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二年級數學認識米的教案7篇

教案在制訂的時候,你們需要注意講授內容要點,教案是教師為了提高教學水平預先擬訂的應用文種,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二年級數學認識米的教案7篇,感謝您的參閱。

二年級數學認識米的教案7篇

二年級數學認識米的教案篇1

活動目的:

1、分辨白天,黑夜,早上,晚上的突出特徵。

2、理解簡單時間先後發生的時序關係。

活動內容:

活動一:早上和晚上

1、出示早上和晚上的圖片,請孩子觀察。

2、 比較2張圖片上的不同之處。

3、表述聯絡:

早上,天亮了!太陽出來了!小朋友起床了!

晚上,天黑了!月亮,星星出來了!小朋友睡覺了!

提示:結合一日生活的具體細節給孩子進行相應的語言輸入。

活動二:我們的一天

1、 結合家庭實際情況,把孩子和家人一天當中做的事情都記錄下來(照片式的圖片式的)例如:早晨---起床,洗漱,吃早餐,上幼兒園。

白天---孩子上幼兒園,爸媽上班。

晚上---回到家,吃完飯,看電視,做遊戲,做家務,洗漱,準備睡覺。

黑夜---天很黑,天上有月亮,星星,大家睡覺了。

2、對話交流:

早晨起床之後要做哪些事情?

白天誰去上幼兒園?誰要上班?

晚上我們可以做哪些事情?

天黑了,大家都睡著了,這是什麼時候?

提示:可以根據孩子的理解水平,學習“先……然後/再……”,理解簡單時間的先後順序,比如:“早上起床,我先穿衣服,然後再洗臉刷牙。”“我先洗洗手,然後再吃東西。”

活動三:遊戲

1、成人說情景,讓孩子判斷是什麼時間。(白天,晚上,早上,黑夜)

如:天黑了,大家都睡覺了---黑夜

小朋友在幼兒園做遊戲---白天

太陽出來了,小朋友坐在床上穿衣服---早上

洗澡,準備睡覺----晚上

2、成人準備不同時間的背景圖,和孩子一起玩過家家的遊戲。

活動要點:

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具體活動幫助孩子理解時間的概念。

二年級數學認識米的教案篇2

教學內容:

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角,能正確找出(指出)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來做角。

2、操作活動中體驗感知角有大小,能通過直觀觀察比較出角的大小。

3、感受到生活中處處都有角,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形象思維,積累認識圖形的經驗,增強動手操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

在直觀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狀,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難點:

體驗理解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程度有關。

教學準備:

三角尺一個,小棒4根,兩根硬紙條,一張長方形的紙。

教學過程:

一、遊戲激趣,匯入新課

今天老師想和大家一起玩一個拼圖形的遊戲。

(1)拿出四根小棒,你能圍成什麼平面圖形?

(2)拿走一根,你又能圍成什麼平面圖形?

(3)如果再拿走一根,剩下的2根小棒,又能圍成什麼平面圖形呢?

(4)談話:仔細看這個圖形,就是我們這節課要認識的新朋友角。(板書課題:角的初步認識)

二、聯絡生活,感知探索

1、感知角

談話:小朋友,喜歡做手工嗎?看,這兩位小朋友正在做手工呢!(出示例1情境圖)你看到了什麼?這些物體上有沒有我們認識的圖形?

引導:這些物體上不但有我們認識的圖形,還藏著我們的新朋友角,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物體的角藏在哪裡!(課件出示剪刀、三角形紙片、鬧鐘)

談話:這些物體中都有角,我們把角請下來,好嗎?

引導:三角尺中也有角,拿出你的三角尺,指一指它的角(指生上臺指,師指導角的指法),咱們感受一下,用手心摸摸尖尖的點有什麼感覺,順著點往這兒摸,再順著點往這兒摸,誰來說說有什麼感覺? 現在我們把這個角描下來好嗎?

談話:請同學們自學角的相關內容,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這尖尖的點叫做角的頂點,這兩條直的線叫做角的邊。為了說明這個角兩條邊張開的大小,通常會在角上做一個記號,從角的一條邊畫一條弧線畫到角的另一條邊。

提問:角有幾個頂點和幾條邊?邊有什麼特點?指名說說,集體說一說。(教師板書)

追問:你能指出這請下來的角的頂點和邊嗎?指生上臺指一指。

2、找角

談話:角其實就在我們身邊,請大家仔細找一找教室裡哪些物體的表面有角,說給同桌聽。

交流:你找到角了嗎?

小結:看來角真是無處不在,只要小朋友有一雙數學的眼睛,還會發現更多的角。

3、辨角

談話:聽說我們認識了角,課堂上來了一些客人,都爭說自己是角,到底是不是呢?(想想做做第1題)請小朋友們來當裁判(用手勢表示),是的用表示,不是用表示(手指表示)。你能指出角的頂點和邊嗎?

4、數角

提問: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角,關鍵要看什麼?

請大家數數下面的圖形中,各有幾個角,請大家先做上角的記號,再填空。(想想做做第2題)

思考幾邊形就有幾個角?

學生做完後,集體交流、評議。

5、畫角

談話:經過努力,我們知道了角有一個頂點和兩條邊。請你閉上眼睛,用你的小手指在腦袋裡畫一個角吧!(先畫什麼?再畫什麼?做上角的標記)注意:實際操作中邊用尺子畫。(為什麼)

三、動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1、試一試(製作活動角)

談話:你們能像老師這樣,用硬紙條和圖釘做一個角嗎?注意安全。

(生獨立做角,有困難的,師引導同桌之間互相幫忙)

提問:你能指一指自己做的`角的頂點和邊嗎?(生指)

談話:咱們來變魔術,能把你的角變大一些嗎?再變大一些。(生操作)你是怎樣把角變大的?

指出:角的兩邊張開,角就變得大一些,師演示。

引導:怎樣可以把角變小? (生操作)

指出:角的兩邊合攏,角就變得小一些,師演示。

指出:把角的兩邊張開或合攏,角就會變大或變小(師生一起操作),也就是說,角有大小。(板書:角有大小)

根據你們剛才的體驗,能比較這3個角的大小嗎?(課件出示想想做做第3題的鐘面圖)

生齊聲說:第三個角最大,第二個角最小。

接著比較一組邊不一樣的角,得出: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

2、折角(想想做做第4題)。

(1)學生動手用長方形紙折出一個角,作上角的標記,找出頂點和邊。

(2)和同桌比比角的大小。

四、課堂總結

1、今天咱們一起認識了新朋友角,如果你是一個角,你想怎樣向大家介紹自己?

2、角的用處很大,讓我們一起走進角的奇妙世界!

3、拓展延伸思考:在一個長方形上剪一刀,還剩幾個角?

二年級數學認識米的教案篇3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21至24頁

教材分析:

(一)分析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學生對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在本單元中, 、將要學習長度單位“毫米”“分米” ,這部分知識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身邊的數學,這些長度單位的教學不僅是學生今後學習的重要基礎,也為提高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和實踐能力創造了條件。

(二)分析教材的編排意圖

1、關注學生的已有經驗,提供與學生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材料。

2、藉助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出長度單位,幫助學生建立長度觀念。

3、重視估測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教學重點:

體驗 1 毫米、1 分米的實際長度,形成正確表象

教學難點:

1、學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2、能夠根據分米與釐米,米之間的關係進行簡單的換算和計算。

策略方法:

通過學生觀察、討論、實際操作等突破重點,通過學生小組交流、彙報、動手操作,計算等突破難點。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中的米與釐米,已經瞭解了一些有關測量的知識和方法,在生活中常遇到測量問題,學生經常用到學生尺,也有用尺子進行測量的經歷,在教學時,應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允許他們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測量,要注意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相結合,動手操作與認真思考相結合,在測量中,學生可能對毫米的測量更難掌握一些,可讓學生多操作,單位換算和計算也要加強。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測量,使學生明確毫米、分米產生的實際意義,建立 1毫米、1 分米的長度單位。

2、通過觀察,使學生知道毫米與釐米、分米與釐米、米之間的關係,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3、在操作和交流中,使學生學會用毫米、分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4、培養學生估測的意識,提高學生估測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學前準備

1、複習舊知。

(1)師生一起回憶,曾經學過哪些長度單位?(米、釐米) 。

(2)請同學們以釐米為單位,分別測量曲別針、鉛筆的長度。

(3)集體交流:說一說你是怎樣測量的。

2、匯入新課。

請同學們根據掌握的知識,估計一下我們的數學書的長、寬、厚各是多少?老師板書學生估計的結果。 提出問題: “究竟數學書的長、寬、厚各是多少?誰估計的結果更接近準確資料呢?”請同學分成小組對數學書的長、寬、厚進行實際測量。

二、探究新知

1、認識毫米。

(1)分組測量數學書的長、寬和厚。

(2)組織全班同學以小組為單位,對測量結果進行交流。

數學書長:不到 21 釐米,差 2 個小格。 寬:不到 15 釐米,差 2 個小格。 厚:不到 1 釐米,只有 6 個小格。

提出問題:要想精確地表示出測量結果,而測量的長度又不足整釐米時怎麼辦呢?

引出毫米:當測量結果不是整釐米時,我們可以用毫米表示。位於釐米間的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 1 毫米。 板書課題:毫米的認識

2、學習 1 釐米10 毫米。

請同學們拿出直尺,從直尺上選定 1 釐米的長度,數數在 1 釐米的長度裡有幾個小格。每個小格的長度有什麼特點?(長度相等) 通過觀察和數格從中得出,把 1 釐米平均分成 10 份,每份就是 1 個小格,長是 1 毫米。1 釐米10 毫米。

老師板書:1 釐米10 毫米

3、深刻感悟 1 毫米的長度,形成直觀現象。

(1)說一說,在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長、寬或厚約是 1 毫米?然後動手量一量看你說的對不對。 (硬幣、超市會員卡、鑰匙等)

(2)說一說,生活中哪些物品通常是以毫米為單位計算的?

(3)說一說,數學書的長、寬和厚各是多少釐米多少毫米?

(4)猜一猜,學生尺的厚度是幾毫米?然後同桌同學合作驗證猜得對不對。

三、鞏固練習

1、第 3 頁做一做

2、第 5 頁練習一第 1、2 題及第 3 題的前 2 題。

四、課堂小結:今天你學到了什麼?

二年級數學認識米的教案篇4

教學內容:

人教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第3840頁:角的初步認識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生活情境與實際操作中,感知角的基本特徵。

2、利用角的特徵來發現角,畫角,創造角。

3、在小組合作中養成傾聽的習慣,培養口頭表達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上課前,將學生按作為分成5個小組,師在黑板右邊寫著:星級小組,及1、2、3、4、5字樣。接著說明星級小組評比方法。

上課

師(拿出一個五角星):同學們,喜歡這個嗎?

生:喜歡。

師:怎樣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五角星呢?

生:上課好,聽得認真的

生:舉手積極

師:為什麼叫五角星呢?

生:因為它有五個角。

師:誰上來找找?

生上臺指五角星的五個角(點了一下角尖)。

師:老師有個小小的問題要補充,剛才這個同學指得太快了,只指了個頭,應該還有什麼?

生:邊,2條邊。

師:誰再來指?

生上臺指(這次是將整個角捏住)。

師:看老師怎麼指。(指點、邊)大家一起跟老師指。同桌2人互相指。

生拿起桌上的五角星互相指角。

師:張老師看大家指得都很好,每個小組加一個五角星,現在你們是幾星級了?

生:一星級。

師:下面我們繼續學習,拿出三角板,看看上面有幾個角?互相指一指。(後補充:看誰指得好)

師(指名一學生拿三角板上):大家看好了,看他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樣?

生指。

師:同意的給他鼓鼓掌。

再指名一學生上臺指。

師:找一個你自己最喜歡的角,輕輕壓它的頭,有什麼感覺?

生1:癢癢的。

生2:有點痛。

生3:尖尖的。(板書:尖尖的)

師:再壓壓邊,有什麼感覺?

生1:滑。

生2:溫柔。(課堂上出現一陣笑聲)

生3:舒服。

師:為什麼會舒服?

生:平平的。

生:直直的。(板書:直直的)

師:請大家在自己的身邊找一找,哪些地方有角。

生1:桌子上的角。

師:請指出。

生上臺指桌面上的4個角。

師:對,這張長長的桌子有4個角。

生2:這個鉛筆盒上有角。

師(舉鉛筆盒):大家看看,這個頭是(生:圓圓的),所以(不是角)。

生3:書(用手指)。

師:書本有4個角。

生4:門。

師:上來指一指。

生指教室門上的角(4個)。

師:大家找的很好,老師這兒有幾張圖,看誰能找出角,把它指出來。(課件出示剪刀圖)

生1指剪刀頭。

師:同意嗎?(生不同意)誰來說說不同意的理由。

生:有一條邊是彎彎的,不能算。

師:回答的很好,給第二小組加一個五角星。

生2:指剪刀把上突出的部分。

師:這個是角嗎?

生:不是。

師:到底這個角藏在哪裡呢?再仔細找找。

生3:指剪刀張開部分。(課件顯示找正確了)

師:大家一起來做運動,描一描角。這個角找得好辛苦呀!下面來看這個(顯示插一根吸管的可樂罐)。

生指吸管上的角。

師:你也找對了嗎?對的給自己鼓勵一下。

師:看看鐘面上的。出示第三幅圖:一個鐘面。

生指分針和時針的夾角。

師:很好,我們一下子就找到了三個角。現在我們把這些角的外衣脫掉,來仔細看看。(課件顯示3個角)

師指第一個角:這個點叫什麼?

生:起點。

生:頂點。

生:點。

師:(板書頂點)這兩條呢?

生:邊。(師板書:邊)

師:請同學們指這個角(第二個角)的頂點和2條邊。

生指。

師指第三個角:看你指的是否和大家一樣。

師: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些是不是角,是的請露出你的笑臉,不是的用哭臉表示。

逐個判斷:1、兩條邊沒連上的(離得較遠);

2、正確的;

3、一邊是曲線的。

師:為什麼不是?

生:因為有一條邊是圓圓的。

4、兩條邊沒連上的(離得較近);

師:為什麼不是?

生:兩條邊沒有連住。

師:沒有頂點了。

5、正確的。(要求學生指出頂點和邊)

師:剛才大家表現得很好,每個小組再加一個五角星。現在是幾星級了?還是二星級的別灰心,因為還有(生:機會)。

師:這是老師畫的一個角。大家也想畫畫嗎》

生畫角。師提醒不要用波浪線畫角,有的尺子的一條邊是波浪線的。

很快有學生畫好了。

師:畫好的,再好一個。

生繼續畫,有的還沒畫好,有的2個都畫好了。

師:畫好的小朋友把漂亮的姿勢擺出來,讓老師一看就知道你已經畫好了。

師:誰願意把你畫的角展示給大家?

生1上臺展示:畫了2個。

師:你是怎麼畫的?

生1:先畫一條邊,再畫一個點

師插:叫什麼?

生:頂點。

生1:再畫一條邊。

師:我知道了,他是先畫

生2展示。

師:你是怎麼畫的?

生2:先畫2條邊,再畫頂點。

生3展示:畫了2個三角形。有學生嘆氣。

師:為什麼?他畫了2個三角形,其實他畫了幾個角呀?

生:6個角。

師問生3:你是不是描出來的?

生3:是的。

師: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師是怎麼畫的?

生:想。

師邊畫邊說:先畫一個頂點,再畫一條邊有沒有和老師一樣畫的?(有幾個學生舉手)大家用老師這樣的方法再畫一個角。

生畫,師提醒:角的嘴巴可以朝上,也可以朝左邊。

師:畫角就到這兒。下面我們來做遊戲。

要求學生用信封裡提供的材料做角,材料有:繩子,圖釘,長方形小紙片,小棒。可以自由選擇。

生做角。

師:做好後將你的角展示給同學看,你的角在哪裡。

有學生開始展示。

師展示一學生的角(用紙片和圖釘做的):你們看看,這個角會怎樣?

生:會變形。

師:對,可以變形,它的嘴巴可以張大,也可以縮小。(邊說邊演示)

有一個學生說象:剪刀。

師:做好的可以展示給聽課老師看看。

師:我們今天學了什麼?

生:認識角。(師板書)

評課意見:

總體感覺:從這堂課的總體效果來說,我認為執教者已經樹立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課堂很活躍,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一、學生的動:

1、葉聖陶先生倡導的六大解放,新課程提出的讓學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都是為了讓學生動起來,在動的過程中學習數學,在動的過程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這堂課的很多地方正體現了這一點:從2次不同要求的指五角形的角,到感受三角板上的角,找身邊的角,到後來畫角、做角,學生動起來了,而且動的很充分,學的很充分,角的知識就這樣在學生的動中被消化、吸收。

2、課堂的動態生成。這堂課上得很精彩,因為有很多學生的回答是動態的,非預設的,反映了學生的真實想法。下面我說一處亮點:在教學角的各部分名稱時,老師問學生:壓邊有什麼感覺?第一個學生回答是:滑。第二個學生回答是:溫柔。這時課堂上還出現一陣笑聲。第三個學生回答的是:舒服。這三個回答雖然是學生的真實感受,但看似與正確答案無關。(當時我也很體上課教師擔心:該如何引導)很快,老師的一句為什麼會感到舒服?就輕易的得到了平平的、直直的的好答案。巧妙的引領,真實的體驗,是那麼的自然無痕,讓聽課的我也感到是那麼的舒服!

二、學生的笑

整堂課感覺學生學得很開心,笑聲陣陣,我認為主要原因又以下幾個:

1、體現了學生的自主。

首先是教師珍視學生的回答,創設了良好的課堂氣氛,使學生敢於說出不同的、真實的感受。如在講角的概念時的那段精彩的引領。當學生的回答得到老師的肯定時,就有了開心的笑。

2、知識不再是全靠教師的授給,而是通過學生的動手操作,自主體驗,不斷得到的成功體驗使學生對學習更有興趣,更樂於學習,所以在課堂上,學生有了更多的成功的笑。

3、教師觀念轉變了,對學生更尊重了,教師對於學生的表現更多的是肯定的評價、激勵,好象沒聽到錯、不好等話語,以前常說的失敗,更多的被成功是成功之母所代替。這也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更增添了不少驕傲的笑聲。

4、多樣化的評價方式。星級評比從上課開始就進行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用笑臉和哭臉展示學生的評價結果,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請學生用漂亮的姿勢展示出來這些都讓學生有了更多的笑。

三、值得探討的5個問題。

1、教學目標的確定:數學教學的目標是從三個維度來確定的。張老師制定的第三個目標是:在小組合作中養成傾聽的習慣,培養口頭表達的能力。但實際在課堂中合作的成分並不大,學生交流的機會也挺少的。是否可以從此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學習數學方面去考慮。

2、小組評價應有結果:雖然在黑板上已經展示了結果,但應在小結時對本次比賽進行總結、肯定,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更好的延伸,這也關係到評價的完整性。

3、角的呈現方式應多樣化。這堂課呈現的角基本上是朝右的,雖然在畫角時,教師提到過可以朝上、朝左,但強調得不夠,應該將角的形式多樣化的呈現給學生。

4、這張長長的桌子有4個角。書本有4個角。這兩句話敘說不夠妥當。課後的做一做1是這樣描述的:說一說周圍哪些物體的表面上有角。數學是一門嚴謹的學科,我們教師的教學語言也應注意科學性。

5、活動角的展示可否再充分些。活動角展示時不少學生還在做角,是否可以等學生做完了再展示。老師說的那些活動角的認識也應該讓展示的學生來說,從學生的表現來看,他們應該能說也能夠說完整的,而且這是下節課角的認識的知識基礎。

二年級數學認識米的教案篇5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第四冊p18-19例4、例5及p20練習四(2、3、4、)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課件演示:(情境圖)8個小朋友,在春天在哪裡?的歌聲中,踏青尋找春天來了。在一片竹林中,小朋友看到熊貓媽媽帶著小熊貓挖竹筍,小熊貓請小朋友到家做客。

2、小熊貓挖了12個竹筍,想把這些竹筍平均送給鄰居的王奶奶和它的三個小夥伴。每人送給幾個?

師:小朋友,你們能幫助小熊貓解決這個問題嗎?

出示: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裡,每盤放()個。

二、分一分,認識除法、除法算式。

1、師:請你們用△替代竹筍,用小棒代替盤子動手分一分。

學生動手操作。

師:請告訴小熊貓:該怎樣分?分得的結果,每盤應放幾個呢?

學生說一說分的方法、過程。

2、數學王國小精靈:你們真能幹!

想一想:剛才這一平均分的過程,這樣的問題能不能也用一種方法來計算?也用一個式子來表示?12、4、3表示的意思,你會列式表示嗎?

①讓學生說一說,議一議,根據學生的發言引導,引出除法,列出除法算式。

124=3/*

除號(表示平均分)

算式讀作:12除以4等於3。

②對照平均分的過程,在小組中說一說這個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

3、操作:p18做一做

分一分,用除法算式表示結果。

①師:你知道嗎?有多少塊餅乾要分?要怎樣平均分?(明確:要把18平均分成3份、2份、6份。)

學生用長方形分一分,再填寫算式。

②交流討論:

你是怎樣分的?分的結果呢?

算式怎樣寫,除號和等號後面的數是怎樣填出來的?

這個除法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4、小結: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每份一樣多,這個過程和結果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表示。

三、解決熊貓媽媽的問題,進一步認識除法的含義。

1、師:熊媽媽請小朋友幫助解決什麼問題呢?

出示:把20個竹筍,每4個放一盤,能放()盤。

師:想一想,熊媽媽要分的總數是多少?

按什麼要求來分?該怎樣分?

學生動手操作後,說說自己是怎樣分的。

2、思考交流:

師:你會用算式來表示分的過程嗎?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為什麼這個問題也用除法來表示?(熊媽媽的問題也是平均分,所以用除法來計算。)

3、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①師:除法算式中的三個數,能給它們起個名字嗎?(看書,對照算式說說。)

②想想平均分的過程,說說被除數20,除數4、商5分別表示什麼。

4、操作鞏固。p19做一做(1)

分一分,用除法算式來表示。

①獨立完成。

②交流:分的結果和算式的寫法。

③讀一讀,說一說算式的意思。

3、思考討論:

師:想想說說,小熊和熊媽媽的這兩個問題為什麼都可以用除法來計算?(因為他們都是把一些物體,一個總數平均分成相等的幾份。)

四、做遊戲。(課件演示:8個小朋友在樹林中採集活動)

小朋友告別了小熊貓,來到樹林裡採集,將採集到的東西進行平均分。

(1)藍藍採了16個草莓,要平均分給大家,如果每個小朋友分4個,夠分嗎?(在p21第六題的圖上圈一圈,再列算式。)

(2)東東、小立和玲玲捉到15只蝴蝶,用這些蝴蝶做成標本,每5只做成一版,可以做成幾版?(在p21第六題的圖上圈一圈,再列算式。)

(3)小云和小麗把採來的18朵花紮成3把,平均每把有幾朵?

(4)我們平均分成2組做遊戲,每組幾個人?

五、課堂練習。

p20第2、3、4題。

獨立練習,然後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思考過程。

六、總結。

師:小朋友,今天,你們有哪些收穫?

[課後小結]

重視操作,豐富表象,形成概念。在教學中陳老師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通過實際操作,引導學生在分東西的例項中理解除法的意義,這樣的設計既注意了學生知識形成的過程,又能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觀察、操作方法的指導和訓練。

二年級數學認識米的教案篇6

教學內容:認識釐米 用釐米量

教學目標:

1.結合實際問題,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形成相應的長度觀念。

2.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實際長度表象。

3.初步學會用“釐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限整釐米)。初步嘗試估測物體的長度,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和能力。

4.在活動中,進一步培養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增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點:掌握1釐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會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難點: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課件、尺子、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活動中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一)介紹“1拃”的長度。

1.課件出示一個大人和一個小孩用1拃測量課桌寬的圖,這樣測量出的長度一致嗎?

2.教師示範1拃(從大拇指到中指的長度叫做“1拃”),學生親自動手體會“1拃”。

(二)學生測量。

學生動手測量課桌長有幾拃?指生彙報。

(三)彙報交流。

1.學生彙報測量結果。並說說你有什麼發現?

2.討論:

(1)量的都是課桌的長,為什麼測量結果不一樣呢?

(因為有的同學手大,有的同學手小,所以導致測量的結果不一樣。)

(2)當測量相同的物體出現測量結果不一致,那該怎麼辦呢?

(四)統一長度單位。

1.學生彙報小組討論的結果。

2.歸納總結:在測量物體長度時應該選用相同的長度單位,也就是要統一長度單位(板書:統一長度單位)

(五)瞭解古代人測量物體的方法。課件播放教材第2頁上的三種古人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看了上面的三幅圖,我們知道了古代的人們就是選用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作為標準,用這個標準作為測量長度的單位去測量物體的長度。

二、實踐中認識釐米

(一)認識尺子。

平時我們測量物體長度時要使用什麼工具啊?課件出示尺子圖,同時請同學們拿出直尺,仔細觀察,你能在直尺上發現什麼?結合課件進行說明。

1.刻度線。

尺子上的這些豎線是釐米尺的刻度線,刻度線很整齊,排列得很均勻。

2.數字。

(1)尺子上的數字中,這裡的“0”在尺子上表示什麼?(起點)

(2)結合課件加以說明,測量時,一般以“0”作為起點開始測量。其他的數字是尺子的刻度,幾就表示從0到這個數之間有多少個長度單位。

3.長度單位的表示符號。

釐米尺上的文字“釐米”表示尺子上一個大格的長度是1釐米,“釐米”是一個長度單位,這個單位在國際上通用,用英文字母表示為“cm”。(板書:釐米cm)

(二)認識釐米。

1.揭示課題,板書課題:認識釐米。2.認識1釐米。

(1)你知道1釐米是多長嗎?請你在直尺上找出1釐米。

(2)學生彙報找法。(0~1之間、2~3之間、3~4之間??的長度。)學生回答時結合課件進行。

(3)教師歸納:每相鄰兩個數字之間的距離都是1釐米。

3.感知1釐米的實際長度。

(1)同桌互相比劃1釐米。(2)閉上眼睛想一想1釐米的長度。

(3)比一比哪個手指的寬大約是1釐米,用1釐米比較田字格的寬和圖釘的長。(4)舉例說一說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釐米。

(三)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

1.測量紙條的長度。

(1)學生討論交流測量紙條長度的方法。

(2)學生分組測量紙條的長度,教師巡視,糾正不正確的測量方法。

(3)指生說一說是怎樣測量的?測量時要注意什麼?

2.課件演示: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邊演示邊解釋:把刻度尺的“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紙條就長几釐米,也就是幾個1釐米。

3.動手測量小棒的長度,然後指生彙報測量的方法和測量的結果。

三、練習中鞏固新知

(一)讀物體的長度。(課件播放教材第4頁“做一做”,適當補充)

1.讀鉛筆的長度。(0~8釐米)

問:鉛筆的長度有幾個1釐米?

2.讀橡皮的長度。(0~4釐米)

問:橡皮的長度有幾個1釐米?

3.讀小刀的長度。(0~5釐米)

問:小刀的長度有幾個1釐米?

4.讀小棒的長度。(3~12釐米)

問:小棒的長度有幾個1釐米?

(二)估測。(課件出示教材第8頁第1題)

先讓學生估計物體的長度,再進行測量物體的長度。

(三)量一量。(課件出示教材第8頁第2題)

測量前先讓學生估一估各物體的長度,再測量,看估得準不準。

四、小結中談收穫

今天這節課我們在活動中學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二年級數學認識米的教案篇7

課題:認識時間

教材分析:

本課教學內容是教材第90-91頁裡1、例2,練習二十三的部分習題。教材主要分三個層次:認識時間單位“分”,認識半時(同時理解時分的關係)、認識幾時幾分。第一層次通過直觀演示、學生操作感知分與鐘面小格的對應關係,並學會利用5的乘法口訣與大格進行轉換;第二層次主要是理解時分之間的關係,同時認讀特殊的時刻幾時半;第三層次通過一組動態的時鐘認讀,整體感知幾時幾分的認讀策略,突破難點,整理方法。主要學習五分五分地數,認讀幾時幾分和時分的關係,半時只是其中的一個特殊時刻而已。教學時要多給學生觀察、實踐操作的機會,為進一步學習一分一分地數認讀時刻打下基礎。

學習目標:

1.在數一數、填一填、說一說等活動中,認識時間單位分,知道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熟練掌握分針從12起,走到數字幾是多少分。

2.通過教具鍾演示及學生自主撥鍾驗證,理解時和分的關係,知道1時=60分。

3.通過說一說、撥一撥、寫一寫的活動,學生能正確地讀、寫幾時幾分。

評價任務:

1.能正確填寫學習單第一部分的內容,在說一說環節中能夠5分5分地數時間。

2.觀察教具鍾演示及自主撥鍾驗證後,能準確說出分針走一圈,同時時針走了一大格,進而知道1時=60分。

3.集體交流後,知道時針走過幾就是幾時多,分針從12起走過多少個小格就是多少分,並會用兩種方法表示時間。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師:鈴聲響了,上課時間到了,你們認識這個時間嗎?你是怎麼知道的?鐘面上還有什麼,誰來介紹一下?

師:同學們已經知道了這麼多關於時間的知識,太了不起了!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認識時間》(板書課題:認識時間)

二、認識時間單位分

師:時間不知不覺地過去了,這時的時間你認識嗎?那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師:①時針指向8,是正對著8嗎?等2s,我們來看一看,是過了一點點。②走過了8一點點,是嗎?我們來看看,的確是這樣,你觀察的真仔細。

那分針呢?分針指向1是5分,你是怎麼想的?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分針從12起,“走一小格是1分”,(板書)。走兩小格是兩分,走三小格是三分,你來接著數,你來數。一大格里有5小格,所以“分針走一大格是5分”。(板書)

那分針從12起走到2是多少分呢?10分表示分針從12起走了多少個小格?10小格就是10分。

師:拿出學習單,完成第一部分的內容。

師:誰來說說,你是怎麼填的?同學們來看大螢幕。(手從12起邊比劃邊說)

分針走到6是30分,30分表示分針從12起走了多少個小格?30分也可以說成半小時。

他寫的全部正確,對照一下你寫的,你寫對了嗎?把學習單放回桌角。

分針從12起走了一圈,是多少個小格?60個小格就是60分。

師:閉上眼睛讓我們小腦袋裡的分針也來轉一轉,滴答滴答分針從12起走到1是幾分?走到2呢?走到3呢?——12呢?

師:睜開眼睛看一看,你們都記對了嗎?如果沒有數字提示,你還會說嗎?分針從12起,走到 3是?走到6,你來說走到9,你來試試走到12。

師:有的小朋友回答的特別快,你用了什麼好方法呀!2s能和大家說說嗎? ?如果你還有其他好方法,可以和小夥伴們課下說一說。

?同學們的方法可真多!你可以選擇好的方法去記憶。現在請同桌兩個互相提兩個。

三、認識時及時分關係

師:時針看見分針轉得那麼開心,也想和分針一起轉,請看,現在是什麼時間?請一位同學上來撥一撥。我們讓分針走一圈,看看鐘面上有什麼變化?你發現了什麼?你也來說說?你們也發現了嗎?

讓我們拿起小鐘表都來試試。準備!開始!撥好了嗎?舉起來讓我看看,快速的把鐘錶放回桌角。這一組同學動作又快又輕,已經坐直了。

剛才分針走一圈是多少分?(60分)同時時針走了一大格,一大格是幾時?(1時)我們就可以說1時?=60分,反過來60分?=1時。(板書)齊讀:1時=60分,60分=1時

四、讀寫鐘面時刻

師:我們來看[8:30]這個時間你們認識嗎?你是怎麼知道的?恩,有道理。誰能再來說一說?你說的也不錯。

師:你們的意思是說時針走過了8,還沒到9,是8時多,多多少分呢?30分表示分針從12起走了30個小格是30分,所以是《8時30分》。

在生活中,8時30分也可以說成8時半

師:[8:45]這個時間你們認識嗎?

生:8時45分,9時45分》》

師:你們同意嗎?為什麼不是9時45分?你能給大家解釋一下嗎?(時針在8和9中間→你再看看,時針?走過了8,還不到9。)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誰還能再說一說?你解釋的真清楚,快把掌聲送給他吧!

師:想象一下,如果是9時45分,時針和分針在什麼位置?你來說!你的意思是:時針走過了9,還不到10。分針從12起走到數字幾?9。是這樣嗎?

師:我們來看看,這個鐘面上,時針走過了8,還不到9,是8:45,這個鐘面上,時針走過了9,還不到10,是9:45,

師:我再來考考大家,時針走過了1還不到2是幾時多?時針走過了7還不到8是幾時多?誰想當小老師也考考同學們?請你,你來。

師:咱們已經認識了這些時間,和你的同桌說一說你是怎麼認識時間的?誰願意來說說你的想法?同學們總結的都很好

(①時針走過數字幾就是“幾時多”,②分針從12起走過多少個小格是“多少分”。)

師:你們看,這是文字表示法,電子錶表示法怎麼寫呢?我請三位同學上來寫,其他同學寫到學習單的背面。他們寫的怎麼樣?誰來評價一下。

如果分鐘數不到10,在分鐘數的前面要加“0”佔位。把學習單放回桌角。

五、學習撥鐘錶

師:下面,我要邀請一個坐的最端正的小朋友跟我一起做遊戲,請你來撥2時半。同學們來當小老師,看看他撥的對不對。他撥對了嗎?你怎麼知道他撥對了?你說的真準確。咱們向他倆豎起大拇指吧!請回位。(小老師們看的可真仔細,你再調整一下吧?)

師:拿出小鐘表,撥2時50分。撥好了舉起來讓我看看,請你帶著小鐘表到前面來,把鐘錶平放在桌子上。他撥對了嗎?你是怎麼判斷的?

師:再來撥一個,請撥3時5分。同桌之間互相檢查一下撥對了嗎?(放一個學具)

現在把你的小鐘表輕輕地放到桌子的右上角休息一會兒。

六、鞏固練習

師:現在是3時5分,再過20分鐘是?你們知道嗎?每週五下午的這個時間是我們淮河路國小校本課程的上課時間,我們班的孩子最喜歡粘土課了,瞧,粘土課開課啦!看他們做的多認真吶!一個個胡蘿蔔真美味!

你認識這些時間嗎?請你把這三個時間寫在學習單的第二部分。

誰來展示?他寫的不僅全部正確,而且字跡工整,對照一下你寫的,不對的請訂正。

把學習單放回桌角。

七、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又認識了時間,(出示課題)你學到了哪些關於時間的新知識呢?

生活中還有這樣的時間,以後我們再來學習。

板書設計

認識時間

分針走一小格是一分,走一大格是5分。

1時=60分

8時5分 8時30分 8時45分

8:05 8:30 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