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小馬過河》教案7篇 驅車渡河,勢難滯足——《小馬過河》教案

本教案以動畫片《小馬過河》為教學物件,設計了多種教育活動,包括詞彙,聽說,閱讀和寫作等方面的教學內容。通過多種教育活動,學生可以全面掌握該動畫片中包含的詞彙和語言知識,提高其聽、說、讀、寫的能力。

《小馬過河》教案7篇 驅車渡河,勢難滯足——《小馬過河》教案

第1篇

1、使幼兒在故事中懂得遇事要多觀察、多動腦筋、勇於嘗試的道理。

3、通過活動豐富幼兒的詞彙:磨坊、為難、難為情。

這個故事語言淺顯易懂,情節生動有趣,小馬這個形象也很可愛、很天真,適合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學習這個故事的重點是理解故事內容,明白蘊含的哲理。難點是理解大與小、深與淺的相對性。為突破重難點,在匯入時先出示圖片,讓幼兒比較分析三種動物的高矮在水深一定的情況下會出現的不同結果。以欣賞課件為切入點,引起幼兒興趣,講述故事。進行提問:老牛是怎麼說的?小松鼠是怎麼說的?媽媽又是怎麼說的?小馬又是怎麼做的?請幼兒互相討論:為什麼老牛說水才沒膝蓋呀?而小松鼠卻說她的小夥伴被淹死了。他們有什麼不同呀?引導幼兒認識高和矮、大和小、深和淺不是固定不變的。欣賞課件,講述故事,總結故事中講述的道理。進行生活認知:生活中的事物都是不同的,在同一種情況下會出現不同的結果,所以我們要動腦筋想問題,勇於嘗試。

一、匯入出示三張圖片,請幼兒比較三種小動物的高矮,涉及過河問題,將難點提前突破。

(3) 馬媽媽對小馬說的什麼?小馬最後是怎麼做的?

3、教師總結:碰到事情要多動腦筋想一想,還要動手去試一試,這樣才能聰明能幹。

三、結束:進行生活滲透,請幼兒動腦筋試一試製作風標。

活動反思:這一次的優質課活動進行完了,上過去之後才知道自己的`課存在著這樣大的漏洞,因此做一總結,也算是對自己的深刻反思,僅以此為誡,好的繼續發揚,不好的加以改正。活動中有95%的幼兒掌握了故事內容,有80%的幼兒懂得了故事裡的道理,現將優點與缺點一併分析如下:

一、將難點提到前面進行突破故事語言淺顯易懂,情節生動有趣,故事又蘊含深刻的道理,存在著深與淺的相對性,這一點幼兒難於理解,因此我將這一難點提到前面進行突破,出示三種小動物的圖片,讓幼兒進行比較,在高矮上加以引導,使幼兒理解高和矮的相對性。

二、將故事中各人物的語言提出來,讓幼兒進行理解故事中老牛、小松鼠所說的話,其實都是很有道理的,但是應該站在不同的角度上來理解,所以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從這些動物的身體特徵出發,深入理解他們所說的話,並用故事中的原話來回答。

三、課件不能很好的服務於教學我是用flash做的課件,在做時只考慮到把主要故事情節展示給孩子就可以了,也許是自己的縱容,抑或是自己水平有限,課件的演示與故事情節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在時間上不能一致,這屬於兒童觀的不正確,沒有考慮到兒童的接受能力。

四、在活動過程中沒有對幼兒進行常規上的培養活動過程中有些孩子的坐姿不正確,而有些孩子雖然理解了故事,也能講出故事所講的道理,但是回答問題時的站姿不對,回答時有些口吃(或者說是有些口頭語),但是我都沒有注意到,沒有加以糾正。這也暴露了我的調控能力欠缺,對活動的控制能力太差,不能很好的控制活動的進展,從而使這一活動遜色了很多。

總之這一活動使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確了以後應該努力的方向,也象同事們學到了很多優秀的做法,我想在以後我會更加努力,使活動的組織形成自己的風格。

《小馬過河》教案7篇 驅車渡河,勢難滯足——《小馬過河》教案 第2張

第2篇

2.理解故事內容,初步認識深淺的含義,懂得深淺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比較物件的改變而改變的,理解深淺的相對性

樂於傾聽故事,感受故事生動、有趣的情節,能用語言大膽表述自己的想法。

理解故事內容,初步認識深淺的含義,理解深淺的相對性。

多媒體課件,各種小動物頭飾(人手一個),玩具小馬,錄音機磁帶“√”“ⅹ”標誌牌各一個

教師:剛才我們學什麼動物跑到這裡來的?我這兒也有一匹小馬,今天要講一個關於小馬的故事。

(設計意圖:幼兒模仿馬的動作進入場地坐下。教師特意安排的,營造一種輕鬆、愉快的氛圍。開門見山直接引出故事的主人公)

教師有感情地講述故事至“小馬連忙收住指令碼,不知道怎樣做才好”體驗小馬當時矛盾的心情。

(意圖:幼兒的語言是在運用中發展起來的,設定開放式、啟發式的提問,引導幼兒積極動腦,感受故事情節的曲折,目標:得到落實,為突破難點打下基礎)

3.教師繼續講故事至“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引導幼兒體會深淺的相對性。

幼兒討論回答,教師小結幼兒理解、感受語言活動的樂趣。

放故事錄音,運用多媒體課件完整地播放故事內容,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涵。

3.如果你是那匹小馬你能過河嗎?你生活中遇到困難會怎麼做?

幼兒討論回答(設計意圖: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遷移至幼兒自己的生活經驗,突破了重點,迴應了難點。)

教師出示小動物頭飾,讓幼兒自由選擇一種頭飾,出示標誌牌“√”“ⅹ”。螢幕上出示一條小河的畫面,引導幼兒觀察,能過河的小動物站到“√”標誌牌下,不能過河的小動物站到“ⅹ”標誌牌下。

3.學動物走(戴頭飾的動物)離開活動室,結束活動。

設計意圖:通過遊戲活動,充分體驗語言活動的樂趣,並使教學難點得到了突破,同時動靜交替,促進幼兒身心發展。

本次活動適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及發展需要,95%幼兒都能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來,及個別幼兒注意力不夠集中,需要教師加以提醒引導。

本節課,我以童話“小馬過河”為背景,組織教學。課一開始我簡單的給學生講述小馬接受任務去磨房,途中遇河,松鼠與老牛的.話讓它不敢過河,只好回家問媽媽的故事。在隨後的教學中,緊緊圍繞“小馬過河” 這個故事展開教學,從小馬練本領、小馬接受任務遇到大河、小馬想方法過河、到歡慶過河都是在這個情境中進行的,使學生作為故事的主人公參與學習過程,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教師、學生、教學內容融為一個整體。

兒童的靈性也就是學生的天性,兒童的世界是一個充滿靈性的世界。兒童天生具有創造力,就看你教師有沒有給他機會。給學生提供更多發展的空間,是我設計本節課的一個重要砝碼。在教學過程中,我在抓住主教材的同時,忽略了次教材,以留給學生更多的創造空間。我想,學生的創造力是無窮的,學生一定會非常喜歡,因為這是他們的自己的方法,這是他們合作的成果,這是他們創造的結晶。

平淡無奇固然可使學生學的輕鬆,但往往也會使學生感到乏味。本課根據幼兒特點,巧妙設定了學習的障礙,使學生在新需要與舊水平之間產生衝突,從而更好地學習。因此,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你是那匹小馬,你能過河嗎?”這個問題一定會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啟迪他們的思維,他們會利用以有的生活經驗去思考,去實踐,甚至會將問題放到現實生活中去解決。這樣將課堂與生活有機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練就生活的本領。

第3篇

1、使幼兒在故事中懂得遇事要多觀察、多動腦筋、勇於嘗試的道理。

3、通過活動豐富幼兒的詞彙:磨坊、為難、難為情。

4、大膽地參與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發展求異思維。

這個故事語言淺顯易懂,情節生動有趣,小馬這個形象也很可愛、很天真,適合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接受水平。學習這個故事的重點是理解故事內容,明白蘊含的哲理。難點是理解大與小、深與淺的相對性。為突破重難點,在匯入時先出示圖片,讓幼兒比較分析三種動物的高矮在水深一定的情況下會出現的不同結果。以欣賞課件為切入點,引起幼兒興趣,講述故事。進行提問:老牛是怎麼說的?小松鼠是怎麼說的?媽媽又是怎麼說的?小馬又是怎麼做的?請幼兒互相討論:為什麼老牛說水才沒膝蓋呀?而小松鼠卻說她的小夥伴被淹死了。他們有什麼不同呀?引導幼兒認識高和矮、大和小、深和淺不是固定不變的。欣賞課件,講述故事,總結故事中講述的道理。進行生活認知:生活中的事物都是不同的,在同一種情況下會出現不同的結果,所以我們要動腦筋想問題,勇於嘗試。

一、匯入出示三張圖片,請幼兒比較三種小動物的高矮,涉及過河問題,將難點提前突破。

1、展示課件,教師講述故事提問:(1)老牛說了些什麼?(2)小松鼠說了些什麼?(3)小馬是怎麼做的?

2、展示課件、聽錄音提問:(1)老牛說得對嗎?為什麼?(2)小松鼠說得對嗎?為什麼?(3)馬媽媽對小馬說的什麼?小馬最後是怎麼做的?(4)故事講了一個什麼道理?

3、教師總結:碰到事情要多動腦筋想一想,還要動手去試一試,這樣才能聰明能幹。

三、結束:進行生活滲透,請幼兒動腦筋試一試製作風標。

這一次的優質課活動進行完了,上過去之後才知道自己的課存在著這樣大的漏洞,因此做一總結,也算是對自己的深刻反思,僅以此為誡,好的繼續發揚,不好的加以改正。活動中有95%的幼兒掌握了故事內容,有80%的幼兒懂得了故事裡的道理,現將優點與缺點一併分析如下:

一、將難點提到前面進行突破故事語言淺顯易懂,情節生動有趣,故事又蘊含深刻的道理,存在著深與淺的相對性,這一點幼兒難於理解,因此我將這一難點提到前面進行突破,出示三種小動物的圖片,讓幼兒進行比較,在高矮上加以引導,使幼兒理解高和矮的相對性。

二、將故事中各人物的語言提出來,讓幼兒進行理解故事中老牛、小松鼠所說的話,其實都是很有道理的,但是應該站在不同的`角度上來理解,所以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從這些動物的身體特徵出發,深入理解他們所說的話,並用故事中的原話來回答。

三、課件不能很好的服務於教學我是用flash做的課件,在做時只考慮到把主要故事情節展示給孩子就可以了,也許是自己的縱容,抑或是自己水平有限,課件的演示與故事情節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在時間上不能一致,這屬於兒童觀的不正確,沒有考慮到兒童的接受能力。

四、在活動過程中沒有對幼兒進行常規上的培養活動過程中有些孩子的坐姿不正確,而有些孩子雖然理解了故事,也能講出故事所講的道理,但是回答問題時的站姿不對,回答時有些口吃(或者說是有些口頭語),但是我都沒有注意到,沒有加以糾正。這也暴露了我的調控能力欠缺,對活動的控制能力太差,不能很好的控制活動的進展,從而使這一活動遜色了很多。總之這一活動使我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明確了以後應該努力的方向,也象同事們學到了很多優秀的做法,我想在以後我會更加努力,使活動的組織形成自己的風格。

小百科:過河,即渡過河流之意。小溪小河在生活中很常見,古往今來,因為過河而產生過很多故事,有很多文藝作品就是以過河命名的,比較出名的是高爾斯華綏的同名小說、潘長江的同名音樂小品、周濤的同名散文等。同時,在數學中,也有一個大家都熟悉的過河問題。

第4篇

1、通過故事引導幼兒懂得遇事要多動腦筋、勇於嘗試、認真完成任務的道理。

2、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發展幼兒初步的比較分析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

3、引導幼兒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豐富幼兒的詞彙:難為情、趟。

4、理解故事內容,記清主要情節,初步學習人物的簡單對話。

5、參與閱讀與討論,體驗故事的奇特與幽默,初步瞭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徵,進一步激發閱讀圖書的興趣。

一、依次出示動物圖片激發幼兒活動興趣,引出主題。

導語:今天老師請來了三位動物朋友,我們一起看看都有誰?(依次出示老牛、小馬、小松鼠,每次出示小動物用不同的方式吸引幼兒,運用難點前置的方式,引導幼兒瞭解老牛、小松鼠對很水深淺的理解)分析: 他們之中誰最高?誰最矮?小馬呢?

過渡語:今天小馬要幫媽媽馱麥子,過程中會發生哪些事情呢?

二、 教師完整清講故事,引導幼兒初步理解故事內容分析:

三、教師引導幼兒看課件分段講故事,幫助幼兒分析故事內容分析:

3、老牛是怎樣說的?小松鼠是怎樣說的?小馬是怎樣做的?

6、老牛和小松鼠說得對嗎?(解決難點,理解大與小,深於淺的相對性,無論是老牛還是小松鼠都是以自己的身體站到小河中感受河水的深淺,所以他們兩個說的都對。)這說明了什麼?(不同的人對相同的事物有不同的感受)在"小馬難為情地說"中斷,"難為情"是什麼意思?(豐富詞彙:難為情)媽媽是怎樣說的?小馬最後過河了嗎?"趟"是什麼意思豐富詞彙:趟

四、看動畫課件,完整欣賞故事,引導幼兒懂得遇事要多觀察、多動腦筋、勇於嘗試的道理。

?小馬過河》文章篇幅長,涉及的事物多,哲理深刻。但課文情節美、事物美、構圖美,我希望利用課文自身的美去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創設情境,在生動活潑的教學中紮紮實實地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個故事中主要“人物”是小馬,還有老馬,老牛伯伯、松鼠。這些“人物”的語氣、語言的感情色彩不同,老馬是“媽媽”,說話該用親切的語氣。老牛伯伯是老一輩,朗讀時聲音要粗,語氣穩重。小松鼠從樹上跳下時講的話,語氣要急切。小馬天真、有禮貌,讀時要用適當的語氣表現出來。在指導朗讀時,我先示範朗讀,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接著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角色朗讀。這樣訓練朗讀,可以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感受故事中蘊含的美。

當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之後,讓學生記住老馬、小馬、松鼠、老牛的話,並想象當時的情境,進一步領悟“人物”的身份不同,說話的表情、語氣也不同,然後鼓勵學生加上動作和表情,把課文的對話“表演”出來。這樣做,既能加深對課文的感受,又能激發閱讀的興趣。

老馬說的話是理解的難點。為了突破這個難點,我設計了兩個問題:同樣一條河,老牛水水很淺,松鼠說水很深。他們誰說得對?為什麼?2.如果是一頭大象和一隻小白兔要過這條河,問問你,你該怎樣回答它們?在整個教學中,我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思考和交流的空間。先讓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討論,然後全班進行交流。從而使學生知道了老牛和松鼠都是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依據,忽視了小馬的實際情況而下結論,它們說法不一,是因為它們自身的高度不同。第二個問題讓學生明確,處理問題應根據不同的情況去判斷,要避免犯老牛和松鼠的經驗主義的錯誤。

總之,《小馬過河》是經典的童話,它包容的東西太多,孩子們從中悟得的也應該是多方面的多層面的。閱讀是極具個性化的東西,只有給個性化的閱讀交流的時間,我們才能聽到“花開的聲音”。但是,我總感覺本節課上學生個性化閱讀交流的時間比較少,每個學生個性化的看法表達不夠充分。以後教學中,還要在激發學生創新思維上多下功夫。

第5篇

1.學會本課的15個生字,理解13個詞語的意思,小馬過河(第一課時)。能讀準多音字 “磨 沒”。

2.學會用“既不像…..也不像…..”寫句子;能給指定的句子正確地加上冒號和引號。

3.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對話和小馬為難時的心裡想的兒句話的語氣,能背誦並聽寫老馬教育小馬的話。

4.懂得遇事不能光聽別人說,要多動腦筋,親自嘗試、實踐,初步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

(2)理解小馬第1次為什麼過不了河,而第2次就過去了;

(3)理解為什麼“河水既不像老牛說的那樣淺,也不像松鼠說的那樣深”;

掛圖、生字卡片、錄音機、錄音磁帶、投影機、投影片

1.初步瞭解課文內容,自學生字,教學課文第1、2自然段,國小三年級語文教案《小馬過河(第一課時)》。

2.瞭解小馬為什麼要過河和第1次來到河邊過不了的河的經過。

(1)揭題後,指出閱讀思路:小馬為什麼過河?小馬幾次從家裡來到河邊?每次的結果是怎樣的?

(2)讓學生帶著以上問題自讀課文。要求遇到帶拼音的生字多讀幾遍,把句子讀順口。

小馬為什麼過河?(誰能用 “為了……所以……”說有句話)

填空:課文先寫小馬為什麼要過河,接著寫小馬( )的情況,然後寫老馬( ),最後寫小馬( )。

(2)老馬聽了小馬願意幫助媽媽做事,老馬“高興地”說,這裡能用“連蹦帶跳”嗎?為什麼?

7.書寫指導。重點指導“鼠”。“鼠”,上下結構,形體上小下大,共13畫。上面半個6畫,筆順是,第8、9、11、12畫均為點。最後一畫是斜鉤。

第6篇

?小馬過河》是一篇童話故事,充滿童趣,適合讓學生通過自讀自議自練的形式讀懂課文,理解寓意。因此,我設計了聽讀說演四大塊教學方案。

老師先播放錄音,學生聽故事,感受童話的趣味性,初步和故事的主要人物—小馬交上朋友,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自由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讀準生字新詞,讀通句子。

通過初讀,學生對課文已有了整體認識,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精讀課文中的重點句。通過對重點句的朗讀分析,課文其他內容便也迎刃而解了。

引導學生分角色朗讀小馬、老馬、老牛、松鼠之間的對話,在讀中進一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領會故事的寓意。

讀,是瞭解課文基本內容。而說,則是在學生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質疑說理。同樣一條河,老牛說河水很淺,松鼠說河水很深,這是為什麼?如果大象和小白兔也要過河,你應該對它們怎麼說?學生展開想象,設計與大象、小白兔的對話,進一步理解課文寓意。

學生通過聽讀說三步,已經理解了課文內容,明白課文所蘊涵的.寓意,達到了內化的目的。然後讓學生戴上自己製作的頭飾,自由組織,自選角色,進行分角色表演,則是一個由內化到詮釋的過程。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創造性地塑造故事中的人物,使故事人物更加豐滿,達到了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第7篇

1.正確認讀本課12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學習多音字“沒”。

2.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將一講。

3.通過反覆朗讀,感悟課文內容。培養學生遇事自己動腦獨立思考,勇於實踐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師:同學們,你在平時學習生活中遇到過困難嗎?你是怎樣克服的?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小馬過河》,看看小馬遇到了什麼困難?它又是怎樣克服的呢?聽老師講這個故事,同學們邊聽邊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從學生熟悉並且感興趣的話題引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遇到困難和小組的同學一起解決。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小組互幫互學,解決困難,調動全員參與的積極性。

在學中玩,在玩中學,讓每一個孩子都能體會到讀書的樂趣。

(1)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小馬在媽媽的幫助下,經過自己的實踐,終於渡過小河把小麥馱到了磨坊。

(2)小馬在去磨房的途中遇到了老牛和松鼠,他們告訴小馬的答案不一樣。老牛說:水很淺,剛沒小腿,能趟過去。而小松鼠卻說:水深得很哩!昨天,他的一個小夥伴就是掉到這條河裡淹死了。

(3)媽媽教給了小馬做事情應該要多多動腦,多多實踐的道理。

2.“同樣一條河,老牛說很淺,松鼠說很深。他們說的對嗎?”自讀課文畫出有關的句子,說說自己的想法。

(1)指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交流。

(2)抓住“為難”“立刻”“吃驚”“連忙”“難為情”等詞語以及小馬過河時想的、說的話,老牛、松鼠說的話,小馬和老馬的對話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進行分角色朗讀。

3.師:面對兩種截然不同的回答,小馬是怎麼做的?

4.師:在媽媽的幫助下,小馬克服了困難,把麥子馱到了磨房。那小馬送完麥子從磨坊回來後,心情怎樣?又會對媽媽說什麼話呢?

提出開放性的問題來感悟課文,建立平等的師生關係,激發學生的表現欲。

學生展開想象回答問題,並在此過程中進一步體會這個故事告訴人們的道理。

讓學生通過拓展閱讀,進一步感悟“遇事要多動腦筋,要實踐”的道理。

3.在田字格中怎樣佔格才漂亮,小組交流後描紅、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