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高中歷史必修2教案7篇

我們寫教案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將自己的教學效果達到最佳,教案在完成的時候,老師務必要注意聯絡實際,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高中歷史必修2教案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高中歷史必修2教案7篇

高中歷史必修2教案篇1

一、西周時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⑴、目的:為了進行有效的統治, 鞏固奴隸主國家政權。

⑵、分封的物件:王族、功臣、先代貴族;

⑶、諸侯的權利和義務:①、服從周天子的命令

②、為周天子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和朝覲述職

③、在自己的封疆內對卿大夫實行再分封。

⑷、分封制的作用:加強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有利於穩定當時的政治秩序;有利於周朝??

發邊遠地區,擴大統治區域;.但後來出現了諸侯爭霸戰爭,周天子的逐漸削弱,分封制逐漸瓦解,後被郡縣制所取代。(春秋戰國時期)

2、宗法制:

⑴、宗法制的基本內容:①、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製。

②、確立了嚴格的大宗、小宗體系。

③、由血緣關係的親疏,形成森嚴的“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等級制度。

⑵、特點:嫡長子繼承製(大宗、小宗)。

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分封制(互為表裡)。

⑷、實質:按照血緣宗族關係分配政治權力,維護政治聯絡。

⑸、影響:穩固秩序,防止爭奪;鞏固分封制;宗法觀念成為傳統思想內容之一。

?拓展:宗法關係有利於凝聚宗族,強化王權,把“國”和“家”密切結合在一起,形成了等級森嚴的宗族網,宗法制保證了貴族在政治上的壟斷和特權地位,也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3、西周時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①、形成完備的分封制、宗法制,互為表裡維護統治。

②、族權與政權的合二為一,以宗法制為核心,帶有濃厚的部族色彩。

③、以血緣關係為紐帶形成國家政治結構。

④、決策集團尚未形成權力的高度集中。

高中歷史必修2教案篇2

德意志和義大利的統??

課前發放本節預習提綱,由學生填寫相關內容。包括:德意志和義大利統一的歷史條件、過程、特點和歷史意義。課上展開充分討論,探討德意志和義大利統一的異同點。

一、匯入

提問:19世紀六七十年代還有哪些國家加入了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的大潮?

二、德意志統一:

六組同學演示:“德意志統一”

利用新聞播報形式列舉統一前德意志的政治、經濟狀況。

思考:“德意志的分裂和資本主義的發展給德意志資產階級提出了什麼問題?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結合教材內容分析德意志資產階級的軟弱性、普魯士完成統一的優勢。

學生演示俾斯麥上臺,發表演說,闡明“鐵血政策”。

引導學生結合教材的兩個資料分析“鐵血政策”的性質。

利用地圖簡介普魯士王朝的三次統一戰爭。討論俾斯麥的統一策略對戰爭的作用,注意普法戰爭後期性質的變化。

最後分析統一的歷史意義,探討德國的強大日後對歐洲、對世界的影響。

小結提問:俾斯麥在德意志統一中發揮了什麼歷史作用?

三、義大利統一:

七組同學演示:“義大利統一”

展示14、15世紀義大利經濟的發展,文藝復興時文化的繁榮。對比19世紀中期義大利的社會狀況,探討義大利在歷史程序中落後原因。

最後由學生歸納義大利統一的歷史條件、統一的程序、特點和歷史意義。注意引導學生分析義大利統一的特點、加富爾和加里波第在統一程序中的歷史作用。

四、小結全課:比較德意志和義大利統一的異同點。

高中歷史必修2教案篇3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識記:掌握理性的概念;記憶啟蒙思想家傑出的代表伏爾泰、孟德斯鳩和盧梭的思想主張;瞭解康德繼承和弘揚法國啟蒙思想。

2.理解:啟蒙運動是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產物,實質是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理解啟蒙思想家的觀點:“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社會契約論和人-權論。-

3.運用: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法國為什麼是啟蒙運動的中心地;比較啟蒙運動和文藝復興運動的異同。

過程與方法

1.情景再現。

2.圖片解說。

3.分析討論。

4.探究學習。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習啟蒙思想家反對封建-追求-的鬥爭精神。

2.通過對法國啟蒙思想所產生影響的分析,認識意識形態對社會發展所起的重大作用,從而提高學習理論的自覺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與難點

重點

啟蒙運動是宣傳理性主義的資產階級思想解放運動;理性主義是人文主義思想的進一步弘揚。

難點

關於啟蒙思想家的觀點:天賦人權論、社會契約論、人-權論、三權分立學說。

教學過程

新課學習

“啟蒙”就是開啟智慧,通過教育和宣傳,把人們從愚昧、落後、黑暗的封建社會中解放出來,使人們擺脫教會散佈的迷信和偏見,從而為爭取自由和平等去鬥爭。

啟蒙運動的爆發並不是偶然的,它為什麼會爆發,當時社會具備了哪些條件呢?

展示圖片18世紀的法國

一、新時代的到來

背景:1.政治:英國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度。對君主-的否定,對法國起了啟示和榜樣作用。

2.經濟:資本主義的發展。自14~15世紀資本主義萌芽在義大利出現,到17~18世紀歐洲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發展程度已較高,為啟蒙運動的到來提供了經濟基礎。

3.科學:在十七八世紀,自然科學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啟蒙思想家在許多方面是從新興的自然科學中尋找理論根據和思想方法。

4.法國社會現狀:封建-制度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以上這一系列的因素就促成了理性時代的到來。

所謂“理性”即人的思考和判斷。它強調凡事要以人的思維去判斷,而不依賴天意或神的旨意,其目的都是為了保障人的自然權利。

二、法國的啟蒙思想家

1.性質和主要內容

這場運動是在14---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運動所宣揚的人文主義的基礎上,又向前深入發展的一次思想文化運動。啟蒙運動是又一次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啟蒙思想家們抨擊天主教會的-和迷信,反對-和愚昧,提倡科學、自由和平等,號召人們用理性的力量努力構建一個更符合理性與人性的社會。啟蒙運動的核心是“理性”。

啟蒙運動興起於英國,在法國達到-,法國的啟蒙思想家們進一步完善了啟蒙思想,促成了啟蒙運動的發展,推動了歐美的思想解放運動,並對全世界產生了重大影響。

2.主要的思想家和成就

?問題】法國啟蒙思想的代表人物包括哪些人?他們各自的主張是什麼?有何異同點?啟蒙運動擴充套件時期代表人物是誰?其主張是什麼?

展示圖片伏爾泰

(一)伏爾泰:法國啟蒙運動的領袖。

第一,他的思想主要表現在:

1.抨擊天主教會。

2.反對君主-,倡導君主立憲制。

3.提倡“天賦人權”。

4.相信法律以人性為出發點,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第二,代表作:《哲學通訊》《路易十四時代》。

展示圖片孟德斯鳩

(二)孟德斯鳩

第一,代表作:《論法的精神》。

第二,主要主張:

1.反對君主-,主張君主立憲制。

2.提出了“三權分立”學說。孟德斯鳩最突出的貢獻是對資產階級的國家和法的學說作出了卓越貢獻。他在代表作《論法的精神》中,發展了洛克的分權學說,更明確地提出了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三權分立的原則。

請問,“三權分立”學說的矛頭直指什麼?(封建-主義)省三權分立”的成功實踐有哪些?(美國《1787年憲法》《中華-臨時約法》)

3.提出國家的法律不能違揹人的理性,法律是理性的體現。

展示圖片盧梭

(三)盧梭:對法國社會進行了更嚴厲的批判。

第一,主要代表作:《社會契約論》。

第二,主要觀點(思想):

1.“社會契約論”和“人-權”說。(反對君權神授)

2.認為人類不平等的根源是財產的私有。

展示思想加及其主要觀點

歸納相似點

都反對君主-,否定教權主義,提倡-政治、自由平等。

三、啟蒙運動的影響

?講述】第一,為資產階級取得統治地位,建立資本主義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論上的準備。

第二,破除了人們對天主教會和封建統治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的權利得到進一步尊重,自由和平等思想日益深人人心。

第三,啟蒙運動為法國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準備。

第四,啟蒙運動所宣傳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自由、平等、-和法制的思想,推動了資產階級的革命和改革,成為近代資本主義社會的立國之本;這個運動還直接影響了一些歐洲的封建-君主,他們都藉助“開明-”來維護自己的統治。

第五,啟蒙思想在英屬北美殖民地和拉丁美洲鼓舞人民拿起武器,爭取獨立。

第六,啟蒙思想成為人們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在人類歷史發展程序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探究】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比較

?歸納】

高中歷史必修2教案篇4

教學目標

需要掌握的知識:第三次科技革命。這次科技革命的影響。電子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及其影響。知識經濟。

通過對第三次科技革命形成原因的分析,從而歸納出科學技術革命適應了社會發展需要的結論。

通過學習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一科學論斷的理解和認識。(2)通過對第三次科技革命影響的學習,使學生清楚地認識到“現代國際間的競爭,說到底是綜合國力的競爭,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培養學生正確的國際意識。(3)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第三次科技革命對“既是機遇,又是挑戰”的含義,增強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

教學重點:現代科技革命的內容和作用

教學難點 :通過分析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作用,理解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教學過程

一、第三次科技革命

生:(思考並回答第三次科技革命產生的條件)

師:(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啟發引導思路:社會實踐的需要一二二戰和戰後各國的需求;物質和科技基礎;科學理論的突破)第三次科技革命產生的條件主要有三方面。第一,社會條件是促使新的科技革命加速到來的重要條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國為適應戰爭的需求都集中全國的物力、財力和人力,研究開發威力巨大的新式武器,這使科技水平迅速提高。戰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為了增強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各壟斷組織都在科研方面加大投入,大力開發新產品,促使科研水平不斷提高;為了與美國競爭,蘇聯也非常重視科技事業的發展。這些情況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來。第二,技術與物質條件是前提條件。科技的發展有歷史的繼承性和連續性,第二次工業革命所創造的技術與物質條件為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迅速發展的科學技術,更是新的科技革命的基礎。第三,科學理論的重大突破成為新科技革命的理論基礎。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物理學革命,使人類的物質觀、時空觀、運動觀和方法論都發生了變革,二戰後初期形成的控制論、資訊理論和系統論成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理論依據。

我們正處於第三次科技革命程序中,這場革命與我們的學習、生活有極其密切的關係,它到底包括哪些主要內容呢?請同學們結合課本所介紹的內容來把握。如果能夠說出更多的例證當然更好。

生:(回答)

師: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內容以原子能技術、航天技術、電子計算機的應用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學、遺傳工程等高新技術。如果按照研究領域門類,主要包括資訊科技、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生物技術和空間技術等領域的變革。同學們考慮一下,這場深深影響到我們人類與以前的兩次工業革命相比,有哪些特點?

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

生:(回答)

師:與前兩次工業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三大特點。第一,科學技術在推動生產力發展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速度加快。

第二,科學與技術密切結合相互促進。隨著科學實驗手段的進步,科研探索的領域也不斷開闊。

第三,科學技術各領域之間相互滲透,出現兩種趨勢:學科越分越多,分工越來越細,研究越來越深入;學科間的聯絡越來越密切,科學研究朝綜合性方向發展。例如,美國的“曼哈頓工程”和“星球大戰計劃”是國家規模的科研行動;現在的太空合作行動更是國際間的科研合作。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響

生:(思考並回答)

師:(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啟發引導學生從生產工具為主的勞動資料、勞動物件和勞動者三要素進行思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主要是通過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勞動者素質和技能的不斷提高、勞動物件的不斷改進和擴充套件。第三次科技革命引起了生產力各要素的變革。根據馬克思主義原理.一切機器在本質上都是人類勞動的模擬,機器工具是人類雙手的延伸,電了計算機則是人類大腦功能的延伸。電子計算機在直接生產過程巾的廣泛應用,使人類的勞動形態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原來必須由人類直接操縱的控制機器動作的機構,變成了由電子計算機操縱機器執行的自動機構,形成了包括管理在內的全盤自動比的機器生產體系。以上是導致作為生產力水平標誌的生產工具方面發中的變化。

現實生產力最重要的要素是人。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後,以電子計算機控制的自動化技術,使人的勞動從直接參加生產轉變為對生產過程的控制,這就要求勞動者必須具備相應的文化水平和科技水平,否則無法同現代化的生產資料相結合。這種要求導致最重要的生產力要素——勞動者水平的提高。

生產力三要素還有勞動物件。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下,人類不僅能夠以自然界所提供的物質為勞動物件進行生產,還能夠製造自然界中所沒有的物質材料作為勞動物件新材料技術的發展,使人類能夠按照生產的需要創造大量本來在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質,這就極大地擴充套件了人類勞動物件的內容。

這一切都是由科學技術的發展帶來的,充分說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是真理。當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以後,也就明白了儘可能提高我們自身素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了。下面,我們再來分析科技革命對社會經濟結構和社會生活結構的影響。

生:(分析並回答)

師:(引導學生依據課本上的小字進行分析)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進了社會經濟結構和社會生活結構的變化。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是國民經濟中的第三產業的比重上升,超過了第一、第二產業;資本主義國家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普遍強化。由於生產過程的智慧化,智慧因素在生產過程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產業結構中的“技術密集”企業發展速度大大超過傳統的“勞動密集”企業。這種技術密集企業包括微電子、機器人、原子能、宇航等工業以及現代通訊、新能源新材料工業等。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導致社會生活結構的變化,是使人類日常生活發生變革。第三次科技革命所創造的大量新產品進入人們的生活,給人們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在改變著人類的生活,甚至影響著人類的思想道德觀念。例如,現代化通訊手段的出現,改變了人們交流資訊的傳統方式,也在改變著傳統的人際交際方式;通過國際網際網路,導致人們觀察、認識外部世界的方式和方法也在發生變化;試管嬰兒的誕生,有利於解決人類優生的難題,但是也給人的婚姻家庭和倫理道德帶來新的問題。對人們的家庭生活、乃至人類的倫理道德觀念都提出了挑戰。

科技革命對人類日常生活又有哪些影響呢?請同學們舉例說明。

生:(回答)

師:剛才,我們所分析的科技革命對社會經濟結構的影響是從一個國家內部來觀察的,如果把世界經濟看作一個整體,那麼必然會看到科技革命對國際經濟格局也同樣產生巨大的影響。請同學們結合所瞭解的事實來說明這一影響。

生:(舉例說明)

我們又如何認識第三次科技革命對包括我們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呢?請結合當今國際關係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產生條件來思考。

生:(思考並討論)

師:(小結學生髮言)我們已經分析了若干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從生產力的角度看,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在於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對於我們學生來說,就是通過刻苦學習來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以適應高科技時代對人才的要求,將來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為祖國作出更大的貢獻,使我們的祖國也成為現代化科技強國。

四、知識經濟的初現

提出者是美國前總統克林頓

1、一種新型的經濟形態──知識經濟的出現。“知識經濟”一詞雖然出現於20世紀90年代,但早在七八十年代,已經有人對它加以關注了。目前在學術界,對有無“知識經濟”還存在一些爭議,教師在講課時按照課文的提法說明即可。關於知識經濟的概念,也按照課文中敘述的經濟合作發展組織《1996年科學、技術和產業展望》報告中的提法。教材中的“農業時代”、“工業時代”的提法出自美國未來學家托夫勒等人的說法,他們普遍認為現在人類社會已經進入知識經濟時代。這一提法是從技術發展的角度來劃分社會發展階段,與我們常用的五種社會發展形態論有所不同。對這一情況,教師瞭解即可。

2、知識經濟帶來的挑戰。對這一問題,教師應該向學生說明:隨著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展,知識經濟已經初露端倪。各國之間今後的競爭,更多地取決於知識經濟的發展程度。在高科技領域佔據優勢的國家,將在各國綜合國力的較量中佔據上風。經濟發展速度相對落後的國家,則將受制於人。通過對這一問題的學習,提高學生的科學和文化素養,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高中歷史必修2教案篇5

結構

一、阿奎那的“君權神聖”

1.王權與教權的鬥爭2. “君權神聖”的主要內容

二、詹姆士一世與“君權神授”

1.都鐸王朝 2. 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權神授”

重點:“君權神授”、“君權神聖”主要內容

難點:“君權神授”和“君權神聖”的區別

問題什麼是專制和專制主義?二者有什麼區別?

專制:與民主相對。指統治者擁有無限制的權力,以自己的意志對國家進行獨裁統治。

--一種政體形式

專制主義:維護專制統治的學說和理論。 --一種理論形式

匯入

在中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是何時建立的?(秦朝,秦始皇)什麼時候給君權披上了一層神祕的外衣?(漢武帝時)漢武帝時,董仲舒發展了儒家的君權神授說,給君權披上了一層神祕的外衣。君權與神權結合,更加強了君權不可侵犯的神聖性。當時一般的社會意識,莫不認為皇帝就是天子,是秉承天命統治人民的。而在西方最早給君權披上了一層不可侵犯的神聖性?最早提出“君權神授”又是哪國?何人呢?由此匯入新課。

講述

一、阿奎那的“君權神聖”

1.王權與教權的鬥爭

西歐進入封建社會後,佔據精神和政治主宰的是(-會);教會擁有哪些權力?(凌駕於世俗權力之上,擁有世俗和宗教權力。)教會宣揚君主權力來自神的意識,給封建制度披上一層神祕的面紗。但是,王權不甘心屈尊於教權之下,同教權展開長期的鬥爭。教會與反教會的鬥爭在哪個國家最為劇烈?(義大利)為什麼?讓學生閱讀課本後,概括指出:-勢力中心;市民、農民和國王的世俗力量不斷壯大;先進思想的衝擊。

面對教會神學受到嚴峻挑戰,一些神學家從維護教會的神權統治,義大利人托馬斯·阿奎那便是其中的一個。

2.“君權神聖”的主要內容

先首先給學生介紹一下義大利人托馬斯·阿奎那。托馬斯·阿奎那(1225~1274年)是的巴黎大學有一位年輕的神學教授,因沉默、溫順、人送外號“啞牛”。但他才華橫溢,年紀輕輕已嶄露頭角,一些有名望的學者很賞識這位年輕人,阿爾伯特就曾斷言:“啞牛”之聲必將聞名於世。果然,“啞牛”後來成了中世紀最有名的神學家和經院哲學家。14歲時,他進入那不勒斯大學,接觸到大量的科學與哲學著作。5年以後,加入了天主教組織“多明我教團”,這成為他一生的重要轉折。托馬斯在巴黎大學執教時,亞里士多德的學說已大量湧入,在教徒中引起的反響極為強烈。教會深感其著作的危險性,幾次試圖封鎖這種與天主教正統信仰不相容的自然主義和理性主義哲學,禁止轉錄、閱讀和儲存。可托馬斯並不害怕這種學說,他和老師阿爾伯特一起潛心研究亞里士多德的著作,他閹割了亞里士多德哲學中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而將其中的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體系加以全面系統地發揮,並將其納入-的神學體系,使它成為天主教官方哲學的基礎。他成功地將-的神學思想和亞里士多德的哲學融合在一起,建立起了龐大的經院哲學體系。一生著有18部鉅著,其中包括集毛澤東思想之大成的《神學大全》和《哲學大全》、《論存在和本質》、《反異教大全》等。阿奎那的《神學大全》是中世紀官方思想體系的百科全書,被稱為天主教的百科全書。

根據宗教權力至上的理論,阿奎那宣揚“君權神聖”。

提問:托馬斯·阿奎那“君權神聖”理論的核心是什麼?(教權高於王權)托馬斯的全部理論都是為天主教信條服務的。他明確提出哲學必須為神學服務,之後,又為上帝存在這一神學信條作了哲學的論證。托馬斯還力主教會的權力至高無上。認為如同神高於人,靈魂高於肉體一樣,教會高於世俗的國家。教皇是基督的代理人,政權應由他掌握,國家必須服從教會,國王必須順從教皇。他還極力維護封建君主的統治權力,認為君主制是的政治形式,並說,沒有一個統治者控制和指導民眾,社會就會解體。

托馬斯·阿奎那“君權神聖”的實質是什麼?(維護封建統治)

世俗國家的職能和作用就在於服從教會要求,運用國家這個暴力機關無情地懲治破壞封建等級制度和各種異教異端行為。可見,托馬斯的國家觀始終是圍繞教權高於王權、君權神授、封建等級秩序神聖不可侵犯這個軸心轉的。托馬斯包羅永珍的神學唯心主義體系產生後,很快成為西歐中世紀思想領域中佔絕對統治地位的學說。

二、詹姆士一世與“君權神授”

1.都鐸王朝

從1485年開始,英國處在都鐸王朝的統治之下。歷代國王有亨利七世、亨利八世、愛德華六世、瑪利一世、伊麗莎白一世。都鐸王朝統治時期,正好處於新航路開闢和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早期階段。

提問:新航路的開闢對歐洲有什麼巨大影響?(新航路開闢後,歐洲的主要商道和貿易中心由地中海區域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國由於地處大西洋航路的中心地位,資本主義生產得到迅速發展,資產階級成長起來,還出現了新貴族。)15世紀中葉,英國農村的資本主義工業和農業得到迅速發展。為了擴大英國的實力,都鐸王朝鼓勵工商業的發展,以壯大國家的經濟力量;鼓勵航海業發展,擴大海外貿易,以便進行海外掠奪;積極推行殖民擴張,爭奪海上霸權。16世紀末,英國打敗老牌的殖民帝國西班牙,成為海上強國。這些措施不僅加強了英國的實力,而且對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資產階級勢力的壯大都起了促進作用。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力量不斷上升,他們與封建統治者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

2. 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權神授”

提問:“君權神授”理論的核心是什麼?(鼓吹君主專制,王權至上的專制主義)

1603年,伊麗莎白一世這個自稱將“生命與貞節奉獻給大英王國”的女王逝世。她終生未婚,死後無嗣,依照其父亨利八世的遺詔,本應傳位給外孫女瑪麗·斯圖亞特,但她在蘇格蘭親政時已於1567年被廢黜,後又被處死。這樣依照規定就傳給了瑪麗·斯圖亞特的兒子、當時的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斯圖亞特家族開始統治英格蘭。1603年,詹姆士一世登上英國王位,這是斯圖亞特王朝統治英國的開始。

提問: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權神授”及專制統治帶來的後果是什麼?學生閱讀教材後思考,然後教師概括指出:

詹姆士一世為加強封建專制統治,鼓吹“君權神授”,在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斯圖亞特王朝歷經了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的統治。詹姆士一世在蘇格蘭統治時,以壓制新教和奉行“君權神授”而聞名。他親自寫過《皇帝之天賦本能》和《自由君主制之法則真諦》兩篇文章,它們不僅宣揚君權神授,還宣稱國王居於法律之上。到了英國以後,他和他的繼承人都變本加厲地維護和推行這種封建專制思想,鼓吹“除上帝外,國王不對任何人負責”。在斯圖亞特王朝專制統治時期,在經濟上,國王可以不通過議會而強行徵稅,這些都嚴重地阻礙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觸犯了資產階級的利益。在宗教上,詹姆士一世信奉的是天主教,在蘇格蘭他曾壓制新教,統治英國後,他看到英國國教中還保留有許多天主教舊習,而且英國國教當時已經存在了上百年,形成了強大的勢力,於是,他改變作法,以尊奉國教為名而不斷地恢復天主教的一些教義和教會的禮儀。所以,在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統治時期,嚴厲地對待“非國教徒”,實行宗教專制,特別是殘酷迫害那些主張取消國教中天主教舊習的“清教徒”,嚴重損害了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由於以上兩方面的矛盾,造成斯圖亞特王朝時期政治上的緊張局面,引起議會向國王之間的鬥爭。詹姆士一世以後,國王查理一世在位時,專制統治有增無減,嚴重阻礙了英國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展,使英國社會的各種矛盾迅速激化,最終導致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

課後研討

托馬斯•阿奎那教有一句名言說∶“你能對一個人所貢獻的服務,就是將他從錯誤引導到真理。”因此,在一本美國的歷史課本上寫道∶“托馬斯。阿奎那認為引導人走向真理的道路有兩條∶一條是理智,另一條是信仰。所以,一個基督信徒從非基督信徒那裡所學得的一切真理,都只能堅固他對基督的信仰。”

你認為,情感比理智跟可貴還是理智比情感更可貴?

思路:持正方意見。從推動社會進步和個體發展的原動力看,情感比理智更可貴。回顧歷史,正是無數情感的要求,激勵著我們敢於嘗試,衝破夢想,衝破理智的侷限。情感給創造以激情,情感給夢想以力量。

情感的更可貴,就在於它能衝破理智的侷限而勇於嘗試,從而實現更偉大的飛躍。當客觀形勢和人生追求發

生背離,情感的抉擇更為高貴;當生命的價值受到挑戰和置疑,情感的回答更為有利;所有的善行義舉,背後都是情感的強大推動;任何遠大理想,目標都是情感內在的逾越。

持反方意見的只要論據正確,理由充分即可。在現實生活中,理智和情感更被看作是解決問題的兩種行為態度。大到國際爭端,小到感情糾葛,理智駕馭情感都比情感駕馭理智慧更有效地解決問題。不管是從心理層面上分析,還是從現實層面進行比較,理智比情感對人類有著更重要的意義。

小結

專制主義理論是維護西方君主專制制度的工具。從-神學家托馬斯•阿奎那的“君權神聖”理論,到英王詹姆士一世的“君權神授”的主張,勾勒出西方專制主義發展的歷史軌跡。托馬斯•阿奎那是歐洲中世紀-神學家和經院哲學家的重要代表。他揉和新柏拉圖主義和亞里士多德的觀點來論證天主教的教義,形成完整的神學體系,即托馬斯主義,成為中世紀歐洲維護封建統治的理論基礎。而詹姆士一世把王權至上的專制主義理論發展到一個新高度,近代君主專制統治便應運而生。

教學反思:

西歐中世紀-會的地位

背景

“君權神聖” 教會與王權的長期鬥爭

內容 國家觀

政體觀

西方專制主義理論

背景 (都鐸、斯圖亞特)

“君權神授” 表現 (壓制、暴政、迫害)

後果(資產階級革命)

高中歷史必修2教案篇6

怎樣理解三民主義

三民主義是孫中山從“振興中華”的救國願望出發,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實踐中,深入研究中西有關思想資料並實地考察西方社會政治的基礎上提出的。

孫中山倡導的民族主義的主要內容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就是用革命的手段-“洋人的朝廷”──清王朝的封建統治,變半殖民地的中國為民族獨立的中國。民族主義是三民主義的前提,它繼承了中國曆的民族主義傳統,吸取了西方資產階級爭取民族獨立與自由的民族主義思想。孫中山強調“民族主義”絕不是排斥滿族,只是反抗滿族貴族的民族壓迫,-滿族貴族的統治。孫中山認為清政府已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滿清政府,則無挽救之法也”(《孫中山全集》第1卷,第234頁)。民族主義“並不是恨滿洲人,是恨害漢人的滿洲人。假如我們實行革命的時候,那滿洲人不來阻害我們,決無尋仇之理”(《孫中山選集》第81頁)。所以,民族主義反對的不是整個滿族,而是反對滿族統治者。也沒有排外的思想,而是要聯合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反對帝國主義瓜分中國。政治上獲得獨立之後,必須有經濟上的富強獨立,這是民族主義的另一主要內容。孫中山對此作了十分具體細緻的研究,提出了一箇中國建設的具體藍圖──《實業計劃》。孫中山的民族主義在辛亥革命前是全體資產階級革命派的旗幟。

孫中山倡導的民權主義就是“創立民國”,通過政治革命,-封建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民權主義是三民主義思想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它主要來自西方資產階級的“平等”思想和民治觀念。孫中山主張“一國之人皆有自由、平等、博愛之精神”,充分享有“民權”。民權主義從理論上解決了當時資產階級革命派迫切要解決的奪取政權與建立政權的問題,對促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起了推動作用。

孫中山認為“民族革命”只能-清政府,卻無法剷除“惡劣政治的根本”──君主專制政體,這一政體是中國長期落後和被侵略的根源。因此,他說只有“由平民革命,建國民政府”,才能-君主專制政體,建立“民主立憲政體”。因此,他堅決反對“英雄革命”和皇帝思想。在他看來,“英雄革命”和皇帝思想將使中國陷入“四分五裂”,進而被西方列強瓜分而亡國。

孫中山倡導的民生主義的主要內容是“平均地權”,這是孫中山經濟思想的核心和社會革命的主張,是三民主義的補充和發展。土地問題和資本主義發展問題是當時中國社會發展的中心問題,孫中山對此十分關注。根據美國亨利·喬治的“單稅論”,結合中國當時的實際情況,孫中山提出了“民生主義”,以解決國計民生問題。具體實施辦法是改良社會經濟組織,核定全國地價。現有地價歸原主所有,革命後因社會進步所增漲的地價歸國家所有,由國民共享,做到“家給人足”。孫中山試圖通過解決土地問題達到兩個目的:(1)消除國民經濟生活中貧富懸殊和貧富尖銳對立的社會現象,防止後來的社會革命;(2)為消滅封建土地制度,發展資本主義開闢道路。因此,“平均地權”是資本主義的土地綱領。

在孫中山看來,歐美各國之所以不能解決社會問題,主要是因為沒有解決土地問題。“近時志士,舌敝脣枯,唯企強中國以比歐美。然而歐美強矣,其民實困,吾國縱能媲跡於歐美,猶不能免於第二次革命……睹其禍害於未萌,誠可舉政治革命、社會革命畢其功於一役”(孫中山《民報·發刊詞》)。所以他把“平均地權”的實現,稱之為“社會革命”,說:“中國行了社會革命之後,私人永遠不用納稅,但收地租一項,已成地球上最富之國”(《孫中山全集》第1卷,第329頁)。

三民主義是中國近代第一個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革命綱領。它表達了資產階級的政治民主追求和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強烈要求,反映了中國人民要求民族獨立和民主權利的共同願望,在-清王朝和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過程中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從此以後,任何違反民主的潮流,要在中國復辟帝制和建立獨裁統治的人和政治集團,都在人民的反對下迅速垮臺。列寧曾經高度評價說:“孫中山綱領的每一行都滲透了戰鬥的、真誠的民主主義。它充分認識到‘種族’革命的不足,絲毫沒有對政治表示冷淡,甚至絲毫沒有忽視政治自由或容許中國專制制度與中國‘社會改革’、中國立憲改革等等並存的思想。這是帶有建立共和國制度要求的完整的民主主義。它直接提出群眾生活狀況及群眾鬥爭問題,熱烈地同情被剝削勞動者,相信他們是正義的和有力量的”(《列寧選集》第2卷《中國的民主主義和民粹主義》,第424頁)。

由於時代和階級的侷限,三民主義存在一些帶有根本性的缺陷,如沒有明確提出反對帝國主義的要求,也沒有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這些都表現了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軟弱性,決定了資產階級革命派不可能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任務。

怎樣理解新舊三民主義的不同

關於民族主義,舊三民主義的民族主義強調反對滿洲貴族統治;新三民主義的民族主義,主張“中國民族自求解放”,突出了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內容,強調“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即廢除國內民族壓迫,團結、號召各民族共同奮鬥,爭取民主革命成功。這就抓住了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彌補了舊三民主義的嚴重缺陷,與中共的反帝主張一致。

關於民權主義,舊三民主義的民權主義號召-君主專制政體,建立國民的政府,國民一律平等。為此,孫中山等人領導了辛亥革命。但在君主專制政體被-後,真正的民主共和並沒有建立起來,國民的民主自由被軍閥踐踏無餘。且由於當時的政黨僅代表民族資產階級利益,因此所謂的民主即使實現也僅僅是少數資產階級的民主,帶有明顯的侷限性。而新三民主義的民權主義強調:“近世各國所謂民權制度,往往為資產階級所專有,適成為壓迫平民之工具。若國民黨之民權主義,則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數人所得而私也。……蓋民國之民權,唯民國之國民乃能享之,必不輕授此權於反對民國之人,使得藉以破壞民主。詳言之,則凡真正反對帝國主義之個人及團體,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權利。而凡賣國國民,以效忠於帝國主義及軍閥者,無論其為團體或個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權利”(《中國國民黨一大宣言》)。文中強調一切個人及團體享有一切自由權利的前提是真正反帝。這就再一次強調了反帝的必要性,把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的綱領發展成為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綱領。

關於民生主義,新三民主義的民生主義在平均地權的同時又提出“節制資本”,孫中山對“平均地權”作出了重新解釋,後來又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張。“節制資本”,即將本國人和外國人在華舉辦的獨佔性或規模過大的企業改由國家經營管理,使私人資本不能操縱國計民生。也就從經濟上照顧到了廣大勞動人民的利益。

可見,新三民主義和舊三民主義相比,突出了反帝反封建、爭取真正的民主自由、改善勞動人民生活等內容,是一個較為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怎樣理解新三民主義與中共民主革命綱領的異同

相同點:新三民主義與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革命綱領有著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標,即都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反對封建軍閥統治,因而成為國共兩黨合作的政治基礎、國民革命的旗幟和革命統一戰線的共同綱領。

不同點:第一,民主革命階段上一部分綱領的不同。中共民主革命綱領中有徹底實現人民權利、八小時工作制和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新三民主義沒有。第二,有無社會主義革命階段的不同。中共民主革命綱領在民主革命階段之後,還有一個社會主義革命階段,新三民主義只有民主革命階段,沒有社會主義革命階段。可以看出,中共的民主革命綱領具有人民性和革命的徹底性,目標更為高遠。第三,新三民主義與中共民主革命綱領的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各自階級立場的不同。新三民主義在理論和綱領上還沒有超越資產階級範疇,具有侷限性,這是資產階級的性質決定的。

高中歷史必修2教案篇7

輝煌的隋唐文化(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要點:趙州橋、唐都長安、雕版印刷術、李白、杜甫、白居易。

2、技能訓練: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從史學的角度感知唐代的文學藝術成就,從而提高學生對唐詩、散文、書法、雕塑等方面的興趣和欣賞能力。

3、情感與價值觀:隋唐文化中每一項科技成果無一不是經過發明者無數次試驗,鑽研、認真學習前人成果取得的,我們要學習他們為科學而獻身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趙州橋、雕版印刷術、唐詩

教學難點:

1、李白、杜甫、白居易、詩歌特色。

2、趙州橋在世界橋樑的地位及作用。

?教學過程】

匯入:自隋統一,結束了幾百年的割據分裂狀態,至唐滅亡,期間雖也發生過一些戰爭,但總的來看,國家處於相對安定的局面下。從開皇之治,經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國家經濟繁榮,國力強大,中外交往頻繁。各族人民經過共同努力,創造了輝煌燦爛的隋唐文化。

隋唐文化是中國封建文化的高峰,無論是在科學技術、醫學還是在詩歌、建築、繪畫等方面,都有顯著的成就和偉大的創造。本節課,我們共同瞭解一下隋唐文化在科技方面的表現。

我國有一座世界上現存最古老、跨度最長的敞肩圓弧石拱橋。你知道它的名字嗎?設計並主持建造這座橋的是隋朝的一名普通工匠。想一想,他是誰呢?

一、高超的建築水平(板書)

1.趙州橋

(1)隋唐建築藝術的特點?

(2)趙州橋是誰主持修建的?是何時修建的?

(3)趙州橋在世界橋樑有什麼地位?

2.唐都長安

大明宮含元殿是唐朝皇帝舉行重大慶典和朝會的地方。

二、雕版印刷術的發明

1.隋唐出現雕版印刷術

印刷術是我國的四大發明之一。印刷術是石頭書的拓印技術和印章技術相結合而發明的。我國四大發明是什麼?

2.現存最早雕板印刷品《金剛經》

3.隋唐醫學的發展

由於雕版印刷術的廣泛運用才使得大量的唐詩能夠保留下來,唐詩內容豐富,我們今天也才能讀到的唐朝兩千多位詩人的近五百萬首詩歌。下面我們學習輝煌的唐詩藝術。

三、光耀千古的詩壇

1.唐朝詩歌的黃金時代

我國自古至今都有詩歌,為什麼說唐代是我國詩歌創作的黃金時代呢?

唐朝是我國詩歌創作的黃金時代,湧現了許多傑出的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他們中的佼佼者。

2.唐代三大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總結:

“詩仙”:李白:盛唐豪邁奔放,清新飄逸

“詩聖”:杜甫盛唐到衰氣魄行渾,沉鬱悲悵

白居易中唐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