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職場跳槽

為何說不要輕易從體制內跳槽

前不久,有篇網文挺火的,大意是:在某國企年薪30萬的小張,因為看不慣上司做派,被私企老闆年薪50萬挖走,本意是利用小張在國企人脈和資源做生意。小張從國企辭職後,人走茶涼,根本拉不到單子。老闆一點情面都不給,直接降級降薪,小張只能辭職,才明白自己錯把平臺當能力。現在的小張在東直門送外賣,想起以前舒服日子和優厚待遇,悔得腸子都青了。

網上的故事,畢竟是人家寫的。身邊就有同事憤而辭職的,結局都不知道,因為他已經消失在“江湖”,無人知其所蹤。這位同事有點小聰明和小才華,瞧不起上司(其實上司能力很強),因為提拔主管晚了半年,就覺得體制限制了他。他覺得在關鍵時刻辭職,就是對上司最好的報復。他選擇在工作最繁忙時刻突然辭職,想讓上司工作上“抓瞎”,人情上“打臉”。

據說,他辭職後開飯店、炒圈幣,賠得一塌糊塗,才知道體制內那點小才華,在真實的市場浪潮裡,也就能撲騰幾下、嗆幾口水而已。創業失敗後求職,連原來年薪一半的崗位都找不到。上司不會因為他“掉鏈子”而被打臉,當天就補充了新人,還解決了兩位員工的兩地分居問題,新人心裡默默感謝他的辭職。公司繼續蓬勃發展,很多資歷不如他的人,持續提職加薪,恰恰是他瞧不起的那些人,越來越風生水起,而他怨天尤人,越混越差。

為何說不要輕易從體制內跳槽

為什麼說不要輕易從國企辭職?同事親身經歷:這4個錯覺不忍直視。為何說不要輕易從體制內跳槽?過來人經歷告訴你:別信這4個錯覺。

【一】把平臺當能力的錯覺。

有些國企央企等體制內單位的員工,容易產生一種錯覺,甚至是幻覺,覺得自己能做很大的事情,相比那些小私企小民企來說,自己一出手都是大專案大工程。明明自己只是一個“螺絲釘”,卻有一種手握“千軍萬馬”的錯覺。

體制內做事,是一項系統工程,某一個崗位只是這臺機器的一個零件,被這套系統工程推動前行。有些員工覺得自己能力很強:你看我出個方案,幾百個人在執行。這不是你個人的能力,而是體制內機制在運轉的推動力。他會產生幻覺,我這個本事到私企,給老闆創造多少利潤啊,我拿個年薪百萬不叫事兒。可是,他真到了私企,從萬事不求人到屁事都求人,平臺沒有了,人脈失去了,才知道自己根本拿不到以前唾手可得的資源。你想要年薪百萬,如果你不能給老闆掙回千萬,老闆分分鐘讓你走人。

【二】高估私企收入的錯覺。

很多跳槽的國企員工,都有一種“身在福中不知福”的錯覺,國企的好處,得到了就不珍惜,盲目攀比私企高薪,造成心理失衡,從而產生辭職跳槽的衝動。

經常有人問,私企30萬年薪與國企20年薪怎麼選的問題。其實,你開啟國企財務報表就清楚了,國企財務報表里人工成本大約是員工工資的160%至200%,也就是說,國企員工年薪20萬,人工成本要列支32萬到40萬,已經超過了私企年薪總額,而多出的人工成本,依然還會回饋到國企員工身上。這一點私企是做不到的。

國企實行的是工資總額管理機制,除了工資和社保之外,還有幾項屬於你的錢:每年計提14%的福利費,讓你在食堂吃飯不花錢,讓你打電話有通訊補貼,讓你住房有補貼、租房有補貼、採暖還有補貼。

還有兩筆較大的福利:住房公積金和企業年金。國企按足額、頂格給你繳納,比如北京住房公積金(最高)每月6680元,超過很多人的工資了。企業年金2%+4%,最高的每月2000多,這兩項收入(最高)達到8000多,但國企員工不會把它當作工資性收入。而私企對人工成本,則是能省則省,有的不繳社保,有的按最低限繳納。

再看其他零碎的福利收入。國企每年從福利費再計提2%的救助幫扶金,你報銷不了的醫療費,單位還會給你救助金。國企每年計提2%的會員經費,你每年的運動服、讀書卡、打球照相、寫字畫畫等方面的費用給你包了。你生病住院,動手術慰問3000元,不動手術慰問2000元。

還有隱形的福利,國企每年從工資總額裡計提2%的教育培訓經費,用於你參加培訓的全部費用,而你的差旅費另行計入經營成本,不佔工資總額。

最後一項是固定的節日福利費。從會員經費裡定額列支四大節日福利費,北京地區國企員工每年1600元,各省市都有不同的標準。還有每年600元的電影卡、300元的生日蛋糕券、100元公園卡。還可列支800元讀書卡。從勞保經費裡還可以列支4500元勞保費和600元的防暑降溫費,為了防霧霾可以列支200元的口罩費。光這幾項明面上福利就上萬元,關鍵是發實物福利,有一種當主人的歸屬感。

所以,有人再問從國企跳槽到私企怎麼選,你可以簡單判斷,沒有三倍收入不要動辭職的心思。

【三】私企人際關係簡單的錯覺。

從國企央企、公務事業等體制內單位辭職,有一部分員工是因為體制內人際關係複雜而產生的“逃避”心態,也許是看職場電視劇太多了,總感覺私企“就事論事、以能力打天下”,不講究那些人際關係,職場環境和氛圍比較“單純”。

其實,這是嚴重的錯覺。體制內的人際關係,確實複雜、微妙,但是還能承受。領導不會跟你當場翻臉,同事也不會撕破臉皮,大家哪怕矛盾深深,也會在面子上過得去。退一萬步講,你就算跟領導翻臉,他也只能忍受你,最多是邊緣化你,也不是辭退你。但是,在私企,你得罪了上司和老闆,可能第二天就讓你走人,說不定還陷害你呢。

私企裡面,人際關係更加冷漠和複雜,為了利益,什麼手段都可能用。勾心鬥角、暗箭傷人,無處不在,哪裡是你想象的那麼“單純”。國企內部,還是能保持克制的,過分的手段,一般不敢用,畢竟體制內的監督體系和群眾評價體系無形中發揮作用。

很多國企員工跳槽後,依然處理不好人際關係,經常跳來跳去,去尋找他心目中的“桃花源”。這種人的最大錯誤,就是錯誤定位“人際關係”,他不清楚情商在哪裡都通用,在國企處理不好人際關係,到私企更處理不好人際關係。

為何說不要輕易從體制內跳槽 第2張

【四】安穩不是稀缺資源的錯覺。

國企就是圍城,裡面的人想出來,是因為感覺太安逸了、太穩定了,風平浪靜,沒有意思,人生就應該經歷風雨、波瀾壯闊。外面的人想進去,是因為在外面風吹日晒、風雨飄搖,太嚮往安穩的生活了。

經常有年輕的國企員工向長輩抱怨,我在體制內如同“溫水煮青蛙”,好像過幾年他再不“跳”出去,就被煮成麻鍋牛蛙了。國企人一代一代,為經濟建設和科技發展做出多少貢獻,怎麼能說他們溫水煮青蛙呢。用老人的話說,這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沒有嘗過苦日子,就不知道安穩才是人生中最大的稀缺資源。

那位同事從國企辭職後,創業失敗,頻繁跳槽,換了七八個公司,主要是老闆炒他,他想要的安穩,別人反而不給他。他才知道安穩,才是稀缺資源,失去了,就再也得不到了。

國企的長期安穩,不僅僅包括在職期間的安穩,為了消化社會就業壓力,國企原則上不裁員,不辭退員工。所以,你混得再差,也沒有失業的焦慮。還有一筆大賬,大家並沒有算清楚。

比如,現在平均壽命80多歲,男性職員60歲退休到90歲,還有30年退休時光。國企員工的退休金遠遠高於私企員工。假設國企中層退休金上萬,私企中層退休金五千,三十年退休期,差距就是180萬元。所以,國企的安穩,具有長效性,綜合收入價效比也是跑贏私企的。


標籤:跳槽 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