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8篇

教案的準備對於一個即將上課的老師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教案在編寫的時候,你們務必要考慮講授內容要點,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

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8篇

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篇1

我國的宗教政策

★新課標要求

(一)知識目標

瞭解我國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二)能力目標

26、 領會我國的宗教政策遵循了宗教自身發展的客觀規律,讓學生嘗試用歷史的、辨證的眼光觀察、評價問題,提高學生的比較、鑑別能力。

27、 引導學生利用已有歷史知識,深入學習本課。培養學生善於將不同學科知識綜合起來,不斷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明確宗教信仰自由時憲法賦予公民基本權利,是保護和尊重人權的表現,堅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宗教,弘揚科學,樹立科學世界觀。

★教學重點、難點

我國的宗教政策

★ 教學方法

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

★教學建議

教學中通過創設情景,聯絡有關例項,讓學生感悟、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的正確性。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也是一個多宗教國家。我國信仰宗教的人數佔總人口的比例雖然不大,但絕對數字不小。因此,正確處理宗教問題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進行新課

十三、 我國宗教具有愛國主義傳統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83頁內容,思考兩個探究性問題。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並回答問題

教師點評:教材用三個鏡頭展示了我國的宗教現狀。我國各種宗教千百年以來和睦相處,宗教文化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它們雖然有消極的一面,也有愛國的傳統,都倡導服務社會。造福人類,也為增進國際宗教交流,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貢獻。

二、全面正確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83頁“相關連結”內容,思考宗教的產生、與消亡問題。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並回答問題

教師點評:宗教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歷史現象,它的存在有其深刻的自然根源、社會根源和認識根源,有它自身的發生、發展、消亡過程。我國現階段,宗教存在的自然根源、社會根源和認識根源還沒有消失,宗教還將長期存在。這種現狀決定了我們還不能用行政手段取消宗教,只能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含義: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這種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種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裡,有信仰這個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個教派的自由;有過去不信教而現在信教的自由,也有過去信教而現在不信教的自由。

(2)實質: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實質是使宗教信仰問題成為公民個人自由選擇的問題。

我國憲法規定:“國家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任何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個人不得強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視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這說明,公民不論信教不信教,也不論信什麼教,是公民自由選擇的權利,誰也不得強加干涉。

(3)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兩個方面:既保護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護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是一項全面、完整的政策。

(4)宗教信仰自由是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是我國尊重和保護人權的重要體現。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84頁“專家點評”內容,思考反映的問題。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並回答問題

教師點評:說明在宗教問題上要堅持權利義務的統一,宗教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利用宗教損害國家、社會的利益,否則將承擔法律責任。

2、國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1)國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是指政府依法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管理。

(2)管理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宗教界的合法權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動,制止和打擊利用宗教進行的違法犯罪活動,抵禦境外勢力利用宗教進行的滲透。簡單講就是:保護合法、制止非法、打擊犯罪、抵制滲透。可見,國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務與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對立的,而是為了更好的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84頁“專家點評”內容,思考宗教與邪教的區別。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並回答問題

(3)邪教不是宗教。邪教是指冒用宗教旗號,神話首要分子,宣傳迷信邪說,矇騙群眾,非法聚斂財物,進行違法犯罪活動的邪惡勢力。其本質是反人類、反社會、反科學的。

3、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

我國憲法規定:“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的支配。”任何境外組織和個人不得干預我國的宗教事務。長期以來,境外勢力利用宗教對我國進行滲透、-和破壞活動,對此必須保持高度警惕。我國政府既要支援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又要抵禦境外勢力利用宗教對我國進行滲透,堅決打擊宗教極端勢力。

4、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思考,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不是鼓勵人們信仰宗教呢?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並回答問題

教師點評:不是。是尊重公民的信仰權力,維護民族團結。因此,要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1)含義: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放棄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們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要求他們從事的宗教活動服從和服務於國家的利益和民族的整體利益;支援他們努力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支援他們與各族人民一道反對一切利用宗教進行危害社會主義祖國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動,為民族團結、社會發展和祖國統一多做貢獻。

(2)原因:是社會主義社會對宗教的客觀要求,也是我國各宗教自身的要求。我國信教群眾與不信教群眾都是國家的主人,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宗教團體是聯絡信教群眾的愛國組織,宗教界成為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教群眾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積極力量。

二、以科學態度對待宗教

1、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勵人們信仰宗教

(1)宗教有它自身的發展規律,不能簡單的用行政力量去消滅或發展宗教,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遵循宗教發展規律,科學處理宗教問題。

(2)宗教信仰自由是憲法賦予公民的民主權利,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利於加強信教群眾與不信教群眾的團結,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2、弘揚科學精神

我國是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的社會主義國家,要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也要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加強對人民群眾的科學世界觀和無神論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學的社會風尚,逐步消除宗教存在的社會根源何認識根源,在保護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時,創造宗教消亡的條件,這是解決在教問題的根本途徑。

3、中學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未來的建設者,要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主義以及現代科學文化知識武裝自己,弘揚科學精神,樹立科學世界觀,承擔起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光榮歷史使命。

(三)課堂總結、點評

本節主要了解了我國的宗教狀況,認識了我國政府在宗教問題上的基本政策和立場觀點。通過學習,要明確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勵人們信仰宗教,而是遵循宗教發展規律,科學處理宗教問題。我們應該加強科學世界觀和無神論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學的社會風尚,逐步創造宗教消亡的條件。

(四)例項探究

[例1]下列對宗教信仰自由的理解正確的是 ( )

x.宗教信仰自由是對信教者而言的

y. 國家保護一切宗教活動

c. 到各種場所宣傳宗教教義符合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d. 宗教信仰自由也包括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答案:d

[例2] 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是指 ( )

① 要求宗教信徒放棄宗教信仰 ② 要求信教群眾愛黨、愛國、愛教結合起來 ③ 宗教活動要遵守憲法和法律 ④ 用馬克思主義思想取代迷信思想

a.①② b.③④ c. ②③ d.①③

答案:c

[例3] 我國實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因為它 ( )

① 符合宗教自身的發展規律和特點 ② 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根本保證 ③ 有利於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 ④ 有利於團結信教群眾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 b

[例4]弘揚科學精神的意義是 ( )

① 有利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② 保證社會主義建設的方向 ③ 有利於樹立科學世界觀 ④ 有利於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學的社會風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課餘作業

分組討論、綜合分析我國為什麼要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篇2

一、教學設計說明:作為政府權力行使的三個環節之一的執行環節——依法行政,體現了政府對人民負責的原則。本節設計主線是讓學生通過兩段情景材料談談對政府工作人員的這種做法的認識,探究對政府的這種不作為對人民群眾、對政府自身、對整個社會所帶來的危害,使學生加深對依法行政的重要性的認識。同時提出讓學生思考如何提高政府的依法行政管理水平以及政府如何做到審慎用權科學民主決策。主要內容是學習依法行政的原因和意義以及如何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依法行政的具體要求、政府如何科學民主決策等。

二、研討主題:新授課中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運用

三、課堂評價:

1.學生參與度:由於學生已在前一天晚上對本課的自主探究學案做了預習,因此學生課堂參與度較高。

2.問題設計:設計編排合理,在課本基礎上對梯度思考有所改進,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有所提高。

3.教師引導:新課匯入自然順暢,但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缺乏向縱深發展。

4.課堂對話:教師富有親和力,注重師生互動,課堂氣氛融洽。

5.知識落實:梯度思考回答問題合理,正確性高。注重知識的落實與鞏固。學生記憶較快。

6.總體評價:從教學過程來看,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較好,識記熟練,探究問題的意識較強,但學生探究時的問題引導有偏離主題的現象。

四、課後反思

1.成功之處:教學設計符合學生的實際,通過情景匯入,課堂自然順暢,學生鞏固落實較好。最後知識體系構建符合本課的主旨。

2.個人特色:自主學案編排合理,匯入自然。教學設計符合學生實際,課堂互動效果好。

3.存在問題:課堂注重教師與學生的交流,雖有探究意識,但學生小組在探究中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在探究過程中,探究任務沒有想縱深發展,不能很好地體現難點突破。

4.對研討主題的反思

在課堂上進行探究,事先一定要學生自主預習,課堂上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究時間,引導學生討論的時候,必須要有重點,有針對性。

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篇3

?政府的職能:管理與服務》

一、教學構思

1.教材分析

①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政府的職能:管理與服務》是人教版高一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三課第一框的內容,是對第一單元公民政治生活的延伸,又為第四課政府權力的行使的教學內容做了鋪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②教學目標:明確我國政府的性質和主要職能;理解我國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初步探究學習的能力。感受政府是為人民服務的政府,從而做出瞭解政府、相信政府、支援和監督政府的價值選擇。

③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是指導學生掌握政府的職能。教學難點是讓學生理解政府履行職能不能缺位、錯位和越位以及“政府萬能論”的錯誤。

2.學情分析

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對身邊的政府不是很關注,學習本課有利於學生深刻認識政府;政治生活對學生而言比較枯燥,在教學設計上要注意提高學生的興趣。

3.教法學法分析

學習方法:探究式學習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在學習中應提供主動建構的時間和空間,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傳遞,是學生主動建構的過程。而探究式學習的目的就是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體驗生活,在教學活動中獲得對新知識的領悟。

二、教學環節

本課是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進行設計的,整個教學過程主要分為五個環節。

環節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學

展示學生比較熟悉的四幅圖片,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熱情。

環節二:閱讀文字理解重點

先讓學生閱讀課本第一、二知識點,知曉政府性質和職能,指導學生分析環節一的四幅圖片,回答三個問題,明確政府的性質和職能。讓學生看課本第37頁的圖,自己舉例自己分析,加深對政府性質和職能的把握,同時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再給出關於“汶川地震三週年”的事例材料,引導學生回答設定的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檢驗學生對政府職能的把握,第二個問題讓學生領悟政府為什麼在汶川地震發生後履行這些職能,同時教師也必須指出即使不發生這些事件,政府也會履行自己的職能,這是由政府的性質(人民的公僕)和政府的地位(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以及政府的作用(便民利民)決定的。最後,教師再強調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主要職能是管理與服務,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並指出由於社會生活的複雜,存在職能交叉,比如公共服務職能,有社會領域的公共服務也有經濟領域的公共服務。

環節三:激發思維突破難點

以漫畫的形式,引起學生對有些政府履行職能的效果產生質疑,教師分析漫畫指出這是一種典型的政府越位現象,說明有些政府機關工作人員沒有很好履行職能,沒有便民利民,這與我國政府的基本職能是管理與服務相違背的,也與我國政府是人民的公僕相違背的,我們正在建設服務型政府,根本目的是進一步提高政府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人民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同時引導學生分析此現象產生的原因是人們對政府機關的地位和特點的誤解產生的“政府萬能論”。這樣達到釋疑解惑。再引導學生具體分析“瘦肉精事件”材料裡體現政府的缺位和錯位現象。使學生更加明確我國政府是人民的公僕,是便民利民的政府,政府履行職能不能缺位、錯位和越位以及“政府萬能論”的錯誤。從而使難點達到突破。

環節四:暢所欲言內化情感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感受政府的作用:包括人們的社會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和人們又享受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讓學生分組討論:《政府,有事呼我?》,引導學生具體分析討論題第⑤題“想找一份理想的工作”需不需要“呼”政府、怎麼“呼”政府,教師總結對於人們就業一方面政府會完善市場就業機制履行社會公共服務職能另一方面需要人們提高自身素質轉變就業觀念。目的:檢驗學生對“政府萬能論”的學習效果,體會政府是人民的公僕,感受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和政治素養。

環節五:提高升華課後探究

設定兩個課後探究題。目的:加深學生對政府的認識,擴充套件思維,為後面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最後,教師指導學生再次閱讀課本,對本課知識進行清點,提高自悟能力。

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篇4

綜合探究求真務實與時俱進

教學課時安排:1課時

理論評析

(一個原理、一個理論依據、一個首要問題、一對關係、一個要求)

1、世界的物質統一性原理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也是我們黨的思想路線的理論基礎。

2、我們黨制定路線、方針和政策的理論依據: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絡實際,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舉例】我國近幾年的四次-:

a、1988年-:為"私營經濟"正名;11條增加:國家允許私營經濟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存在和發展。私營經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補充。國家保護私營經濟的合法的權利和利益,對私營經濟實行引導、監督和管理。"

b、1993年-:為"富強"奮鬥;國家的奮鬥目標由建設"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變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市場經濟"一詞入憲,"計劃經濟"一詞淡出;

c、1999年-:為"法治"鼓與呼;增加了"依法治國"四個字,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d、2004年-:"三個代表"成為國家指導思想;私有財產保護力度加大;非公經濟地位獲得提高;更加明確地表明"保障人權";人民民主專政的內涵擴大;"政治文明"首次被建議入憲;國家主席職權有所擴大;建立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成為國家目標。

3、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是:求真務實,正確認識和把握國情。

4、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與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辯證關係:統??

(1)含義: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實際相符合;與時俱進就是我們的全部理論和工作要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於創造性。

(2)關係: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是實事求是的內在要求和前提,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的目標和歸宿。

5、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不斷解放思想,開拓創新,與時俱進。

?舉例】講真話要有"五氣":勇氣、正氣、底氣、銳氣、大氣;

?舉例】不求真務實的幾種表現:

反對不思進取、得過且過;作風漂浮,急功近利,隨心所欲,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心態浮躁,追名逐利;弄虛作假、欺上瞞下;明哲保身,患得患失;高高在上,脫離群眾;

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篇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通過學習,使學生識記主要的消費心理,並理解應怎樣看待、評價各種消費心理。

②學生準確理解四大消費原則

③運用所學知識,模擬一份家庭消費計劃,並結合個人行為,說說怎樣才算一個理智的消費者

2、能力目標

①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合作交流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②培養學生全面看問題和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觀察分析問題能力

③提高學生參與經濟生活的能力。

3、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目標

克服消極的消費心理因素,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做一個理智的消費者。

二、重點難點

重點: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的原則

難點:從眾心理、求異心理、攀比心理的的不同表現及危害

三、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首先匯入課我通過歌曲進行導課,讓同學們知道我們每個人都要消費,我們在消費的過程中應樹立起怎樣的消費觀?從而匯出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這樣匯入能調動學生的興趣。

(二)授新課

(1)消費心理面面觀

?生活觀察】手機購買指導

1.購買品牌最流行,最時尚,大家都在買的蘋果4.(從眾心理)

2.盡顯自我,有個性的手機(求異心理)

3.買高檔的,最新的如:蘋果6(攀比心理)

4.根據實力,買實用性的(求實心理)

探究活動一:這些消費心理引發的消費有什麼特點,評價(利,弊),態度?

經過學生討論,小組代表爭先發言,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完成了這個表格。

自主探究:親愛的同學,請你根據下面的提示,帶著問題閱讀課本,做好自學和預習。相信你一定行!

消費心理

特點

評價及態度

[在講到消費心裡面面觀的內容時,主要採取例子,讓同學們通過討論,分析問題,然後教師進行指導,歸納的方式來進行。並由這些消費心理引出我們應如何去做一個理智的消費者。]

(2)做理智的消費者

材料:小明的父母都是政府工作人員。最近他們家有了新房,圓了全家人多年的夢想。現在,圍繞新房的話題,全家人都各抒己見,紛紛表達自己的觀點。

情景??

小明:老爸,我同學家在買了新居之後就馬上配了家庭影院、膝上型電腦和進口音響。

爸爸:兒子,你放心,我們家決不會比他們差。

媽媽:我看你們倆興奮過度了吧,這房子的貸款還有10萬沒還呢!哪還有餘錢買這買那的。

爸爸:哦!

小明:欠這麼多啊?那我們為什麼又要貸款買房呢?

探究活動二:

問題1、小明和他爸爸在購買家庭影院、膝上型電腦等方面時反映了什麼消費心理?會給他們家庭帶來什麼影響?

問題2、小明家貸款購房的行為,你是如何理解的?

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後派代表發言(略)

教師總結:1、量入為出,適度消費

情景二

妻子:老公,同事們都說,現在裝修流行“歐洲”樣式,很有異國風味。

丈夫:那就聽你的吧,反正一切跟著“流行”走。

小明:媽,不對吧,我同學上網看過了,說明年將流行“澳洲”樣式。

丈夫:那我們家要怎麼裝修好啊?

探究活動三:

問題1、小明和他父母在裝修款式上是一種什麼消費心理?

問題2、你給他們家出出主意,應該怎麼裝修?

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後派代表發言(略)

教師總結:2、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情景三

小明:爸,我們新房旁邊怎麼有好多塑料飯盒?

爸爸:哦,可能是裝修工人吃完飯扔的。

小明:我們國家現在不是有規定不準使用塑料飯盒?

爸爸: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使用它啊!

小明:那是他們還不清楚它的危害。

爸爸:這飯盒還有危害啊?

探究活動四:

問題1、你知道白色垃圾的危害嗎?

問題2、請為解決“白色汙染”出謀劃策

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後派代表發言(略)

教師總結:保護環境、綠色消費

情景四:

小明:爸爸,我們搬了新家,去飯店慶祝一下吧。

爸爸:好啊。不過這次要少點些菜,上次剩太多了,多浪費。

媽媽:還說呢,讓你們打包回家還不肯。

爸爸:剩菜還打包回家,太丟臉了吧!

探究活動五:

問題1、你怎樣看待“打包”這一現象?

問題2、勤儉節約的作風是不是過時了?為什麼?

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後派代表發言(略)

教師總結:4、勤儉節約,艱苦奮鬥

(三)小結反思

知識歸納(要求:學生談談你今天學到的什麼,獨立完成本課知識框架)

(四)課堂練習(小試牛刀)

1.“新車一上牌就成了‘二手車’,就開始貶值,越用越貶值。對我來說,汽車只是一種‘為我服務的工具’,什麼品牌無所謂關鍵是質量要好,價格要實在。”從消費心理角度看,這是一種()

a.攀比心理b.求實心理c.適度消費d.盲目從眾

2.泡沫塑料餐盒和塑料方便袋的大量使用,嚴重汙染了環境,危害著人們的身體健康。這啟示我們,做一個理智的消費者要遵循的原則是()

a.量入為出,適度消費b.避免盲從,理性消費

c.保護環境,綠色消費d.勤儉節約,艱苦奮鬥

(五)課後作業(課後拓展)

總結一段時間內自己的消費情況,結合課本知識制定一份科學的個人消費計劃。

具體要求:

①記錄和分析總結一段時間(一週或一個月)內自己可支配的收入情況、支出方向。

②分析哪些消費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

③在此基礎上,制定下一步的消費計劃。

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篇6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深刻理解並熟記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係等相關知識,理解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的意義。

2.通過分析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係,培養辯證分析能力。

3.懂得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學習將來為增強綜合國力貢獻力量。

-參與,享受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熟記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係等重點知識,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教學過程

一、【預習導學案】

?教材助讀】(在預習導學案的引導下閱讀教材p9—p12,勾劃並標註好課本重點問題)

1、經濟、政治、文化三者的關係如何?(重點)

2、文化發展和經濟的發展是同步的嗎?

3、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的表現有哪些?

(1)

(2)

(3)

4、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現有哪些?

國內:

國際:

5、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及作用怎樣?我國應該如何提高文化的競爭力?(難點)

二、【知識整合】

三、【情景探究】

探究一:

第二屆青奧會在南京舉辦對全省消費市場產生有效促進作用。1-9月,江蘇省住宿餐飲業開始回暖,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0.6%。

全省社會消費穩步增長,貨物貿易平穩發展,利用外資結構優化,“走出去”增勢穩定,開發區建設水平提升,商務執行呈現出“總體平穩、穩中提質”的發展局面

青奧會的舉辦對南京的經濟有什麼影響?

探究二:第二屆夏季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是繼2008年北京奧運會後,在中國舉辦的又一項具有國際影響的奧林匹克盛事。來自世界各地的3700多名15歲至18歲的運動員聚會南京,參加了28個大項、222個小項的比賽,同時還全程參加了20項青奧會文化教育活動。

青奧會的舉辦有何政治意義?

探究三:

材料1:2014年全國-票房累計已達265億元,今年中國-票房總收入能否衝破300億元大關,從12月起正式拉開序幕的賀歲檔成為關鍵。與去年賀歲檔《私人訂製》和《警察故事2013》“雙龍戲珠”不同的是,今年賀歲檔呈現出三分天下的局面——吳宇森久違銀幕五年推出的《太平輪(上)》、姜文四年磨一劍導演的《一步之遙》以及徐克根據紅色經典改編的《智取威虎山》三部-。因此外界普遍看好在最後一個月的賀歲檔中,中國-市場能夠創造出超過30億元的票房收入。

材料2:伊朗對美國人拍攝的詆譭伊斯蘭先知穆罕穆德的-《穆斯林的無知》表示強烈譴責,該-在利比亞引發強烈-,並導致美國駐利比亞大使身亡。伊朗媒體稱,伊朗計劃13日在首都德黑蘭舉行反美-。

上述兩材料分別說明文化對經濟、政治有無影響?

探究四: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基礎,是否意味著物質條件好了,精神文化就會好起來?

探究五:

材料:2014年暑期,在內地市場火爆異常的《變形金剛4》,終於以超14億的票房成績,狂甩-《阿凡達》,成為目前中國-市場上票房紀錄保持者。

這一材料反映了什麼?

探究六:

美國目前控制了世界75%的電視節目和60%以上的廣播節目的生產和製作。-產品在世界-市場的總體佔有率達80%。美國作為當今世界惟一超級大國,不僅掌握了經濟霸權、軍事霸權,而且正在建立和擴大文化霸權。這種情況不僅引起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警惕,甚至連一些西方發達國家也感到憂心忡忡。

思考:文化與政治的交融體現在哪裡?

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篇7

一、重點難點

1.重點

各類銀行的職能

2.難點

銀行的體系和職能

二、教學方法

本框介紹的是各類銀行的性質特點,學生較易發生職能上的混淆,因此,採用對比的方法,較能鮮明地區分它們之間的異同,便於掌握。同時可採集部分資料,給學生加以介紹,加深對有關知識的瞭解。

三、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1.比較匯入法

問學生見過“中國銀行”沒有;見過“中國人民銀行”沒有?二者是不是一家銀行?如果不是,那它們有什麼區別?有關內容就是本框所講的。引出本框內容。

2.複習提問式

為了使匯入新課做到承上啟下,可採取先複習再匯入的方法。設問:銀行的含義是什麼?銀行是怎樣產生的?通過對其內容的回答,進一步指出現實生活中,同學們會經常見到各種不同型別的銀行,那麼我國銀行是怎樣分類的?各自的職能怎麼樣?這便是第二框的主要內容。

3.直述匯入式

本框題的基本內容是講銀行的主要職能,根據第一框題的內容,已經大體介紹了銀行的基本業務。所以本框題就從銀行在國民經濟中做的具體工作入手,引出這些具體工作不是某一家銀行所能承擔的,而且同是貸款,像三峽工程、工商企業或農村居民個人,情形也是不一樣的,這就直接引出了了解銀行分類及其職能的必要性。

主體內容教學

1.我國現階段的銀行分為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三類

講清一點,我國現階段銀行分類和依據是按銀行的性質和職能。

2.各類銀行的性質和職能

首先,讓學生閱讀教材,瞭解各類銀行的性質和職能,然後完成以下表格:

投影表1: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的區別:

學生在閱讀教材的基礎上完成上表,教師加以總結。

投影資料1:

中央銀行是我國金融體系的領導力量,無論是銀行金融機構,還是非銀行金融機構,都要接受中國人民銀行的監督和管理。中央銀行的設立,使得政府擁有了一個管理全國金融機構和貨幣金融活動,從而能有力地貫徹政府的巨集觀經濟管理政策的權力機構,所以,人們常把中央銀行稱為“銀行的銀行”。

投影資料2:

商業銀行是我國在1994年金融體制改革中由過去的專業銀行改變而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的規定,商業銀行是以經營工商業存、放款為主要業務,並以利潤為主要經營目標的企業法人。因這類銀行依靠吸收活期存款作為發放貸款的基本資本來源,這種短期資金來源只適應經營短期的商業性放款業務,故稱“商業銀行”。

在西方商業銀行有獨資經營、合資經營、集資經營、官商經營、國家經營等不同的組織形式,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等作為國家獨資商業銀行,它們不受政府幹預,獨立決定投貸方向,堅持銀行資產的盈利性、流動性和安全性相統一的原則,爭取在最小的風險下獲得利潤。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主要商業銀行的性質和職能。

投影表2:

學生完成上述表格,教師加以總結。

要特別指出:商業銀行是特殊企業,是以利潤為主要經營目標的,就此引出銀行利潤,指出其來源。並在此講清“利率”這一概念。

還要指出,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一些股份制或地方設立的商業銀行也日漸興起,如中信實業銀行、光大銀行、華廈銀行、招商銀行、福建興業銀行、廣東發展銀行、深圳發展銀行、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城市商業銀行等。此外,一些中外合資和外資金融機構也發展很快。

最後要明確,我國商業銀行的專業分工將會互相滲透,其職能和業務範圍向綜合化、多樣化發展。

投影表3:

投影資料3:

政策性銀行是金融家族的新成員,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程序,為了徹底解決國家專業銀行政企不分,集政策性銀行業務與商業性銀行業務為一身的局面,國家在1994年先後組建了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至此,我國政策性銀行的執行框架已基本形成。三家政策性銀行是直屬國務院領導的政策性金融機構,將實行自主、保本經營,企業化管理,不與商業銀行金融機構競爭。它一般不接受存款,也不從民間借款,專業性強,與政府的產業政策密切配合,這是一種只貸不存的銀行。

高中政治必修三教案篇8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對中華文化的意義;

理解不同區域的文化既漸趨融合,又保持著各自的特色;

明確各族人民共同創造了中華文化;

理解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綜合分析的能力,這裡主要是提高學生整合政治、歷史、地理等學科之間知識的綜合能力,加深對文化相關問題的理解。

培養同學們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增強學生對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增強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強愛國情感,為將來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

教學重難點

重點: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難點: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第一環節:情境匯入新課

如果說第六課第一框題《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是從動態角度跨越千年,展現中華文化的頑強生命力,激勵青年學生再創新輝煌,那麼本框則主要從靜態視角呈現中華文化的厚重。

視訊展示:滿江《中華頌》,請學生認真欣賞歌曲,搶答裡面涉及了多少中華文化?

(二)第二環節:活動探究(三個活動,探究三目內容)推進新課

設定現場招聘會:招收國際高階旅遊顧問若干名

條件——大學本科及以上文憑,身心健康,無不良嗜好,責任心上進心強。

待遇——月底薪5000,福利加提成至少3000,且無上限。

過三關斬六將:第一關:眼力———鑑寶

第二關:腦力———才思敏捷

第三關:實戰演練(共50分)

第一關:眼力———鑑寶

活動要求:應聘小組合作探究對應號碼的“珍寶”,然後每一組派一名代表發言,分享小組對此寶物名稱、特點和價值的瞭解情況。要求簡明扼要,發言時間不超過一分鐘。(總分40分)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為明朝萬曆年間的吳承恩,成書於16世紀明朝中葉,主要描寫了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悟淨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的故事。《西遊記》自問世以來在中國乃至世界各地廣為流傳,被翻譯成多種語言。書中孫悟空這個形象,以其鮮明的個性特徵,在中國文學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藝術豐碑。《西遊記》不僅內容極其豐富,故事情節完整嚴謹,而且人物塑造鮮活、豐滿,想象多姿多彩,語言也樸實通達。更為重要的是,《西遊記》在思想境界、藝術境界上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謂集大成者。

京劇又稱京戲,在臺灣又稱平劇、國劇,與豫劇、越劇同為中國戲曲三鼎甲;京劇起源於徽劇、漢劇、崑曲、秦腔(梆子)四個地方的劇種,並於清乾隆末期,四大徽班進北京後,互相影響,逐漸融合發展而成;早期流行(龍套)七行,以後歸為生、旦、淨、醜四大行,每一種行當內又有細緻的進一步分工;京劇臉譜有講究,紅臉代表忠勇;黑臉代表猛智;藍臉和綠臉也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黃臉和白臉代表凶惡;金銀臉是神祕,代表神妖。臉譜起源於上古時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留用至今。京劇內容較擅長於表現歷史題材的政治、軍事鬥爭。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巨集美,被公認為是我國的國粹。

中國早在11世紀北宋慶曆間(1041-1048)由平民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它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活字印刷的發明是印刷一次偉大的技術革命,為世界科學技術史寫上了光輝的一頁。曾對世界文明程序和人類文化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是中國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創造力的生動體現。

?本草綱目》是明代李時珍著作的,被譽為“東方醫學巨典”,是我國醫藥寶庫,以論藥材為主,《本草綱目》也糾正了前人的許多錯誤之處.本書不僅是一部藥物學著作,還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實用性極強。該書還注重整體性,書中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在生物、化學、天文、地理、地質、採礦乃至於歷史方面都有一定的貢獻。不愧是中國古代中醫科學方面的集大成者。

學生通過歷史課的學習,已掌握了較多這方面的例項,所以可放手交給他們,教師只需注意引導以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為重點,暢談中華文化的獨特一面及其對世界的巨大貢獻,從而總結出我國古代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的特點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等。最後多媒體顯示國外學者的一些評價,激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關:腦力———才思敏捷

在第二目“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學習中,學生分別蒐集吳越文化、滇黔文化圖片、視訊、文字資料等,因為學生的活動空間和視野不是很廣,如果缺乏前期準備,會導致該部分的教學出現空洞、抽象的問題。課堂上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觀看兩組文化,展示視訊。回答以下兩個問題(每問5分,共10分)

1、各小組分別推舉成員比較兩組文化的特點

2、分析導致文化呈現區域性特點的原因

得出結論:不同區域的文化,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鑑、相互吸收,漸趨融合;同時,受歷史、地理、經濟等因素的影響,保持著各自的特色。

第三關:實戰演練(共50分)

假設現在有一批外國貴賓想重點了解博大精深中華文化中關於飲食文化、建築文化、民族音樂舞蹈藝術以及特色民族節日習俗這四個方面的資訊,請你為他們現場介紹。

要求:請各應聘小組合作探究相應主題,小組代表現場介紹,介紹時間不超過兩分鐘。

多媒體繼續展示石窟藝術、民族文學等,學生在感受少數民族文化成就的過程中不難得出結論:各民族文化都為中華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由此進入第三目“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各族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這是該目的落腳點。

接下來,集體智慧,學生思考:區域文化之間儘管有這樣那樣的差別,卻能和諧共處於中華文化之中,這說明了什麼?當然,該問題在此處未必可以得到完美解釋,讓學生初步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即可。這樣,繼上一框題講述“薪火相傳,一脈相承”後,為最終徹底解決難點“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再次做了鋪墊。

經過前面的鋪墊,對“中華文化的包容性”的理解難度已有所降低,學生可以嘗試展開深入探究,但為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仍需教師適當加以點撥。過程如下:

1、學生調動已有歷史知識儲備和課前蒐集的材料分組交流:歷在思想文化方面,對諸家學說所採取的兼收幷蓄的學術主張;中國文化長期吸收周邊少數民族的哪些優秀文明;在對待外域文化上,中華民族是否敞開博大胸懷揚棄吸收。

2、從現代找出能充分體現中華民族的文化開放心態和中華文化非凡融合力的例子。這樣可增添幾分時代氣息,更好地服務於當下實踐。

3、在雙向互動中,引導學生在知的基礎上有所思、有所悟,將以上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明確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其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兼收幷蓄),以及包容性對中華文化形成、發展乃至續寫輝煌的作用與意義。

(三)第三環節:板書設計(略)

多媒體顯示板書,板書設計力求簡約,突出這一框題的靈魂——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令學生對書本結構有整體認知。最後,詩朗誦,在總結與昇華中結束本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