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國小語文課本《白楊》教學設計6篇 探究人生與自然——國小語文課本《白楊》教學設計

本文以國小語文課本《白楊》為例,探討了一種針對國小生的教學設計方案。通過本文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引導學生理解文字內容,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情感體驗。

國小語文課本《白楊》教學設計6篇 探究人生與自然——國小語文課本《白楊》教學設計

第1篇

那就是沿著鐵路線的一行白楊樹,每幾秒鐘,從視窗就飛快地閃過一個高大挺拔的身影。

師:高大挺拔怎樣理解?我們先來看看高大,高大什麼意思?

師:謝謝,跟同學們比我算是高大了。什麼是挺拔,誰上臺站站,站出挺拔的姿勢。

(有意識地地叫了班上個子最高的一位學生,他平時走路微駝。)

師:站得多有精神,多挺拔啊。以後走路時也要注意姿態。同學們想一想,高大挺拔在課文中形容什麼?

生:高大挺拔在課文中是形容白楊樹的。茫茫的戈壁灘,一眼望不到盡頭,高大的白楊樹筆直地挺立在那裡,真了不起。

生:茫茫的大漠中,只有幾株白楊樹挺立著,直入雲端,所以在作者的心目中白楊樹顯得格外高大挺拔。

教書和育人是不可分的,往往需要教師在細微處做“大文章”,在不動聲色中給人以啟發。讓學生上臺站站“挺拔”的姿勢,既讓大家直觀形象地理解了這個詞的意思,又給了這個孩子“潤物細無聲”的點撥和教育。

國小語文課本《白楊》教學設計6篇 探究人生與自然——國小語文課本《白楊》教學設計 第2張

第2篇

1.學會6個生字,正確讀寫“戈壁、清晰、渾黃一體、高大挺秀、撫摸、介紹、邊疆、沉思、陷入”等詞語,理解抓住重點詞句,帶點詞語。

3.體會借物喻人的寫作特點,學會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寫物。

2.按“外形特點→內在品質→借物喻人”的提示把課文分成三段。

4.自讀課文4—12自然段,用“”勾畫文中爸爸的話,白楊的內在品質是( )、( )、( )。

5.自讀課文13—16自然段,從哪些語句看出文中的爸爸在表白自己的心,用畫出。爸爸的心思是( ),爸爸的心願是( )。

6.白楊與爸爸有什麼相似之處?作者在寫法上有什麼特點?

一、初讀課文,掌握生字、新詞,理清作者寫作思路,把握主要內容。

二、聯絡白楊生長的環境(大戈壁)體會白楊高大挺秀的特點。

三、聯絡白楊惡劣的生長環境,聯絡生活體會白楊內在品質

1.用“哪兒……哪兒……”和“不管……不管……總是……”練習造句。

2.用借物喻人的寫法寫一種物體,如《掃帚贊》《粉筆贊》《蠟燭贊》,寫作思路是:外形特點→內在品質→喻人喻理。

第3篇

1、以聽、說、讀、寫的方式感知課文的內容和語言文字,整體把握白楊樹的形象美和精神美。

2、在審美感知的基礎上,理解白楊樹與建設者形象美的實質,初步養成自然美與社會美的鑑別與判斷能力,達到與作者心靈上、情感上的共鳴。

3、在感知美、欣賞美的基礎上,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能重建與再現課文中的語言美。

能通過口頭或書面的形式把自己的審美感受準確地表達出來。

看圖嘗試說說大戈壁上白楊樹的形象美。課文中哪些詞句寫出了大戈壁的荒涼?你又從哪些詞句中感受到白楊樹的高大挺拔?

2、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3自然段體會戈壁的荒涼與白楊樹的挺拔。

過渡:為什麼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白楊樹卻長得這樣高大挺拔呢?讓我們一起來重點研讀課文二、三兩段。

課文《白楊》是單純地介紹白楊嗎?課文中哪句話最能說明這一點,把這個句子劃下來。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介紹白楊樹麼?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而這,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

(估計學生會用上“不是……而是……”,“既……又……”,“不但……而且……”等關聯詞,讓學生比較用哪個最恰當。)

爸爸向孩子們介紹了白楊的哪些特點?你是怎麼理解的?

⑵ 彙報研讀成果,重點理解爸爸介紹白楊樹的三句話:

② “哪兒需要它,它很快就在哪兒生根,發芽,長出茁壯的枝幹。”

③ “不管是風沙還是雨雪,不管是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

風沙吹不倒它,雨雪()它,乾旱()它,洪水()它。

⑶ 感情朗讀這三句話,把白楊樹的品格美和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嗎?他真正想要表達的是怎樣的心意?

爸爸借介紹白楊樹,其實是想表達自己的心意。而這,孩子們現在還不能理解。

⑵ 引導讀孩子們知道的內容,推想孩子們不知道的是什麼。

爸爸媽媽到新疆工作是為了建設新疆。爸爸把孩子們接到新疆唸書是想讓孩子們從小適應那裡的環境,長大後接自己的班,把新疆建設得更好。

重點挑選一句研究話裡邊包含的意思。可以獨自研讀,也可以同桌討論。

爸爸希望孩子們像白楊樹一樣做一個正直、高尚的人。

爸爸希望孩子們像白楊樹那樣,哪兒需要他們,就到哪兒去工作、生活。

⑹ 再讀爸爸說的三句話,把爸爸含在裡邊的深情表達出來。

此時此刻,你想對白楊樹以及像白楊樹一樣的祖國建設者說些什麼呢?以“讚美我心中的白楊”為話題,把心中的所思、所感說出來。

第4篇

師:今天,我們要學習第十九課,請同學們用最響亮的聲音齊讀!

生:主要講一位邊疆建設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

師:說得真準確。(在黑板上貼上字條“介紹白楊”)這個邊疆指的就是老師的家鄉(單擊計算機鍵,大屏顯示“新疆”)齊讀。

師:是啊!失去了土地,疆域就不完整了。(文字退出螢幕)

[這既讓學生自己觀察、記憶,找出這個生字在字形上應該注意什麼,又把字的音形義結為一體,適時地滲透了思想教育。]

師:同學們,在我們新疆處處都可以見到白楊樹,它沒有柳樹的婀娜多姿,更不像榕樹那樣濃廕庇日,只是筆直筆直地向上長。一排排,一行行倔強地挺立著。作者為什麼要寫白楊呢難道只是為了介紹它嗎讓我們一起讀書,解決這個問題。

[教學目標的展示,自然而適時,在上課之始,教師對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做到心中有數。]

師:請自由朗讀全文,並且畫出爸爸向子女介紹白楊的那個自然段。

師:請你讀出畫好的段落,大家邊聽邊想自己哪兒不明白。

生:我不明白爸爸明明是在說樹,幹嗎用了“堅強”、“不軟弱”、“不動搖”這些寫人的詞呢

[學生質疑,在一邊讀一邊思考中培養提出問題的能力。同時,養成了認真讀書的習慣。學生的提問,不僅抓住了寫爸爸神態的詞語,也將寫樹與寫人的詞語聯絡了起來。說明學生已從爸爸的三句話中初步學會從含義著眼,抓重點詞,尋找內在聯絡。]

師:經過思考,同學們提出了非常有水平的問題,讓我們先看一組畫面,它能幫助你瞭解白楊的特點。(擊鍵)

師:根據爸爸說的話和看到的內容,四人一小組討論白楊到底有什麼特點。

生:我們小組討論後認為白楊的特點是直、適應性強和生命力強。

生:爸爸一共說了三句話,我們是一句一句地讀,抓關鍵的詞歸納出來的。

師:這個辦法真好,不如請你們小組同學給大家演示一下,讓大家學一學。

生甲:爸爸說的第一句話是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通過“從來”、“直”,我認為白楊樹很直。

生乙:爸爸說的第二句話是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從“哪兒……哪兒……”我看出白楊適應性強。

生丙: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通過“不管……不管……總是……”和“那麼……那麼……”我看出白楊具有很強的生命力。

[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進行詞句訓練,而且照應了自己的質疑。老師緊抓寫白楊樹的關聯詞語,既進行了深入的語言訓練,又學習了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師相機擊鍵,大螢幕顯示學生朗讀這段話,在學生重點討論的三句話上有黃色線條作標識。)

師:概括得很精練。可作者比你們還巧妙,他用了一個詞把白楊的特點全說上了,快速讀前三個自然段,找到這個詞並說說為什麼。

生:是高大挺秀。因為“挺”可以說明直的特點,而“高大”和“秀”說明它長得好,堅強。

師:請同學們再讀第1自然段,能不能想得更深入些。

生:高大是說白楊長得粗壯、結實;“秀”是說白楊長得秀美。讀第1自然段,我知道白楊是長在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的戈壁灘,在這麼荒涼的環境中它卻長得高大、秀美,給戈壁帶來綠意和生機,所以說它很堅強。“高大挺秀”這個詞用得好。

師:你理解得這麼好,就請你把前三個自然段給大家朗讀一遍吧!

師:剛才第一位發言的同學,你說得也很精彩,想讀嗎

師:我有一些心得跟大家分享,讀書時抓重點詞品味,就能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感情。(板書:詞—體會感情)“高大挺秀”就是這樣的詞。這高大挺秀的白楊守護著鐵路,它像誰一樣

師:看來,白楊的特點你們真的瞭解了。獨立完成填空題。

(生拿出練習紙,完成練習;師行間巡視,糾正寫字姿勢。)

生彙報,師擊鍵,大屏顯示:白楊樹是戈壁灘上的(衛士)。(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西北邊疆處處都有它(高大挺秀)的身影。

[學習寫白楊樹的特點這一段,回顧前三個自然段,突出了白楊樹的生長環境,並使段與段之間的聯絡更加緊密。在此,老師設計了填空練習,使學生全體參與,把語言文字訓練進一步落到了實處。]

師:既然在讚美白楊,我不明白爸爸為什麼神情嚴肅,就像同學提到的還用了那麼多寫人的詞。誰能讀讀書上的句子,消除我的困疑呢

生: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

(生一字一頓認真地讀,特別強調“表白”、“心”。)

師:懂了,爸爸是邊疆建設者,他讚美白楊實際上是述說建設者的志向和心願。幾位小老師,我“說對”了嗎

師:我又有心得。讀書時,聯絡上下文抓重點句理解,能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感情。(板書:句—)請同學們跟我再讀這重點句。(擊鍵,大螢幕顯示,生仿讀。)

師:原來爸爸借介紹白楊表白自己的心。作者借爸爸的表白讚美建設者。這是借物喻人呀!那我們要好好讀讀爸爸介紹白楊的第14自然段。(板書:物—人)

師:遺憾的是你只讀出了字面的意思,它還有深刻的內含呢!

仔細琢磨我說的話,把爸爸說的第一句話再讀一遍!

師:對了,這才是深情地表白呢!向他學習,深入思考,仔細揣摩,練讀這一段話。

師:讀得這麼有感情,這麼熟練,讓我們試著背一遍!

[抓重點句“爸爸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從而體會思想感情。在理解、熟讀的基礎上,要求背誦這一段話。背誦,是深入體會思想感情與積累語言的好方法。]

師:爸爸要表白怎樣的心願孩子們現在還不知道。看課文,(引讀)他們只知道——。他們只知道——。他們只知道——。孩子們不知道什麼請同桌討論,用問句提出來。

師:請停一下。我發現有些同學有困難,不知道怎麼問,哪對同桌願意作示範,把你們討論的成果跟大家彙報一下

生甲:他們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媽媽也在新疆工作。

生甲:他們只知道爸爸這回到奶奶家來,接他們到新疆去念國小,將來再念中學。

生丙:他們只知道新疆是個很遠很遠的地方,要坐幾天火車,還要坐幾天汽車。

生丁:他們不知道這麼遠,為什麼爸爸、媽媽還要來

[彙報閱讀收穫,老師的點撥恰當、適時,這兒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得好。學生在閱讀中思考與表達,這正是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過程。]

師:下面請同學們讀這段話,老師把大家提出來的問題再複述一遍。

(擊鍵,大螢幕顯示當年建設大軍墾荒的景象和新疆今日繁榮的景象。)

生:爸爸、媽媽當年克服各種困難,跟大自然作鬥爭,憑著堅強的意志,開發、建設新疆。

生:看了剛才的畫面,讀了老師推薦的資料,我知道當年像爸爸、媽媽一樣的建設者為了抵抗乾旱,在冬天零下四十度的天氣裡挖渠,手都凍到了鋤頭把上。有的時候,為了不讓水白白流失,他們就跳進水溝裡,用自己的身體堵住洞穴。

師:能利用課外資料理解課文,這位同學很善於動腦筋,提出表揚。

生:爸爸、媽媽等一批邊疆建設者克服了我們根本想不到的困難,全力建設邊疆。

生:他想讓自己的孩子像他一樣,長大後建設邊疆,紮根邊疆。

生:爸爸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熱愛新疆,響應黨的號召。

生:爸爸就像白楊一樣,在惡劣的環境中紮根,奉獻一切,把新疆建設得那麼美麗。

師:這些建設者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這是什麼精神

師:他們耕耘,奉獻了一生,換取了今日邊疆的繁榮,捍衛了各族人民的尊嚴,他們跟白楊一樣,都是——

[看畫面,利用課外閱讀資料,進一步理解建設者與白楊之間的共同處:哪兒需要,就在哪兒生根、成長;不管遇到什麼困難,總是堅強不屈。在語言文字訓練中深化了對中心的認識。]

師:學到這兒,我又有心得:讀書時,抓重點段反覆思考閱讀,就能體會感情,從而領悟中心。(板書:段—領悟中心)

師:這第16自然段我們得背下來。這個自然段裡的幾句話有什麼規律嗎

生:每句話都跟新疆有關,而且都有“新疆”這個詞。

師:第14自然段我們用熟讀背誦的方法,這個自然段就用找規律背誦的方法。一分鐘時間,看誰先背會。

師:真了不起,不到一分鐘就基本背下來了。誰還能背這樣吧!願意背的同學站起來背,不會背的跟老師一起邊聽邊記。

師:爸爸又陷入沉思是因為他已經沉思過,他第一次沉思在想什麼呢(板書:沉思微笑)請同學們默讀全文、思考。

生甲:爸爸第一次沉思是在回憶自己是怎樣工作的。

生乙:爸爸第一次沉思,他在想他們這些邊疆建設者建設邊疆的事蹟。而他第二次沉思是在想自己的兒女能不能像他一樣紮根邊疆。

生丙:他在想兒女們能不能不怕艱苦,為邊疆奉獻自己。

生丁:爸爸微笑是因為他看到大白楊身邊的小白楊在風沙中成長,他對自己的孩子有信心。

生戌:他想我的兒女肯定能像小白楊一樣紮根邊疆,他覺得祖國建設後繼有人,所以嘴角浮起一絲微笑。

師:同學們,你們是祖國西南邊疆建設者的後代,繼承父輩的事業是大家光榮的使命。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讓我感受到你們的真心、信心、決心!

[以兩次“沉思”、“嚴肅”、“微笑”的理解,反顧了全文,體現了整體—部分—整體的閱讀教學訓練的原則。]

師:這節課我們用抓重點詞、句、段反覆閱讀思考的辦法,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感情,從而領悟了中心。知道作者寫白楊是為了——

師:下節課,我們將要練習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中心。◆

第5篇

新課程標準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新課程目標還明確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基於以上的認識,我在教《白楊》一課時,設計了“質疑──解疑──精讀”三個主要環節,就是力求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同時語文課程標準又為語文教學指出了一條很好的教學思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多積累,引導學生重感悟、重內化,重視與生活實際的聯絡等。

?白楊》一課是一篇寓意深刻的借物喻人的文章。學生對西部大開發的情況瞭解甚微,所以對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個難點。只有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人們的無私奉獻,才能感受到文中作者對白楊的敬意,實際上是對建設者的讚美。

根據本課教學目標和學生的情況分析,在進行教學活動時,一定要抓住教學重點,通過朗讀、小組交流、觀看錄影等方式,引導學生理解爸爸的話,從中瞭解到爸爸介紹白楊的三個特點。

本教學活動策劃是以文字資源(教材)為主,同時積極利用課外資料和電教多媒體平臺進行有機地整合,充分發揮其教育功能。

⑴ 利用多媒體讓學生了解戈壁環境的惡劣,來進一步感悟白楊在環境極其惡劣的戈壁灘上還生長的高大挺秀,說明白楊的適應性和生命力極強。

⑵ 充分利用課外資料,使學生了解新疆的過去,知道新疆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從而更好的體會爸爸服從祖國需要,紮根新疆,建設新疆的決心。

⑴ 在講課之前,請學生了解爸爸、媽媽是怎樣工作的。

⑵ 通過收聽廣播、看報、上網等途徑查閱有關新疆和西部大開發的資料。

⑶ 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以便有效的幫助學生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這是一篇借物寫人的文章,作者表面上寫白楊,實際上是寫人,是讚美邊疆的建設者們。作者先簡筆勾畫白楊高大挺秀的外形,再借爸爸之口讚揚白楊堅強不屈、生命力強盛的內在品格,最後寫小白楊迎著風沙茁壯成長。這是文章的一條明線。然後寫爸爸,先寫爸爸看著戈壁灘上的白楊出神,再寫爸爸嚴肅地向孩子介紹白楊樹,最後寫爸爸由陷入深思到突然露出微笑,這是人物神情變化的一條暗線。這兩條線索如何處理呢?怎樣才能不顧此失彼呢?我選擇了前半部分重點抓明線,突出白楊的形象;後半部分重點抓暗線,突出邊疆創業者的形象。

⑴ 瞭解白楊的特點,體會爸爸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新疆的思想感情以及他對下一代的希望。

⑴ 教學中採用的方法主要是引疑推導法;情感體驗法。

⑵ 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輔助教學,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學生通過朗讀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通過感悟爸爸的言行和心理活動,體會作者熱情歌頌建設者不畏艱苦創業的精神,它不僅表現在那位旅客身上,更重要的是表現在培育下一代邊疆建設者的精神上。使學生對那種紮根邊疆的崇高精神境界產生敬仰之情。

瞭解白楊的三個特點,通過感悟人物的言行和心理,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1、在一輛開往新疆的列車上,一位旅客正望著戈壁灘上的衛士出神,同學們,你們見過戈壁嗎?讓我們親眼目睹戈壁灘的景象。

你有什麼感受?(荒涼,沒有生機)你來讀一讀書上描寫戈壁的段落。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感知初步瞭解大戈壁的特點,從而進一步認識白楊,最後昇華到對在那裡生活的建設者的瞭解。)

1、師:戈壁灘上的衛士指的是什麼?(白楊樹)白楊樹有什麼特點?默讀課文,用概括性的詞語寫在書上。

投影出示爸爸說的話,學生看投影讀出白楊樹的特點。

2、白楊樹在惡劣的環境下是怎樣生存的?(看白楊在惡劣環境中生長的一段錄影)這說明了什麼?

(設計意圖:朗讀體味爸爸的一番話不僅回答了兒子的問題,而且熱情讚揚了白楊高大挺秀、適應性強、堅強不屈的品格。)

3、齊讀這段話,師:這段話是誰說的?這句話包含了幾層意思?

4、師:爸爸是在介紹白楊樹,也是在表白自己,這是孩子們所不能理解的,孩子們知道什麼?找有關的句子讀讀。(投影出示)

⑵ 可是他們不知道爸爸、媽媽為什麼去新疆工作?做什麼工作?

師小結:新疆是個乾旱少雨、沙漠面積較大的地方,為了改變新疆的面貌,有許許多多的建設者紮根新疆,開發新疆,建設新疆。

(自己也像白楊一樣,紮根新疆,建設新疆,想讓孩子做建設新疆的小白楊,自己做大白楊 。)

師小結:作者在讚美白楊,更在讚美像白楊一樣的建設者。

6、師:是的,在千千萬萬個像爸爸、媽媽這樣的建設者的共同努力下,把茫茫的大戈壁變成了一片片的綠洲。

(設計意圖:抓住課文中的三個“只知道”,讓學生小組交流,想一想孩子們不知道什麼,從而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讓學生進行積極思維活動,經過一連串的引疑讀、思活動,學生步步深入地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決心、信心和希望孩子們也像白楊那樣在邊疆生根、成長的赤誠之心。)

師:望著窗外,閃過去的白楊,爸爸又陷入沉思,課文中兩次寫爸爸陷入沉思,聯絡上下文想象爸爸這兩次陷入沉思在想什麼?

(一次:想自己,想過去;二次:想過去,想未來。)

師:突然他們的嘴角浮出一絲微笑,為什麼?這又說明什麼?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體會爸爸的心願: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響教育下,一定能夠像白楊那樣紮根邊疆,建設邊疆。使學生對那種紮根邊疆的崇高精神境界產生敬仰之情。)

這篇課文采用象徵手法,借物喻人。作者寫了大戈壁的荒涼,也寫了白楊樹的挺秀;寫了孩子們的天真,也寫了爸爸的深情。語言樸實無華,感情真摯深沉。作者實則寫物,意在喻人,讚美祖國邊陲建設者熱愛邊疆,紮根邊疆的志向;不畏艱難,不屈不撓的精神;以及欣慰地看到祖國邊疆建設後繼有人的希望。我們衷心地祝願:戈壁灘上的白楊樹越栽越多,越長越高,越來越美。”

(設計意圖:學生隨著老師的手勢,藉助板書,同老師一齊吟誦。此時,師生入情入境,思想感情與作者產生了共鳴,從心底裡欽佩那些不擇環境,不講條件,哪裡需要就在哪裡安家的建設者。這發自肺腑之聲,將課堂教學氣氛推向高潮,師生沉浸在詩情畫意之中。課雖結束了,但情猶未盡,意猶未已,使學生的理解和感情進一步得到了昇華。)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的默讀速度提高了,與此同時,概括能力也隨之提高。

在小組活動中,通過討論、交流我們瞭解了白楊的特點,使我們覺得白楊確實了不起,叫人敬佩。在此基礎上,我們通過朗讀體會爸爸的心願,使我們對邊疆建設者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在教學白楊內在品格時,我通過理解內容,體會感情,描述渲染、感情朗讀四個步驟掀起教學高潮。結束時我讓學生由邊疆的白楊聯想到身邊的“白楊”,由大白楊聯想自己這些“小白楊”,追求“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境界。何處講解,何處啟發,何處朗讀,何處討論,何處留下“教學空白”,都作了精心設計。因此,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有更深的感受,閱讀理解能力進一步提高了。

家長通過參與學生收集資料的過程,發現學生從閱讀材料中捕捉重要資訊的能力提高了。

在課堂教學中,我力爭做到啟發性語言循循善誘,講解性語言有條不紊,描述性語言繪聲繪色,讚揚性語言激qing昂揚,我用飽滿的感情感染學生,使教師、學生、作者三者的感情產生共鳴,達到了“入境”、“悟神”的最佳境界。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學習,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出白楊精神的可貴,體會到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白楊》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構思巧妙,文字雋永,感情豐富,是語言文字訓練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然而,要讓國小生深刻理解,卻有較大的難度。我根據教材的特點、重點和難點,從學生的心理特徵和生活實際出發,運用了“引疑推導法”,從整體著眼,以“疑”為主線的讀思結合的方法,使學生始終處於積極思維的狀態,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首先我從課題激疑(從課題看,本文應當寫些什麼)入手,初讀課文整體感知主要內容之後,便直奔重點、難點,即從過渡段切入,引疑激趣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牽一髮而動全身。然後按照“形象──特徵──象徵意義”的思路引導學生在讀中生疑,深思、釋疑,逐步完成認識由表及裡的過渡。在這個過程中,老師通過“抓空白處”(孩子們只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 )引疑的辦法攻破難點,讓學生進行積極思維(概括)活動,認識到“孩子們”“只知道”的都是具體的“行動”,而“不知道”的,就是“爸爸”的“心”。經過一連串的引疑讀、思活動,學生步步深入理解了“爸爸”的心就是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決心、信心和希望孩子們也像白楊那樣在邊疆生根、成長的赤誠之心。

其次,我通過朗讀訓練,錄音欣賞等方式動之以情,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受到了白楊形象美、內質美和建設者心靈美的感染;同時,又抓住描寫“爸爸”語言、神態的詞句引疑,使語言文字的訓練和思想品德的教育達到了辯證的統一。此外,我還巧妙地把“白楊”與“爸爸”、“小白楊”與“孩子們”、邊疆和內地、現實和遠景有機地聯絡起來,帶領學生在“疑”的線路上逐步昇華,因而教得輕鬆,學得主動,達到了文路、教路、學路的和諧統一。

第6篇

出示課題後,師:預習了課文,同學們知道文章主要講什麼嗎?

生:主要講一位邊疆建設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

師邊出示課件――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邊說:這就是白楊樹。它沒有柳樹的婀娜多姿,也不像榕樹那樣濃廕庇日,只是筆直筆直地向上長,一排排,一行行倔強地挺立著。作者為什麼要寫白楊呢?難道只是為了介紹它嗎?讓我們一起讀書,解決這個問題。

這一情境的創設,將白楊與它生長的環境緊密地聯絡在一起,形成鮮明的對比。既讓學生對白楊有個初步的印象,更主要的是引出了課文的重點。教學目標的展示,自然而適時,讓師生在上課之始,對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做到心中有數。

“爸爸只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這是本文的又一個重點,也是學生理解的難點。

教學中,通過讓學生看三組畫面,思考其中的聯絡;讀課文有關段落,注意其中的聯絡,從而使學生不僅懂得了爸爸的心,也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對於下文爸爸的“沉思”“微笑”,也容易領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