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6篇

為了更好地活躍課堂,我們需要在課前寫好一份優質的教案,教師工作多年積累了不少經驗,寫教案一定十分順利,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6篇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篇1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時間和時刻的區別和聯絡.

2.理解位移的概念,瞭解路程與位移的區別.

3.知道標量和向量,知道位移是向量,時間、時刻和路程是標量.

4.能用數軸或一維直線座標表示時刻和時間、位置和位移.

5.知道時刻與位置、時間與位移的對應關係.

過程與方法

1.圍繞問題進行充分的討論與交流,聯絡實際引出時間、時刻、位移、路程等,要使學生學會將抽象問題形象化的處理方法.

2.會用座標表示時刻與時間、位置和位移及相關方向

3.會用矢量表示和計算質點位移,用標量表示路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時間位移的學習,要讓學生了解生活與物理的關係,同時學會用科學的思維看待事實.

2.通過用物理量表示質點不同時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時間內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體驗,領略物理方法的奧妙,體會科學的力量.

3.養成良好的思考表述習慣和科學的價值觀.

4.從知識是相互關聯、相互補充的思想中,培養同學們建立事物是相互聯絡的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時間和時刻的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絡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與路程的區別.

教學難點

1.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生活中的時間與時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會用有向線段表示位移

教學工具

多媒體、板書

教學過程

一、時刻和時間間隔

1.基本知識

(1)時刻是指某一瞬間,時間間隔表示某一過程.

(2)在表示時間的數軸上,時刻用點來表示,時間用線段來表示.

(3)在國際單位制中,表示時間和時刻的單位是秒,它的符號是s.

2.思考判斷

(1)時刻和時間間隔都是時間,沒有本質區別.(×)

(2)飛機8點40分從上海起飛,10點05分降落到北京,分別指的是兩個時間間隔.(×)

(3)10月25日23時33分在西昌成功將第16顆北斗導航衛星發射升空.25日23時33分,指的是時刻.(√)

探究交流

時間的常用單位有哪些?生活中、實驗室中有哪些常用的計時儀器?

?提示】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單位是秒,常用單位有分鐘、小時,還有年、月、日等.生活中用各種鐘錶來計時,實驗室和運動場上常用停表來測量時間,若要比較精確地研究物體的運動情況,有時需要測量和記錄很短的時間,學校的實驗室中常用電磁打點計時器或電火花計時器來完成.

二、路程和位移

1.基本知識

(1)路程

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

(2)位移

①物理意義:表示物體(質點)位置變化的物理量.

②定義:從初位置到末位置的一條有向線段.

③大小:初、末位置間有向線段的長度.

④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2.思考判斷

(1)路程的大小一定大於位移的大小.(×)

(2)物體運動時,路程相等,位移一定也相等.(×)

(3)列車裡程表中標出的北京到天津122km,指的是列車從北京到天津的路程.(√)

探究交流

一個人從北京去重慶,可以乘火車,也可以乘飛機,還可以先乘火車到武漢,然後再乘輪船沿長江到重慶,如圖所示,則他的運動軌跡、位置變動、走過的路程和他的位移是否相同?

?提示】他的運動軌跡不同,走過的路程不同;他的位置變動相同,位移相同.

三、向量和標量

1.基本知識

(1)向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位移、力等.

(2)標量

只有大小、沒有方向的物理量.如質量、時間、路程等.

(3)運演算法則

兩個標量的加減遵從算術加減法,而向量則不同,後面將學習到.

2.思考判斷

(1)負5m的位移比正3m的位移小.(×)

(2)李強向東行進5m,張偉向北行進也5m,他們的位移不同.(√)

(3)路程是標量,位移是向量.(√)

探究交流

溫度是標量還是向量?+2℃和-5℃哪一個溫度高?

?提示】溫度是標量,其正、負表示相對大小,所以+2℃比-5℃溫度高.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篇2

[例1]關於行星的運動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所有行星都在同一橢圓軌道上繞太陽運動

b.行星軌道的半長軸越長,自轉週期就越長

c.行星軌道的半長軸越長,公轉週期就越長

d.水星離太陽“最近”,公轉週期最短

分析: 由開普勒第三定律 可知,a越大,t越大,故cd正確,b錯誤;式中的t是公轉週期而非自轉週期,故a錯。 答案:cd

[例2]有兩個人造地球衛星,它們繞地球運轉的軌道半徑之比是1:2,則它們繞地球運轉的週期之比為 。

分析:設兩人造地球衛星的軌道半徑分別為r1、r2,週期分別為t1、t2,且r1:r2 =1:2,則根據開普勒第三定律 ,則得出結果。

★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

★ 高中政治必修二教案202

★ 《短歌行》教案 (高一必修二)

★ 高一語文必修二教案

★ 高一政治必修二教案

★ 高中物理磁感應強度教案

★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

★ 高中物理重力勢能教案

★ 高一物理必修二功率教案

★ 高中物理的優秀教案

文件為doc格式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牛頓第二定律的文字內容和數學公式.

2. 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義及相互關係.

3.知道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牛頓”是怎樣定義的.

4.會用牛頓第二定律的公式進行有關的計算.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上節課實驗結論的總結,歸納得到物體的加速度跟它的質量及所受外力的關係,進而總結出牛頓第二定律,體會大師的做法與勇氣.

2.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滲透物理學研究方法的教育.

2.認識到由實驗歸納總結物理規律是物理學研究的重要方法.

3.通過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能深切感受到科學源於生活並服務於生活,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牛頓第二定律的特點.

教學難點

1.牛頓第二定律的理解.

2.理解k=1時,f=ma.

教學過程

[複習鞏固]見課件

[新課匯入]

師:利用多媒體播放上節課做實驗的過程,引起學生的回憶,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再一次體會成功的喜悅,迅速把課堂氛圍變成研究討論影響物體加速度原因這一課題中去.

學生觀看,討論上節課的實驗過程和實驗結果.

師:通過上一節課的實驗,我們知道當物體所受的力不變時物體的加速度與其所受的作用力之間存在什麼關係?

生:當物體所受的力不變時物體運動的加速度與物體所受的作用力成正比,

師:當物體所受力不變時物體的加速度與其質量之間存在什麼關係?

生:當物體所受的力不變時物體的加速度與物體的質量成反比.

師:當物體所受的力和物體的質量都發生變化時,物體的加速度與其所受的作用力、質量之間存在怎樣的關係呢?

[新課教學]

一、牛頓第二定律

師:通過上一節課的實驗,我們再一次證明了:物體的加速度與物體的合外力成正比,與物體的質量成反比.

師:如何用數學式子把以上的結論表示出來?

生:a∝f/m

師:如何把以上式子寫成等式?

生:需要引入比例常數k

a=kf/m

師:我們可以把上式再變形為f=kma.

選取合適的單位,上式可以,簡化。前面已經學過,在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牛頓.其實,國際上牛頓這個單位是這樣定義的:質量為1 kg的物體,獲得1 m/s2的加速度時,受到的合外力為1 n,即1 n=1 kgom/s2 .

可見,如果各量都採用國際單位,則k=1,f=ma

這就是牛頓第二定律的數學表示式.

師:牛頓第二定律不僅描述了f、m、a的數量關係,還描述了它們的方向關係,結合上節課實驗的探究,它們的方向關係如何?

生:質量m是標量,沒有方向.合力的方向與加速度方向相同.

師:對,我們如何用語言把牛頓第二定律表達出來呢?

生:物體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

師:加速度的方向與合外力的方向始終一致,我們說牛頓第二定律具有同向性。

[討論與交流]

(多媒體演示課件)一個物體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從某一時刻開始受到一個方向向右、大小為5 n的恆定外力作用,若物體質量為5 kg,求物體的加速度.若2 s後撤去外力,物體的加速度是多少?物體2 s後的運動情況如何?

學生進行分組討論

師:請同學們踴躍回答這個問題.

生:根據牛頓第二定律f=ma,可得a=f/m,代入資料可得a=lm/s2,2s後撤去外力,物體所受的力為零,所以加速度為零.由於物體此時已經有了一個速度,所以2 s以後物體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師:剛才這位同學說2s後物體不再受力,那麼他說的對不對呢?

生:不對.因為此時物體仍然受到重力和水平地面對它的支援力.

師:那麼在這種情況下的加速度又是多少呢?

生:仍然是零,因為重力和支援力的合力為零,牛頓第二定律中物體所受的力是物體所受的合力,而不是某一個力.

師:非常好.以後我們在利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題時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即用物體所受的合力來進行處理.

[課堂訓練]

討論a和f合的關係,並判斷下面哪些說法不對,為什麼.

a.只有物體受到力的作用,物體才具有加速度

b.力恆定不變,加速度也恆定不變

c. 力隨著時間改變,加速度也隨著時間改變

d.力停止作用,加速度也隨即消失

答案:abcd

教師點評:牛頓第二定律是表示力的瞬時作用規律,描述的是力的瞬時作用效果是產生加速度.物體在某一時刻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是由該物體在這一時刻所受到的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來決定的.當物體所受到的合外力發生變化時,它的加速度隨即也要發生變化,f=ma對運動過程的每一瞬間成立,加速度與力是同一時刻的對應量,即同時產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這就是牛頓第二定律的瞬時性.

師: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即使再小的力也可以產生加速度,那麼我們用一個較小的力來水平推桌子,為什麼沒有推動呢?這和牛頓第二定律是不是矛盾?

生:不矛盾,因為牛頓第二定律中的力是合力.

師:如果物體受幾個力共同作用,應該怎樣求物體的加速度呢?

生:先求物體幾個力的合力,再求合力產生的加速度.

師:好,我們看下面一個例題.

多媒體展示例題

(例1)一物體在幾個力的共同作用下處於靜止狀態.現使其中向東的一個力f的值逐漸減小到零,又逐漸使其恢復到原值(方向不變),則…………………( )

a.物體始終向西運動 b.物體先向西運動後向東運動

c.物體的加速度先增大後減小 d.物體的速度先增大後減小

生l:物體向東的力逐漸減小,由於原來合力為零,當向東的力逐漸減小時,合力應該向西逐漸增大,物體的加速度增大,方向向西.當物體向東的力恢復到原值時,物體的合力再次為零,加速度減小.所以加速度的變化情況應該先增大後減小.

生2:物體的加速度先增大後減小,所以速度也應該先增大後減小.

生3:這種說法不對,雖然加速度是有一個減小的過程,但在整個過程中加速度的方向始終和速度的方向一致,所以速度應該一直增大,直到加速度為零為止.

師:對.一定要注意速度的變化和加速度的變化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只要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一致,速度就一直增大.

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頓第二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是人教社物理選修3-1第一章第4、5節的內容,本節處在電場強度之後,位於靜電現象前,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教材從電場對電荷做功的角度出發,推知在勻強電場中電場力做功與移動電荷的路徑無關。利用定義法給出電勢的定義,並通過電勢描述等勢面,對學生能力的提高和對知識的遷移、靈活運用給予了思維上的指導作用。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學習了電荷及庫侖定律、電場強度的知識,對本節的學習已具備基礎知識,但不夠深入,仍需要通過本節的學習進一步培養和提高。

(三)、教學內容

本節課為第一課時,主要內容為概念的引入和對其物理含義的理解。

二、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高中新課程總目標(進一步提高科學素養,滿足全體學生的終身發展需求)的要求和理念(探究性、主體性、發展性、和諧性)、本節教材的特點(思想性、探究性、邏輯性、方法性和哲理性融會一體)和所教學生的學習基礎(知識結構、思維結構和認知結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知識與技能目標:1、理解電勢的概念,知道電勢是描述電場的能的性質的物理量,理解電勢差與零點電勢面位置的選取無關,熟練應用其概念及定義式uab?wab進行相關計q

算。明確電勢差、電勢、靜電力的功、電勢能的關係。2、理解電勢是描述電場的物理量,知道電勢與電勢差的關係uab??a??b,電勢與零勢面的選取有關,知道電場中沿著電場線的方向電勢的變化。

過程與方法目標:利用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進行類比、概括,講述新知識,培養學生對新知識的自學能力,以及抽象思維能力。通過與前面知識的結合,理解電勢能與靜電力做的功的關係,從而更好地瞭解電勢差和電勢的概念。

情感與價值觀目標:嘗試運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決一些與生產和生活相關的實際問題,增強科學探究的價值觀。

三、重難點分析

為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本課教學重點為:理解和掌握電勢差、電勢、等勢面的概念及意義。在本節學習之前,學生已學習過其他力做功,如分子力做功使得分子勢能發生變化,彈簧的彈力做功引起彈性勢能的變化,因此本節教學的難點為把電勢、電勢面與前後知識區別、聯絡,並能用此解決相關問題。

四、教學與學法分析

(一)、學法指導

教學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學生的學。學是中心,會學是目的,因此在教學中要不斷指導學

生學習。現代教育更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物理教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重在啟發思維,教會方法。對於簡諧運動豐富的感性認識,在教學中,收集一些簡諧運動例項,巧用提問,評價啟用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鬆,自主,討論的學習環境下完成學習任務。最後讓學生自由發言,舉出生活中一些簡諧運動,做到從實踐到理論,再從理論到實踐。

(二)、教法分析

本節課設計的指導思想是:現代認知心理學—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應把學習看成是學生主動的建構活動,學生應與一定的知識背景即情景相聯絡,在實際情況下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與經驗同化和索引出當前要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的知識,不但便於保持,而且易於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

本節課採用“誘思引探教學法”。使用投影儀,形象、直觀的展示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髮現簡諧運動的規律及描述方式,把分析問題的機會留給學生。

五、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培養學生的觀察、概括和探究能力,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體現理論聯絡實際、循序漸進和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激發興趣,是學生在問題解決的探索過程中,由學會走向會學,由被動答題走向主動探究。

1、知識回顧。首先展示圖片,電場對放入其中的電荷有力的作用,此導體內部電荷同樣有

力的作用,此力可以做功,所以電場也有能的性質。

電勢、電勢差的概念比較抽象,在講解時可以通過引入重力場的有關概念進行類比,以增強知識的可感知性,有助於學生理解。因此接下來,複習有關功的知識以及重力做功和重力勢能的關係。功的量度:w?fscos?;重力做功只與位置有關,與經過的路徑無關;重力做功與勢能的關係:wg??ep;重力勢能是相對的,有零勢能面。

進一步引導學生擴充套件思維,回顧所學知識,對新知識產生興趣。例如,我們還研究過其它力做功,如分子力做功使得分子勢能發生變化,彈簧的彈力做功引起彈性勢能的變化,那麼電場力做功的情形又是怎樣的呢。

2、引入新課。

指出上圖:在某一點電荷+q形成的電場中,將同一電荷放入電場的不同位置a、b兩點,所受到的電場力是不同的,這是因為a、b兩點的電場強度不同,為了研究問題的方便,以勻強電場為例,勻強電場中,電荷從a點移動到b點,電場力的大小f?

eq為恆力,則電

場力做功大小為:w?eqscos?。在這裡,w

類似如重力做功w

因此,將w?escos?是一個與電荷本身無關的量,?hcos?,也是與物體本身無關的物理量,只與重力場本身性質有關。這一比值叫a、b兩點間的電勢差,用uab來表示。

繼續聯絡重力勢能提出問題:物體在重力作用下移動的高度差越大,重力勢能的變化也越大,高度差即高度的差值,電勢差也就是電勢的差值,那麼如何定義電場中各點的電勢?給一分鐘同學思考後,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定義,uab?wab,若將b點的電勢定義為零電q

勢點,則a點的電勢等於單位正電荷由a點移動到b點——零電勢點時所做的功。因此,老師強調,電勢通常用?表示,電場中某一點的電勢,等於單位正電荷由該點移動到參考點(零電勢點)時電場力所做的功。

3、強化和延伸知識點。

引導學生思考,指出電勢差與零點電勢的選取無關,但電勢是相對零點電勢而言的,與零點電勢的選取有關。然後課堂給出幾分鐘時間,由學生獨立完成一道例題:設電場中ab

2兩點的電勢差u?2.0?10v,帶電粒子的電量q?1.2?10?8c,把q從a點移動到b點,

電場力做了多少功?是正功還是負功?設ua?ub。

4、知識小結。(1)、電場中兩點間的電勢差,類似重力場中兩點的高度差,電勢差uab?wab,q

u與w、q無關。(2)、電場中某一點的電勢?,等於單位正電荷由該點移動到參考點時電場力所做的功,並且注意電勢的大小與參考點的選取無關。(3)、ub?b??,a?a

沿著電場線的方向,電勢越來越低。

5、佈置作業。佈置課後習題,要求學生課後獨立完成。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平拋運動是加速度為g的勻變速運動,其水平方向是勻速直線運動,豎直方向為自由落體運動.

2.瞭解斜拋運動及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的遷移應用.

過程與方法

會用平拋運動的規律解答相關問題,以數學中的拋物線方程及圖象為工具建立物理模型,理解拋體運動的規律及處理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各學科之間的聯絡與發展,培養空間想象能力和數學計算能力以及知識方法的應用能力.

2.領略拋體運動的對稱與和諧,培養對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教學重難點

1.知道什麼是拋體運動,什麼是平拋運動.知道平拋運動是勻變速曲線運動,加速度為g.

2.用運動的分解、合成結合牛頓運動定律研究拋體運動的特點,知道平拋運動可分為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和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

3.能應用平拋運動的規律交流討論並解決實際問題.在得出平拋運動規律的基礎上進而分析斜拋運動.掌握研究拋體運動的一般方法.

教學過程

一、拋體運動

探究交流:體育運動中投擲的鏈球、鉛球、鐵餅、標槍等(如圖所示),都可以看做是拋體運動嗎?都可以看成是平拋運動嗎?

1.基本知識

(1)定義

以一定的速度將物體丟擲,物體只受重力作用的運動.

(2)平拋運動

初速度沿水平方向的拋體運動.

(3)平拋運動的特點

①初速度沿水平方向.②只受重力作用.

2.思考判斷

(1)水平丟擲的物體所做的運動就是平拋運動.(×)

(2)平拋運動中要考慮空氣阻力的作用.(×)

(3)平拋運動的初速度與重力垂直.(√)

二、平拋運動的速度

1.基本知識

將物體以初速度v0水平丟擲,由於物體只受重力作用,t時刻的速度為:

(1)水平方向:vx=v0.

(2)豎直方向:vy=gt.

(4)速度變化特點:由於平拋運動的物體只受重力作用,所以其加速度恆為g,因此在平拋運動中速度的變化量Δv=gΔt,由於g是常量,所以任意兩個相等的時間間隔內速度的變化量相等,方向豎直向下,即任意兩個相等的時間間隔內速度的變化相同,如圖所示.

2.思考判斷

(1)平拋運動的物體初速度越大,下落得越快.(×)

(2)做平拋運動的物體下落時,速度與水平方向的夾角θ越來越大.(√)

(3)如果下落時間較長,平拋運動的物體的速度方向變為豎直方向.(×)

3.探究交流

平拋運動中,豎直方向的分速度vy=gt,除該公式外,還有求vy的公式嗎?

?提示】由於豎直分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所以

例:關於平拋物體的運動,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做平拋運動的物體,速度和加速度都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大

b.做平拋運動的物體僅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加速度保持不變

c.平拋物體的運動是勻變速運動

d.平拋物體的運動是變加速運動

?答案】bc

三、平拋運動的位移

1.基本知識

將物體以初速度v0水平丟擲,經時間t物體的位移為:

2.思考判斷

(1)平拋運動合位移的方向與合速度的方向一致.(×)

(2)平拋運動合位移的大小等於物體的路程.(×)

(3)平拋運動中,初速度越大,落地時間越長.(×)

3.探究交流

飛機向某災區投放救災物資,要使物資準確落到指定地點,是飛到目標正上方投放,還是提前投放?

?提示】物資離開飛機前具有與飛機相同的水平方向的速度,當離開飛機後,由於慣性,它們仍然要保持原有的水平向前的運動速度,另外,物資又受到重力作用,於是物資一方面在水平方向向前運動,另一方面向下加速運動,因此,只有提前投放,才能使物資準確落到指定地方.

4.小結:平拋運動的特點

1.速度特點:平拋運動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斷變化,故它是變速運動.

2.軌跡特點:平拋運動的運動軌跡是曲線,故它是曲線運動.

3.加速度特點:平拋運動的加速度為自由落體加速度,恆定不變,故它是勻變速運動.

綜上所述,平拋運動的性質為勻變速曲線運動.

例:關於平拋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平拋運動是勻變速運動

b.平拋運動是變加速運動

c.任意兩段時間內加速度相同

d.任意兩段相等時間內速度變化相同

?答案】acd

四、平拋運動的研究方法和規律

?問題導思】

1.如何研究平拋運動比較簡單?

2.平拋運動的合速度、合位移怎麼求出?

3.試推導平拋運動的軌跡方程.

1.平拋運動的研究方法

(1)由於平拋運動是勻變速曲線運動,速度、位移的方向時刻發生變化,無法直接應用運動學公式,因此研究平拋運動問題時採用運動分解的方法.

(2)平拋運動一般分解為豎直方向上的自由落體運動和水平方向上的勻速直線運動.

2.平拋運動的規律

(1)分運動

五、平拋運動的幾個重要推論

?問題導思】

1.平拋運動的飛行時間與初速度有關嗎?

2.平拋運動的落地速度決定於哪些因素?

3.平拋運動的速度偏向角與位移偏向角間的關係如何?

1.平拋運動的時間

φ=sin θ φ=cos θ

φ=tan θ φ=2tan θ

?答案】d

六、平拋運動的臨界問題

例:如圖所示,女排比賽時,排球場總長為18 m,設球網高度為2 m,運動員站在網前3 m處正對球網跳起將球水平擊出.若擊球的高度為2.5 m,為使球既不觸網又不越界,求球的速度範圍.

2.思考判斷

(1)斜拋運動和平拋運動在豎直方向上做的都是自由落體運動.(×)

(2)斜拋運動和平拋運動在水平方向上做的都是勻速直線運動.(√)

(3)斜拋運動和平拋運動的加速度相同.(√)

3.探究交流

對斜上拋運動,有一個最高點,該點的速度是零嗎?為什麼

?提示】在斜上拋運動的最高點,豎直分速度為零.水平分速度等於v0cos θ.故該點的速度v=v0cosθ.

高中物理必修2教案篇6

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

1、知道平拋運動的定義及物體做平拋運動的條件。

2、理解平拋運動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與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的合運動。

3、掌握平拋運動的規律。

4、樹立嚴謹,實事求是,理論聯絡實際的科學態度。

5、滲透物理學“建立理想化模型”、“化繁為簡”“等效代替”等思想。

教學重難點

重點難點:

重點:平拋運動的規律。

難點:對平拋運動的兩個分運動的理解。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引入

通過柯受良飛越黃河精彩視訊和生活中常見拋體運動的圖片引入到拋體運動,在對拋體運動進行了解的基礎上回憶以前學過的拋體運動;對拋體運動進行分類。由拋體運動引入平拋運動。

(一)知道什麼樣的運動是平拋運動?

1.定義:物體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方向上丟擲,僅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運動,叫做平拋運動。

2.物體做平拋運動的條件

(1)有水平初速度,

(2)只受重力作用。

通過活動讓學生理解平拋運動是一個理想化模型。

讓學生體會研究問題時,要“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思想。

(二)實驗探究平拋運動

問題1:平拋運動是怎樣的運動?

問題2:怎樣分解平拋運動?

探究一:平拋運動的水平分運動是什麼樣的運動?(學生演示,提醒注意觀察實驗現象)

?演示實驗】同時釋放兩個相同小球,其中一個小球從高處做平拋運動,另一個小球從較低的地方同時開始做勻速直線運動。

現象:在初速度相同的情況下,兩個小球都會撞在一起(學生回答)

結論:平拋運動水平方向的分運動是勻速直線運動(師生共同總結)

探究二:平拋運動的豎直分運動是什麼樣的運動?(分組探究,提醒:a小球是帶有小孔的小球;b裝置靠近水槽;c觀察兩小球落到水槽中的情況)

?分組實驗】用小錘打擊彈性金屬片時,前方小球向水平方向飛出,做平拋運動,而同時後方小球被釋放,做自由落體運動。

現象:兩小球球同時落地。(學生回答)

結論:平拋運動的豎直分運動是自由落體運動(師生共同總結)

課後小結

小結

一、平拋運動

1、平拋運動的定義:將物體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丟擲,物體只在重

力作用下所做的運動

2、條件:有水平方向的初速度 ,只受重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