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池上》《小兒垂釣》6篇 【詩意遊池】古詩教學設計:《池上》與《小兒垂釣》

本篇教學設計以《池上》《小兒垂釣》兩首詩為教學物件,旨在通過分析詩歌內容、結構、語言特點等,提高學生對古詩的鑑賞能力,同時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增強語感,提高寫作能力,進一步推動文學教育深入開展。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池上》《小兒垂釣》6篇 【詩意遊池】古詩教學設計:《池上》與《小兒垂釣》

第1篇

1、教學《題西林壁》時,要突出“橫”“側”“遠”“近”“高”“低”幾個字,體會詩人在廬山時,每到一個地方都在仔細地觀察、欣賞。讓學生通過誦讀感受到,詩人的觀察地點和角度在變化,所見到的景象也就各不相同,所以詩人才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可以聯絡學過的課文,如《畫楊桃》,幫助學生理解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結果也各不相同的道理。

教學《遊山西村》,應通過反覆誦讀,品味“莫笑”“足”等詞語,體會農家的淳樸熱情、鄉間的風光習俗,以及詩人對農村生活的真摯感情。

2、在理解詩意的同時,可以引導學生欣賞古詩的語言,如“山重”與“柳暗”,“水復”與“花明”,“疑無路”與“又一村”的對偶,使學生感受語言的韻律節奏美。

3、指導朗讀兩首古詩時,要把握好朗讀的節奏,掌握抑揚頓挫。如,《題西林壁》中的“嶺、側、峰、低、各、同、山、目”要適當延長聲音;“遠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讀出起伏,比如,“遠”稍強,“近”“高”強,“低”又是稍強;或“遠”稍強,“近”稍弱,“高”稍強,“低”稍弱。“真”“只”要讀作重音。

4、學生在理解詩意、體會作者感情的基礎上多讀幾遍,很容易熟讀成誦。在默寫古詩時,應提醒學生注意把字寫正確,特別是容易寫錯的字,如“壁、緣”。

5、“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些膾炙人口的古詩名句,可以指導學生聯絡生活實際,交流讀後的感受。

⑵ “從不同角度觀察,結果各不相同。”你碰到過這樣的情況嗎?舉個例子說一說。

⑶ 我們在什麼情況下會產生“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你能舉個例子嗎?

有條件的話,還可以指導學生運用古詩名句。如:“昨天晚上,我在做一道數學題的時候,儘管不斷思考,反覆計算,還是找不到正確的解題思路。爸爸走過來,給我做了指點,我很快就解出了這道難題。這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古詩兩首》教學設計《池上》《小兒垂釣》6篇 【詩意遊池】古詩教學設計:《池上》與《小兒垂釣》 第2張

第2篇

1、認識本課12個生字,會寫“詩、童、閉、林、黃、立”等6個字。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通過看圖和誦讀了解古詩的意思,激發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這首詩我通過讓學生看多媒體課件,邊看邊說。學生較快理解,並能背誦。

這首詩前兩句學生較難理解,通過反覆的朗讀中理解。

第3篇

認知目標:理解“遙”“應”“解”“一道”的意思,理解詩句,並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情意目標:根據詩句想象兩個小孩的可愛形象,培養健康向上的情趣。

指導學生理解詩意,領會感情,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1、唐代有一位詩人胡令能,年輕時當過修理鐵木器的工匠。他愛寫詩,寫詩出名後,遠近的人還叫他“胡釘鉸”。有一天,他來到鄉村迷了路,四下張望,終於發現了一個小孩。他想向小孩打聽路怎麼走,可是小孩在幹什麼呢?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充滿兒童情趣的詩——《小兒垂釣》。

1、板書全詩。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出示詞語:蓬頭稚子垂綸莓苔遙招手不應人。指名讀,齊讀。

蓬頭:頭髮很亂的樣子。稚子:小孩子。(引導學生對照插圖,瞭解這裡的“蓬頭”其實是指由於孩子較小,頭髮細柔而不易扎束,並不是真的亂蓬蓬。)綸:絲線,這裡指釣魚線。垂綸:釣魚。側坐:側著身子坐,帶有隨意坐的意思。莓苔:泛指野草。映:掩映,映出。借問:向人打聽。遙:遠遠地。應:應答。

2、指名多人說詩句的意思。教師通過評價激勵與引導學生。

1、古詩是高度的濃縮了的文學作品,簡潔明快的幾十字,有的猶如一幅栩栩如生的畫,有的就像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還有的就像《小兒垂釣》這樣,是一幕生動有趣的情景劇。你們想演一演嗎?

小組合作,練習表演。教師巡視指導,主要是問他們原因。

2、小組表演。第一組教師採訪。第二組開始讓學生採訪和評價。

要點:(1)這個學釣魚的小孩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麼?你在表演中通過什麼來表現的?(2)為什麼這麼遠招手?招手是什麼含義?

1、短短28個字,簡簡單單的“遙招手”這個詞,詩人胡令能向我們描畫了一個專心學釣魚的可愛孩童的形象。孩子永遠是人們心中的開心果,也是詩人非常樂意表現的一個主題。今天,我們就再來學習另一個詩人的一首“童趣詩”(板書)。

4、學生交流詩意。指名說,評述對詞語的理解是否到位,再指名說,基本到位後同桌互說。

5、體會“童趣”。領悟這首詩是通過什麼來表達童趣的。

引導學生對“偷採”進行探討,通過“不解藏蹤跡”一句(對照插圖)體會小孩的行為與“偷盜”是不同的,詩歌正是通過這句反應了小孩的天真純樸。

今天我們學習了兩首“童趣詩”,詩人通過學釣魚和偷採白蓮這兩件小事,為我們描繪了兩個天真可愛的兒童形象。

第4篇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

3、背誦古詩,鼓勵學生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1、通過朗讀,感悟、想象詩中描繪的秋天的美麗景象,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

2、幫助學生讀懂詩句,理解“擎雨蓋,傲霜枝”的意思。

1、學習古詩《贈劉景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

2、認識本首詩中出現的生字,學寫“劉、枝、首、記”四個生字。

這幅圖上畫的是哪一個季節的景色?你是從哪看出來的?(秋天的景色,一片片的紅葉告訴我們這是秋天的景色)

你從圖上還看到了什麼?(有一個小池塘,池塘裡的荷葉已經枯萎,岸邊開滿了菊花)

2、這幅圖畫就是詩人蘇軾當年看到的景色,於是他寫了一首詩送給他的朋友—劉景文。板書課題,齊讀。

⑵ 說說你是怎麼記住這些字的?(小組合作,交流識記方法)

2、自由讀古詩,在詩中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圈出來。

1、自由讀詩,說說你懂了什麼?讀懂了那句就說那句。

連擎雨的荷葉都枯萎了。課件演示“擎雨蓋”幫助學生理解。

學生乙:第二句的意思是說只有那開敗了菊花的花枝還不怕寒冷。

學生丙:第三句的意思是說一年最好的景緻你要記住。

學生丁:第四句的意思是一年最好的景緻就是橙子金黃、橘子青綠的時節。

1、詩人在我們的眼前展現了一幅秋末的美麗圖畫,並用優美的詩句描寫了秋末時節美麗的景色,我們應該怎樣讀呢?

你認為一年中最好的時節是那個季節,說說為什麼。

用你喜歡的方式表達你對季節的喜愛。(寫、畫、講等形式)

〖教學目標〗1、學習古詩《山行》,感受詩人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2、學習詩中出現的生字。會寫“於、楓”這兩個字。

3、培養學生對古詩的喜愛之情,鼓勵學生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

1、誰能把《贈劉景文》這首詩背給大家聽?指名背誦。這首詩描寫的是那個季節的景色?(秋季)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描寫秋天的古詩,板書課題:齊讀。

⑴ 讀詩,從那些地方你能體會到詩人對秋天的喜愛之情?(根據詩句發表自己的見解)

⑵ 看圖想象:在石徑蜿蜒、白雲繚繞的秋山深處,有人家居住。詩人被一片火紅的楓葉吸引住了,不禁停車觀看,發出了“霜葉紅於二月花”的感嘆。如果你就是詩人,此時你會想到什麼?

第5篇

1、《題西林壁》這首詩的作者是__朝詩人_____。

2、《遊山西村》這首詩的作者是__朝詩人_____。

這句話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句話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我們走到山前,頓時山路已盡。忽然間,山路一轉,前面又出現了一個鮮花盛

開的村莊。這時,我們情不自禁的吟起“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的詩句。(10分)

2、老師在指導我們作文時,常用宋朝詩人蘇軾的名句:“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我們寫作時不要說

人家常說的話,要寫出自己獨特的見解,寫出自己的個性。(10分)

1、“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首詩的作者是__朝詩人___。

2、“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這首詩的作者是__朝詩人___。

第6篇

在本次重慶全國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大賽中,浙江的《古詩兩首》猶如一朵奇葩,光彩耀人。無論是評委還是聽課教師,對整個課堂設計和課堂效果都讚譽有加。本課獲得了一等獎的第一名。特擷取出來供大家細細學習揣摩。

課前談話:還記得王老師嗎?給王老師打打招呼(學生有叫親愛的王老師,尊敬的王老師等)

師:今天我們要學的兩首古詩,請同學們拿出課文,讀讀這兩首詩,結合註釋試著說說這兩首詩的主要意思。

生讀課文,教師板書兩首古詩的詩題——《題臨安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師:誰來朗誦這兩首古詩。(大螢幕同時呈現兩首古詩)

一生讀第一首,老師指導朗讀“薰”;另一名同學讀另一首。

師:咱們一起來讀一讀,思考兩首古詩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生:(介紹南宋的歷史)南宋王朝並沒有吸取北宋王朝的教訓。

師:是的,那是個非常複雜的時代。(老師介紹歷史背景)。

師:當你看到這些、聽到這些以後,你覺得“遺民”應該怎樣理解?是“遺留在淪陷區的人民嗎?

生:我彷彿看到了金兵一連串的馬蹄聲,踐踏在人們的身上。

生答。(痛苦,憤怒,絕望,期盼……)(師板書:清涼)

師:北方的壯麗山川陷落了——西湖邊還是一片歌舞昇平的景象;北方的老百姓在異族的欺壓下度日如年——西湖上的權貴們在歌與酒之間昏昏度日;北方老百姓盼望克復中原的部隊,望眼欲穿——南宋的統治者們終日尋歡作樂,早已將失地與那兒的老百姓一起忘到了九霄雲外。請大家一起來讀一讀。

生:我的心裡有同情,同時感覺宋朝政府真是腐敗無能。(師板書:淒涼)

師:是啊,他們是如此的昏庸,而老百姓卻是他們的盼啊,盼啊!讀——南望王師又一年)

師:又一年是多少年?65年吶,……一年過去了,讀!

師:他們哪裡知道,自己早已被拋棄了,被那些終日沉醉在湖光山色、鶯歌燕舞中的遊人們拋棄了。

師:詩人到死都沒有看到中原的統一,他的心情怎樣?

師:內心的心涼之感是一種悲涼之感。(板書悲涼)那令人心涼的南宋王朝在幹什麼呢?讀林升寫的《題臨安邸》

(課件展示《清明上河圖》,伴隨音樂介紹汴州:汴梁曾經是北宋的都城,是當時歷史上最發達、最繁榮的一個城市。北宋畫家張擇端的這幅全長5米多的《清明上河圖》,就生動地再現了一個都城的繁華與富裕:風景如畫、街道縱橫、店鋪林立、人來人往、富足安寧……但是這一切都不復存在了,從城門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從北宋的最後兩個皇帝被俘成為階下囚起就不復存在了。山河破碎,城市蕭條,人民流離失所。汴州失守了,中原淪陷了,可是那些達官貴人又在杭州建起了自己的小朝廷,過上了暖風襲人、昏昏欲醉的日子。杭州山外青山樓外樓的今天,彷彿就是汴州繁華似錦的昨天:只是不知道汴州破碎蕭條的今天,會不會變成杭州的明天?。)

師:“直把杭州做汴州”,是啊,無論在汴州還是杭州,那些權貴們不都是日日飲酒、朝朝作樂嗎?汴州已經淪陷了,杭州的命運又會怎樣呢?那些昏昏度日的當朝統治者斷送了一個汴州,難道不會再斷送一個杭州嗎?

師:你怎麼理解這個醉字?透過這個“醉”字,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生:我彷彿看到了他們花天酒地,一個個大腹便便的……

師:當這兩首詩同時出現在我們的面前,你又有何感受?

生:我感到了一種鮮明的對比。痛苦的日子一年又一年,杭州的權貴們吃喝玩樂,……我覺得他們太對不起為他們流乾眼淚的百姓了。(掌聲)

師:而西湖旁邊的這些權貴們卻還在花天酒地之中。讀——

有沒有注意第二個句子——“西湖歌舞幾時休”是個什麼句子?

師:現在,請你指著那些統治者的鼻子,你怎麼問他們?

師:現在,就請你指著這個昏庸的南宋皇帝,你怎麼問?

師:讀了這兩首詩,你有沒有發現,詩人有一顆怎樣的心?

師:面對終日尋歡作樂、醉生夢死的南宋權貴們,面對淪陷區苦苦掙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對野心勃勃、對江南之地虎視眈眈的侵略者,以及面對這兩首詩的作者,你想對誰說些什麼?

師:強敵的入侵,面對淪陷的家園,面對人民的悲泣,一位位愛國志士站出來了,陸游就是其中一個;一個個民族英雄誕生了,岳飛就是南宋歷史上一位最著名的愛國將領、民族英雄。他的抗金事蹟連同他的千古絕唱《滿江紅》,一同流芳百世,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播放《滿江紅》)

1、課程資源的整合。把同一個時代的,情感有密切聯絡的兩首詩同時放在一起,作為一個整體處理,並補充另外的詩詞。這在古詩教學中,有別於主題拓展式的處理,是一個重大的突破。

2、教學流程的設計。整體的大氣和區域性的精緻的巧妙結合。

3、詩歌特色的把握。詩歌意義的理解與重點詞句意蘊的開掘和諧統一。

浙教版六年制國小語文第十一冊古詩二首《題臨安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1、語文課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其途徑之一就是整合,對三維目標的整合,對教學內容的整合,對教與學方式的整合,在整合中實現學生語文素養最大程度的提升。

2、語文課堂中,預設與生成應該實現最高程度的統一。預設不充分的課堂不可能是高效率的課堂,而沒有生成的課堂不可能是人性化的課堂。充分的預設能為生成提供寬廣的平臺與深厚的知識背景,即時的生成能為預設增添靈動的色彩和跳躍的節奏。

3、語文課堂應該成為傳承和巨集揚民族優秀文化的舞臺。古詩是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古詩本身又是一種獨特的民族文化。古詩教學應該引領學生最大限度地走進這種文化,潛心會文,虛心涵詠,熟讀精思,切己體察,使這種文化滋養學生心智成長。

這兩首古詩都是南宋詩人的作品,反映的是相同時代背景下的社會生活情況。但是兩首詩所反映的社會角度又是不一樣的。《題臨安邸》表現了南宋的統治者們在南逃至臨安後,依然窮奢極欲、置國恥家難於不顧而終日沉湎於酒色香風中的種種醜態,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原淪陷的原因及江南面臨的命運。《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表現了中原淪陷區的人民在侵略者鐵蹄下苦苦掙扎、空盼王師的情景,表達了詩人的一腔憂憤與同情。若再聯想到南宋統治者的種種所作所為,則更令人憂其所憂、憤其所憤。這兩首詩正好是從一正一反兩個角度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種種特徵。因此,如果將這兩首詩整合起來,互為表裡,互相映襯,則必收事半功倍之效果。

2、在兩首詩的對比學習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

3、在反覆誦讀與想象中感受詩歌的意象,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受到情緒的感染和心靈的震撼。

對課文中的兩首古詩進行整合,構建“主題式”、“立體式”的詩歌教學框架。即以對南宋這一時代的整體觀照為核心,將文中的兩首詩組織納入這一個主題。再適量補充同時期的相關詩詞。建構起一個互相聯絡、互相映襯、互相比照、互相延拓的立體課堂。

1、師:今天我們要學的兩首古詩,他們的作者所處的朝代都在南宋。你們對宋王朝有哪些瞭解?

2、是的,那是個非常複雜的時代。今天我們所學的兩首詩正是從不同側面反映那個時代的。相信同學們通過學習,會對歷史上曾經建都杭州的南宋王朝有更為全面的認識。

關於《題臨安邸》-----------“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

師:汴梁曾經是北宋的都城,是當時歷史上最發達、最繁榮的一個城市。北宋畫家張擇端的這幅全長5米多的《清明上河圖》,就生動地再現了一個都城的繁華與富裕:風景如畫、街道縱橫、店鋪林立、人來人往、富足安寧……但是這一切都不復存在了,從城門被金兵攻破的那一刻起,從北宋的最後兩個皇帝被俘成為階下囚起就不復存在了。山河破碎,城市蕭條,人民流離失所。汴州失守了,中原淪陷了,可是那些達官貴人又在杭州建起了自己的小朝廷,過上了暖風襲人、昏昏欲醉的日子。杭州山外青山樓外樓的今天,彷彿就是汴州繁華似錦的昨天:只是不知道汴州破碎蕭條的今天,會不會變成杭州的明天?

4、“暖風薰得遊人醉”,你能看到那遊人中有哪些人嗎?你能看到他們在幹些什麼嗎?

學生想象說話。(遊人——掌握國家命運的統治者們。想象他們窮奢極欲、沉迷酒色的無恥醜態)

關於《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抓住“遺民淚盡胡塵裡”

1、充分地、飽含深情地朗讀兩首詩,想象:你在兩首詩中分別看到了些什麼、聽到了些什麼?

將兩首詩所勾勒的畫面相互交織起來,形成對比。教師隨機點撥,將情感引向深入。

(北方的壯麗山川陷落了——西湖邊還是一片歌舞昇平的景象;北方的老百姓在異族的欺壓下度日如年——西湖上的權貴們在歌與酒之間昏昏度日;北方老百姓盼望克復中原的部隊,望眼欲穿——南宋的統治者們終日尋歡作樂,早已將失地與那兒的老百姓一起忘到了九霄雲外……)

①當你看到這些、聽到這些以後,你覺得“遺民”應該怎樣理解?是“遺留在淪陷區的人民嗎?(被南宋統治者們拋棄的人民)

②南宋王朝的當權貴族們在小小的臨安城中住了一年又一年,年年月月西湖上游船不斷、歌舞不絕;淪陷區的老百姓在侵略者的鐵騎之下苦苦掙扎了一年又一年,分分秒秒幾乎將眼淚流乾。他們還掙扎著,是因為他們的心底還有一絲期盼,期盼有朝一日能望見南宋軍隊的旗幟在南邊遠遠的地平線上出現。

過渡:他們哪裡知道,自己早已被拋棄了,被那些終日沉醉在湖光山色、鶯歌燕舞中的遊人們拋棄了。

1、“直把杭州做汴州“,是啊,無論在汴州還是杭州,那些權貴們不都是日日飲酒、朝朝作樂嗎?汴州已經淪陷了,杭州的命運又會怎樣呢?那些昏昏度日的當朝統治者斷送了一個汴州,難道不會再斷送一個杭州嗎?

面對終日尋歡作樂、醉生夢死的南宋權貴們,面對淪陷區苦苦掙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對野心勃勃、對江南之地虎視眈眈的侵略者,以及面對這兩首詩的作者,你想對誰說些什麼?

3、強敵的入侵,面對淪陷的家園,面對人民的悲泣,一位位愛國志士站出來了,陸游就是其中一個;一個個民族英雄誕生了,岳飛就是南宋歷史上一位最著名的愛國將領、民族英雄。他的抗金事蹟連同他的千古絕唱《滿江紅》,一同流芳百世,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