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滬粵版九年級物理教案精選7篇

為了可以寫出優秀的教案,我們一定要認真思索課程的進度,教案在書寫的時候,大家一定要強調文字表述規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滬粵版九年級物理教案精選7篇,感謝您的參閱。

滬粵版九年級物理教案精選7篇

滬粵版九年級物理教案篇1

●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學生認識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對物理研究及物理應用有初步印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步瞭解學好物理應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標:1.過觀察和實驗,學習初步的探究問題的方法。

2.過本節課的學習,培養初步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標:1.發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精神,發現科學實驗帶來的樂趣。

2.共同完成的觀察及實驗中,學會和同伴的協作和配合。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討論、實驗,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願望。

●教學難點:能從看到的現象中提出問題。

●教學方法:討論法、實驗法、觀察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教師自我介紹

二、引入

[師]從這個學期開始我們學習一門新課——物理。請同學們觀看漂亮的章首圖,然後聽一位同學帶感情地朗讀配文。

三、進行新課

[師]科學之旅的第一站,先請同學們觀看幾個有趣的實驗。

[演示]課本圖0.1-1實驗[演示]課本圖0.1-2實驗。

教師邊演示,邊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實驗現象。

教師再演示書本的幾個[想想做做]

1.放大鏡看自己的手指紋: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鏡看窗外的物體:是縮小的。

2.乓球會落下嗎?

[師]以上的這些實驗有趣嗎?

[板書]物理是有趣的

[板書]物理學的研究範圍:聲、光、熱、電、力等現象

[師]這些現象不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學道理,以後的學習中我們會逐漸弄清楚其中的奧祕。

物理學不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書]怎樣學習物理。

[板書](1)勤於觀察、勤於動手

[板書](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書](3)聯絡實際,聯絡社會

四、小結

物理學是有趣的,有用的。學習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細觀察周圍的生活,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大膽猜想、善於動手、勇於實踐,才能最終發現事物的發展規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佈置作業(略)

六、板書設計

滬粵版九年級物理教案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浮力》為九年級第十三章《壓強和浮力》的五、六二節,本章知識是以前力學的延伸擴充套件,是國中力學部分的一個重點。《浮力》則主要講述浮力的概念、浮力的大小以及物體的浮沉條件和浮力的應用,是對密度、力、力的平衡、壓強等知識的深化。與過去的教學大綱相比,新教材力求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密切聯絡社會生活實際,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的課程理念。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進一步瞭解浮力的現象,加深對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知道物體的浮沉條件和浮力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分析,瞭解浮力的產生。通過收集、交流關於浮力應用的資料,瞭解浮力應用的社會價值。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樂於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識的興趣,養成協作、探究問題的意識,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的影響。

3、教學重難點:

重點:對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浮力在生活中的應用。

難點:浮力的應用和物體的浮沉條件。

4、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彈簧秤、細線、水、大燒杯、食鹽、雞蛋、金屬塊等

二、說教法

通過設定情景,密切聯絡學生生活實際,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分析,把各知識點涉及的內容、問題展示給學生,以學生討論、分析解決問題為主,通過學生活動,把浮力知識有機地進行歸納,串聯起來。得出解決浮力問題的一般方法,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培養學生對知識系統整理歸納和提煉的能力,以及知識應用能力。採用多媒體和實驗相結合,可以有效地突出教學重點及突破教學難點,同時可以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三、說學法

本節課通過學生參與探究,相互交流,突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通過學生上臺演示實驗,將課堂還給學生,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讓學生初步建立應用科學知識的意識,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合作精神。

四、說教學程式設計

通過對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和學法的要求,為了更好地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對本節課設計了三個教學環節:

1、創設情景,激趣引入(5分鐘)

利用多媒體創設“死海不死”的故事情節,激發學生興趣, 誘發探索慾望,引入複習課。採用多媒體,生動活潑,互動性好,能調動學生全部感官,程度地激發學生興趣。

2、實驗質疑,合作探究

(1)建立浮力概念

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列舉浮力現象,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課程理念。根據學生回答情況教師出示問題1:如何證明下沉的物體是否受到浮力?從而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增強學生的研究和探索慾望。由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得出結論,並由多媒體展現實驗過程,得到用彈簧測力計測浮力的方法。這樣在教師的啟發、引導,學生動手實驗過程中,複習了浮力的概念,突出了重點。

(2)探究浮力的大小

首先利用多媒體簡單回顧阿基米德原理,加深對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教師出示問題2:小東的爸爸買了一個玉製實心工藝品,小東想知道它的密度,他利用了一個彈簧秤、一根細線和一盤清水,請你幫他完成實驗方案。此題是利用阿基米德原理來測密度,通過學生分組設計實驗,體現學生探究意識,有利於開拓學生思維,既複習了實驗,又突破了難點。

(3)探究浮沉的條件

教師出示問題3:雞蛋放在清水中會怎樣?怎樣使雞蛋上浮?設定懸念,能激發學生求知慾望,使教學過程生動、活潑、有趣,學生會主動參與,從而分析得出物體的浮沉條件。解決這一問題要運用力、密度、二力平衡等知識,體現知識的整體性。

(4)浮力的應用

教師出示問題4:浮力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鋼鐵的密度比水大,為什麼鋼鐵製造的輪船會漂浮在水面上呢?設定這一問題,體現從物理走向生活,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邊分析邊利用多媒體展示:輪船、潛水艇、氣球和飛艇、密度計。這部分教學既是重點也是難點,對於潛水艇及飛艇的技術問題不必糾纏。

(5)浮力知識小結

學習了浮力知識後,你有哪些收穫?請把你的收穫與同學交流分享。通過回顧交流來複習浮力主要知識點,可以使全體學生都積極參與,相互補充,把課堂的主陣地還給了學生。然後利用多媒體展示浮力知識點,讓學生對浮力的內容形成知識體系。

3、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為了加深學生對浮力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堂上設計了三個典型習題,一道計算題,幫助學生學會利用浮力進行簡單的計算,理清解題思路,一道有關吹泡泡的問題,體現物理與生活的聯絡,一道將彈簧秤改裝成測浮力裝置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五、說板書設計:

採用內容式板書,使學生對本節知識一目瞭然,準確把握重點和難點。

浮力的大小 (注意:浸沒和部分浸入)

阿基米德原理 浮力的方向

適用條件 液體和氣體

從力的角度: 從密度角度(實心)

浮f浮>g 上浮 ρ物 < ρ液

力 浮沉的條件 f浮=g 懸浮 ρ物 =ρ液

f浮 ρ液

輪船、密度計(漂浮) 稱重法:f浮=g物-f

應用 潛水艇 計算 排液法:f浮=g排=ρ液gv排

氣球和飛艇 平衡法:f 浮=g物(漂浮或懸浮)

六、說教學效果評估

本節課內容多,概念性強,學生複習時,有一定的難度。複習中,既要注重知識的複習鞏固,又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提高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課堂設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引入,學生會表現出強烈的興趣,積極參與探究,讓學生真切地感悟到,學習就是生活,物理就在身邊。阿基米德原理是一條重要規律,雖然實驗簡單,但對國中生的思維難度較大,複習演示,對提高潛能生、優秀生都有很大幫助。在教學中,我發現,部分學生對“浸入”、“露出”、“上浮”、“漂浮”等詞的認識模糊,對物理狀態不知道就急於下結論,我通過習題澄清認識,釋疑解惑。課堂上是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以新課程理念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讓學生熱愛生活,讓課堂充滿活力。

附:例題和習題

例題:

(1)質量為1000千克,體積為800分米³的魚雷,在水中上浮還是下沉?

(2)一艘輪船從海面駛入到河面上,它所的受的浮力怎麼變化?它從海面駛入河面船身是浮起來一些還是沉下去一些?

習題:

(1)質量為250克的物體靜止在水中,有一半體積露出水面,這個物體的體積是多少,它的密度是多少?

(2)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小朋友用吸管吹泡泡,開始時上升,隨後便下降,這是為什麼?

(3)將彈簧秤改造成一個可以直接測浮力大小的裝置

滬粵版九年級物理教案篇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知道什麼是彈力,彈力產生的條件 (2)能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 (3)知道形變越大,彈力越大

2、過程和方法目標

(1)通過觀察和實驗瞭解彈簧測力計的結構

(2)通過自制彈簧測力計以及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掌握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

通過彈簧測力計的製作和使用,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愛動手動腦的好習慣

二、重點難點

重點:什麼是彈力,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

難點:彈簧測力計的測量原理。

三、教學方法:探究實驗法,對比法。

四、教學儀器:直尺,橡皮筋,橡皮泥,紙,彈簧測力計

五、教學過程

(一)彈力

1、彈性和塑性

學生實驗,注意觀察所發生的現象:

(1)將一把直尺的兩端分別靠在書上,輕壓使它發生形變,體驗手感,撤去壓力,直尺恢復原狀;

(2)取一條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長,體驗手感,鬆手後,橡皮筋會恢復原來的長度。

(3)取一塊橡皮泥,用手捏,使其變形,手放開,橡皮泥保持變形後的形狀。

(4)取一張紙,將紙揉成一團再展開,紙不會恢復原來形狀。

讓學生交流實驗觀察到的現象上,並對這些實驗現象進行分類,說明按什麼分類,並要求各類再舉些類似的例子。(按物體受力變形後能否恢復原來的形狀這一特性進行分類)

直尺、橡皮筋等受力會發生形變,不受力時又恢復到原來的形狀,物體的這種特性叫做彈性;橡皮泥、紙等變形後不能自動恢復原來的形狀,物體的這種特性叫做塑性。

2、彈力

我們在壓尺子、拉橡皮筋時,感受到它們對於有力的作用,這種力在物理學上叫做彈力。

彈力是物體由於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彈力也是一種很常見的力。並且任何物體只要發生彈性形變就一定會產生彈力。而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支援物的壓力、繩的拉力等,實質上都是彈力。

3、彈性限度

彈簧的彈性有一定的限度,超過了這個限度就不完全復原了。使用彈簧時不能超過它彈性限度,否則會使彈簧損壞。

(二)彈簧測力計

1、測量原理

它是根據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長就越長這個道理製作的。

2、讓學生自己歸納使用彈簧測力計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使用測力計應該注意下面幾點:

(1)所測的力不能大於測力計的測量限度,以免損壞測力計

(2)使用前,如果測力計的指標沒有指在零點,那麼應該調節指標的位置使其指在零點

(3)明確分度值:瞭解彈簧測力計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n,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

(4)把掛鉤輕輕拉動幾下,看看是否靈活。

5、探究:彈簧測力計的製作和使用。

(四)課堂小結:1、什麼是彈性?什麼是塑性?什麼是彈力?

2、彈簧測力計的測量原理

3、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

(五)鞏固練習:

1、乒乓球掉在地上馬上會彈起來,使乒乓球自下而上運動的力是 ,它是由於乒乓球發生了 而產生的。

2、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就 。它有一個前提條件,該條件是 , 就是根據這個道理製作的。

3、關於彈力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只有彈簧、橡皮筋等這類物體才可能產生彈力

b、只要物體發生形變就會產生彈力

c、任何物體的彈性都有一定的限度,因而彈力不可能無限大

d、彈力的大小隻與物體形變的程度有關

4、下列哪個力不屬於彈力( )

a、繩子對重物的拉力 b、萬有引力 c、地面對人的支援力 d、人對牆的推力

5、兩個同學同時用4.2n的力,向兩邊拉彈簧測力計的掛鉤和提紐,此時彈簧測力計顯示的示數是 。

(六)佈置作業:

六、課後反思:

1、成功的地方:

2、不足的地方:

3、改進措施:

附:板書設計:

一、彈力:

1、彈性和塑性

2、彈力:物體由於發生彈性形變而產生的力。

3、彈性限度

二、彈簧測力計:

1、測量原理:彈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彈簧的伸長就越長。

2、使用方法:(1)認清量程、分度值

(2)檢查指標是否指在零點

滬粵版九年級物理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知道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義、計算公式和單位,並會用功的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3、知道功的原理。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理解功的概念。

?教學難點】

判斷力對物體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計算。

教學工具

木塊、木板、細繩、彈簧測力計、小車,槓桿和支架、鉤碼、滑輪、細線、刻度尺(兩個)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提問學生回答日常生活中“功”的含義。思考力學裡所說的“功”含義。

演示實驗:在水平長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別拉一木塊和小車。

觀察木塊、小車的運動狀態,思考並評價這兩個力的作用成效。

在實驗基礎上引入本課內容。

二、進行新課

1、由課前的演示實驗引導學生總結出力學中關於“功”的確切含義:

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並且使物體在力的方向上通過一段距離,這個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學裡面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2、請學生觀察教材圖14。1-1中力做功和14。1-2中力不做功的例項,分析、總結一下力學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點?分組討論總結。

板書:力學中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體上的力

二是物體在這個力的方向上移動的距離

3、例項分析(突破難點)

舉例說明在你的周圍你發現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誰對生活觀察得最仔細?學生可能舉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機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馬拉車前進等等。教師對正確的例子予以肯定,對錯誤的例子引導改正。接下來看老師這裡的幾個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況存在?

(1)舉重運動員在把槓鈴舉高過程中是否對槓鈴功。舉在高處停留5秒過程中是否做功?

(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勻速直線運動,小球在豎直方向上受什麼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3)起重機使貨物在水平方向上勻速移動一段距離,拉力對貨物做功了嗎?

引導學生根據以上事例分析、總結在什麼情況下不做功?

通過以上的學習,知道了做功不能離開兩個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種情況下不做功,那麼我們猜想一下,力學中的功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指導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教材。

三、功的計算

力學裡規定,功等於力和物體沿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的乘積。

板書:功的計算公式:

功=力×距離w=fs

單位:焦耳,簡稱焦符號j

1焦=1牛o米(1j=1nom)

出示例題,啟發學生分析計算。

四、功的原理

1、啟發學生提出探究的話題:使用機械是否省功。

2、指導學生探究實驗。

3、分析實驗資料,啟發學生討論歸納出功的原理

提出問題,猜想。在教師的啟發下,設計實驗方案,並在實驗基礎上進行分析、論證。

請學生談自己知道本節哪些知識,還想知道哪些內容及對本課的感受,教師進行情感激勵。

五、佈置作業

估算一下你上樓到教室時,克服自身重力做多少功?

各小組進行本節課的評估與交流。

課後小結

不論是否考慮機械本身重,使用機械要省力就要多費距離,要省距離就必須費力,要想既省力又省距離是不可能的。即使用任何機械都不能省功。這就是功的原理。

滬粵版九年級物理教案篇5

1.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生學會了什麼)瞭解、掌握、認識......

(2)過程與方法:經歷(通過)對......的探究過程,初步學會......,提高......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學好物理的信心,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意識。

2.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新概念的理解及其應用、實驗探究。

難點:新概念的理解、總結實驗規律、各種規律的靈活應用。

3.教學過程

(1)新課匯入(常用的匯入方法實驗匯入、聯絡實際匯入、直接匯入)

採用聯絡實際匯入法:講述從北京到重慶的各種路線,匯入新課:位移。

(2)新課講授(知識點條理清晰的呈現)

①簡單講解本節課基礎知識點(例:向量、標量)。

②歸納總結該課題中的重點知識內容。尤其對該注意的一些情況設定易錯點,進行強調。可以設計分組討論環節(例:判斷路程和位移)。

③拓展延伸,將所學知識拓展延伸到實際題目中,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在新授課裡面一定要表現出講課的大體流程,但是不必太過詳細。

(3)鞏固練習

練習題??

練習題二

(4)小結作業

①請學生代表總結本節課的收穫。

②佈置課後作業。

4.板書設計

滬粵版九年級物理教案篇6

一、教學目的:

1、學會正確使用電流表測量串、並聯電路電流,歸納總結串、並聯電路電流規律

2、通過動手實驗,體驗科學研究的方法和科學探究的步驟。

3、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尊重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體會交流與合作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歸納總結串、並聯電路電流規律

2、正確的使用電流表測量串、並聯電路電流

三、教具準備:

每組三節乾電池,一隻電流表,兩個小燈泡,一個開關,導線若干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說明這節課的內容:

(1)練習使用電流表測電路中的電流。

(2)研究串聯電路、並聯電路中的電流關係。

(二)、進行新課

這節課要通過實驗得到的資料,進行分析、歸納得出串聯電路、並聯電路中的電流關係,在實驗中學習正確使用電流表測電流。實驗分兩部分進行。

(1)串聯電路中的電流

先讓學生觀察課本上的串聯電路圖,再要求學生在作業本上畫出,先後把電流表接在a、b、c三處的三幅電路圖,在每幅圖上都要標出電流表的"+"、"-"接線柱。

請同學按電路圖連線電路,測出a、b、c三處的電流值,並填入課本表2-1中。在學生動手之前,除了要提醒學生先檢查實驗器材、明確實驗步驟和要記錄的資料外,還要提醒學生,要按電流表的使用規則正確使用電流表。

實驗結束按完成的前後,把前三組的測量資料填入黑板上的表格內。

表2:研究串聯電路中的電流關係

測量資料iaibic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組織討論:比較三組資料的共同點,可以得出什麼結論?

結論: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都相等。

(2)並聯電路中的電流

先讓學生觀察課本上的並聯電路圖,再要求學生在作業本上畫出,先後把電流表按在幹路和兩個支路上的三幅電路圖,在每幅圖上都要標出電流表的"+"、"-"接線柱。

學生進行分組實驗,並把實驗記錄填入實驗報告的表格內。鼓勵先完成實驗的小組把測量資料寫到黑板上相應的表格內。

表3:研究並聯電路中的電流關係

測量資料幹路ia支路ib支路ic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組織討論:①哪個電流?②ia跟ib+ic進行比較,能得出什麼結論?

結論:並聯電路中,幹路中的電流等於各支路中的電流之和。

練習題:

五、教學後記:

滬粵版九年級物理教案篇7

教學設計

設計

思路 從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出發,並回到生活社會中去;通過觀察手電筒的結構,引導學生探究其中的物理原理,理解電路的組成,最後練習畫手電筒的電路圖,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並通過學生實際連線電路,深化對電路結構、電路元件作用的認識。

標 知識

技能 1、知道電路的組成及各組成部分的作用。

2、知道什麼是電路的通路、開路、短路及其危害。

、知道什麼是電路圖,電路圖的意義。

、會畫電路圖。

過程

方法 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願望,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帶領學生體會物理現象和知識本身具有深刻的美學特徵——簡潔明快美。

重點

難點 重點 知道電路的組成及各組成部分的作用

難點 知道什麼是電路的通路、開路、短路及其危害;畫電路圖

教學準備 手電筒、電源、小燈泡、開關、導線若干

教學過程提要

教 學 環 節 個 人 復 備

一、

複習

舊知

引入

新課 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各種新型電器應運而生,使我們的生活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下面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家用電器和電路的組成。

二、

講授

新課

(新知

探究)

一、請同學們討論和交流各自家庭中用到的電器和它們的用途以及電源的作用和分類。

名稱 用途 電源型別 電能轉化成的主要能量形式

交流電 直流電 內能 機械能 光能 聲能

電燈 照明 √ √ √

收音機

電飯煲

手電筒

二、觀察手電筒

1、組織學生觀察手電筒

1) 按下開關按鈕,觀察電燈的發光情況

2) 觀察電池的安放;後蓋和電池的連線方法;開關按鈕的結構

3) 電燈的安置

2、利用掛圖或媒體出示手電筒的示意圖,作適當的分析和講解,使學生形成對電路的初步認識

三、怎樣使一個電燈亮起來

1、 利用電池、小電燈、燈座、開關和導線,組織學生把上述器材連線起來,使開關能控制電燈的發光和熄滅

2、 在實驗前介紹實驗的注意事項

①開關在連線時必須斷??

②導線連線電路元件時,將導線的兩端連線在接線柱上,並順時針旋緊

③不允許用導線把電池的兩端直接連線起來

3、 組織學生討論:電路中有哪些組成部分?

各部分的作用是什麼?

4、 教師總結:

①電路:用導線把電源、用電器、開關等元件組成的電流路徑叫電路

②電路的組成部分:電源、用電器、開關和導線

③各部分元件在電路中的作用

電源——維持電路中有持續的電流,為電路提供電能

導線——連線各電路元件的導體,是電流的通道

用電器——利用電流來工作的裝置

開關——控制電路通、斷

5、教師重複實驗,觀察當開關閉合,開啟或直接把電源的正負極用導線連線起來所發生的現象,

通路——處處連通的電路

開路——因某一處斷開而使電路中沒有電流的電路

短路——直接用導線將電源正、負極相連的電路。短路是非常危險的,可能把電源燒壞。

四、電路圖

1、在設計、安裝、修理各種實際電路的時候,常常畫出表示電路連線情況的圖(出示電路中常見元件示教板),而畫實物圖是很麻煩的為了簡便,用國家統—規定的符號來代表電路中的各元件,出示畫有電路元件的實物圖和符號的投影片,並對元件符號的畫法做一說明

2、電路圖

用規定電路元件符號表示電路元件實物連線的圖叫電路圖

學生分組討論

完成表格的填寫

學生進行分組實驗

學生討論和總結

學生觀察現象並思考有關問題

學生在黑板上畫出對應的電路元件的符號

三、

拓展

延伸

一、畫電路圖

①示範畫出“活動13.2”的電路圖

②變換元件的位置,畫出電路圖

二、畫電路圖的要求

①要用統一規定的元件符號

②連線線要畫成橫平豎直,整個電路圖呈長方形

③線路要畫得簡潔、整齊、美觀

④元件分佈要均勻不要畫在拐角處

四、

課堂

小結

請學生討論後歸納本節課所學的內容

五、

佈置

作業

課本p62“”第1、2題

板書

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