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教案5篇

要知道教案是老師們的教學設計,一定要認真對待其寫作,教案在起草的時候,你們需要強調與時俱進,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教案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教案5篇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注意“撥”字寫法,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

2、理解作者眼中“表裡的生物”究竟指的是什麼?

3、體會在作者眼中童年的記憶是人生的珍寶,值得回憶。

教學重點:

讓學生體會作者眼中“表裡的生物”究竟是指什麼。

教學難點:

結合課文內容體會童年的事件是作者人生的珍寶。

教學準備:

查詢與課文有關的文字資料。

教學時數:

3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什麼是生物嗎?你看過表裡藏著的生物是什麼樣子的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課文《表裡的生物》

二、請大家自讀課文,說說你從課文中讀懂了什麼?初步瞭解課文大意。

三、檢查預習,解決文字障礙。

(一)生字:

秒:秒錶、秒針

憐:憐愛、憐惜、憐憫、可憐

撥:撥號、撥弄、撥打

拒:拒絕、拒捕、拒諫飾非

怖:恐怖、陰森可怖

(二)正音字:

琴絃(xián)清脆(cuì)

立即(jí)玻璃(li)

蟬(chán)

(三)多音字:

轉:zhuǎn(轉彎)zhuàn(轉動)

蒙:mēng(矇矇亮)méng(矇蔽)

(四)近(反)義詞:

立即--馬上呈現--顯現

增加--減少拒絕--接受

(五)生詞解釋:

和諧:配合得適當和勻稱。

清脆:(聲音)清楚悅耳。

缽:陶製的器具,形狀像盆而較小。

四、再讀課文,自由交流,嘗試著概述文章的主要內容。

五、佈置作業:

寫本課生字,一字一行。

第二課時

一、 指生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解決以下問題:

1、用自己的語言概括這段主要講了什麼?(明確:在作者的看來,一切能發出聲音的東西,都是有生命的。)

2、在這段中有一句話使用了分號,注意體會分號前後兩句話之間的關係。

二、品讀2-16自然段,深入理解課文。

1、結合課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在作者看來表裡的生物其實指的是什麼?

2、作者對錶裡的生物充滿的是一種怎樣的感情?你從文中哪些語句中看出來了,請你讀一讀這樣的句子,談談自己的理解。

3、作者結尾說“這樣的話我不知說了多久”,其實表裡根本沒有生物,作者為什麼會這麼說呢?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4、“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不說了。”作者又為什麼不說了?

5、從小作者童年的這件事情中,你想對小作者說些什麼?

三、佈置作業:

請同學們回憶自己的童年,看一看是否也有過與小作者類似的經歷,用筆記錄下來。

第三課時

一、指生朗讀課文,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小組內交流自己的學習體會。

二、合作學習,解決:“這樣的話我不知說了多久,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不說了。”作者說了什麼?為什麼後來不說了?

三、拓展與運用。

⒈請同學們回憶自己的童年,講一講自己童年中的美好經歷。

⒉結合課文理解文中分號的使用方法以及分號的作用。

四、讀詞語、句子,認真體會所要表達的意思,擴充積累。

五、佈置作業:預習下一課。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京劇有哪些藝術特色。

2.學習課文,瞭解京劇更多的奧祕,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藝術的熱愛,培養鑑賞京劇藝術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京劇有哪些奧祕及藝術特色。體會課文表達的條理性。

2.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藝術的熱愛,培養鑑賞京劇藝術的能力。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作者簡介

在課前,大家已經蒐集了一些關於京劇的資料,你瞭解到了哪些?你認為京劇有哪些藝術和奧祕?談談你的認識和體會。(學生暢談,教師指導。課件出示作者簡介。)

二、檢查預習

1.指名讀。

注意以下詞語的讀音,並反覆認讀:

馳騁 尷尬 徹底 虛擬 鞝鞋底 僕人 凸顯 戛然而止

2.小組交流,理解詞語的意思。

3.教師抽學生彙報,全班交流。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請同學們自主閱讀《京劇趣談》這篇課文。閱讀結束後,請簡要說一說作者為我們介紹了京劇哪些方面的藝術。(指名答)

2.師:“馬鞭”和“亮相”在京劇藝術中有何妙用?請結合課文列舉相關語句自由交流。(課件出示相關句子)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可以高揚,可以;可以,可以。

(2)俗話說“”,古詩也說“”。

四、再讀課文,合作探究

1.自由朗讀課文第1~3自然段——介紹馬鞭的內容。

(1)師:中國古人時常要騎馬,可騎馬在舞臺上沒辦法表現,原因是什麼? 京劇表演中是通過什麼方式來解決這一問題的。(學生自由舉手說一說)

(2)為什麼說馬鞭可以漂亮地解決騎馬在舞臺上沒辦法表現的問題?請結合課文舉例說明。(學生合作交流後發言)

(3)作者介紹馬鞭是實在的道具,是可感覺可使用的。為什麼還要介紹京劇中一些虛擬的道具呢?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與本課的第一個小標題——馬鞭,是否衝突?(指名說)

明確: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為了突出京劇的表演藝術,與馬鞭這種實在的道具互相襯托,相得益彰。因而與小標題不衝突。

2.自由朗讀課文第4~6自然段——介紹亮相的內容。

(1)靜態亮相是如何體現京劇藝術的高妙之處的?請結合具體事例說一說。(學生合作交流後發言)

明確:課文第4自然段便是通過具體事例來印證京劇藝術的高妙之處的,同時作者通過俗語和古詩,進一步論證靜態亮相的妙處。

(2)京劇中動態亮相有何高妙之處,作者是怎樣論述的?(指名說)

明確:課文第6自然段便是具體論述動態亮相的高妙之處的,作者通過動態亮相的具體表現,引出雜技表演的藝術,以此印證動態亮相不愧是京劇藝術的高妙之處。

五、寫作特色

思考:本文在寫作上有什麼特色?(學生交流)

歸納:(1)語言通俗幽默,親切自然;(2)舞臺場景描寫生動傳神;(3)運用舉例子的說明方法使文章更有說服力。

六、拓展延伸

蒐集有關京劇表演藝術的資料,或觀看一些京劇戲曲視訊,瞭解更多有關京劇的知識和奧祕。同學之間進一步交流。

?教學板書】

23京劇趣談

馬鞭亮相

馬鞭的功用 靜態 亮相——京劇藝術的高妙之處

虛擬的馬鞭 動態 亮相——凸顯人物的英雄氣概

裝飾的美 實在的道具 虛擬的道具

?教學反思】

京劇的藝術特色有很多,作者通過對馬鞭和亮相的描述,向我們展示了京劇的一些藝術特色。在“馬鞭”一節中,馬鞭在京劇表演藝術中到底有哪些功用?解決了哪些問題?實在的道具和虛擬的道具起著什麼作用?這些是我們探究的主要問題。在“亮相”一節中,作者通過京劇表演上的具體事例,向我們展示了靜態亮相和動態亮相在京劇藝術上的高妙之處。舉例典型,論證有力,也是我們學習的重點。不足之處在於,文字是“趣談”,而我的“趣教”體現得不夠明顯。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教案篇3

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練習給課文各段加上小標題。

3、理解課文的內容,懂得魯迅先生是一位關心愛護青少年成長,熱愛勞動人民,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深受廣大人民群眾愛戴的人。學習魯迅先生關心他人、愛憎分明的高尚品質。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學習魯迅先生關心他人、愛憎分明的高尚品質。

難點: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概括中心思想。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文題目

魯迅先生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是魯迅先生的侄女周曄所寫。課文題目點明瞭作者與魯迅的關係,這篇課文就是通過回憶記敘了伯父魯迅先生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幾件事。

請同學們聽課文範讀,對課文內容有大概瞭解。(課件播放課文範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件出示課文中的生字新詞指名學生讀。

2、朗讀課文,理清脈絡,概括段意並加小標題。

課文回憶了魯迅先生的幾件事,以自然空行為標誌,把課文分為五段。指導學生朗讀課文,通過討論,確定各段段意並加小標題。小標題是對一段內容的高度概括,他通常用詞語或短句標明。

3、討論、瞭解魯迅先生,為理解課文內容做準備。

三、深入理解課文,學習第三、四段

1、回顧文章內容,瞭解“伯父”是怎樣的人,並畫出有關句子。

(伯父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2、課文中哪些地方表現了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

(1)學習第四段“救助車伕”,瞭解魯迅先生是怎樣救護、資助車伕的。

①邊讀邊想,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魯迅是個怎樣的人?

②從那裡可以看出來?

a、指導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魯迅救助車伕的動作語句,想想這一段表現了魯迅先生的什麼品質。

a請同學朗讀。想想這段話是從哪個方面來進行描寫的。(動作)

b請大家在書上圈出表示動作的詞。

c(課件出示)他們把那個拉車的扶上車子,一個蹲著,一個半跪著,爸爸拿鑷子給那個拉車的夾出腳裡的破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給他洗乾淨。他們又給他敷上藥,紮好繃帶。(“扶、洗、敷、扎”等詞表現了魯迅先生關心、愛護勞動人民,憎恨舊社會的感情。)

d請同學們再讀這段話,體會這一連串動詞的用法。從這裡我們知道了可以通過人物的動作描寫來反映人物的品質。

b還可以從哪些從地方看出魯迅是一個同情關心勞苦大眾的人?

a(課件出示)他的臉上不再有那種慈祥的愉悅的表情了,突然變得那麼冰冷,那麼嚴肅。他沒有回答我的話,只把那枯瘦的手按在我的頭上,半天沒動,最後深深地嘆了口氣。

b你準備抓住那些重點詞語來理解?說說你的理解。

c這一段話是從那方面來進行描寫的?從這裡我們知道了可以通過人物神情的描寫來反映人物的思想品質。

魯迅先生在救助車伕以後,為什麼臉上變得那麼嚴肅?他在想什麼?

④老師小結。這樣一位關心、同情勞動人民的伯父去世了,作者再也見不到他的面了。請同學們回到現實,一起讀一讀第一段的最後一句話,體會作者當時的心情。

(2)學習第三段“笑談squo;碰壁squo;”,體會魯迅先生為人民群眾的解放進行不懈鬥爭的精神。

①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邊讀邊想:“笑談squo;碰壁squo;”這件事反映了魯迅怎樣的品質?你從那裡看出來的?

②重點學習:“你想,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

再讀原句,結合資料談體會。

指導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各角色的語氣。

③老師小結。

(3)學習第二和第五段。

自主學習第二和第五段,同學交流。

學習第二段“談論《水滸傳》”,瞭解魯迅先生嚴肅認真的學習態度和對下一代的深切關心。

a聯絡上下文,說說“囫圇吞棗”和“張冠李戴”是什麼意思,這說明“我”讀書怎樣?(態度不認真)

b“哈哈!還是我記性好。”這句話的含義是什麼?

“我”聽了伯父的話後,“羞愧”“悔恨”什麼?為什麼比捱打捱罵還難聽受?

c完成填空練習伯父是一個(關心下一代)的人

d小結

②默讀第五段“關心女傭”,體會魯迅先生對勞動人民的感情。

a魯迅先生是怎樣關心女傭的?從魯迅的話中可以看出魯迅先生什麼品質?

b默讀本段,完成填空練習。

伯父是一個(同情勞動人民)的人。

c小結

請大家再讀第一段的最後一句話,體會作者的情感。

3、總結伯父的品質

(三)學習第一段“深切的懷念”

1、請同學們認真讀第一段,瞭解什麼事使“我”驚異。

2、指導學生從課文內容思考作者驚異什麼。

3、為什麼呢?請同學們討論這個問題,從三方面來找一找原因。

指導朗讀,體會作者因“年紀還小”而產生的“驚異”。

人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因為魯迅生前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因此人民愛戴他。

(四)總結全文。

1、出示填空

你覺得這是一個(關愛下一代、同情勞苦大眾、憂國憂民、愛憎分明、受人愛戴)

2、說說自己對魯迅先生的評價。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學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聖潔、駿馬、雄鷹、潺潺、迴盪、滋潤、善待、松脂、寶貴、滋養、嬰兒、眷戀、閃閃發光”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感受最深的部分。

3、揣摩優美的語句,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4、體會人類與大自然休慼相關、不可分離的關係,懂得應該保護環境,愛護家園。

教學重點:

通過誦讀,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語言;通過學習,引導學生獲得對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園的深刻認識,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準備:

投影儀,收集關於美國印第安人和首領西雅圖的知識,瞭解印第安酋長西雅圖發表演講的時代背景。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設疑,引入新課

1、完成填空練習:( )的土地

學生口頭填空,教師板書詞語

2、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將來到這樣一片土地上──《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解題。理解“神聖”的意思(原指極其崇高而莊嚴,不可褻瀆)。

過渡:“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為什麼用“神聖”來形容呢?讓我們開始今天的學習。

二、初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

1、 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想想課文主要講的是什麼?

2、 交流主要內容,瞭解“這片土地”指的是哪片土地?補充介紹文章背景。

19世紀50年代,“華盛頓特區”的白人領袖想購買美國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領地。本文是根據當時印第安人酋長西雅圖的回信編譯的。西雅圖對白人很友好,為了紀念他,美國西北最大的海岸城市命名為西雅圖。白人居民還在他的墓地上建立了紀念碑。

3、 圍繞“神聖”,理清文章脈絡。

指名分段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神聖”講了哪些內容?

三、研讀課文1—3自然段,初步理解“神聖”

1、正像同學們剛開始上課時所說的,我們常用廣闊、肥沃(列舉學生填空時用的詞語)等詞語來形容土地,而作者卻選擇了“神聖”這個詞語。那麼1、2、3自然段中,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這片土地是神聖的?邊讀邊想邊勾畫,並批註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表現“神聖”的詞句。

重點理解以下語句,並相機指導朗讀:

(1)“對我們這個民族來說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聖的。”

“我們這個民族”──印第安人,演講的原文中自稱為紅人。

(2)“我們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們的一部分。”

這句話充分地表明瞭人類與大地不可分割的關係,也預示著這片神聖的土地對於我們有多麼重要。

(3)“我們和大地上的山巒河流、動物植物共同屬於一個家園。”

這句話再一次表明了人類與大自然緊密相連的關係,同時也告訴我們:不應該以旁觀者的姿態去面對,而應該用主人的身份去保護自己的家園。

3、師讀第一自然段,引導:就在這每一部分都那麼神聖的土地上,呈現出了怎樣的畫面?

生自由閱讀1—3自然段,想象,交流自己“看到”的畫面。

小結:我們尊重這片土地上的任何東西,它們是那樣聖潔。

4、引讀2、3自然段。

四、小結

這就是我們的家園,這就是我們神聖的土地。這片神聖的土地對於我們是如此的重要,如何保有這份神聖呢?同學們課後自主閱讀課文,找找答案。

第二課時

一、回顧課文,感知“神聖”

1、 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一至三自然段。

2、 介紹西雅圖這個城市。

過渡: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對我們來說是如此的珍貴和不可侵犯,那麼怎樣才能儲存這份神聖, 留住這片聖潔呢?

二、研讀課文,理解”神聖”

1、學生自由讀四至八自然段,從文章中找出體現“神聖”的相關語句,並做好旁批,寫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出示“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瞭解“你們”是誰?(白人)

2、抓住關鍵語句進行交流,並指導朗讀

“水是我們的兄弟,也是你們的兄弟。你們應該像善待自己的兄弟那樣,善待我們的河水。”

(1)學生交流感受。(河水對我們很重要。)

(2)為什麼作者說要像善待兄弟一樣善待河水?請在課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

(3)感情朗讀4、5自然段。

“你們要照管好它,使你們也能夠品嚐風景過草地後的甜美味道。”

(4)“它”是誰?為什麼要照管好它?

重點理解“空氣與它滋養的生命是一體的,清風給了我們的祖先第一口呼吸,也送走了祖先的最後一聲嘆息。”

(5)有感情地朗讀6、7自然段。

“你們一定要照顧好這片土地上的動物。”

(6)引導學生舉例理解”降臨到動物身上的命運終究也會降臨到人類身上。”

⑵自由讀第八自然段,說說我們怎樣熱愛、照管這片神聖的土地的?

3、默讀9、10自然段,思考:我們為什麼要這樣熱愛、照管這片神聖的土地。

重點理解:“大地不屬於人類,而人類是屬於大地的。”

小結;人類屬於大地,因為大地擁有著生命成長的物質,使人類的生命不斷得以繁衍、延續。只有愛護大地上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才能確保人類生命成長需要的各種自然條件,從而保持生命的延續。

三、拓展延伸,深化“神聖”

1、在已出示的句子“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是神聖的”後,出示“我們一定要 “,引導學生補充課文以外的自然物。

2、獨立思考,補充,並交流。

四、課後練習,積累語??

練習:前3題為必做,第4題為選做。

1、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語段背下來。

2、勾畫好詞佳句並摘抄。

3、閱讀西雅圖酋長演講原文。

4、小練筆:聯絡家鄉的土地、身邊的資源是否得到了保護,寫寫自己的發現和感受。

板書設計:

15、這片土地是神聖的

善待河水

神聖的土地 善待空氣

善待動物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會寫“臘、粥”等15個字,會寫“糊塗、攪和”等9個詞語。

2.朗讀課文,想象八兒的饞樣兒。

3.瞭解課文的內容,說說哪部分寫得詳細,哪部分寫得簡略,想想這樣寫的好處。體會作者是如何詳寫主要部分的。

4.找出文中描寫細膩的句子,體會其表達效果。

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

一、匯入新課,激發興趣。

1.在上節課中,我們跟著老舍先生一起去看了北京的春節,其中提到了一種臘八那天會吃的食物——臘八粥。民間有句俗語“臘七臘八,凍掉下巴”,這說明在臘月天氣很冷。於是,產生了一種民俗,在臘八這一天要喝臘八粥,把下巴粘牢。這就是臘八粥的由來。

2.在你的心目中臘八粥是什麼樣的?談談你對臘八粥的印象。

3.匯入新課:今天,我們就跟著沈從文一起去品嚐一碗熱騰騰的臘八粥。

4.板書課題,介紹作者和作品。

二、檢查預習,掃清字詞障礙。

1.指名讀生字、新詞。

著重指導:唾沫(tuòmo)孥孥(nú nú)

2.指導書寫課後方格中的字。

著重分析指導“膩、灌、褐、筷”,並且在黑板上方格中示範。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說一說這篇課文圍繞“臘八粥”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本文圍繞八兒等著吃母親熬煮的臘八粥的經過,展現了一幅淳樸、和睦、溫馨的圖景,表現了一家人的其樂融融。)

2.通讀課文,你認為整個小故事可以分為哪幾個部分?能否用小標題概括故事情節?(盼粥—想粥—猜粥—看粥—喝粥)

3.說一說哪一部分寫得詳細。(等粥)哪一部分寫得簡略?(吃粥)

4.找出自己喜歡的部分,小組內讀一讀,談一談你的感受。

四、課堂小結。

初讀課文後,你感受到了什麼?(八兒天真、可愛、嘴饞,臘八粥香甜誘人、惹人喜愛。)

- 第二課時 -

一、複習故知,匯入新課。

匯入新課:這節課,咱們繼續學習作家沈從文筆下的文章——《臘八粥》(師生齊讀)。讓我們再一次走進這一幅細膩獨特的臘八風俗畫。

二、精讀課文,體會情感。

(一)品讀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1.請一位同學朗讀文章第1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作者寫臘八粥時,為什麼要花費那麼多的筆墨去列舉臘八粥的原料?(寫出了臘八粥的材料豐富。)我們在上節課也曾經提到過關於臘八粥的句子,回憶一下。

從中你可以感受到臘八粥吃起來一定如何?(美味可口)

2.那麼作者是如何描寫臘八粥的美味的呢?(運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臘八粥在鍋裡煮的狀態,還有臘八粥的香氣。)

3.寫臘八粥的材料和煮的狀態除了能夠襯托臘八粥的香甜可口,還有什麼作用?(為後文的故事情節做鋪墊。)

(二)品讀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

那麼多人都喜愛臘八粥,八兒也是其中的一員。那麼面對這樣的一鍋粥,八兒又是如何表現的呢?

自讀第2~8自然段,畫出描寫八兒的語句,體會一下八兒的心理是怎樣的?作者是如何表現的?

①“喜得快要發瘋”:心理描寫,略帶誇張的手法,寫出了八兒的興奮。“眼睛可急紅了”:神態描寫,寫出了八兒的迫不及待。“‘那我餓了!’,八兒要哭的樣子”,語言和神態描寫,寫出了八兒的迫不及待。

②從八兒的心理、神態、語言中能感受到八兒有什麼特點?(天真、可愛、頗有童趣)

(三)品讀第三、四部分(第9~19自然段)。

1.朗讀第9~13自然段,從八兒與媽媽的對話中,你能感受到八兒的心理和人物特點是怎樣的呢?

(八兒急切地想要吃到臘八粥,但是隻能苦苦等待;看到臘八粥淡淡的煙氣後,開始猜想鍋內的情景;但是同時也沒有隻想著自己,也想到了自己的家人。所以八兒不但天真可愛,而且也孝順體貼。)

2.從媽媽對八兒的回答中,你能感受到什麼?(媽媽是非常疼愛八兒的。)

3.從這段富有生活氣息的對話中,我們還能感受到八兒與媽媽之間濃厚溫馨的親情。

4.一位同學朗讀第14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八兒猜想的臘八粥是怎樣的呢?畫出相關句子並進行品析。

①“飯豆……腫脹了吧”運用擬人手法,寫出了想象中豆子發脹飽滿的狀態。

②栗子、花生仁煮得軟糯稀爛。

③哪個詞可以形容八兒想象中的臘八粥?(妙極了)

④這段猜想有什麼作用?(寫出了八兒對臘八粥的猜想,為八兒實際看到臘八粥做鋪墊。)

⑤寫出八兒怎樣的心理?(憧憬、渴望的心理)

5.當媽媽把八兒抱起來以後,他終於看到了臘八粥的廬山真面目了。媽媽煮的粥究竟是怎樣的呢?作者是怎樣描寫的?齊讀第15~17自然段,找出相關語句。

①栗子跌進鍋,飯豆煮得腫脹,花生仁兒脫了紅外套,鍋巴圍了鍋邊成一圈兒,粥的顏色是深褐。

②作者運用了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臘八粥內各種東西的狀態。

6.你覺得當八兒看到這鍋粥的時候,心裡是怎麼想的呢?從哪裡可以看出來?

①“他驚異得喊起來了”——感到驚訝。

②“怎麼,黑的!”——有點嫌棄,覺得臘八粥很髒。

7.看到八兒有這樣的反應時,媽媽是如何表現的?(“撿了一枚大得特別嚇人的赤棗給了八兒”。)

從媽媽的行為中你能感受什麼?(媽媽對八兒的疼愛。)

教師小結:在第三、四部分中,八兒的心理髮生了哪些變化?(迫不及待—等待—憧憬—驚訝—嫌棄)

(四)品讀第五部分(第20~21自然段)。

最後八兒終於喝到了臘八粥。作者又是怎樣來寫喝臘八粥的呢?畫出你覺得寫得好的句子進行賞析。

①“靠著”、“斜立”、筷子“擺”成十字,動作描寫。

②“肚子已成了一面小鼓”,外貌描寫,寫出了八兒喝飽了以後滿足的樣子。

③“半碗陳臘肉,八兒的爹同媽也都奈何它不來了”,八兒的父母也喝得十分滿足,通過對人們喝完臘八粥後狀態的描寫,表現出臘八粥的美味。

三、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雖然文章的標題是《臘八粥》,但讀完全文後,我們發現文章詳寫的部分是第二部分,等臘八粥,而喝臘八粥則略寫。為什麼?

(通過寫熬製臘八粥的過程,表現八兒和家人其樂融融、溫馨和睦的家庭氣氛。)

2.作者的寫作目的並不是寫臘八粥的美味,而是通過描繪這個生活場景體現普通百姓對生活和家庭的熱愛。

3.作者筆下的臘八粥讓人垂涎欲滴。再讀讀課文第1自然段,仿寫一種你最喜愛的食物。

教學反思

教學時重在通過對主人公八兒的語言、動作、神態及心理描寫,體會八兒迫不及待地想喝臘八粥的饞樣。運用邊讀邊想象的方法,讓學生充分讀書,談讀書感悟,充分喚起學生的認知體驗,有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