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認識l的教案8篇

作為教師,我們在講課之前,一定要認真準備自己的教案,我們在制定教案的時候,一定要保證它的質量,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認識l的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

認識l的教案8篇

認識l的教案篇1

教學內容:

蘇教版九年制義務教育國小數學第六冊第三單元

課前準備:

20千克的礦泉水4桶,每位學生準備1元硬幣一枚,1千克重的物體一包,蒐集一些物體的重量。

設計理念:

1.在猜測中生成懸念。課一開始,讓學生猜測老師的體重,不管合理不合理,對勇於猜測的學生,老師都予以表揚。在熱烈的氛圍中,老師告訴大家一個祕密,14個老師的體重合起來才大約有1噸重,設定了“噸”的懸念。

2.在探究中生成概念。通過搬運礦泉水的實踐活動,學生得出20千克一桶的礦泉水,搬運50次,才正好是1噸。

3.在體驗中生成新知。在抱抱你的好朋友、估計體重的遊戲活動中,讓學生再一次感受到噸的概念,並且由全班學生的總體重得出了“噸”與“千克”的化聚方法。在這樣的親身經歷中讓學生生成新知就顯得很自然了。

教學過程:

一、猜與掂

1.老師想請小朋友們猜一猜我大概有多重,請把你的想法告訴同桌,看看誰說得最接近。

2.老師的體重是75千克,你猜對了嗎?

(通過猜測老師的體重,一方面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另一方面還可以提高學生估計重量的能力)

3.與千克有關的重量單位還有嗎?(指名說)我們再來說一說千克與克的關係。1千克=1000克,那麼75千克=( )克。

4.現在請你拿出一元錢的硬幣放在自己的手上,靜靜地感受。此時此刻,你有什麼感覺?把1千克的物體放在自己的左手上,繼續靜靜地體驗一下。現在來說說1千克重的物體給你的感覺。

(通過“掂”這個過程,增強樂學生的親身經歷,促使學生對1克、1千克有了進一步的體驗,從而為學習“噸”的認識打下伏筆。)

二、引題

1.老師的體重是75千克,誰來試著抱一下老師?(抱不動)老師告訴人家,大約14個老師合在一起,就有1噸重了。對此,小朋友們有什麼感想?

2.剛才我們用手掂1克、1千克的物體的,現在1噸的物體你還能用手來掂嗎?這節課,咱們就一起來學習與噸有關的知識。

(用“讓學生嘗試抱老師”這種方式來引題,學生一定會很感興趣,在此基礎上再告訴學生14個老師的體重才大約有1噸重,讓學生感受噸。)

三、新知探究

1.噸的用途。

在這之前,你看到或者聽到過跟噸有關的事例嗎?(生舉例

師總結:計量較重的物體的的質量,通常用“噸”來做單位。計量大宗物體的質量,也用“噸”來做單位,在平時我們看到的“t”“t”,這就是噸的記號。

2.體驗1噸。

(1)下面,老師組織大家搞一個實踐活動,主要是搬運礦泉水。要求:每組派兩個代表,一人搬,另一人數次數,把搬運的次數寫在黑板上。從講臺的這一端搬到那一端,搬到你不想搬為止,其他的小朋友為他們加油,觀察他們的動作與身體的變化。(在搬運過程中,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我們正處於長身體的重要階段,搬不動就不要硬撐。)

(2)剛剛參加搬運的小朋友站到小組中間,讓同學們仔細觀察他們有什麼變化,為什麼這麼短的距離,搬了10次都不到,他們就這麼累?

(3)再一次搬運礦泉水,請剛才發表觀點的幾位同學參加,搬完,請你們跟大家說說你的感受。

(4)1桶礦泉水約重20千克,搬50次就是1噸。從這句話中你想到了什麼?

生:50桶礦泉水重1噸。

生:20×50=1000(千克)1000千克=1噸

(5)5噸=( )千克 3000千克=( )噸

(通過搬運礦泉水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再次體驗噸,以使學生對噸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

3.再次感受噸。

(1)我們再來做一個遊戲:估計體重。要求:①互相抱一抱你的好朋友;②估計一下他的體重;③把你的體重告訴抱你的好朋友。遊戲在2分鐘內完成。

(2)抱完了你的好朋友,靜靜地體會,你有什麼感受?假如把全班同學的體重都看作是25千克,要多少個同學合在一起才會有1噸?現在我們班有52個小朋友,平均每個小朋友的體重是25千克,此時此刻你最想說的是什麼?

生:全班小朋友重25×52=1300(千克)。

4.化聚方法的滲透。

1300千克=1噸300千克

假如有3200千克的物體,又是幾噸幾千克呢?

(通過組織學生進行“搬運礦泉水”、“抱抱好朋友”的實踐遊戲活動,其目的主要是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生成“噸”的概念,在親身體驗中理解並掌握新知。)

四、展示收集來的資訊

1.展示課外收集到的一些物體的重量,誰願意和大家一起來分享?

2.在這些資訊中,哪些物體合起來大約有1噸?所有物體的重量合起來有幾噸幾千克?

認識l的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經過各種不一樣的途徑體驗1km的長度,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2認識長度單位千米(km)。

3明白1km=1000m,明白1公里=1千米,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測量工具,調查在日常生活中見過的里程標誌,並作記錄;課前測一段距離,觀察長度,並記錄是多少米。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多媒體出示訓練場景的錄影)

教師:這星期我們學校就要舉行第16屆運動會了,瞧,這些同學正在加緊訓練,我們來看看他們在訓練什麼專案。

(多媒體顯示100m賽跑錄影)

教師:他們在訓練100m賽跑,一組有10個運動員,請你算一算,他們一共跑了多少米?請把它寫在作業本上,抽學生到黑板上寫。學生可能有兩種寫法:

學生1:1000米。

學生2:1千米。

教師:你們是怎樣認識千米的?你對千米還了解些什麼呢?生活中你見過它嗎?在哪兒見過?

多媒體課件顯示重慶340千米成都的公路圖,指導學生想象重慶到成都的公路有多長。

提問:計量重慶到成都的公路長為什麼用千米作單位比較恰當?

學生:如果用米作長度單位來計量重慶到成都的公路長就是340000米,這個數字比較大,我們讀和寫都很不方便,所以計量比較長的距離通常用千米作單位。

教師:這節課我們就一齊來認識千米。(板書課題:千米的認識)

二、探索新知

1初步想象1千米有多長,理解1000米=1千米

(1)教師:(多媒體出示100米跑道)這是一個100米跑道,要多少個這樣的100米跑道首尾相接才是1000米?

學生:10個這樣的跑道連起來是1000米。教師:對,1000米=1千米,1km=1000m。

(2)回憶自我課前測的一段距離是多少米。

小組內交流:幾個這樣的長度是1000米?學生彙報:

學生1:我們測量學校小操場長40米,25個小操場那麼長是1000米。

學生2:學校的環形跑道長250米,4圈的長度是1000米。

學生3:我們測得跑道長50米,20個跑道的長是1000米。

(3)教師小結:1000米也就是1千米,1千米也叫1公里。

2活動感知,體驗想象1千米的長度

(1)活動1:組織全班學生到學校的操場上(或教室裡),任選8位同學排成一橫排。

教師指出:8個小朋友站成一排,手拉起來大約有10米長。

80個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約有多少米長?

800個小朋友站成一排,大約有多少米長?

讓學生閉上眼睛想一想1000米有多長,使學生感受到1千米好長啊!在此基礎上引出計量比較長的距離通常用千米作單位,1千米(公里)=1000米。

(2)活動2:學生親自體驗1千米有多長。教師先將學生分組,每組確定一組長做記錄,分工合作,提出活動要求,學生分組體驗1千米的長度。

方案1:學生用捲尺測出教學樓到操場的距離。記錄:我走了米,走了步,用了分

估計走1千米用分;我跑米,跑了步,用了分,估計跑1千米用分。

方案2:50米的跑道,走路要用分,跑要用分,估計走1千米要分,跑1千米要分。

方案3:100米的跑道,跑用分,估計跑1千米要分。

方案4:200米的跑道,走5圈,跑1圈用分,跑5圈用分。

(3)學生彙報。先組內交流,再抽代表彙報。

學生1:我走40米,走了96步,用了52秒。

學生2:我走50米,走了106步,用了近1分,估計走1千米要20分左右。

學生3:我走100米,走了220步,用了近2分,估計走1千米大約用20分左右。

學生4:我跑100米用了48秒,估計跑了1千米大約用8分。

學生5:我繞操場跑了5圈,跑了9分5秒,好累呀!

學生6:我繞操場走了5圈,走了21分,1千米好長呀!

3教師小結

剛才同學們親自體驗了1千米的長度,感受到了1千米很長,所以我們計量比較長的距離通常用千米作單位,1千米=1000米。

三、反思總結

教師:想一想,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問題?

認識l的教案篇3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32頁。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能夠辨認這些圖形,準確地說出它們的名稱。

2.從實物抽象到圖形,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3.讓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活動中,綜合運用多種感官,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出示各種圖形的畫面。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圖形的認識。

(出示課題:圖形的認識)

看!這些不同的圖形,想知道它們能變成什麼嗎?(機器貓)

今天,機器貓想請同學們到圖形樂園去玩一玩,你們願意嗎?

圖形樂園裡的景色可真美,機器貓最喜歡玩積木了,你們喜歡玩嗎?

?本節課以玩積木引入,選取的是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實際內容。這一情境的設計,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為後邊的各種體驗活動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礎。】

二、展開活動,提出問題

1.師: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有一堆這樣的積木,現在,你們就一塊玩一玩吧!

(分小組活動)

2.師:由於時間關係,我們先玩到這裡。為了便於下一次玩的時候挑選起來方便,我有個建議,能不能把手中的積木先分類,再整齊地擺放回去呢?

3.師:請各組同學商量一下,你們想把這些積木按什麼分?分幾組?

4.小組彙報。

(請學生將積木分組的情況一一展示。有的按顏色分組,有的按大小分組,還有的按形狀分組)

師:這節課我們就按他們分的這種情況(出示按形狀分的組)來研究。

?一上課,讓學生自己玩。這是隨意的玩,是學生在原有的認知基礎上的玩,這時,學生眼中的積木仍舊是玩具。收積木時,教師建議學生把積木分類擺放整齊,這時學生開始關注積木的形狀。】

三、引導體驗,合作探究

(一)球的認識

1.師:我發現咱們班的很多同學都喜歡球。請每人拿一個球,放在桌子上。

2.問一個學生:你拿的是什麼球?(小皮球)再問其他學生:你呢?其他同學呢?

3.師:雖然他們拿的是不同的球,仔細觀察,你們發現它們的形狀怎樣?

師:(出示圖)我們把這樣的形狀,統稱為球。

4.師:除了剛才你們手裡拿的這些形狀是球,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也是球?

5.師:老師剛才提的要求是把球放在桌上,可是我發現有的同學總是用手扶著球,這是為什麼?

6.師:為什麼球放不好就容易掉在地上呢?

看來,球是能滾動的。

(二)圓柱的認識

1.教師拿起一個圓柱形的積木,放在硬紙板上,滾一滾,問學生:這塊積木也能滾,它的形狀是球嗎?為什麼不是?

2.師:請你從桌上拿一個圓柱形的積木,摸一摸,再看一看,你還發現什麼了?

3.教師用教具演示上下兩個面一樣大。

4.師:(出示圖)我們把這樣的圖形叫做圓柱。

5.師:生活中你見過形狀是圓柱的物體嗎?

(三)正方體的認識

1.教師指大螢幕中正方體這組積木問:你們把這幾塊形狀相同的積木放在了一起,誰知道它們的形狀叫什麼?

2.貼圖並板書正方體。

3.請你拿一塊形狀是正方體的積木,用手摸一摸,說說你有什麼感覺。

板書摸。

小結:我們通過摸,感覺到正方體的每個面都是平的。

4.師:誰還有不同的發現?

(當學生髮現正方體6個面都一樣時)提問:你是怎樣知道正方體有6個面的?能上前面來給大家數一數嗎?

板書數。

5.師:還有的同學說正方體的6個面都一樣。大家看一看是不是一樣?

板書看。

小結:我們通過數,知道了正方體有6個面。用心觀察發現正方體的6個面一樣大。

(四)長方體的認識

1.教師指大螢幕中長方體的積木問:這些積木的形狀是正方體嗎?

2.師:請你從這堆積木中任意拿出一塊,用剛才研究正方體的方法,來研究一下這樣的積木有什麼特點。

3.彙報交流。

(1)每個面都是平的。

問:你是用什麼方法發現的?(摸一摸)

(2)長方體也有6個面。

問:你是怎樣知道的?(數一數)請你上前面來給大家數一數。

比比看,誰的注意力最集中,能看清它是怎樣數的?

?通過數的反饋,引導學生掌握有序地數的方法。】

(3)長方體對著的兩個面一樣。

(學生髮現這一特徵後,教師用教具演示長方體的這一特徵)

①師:這些積木的形狀叫什麼?(長方體)

②師:我們把這種圖形,稱做長方體。(貼圖並板書)

③教師舉起兩塊長方體(一般的)的積木,讓學生判斷它的形狀。

④教師再舉起一塊長方體(特殊的)的積木,讓學生判斷它的形狀。

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長方體的特徵。

?研究長方體的特徵,採取放手讓學生根據總結出的研究正方體的方法,進行獨立研究,從而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和對學習方法的反思。】

師:下面請同學們收學具,各組把積木倒在袋子裡。看來,我們在玩積木的過程中也能學到數學知識。想一想今天我們認識了哪些圖形?

(五)基本練習

師:看圖形,你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

四、遊戲活動,發展思維

(一)神奇魔術師

看過魔術表演嗎?誰願意上來當一回魔術師,從這個魔術箱裡,變出不同形狀的物體。

遊戲1:請一個學生在箱子裡摸,隨意摸到一個物體,先告訴同學給大家變出來的東西是什麼形狀,然後拿出來請同學判斷。

遊戲2:問學生:你們想得到什麼形狀的東西?誰能實現他的願望?

(請一個學生上來,根據同學們指定的形狀摸一個物品)

遊戲3:以小組為單位繼續做這個遊戲。

?神奇魔術師的遊戲,讓學生通過用手摸一摸,對各個形體的特徵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促使學生能夠正確區分。】

(二)超級偵探

師:老師這裡有一個神祕的盒子,裡面藏著一樣東西,這回不許看,也不許摸,只能用耳朵聽一聽,然後根據你聽到的聲音,猜一猜裡面的物體可能是什麼形狀,你們能行嗎?

遊戲1:教師把盒子左右晃一晃。問:你聽到什麼聲音了?

你能猜出裡面的物體可能是什麼形狀的嗎?(球)

你能肯定是球嗎?還可能是什麼?(圓柱)教師再把盒子前後晃一晃,轉圈晃一晃。問:現在你能肯定裡面的物體是什麼形狀的嗎?(球)開啟看看。你們猜對了嗎?

看來,通過聽我們也能判斷出物體的形狀。板書聽。

遊戲2:再拿出一個盒子,教師用同樣的方法晃,讓學生聽。

師:誰來說說,你覺得裡面的物體可能是什麼形狀的?

(學生根據聲音猜出可能是長方體,可能是正方體,也可能是圓柱。)

在大家出現了不同意見時,我們想知道誰猜得對,應該怎麼辦呢?

生:開啟看看吧!

(教師開啟後,把裡面的東西放到實物投影下邊。讓學生只能看到其中的一個面是正方體,學生猜是正方體,這時再舉起來讓大家看。是長方體)

討論:說一說為什麼會看錯?通過這個遊戲,你明白了什麼道理呢?

?超級偵探的遊戲,則是通過聽使學生在進一步認識的基礎上,溝通了形體之間的聯絡和區別。

發現圖形特徵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可能性思想的滲透,同時又讓學生體會到研究問題時方法不是唯一的,要注意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滲透觀察物體、考慮問題時要全面的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

五、觀察生活,解決問題

(一)欣賞

五一放假期間,我帶孩子出去玩兒,發現周圍的環境變化可大了。一座座造型各異的建築使我們城市越來越美了。請你們欣賞一組我拍的照片。

(展示多種建築物的圖片)

(二)數一數

1.小動物們看到我們的城市這麼美,它們可羨慕了。他們找來了一些材料,準備建一座動物樂園,你們看看他們都找來了什麼形狀的材料?

2.(出示圖)動物樂園建好了,請你幫助統計一下,他們所有的建築材料的數量。

【設計說明】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國小階段第一次認識幾何圖形,只要求學生能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能夠辨認這些圖形,正確地說出它們的名稱。對於每種圖形的特徵,不需要學生用準確的數學語言來進行描述,因為這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是極其困難的,也不符合學生的實際。

因此本節課的教學,教師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精心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通過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在綜合運用多種感官的過程中,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絡。並通過從實物抽象到圖形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這節課的主要特點是以玩為主線,將各個教學目標貫穿其中,使學生在一種積極的情緒中學習和體驗,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第一層的玩,是讓學生無意識地玩,學生是在原有的對積木認識的基礎上玩。(這時的積木在學生眼中就是玩具。)

第二層的玩,是讓學生整理積木。學生在整理積木的過程中,發現了其中蘊涵的數學知識,從而使無意識的玩開始向研究數學知識的方向轉化。

第三層的玩,則是在學生髮現了圖形的特徵之後,教師設計的有目的的教學活動──摸一摸、猜一猜。學生在袋子裡摸出指定形狀的積木的過程,就是對圖形的特徵進行再認識的過程。

第四層的玩,實際上是一個發展性練習──讓學生用聽的方法判斷盒子裡可能是什麼形狀。這一活動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掌握每個圖形特徵的同時,進一步認識到幾個圖形特徵之間的區別與聯絡。同時,使學生意識到任何研究方法都不能孤立存在,要學會多種方法綜合運用,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

由於情境的設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最貼近他們的生活實際。教學目標的確定和教學層次的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多媒體教學手段的使用比較恰當。因此,全班學生在整節課的學習過程中態度積極,主動參與,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認識l的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的實際重量,建立1克的實際概念.

2、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質量觀念,知道稱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要用克作單位。

3、通過操作活動,瞭解用天平稱比較輕的物品的方法,在觀察、操作活動中,培養初步的估計能力。

4、通過從實際生活引出質量單位,認識到質量單位與日常生活是緊密聯絡的,瞭解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教學重難點:

重點: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的實際重量,建立1克的實際概念.感受並認識質量單位克,知道稱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要用克作單位。

難點:初步建立克的質量觀念,會進行估測,

教具、學具:

教師準備:一個2分硬幣,一些大豆、花生米、圖釘、乒乓球等實物,或其他能表現1克有多重的實物。給每個小組準備一袋護膚霜(用膠布把質量標識貼住)。

學生準備:一個2分硬幣及一些到商場裡購買的標有重量的物品或食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師:同學們喜歡看書嗎?說一說你喜歡看什麼書?三年級二班的同學們正在一起閱讀《動物趣聞叢書》讓我們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出示課本情境圖,學生觀察、激發興趣)

2、仔細閱讀你能發現什麼?學生可能發現:這些動物的重量是以克、千克、噸為單位的。

3、激發學生質疑:你還有什麼疑問嗎?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克、千克、噸是什麼?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1噸有多重?

師:這節課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一起來學習。

二、自主學習,小組探究

1、介紹質量單位

平時我們常說的物品有多重,實際是指物品的質量有多少,像克、千克、噸這樣的表示物品有多重的單位叫做質量單位,表示較輕的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克作單位,今天我們就先來認識質量單位--克。

板書課題:質量單位--克的認識

2、猜一猜1克有多重?

根據自己的認識,結合身邊常見的物品來猜一猜。(板書:猜一猜)

學生可能說大概和一粒花生米差不多,和一個乒乓球差不多,和一顆qq糖差不多等。

怎樣才能知道到底誰的估計更準確?(學生可能會想到稱一稱。)

(板書:稱一稱)

我們常用天平稱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出示天平,介紹天平的構造及使用方法)

3、體驗、操作:1克有多重?(先指導,再體驗)

(1)“1克有多重”?我們先來稱一稱。(用鑷子夾起1克的砝碼)這個砝碼是1克重。把1克的砝碼放在右盤裡面,再把1個2分幣放在左盤裡面,讓學生觀察這時標尺的指標處在什麼位上?(經過學生觀察,使學生明確1個2分幣大約重1克)

(2)讓學生拿出一個2分硬幣放在手上掂一掂體驗1克有多重。

(3)掂一掂,比一比,加深對1克的體驗。

用手掂一掂:一枚二分硬幣、1粒黃豆、一枚一元硬幣、一根羽毛、一片樹葉、一把尺子。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輕?

(4)“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物品大約重1克,哪些物體比1克輕?

三、彙報交流,評價質疑。

1、感受幾克的輕重。

(1)掂一掂,估一估。

請同學們先掂一掂2分硬幣,再掂一掂5角硬幣和一元硬幣,估一估它們各重多少克。

(2)小組合作稱一稱

學生小組合作用天平稱出5角(4克)、1元(6克)硬幣的質量,再掂一掂分別有多重。

(3)遊戲--比比誰的感覺準。

規則:兩人一組,一人閉上雙眼,伸出左手。另一人把1枚硬幣放在他的手心上,讓他說出硬幣重幾克。兩人交替做,比比誰的感覺準。

2、感知並建立10克、15克、20克…的質量觀念。

(1)大家再來掂一掂硬幣。請在手上放10枚2分硬幣,閉著眼睛掂一掂,感受10克有多重;再加5枚現在是15枚,大約重15克,再閉著眼睛感受15克有多重;再加5枚現在是20枚,大約重20克,再閉著眼睛感受20克有多重。(學生掂量並感受)

(2)遊戲左手右手小天平

每個小組的桌面上有一袋護膚霜(用膠布把質量標識貼住),請大家左手放2分的硬幣,右手放護膚霜。當你認為兩邊一樣重時,看一看硬幣多少枚,再估一估這袋護膚大約重多少克?

請各小組彙報,然後揭開膠布,看質量標識(誤差在±2克內),算估對。

(3)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

我們桌子上還有一些物品(小包裝標識為10~100克左右的袋裝或盒裝物品),你們從中任選一樣,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有多重?然後再看標識是多重。

3、感知幾十克、幾百克的質量。

想知道你們課前到超市裡買的袋裝食品有多重嗎?請小朋友們找一找包裝袋上的標識,再掂一掂感覺有多重。小組內再交換物品找一找、掂一掂。

四、抽象概括,總結提升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經歷了猜一猜--掂一掂--估一估--稱一稱的過程,認識了質量單位--克。秤比較輕的物品,常用“克”做單位。我們常用天平秤比較輕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時,需要用砝碼。你知道下面這些砝碼各重多少克嗎?教師用實物投影向學生出示砝碼:10克、20克、50克、100克、200克等等。

五、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1、新課堂第1題,說一說它們的質量。

2、火眼金睛判對錯。

(1)一袋麵包250克。()

(2)一根火腿腸重100克。()

(3)一個西瓜重30克。()

(4)一包話梅重80克。()

3、新課堂第2題,你知道這些物品的質量嗎?

引導學生學會從稱上和包裝上讀出質量,讓學生獨立觀察,相互交流。注意最後一題盤中稱的是2個雞蛋共200克,問題是一個雞蛋的質量是多少克?

4、資料拓展--你知道嗎?(播放音訊,同時課件出示圖片和內容)

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營養,合理的飲食搭配有利於身體健康。國小生一天這樣搭配食物比較好:米飯、饅頭等穀類食物375克,肉75克,魚蝦25克、雞蛋50克、牛奶200克、、豆製品200克、水果75克、蔬菜250克、食用油15克、食糖10克。

總結

同學們,表示較輕物品的質量,通常用克作單位,那麼,較重的物品用什麼作單位?1千克有多重?1噸有多重?它們之間有什麼的關係呢?有興趣的同學下課後可繼續研究,這節課上到這,下課!

板書設計:

質量單位--克的認識

1克有多重?猜一猜

一枚2分硬幣掂一掂

一個花生米估一估

稱一稱

使用說明:

1、教學反思:回味課堂,我感覺亮點之處有:

(1)創設情境自然有趣,以學生查閱資料為背景,以幾種動物的質量為素材,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瞭解了查閱資料的學習方法。同時將學生帶進神奇的動物世界,在瞭解動物質量的過程中,把數學與生物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2)經歷學習的過程,注重學法指導。學生在估一估、稱一稱、掂一掂的過程中建立質量觀念,學生經歷了猜測--驗證--體驗的學習過程,重視彰顯解決問題的策略方法,重視學生的親身經歷和體驗,遵循有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

(3)在實踐操作中昇華知識。學生們對克的認識如果僅僅停留在“1個2分硬幣重1克”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為了有機地把教學內容與生活中物品的質量建立聯絡,把抽象的質量單位更形象具體化。我讓學生將自己熟悉的花生米、在超市買的食品、以及數學書、鉛筆盒等,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稱一稱驗證估計的是否正確。學生通過這些操作,對克的質量觀念是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深刻。學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輕”、逐步發展到用手掂物品、估測物品、用天平稱物品的質量,並漸漸形成了一定的技能,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最後還佈置他們課外到超市瞭解各種物品的質量。把我們的數學小課堂和社會這個大課堂聯絡起來,使學生在實踐中進一步鞏固和昇華質量概念。

在這堂課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凸現了,真正親歷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在自主學習、自主活動的樂趣中昇華了對克的理解。學生學得主動、學得開心,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2、使用建議。

本教案是按照質量單位克的認識--千克的認識--噸的認識3課時的思路設計的,為使課堂更加開放生成,教學時也可以全部放給學生,實行更開放的數學課堂。

3、需破解的問題。

質量的知識比較抽象,特別是估計常見物體的質量有很大難度。如何幫助學生建立質量觀念?值得繼續探討。

認識l的教案篇5

一、活動目標

1、認識時鐘,瞭解時鐘的結構及分針、時針的執行規律。

2、能正確辨認整點、半點。

3、引導幼兒養成遵守時間的好習慣。

4、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5、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二、活動準備ppt、教師自制時鐘,老狼頭飾,小白兔頭飾。

三、活動過程

(1)謎語匯入,引出主題。

1、我有一個好朋友,嘀嘀嗒嗒不停走,叫我上學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幫手。你知道它是誰嗎?(時鐘)

2、出示ppt,你知道鐘的作用是什麼嗎?

小結:時鐘不停地走動,為人們顯示時間,人們按時鐘上的時間來進行工作,學習和休息。

(2)認識時鐘,瞭解鐘面的主要結構和執行規律。

1、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一些好朋友,你們想不想認識一下?那我們歡迎一起把好朋友請出來吧,(出示課件鐘表和教師自制鍾)。

2、引導幼兒觀察鐘面,說出自己的發現。

教師提問:看完了老師帶來的這些好朋友,你發現了什麼,每個鐘面上都有什麼?(數字寶寶、針寶寶)有哪些數字寶寶呀?(1--12)那針寶寶有幾個?(2個,長長瘦瘦的針叫分針,矮矮胖胖的針叫時針),針寶寶是按什麼方向走動的?(按順時針方向)。

教師小結:雖然時鐘的大小、顏色、形狀不一樣,但是它們的鐘面上都有1-12的數字;還有三根長短、粗細不一樣的指標,其中長長瘦瘦的針叫分針,矮矮胖胖的針叫時針,最長最瘦的針叫秒針,他們都是按順時針方向走動的。

(3)認識整點、半點

1、認識整點:利用撥動的鐘面,出示整點時間,請幼兒觀察,現在時針和分針分別指著什麼數字上?現在是幾點?你是怎麼知道的?

教師小結:看幾點鐘時,先看時針,再看分針;當時針正指向某一個數字,分針又正好指在12上時,就表示幾點整,如時針指在1上,分針指在1上,就是1點。

2、認識半點:利用撥動的鐘面,出示半點時間,請幼兒觀察,說出是幾點半。

教師小結:先看時針,再看分針;當時針正指在兩個數字的中間,分針指在6上,就表示是幾點半,如時針指在7和8的中間,分針指在6上,就是7點半。

(4)遊戲:老狼老狼幾點了遊戲玩法:老師戴上老狼的頭飾拌老狼,由老狼撥動時鐘,由幼兒伴演小白兔問"老狼老狼幾點啦"老師撥動出時間,由小白兔說出是幾點?當老狼撥動時鐘到12點時,小白兔說出12點時,就要靜息在桌了上,不能說話,老狼就不會抓小白兔。

四、活動延伸

1、討論鐘錶對我們的作用,(時鐘可以隨時提醒我們工作、學習、睡覺、起床等)讓幼兒知道時間是寶貴的,上幼兒園時不能遲到,養成遵守時間的好習慣。

2、回家後可以與爸爸媽媽幫你製作一個時鐘。

活動反思:

此活動雖然是個舊題目,但設計者打破以往的教學方法,而是採用發現式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幼兒自己操作,觀察理解,最後得出結論。比如掌握難點“分針走半圈,時針走半格。”都是主要讓幼兒自己動手撥針,親自嘗試,驗證得出結論。結尾部分也比較新穎,採用遊戲形式,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進一步掌握了學習內容。延伸活動中製作小鐘表也是一個理解內化的過程。

認識l的教案篇6

設計思路:

幼兒學習活動應來源於生活、來源於幼兒的興趣。本次活動的設想即來源於本班幼兒的興趣—-愛玩弄一些球類玩具。為了讓孩子在輕鬆的環境中進行探究,活動前我和孩子共同收集會滾動的的廢舊物品,同時根據本班幼兒喜歡探索及遊戲的年齡特點,我設計了以玩遊戲為主線以動手操作為探索過程的活動,讓孩子們在自由輕鬆的氛圍中認識球體,感知球體的基本特徵。

時間:20xx年4月

班級:大班

教師:李永華

活動目標:

1、認識球體,在生活中找到相似的物體。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教具:籃球、足球各1只,圓鏡子一面,一圓硬幣2-3枚,玻璃球2—3釦子2-3個,圓卡2-3張。

學具:幼兒人手1份操作材料(塑料球1只、圓卡1個。)

活動過程:

一、以遊戲激發幼兒探索興趣,匯入課題。

1、“今天老師帶來一個好玩的遊戲叫《小孩小孩真愛玩》,在遊戲中小朋友一定要仔細觀察物品,找出它們的不同,好嗎?”

二、與圓形比較觀察,認識球體。

1、幼兒自由觀察學具物品,並說一說它們有什麼不同。

2、教師小結:像圓形卡片一樣的東西都是圓圓的、扁扁的;而像皮球一樣的東西不管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的。

三、瞭解球體特徵。

1、繼續以遊戲形式請幼兒自由操作。(“現在就請你們都來摸一摸、比一比、滾一滾這些東西,看你能發現什麼?”)

3、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的發現,並上前試一試,玩一玩,指出哪些東西能向不同方向滾動。

4、教師小結:扁圓形的東西只能向前或向後滾動;而球狀的東西可以向任何方向滾動。)所以我們把能向任何方向滾動的,無論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形的物體叫做球體。

5、師生共說兒歌,理解球體的特徵。

“球體球體圓溜溜,那邊看它都是圓,球體球體圓滾滾,哪邊推它都能滾。

四、鞏固對球體特徵的認識。

1、分類:將扁圓形物體與球體物體分類。

2、請幼兒想一想,說一說日常生活中與球體相似的物體。

五、區分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知道球體屬於立體圖形。

六、延伸活動

觀察幼兒用書的圖例,找一找哪個不是球體,想一想它們為什麼不是球體。

認識l的教案篇7

單元教學目標:

1、結合學生日常作息時間,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態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2、結合生活經驗學會看鐘表,會認讀整時、半時,體會整時過一點或差一點到整時。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課程標準中相對的知識技能目標:能認識鐘錶,瞭解24時記法,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體驗時間的長短。

小明的一天(1課時)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學會看鐘表,會認讀整時和半點。

2、滲透珍惜時間的教育。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教學重點:

會認讀整進、半時。

教學難點:

通過對比,認識整點與半點的特點。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教師先出一個謎語,讓學生猜一猜。

2、出示各種漂亮的鐘,激發學生認識鐘錶的慾望。

3、拿出實物讓學生辨整點與半點時鐘分別是如何敲的?

二、說一說。

1、說說課本當中,小明的一天是怎麼度過的?結合小組討論。

2、小朋友的一天又是怎樣度過的呢?

三、認一認。

具體地說說小明幾點在幹什麼?

一、比一比。

引導學生討論,發現半時和整時的區別,這是本節課的難點,討論完後請小組長代表發言,最後教師作出總結。

二、結合實踐。

1、結合自己的實際,說說自己是怎麼安排時間的。

2、引導學生合理安排時間,樹立珍惜時間的觀念。

三、練一練。

1、第1、2題都是鞏固鐘錶的認識、

2、小調查是學生結合生活經驗來說一說,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可作為一次家t作業,第二天來進行組織交流。

認識l的教案篇8

活動目標:

1、能辨認出時鐘上的整點、半點

2、幫助幼兒理解時鐘的用途,培養幼兒從小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課件ppt

活動重難點

重難點:認識時鐘,會看時鐘的整點、半點

活動過程:

一、謎語匯入

1、教師自我介紹,告訴小朋友今天要認識這個物品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出示謎語,讓幼兒猜一猜引入課題。

二、認識時鐘

1、出示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時鐘,告訴幼兒適中的主要作用就是準確的告訴我們現在是幾點了。

2、請幼兒觀察鐘面,去發現鐘面有1—12的數字,兩根針,細細長長那根是分針,胖胖短短那根是時針。認識時鐘後,帶領幼兒念一首關於時針和分針的兒歌。

三、認識整點:

1、跟幼兒分享《東東和時間的故事》,去觀察東東在會看時鐘了之後是怎麼做的。觀看後讓幼兒仔細觀察三個整點鐘面的圖片,去認識時鐘的整點。知道當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的時候就是幾點。

2、在認識了整點之後,出示另兩個鐘面,讓幼兒去看鐘面顯示的是幾點鐘,然後確認答案。

四、認識半點:

1、出示《東東和時間的故事》中兩張半點的圖片,讓幼兒去觀察圖片中的時鐘,看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引導幼兒認識半點,知道當分針指著6,時針走過幾的時候,就是幾點半了。

2、在認識半點之後,出示另兩張圖片,讓幼兒看鐘面上顯示的是幾點半,再次認識半點,加深印象。

五、活動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時鐘,學習了看整點、半點。相信小朋友們再看到時鐘的時候一定學會看時間了,希望小朋友們以後學會合理的安排自己一天的時間,做一個愛惜時間的好孩子。

標籤: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