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國小語文教學設計:古詩三首

  國小語文教學設計:古詩三首

中國過往的春祭都在寒食節,直到後來改為清明節。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乘上時光穿梭機,穿越千年來看看韓翃筆下的寒食節。(板書:寒食。本站和大家分享國小語文教學設計:古詩三首材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國小語文教學設計:古詩三首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會寫“宮、侯”2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

2.瞭解詩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3.想象《寒食》描繪的景物,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知詩人,解詩題。

【出示課件1】

1. 寒食節是中國農曆清明節前一天。古人在這一天,不生火做飯,所以叫寒食。相傳當年重耳(晉公子重耳)周遊列國,歷盡艱辛。一次,他捱餓難熬,百般無奈時,介之推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給他吃。後來重耳當了國王(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去找和母親一起躲在深山中的介之推。遍尋不到,便下令放火燒山,想以此逼出介之推,但最後發現介之推與其母被燒死。重耳十分後悔,便規定每年此時不得生火,一切吃冷食,稱為寒食節(山西省介休市當地居民仍然對此深有記憶,但只限於思想,實際節日這天已沒有吃寒食的活動)。其實,寒食節的真正起源,是源於古代的鑽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節不同,用不同的樹木鑽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後,就要換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們生火,這是當時的一件大事。寒食節習俗,有上墳、郊遊、鬥雞子、盪鞦韆、打毯、牽鉤(拔河)等。其中上墳之俗,是很古老的。

中國過往的春祭都在寒食節,直到後來改為清明節。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乘上時光穿梭機,穿越千年來看看韓翃筆下的寒食節。(板書:寒食 [唐]韓翃)【出示課件2】

2.作者簡介。【出示課件3】

韓翃,唐詩人。字君平,南陽(今屬河南)人。天寶進士,後數入節度幕府中任職,官至中書舍人。約卒於建中、貞元之際。為“大曆十才子”之一。其詩多酬贈送別之作,《寒食》詩較有名。許堯佐作傳奇小說《柳氏傳》,即寫他和柳氏的戀愛故事。有《韓君平詩集》。

二、明詩意,感情讀。

1.自由讀詩,結合註釋理解詩歌大意。【出示課件4】

2.理解“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出示課件5】

(1)找出這兩句詩中描寫的景物。(板書:春城 飛花 東風 御柳)

(2)“無處不飛花”能不能改成“處處飛花”?“飛”字用得好不好?為什麼?

提示:詩人不說“處處飛花”,因為那隻流於一般性的概括,而說是“無處不飛花”,這雙重否定的句式極大加強了肯定的語氣,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於濃郁春意之中的盛況。詩人不說“無處不開花”,而說“無處不飛花”,除了“飛”字的動態強烈,有助於表現春天的勃然生機外,還說明了詩人在描寫時序時措辭是何等精密。“飛花”,就是落花隨風飛舞。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說“落花”而說“飛花”,這是明寫花而暗寫風。一個“飛”字,蘊意深遠。由此我們可以充分體會到詩人煉字的功夫。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這首詩能傳誦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無處不飛花”,而這一句詩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個“飛”字。

(3)想象畫面,試著用自己的話說出來。

小結:“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詩人立足高遠,視野寬闊,全城景物,盡在望中。“春城”一語,高度凝鍊而華美。“春”是自然節氣,城是人間都邑,這兩者的結合,呈現出無限美好的景觀。“無處不飛花”,是詩人抓住的典型畫面。春意濃郁,籠罩全城。

“寒食東風御柳斜”,春風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隨風飄動起來了。風是無形無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飛,柳之斜來間接感知。照此說來,一個“斜”字也是間接地寫風。

3.理解“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這句話描繪了怎樣的一幅風俗畫?

提示: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賜近臣,以示恩寵。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宮中可以燃燭。“日暮漢宮傳蠟燭”,皇帝特許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燭,並直接自宮中將燃燭向外傳送。能得到皇帝賜燭這份殊榮的不多,由漢宮(實指唐朝宮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飄散的“輕煙”特別引人注意。(板書:日暮 蠟燭 輕煙 五候)

三、悟詩情,品意境。

【出示課件6】

1.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思考:一二句和三四句之間有什麼聯絡?

提示:一、二句是對長安寒食風光一般性的描寫,三、四句則是這一般景象中的特殊情景。兩聯情景有一個時間推移,一、二寫白晝,三、四寫夜晚,“日暮” 則是轉折。寒食節普天之下一律禁火,唯有得到皇帝許可,所以皇宮、貴近寵臣都可以得到這份恩典。(板書:一般風光 特殊情景)

2.舉國上下都在過寒食節而皇宮又在幹什麼呢?如果你是長安的百姓看到舉國上下都在過寒食節,而皇親貴族家裡卻燈火通明,看到這些你會有什麼感受?

提示:從詩中我們可以看出,儘管全國禁火,但皇宮裡卻照樣點燈燃蠟,燈火通明。而且,王侯貴族家裡也得到了皇上的眷顧,也點燈燃蠟。“輕煙散入五侯家”,說不定,這些皇親國戚、王公貴族,他們照樣烹煮煎炸、花天酒地呢。從這裡可以感受到作者的諷刺之意。(板書:諷刺)

說到這裡,我不由得想起那句俗語來:“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故事說的是:宋朝田登做州官,一天,他帶著師爺微服出行,不知不覺,天色已晚,走到一家店鋪旁,只聽得掌櫃的大聲招呼:“夥計,點燈!”田登聽了,認為是在嘲弄他,就要發作,幸虧師爺極力相勸,才作罷。繼續前行,路過一戶農家,又聽到農家裡面在喊:“小狗子,點燈!”這一下,田登實在忍不住了,這聲音,在他聽來,簡直是在罵他。他忍無可忍,對著農家高喊:“住嘴,不許喊田登!”農家莫名其妙,據理力爭。師爺在一旁好一番解釋,農家這才明白過來。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說這句話呢?”農家問。

田登想了想,說:“就叫點火!”同時吩咐師爺曉喻百姓,違令者重責。從此以後,該州的百姓都說點燈為點火。田登心裡也很是得意。

轉眼已到元宵佳節,各州各府都舉行放燈、觀燈,以示與民同樂,並且出了榜文。田登貼出的佈告上說:“元宵佳節,本州與民同樂,依例放火三日。”

從此以後,該州便流傳出:“只許州官(說)放火,不許百姓(說)點燈”的俗語來。

四、課堂總結,佈置背誦

1.這一節課,我們通過學習《寒食》,我們看到了:暮春的京城到處飄散著花瓣和花香,寒食節裡,強勁的東風吹斜了皇家花園的柳樹。天色已晚,皇宮裡傳出了點燃蠟燭的資訊,那嫋嫋的輕煙也散入了王侯貴族家。

2.請同學們課下背誦並默寫《寒食》。

板書設計:

寒食

[唐]韓翃

一般風光:春城 飛花 東風 御柳

}諷刺

特殊情景:日暮 蠟燭 輕煙 五候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會寫“素、章、盈、脈”4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

2.瞭解牛郎織女的故事,並能結合故事說說《迢迢牽牛星》表達的情感。

3.品味詩歌語言之美、形象塑造之巧。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藉助已學知識創設學習情境,進行匯入。

1.小的時候,大家一定誦讀過這樣的句子:“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是《詩經》中人們的淺唱。“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這是《漢樂府》中人們的樂歌。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詩,取法於《詩經》和樂府,更有它的獨特魅力。讓我們一同走入《古詩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迢迢牽牛星》。【出示課件7】(板書:迢迢牽牛星)

2.《古詩十九首》簡介【出示課件8】

在我國的詩歌歷史上,有一組五言詩被譽為“千古五言之祖”,它就是《古詩十九首》,作者不詳,時代大約在東漢末年。是文人仿照樂府詩而創作的。最早見於《文選》,為南朝梁蕭統所編,編者把這些作者已經無法考證的五言詩彙集起來,冠以此名,列在“雜詩”類之首,後世遂作為組詩看待。非一時一人所為,內容多遊子的羈旅情懷和思婦閨愁,千百年來引起讀者廣泛共鳴。它的藝術成就很高,語言樸素自然,描寫生動真切,具有渾然天成的藝術風格。劉勰的《文心雕龍》稱它為“五言之冠冕”。(板書:古詩十九首)

二、誦讀詩歌,反覆品味,探尋詩歌語言的音韻之美。

【出示課件9】

自由朗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纖纖擢素手 (xiān)

札札弄機杼 (zhá)

泣涕零如雨(qì tì)

盈盈一水間 (jiàn)

脈脈不得語 (mò)

學生齊讀。

三、探究詩歌內容,品味相思之情。

1.請學生講一講牛郎織女的故事,結合故事,初步感受《迢迢牽牛星》表達的情感。【出示課件10】

東漢以後,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就在民間流傳。大意是織女是天上的仙女,愛上了人間的牛郎,結為夫妻,十分恩愛,並生有一子一女。王母娘娘察覺此事,便派天兵天將押織女迴天庭受審,一對恩愛夫妻被活活拆散。牛郎悲痛萬分,在老牛的幫助下追上天去,快追上時,王母娘娘拔下頭上金簪一劃,出現了天河,牛郎、織女被天河阻隔,只有對河而泣。他們堅貞的愛情感動了喜鵲,每年七月初七的夜晚,無數喜鵲飛來,用身體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橋,讓牛郎織女在天河上相會。以後,七月初七這一天就變成了民間的一個節日,被稱為“七巧節”“乞巧節”。姑娘、媳婦們在這一天要穿針引線乞巧——向織女乞求智巧、靈巧。

提示:《迢迢牽牛星》寫的就是織女(河漢女)思念牛郎的故事。織女是全詩的主人公,這是一首相思之作,感情基調較為哀怨。(板書:情感:傷感 哀怨)

2.帶著傷感、哀怨的感情,再讀詩歌,體會一下,詩歌是藉助了哪些語句來傳遞這份相思的傷感與哀怨呢?【出示課件11】

(1)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不成章”三字蘊含著一個“思”字,即織女的內心動態,“泣涕零如雨”更是織女悲苦內心世界的表露,因而神思恍惚、心不在焉,落得個終日勤勞作,終日意懸懸,終日不成章。

“泣”的本義是眼淚,特指無聲流淚或低聲地哭。“涕”也是眼淚。“零”本是指雨緩緩而降,引申為降落、落下。這裡落下的不是雨,而是如雨水一般無法抑制的織女淚。這是誇張和比喻的修辭,塑造織女相思之苦。

紛紛織女淚盡灑,誰解其中相思味!那淚如雨下的神態,就是織女相思成痴最好的表達。

(2)脈脈不得語。

“脈脈”,是凝視的樣子,後來形容默默用眼神表達情意,形容含有感情,默默表露的樣子。只是深情地凝望著對方,卻不能說出話來。

脈脈含情遙相望,此時無聲勝有聲,有時,眺望也是一種語言。

(3)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札札”是擬聲詞,是形容織布機工作時的響聲。有一種靜謐中的雜亂之感。而“弄”這個字,是玩弄、擺弄、撫弄的意思。一個動詞就洩漏了此時織女的心境,心不在焉,心神不寧的樣子。札札機杼亂人心,最是織女愁腸時。

(4)迢迢牽牛星。

“迢迢”指遙遠的地方。

牽牛星在遙遠的地方,這遙遠的距離使得人內心起相思。

迢迢萬里遙,深深相思情。距離的曠遠拉伸了主人公之間的相思之情。可是,牽牛星真的離她那樣遙遠嗎,在詩句中有沒有其他的發現?

(5)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銀河清澈且水不深,他們相互之間的距離又能有多遠呢?

(6)盈盈一水間。

僅僅是一水之隔。何談遙遠一說呢!

“盈盈”既能表現水波的晶瑩、又能表現女子的魅力,還可以想象女子眼含熱淚的神態,令人回味無窮。

河水盈盈,淚水也盈盈。欲語難訴,深情難吐,只好默默相視,以表相思。情景並生,哀怨動人。

四、感受語言之美。

【出示課件12】

有人評價這首詩是《古詩十九首》中最具天上人間浪漫色彩的詩作,借天上之事,傳人間之情。這樣的浪漫不僅在內容,還有它的語言形式,用“深衷淺貌,短語長情”評價最為貼切。再次朗讀詩歌,體會詩歌“深深的話,淺淺的說”的語言之美。(板書:深深的話,淺淺的說)

1.找出詩歌中的疊字,讀一讀,和同學交流感受。

提示:“迢迢”,是星空的距離;“皎皎”,是星空的光線;“纖纖”,是織女手的形態;“札札”,是織布機的聲音;“脈脈”,是織女凝望的神情。

這些疊詞無論是描摹景物,還是刻畫人物、敘述情境,都在反覆吟詠中創設著纏綿的情境。(板書:疊字)

2.拓展延伸,加深疊字理解。

使用疊字有很多好處,如:寫景狀物,生動形象,細緻真切。感情表達,綿密曲折,深切感人。氣勢連貫,音節優美,增強節奏。說一說你知道的運用了疊字的詩句。

提示: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

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

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3.學以致用,課堂小練筆

使用疊字,嘗試創作一組詩句,書寫自己眼前之景或表達內心之情。

提示:鼓勵學生用疊詞進行初級創作,不同形式都可以(創作個人歌曲、順口溜、)

例如:

賞賞花,踏踏青,高高興興觀觀景。

拍拍照,攝攝影,開開心心陶陶情。

五、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1. 這首詩看似寫神話傳說,看似寫天上的愛情悲劇,而實則是人間愛情生活的真實寫照。此詩產生的年代,正是社會動亂時期,男子從征服役,造成家庭破裂、夫妻分別的局面,尤其給勞動婦女造成的是身心上的雙重痛苦。夫婦久別是她們的生活,離愁別恨是她們的心聲,夫婦團聚就成了她們的嚮往。此詩抒寫的就是這樣一種思想感情,這樣一種社會現實。

2.作業

背誦並默寫詩歌。

板書設計:

迢迢牽牛星

《古詩十九首》

情感:傷感 哀怨

疊字:深深的話,淺淺的說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會認會寫“棲、鴉”2個生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

2.瞭解詩歌大意,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詩歌。

3.抓住重點詩句,體會《十五夜望月》中游子的思親之情,並能找出類似的詩句,和同學交流。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在成長的過程中,也許有一天我們也會離開家鄉,在異地求學生活。而一個人孤獨的在熱鬧的中秋佳節又會是怎樣的心情?

今天,讓我們走近《十五夜望月》,感同身受當時作者的心情,體會詩歌中寄託的思想感情吧!【出示課件13】(板書:十五夜望月)

一、走近作者,品味詩歌。

1.王建,字仲初,許州人。早年以宮詞著稱,中年後,詩風轉變,其樂府詩多方面地反映勞動人民的生活面貌,揭露統治階級的暴行。【出示課件14】(板書:王建)

2.此詩是詩人十五夜望月思友而寫的詩,是一首以中秋月夜為內容的七言絕句。以寫景起,以抒情結,想象豐美,韻味無窮。

二、註釋。

【出示課件15】

1.十五夜:指農曆八月十五的夜晚。

2.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3.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鋪了一層霜一樣。

4.棲:歇,休息。

5.秋思:秋天的情思,這裡指懷人的思緒。

三、通過翻譯詩歌,進一步瞭解詩歌的含義。

【出示課件16】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上了一層霜雪那樣白,樹枝上安歇著烏鴉。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溼庭中的桂花。人們都在望著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會落到誰的家。

四、詩歌賞析。

【出示課件17】

1.體會“樹棲鴉”三個字的特點。

“樹棲鴉”這三個字,樸實、簡潔、凝鍊,既寫了鴉鵲棲樹的狀態,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靜。

2.可不可以把“落”改為“在”?為什麼?

不可以。“落”字,新穎妥貼,不同凡響,它給人以動的形象的感覺,彷彿那秋思隨著銀月的清輝,一齊灑落人間似的。“在”,就顯得平淡寡味,相形見絀了。

3.本詩最能讓人產生豐富聯想的是哪一句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因為這句將詩人望月懷遠的情思,表現得蘊藉深沉。

4.簡要解釋“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意思,說說這兩句詩的妙處。

提示:普天之下,有誰不望月思鄉,不知今晚的秋思落在誰的一邊。詩人推己及人,擴大瞭望月者的範圍,境界高遠;明明是自己思念人,偏說“秋思落誰家”,表現手法委婉含蓄。在煉字上,一個“落”字,新穎妥貼,不同凡響,它給人以動的感覺,彷彿那秋思隨著銀月的清輝,一齊灑落人間似的。

5.詩中的“不知秋思落誰家”委婉地表達了遊子的思親之情。在你讀過的古詩詞中,還有哪些類似的詩句?和同學交流。(板書:秋思)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馬致遠《天淨沙•秋思》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張籍《秋思》

“徵客無歸日,空悲蕙草摧。”

——王昌齡《秋思》

6.詩中點明瞭哪些意象?

中庭,地白,樹、鴉,露,桂花,暗含了月的意象。(板書:中庭,地白,樹、鴉,露,桂花,(月))

7.整首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整首詩描繪了一幅靜謐悽清的中秋月夜圖,渲染了一種清幽、寂靜、淒涼的氣氛,表達了作者中秋望月思遠、想念好友的情感。(板書:望月思遠、想念好友)

8.這首詩前兩句寫景,你能看出當時詩人的形象和心境是怎樣的?第二句中的“冷”和“無聲”有何作用?

當時詩人孤獨無眠,久久地望月苦思,心境很淒涼。“冷”字既寫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時也表現了作者在異鄉孤寂、悵然的心境。“無聲”表現出冷露輕盈無跡,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潤。

在基本瞭解詩歌之後,讓我們一起來感受詩歌中的美,用心朗讀,用心體會其中的美。(可以採用分組比賽朗讀的方式,比比誰讀得最有感情,選出班級裡的“朗讀之星”。)

五、讀出“望月”之情。

1.事實上,月亮在中國人的眼裡,尤其是古代中國人的眼裡,是浪漫的多情的美麗的。看到月亮,有許多美妙的感受、聯想就會自然而然湧上心頭。淡淡的月光,濃濃的情愫,無論世事變遷,滄海桑田,它,依舊恆懸於黑幕上,照在所有愛月之人的心上。於是,成就了一種淡泊叫“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成就了一種鄉愁叫“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成就了一種惆悵叫“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成就了一種傷情叫“楊柳岸,曉風殘月”,成就了一種安慰叫“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更成就了一種祝福叫“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人們寄情於月,月亮,也就承載著人世間種種情思,如詩一樣,懸掛在天空之上,懸掛在古人與我們之間,也懸掛在你我之間。

2.課後請同學們蒐集有關月亮的詩句,注意寫出作者及作品名。

【出示課件18】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裡鬥嬋娟。——李商隱《霜月》

六、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1.課堂小結。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懷人之情,卻是人各不同的。詩人悵然於家人離散因而由月宮的淒涼,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濃摯的。

這首詩意境很美,詩人運用形象的語言,豐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環境氣氛,把讀者帶進一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加上一個唱嘆有神悠然不盡的結尾,將別離思聚的情意,表現得非常委婉動人。

2.佈置作業。

(1)背誦並抄寫《十五夜望月》。

(2)蒐集有關月亮的詩句並加以背誦,完成課後習題

板書設計:

十五夜望月

王建

意象:中庭,地白,樹、鴉,露,桂花,(月)

情感:秋思:望月思遠、想念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