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國小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5篇

教案在書寫的過程中,我們務必要注意文字表述規範,沒有一份出色的教案,我們就無法保證課堂效率。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國小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國小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5篇

國小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1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初步掌握脫式計算的寫法,並能正確進行計算。

(二)正確進行脫式計算,並提高計算能力。

(三)培養學生認真負責、書寫規範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學會脫式、分步寫出每次計算結果,並能正確計算。

難點: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準備

1.口算

7-2= 7+8= 7×9= 54÷6=

3×6= 6÷3= 9×7= 6×5=

48+16= 54÷9= 47-18= 21÷7=

60-18= 7×8= 5×4= 8×6=

2.先觀察下面每個算式裡含有哪些運算,再說說它們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最後算出結果

24+8-6 3×6÷9 47-10+5 28÷7×6

學生算出結果後,師生共同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裡,只有加、減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運算。

(二)學習新課

1.教師談話

為了看清楚運算的步驟、便於檢查運算過程,上面同學們口算的四個兩步混合式題,也可以寫出每次運算結果,怎樣進行書寫呢?請同學們共同研究一道題。

2.出示例1 47-12+5

為了使學生理解掌握脫式計算的步驟,教師可逐題提出以下幾個問題,讓學生觀察並思考。

(1)這道題都含有哪些運算子號?

(2)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3)第一步計算得多少?寫在哪兒?第二步計算得多少?寫在哪兒?

這樣使學生逐步理解掌握,在教師指導下師生共同完成脫式過程。

例1 47-12+5

=35+5

=40

3.教師出示:48+16-37 54÷9×7

讓學生嘗試性地做一做,以模仿例1的書寫格式,使學生初步學會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並請兩個學生到黑板板演:

學生甲 48+16-37

=64-37 64是哪一步計算結果?

=27

學生乙 54÷9×7

=6×7 "7"照寫下來,為什麼?

=42

學生完成後,教師可提問旁註,強調兩道題的書寫步驟,接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討論上述三道題計算時的書寫格式。

通過觀察討論使學生清楚:

(1)每道題第一步計算結果,都要寫在第一行的下面。

(2)還沒有參加計算的數要照抄下來。

(3)在算式下面第二行要寫出第二步計算的結果。

(4)左邊的等號上下要對齊。

4.教師出示例2 6×3+50 50-6×3

然後請同學們觀察後回答:"這兩個式題各含有什麼運算子號?和前面學習的有什麼不同?學生回答後,教師可設問:"這樣的混合式題應該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呢?"

學生思考片刻後,教師指出,像這樣的題,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減法。接著師生共同完成例題的計算過程。

例2 6×3+50 50-6×3

=18+50 =50-18

=68 =32

請較好學生說出"6×3+50"先算6和3的積,再加上50,算出它們的和。"50-6×3"先算6和3的積,再從50裡面減去。以滲透四則式題按運算順序的讀法。

為了鞏固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教師可再強調指出50沒有參加計算,在原算式下面先照抄下來,再寫出要減去的6和3相乘的結果。

為了鞏固例2的計算步驟,可出"19+5×3"和"7×8-29"兩道同類題,讓全班學生做一做。

5.教師出示例3"54÷6-7,7+54÷6"含有除法和加、減法的兩步式題。學生看清題目後,教師可指出:"像這樣的兩步混合式題有除法和加、減法,而沒有括號,要先算除法。"

然後請同學們試著自己完成。並請兩名學生板演。

學生甲 54÷6-7 學生乙 7+54÷6

=9-7 =7+9

=2 =16

學生完成後,可讓同座位同學互相說一說,每道題是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學習了三道例題後,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本節課學習的兩步混合式題的特點,小結出運算順序和脫式計算的書寫格式及注意的問題,並有重點地板書在黑板上。

(三)鞏固反饋

1.根據下面算式,正確填上( )裡的數

2.找出下面各題中的錯誤

3.脫式計算下面各題

(1)58-4×8 (2)4×8+15

(3)45÷5-8 (4)8+45÷5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著重教學含有兩級運算而沒有括號,乘除在後,但需要先算的兩步式題。這是教學中的難點,因為學生較長時間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依次進行計算,開始做這樣的題容易受原來思維定勢的影響,因此在課堂設計上要注意突出這一難點。在三個例題安排的基礎上,每個例題教學後,又安排了"試一試"的題目,以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使學生正確掌握運算順序,提高計算能力。

板書設計

國小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2

教學內容:

教材第61、62頁的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教學提示:

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生對混合運算已有初步的認識,在學習用小括號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困難不是很大。關鍵是讓學生體會小括號在混合運算中的作用。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掌握有小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2、過程與方法:通過“購物”的情境,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結合教學情境,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點:

理解小括號的作用,掌握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能按運算順序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計算本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口算,說說運算的順序。

課件出示課堂活動:64÷8+32 80-5×9

說說這兩題先算什麼,再算什麼?(含有兩級的混合運算,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

2.小明是個粗心的孩子,他在計算15-6×2時,得到的結果是18,你知道他在計算時犯了什麼錯誤?

讓學生討論,指名回答:運算順序是錯的,他先算減法,再算乘法。

追問:對於15-6×2,如果要先算減法,有辦法?(添上小括號)

3.揭題:本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含有括號的混合運算。

設計意圖:通過對舊知識的複習尋找新知識的生長點,提出問題,引出本課內容,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二、學習新知

1、出示例題:說說圖上所能看到的數學資訊?

生:阿姨買了一件成人衣服和3件同樣的兒童衣服一共用了207元,成人衣服一件120元。一件兒童衣服多少錢?

師:先列分步算式,再列綜合算式。

設計意圖:為學生提供購物的情景,讓學生收集資訊,提出問題,為學習新知打下基礎。

2、學生嘗試練習,教師巡視輔導。

3、全班交流。

(1)指名說分佈算式,教師板書

207-120=87(元)

87÷3=29(元)

(2)師:每步算式求出的是什麼?這道題先進行什麼計算,再進行什麼計算?

生:第一步求出的是3件兒童衣服的錢,第二步求的是1件兒童衣服的錢。

生:先算減法,再算除法。

(3)讓學生彙報自己列出的綜合算式,教師板書

207-120÷3 (207—120)÷3

師問:要求一件兒童衣服多少錢,必須先求什麼?(小組討論)

生:必須先求3件兒童衣服的錢。

師:207—120÷3 這樣列式能先算出3件兒童衣服的錢嗎?要求3件兒童衣服的錢應先算哪一步?

生:不對。

師:怎樣才能先算207—120?這裡要先算減法,列綜合算式時必須在減法這部分添上小括號,因為數學上有個規定:算式中有小括號的,要先算小括號裡的。

所以(207—120)÷3是對的。

師:這個括號起著改變運算順序的作用。

4、完成試一試教材61頁。學生獨立計算,指定兩人板演。

提問:這兩道算式裡都有括號,都要先算哪一步?

小結:在一個算式裡有小括號,要先算小括號裡的。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探索新知,發現矛盾,通過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的形式解決矛盾從而得出正確結論。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鞏固練習

1、說說運算順序。(80-25)×8

2、第62頁課堂活動2題。

3、計算:(34+22)÷7 25×(34-26)

四、達標反饋

1、比一比,看誰算的對。

35÷(21-14) (51-43)×7

2、找朋友,連一連。

3、一袋開心果有60顆,要想分給7個人,每人分9顆,還差多少顆?

五、課堂小結

師:說一說,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生:先算小括號裡的,再算小括號外的。

師:要是沒有小括號呢?

生:先算乘除後算加減。

師:計算時要先理清順序,再仔細計算。

六、佈置作業

1、把下面兩個算式合併成一個。

51-43=8 8×7=56

2、第62頁練習十五1—3題。

3、三年級有男生27人,女生21人,如果每排坐8人能坐幾排?

板書設計:

帶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分步:207-120=87(元)

87÷3=29(元)

綜合算式:(207-120)÷3………………必須加小括號

=87÷3

=29(元)

答:一件兒童衣服29元。

(算式裡有小括號,要先算小括號裡面的。)

國小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3

教學目標:

1、體會乘除法與實際生活的聯絡。

2、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體會乘除法與實際生活的聯絡。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

1、同學們,你們喜歡參加運動會嗎?你知道為什麼要舉行運動會嗎?

2、今天老師把你們帶到運動場上,觀看運動會好不好?出示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圖畫。你知道運動場上有哪些比賽專案嗎?

(1)有參加賽跑的。

(2)有跳遠的。

(3)有拔河的。

3、與同桌互相說說,從圖上你知道了什麼?

4、你想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根據圖意和所給的數字,你能提出有關乘除法的問題嗎?你是怎麼想的?怎麼列式?

1、每組4人,24名運動員賽跑,分幾組跑完?

24÷4=6(組)

2、每人跳3次,一共跳了21次,參加跳遠比賽的有幾人?

21÷3=7(人)

3、每隊9人,兩隊共有多少人?

9×2=18(人)

4、一堆氣球有5個,4堆氣球有幾個?

5×4=20(個)

5、一瓶水3元,3瓶水需要多少元?

3×3=9(元)

三、鞏固提高。

1、練一練。第一題。

(1)看圖,把問題敘述完整。

(2)獨立解答。

(3)交流怎麼用口訣試商。

(4)彙報每道題的做法及應用的乘法口訣。

2、練一練。第二題。

(1)獨立解答。

(2)彙報每道題的做法及應用的乘法口訣。

3、練一練。第三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

國小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4

第一單元、長度單位

教學內容:認識長度單位米和釐米、會用米、釐米量,認識線段量、畫線段。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在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初步建立1釐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釐米)

4、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學習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釐米)。

能力點: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

5、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識。

德育點: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樹立自信心。

6、養成認真、一絲不苟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在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初步建立1釐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

7、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

教學難點: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學習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釐米)。

8、建立長度觀念,會初步的估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1~3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釐米物體的長度。

3、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能力點: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點: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釐米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各種尺子、硬幣、回形針、稜長1釐米的正方體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媽媽需要買一截鬆緊帶,需要多長呢?老師量過了,和你們桌上的小棒一樣長,請每個小組選擇一種實物量一量。

學生彙報量的結果。

問:奇怪了,同樣長的鬆緊帶,可你們量出的結果怎麼不一樣呢?

師:如果我們要得到一個統一的結果,用什麼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認識1釐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觀察,彙報。

A、數,按順序讀一讀。問:最左端是幾?尺子上的零表示什麼?叫零刻度。

B、線,有長有短,叫刻度線。

C、字母“cm”,表示釐米,釐米是一種常用的長度單位。

一釐米有多長?(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間的長度是1釐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釐米。還有哪段是1釐米?你發現了什麼?(每一大格都是1釐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釐米。

用手比劃一下1釐米是多長。閉上眼睛想一想1釐米有多長。

2、認識幾釐米。

師:我們知道1釐米有多長,那2釐米、3釐米……又是多長?

問:2個1釐米是幾釐米?4釐米裡有幾個1釐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釐米的一段嗎?

3、用釐米量。

舉起藍紙條,估計一下他大約是幾釐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書上。

量鬆緊帶的長。

三、拓展運用:

1、判斷下面的量法對嗎?說明理由。

(1)沒對準0刻度線的。

(2)正確的。

(3)不是從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斷了,看不到0刻度線,怎麼辦?

3、小組合作量指定物體長度。

4、老師想量手腕一圈的長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嗎?(介紹各種尺子)

5、選擇尺子和自己感興趣的物體量一量。

課外蒐集資料:你還知道哪些長度單位?在古代,沒有尺子時,人們用什麼進行測量?(手腳)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長度。

課後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4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2、會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單位的工具進行測量。

3、根據1釐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釐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釐米。

能力點: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點: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根據1釐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釐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釐米。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米尺、軟尺。

國小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5

一、匯入新課探究新知。

1、多媒體出示"小熊開店"的動畫情景。

2、今天小熊的超市開張可熱鬧了,店裡的商品真是樣樣齊全,還有小朋友門特別喜歡的物品,看看都有那些物品,價錢是多少?

3、來了幾位顧客看看他們買什麼?

4、提出問題:小狗買4輛坦克需要幾元?

(1)你們能幫幫小熊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錢嗎?

(2)學生彙報,老師板書:5×4=20(元)

(3)你能說說你是怎麼算出來的嗎?

(根據乘法口訣四五二十。)

5、小貓拿了20元錢也準備買坦克,請你們再幫它計算能買幾輛坦克好嗎?

(1)學生列式老師板書:20÷5=

(2)為什麼這樣列式,你能說出理由嗎"?

(3)你是怎樣想商的,請你們各小組討論一下。

(1輛5元,2輛10元,3輛15元,4輛20元,

所以20÷5=4,商是4。)

(先想5×?=20再想口訣?五二十,四五二十,所以商是4。)

(4)同學們想的都很好,那你們覺得用那一種方法好呢?(用乘法口訣計算比較好。)為什麼?

6、對了,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用乘法口訣求商。(老師板書課題)原來用口決求商這麼好,我們來試一試好不好?

老師出示題,學生說出商並說出相應的口訣。

二、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天就要下雨了,小螞蟻正忙著般家呢,他們幹什麼?你能算出需要幾隻螞蟻運完嗎?

學生獨立完成在集體交流27÷3=9(只)

2、數學遊戲小鳥找家。

(1)遊戲規則:有著四個鳥籠,每個鳥籠上都有一句乘法口訣,一些同學得手上有一道除法算式,應用那句口訣求商,就把算式卡片貼在相應的鳥籠上。

(2)一群小鳥出去捉蟲子,天黑了他們找不到家了,你們能幫他們找到家嗎?

(3)學生集體活動全班進行檢查。

3、數學遊戲二接力賽。

(1)遊戲規則;7個小組代表7種動物如:小鹿隊,小兔隊,等等,黑板上有7組除法計算題每小組同學依次上臺計算看那組同學做得最快就獎給那組同學一個獎盃。

(2)森林的動物們要舉行一次接力賽,你們想不想參加?那我們現在就開始吧,各小組準備。

(3)學生進行比賽後講評。

三、課堂小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