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滬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8篇 《教育新風尚,滬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助力學生成長》

本文為滬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內容豐富、錯落有致,旨在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語文教學工作。教案囊括閱讀、寫作、口語等不同方面,且每一篇教案都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希望教師們能夠藉此教案能夠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為學生的成長髮展貢獻一份力量。

滬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8篇 《教育新風尚,滬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助力學生成長》

第1篇

1、知識目標如何通過任務的描寫揭示人物內心世界及性格特徵。

2、能力目標要展現人物個性特徵,需用準確生動的描寫方法。

理解文章結構的巧妙之處(設定懸念、安排線索、巧做鋪墊)

(一)字:積攢z ǎn 儼然y ǎn 凜然l ǐn 咄咄d u ō齜z ī 戳c h u ō 鑲嵌x i ān g 依靠y ǐ偃y ān 哧溜c h ī l i ū 水漬z ì 霎時s h à 掖y ē

(二)多音字s āi 塞到y à 軋製l ūn 掄起塞s è 堵塞軋z h á 軋鋼掄s à i 邊塞g á 軋帳l ú n 掄動

(三)詞積攢:一點一點地積存。儼然:形容很像。凜然:嚴厲、嚴肅。咄咄逼人:形容說話傷害人,令人難受。豔羨:羨慕。橫刀立馬:形容非常英武。張牙舞爪:形容野獸的凶相,多用比喻人的凶惡樣子。霎時:形容短時間。剋制:克服。

(一)課文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回憶性的文章大體結構一般是“總----分----總”,據此文章分為三部分。

2、(3—17)寫我買花臉,演花臉及因演花臉惹禍和遭懲罰(設定鋪墊)

3、(18)總結對於孩子來說過年的魅力更深一層的緣故,照應開頭。(一線貫穿)

(二)、文章的主要內容(學生概括總結)作者敘述了自己在一年過年時候得到花臉並因此闖禍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懷念。

一、課文圍繞“花臉”共寫了幾件事?(學生總結歸納)

1、寫花臉抓住了特徵描寫(形、色、眉、眼、頭、鬍鬚、對比)

②小夥計:可看出小夥計的精明強幹(維妙維肖,符合人物身份)

三、學習了本文後聯想自己的童年生活,回想一下在你的思想海洋中有沒有幾朵晶瑩美麗的小浪花,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想一想、說一說,並提煉出其中的積極意義。

四、把以上的敘述用精彩的筆墨寫成一篇回憶自己童年生活經歷的文章。注意用上今天的寫作收穫。

滬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8篇 《教育新風尚,滬教版六年級語文教案助力學生成長》 第2張

第2篇

正音,積累字詞:愜意(qiè)、裂縫、避難、穿梭(suō)、車軸、軌道、稀世珍寶、靈丹妙藥、源源不斷、健步如飛、世外桃源;用“多彩多姿”、“源源不斷”、“世外桃源”造句。

分段朗讀課文,感受科技類說明文用詞的準確性、科學性。

理解科幻類文章基於現實,發揮想象的特點;感受科技類說明文用詞的準確性、科學性;體會作者對未來科技進步發展的美好願望和樂觀態度。

這是一篇科幻類的文章,根基於科學,表現魅力源於藝術,關鍵要突出“幻”字,即想象力的展現。請同學們聯絡實際,展開想象,寫一篇“神舟七號”太空之旅的文章。(200字以上)。

一、匯入: 同學們,相信大家從小就對神祕的天空或者宇宙抱有著幻想,渴望到太空中去旅遊一次,我們雖然不能乘坐“神舟七號”上天去,但是讓我們跟著作者莫幼群一起去遊歷一下這童話般的太空城吧!

1.同學散讀,初步感知童話般的太空城究竟有什麼與眾不同之處。

2、理清文章的思路(以遊歷前——太空漫遊順序為依據)

第一段:(1——5)漫遊之前的神祕猜測,介紹了空天飛機的製造原理、功能和優越性。

第二段:(6——24)圍繞“童話般”的想象展開對太空城的描述,具體從形狀、具體設施、居民生活娛樂、氣候、工農業等角度進行詳細地介紹。

1)“它究竟是個什麼樣子,陽子想象不出來。”這句話的作用是什麼?

答:引出本文的說明物件,即太空城。並且通過反問語氣,引起讀者興趣。

2)文章題目是“童話般的太空城”,為什麼用大量的筆墨寫“空天飛機”?它有哪些特點?

答:因為他們必須乘坐空天飛機才可以抵達太空城。它是既能在大氣層裡,又能在太空飛行的飛機。有“水平起飛”、“適應不同需求”、“備有火箭發射器”、“飛行速度極快”四個特點。

2、閱讀第二段,思考“作者從哪幾個方面介紹了童話般的太空城?”

像一個巨大的摩托車輪,車輪朝上,連著的車軸朝下。

通過圓環壁上的視窗的關閉,調節陽光的進入和控制熱量

把生產出來的“稀世珍寶”和“靈丹妙藥”,源源不斷地送回地球,造福人類。

3、比較太空上的生活和地球上的生活,你更喜歡哪一個呢?為什麼?

明確:有自己的觀點和想法,能夠說出兩件事物的區別。

1、說說這篇說明文中,哪些句子是煉字用詞很好的?

2)太空城坐落在離地球38萬公里的軌道上,飛機能飛那麼遠嗎?

5)在太空城裡,一切物體的.重量都只有地球上重量的十分之一。

6)據統計,約有400種的面上無法制造的合金,能在太空工廠裡製造。

7)時而飛到四五米高的空中,真好像天仙下凡一樣,精彩極了。

8)由於太空中沒有白天黑夜,所以視窗是可以調節的,只要調整採光的角度,就可以調節晝夜的長短。

科幻類的文章,根基於科學,表現魅力源於藝術,關鍵要突出“幻”字,即想象力的展現。文章運用比喻等,從多角度展開想象,帶領讀者領略了一個多樣化、可感的童話般的太空城。

請同學們聯絡實際,展開想象,寫一篇“神舟七號”太空之旅的文章。(200字以上)。

1)抄寫:愜意(qiè)、裂縫、避難、穿梭(suō)、車軸、軌道、稀世珍寶、靈丹妙藥、源源不斷、健步如飛、世外桃源;

2)用“多彩多姿”、“源源不斷”、“世外桃源”造句。

匯入新課:以“神舟七號”太空之行為話題,引起同學們的興趣,一起“參觀”童話般的太空城。

上課:閱讀沉浸,圈劃討論太空城有哪些特點(從生存條件、生產條件、生活條件、救治條件討論),句子賞析。

拓展延伸:請同學們聯絡實際,展開想象,寫一篇“神舟七號”太空之旅的文章。(200字以上)

第3篇

3、 情感目標:理解動物的生存權,培養動物保護意識

同學們,我們今天又要認識一種動物了,它的名字叫河馬,請大家把書翻到《快樂河馬的故事》,讓我們一起走近河馬的世界。看看菲利普。賽福給我們講了兩匹河馬怎樣的故事。

2、大家講得都很仔細,我們聽到了河馬哈伯特和河馬雨果的故事,你們說這兩匹河馬“快樂”嗎?(圈劃、朗讀相關語句,說出理由)

第4篇

瞭解作者筆下上海弄堂日常生活情景,感受上海人的心態、情緒、性情。

以讀促寫,能運用作者以生活瑣事為元素,通過特寫鏡頭和細節描寫來揭示人們內心世界以及生活準則的寫法寫一個生活片段。

瞭解作者用饒有趣味的細節描寫來描摹上海弄堂日常的生活情景,感受上海人的心態、情緒。

以讀促寫,能運用作者以生活瑣事為元素,通過特寫鏡頭和細節描寫來揭示人們內心世界以及生活準則的寫法寫一個生活片段。

(1) 讀課文,找出描寫上海弄堂日常生活情景的段落。

2、上網查詢有關上海弄堂資料,做成多媒體課件。

1、你住過或看過上海的弄堂房子嗎?你眼中的上海弄堂是什麼樣子的?

2、老師出示準備好的圖片。學生以個體為單位回答問題(點到即可),展示自己查詢的資料。從學生的生活體驗談起,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

為什麼說:“去過上海的弄堂,大概再到上海的別處去,會看得懂更多的東西。”?作者在上海的弄堂看到了什麼?看懂了什麼?

學生默讀課文,圈劃,點評,以大組為單位交流。讓學生沉浸文字,整體感知是理解情感和品味語言的基礎。

1、上海的弄堂生活具有什麼樣的特點?劃出描寫上海弄堂生活場景的文字的句子,品一品,讀一讀。

2、在文中,弄堂裡的上海人什麼特點?你認為弄堂與人有什麼關係?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最後大組交流,明確讓學生進一步走入文字,理解品位,把握“從上海的弄堂,到上海弄堂的生活的環境,到上海人的特點,到上海文化”這條主線。

老師在讀了這篇文章的時候,覺得似乎在看一部上海人生活的紀錄片,為何會有這種感受呢?

(用了頗多生動的特寫鏡頭和饒有興趣的細節描寫來寫弄堂裡的生活。)學生以個體為單位朗讀、感受。

陳丹燕將視角落在弄堂裡平民百姓的`生活上,來解讀了弄堂文化,其實在上海的弄堂生活裡還有許多文化,還有許多視角,比如:弄堂遊戲、弄堂小吃……(放照片)

隨著城市現代化的建設,越來越多的弄堂離我們遠去,如今在高樓大廈中、在新建社群裡生活著的依然是上海人,他們的生活是怎樣的,同學們,你們眼中看到的又是怎樣的場景,體會到的又是怎樣的海派文化呢?

仿效作家以細節描寫、特寫鏡頭的寫法,寫一段話,描摹一下你們眼中上海人的生活,可以是小區一角,家庭一幕,早晨的集市……

第5篇

⑴瞭解科幻小說的特點:豐富而合理的想象以及一定的科學依據。

⑵感受“童話般的太空城”,感受想象的神奇,並能進行合理而豐富的想象。

⑴交流太空中的趣聞:刷牙,洗澡,上廁所,睡覺,大呼嚕等(參考:[延伸閱讀1]),啟發學生想象,並激發學生表達心目中的太空城。

⑵太空城坐落在哪裡?坐落在離地球38萬公里的軌道上。

⑶它是什麼形狀的?像一個巨大的摩托車輪,車輪朝上,連著的車軸向下。

不同——太空城的圓環壁面上有許多透明材料作成的視窗,太陽光通過視窗給城市送來源源不斷的光明和熱量;還可以調節晝夜的長短;氣候可任意調節。

人造的土地;用輕巧的人造板搭出的房屋;農場;冶煉廠和製藥廠,可以製造出地球上無法生產的物品;醫院等。

⑴如果要在太空裡生活,你心目中的太空城又是怎樣的呢?請根據課前同學描述的太空城寫作《我心目中的太空城》。要求按照一定的寫作順序,使用一定的說明方法,語言直白準確,符合科幻小說的科學性和幻想性。

●在太空失重的狀況下,如果宇航員冷不丁放屁,會不會影響飛船的安全?

▲在太空中放屁得很小心,因為其反作用力可能會把人推走,而且還會汙染航天器座艙中的環境。屁中的氫和甲烷等成分是可燃氣體,嚴重時會引起爆炸。因此,放屁的時候最好到廁所裡解決。

▲目前我國的“神舟”飛船還不具備供航天員洗澡的功能。因為如果要在太空洗澡的話,需要大量的水,會增加飛船和運載火箭的負擔。還要增加特殊裝置,防止洗澡時失重的水珠飄滿整個飛船。我國航天員在飛行時主要還是靠特製溼毛巾清潔身體。

●有報道說聶海勝跟他女兒對話時,非常激動,流下了眼淚。在失重的情況下眼淚會不會飛起來?

▲在失重的情況下,任何物體都是可以漂浮起來的。眼淚的主要成分是水,它可以像水滴一樣飄浮在座艙裡面,正驗證了那首流行歌《誰的眼淚在飛》。

●航天員坐在飛船上,太陽從哪邊出來?也是一天看到一次日落日出嗎?

▲神六是由西北向東南執行,90分鐘發生自轉,與地球自轉不一樣。神六此次將繞地球運轉約80圈,航天員一天可看到16次日出日落。

●宇航員穿的衣服內部是否充滿氣體?如果在太空衣服破了怎麼辦?

▲航天服分為艙內航天服和艙外航天服兩種。宇航服內有大氣,可以維持航天員的生命活動。目前我國宇航員穿的均為艙內宇航服,理論上艙內宇航服和艙外宇航服都應該嚴格密封,但是由於返回艙和軌道艙是密封的,艙內有同等壓力的大氣,所以如果在艙內出現宇航服漏氣是沒有直接生命危險的。

▲會的。不同的是,在地面上打鼾,翻個身一般會停止;但在太空中,無論你怎麼翻身打鼾都不會停止。因為在失重條件下,身體無論處於什麼位置,都是一樣的。

▲在微重力的情況下航天員體內的腸子很可能是漂浮的,內臟並不能像在地面上一樣正常工作,航天員在排大便時也許並不是一次就能成功。很多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的宇航員從中間艙的廁所裡出來時,常常喃喃自語:“又失敗了。”

輪胎形太空城可居住1萬人。輪胎圓環的直徑為1800米,每分鐘旋轉一圈,以產生人造重力。這種旋轉速度,可使環外緣的重力與地面上的重力相等。於是,外緣成了“地”,內緣成了“天”,“天”與“地”相距100多米。“天”由一排排拱形玻璃窗構成。“天”的上方有一面巨大的凹面鏡,它將太陽光反射到圓環中央的.鏡子上,然後再反射並透過拱形玻璃窗進入管形居住區。管形居住區在太陽光射進的方向呈百葉窗形。百葉張開時陽光進入管內,使那裡成為白天;百葉閉合時擋住陽光,那裡就是黑夜。管形居住區內除住房和學校等建築外,還有農業生產區。圓環中軸的兩端,一端為對接裝置,可供來往的宇宙飛船停靠,另一端連線著工廠和太陽能電源裝置,中軸有六根輻射管道與生活區相通,人們乘長100多米的電梯到達“天”頂,開啟拱形玻璃窗,通過輻射管道進入中軸,再沿中軸去工廠上班。

為了防止強烈的宇宙線、太陽紫外線和x射線的危害,輪胎形太空城的外壁用月球礦渣覆蓋起來。礦渣不規則地分佈的外壁,遠遠看去,太空城宛如花環,所以有人稱之為“花環天宮”。

傘形太空城像一把張開的大傘,只是沒有傘衣。一個個農業艙連成圓環,構成傘的邊緣。傘柄是個巨大的圓筒,直徑6500米,長32000米,可居住100萬人。圓筒以兩分鐘一轉的速度旋轉,以產生人造重力。圓筒四周對稱地設定了四面玻璃窗,窗外是蓋板,蓋板內面是一面鏡子。合上蓋板,便遮住陽光,裡面就是黑夜;蓋板張開,鏡子將陽光反射進圓筒,裡面就是白天。圓筒內部與地球上的景色一樣,有高山河流、樹木花草;還可呼風喚雨,“製造”天氣。農業艙是密封艙,可以對裡面的季節變化加以控制,使得在任何時候都能種植蔬菜、水果。農業艙裡還飼養著各種動物,包括有益於植物的各種昆蟲。太陽能發電站、太空工廠、航天碼頭都設在圓筒的一頭,太空城的居民們便在那裡上班。

有了水,就可建立密閉生態迴圈系統,構成太空城的小型生物圈。ピ厝撕教斕男蚰煥開後,許多科學家提出了不少太空城方案。如斯坦福城、向日葵城、奧尼爾一、二、三號宇宙島等。

奧尼爾宇宙島是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奧尼爾博士領導設計的。其中的“奧尼爾三號島”規模最巨集大,可居住百萬人。它的兩個居住區,是直徑6500米,長32000米的圓筒,用傳動帶相連,以兩分鐘一轉的速度旋轉,產生人造重力。

圓筒四周對稱設定4面玻璃窗,窗外是蓋板,蓋板的內面是一面鏡子,遮住陽光,裡面是黑夜。蓋板張開,鏡子將陽光折射進圓筒,裡面就是白天。陽光強度由蓋板的張角控制。住房可為每個人提供與地球上相當的面積和空間。

圓筒內的景色與地球上一樣,有高山、河流和道路,水陸交通繁忙。住宅周圍是花草樹木,每個人佔有的綠地面積和空間,也與在地球上大致相當。在圓筒的上方,有由眾多的農牧業艙室組成的圓環,它們調節成不同的春夏秋冬的季節輪迴,以便任何時候都有四季水果、蔬菜供應。這樣的太空城是真正的天堂。人們何樂而不往呢?!

第6篇

掌握孟子的文學常識及其政治主張,準確把握文章的寫作意圖推行孟子心中的仁政。

理清論證思路,掌握通過類比論證、正反論證、舉例論證的方法證明觀點的方法。

教學重點:掌握通過類比論證、正反論證、舉例論證的方法證明觀點的方法。

教學難點:準確把握文章的寫作意圖,掌握通過類比論證、正反論證、舉例論證的方法證明觀點的方法。

2、孔子處於春秋末期,春秋之後就進入了戰國時代,“戰國”二字型現了當時怎樣的時代特點?你認為戰國的國君最關心的是什麼?

3、身處戰國的孟子是繼孔子之後儒家的又一位代表人物,面對一心只想通過戰爭征服他國的戰國君王們,智慧又擅長辯論的孟子會用什麼辦法來推行儒家“行仁政,愛百姓”的政治主張呢?他是怎麼把齊桓公、晉文公、梁惠王、滕文公等各國君主“騙”得一愣一愣的呢?今天我們這節課與其叫《天時不如地利》,不如叫做“狡猾的孟子”

2、集體朗讀,讀出說理的氣勢,注意排比句的朗讀方法。

城、郭、是、池、環、兵、委、去、域、親戚、至、順、畔、夫

1、你認為孟子寫這篇文章的真實目的`是什麼?(是為了教君王如何攻擊別的國家嗎?)從文章中哪些句子可以讀出孟子的真正想法?

2、“道”的本意是“道路”,後來引申為“方法、法則”的意思。結合孟子的政治主張,你認為孟子這裡談到的“人和”之“道”具體指什麼?

3、本文的論證中心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合”,要表達的道理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寫作的意圖是規勸當時的統治者施行仁政。

4、作為一篇議論文,一般會有提出論點、分析論證、得出結論的議論過程。本文孟子是如何提出論點、分析論證、得出結論的?再讀文章。

1、在戰亂不止,各國之間你死我活的戰國時代,如果說施行仁政的大道理,君王會不會採納呢?善辯又有些“狡猾”的孟子採用了什麼辦法?

通過軍事引起君王的興趣,再通過層層說理慢慢將君王引入自己設下的“仁政”的“圈套”。

2、孟子是如何從軍事角度說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第二小節、第三小節與第一小節之間是怎樣的關係?

舉出事實論據,分別舉例論證: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第二小節與第三小節論述的角度有什麼不同?孟子在這裡使用雙重否定句想要起到怎樣的表達效果?

4、你認為為什麼在天時、地利、人和這三者中,人和的作用?

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依據,外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條件。內因決定外因。

有了“人和”,其他問題能夠通過集體的智慧和力量迎刃而解。

5、孟子講完軍事之後,將“人和”最重要的道理類比到了治國的領域之中,在第四小節作者主要採用了講道理的方法,屬於道理論證。文中的排比句起到怎樣的表達效果?

6、那麼孟子認為怎樣才能“人和”呢?孟子又是如何進一步論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的?

7、至此你認為孟子的道理說清楚了嗎?請理出孟子的論證過程。

8、“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這句話是主張打仗的還是不主張打仗的,為什麼?

看似教君王怎麼打仗,其實文字背後的意思是說,真正的君子是不會隨隨便便打仗的,君子愛好和平,只有萬不得已才打仗,如果君王熱衷於打仗,那你就不是君子——可見孟子的“狡猾”

1、請同學們回顧以下,孟子是怎樣從吸引君王的興趣開始一步一步引導君王,最終把君王引向孟子實行“仁政”的政治主張的?

君王聽說孟子要談論打仗的辦法,一定認真聆聽,經過孟子從正反兩個方面舉例論證,以及從軍事類比到治國方略,便會被孟子嚴密的論證牽著鼻子走,打心底裡認為要打勝仗,治理好國家確實需要“人和”。這時,落入孟子事先佈置好的圈套的君王自然而然就要追問“人和”的方法到底是什麼了。孟子提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理並從正反兩個方面加以論述。

2、通過這篇文章,你學到了哪些論證自己觀點的方法?

3、聯絡實際生活,談談你從“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獲得了哪些啟示?

?天時不如地利》是一篇文質兼美的經典之作,鑑於是誦讀欣賞篇目,在設計教案時,注重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品味,在讀中感悟;在備課中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同時,以誦讀為主線,採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採取誦讀、點撥、討論、質疑等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整節課的教學實施過程由幾個板塊內容構成:第一板塊“整體感知,誦讀訓練”;第二板塊“深入文字,品讀賞析”,具體又分合作探究、疑難字詞釋義,探究文章主旨、賞析論證藝術,吟哦諷誦、積累經典;第三板塊“古為今用,拓展遷移”,設計一道開放性思考題談談“和”的新意,力爭讓學生學會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和運用現代觀念的角度來理解和評價文章內容,注重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培養學生主動閱讀文言經典的興趣;增強學生對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吸取民族智慧;豐富學生傳統文化積累,積澱傳統文化底蘊,應當成為所有教師在教授經典文言文時的終極追求。

在這節課上我顯然不在狀態:課堂教學語言表達不順暢,課堂組織不力,引導不到位。總感覺到有些彆扭。班還是我經常上的班級,學生還是我熟悉的學生,況且又沒有其他教師聽課,這只是一節平常的課,我為什麼就這樣不自在呢?

由此,我想到備課不但包括備教材、備學生,而且還應該包括備自己——以最好的狀態進入課堂。不管是穿著、心情還是精神氣質,都要使自己達到最理想的狀態。因為課堂是神聖的,師者的形象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竇桂梅老師說:“站在講臺上,我就是語文。”一個舉止從容大方、吐高雅、智幽默的教師肯定會贏得學生敬佩和愛戴。親其師才能信其道那麼,我為什麼會在這節課上不在狀態呢?其實每一週的開始上課的狀態都不是太好。這可能與雙休日的休息有關。在家還沒有休息夠,又要進入緊張的工作之中了,心理上多少有些不情願。我瞭解到有不少老師也有這種表現。其次課前的注意力沒有在備課上。以為課已經準備好了,教案也寫成,課文以往教了好幾遍,也再熟悉不過了,認為沒有必要準備了。於是就不再思考教學上的事情了。

還有,在課堂開始時導語沒有做好。開頭很重要,它甚至影響著一節課的質量。在上課時我說:“在戰國時代,戰爭頻繁,人民深受戰爭之苦。繼孔子之後,一位儒家大師出現了。大家說他是誰?”學生很容易就能回答是出孟子。“他有什麼政治主張呢?”我接著問。這下學生沒有回答上來。出乎了我的意料,因為學生在七年級時學過中國古代史,回答這個問題並不難。但是70多個學生中就沒有一個能回答上來。這令我比較失望,影響了接下來的上課心情。

大凡成功的教師都善於調節自己。根據實際情況調節教學進度,調節教學策略,調節自己的情緒。這是教學機智,唯有在實踐中不斷地鍛鍊才能養成。

第7篇

20xx年4月2號—4號,山東省古詩文教學研討會在煙臺龍口舉行,我在參會的同時,有幸執教了李白的《行路難》一課,《行路難》是李白遭遇仕途坎坷之時所發出的人生感慨。李白——生逢大唐帝國的鼎盛時期,夙有“濟蒼生”、“安社稷”的遠大抱負,渴望得到君王的賞識,天寶元年,他42歲,經朋友舉薦,受玄宗皇帝詔聘來到長安,由布衣一躍而為卿相。準備大顯身手,建立一番功業。但是此時的玄宗已喪失了早年勵精圖治的精神,只把李白看做文學侍臣,只是想用李白的才華為宮廷生活做點綴。而李白那種不肯摧眉折腰事權貴的性格也與權臣們格格不入。在宮廷不久即蒙受讒言,最後竟被玄宗找了個藉口發落出來。幾十年的功業追求化為泡影,這首詩寫在李白無奈離京朋友為他送別之時

課堂教學的情景至今仍歷歷在目,我想:語文不僅僅是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從語文課的學習中感受學習的樂趣,體味一種人文精神的關懷。我們要用美的藝術形象和充滿詩情畫意的語言去感染學生,引導學生體會文章所蘊含的審美情操,使學生受到藝術美的薰陶,然後運用所學知識提高認識能力、觀察能力、鑑賞能力和表達能力,通過不斷地磨課,我感覺:要出一節自己感覺滿意的課,不經過千錘百煉是不行的'!對這節課我一次次的教學設想被推翻,又一次次建立新的教學設想,真是“不斷磨練,不斷完善”,對這節課,我體會最深的有如下幾點;

由談李白自然匯入課文,再由李白的“嗜酒”過渡到面對美酒佳餚難以下嚥,在此基礎上走進課文探尋緣由。

在“讀準、讀順”環節遵循了由淺入深,層層遞進的原則,當的課堂上可能自己一提到“節奏”問題的時候,有一些突兀,學生們沒有很好的理解我的意思,把如何讀好一首詩歌的方法一一推薦了出來,或許更換一種問的方式會更好,比如:如何停頓 在整體感知環節中,我通過適時地展示背景,增強學生們對於詩的瞭解,詩歌,我個人感覺不適合翻譯出來,學生們“一望而知”但是具體說說,又無從談起,當給他們一個背景幫助之後,使得他們慢慢向詩境靠攏。

在“讀細、讀情”環節,我設計了:“我從詩歌中的什麼地方(字、詞語、句子),讀到李白暗含在心中的“難”, 我這樣認為的原因是什麼?”此環節設定是想達到:教學生一種方法,具體可抓;當再次背景引入的時候,想通過背景的拓展,螺旋問題的上升,實現問題的勾連;在這個環節的最後實現了“以詩解詩”的目的。標點符號的改動,語氣助詞“啊”的增加,想讓學生的朗讀過程出現層次感,最終達到“詩無達詁”的目的。

在“讀理、讀人”的環節,迴歸到“難”的主線,當李白麵對“難以下嚥(食物);難以施展(抱負);難以選擇(前路);三個方面的呈現也是想提示學生進行背誦,最後李白的諸多方面詩詞想告訴學生“李白不止一面”,讓學生在課外的詩詞拓展方面有所收穫!

當然本節課也有諸多遺憾之處,例如:首先,在指導學生的朗讀方面,如何更好地讓學生在理解文字的基礎上讀出層次,讀出感情,還需要再多多努力;其次,當學生的朗讀很出彩的時候,沒有給予肯定到位的評價,同時在鼓勵其他學生的勇敢試探方面還是需要我再加大功夫。

李白的《行路難》是他在“跋涉”他自己的夢想征途,其實,我們每一個語文老師何嘗不是在自己的課堂上進行著一場場夢想的“跋涉”呢?每一次課堂的師生共同學習和收穫都是這趟夢想征途上獨有的風景,我願意且思且行!

第8篇

(1)學習並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積累“一片汪洋”等詞語。

(2)讀懂故事,瞭解鯀禹父子治理洪水的原因與辦法,以及他們的精神品質。

(3)抓住文章中關鍵詞句進行品析,體會其表達的效果。

(4)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並練習講述故事。

(1)通過認讀、辨析、組詞掌握本課生字新詞,並聯繫上下文、聯絡生活經歷解釋詞義。

(3)刪繁就簡,抓住重點詞句深入品析,體會文字所蘊含的思想感情。

(2)激發學生對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從中受到薰陶與教育。

2、難點:抓住關鍵詞句,品析、賞讀,體會句子表達的意思。

4、學習課文第一部分,瞭解鯀禹治水的原因、方法及結果。

1、教師出示洪水氾濫、人們深受災難的圖片,學生認真觀看。

生:我看到人們在洪水中掙扎有的被沖走,有的活活淹死,洪水真是太無情了。

生:我看到洪水淹沒了莊稼地,人們的辛苦勞動都白費了,這樣下去,人們不是被淹死就是被餓死了。

3、教師小結匯入:是啊,這可怕的洪水災害一直以來都威脅著人類的生命與財產安全。傳說遠在上古代時,人們就深受洪水災害,在與洪災抗衡的過程中,上演了鯀禹治水的故事。

(2)禹:即大禹,是鯀死了三年後,肚子裂開而鑽出的一個孩子,也就是鯀的兒子,後來成為了一位治理天下的君王。

(從觀看圖片入手,調動學生的情緒體驗,激發學生的閱讀情緒,為理解課文、瞭解鯀禹治水的原因作好鋪墊;而對課題的理解為學生整體感知全文內容,瞭解大意打下了基礎)

3、齊讀課後“讀讀寫寫”及“詞語採集”中的詞語,加以識記。

4、提出小組交流後仍不能解決的詞句疑點,全班交流。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鯀禹父子為了消除水災,讓人們免受災難,想辦法治理洪水。鯀偷出天帝的寶物——息壤來驅走洪水最後付出生命的代價。大禹繼承父親的遺志,帶領人們挖渠開山,疏通河道,用引洪水入大海的方法最後治服了洪水,並被人們推舉為一代君王)

(有自學就必定有反饋,在反饋中互動交流,瞭解學情,並於重、難點處加以指導、強調,使學生在自學的基礎上有一定的提升)

1、快速默讀課文,動筆用“‖”為課文分段,並概括斷意。

2、指明反饋,介紹分段情況,並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來概括斷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寫鯀偷息壤驅趕洪水,被殺死)。

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寫大禹帶領人們疏通河道,治服了洪水。

(組織學生對課文進行分段並概括斷意,使學生對文章的主要內容及脈絡層次有個整體的清晰認識,同時也培養學生分析概括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1、默讀課文第一部分內容,思考鯀治水的原因,方法與結果。

①鬧大水災,大地汪洋一片,莊稼、房屋都被淹沒了,人們只好逃到山上或樹上去。因為缺吃少穿,餓死、凍死的人很多。

(結合學生的發言,在次觀看受災畫面,感受人們的苦難)

②人們苦苦哀求天地,祈求他斥逐洪水,可是天帝毫不理會。

a、理解“哀求”與“祈求”,想象人們當時會怎麼做、怎麼說,體會人們遭受洪水災害時的悲慘與無助。

(在理解與體會的基礎上,指導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1自然段的內容)

③教師小結:面對苦難的人們,面對無情的天帝,善良的天神鯀在也不能袖手旁觀了,強烈的同情心驅使著他要想辦法幫助人們治理洪水。

③把息壤放在地上,說一聲“長”,息壤便伸展開來,趕退了洪水,露出了地面,人們回到陸地上重建家園。

(學生朗讀課文第3自然段,再次瞭解鯀治水的方法與過程,體會鯀治水所做的努力)

④教師小結、過渡:鯀懷著一顆同情心,冒險偷出天帝的寶物,藉助神力趕退了洪水,但最終的又是如何呢?

①天帝發現息壤被偷走,派火神祝融殺死了鯀,奪回了息壤。

(引導學生再次體會天帝的冷酷無情,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4自然段的內容)

(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聯絡文字內容,緊緊抓住文中的關鍵詞句,通過品析、理解,體會鯀的善良、富有正義、勇於犧牲的崇高品質,與天帝的無情與冷酷形成鮮明對比,使學生於潛移默化中受到真、善、美的薰陶教育)

1、學生自由交流對天神鯀是認識與瞭解,感受其精神品質。

2、教師小結:面對人們身陷洪災的悲慘遭遇,天神鯀毅然冒險偷出天帝的寶物,想借助神力驅趕洪水,但最紅慘遭殺害,但他的善良正義、為民造福、勇於獻身的精神卻為世人所敬仰,他的形象也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