的長度時用千米)

(出示課件:天安門城樓高、南京長江大橋、長江) 師:你會填嗎?追問:為什麼?

(鳥類飛行速度、長江長度、地球半徑等自然界有關千米這一單位的知識)

今天我們有認識了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它是?說說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