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望洞庭教學設計6篇 《洞庭湖畔,教育情懷》——一場關於人生意義的教學設計探究

望洞庭教學設計是一種基於實踐經驗的教育教學模式,旨在通過跨學科融合、具體問題導向和課程設計的有機結合,提升學生教育教學的學習效果與綜合素養,成為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乃至學生們所青睞的教學理念。

望洞庭教學設計6篇 《洞庭湖畔,教育情懷》——一場關於人生意義的教學設計探究

第1篇

3、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並能寫出本課題《望洞庭》一詩所描繪的景色。

4、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前不久大家遊了一回九寨溝,感受頗深,並寫了非常優美的文章。今天,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誰知道洞庭湖的?(激情導人)

生:洞庭湖位於湖南省的北部,岳陽市附近,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煙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諸多名勝。

生:著名詩人范仲淹來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經典之作。 ( 培養學生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是新課標的要求)

4、師送一組詞,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銀光閃閃、水平如鏡、水天一色、迷迷濛濛、朦朦朧朧、寧靜和諧。(加強積累)

師: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從古至今有無數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美詩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這樣一幅美景,不禁詩興大發,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佳作。聽,他正在吟誦呢!

多媒體出示詩和配樂朗誦。(沒有條件的可配樂教師示範朗誦)

2、檢查自學效果,正音: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3、再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詞,來說一說。

生:我理解了“湖光秋月兩相和”。(多媒體或黑板出示)

生:我理解“兩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和諧。

生:這句詩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兩者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和諧。

生:我理解這句詩意:湖上一點風也沒有,湖面朦朦朧朧,就像一面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生:把(潭面)比作(沒有磨拭過的銅鏡)。(比喻句要注意)

(二)教學“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多媒體出示)

師:點題,可以看出詩人離洞庭湖有一段距離,所以詩的題目是《望洞庭》。

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這句詩的意思是遠遠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顏色,就像“白銀盤裡一青螺”。

師(出示實物:白銀盤和一個青螺):你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到了白銀盤裡放著個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

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變成了一個精美絕倫的工藝品。

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君山)比作(青螺)。

師:閉上眼睛,聽配樂朗誦,你能想象出這樣的景色嗎?用上一兩個形容詞來說一說。

生:秋天的一個夜晚,我和劉禹錫登山嶽陽樓,遙望洞庭湖,銀色的月光灑在水平如鏡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銀盤裡的一個青螺,十分惹人喜愛。在這個寧靜和諧的夜晚,我和劉禹錫依依話別。

生: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邊,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個湖面像籠罩著一層薄紗。朦朧中,那君山就像一個放在白銀盤裡的青螺,我被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三、總結:同學們,洞庭湖是我國的名勝,觀光旅遊的人很多,你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陽市邊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陽樓,好好地領略一下祖國的錦繡風光。

2、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

活用了於永正的五重教學法,用兒童化的語言讓孩子們從讀中發現問題,產生美感,產生樂學感。

古詩詞很美,但不好教,在一幅直觀的畫面中,學生有針對地去匹配他已有的知識,既回憶起了以往學過的“風清月明”、“風月無邊”,又把握了詩文審美韻味與內涵。在積累語言與情感的基礎上,注重對生命的感悟,展示自己對古詩的個性解讀,“白銀盤裡一青螺”一句低調處理,更顯示了學生能觸類旁通地創造性思維。

三、“口頭為語,書面為文”。寫不止半壁江山,兩根柱子一條龍之說,提升了習作的地位,使之更科學合理化。在課堂上強調課文對生活的熱愛和練說練筆的積極性。將課後的習題設定成“岳陽樓上望洞庭”的情境練說,有的學生進入了角色,在與劉禹錫的朋友話別;有的利用了蒐集的資料介紹了《題君山》的詩文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言;把對景色的描摩,詩意的外化活用糾個性的表達中,不正是語文素養的提高嗎?而課首的成語系列也自然的水到渠成、學以致用。

望洞庭教學設計6篇 《洞庭湖畔,教育情懷》——一場關於人生意義的教學設計探究 第2張

第2篇

?望洞庭》是唐代文學家、詩人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後,赴任的途中經過洞庭湖時,月夜遙望洞庭湖寫下的。很多詩人寫洞庭湖,都著眼於它波瀾壯闊的氣勢,這首詩卻描繪了一幅寧靜優美的洞庭月夜圖,明白如話,卻意味雋永。以語言輕俏,意境靜美而著稱。

秋天的朗朗清月,灑下如水的月光,湖面上水平如鏡,靜靜的月,靜靜的湖,兩相輝映,構成了一幅沉靜、和諧、秀美的景色。今夜為何如此靜謐?因為“潭面無風”,風平則浪靜,才有第一行中湖光秋月、水天一色。“鏡未磨”形象地寫出月光下湖面的縹緲、朦朧之美,就像古時沒有經過磨拭的銅鏡一樣,沒有鮮亮的光澤。古代沒有玻璃,鏡子是用青銅鑄的,磨光以後才能照人。未磨的鏡面,平而不滑,明而不亮,朦朦朧朧,用來形容月夜湖光,真是恰到好處。一個“遙望”將我們的視野一下拉向廣闊的八百里洞庭。此時,不僅可以欣賞到洞庭湖面之美,還可以看到美麗的山水之景。作者展開了奇麗的想象,給整幅畫畫上了點睛之筆:如果把月光下泛著銀白波光的洞庭湖比作一個巨大的白色銀盤的話,那麼,湖中風景秀麗的君山就如同古時小婦人的青螺髻了!全詩純然寫景,既有細緻的描寫,又有生動的比喻。讀來饒有趣味。

⑴ 認識“螺”,掌握“庭、鏡、磨、螺、潭”5個生字。

⑴ 繼續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

⑶ 學習通過查閱工具書瞭解相關資料理解詩句意思。

瞭解洞庭湖的靜美。體會詩人用心感悟自然,用愛抒寫自然的情懷。

師:前三篇文章我們瞭解了大自然的美麗,今天我們來看看祖國風景名勝的美。談談自己到過哪些風景名勝,激發學生對風景名勝的嚮往。

根據學生髮問和回答,課件出示難解字詞意思,讓學生板書(看註釋、查字典、聯絡上下文等)。

根據學生髮言進行補充糾正(連字詞意思、看插圖等)。

如《望洞庭》中 “洞庭”“湖光”“秋月”“潭面”“無風”“鏡”“遙望”“山水”“白銀盤”。

“兩相和”“鏡未磨”“翠”“青螺”等詞語的理解部分學生會感到困難,教師可以結合資料進行說明。

理解了詩歌意思後,如果你能夠入情入境地想象詩人當時的情景,品味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就更好了。

2、指導學生找形近字的方法記憶“庭、鏡、磨、螺、潭”生字。

孟浩然也寫了一首描寫洞庭湖的詩,我們來比較背誦欣賞。

第3篇

2、讀懂古詩,想象古詩所描繪的景色,體會作者對洞庭湖的讚美之情。

1、學生課前通過上網、翻閱書籍,瞭解洞庭湖的相關知識。

1、同學們,你們去過洞庭湖嗎?你們瞭解洞庭湖嗎?誰能介紹介紹。

2、今天,我們和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一同去洞庭湖看看。

1、生藉助相關資料,通過小組合作說說古詩的意思。

本節課,我將資訊科技運用到古詩教學中,課堂中起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我認為成功之處地於:

1、課前上網蒐集資料既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超出了文中所能提供的知識內容,又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2、錄音範讀為學生提供規範的朗讀,便於學生模仿。

3、課件的使用,使學生對古詩中描繪的景物有了直觀而形象的瞭解,更能體會古詩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課文中兩個比喻所用的精妙之處。

4、課件連結了劉禹錫其他的詩,讓學生對劉禹錫有了更全面地瞭解,豐富了學生的積累。

第4篇

?望洞庭》,四年級上冊第四課古詩二首其一,本單元的文化主題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望洞庭》是唐代詩人劉禹錫被貶途徑洞庭湖時,月夜遙望洞庭湖寫下的詩篇。第一句從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寫起,表現湖面的開闊廖遠。第二句用鏡子的比喻表現夜晚湖面的平靜,因為太陽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鏡子沒磨時光澤暗淡的樣子。第三句寫遠望湖中君山翠綠的色彩。第四句再用一個比喻,將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擱在白銀盤子裡的青螺。全詩純然寫景,既有描寫的細緻,又有比喻的生動,讀來饒有趣味。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對古詩的學習有了一些積累,本詩並無生僻之字,學生基本可以通過通過查閱字典等工具書理解詩的表面之意,在頭腦中模糊出現詩中之景。但這畫面如果用孩子自己的語言描繪出來,可能對他們難度稍大。因為學生的語言積累有限,與作者經歷及相隔年代遙遠,所以很難將詩人與詩聯絡起來,將想象中的詩歌的意境表達出來,為本詩教學時的一個難點。

3、通過查閱工具書瞭解相關資料,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的意境。

4、感悟作者眼中洞庭湖那和諧之美,體會詩的靜態美,為下一首《望天門上》的動態美做好鋪墊。

學古詩注重積累,激發學生讀古詩的興趣,感受古詩語言的精煉,意境的優美。尊重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自主閱讀,促使每個學生在多重對話中自行建構文字意義,讓學生對課本獲得自我感悟和獨特體驗。

課前交流: 背誦積累學習過的詩,(用相機照下原課文圖片,大屏出示,模糊古詩字跡,幫助回憶。)

?江南》《春曉》《離離原上草》《遊園不值》《春日》《詠柳》《春遊湖》《泊船瓜洲》《絕句(杜甫)》《山行》《望廬山瀑布》

2、課餘時間你還積累過哪些寫景的詩呢,說出題目來大家一起背吧。

如《登鸛雀樓》《鹿柴》《江畔獨步尋花》《飲湖上初晴後雨》《題西林壁》《小池》《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錢塘湖春行》等

欣賞古詩與所配的插圖,通過查閱工具書,以學生彙報為主初步理解詩意,指導朗讀,讀出詩中的寧靜之美。

1、讀了這首詩,你知道了些什麼內容?從哪些句子或詞語知道的?

3、查詢工具書,或根據課前查詢的資料,解決學生質疑的問題。

4、每解決一個小知識點,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讀詩句。

(夜幕降臨,靜靜的天空升起一彎新月,月光傾瀉在湖面,輕紗似的,增添了洞庭湖的神祕。煙波浩渺的洞庭湖上沒有一絲風,水面平靜得似一面沒有磨過的鏡子。遠遠望去,君山碧綠如翡翠,山點綴著水,水環抱著山,君山的影子倒映在水中,就像是在白銀似的盤子裡放進的一顆小巧玲瓏的青螺)。

?設計意圖:調動學生主動探究詩文的興趣,吸引並引導學生通覽全詩,直面作品,自主讀書,探究閱讀,把與文字對話的權利還給學生。】

不同的人讀同一首詩,看同一處景感受也會不一樣,再讀讀詩,看看畫,說說自己看到的詩中的畫面,這是一副什麼樣的畫面?從哪裡看出來?(寧靜、美麗、和諧)

潭面無風鏡未磨:可以理解成是水面無風 ,波平如鏡;也可以理解成是遠望湖中的景物,隱約不清,如同鏡面沒打磨時照物不清楚。

白銀盤裡一青螺:洞庭湖在月光下像個白銀盤,裡面的君山像個青螺。

2、圍繞字眼和感受畫面美。水色與月光融為一體,是一種柔和之美。青山倒映在水中,碧水掩映著青山,是一種融和之美。作者雖然被貶,可是依然樂觀豁達,作者的心與這景之間的平和之美。

3、指導感情朗讀,讀出自己的體會,讀出自己的感悟。

?設計意圖:一首詩就是一幅畫,通過想象畫面,豐富古詩內容,體會古詩的用字簡明卻意境深遠,抓住字眼,多角度解讀。】

一切景語皆情語,讓我們透過這首詩來了解一下作者。

(一)用自己的話把你搜集到的有關作者的資料介紹給大家。

3、屢遭打擊而始終不屈的意志(結合本詩感受作者雖然被貶卻依然滿眼美景,樂觀豁達,熱愛生活的平和心態。)

(二)入情入境的想象詩人當時的情景,品味著讀出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試背誦。

?設計意圖:透過古詩瞭解作者,站在作者的角度理解這首詩,還原作品,既品出本詩的寫作之美,又悟出作者為人之美,實現學生、文字、讀者的多角度對話。】

(一)推薦給學生拓展閱讀的古詩句,從多個角度感受洞庭之美。

藉助圖片課件,師生同讀詩句,教師簡介詩意或詞意,旨讓學生感受洞庭湖的魅力,吸引了古今多少文人墨客。

1、宋代文學家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說: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寫出了洞庭湖的水勢浩大,雄偉壯闊。前人之述備矣。說明洞庭湖吸引過無數的文人墨客。

2、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疑是水仙梳洗處,一螺青黛鏡中心。——《題君山》唐·雍陶

(詩人從君山的倒影起筆。煙波不動寫湖面風平浪靜:影,是寫那倒映在水中的君山之影:沉沉,是寫山影的凝重。碧色全無翠色深,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凝視倒影,當然是只見翠山不見碧湖了。三、四句將湘君、湘夫人的神話傳說,融合在湖山景物的描繪中。 一螺青黛鏡中間,這水中倒影的君山,多麼象鏡中女仙青色的螺髻。此詩寫出了洞庭湖的平靜與柔美,與我們今天學的《望洞庭》有異曲同工之處。)

3、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孟浩然《臨洞庭贈張丞相》

(八月的洞庭湖,水勢盛漲,幾與岸平;天容水色,渾然一體。那湖面上滾滾蒸騰的雲氣,一片瀰漫,籠罩著整體雲夢巨澤;那浩渺無邊的波濤,洶湧澎湃,巍峨的岳陽城也震動了,這是何等的氣勢和力量。)

4、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寬萬頃霜。——韓偓《洞庭玩月》

5、白水連天暮,洪波帶日流。風高雲夢夕,月滿洞庭秋。——李端《宿洞庭》

(二)口語表達:我眼中的洞庭湖,課件配洞庭湖圖片迴圈放映。

?設計意圖:每篇課文的學習都僅僅是一個原點,如何讓這個原點生髮一個面積較大的圓,讓它成為學生閱讀經驗的有效區域,這就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對課文進行拓展,以詩中洞庭湖之美這一主題,為原點向外畫圓讓學生感受眾多詩人筆下多姿多彩的洞庭湖。以上環節就是基於此而設計的。】

1、每人發一張印有洞庭湖圖案的書籤或扇面,要求學生將古詩默寫在上面,寫之前先仔細的看看本課生字,歸類記憶庭,磨半包圍結構,撇要寫長。潭,鏡,螺都是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設計意圖:精美的卡片利於提高學生寫字的興趣。益於激發學生把字寫好的願望。關注學生寫字的姿勢和習慣,重視書寫的正確,端正,整潔,這必須在每一節語文課中持久注意提醒、糾正,才會逐漸養成習慣。】

第5篇

3、能解釋詩句中帶點詞和詩句的意思,並能寫出本課題《望洞庭》一詩所描繪的景色。

4、理解這首詩的意思,感悟詩的意境,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前不久大家遊了一回九寨溝,感受頗深,並寫了非常優美的文章。今天,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誰知道洞庭湖的?

生:洞庭湖位於湖南省的北部,岳陽市附近,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

生:八百里洞庭,煙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諸多名勝。

生:著名詩人范仲淹來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經典之作。

4、師送一組詞,卡片出示:波光粼粼、銀光閃閃、水平如鏡、水天一色、迷迷濛濛、朦朦朧朧、寧靜和諧。

師: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從古至今有無數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美詩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這樣一幅美景,不禁詩興大發,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佳作。聽,他正在吟誦呢!

3、再讀,邊讀邊思考,你讀懂了哪些字或那些詞,來說一說:

生:我理解“兩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和諧。

生:這句詩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兩者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和諧。

生:我理解這句詩意:湖上一點風也沒有,湖面朦朦朧朧,就像一面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⑵ 教學“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裡一青螺”:(多媒體出示)

師:點題,可以看出詩人離洞庭湖有一段距離,所以詩的題目是《望洞庭》。

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這句詩的意思是遠遠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顏色,就像“白銀盤裡一青螺”。

師(出示實物:白銀盤和一個青螺):你看到了什麼?

生:我看到了白銀盤裡放著個小巧玲瓏的青螺,十分惹人喜愛。

生:真美,把月夜下洞庭的山水變成了一個精美絕倫的工藝品。

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君山)比作(青螺)。

師:閉上眼睛,聽配樂朗誦,你能想象出這樣的景色嗎?用上一兩個形容詞來說一說。

生:秋天的一個夜晚,我和劉禹錫登山嶽陽樓,遙望洞庭湖,銀色的月光灑在水平如鏡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銀盤裡的一個青螺,十分惹人喜愛。在這個寧靜和諧的夜晚,我和劉禹錫依依話別。

生: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邊,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個湖面像籠罩著一層薄紗。朦朧中,那君山就像一個放在白銀盤裡的青螺,我被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

同學們,洞庭湖是我國的名勝,觀光旅遊的人很多,你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陽市邊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陽樓,好好地領略一下祖國的錦繡風光。

2、想象《望洞庭》所描繪的景色,用幾句話寫下來。

活用了於永正的五重教學法,用兒童化的語言讓孩子們從讀中發現問題,產生美感,產生樂學感。

古詩詞很美,但不好教,在一幅直觀的畫面中,學生有針對地去匹配他已有的知識,既回憶起了以往學過的“風清月明”、“風月無邊”,又把握了詩文審美韻味與內涵。在積累語言與情感的基礎上,注重對生命的感悟,展示自己對古詩的個性解讀 ,“白銀盤裡一青螺”一句低調處理,更顯示了學生能觸類旁通地創造性思維。

寫不止半壁江山,兩根柱子一條龍之說,提升了習作的地位,使之更科學合理化。在課堂上強調課文對生活的熱愛和練說練筆的積極性。將課後的習題設定成“岳陽樓上望洞庭”的情境練說,有的學生進入了角色,在與劉禹錫的朋友話別;有的利用了蒐集的資料介紹了《題君山》的詩文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言;把對景色的描摩,詩意的外化活用糾個性的表達中,不正是語文素養的提高嗎?而課首的成語系列也自然的水到渠成、學以致用。

第6篇

3、能理解詩句,並能體會出本詩所描繪的景色,從中受到美的薰陶。

1、同學們,我們偉大的祖國山河秀麗,風景如畫。神奇的五彩池,奇偉無比的石林,如詩如畫的山峽,水平如鏡的西湖。今天,想帶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領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有誰知道洞庭湖的?

師:洞庭湖的景象非常迷人,從古至今有無數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寫下了許多描寫洞庭的美詩佳句。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朝有位大詩人劉禹錫來到了洞庭湖附近,看到了這樣一幅美景,不禁詩興大發,寫下了一首千古傳頌的佳作。聽,他正在吟誦呢!

3、再讀,邊讀邊思考,看看能讀懂了哪些詩句,可以藉助字典,也可與同桌討論。

生:我理解“兩相和”:湖水和月光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和諧。

生:這句詩的意思是: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兩者融合在一起,顯得非常和諧。

生:我理解這句詩意:湖上一點風也沒有,湖面朦朦朧朧,就像一面沒有磨拭過的銅鏡。

師:點題,可以看出詩人離洞庭湖有一段距離,所以詩的題目是《望洞庭》。

生:山水色:山就是指君山,這句詩的意思是遠遠望去,洞庭湖和君山的顏色,就像“白銀盤裡一青螺”。

生:把(洞庭湖)比作(白銀盤);把(君山)比作(青螺)。

師:閉上眼睛,聽配樂朗誦,你能想像出這樣的景色嗎?用上一兩個形容詞來說一說。

師:同學們,洞庭湖是我國的名勝,觀光旅遊的人很多,你們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到湖南的岳陽市邊上去看一看洞庭湖,玩一玩君山,登一登岳陽樓,好好地領略一下祖國的錦繡風光。五、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