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高中政治必修4教案7篇

教案在編寫的時候,你們務必要考慮講授內容要點,我們在寫好教案之後都是可以調動學生們積極性的,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高中政治必修4教案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高中政治必修4教案7篇

高中政治必修4教案篇1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高中政治《政治生活》第二課第四框題的教學內容。監督權是我國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權利之一,正確行使民主監督權也是我國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徑,本節課主要學習民主監督權利的具體內容,進行民主監督的渠道、意義,使學生正確行使監督權。本節課是第一單元的落腳點,同時又為後面學習“為人民服務的政府”做好必要的鋪墊,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本節課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高一學生有一定的學習基礎,學生思維活躍、理解能力較強,因此本課應根據學生的特點,採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在合作學習中發展、在交流中獲得新知、在思辨中作出正確的選擇,從而樹立正確參與民主監督,共同守望公共家園。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瞭解公民監督權的內容;明確公民行使民主監督權利的途徑和方式;理解公民行使監督權的意義;懂得公民要負責任的行使民主監督權利。

2、能力目標

能結合自身生活經驗,對民主監督的途徑和方式進行歸納;對進行民主監督的行為能進行正確的分析,作出正確的選擇;注重聯絡生活實際,提高參與政治生活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民主監督的意義,珍惜自己享有的權利,增強主人翁責任感;

加強法制觀念,養成依法行使政治權利的行為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公民行使民主監督權利的方式、行使民主監督權利的意義

2、教學難點:正確行使民主監督的權利

五、教法學法

1、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小組探究學習法、啟發式教學法

2、學習方法:自主學習法、合作學習法、探究學習法

高中政治必修4教案篇2

投出理性的一票

★新課標要求

(一)知識目標

1、識記直接選舉、間接選舉、等額選舉、差額選舉的含義。

2、理解直接選舉、間接選舉、等額選舉、差額選舉的優缺點,珍惜選舉權的重要性。

3、運用生活實際說明制約選舉方式選擇的因素。

(二)能力目標

從具體材料入手,逐步提高政治參與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培養學生政治參與意識和責任感。

★教學重點

選舉方式的選擇,選舉權的重要性。

★教學難點

選舉方式的選擇

★教學方法

教師啟發、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思考,討論、交流學習成果。

★教學建議

本框題的問題涉及學生具體的-活動實踐,建議多引入、創設具體的政治活動情景等輔助學習、理解,增強學生的實際參與意識。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同學們知道,我國是人民-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公民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政治權利,如何參與國家政治生活,正確行使好自己的選舉權?這是本節內容要學習的。

(二)進行新課

四、-選舉面面觀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仔細閱讀教材第15頁材料,同時思考所提出的問題。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討論問題。

教師點評:1、鏡頭一反映的是直接選舉,鏡頭二反映的是間接選舉,它們都是差額選舉的方式。2、選舉權是公民基本的政治權利和自由,應該珍惜並行使好自己的選舉權;要不斷提高參與-選舉的素質和能力,增強當家作主的主人翁責任感。

二、選舉方式的選擇

1、我國當前的選舉方式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說明我國當前有哪些選舉方式?

學生活動:思考問題,討論後作出進行點評。

(1)直接選舉和間接選舉。

直接選舉:由公民直接投票選舉被選舉人的方式。

優缺點:每個選民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意願,選擇自己信賴的人。但在選民較多、分佈較廣情況下無法使用。

間接選舉:先由選民選舉自己的代表,再由代表選舉產生上一級代表機關的代表或政府領導成員。

優缺點:每個選民不能直接選擇自己信賴的人。但可以彌補直接選舉在選民較多、分佈較廣情況下無法使用。

(2)等額選舉和差額選舉

正式候選人名額與應選名額相等,為等額選舉。

優缺點:能比較充分的考慮當選者結構的合理性,但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選民的自由選擇,影響積極性。

正式候選人名額多於應選名額,為差額選舉。

優缺點:能為選民行使選舉權提供選擇的餘地,在被選舉人之間形成相應的競爭。但如果對競選活動不加以有效規範,容易造成虛假宣傳。金錢交易等。

可見。各種選舉方式都各有自己的優點和侷限性。採取什麼選舉方式,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要根據社會經濟制度、物質生活條件、選民文化水平等具體條件來確定。

2、選擇選舉方式的主要制約因素

教師活動: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16-18頁內容,結合我國並不同時期選舉方式的變化,瞭解制約選舉方式選擇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學生活動:閱讀課本,回答問題。

教師總結:

(1)選擇選舉方式要根據社會經濟制度、物質生活條件、選民文化水平來確定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經濟文化落後,交通不方便,人民群眾的-素養不高,我國只在鄉鎮-代表選舉中實行了直接選舉。隨著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人們的-意識增強,政治參與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我國將直接選舉的範圍擴大到縣級-代表選舉,並實行了差額選舉。

(2)選舉方式的選擇要體現國家性質,並與社會進步、經濟發展狀況相適應。

我國是人民-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要採取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選舉方式。根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面對人口眾多、幅員遼闊、發展不平衡的實際狀況,我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採用直接選舉與間接選舉相結合的選舉方式。

三、珍惜自己的選舉權利

教師活動:同學們看教材第18頁,說明為什麼要重視自己的選舉權利?如何重視並使用好自己的選舉權利?

學生活動:閱讀思考討論

教師活動:總結講評。

1、行使選舉權的重要性

(1)行使好選舉權是公民政治參與能力的體現,是公民政治素養高低的重要標誌。

(2)選民參與-選舉的素養,是影響選舉結果的重要因素。行使好選舉權,才能更好的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和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

(3)是否積極參與選舉,認真行使選舉權,是衡量公民參與感、責任感的重要標誌。

教師活動:那種“選舉與我無關”,“選誰都可以”的想法,是公-識不強、主人翁意識不強的表現。那麼,怎樣才能行使好自己的選舉權呢?請同學們根據上面的學習,談談自己的想法。

學生活動:思考討論

教師點評:

2、如何行使好自己的選舉權

(1)要不斷提高自己參與-選舉的素養,端正參加選舉的態度,提高選舉能力,選出切實能代表人民利益的人。

(2)要增強主人翁責任感和公民參與意識,積極參加選舉,認真行使自己的選舉權。

(3)要不斷提高政治參與能力,在理性判斷基礎上,鄭重投出自己的一票。

(三)課堂總結、點評

本節內容講述了我國的選舉方式以及如何珍惜自己的選舉權利的有關知識,懂得我國是人民-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當家作主,應該增強主人翁責任感,自覺珍惜並運用好選舉權,以促進我國的-政治建設,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例項探究

[例1]下列選舉方式屬於間接選舉的是()

a.全班同學投票選舉自己的班長b.縣-代表選舉市-代表

c.某村村民選舉村委會主任d.某鄉鎮選舉本鄉鎮-代表

答案:b

[例2]制約選舉方式選擇的主要因素是:(1)物質生活條件(2)國家性質

(3)選民文化水平(4)候選人的結構構成()

a.(1)(2)b.(1)(3)c.(1)(2)(3)d.(1)(2)(3)(4)

答案:c

[例3]在選民較多、分佈較廣的情況下,適宜採用的選舉方式是()

a.間接選舉b.差額選舉c.直接選舉d.等額選舉

答案:a

[例4]衡量公民參與感、責任感的一個重要尺度是()

f.享有政治、經濟、文化的各方面的-權利多少

g.選民參與-選舉的能力高低

h.選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文化知識的多少

i.是否積極參加選舉,並認真行使選舉權

答案d

★課餘作業

作業:比較幾種不同的選舉方式

高中政治必修4教案篇3

目標確定的依據:

1、課程標準相關要求:剖析生活例項,說明人們的社會地位不同、認識事物的角度不同,時間、地點、條件不同,就會形成不同的價值判斷;剖析價值衝突的例項,體驗價值比較、鑑別、選擇的過程;認同人民的利益為價值標準,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2、學情分析:高二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價值判斷和選擇的標準,但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所以,需要教師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生活的點滴做起,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3、教材分析:本課的主題是“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通過第一框的學習,學生已經認識到價值觀的含義和價值觀的指導作用,通過本框的學習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本框包括“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自覺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場上”兩個目題。

學習目標

1、通過閱讀教材,對他人和自己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分析,認識到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主體差異性和社會歷史性。

2、通過對生活中價值衝突的實際事例分析和思考,明白為什麼要進行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初步具有正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能力。

3、通過例舉先進人物的事例,深刻領會正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標準。在實踐中自覺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評價任務

1、填寫導學案,然後歸納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標準和特徵。(評價目標1)

2、通過合作探究,說明應如何正確對待自己和他人的價值判斷和選擇,知道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標準。(評價目標2)

3、結合先進人物的事例,歸納道理,並結合自己的實際如何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評價目標3)

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

課前播放歌曲《為了誰》,在激情的歌聲中,教師用相關的歌詞和創作背景匯入本框內容,激發學生探究在生活中如何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

2、展示學習目標

3、推進課程:

活動一: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教材內容,完成導學案內容,明確本節課的基礎知識

活動二:通過觀看視訊《尋找最美村官---裴春亮》,引發學生的思考:提出問題:(1)裴春亮因為窮離開了家鄉,後來,還是因為窮,身價過億的裴春亮又回到了家鄉。他的前後變化說明了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什麼特徵?當他投資2000千萬建設裴寨新村時,他的妻子持反對態度,說明了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什麼特徵?

(2)裴春亮想點子、找路子,帶領全村人民面向市場發展蔬菜大棚、花卉種植等新型農業,讓農民有活幹、有錢賺,帶領全村人民脫貧致富;村頭樹立的未來五年要乾的十件大事是沉甸甸的責任和沉甸甸的承諾。說明了他的價值選擇和價值判斷符合了什麼要求?(標準)(分組討論)

活動三:通過對落水兒童事例討論: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價值衝突?即如何處理個人利益、集體利益和社會利益之間的關係?

活動四:學生寫一條勉勵自己的人生價值格言。

活動五:跟蹤訓練

4、教師總結:生活中有五種人:聖人(利人不利己)--好人(利人也利己)--平常人(利己且利人)--壞人(損人為利己)--惡人(損人不利己)。我們都是平常人,我們的目標是努力做好人,力爭當聖人,堅決不做壞人和惡人。

高中政治必修4教案篇4

第二課把握學習新節奏 第一課時學習新天地

目標預設:

1.知識與能力:通過教學,使學生了解國中學習的特點,掌握搞好國中學習的有效方法和策略,瞭解自己的學習方式和老師的教學特點。

2.過程與方法:結合書本的具體材料和學生的自身實際,全面而正確地分析國中學生學習的特點,掌握搞好學習的方法,要求學生結合自身特點,瞭解自己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和優秀的思維品質,增強學生的創新信心,激發其次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做學習的管理者;瞭解自己的學習方式

難點:瞭解自己的學習方式和老師的教學特點

教學準備:

收集有關增強記憶方面的材料

1.進入中學,面對新的同學和新的學校,你有何感受?

2.歸納一下自己的學習心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談話匯入

(出示名人名言: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齊讀一遍,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二、新授

(一)學習新特點 (板書)

活動1

1、說一說:國中和國小在學習方面有哪些不同?請你填在書上。

①國中課堂上涉及的課外知識增多了;②國中的知識要理解運用的多了;③國中更強調自主學習;④國中更強調個性發展;等等

2、討論:與國小學習生活相比,國中學習有哪些特點?

強調自主學習,注重知識之間的聯絡和理解,注重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創作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習方法的運用,等等

通過討論,使學生對國中學習生活的新特點有比較全面的認識。

師:面對這麼多新的課程,這麼多頭緒,如何搞好學習呢?

(二)做學習的管理者 (板書)

活動2

1、分角色表演p12三個小朋友對國中學習生活的感受

請同學們談談你對國中的學習生活有什麼新的感受?

提示:從如何學會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科學安排時間與國小時的區別人手,談談你的困惑、不適應,信心、信念及適應辦法,應對辦法及想法。

師:為什麼我們對國中生活會有不同感受呢?關鍵是我們在學習時,採用了不同的方法,對我們剛進入國中的新生來說,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2、說說你在學習中有哪些困惑?有哪些難題需要解決?

3、介紹學習方法

a、安排一名學生介紹“如何合理安排時間”。

b、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解決同學們在學習中遇到的困惑。

師:學會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科學安排時間,是搞好國中學習的有效方法和策略。正確運用它,就會使我們在學習上游刃有餘,事半功倍。(劃書)

(三)瞭解自己的學習方式 (板書)

心理學家認為,每個人在學習方式上都有自己的特點。當學生在適合自己的環境中學習,就能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活動3

反思自己的學習方式屬於何種型別?

用書面表達的方式填在書上。 p14——15

除了書中這種歸類方式,另外還有根據氣質型別、性格型別劃分學習方式的。不管何種方式,都應發揮自己的優勢,克服不良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學得更愉快、更好。剛進入國中,需要我們適應新的學習方式,摸索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把握學習的新節奏。

活動4

瞭解教師的教學風格

1、材料:進入國中後,李明的數學成績越來越好,語文成績卻下降了。媽媽問他原因,他說數學老師講課很有意思,他很喜歡;而語文老師的上課方式他不太喜歡,不想聽,對語文也沒什麼興趣了。

 李明是以什麼標準來確定自己的學習喜好?

李明是以自己對老師上課方式的喜好來確定自己的學習喜好的。

 如果李明這樣下去,會有什麼後果?

如果李明這樣繼續下去,語文成績會繼續下降,甚至會慢慢影響自己的數學成績,不利於他的全面發展。

 如果你是李明,你會怎麼辦?

如果我是李明,我會明白,老師的教學也各有特點,我們要更多地熟悉瞭解他們的特點,感受他們各自的獨特魅力,同時要求自己去適應不同老師的教學方式,從中尋找學習的樂趣,提高自己的語文成績。

2、為曾經給自己上過課的老師,列出一個教學風格優點清單。

張老師 上課特別有熱情,很能感染我。

李老師 上課幽默、風趣,很能吸引我們的注意力

王老師 上課鼓動性強,讓我們躍躍欲試

劉老師 上課通俗易懂,很會啟發,讓我們學得輕鬆,記得牢固

趙老師 上課板書工整,字型漂亮,讓我們很願模仿,提高書寫水平

師:與我們學習方式一樣,老師的教學也各有特點。要全面瞭解他們,適應他們的教學方式,感受他們各自的獨特魅力。(劃書)

三、課堂總結

國中學習是人們一生學習中的黃金時期,把握好這三年的學習生活,無論對我們的進一步學習還是走向社會,都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高中政治必修4教案篇5

教學目標

關於“當代國際社會”

本課進行當代國際社會的教學,要求達到的教學目標如下:

一、知識與技能:

識記國際社會的構成、國際關係的含義和內容、聯合國的主要機構;理解主權國家的基本權利、國際法的作用、按不同的標準判斷幾個主要國際組織的型別、國際組織的主要作用;聯合國的創立與發展、宗旨與原則、主要機構與作用、中國與聯合國的關係。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習,使學生能列舉當代國際關係中的重大事件,分析說明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是決定國際關係的主要因素;結合歷史和當代有關的國際事件,分析說明聯合國的作用;

能聯絡國際重大事件和我國對外重大活動的實際,理解課文的主要觀點、知識;歷史地具體地分析國際法及其作用、國際組織及其作用、聯合國及其作用;

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透過紛繁複雜的現象,觀察、分析和解釋國際重大政治現象,正確認識其本質;判斷某國的對外活動、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的活動的是非曲直,並對錯誤的東西進行批判。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正確認識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是決定國際關係的主要因素,樹立維護國家利益、增強國家力量的觀念,支援我國政府按照國際法準則參與國際事務、處理國際關係和維護國家的榮譽、尊嚴和利益的活動;

認清我國所處的複雜的國際關係,感悟中國提高綜合國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正確認識我國在國際關係中的立場、態度和政策,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培養學生捍衛國家利益的思想意識,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與自豪感。

教學建議

關於“當代國際社會”的教材分析

第一節:當代國際社會。共四個框題。

第一框題“當代國際社會概況”:是全節書的總論,它統率了全節書的內容,其他三個框題是對它的補充和深化。概括起來共講述兩個問題:

l、國際社會的形成和構成。

1)關於國際社會的形成,講了兩點:

①國際社會形成的原因:這就是國家之間相互聯絡的需要。教材用了一段楷體字,扼要講述了國際社會形成的歷史過程,突出“國際社會的形成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即近代資本主義)的產物”這一觀點。

②當代國際社會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是講述當代國際社會的發展程度問題,說明任何國家都不能置身於國際社會之外。

2)關於國際社會的構成,講了國際社會成員的兩大主要型別:一是主權國家(至1995年共193個),二是國際組織。其中主權國家是國際社會的最基本成員。

2、國際關係及其決定因素,課文講了四點:

①國際關係的含義:課文是從國際社會的主要成員即行為主體的角度解釋這一基本概念的。

②國際關係的內容:課文指出國際關係的內容是多方面的,有政治關係、經濟關係、軍事關係、文化關係等。

③國際關係的表現形式:課文指出國際關係的表現形式也是多樣的,如合作與衝突、屈服與對抗、和平與戰爭等,其中,競爭、合作和衝突是最基本的形式。這些不同的表現形式反映了矛盾的不同性質和激化程度。

④國際關係的決定因素:課文指出複雜多變的國際關係,主要是由各國的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決定的。國家之間共同的利益是國家之間合作的基礎,國家之間不同的利益是國家之間衝突的根源。課文還指出,維護國家利益是主權國家制定和推行對外政策的依據,是對外活動的目的。國家力量則是主權國家捍衛本國利益的能力。

在這裡,教材引用了鄧小平語錄:“我們都是以自己的國家利益為準則來談問題和處理問題的”,目的在於加深學生對“國家利益決定國際關係”這一觀點的理解。

課文指出,國際關係是發展變化的。教材在這裡安排了“議一議”的設問小欄目,要求學生“用具體事例分析說明國家之間發生衝突的原因”,教師應引導學生從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兩個方面去分析說明。教材還有一段楷體字,內容是關於美國是給予還是取消中國最惠國待遇的問題,這一材料,主要是說明美國在這一問題上的決定是從維護本國經濟利益出發的,並不是對中國的厚愛,以此幫助學生加深對國家利益決定外交政策的認識。

高中政治必修4教案篇6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瞭解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基本目標,我國以和平方式實現發展,為和平而發展

2、理解我國為和平與發展作出的貢獻。

(二)能力目標

提高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判斷國際社會政治現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學習、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培養學生關心祖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命運的民族責任感,以及熱愛和平,維護本國利益和維護各國人民共同利益相統一的理念。

2、認識我國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增強憂患意識和勇於挑戰意識。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難點

我國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內容。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這裡有三幅圖片,它分別展示的是什麼呢?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外交部發言人洪磊。伴隨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世界發展方面作出了越來越大的貢獻,這些都與我國的外交政策息息相關。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九課第三框《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和宗旨》

(二)進行新課

一、中國外交的累累碩果

教師活動:2014年的外交成績回顧;2015年外交大事展示

結合以上的外交活動,探究一:為什麼我國在外交方面會取得豐碩成果?。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並回答問題

教師點評: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取得累累碩果,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作出了貢獻。

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來源:m]

1、我國外交政策的制定

(1)外交政策含義:外交政策是指主權國家對外活動的目標及所採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

探究二:中國為什麼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我國外交政策的依據

我國的國家性質和國家利益決定了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國是人民-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新中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消除了我國百年來屈從於外國侵略、奴役的社會根源。

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亟須和平的國際環境。我們絕不允許別國侵犯我國的國家利益、主權和領土完整,我國也絕不侵犯別國的利益、主權和領土完整。

2、我國外交政策的主要內容

自主學習:3分鐘找到並背誦以下基本點:

(1)基本立場:獨立自主

例項展示:越南對中海油田服務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國西沙群島海域開展的正常鑽探活動進行強力干擾,房峰輝表示,中國在自己的領土領海進行鑽探作業是堅定不移的,不會受任何外來干擾和破壞。這體現了我國外交政策的哪個基本點?

獨立自主就是在國際事務中堅決捍衛國家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對國際問題自主地決定自己的態度和對策。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106頁內容,思考我國在對外活動中是怎樣堅持獨立自主的。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並回答問題

教師點評:捍衛我國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絕不屈服於任何外來壓力;我國處理一切對內對外事務的獨立自主的權利神聖不可侵犯,絕不允許別國以任何藉口侵犯我國主權,干涉我國內政;不依附於任何大國,不同任何大國或集團結盟,不搞軍事集團,不聯合一國反對另一國家;處理國際問題,根據其本身的是非曲直決定自己的態度和政策;主張一國的事情由本國人民做主,國際上的事情由各國平等協商。

(2)基本目標: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例項展示:

1.2014.6.6越南在西沙衝撞中方公務船超1200艘次外交部發言人洪磊:針對越方的挑釁行動,中方保持了高度剋制,派出公務船隻和其他民船到現場維護海上正常作業秩序,保障中方作業人員和設施安全。中方一直要求越方停止對中國鑽井平臺在西沙群島近海正常作業的強力干擾,停止對中國主權、主權權利、管轄權的侵犯,要求其立即撤船撤人!

2.中國駐海地維和部隊在執勤中國積極推動伊核問題的解決

這兩則材料體現了我國外交政策的哪個基本點?

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二是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國家的獨立和主權是國家自立於世界、保障國家安全的重要條件。在對外關係中,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就是維護我們國家和民族的利益。這是我國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標。

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符合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願望和根本利益,是時代的要求,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3)宗旨: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

探究三:“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有何意義?播放視訊《三分鐘瞭解“一帶一路”》。

學生討論2分鐘:整理思路,互相補充。然後小組展示,發言,教師記錄並及時點評。

聽聽專家的聲音:將構建起世界跨度最長、發展潛力的經濟走廊。

1.我國與沿途國家初步構建起固定或不固定的雙邊、區域、多邊合作機制。

2.藉助“一帶一路”構想,沿途國家正謀劃編織以陸、海、空三位一體的立體交通大網路。

3.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的金融支援,亞洲互聯互通投資銀行、上合組織發展基金和上合組織開發銀行等融資平臺正在緊鑼密鼓籌劃中,來年將相繼誕生。

4.形成經濟走廊沿途的生產、流通、市場規模效應,大大促進區域內各國的經濟繁榮、社會進步、區域安全,可謂以經促政、以政促穩,相互作用,相得益彰。

“一帶一路”不僅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戰略構想,更是沿途國家共同繁榮之有益路徑,是中國夢與世界夢的有機結合。真正構建起“利益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

教師總結:“一帶一路”的戰略構想生動地詮釋了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它不僅維護了中國人民的利益,更符合世界人民的共同願望和根本利益,是時代的要求,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

(4)基本準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包括: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回顧歷史”回憶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提出過程

“珍惜今天”結合60週年紀念活動和與巴基斯坦人民的友誼為例理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現實意義。

三、我國為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作出的貢獻

1、我國外交政策的發展

課堂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107頁內容,思考、討論我國外交政策的發展、完善過程是怎樣的?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並回答問題

教師點評:我國外交政策的發展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

(1)建國初期的“一邊倒”外交。

新中國建立之際,《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規定了我國外交政策的原則,毛形象地提出三條外交原則:“另起爐灶”,就是與舊中國“屈辱外交”徹底決裂,建立新的外交關係;“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就是取消一切不平等條約,在新的基礎上同各國建立外交關係,“一邊倒”,就是堅定地站在社會主義國家一邊。1953~1954年,周恩來總理在對外交往中系統地闡述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並以此作為我國對外關係的基本準則。由此翻開中國外交的嶄新篇章。

(2)反蘇反美階段,主要特點是“兩個拳頭打人”,既反蘇又反美。

(3)20世紀70年代,外交關係大發展階段。特點是“一條線、一大片”,為反對蘇聯霸權主義結成一條線,團結這條線內的一大片國家。

1964年中法建交,打開了中國與西方大國建交的大門;197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了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72年美國總統訪華,簽署聯合公報;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等等。這些都是新中國外交的重大事件。

(4)成熟、完善。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根據國際形勢的變化,鄧小平提出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介面臨的兩大問題的科學論斷,對我國外交戰略進行重大調整,一是提出不結盟戰略,二是確定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使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加成熟和完善。我國對外活動進入了更為活躍的時期。

2、中國外交政策的作用和貢獻

中國外交政策的實踐充分說明:中國是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的積極因素和堅定力量,是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對國際事務發揮著重要的影響和作用。隨著在國際舞臺上肩負的責任日益重要,中國外交正譜寫著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新篇章。

3、我國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閱讀教材108頁內容,思考討論我國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是什麼?

學生活動:積極思考並回答問題

教師點評:中國外交成就的取得有許多條件,建立了人民-專政的國家政權;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顯著增強;發展與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關係,與他們互相支援、共同發展;堅持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積極尋求共同利益,堅持大局求同存異;全面實行對外開放,促進交流與合作等等。

(三)課堂總結、點評

本節主要學習了我國的外交政策,認識了我國政府在對外關係上的基本政策和立場觀點。通過學習,要明確我國外交政策,堅持獨立自主的基本立場,以維護我國的獨立和主權,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為基本目標,為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創造了良好外部環境,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了貢獻。

高中政治必修4教案篇7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明確傳統文化的含義,特點及對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感悟傳統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善於區分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和糟粕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本領;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辯證觀察和認識問題。

(二)能力目標:

1.通過開心學國學的主題曲《龍文》匯入,引導學生中國傳統習俗、建築、文藝和思想的繼承性;在學習中,繼續與學生一起探究傳統文化的其他特性以及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明確其作用的雙重性,並樹立正確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

2.案例教學法對話式教學法討論法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賞析生活中的傳統文化,分析當代中國傳統文化對社會的進步和人的發展的積極作用,領悟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激發學生熱愛傳統文化、學習傳統文化、繼承傳統文化的熱情。樹立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成為傳統文化自覺的繼承者和享用者

二.教學重難點:傳統文化的特點,對傳統文化的辯證認識,如何對待傳統文化。

三.教學過程:

(一)先請學生快速預習課本p39——41的內容

播放《龍文》視訊,請學生結合p39——41的課本知識點找出片段中蘊含的傳統文化元素。

?師生對話】

1、吃湯圓,猜燈謎:元宵節的傳統習俗

(1)元宵節為什麼要吃湯圓?——湯圓象徵團圓

(2)為什麼湯圓象徵團圓?——因為湯圓形狀是圓的,名字中又帶有“圓”,在我們中華民族這個群體中就被約定俗成地認為是團圓的象徵。

(3)元宵節吃湯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從漢代就開始用點燈的方式慶祝元宵節,吃湯圓的習俗起源於宋朝,距今也比較久遠。

(4)為什麼那麼久遠,吃湯圓的習俗還能流傳至今,讓我們都能知道(你是怎麼知道元宵節要吃湯圓這個習俗的)?——爸媽說的。爸媽是怎麼知道的?——他們的父母告訴的。

所以傳統習俗是世代相傳的

傳統習俗是在一定社會群體中約定俗成、世代相傳的習慣、禮儀、風尚,是傳統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文化具有對人的影響深遠持久的特點)

(探究活動)請學生列舉除元宵節吃湯圓習俗之外的其他傳統習俗,包括西方的傳統習俗。

點明本課主題“傳統文化”並不是特指中國傳統文化,每個國家、民族都會有他們的傳統文化,但是今天會以中國為例來上這節課。

2、唱戲(挪進暖閣後,賈府的自養戲班唱戲助興)

(1)劇中唱的是什麼戲種?——崑曲(清朝的大戶人家家裡都會自養戲班——崑曲班)崑曲是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口述、非物質的文化遺產代表作。

(2)崑曲是哪裡的地方戲?——江蘇崑山的地方戲。

同學們還知道哪些地方戲?——越劇、紹劇、蓮花落、京劇……

為什麼這麼多地方戲,只有崑曲被列入口述、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崑曲歷史悠久,關鍵是在這麼悠久的歷史發展歷程中,崑曲的變化最少,保留的傳統戲曲特色最多;

崑曲非常好聽,傳統戲曲講究唱唸做打的功夫,崑曲對這些功夫的要求,舞臺呈現效果出色,很多其他戲種的演員為了磨練自己的技藝都要學習崑曲,京劇大師梅蘭芳就有很深厚的崑曲功底;

崑曲被譽為“百戲之師”,其他戲種在發展過程中都或多或少受到崑曲的影響。

(3)崑曲是傳統戲曲,傳統戲曲是屬於傳統文化的哪種形式?——傳統文藝

什麼是文藝?——文學藝術:民族精神的火炬

除了戲曲,中國還有哪些傳統文藝?——書法、國畫、篆刻、傳統文學(如小說《紅樓夢》)……

3、《傳統文化的繼承》教學設計傳統建築(視訊片段中的賈府具有中國傳統建築特色)——建築:凝固的藝術

(1)中國傳統建築有哪些特色?——飛簷翹脊、白牆黑瓦、雕樑畫棟

還有非常有特色的一個地方,送燈謎來的公公從屋外進入屋內跨過的是——門檻(影壁牆、飛簷等具有中國特色的傳統建築)

(2)以前的房子有門就有門檻,門檻有什麼用,為什麼要建門檻?——防止不乾淨的東西進入,門檻被認為是護家神,保佑全家平安幸福,願望雖美好,但存在著迷信思想。

(3)一般人家有門檻,但是門檻會建得比較低,像賈府這樣的富貴人家門檻一般都建得比較高,這是為什麼?——門檻越高,象徵地位越高。因為人在跨過高門檻時,腳抬高,身體前傾,姿態就好象在向屋主人鞠躬行禮一般。

這樣的象徵意義蘊涵了什麼思想?——封建等級觀念

4、除了在門檻這個傳統建築特色中蘊涵的傳統思想,片段中還體現了什麼傳統思想?——孝、封建禮教思想等

(提示)吃湯糰象徵我們團團圓圓、和和美美,中國人歷來喜歡“和”字,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中還特別表演了“和”字的演變;在我們的語言系統中有一整套與“和”相關的詞語,請學生舉例(和睦、和平、和諧、家和萬事興等),這體現這什麼傳統思想?——“和合”思想

“和合”思想在現代生活中還存在嗎?——提倡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就是對“和合”思想的繼承和發展。

傳統思想:在長期的歷史積澱中形成的理論觀點、學術思想、道德觀念,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傳統文化的繼承》教學設計傳統習俗、建築、文藝和思想都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能夠在現實生活中繼承和保留下來,說明傳統文化是可以被繼承的,說明傳統文化具有什麼特點?——繼承性

(二)展示北京奧運會會徽圖片,請同學找出其中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並歸類。

思考:九九重陽的變遷——所以傳統文化雖然保留了最基本特徵,但具體內涵要因時而變,說明傳統文化還具有什麼特點?——相對穩定性。

(三)正是因為有這麼具有特色的中國傳統文化,所以我們設計的會徽才能那麼獨特而出色,有人說傳統文化是我們民族的一筆寶貴財富,但也有些人一提起傳統文化就覺得是封建、落後、腐朽的東西,是阻礙我們社會進步的包袱,書本p43就有截然不同的兩個觀點。

?分組討論】請同學們從現實生活中找找哪些傳統文化是財富,哪些是包袱?並說明為什麼。

簡單總結,財富就是指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部分,積極向上,符合社會發展的部分;包袱就是糟粕部分,落後、腐朽,不符合社會發展的部分。

?傳統文化的繼承》教學設計傳統文化如果能適應社會的發展,就能對社會和人的發展起促進作用;如果一成不變,不能適應社會發展,就會阻礙社會和人的發展。這就是傳統文化的雙重作用。

對於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我們應該怎麼做?——保持和發揚;對於糟粕應該改造或剔除。總結我們繼承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學以致用】請同學就本堂課學過的知識談談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