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13古詩兩首教案8篇

在寫教案之前必須要了解教案的組成,寫教案對於教師來說是家常便飯了,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13古詩兩首教案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13古詩兩首教案8篇

13古詩兩首教案篇1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這節課我們學習賀知章寫的另一首《回鄉偶書》。

2、板書課題、解題。

二、學習《回鄉偶書》。

1、簡介作者及背景。

那麼誰來介紹一下這首的作者?

2、齊讀、指名讀。思考:這首詩講了一件什麼事?

3、藉助課文註釋及自學詩句,記下不懂的問題,然後小組討論。{學生自學討論}

4、同學們學得真起勁,那麼今天我們又學會了一首詩,高不高興?那麼放學回家後把這首詩給父母講一講好不好?

(1)分角色試練表演。

(2)指定小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師:同學今天學的真不錯,那麼其他同學學了這首古詩後還有什麼收穫?

(生談)

5、小結:詩人少小時離開家鄉,年紀老了才得以重返家鄉,離開家鄉久了,一切都可以改變,惟有“鄉音無改”,這無改的鄉音裡流露出詩人對家鄉的深情厚意,同時又有淡淡的憂傷,那麼我們能不能帶著對家鄉的思念,懷著淡淡的憂傷讀一讀這首詩。

6、指導朗讀。(試讀、指名讀、齊讀、試背。)

7、《回鄉偶書》描繪了詩人告老返鄉不被相認的情景,那麼下面請同學們根據詩的內容,結合自己的想象。試著將《回鄉偶書》編成故事,再演一演。

(1)在小組內進行編演

(2)指定小組在班上展示演出,師生評議。

8、師模仿“記者”,採訪“賀知章”。

9、感情朗讀、想象情景。

三、佈置作業。(任選一題)

1. 為《回鄉偶書》完成一幅詩配畫。

2. 編故事。

反思:

在古詩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手段,孩子們會感到“易”“趣”“活”,課堂上不在是那種沒完沒了的單調重複的各種習題和可有可無的乏味的回答,學生的視野、思想也不被禁錮在小小的教室裡,通過表演,詩中那鮮明生動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尋味的情感,都會深深地印到學生的腦海裡。

愛表演是學生的天性。學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讀課文內容,深入理解課文語言;其次要展開想象的翅膀,設計表演過程。因此,課堂表演能促進學生正確理解並靈活運用課文語言,是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的有效方法。

二、贈汪倫

教學目的:

1.瞭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達到會背,會默寫。

3.欣賞李白的詩(國小生必背古詩中的)。

教學準備:掛圖,錄音機,寫好的書法作品:李白的詩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圖畫故事引入,激起興趣

1.出示圖畫,觀察,說說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2.放錄音:有關李白和汪倫之間的小故事,和《贈汪倫》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

二、自讀自學,領悟詩意

1.檢察預習,你查了什麼資料,瞭解了什麼知識?

2.自讀古詩,說說讀懂了哪些內容。

3.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4.連起來說說詩意。

5.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表達作者什麼感情?怎麼寫的?你從哪裡體會出李白和汪倫的情誼深?

三、感情朗讀,理解背誦

配樂有感情朗讀,提高興趣,體會感情。

四、表演詩意,創造理解

表演詩中描繪的場面,創造性地理解古詩,極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五、擴大閱讀,欣賞古詩

先回憶學過的李白寫的詩,感情朗讀。

然後欣賞國小生必背古詩中李白的詩,是老師事先寫好的書法作品,擴大閱讀面,激起興趣,為課後題奠定基礎。

(附課後選做題:舉辦一次書法比賽。把自己最喜歡的古詩寫成書法作品,比一比誰寫得好。)

13古詩兩首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字,會寫9個生字。

2、朗讀課文,通過朗讀略知詩意,背誦課文。

3、積累語言。

4、感受春天的美好與生機。

教學重點:認識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教學難點: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型別:精讀課

教學準備:①掛圖。②觀察大自然中的小草。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1、檢查課前準備:請幾個同學講講對小草的認識。

2、師歸納(板書課題:草)

二、師範讀《草》。

三、生自由讀詩,找出生字。

四、教學生字

1、出示生字,認讀。

2、生讀帶局生字的句子。

五、學習古詩

1、自由讀詩,畫出朗讀節奏。

2、再讀詩歌,瞭解大致意思。

3、小組且討論後彙報解決。

(1)理解“離離原上草”意思。

(2)“一歲一枯榮”出示春草、秋草圖(生講兩幅圖的不同)。

(3)“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可再看秋草圖。

4、朗讀全詩。

六、背誦詩歌。

七、讀課本p7的詩。

八、講白居易的小故事。

九、寫字。

1、出示生字認讀。

2、說說怎樣記住它。

3、師範寫,生書寫。

4、講評。

十、作業:

背誦古詩《草》

第二課時

一、匯入

1、複習、背誦《草》。

2、出示早春與晚春圖進行比較。

3、描繪春天的景色。

4、板書課題。

二、自由讀詩,找出生字。

三、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認讀。

2、用生字組詞。

3、朗讀帶有生字的詩句。

四、學習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1、自由讀詩,畫出節奏。

2、再讀古詩,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籬落:籬笆

疏疏:稀疏

急走:快跑

3、出示圖畫,找出以下景物。

4、自由講詩意,師歸納。

5、小組表演詩歌。

6、表演後認識到晚春的景色很美。

7、朗讀詩歌。

8、背誦詩歌。

9、讀了《宿新制徐公店》,看了插圖,你能編個故事嗎?

五、寫字

1、指名認讀生字。

2、分析字形。

3、師範寫、生書寫。

六、課堂小結

七、作業佈置

八、板書設計

九、課後反思

13古詩兩首教案篇3

【重點難點】

1、識字寫字。

2、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知本課的十三個認讀字和六個會寫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兩首古詩。

3、學習古詩《春曉》,感悟意境,練習背誦。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詞卡,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談話引入

1、學習了前面的幾篇課文,同學們覺得春天怎麼樣?

2、古時候的人們也很喜歡春天,他們寫了很多的詩來歌頌春天、讚美春天,今天這節課俺們就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3、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4、兩首古詩的題目是什麼?

看一看書,誰能讀準確?

板書:春曉 村居(區分“春、村”的讀音)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1、藉助拼音自讀古詩,畫出本課的生字:

同桌之間互相認讀。

2、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引導同學認讀:

開火車讀。

指名讀。

3、交流識字方法,記憶生字:

⑴ 加筆畫、加偏旁組字:

自──首 十──古 古──居 亡──忙 因──煙 口──知

⑵ 換筆畫,換區域性組字:

讀──詩 對──樹──村 睡──眠 閃──問──間──聞 屋──居

醒──醉 親──童 外──處 歲──多 放──散

4、讀詞語鞏固讀音:

兩首 古詩 冬眠 到處 見聞 鄉村 居住 煙花 童話 散步

三、正確流利的讀古詩

1、自由讀。

2、同桌互讀,能背的可以背給同學聽。

3、自願到前面讀或背,讓大家欣賞。

四、重點理解《春曉》,感悟意境

1、許多同學很小的時候就會背誦《春曉》這首詩了;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

(唐代詩人:孟浩然)

2、再談談這首詩,說說你哪兒讀懂了,還有哪兒不懂?

根據同學質疑可適當引導:

⑴ 曉:是天剛亮的時候。

春曉:就是春天的早晨。

⑵ 眠:就是睡覺的意思。

⑶ 聞:就是聽的意思。

⑷ 啼:就是叫的意思。

3、請同學們看著課文中的圖畫,聽老師範讀古詩,聽聽老師哪兒的停頓長一些或者字音拖長了。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⑴ 同學自讀,體會感悟。

⑵ 教師描述,引領大家讀。

教師:在春天裡睡覺真好,不知不覺天就亮了,為什麼?

同學:春眠不覺曉。

教師:剛一醒,就聽到四處傳來鳥兒叫聲,聲音真好聽。

同學:處處聞啼鳥。

教師:昨天夜裡颳風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麗的花兒又被風吹落了多少,被雨打落了多少。

同學: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⑶ 自由練習背誦。

⑷ 學做小詩人,到前面朗誦,教師為同學配上音樂。

⑸ 集體背誦。

五、板書設計

4、古詩兩首

春曉 村居

六、課堂作業設計

1、找朋友:

詩 村 首 醉 出 散

chu shou san zui shi cui

2、讀一讀,說一說:

詩:詩人。

聞:見聞。

古:古往今來。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古詩《村居》,練習背誦。

2、指導寫字。

3、學習積累有關描寫春天的古詩。

?教具準備

實物展臺,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課、匯入新課

1、抽讀生字卡,複習生字讀音。

2、背誦《春曉》。

3、今天這節課俺們繼續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誰已經背下來了,可以背給大家聽。

二、理解古詩,感悟意境

1、誰告訴大家這首《村居》是誰寫的?

(清代詩人:高鼎)

2、這首詩寫的是春天裡的什麼景象呀?

(春天裡,同學們放學後,一起放風箏的景象)

3、古人管風箏叫什麼?

(紙鳶)

4、頌讀古詩,練習背誦:

⑴ 自身讀一讀這首詩,看看跟讀《春曉》有什麼不一樣?

(停頓不一樣,這首詩是在每行的第四個字後面稍作停頓 )

⑵ 同桌互相聽讀,鼓勵同學邊讀邊扮演。

⑶ 上臺背誦,展示。

三、指導寫字

1、教師引導同學說一說要寫好哪幾個字?

讀一讀:

古 聲 多 處 知 忙

2、同學描字,說一說哪個字最難寫?

教師具體指導:

多:上下兩區域性一樣,但寫時要一上一下,上小下大。防止寫成一左一右。

處:強調是半包圍結構,第三筆捺要拉長包住上面的筆畫。

3、其餘的字同學自身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利用實物展臺評說:

古:橫要寫長稍鼓一些。

聲:要注意上面是“士”不是“土”。

知:右邊的口要寫得稍低一些。

忙;強調“忄”筆順。

四、課後延伸

1、以小組為單位,親手做個風箏放一放。

2、也可以將現成的風箏拿來和大家一起放一放。

3、課外讀背幾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與大家交流。

推薦:徐俯《春遊湖》 朱熹《春日》

蘇軾《春宵》 韓愈《晚春》

13古詩兩首教案篇4

教學內容

蘇教版國小語文第十冊第23課《古詩兩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與《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設計理念

1、藉助專題網路教學這一前瞻性的教學形式,整合課程資源,促進教師教學方式與同學學習方式的轉變,在整合中促進自主性,加強互動性,構建一種新型的語文課堂生活,實現同學語文素養的提升。

2、張揚語文味,充沛凸顯網路優勢,讓同學在研讀、品味中體會詩人的情感,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有機融合。

教學目標

1、引導同學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2、讓同學正確使用網路,用網路搭建已知與未知溝通、衍化的橋樑,學會合理而有效地處置豐富的網路資料。

3、帶領同學抓詩眼,緊扣關鍵詞,咀嚼重點詩句,在想象中走進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情感。

4、在學習中有目的地指導同學總結學習方法,舉一反三、學以致用,形成必要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教學準備

準備網路課件,與同學進行課前談話。

教學過程

一、簡言引入:

1、導語: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的美美在園林,而杭州的美則美在西湖。今天我們將藉助專題學習網站,品讀《古詩兩首》,欣賞西湖風光,走進美麗的杭州西湖。

2、《古詩兩首》中收錄了兩位詩人寫西湖的作品,一位是楊萬里,一位是蘇軾。同學們還記得嗎,這學期我們就學過楊萬里的一首古詩

13古詩兩首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能用自己的語言簡單說出詩的大意,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兩首古詩。

重難點

1.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2.通過朗讀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樂學善思辦法

組內賽讀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鞏固對詩詞的理解。

教學流程

一、藉助情境,聽讀賞詩

1.播放課件。

2.師聲藉助情情並茂地誦讀詩文。

3.學生自由讀詩文。

要求:藉助拼音,把古詩讀準確。

1.同桌互讀,看讀音是否準確,詩句是否通順。

2.指名讀,全班評議。

二、誦讀詩文,把握詩意

(一)學習古詩《雪》

1.指導讀詩,感知詩意

(1)簡介作者尤袤

(2)自由讀古詩,結合詩文的插圖,從字面上初步理解詩句的意思。

(3)圖文結合,多種方式反覆誦讀。

(4)同桌、小組、全班合作交流深入理解全詩內容。

(5)彙報學習情況。

2.由畫入境,想象感悟。

(1)指名讀.全班齊讀.練習背誦

(2)結合背誦,啟發學生展開,引導學生說說作者描寫的是什麼樣的景象?

(二)學習古詩《江雪》

1.談話激趣,匯入新課

2.誦讀詩文,把握詩意

(1)讀一讀: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自讀、同桌互讀、指名讀)

(2)自由讀古詩,結合插圖,從字面上初步理解詩句的意思。(嘗試練說、同桌互說、指名說)

(3)教師聲情並茂的範讀,學生初步感知詩意。

3.細讀古詩,感悟詩情

(1)自由讀詩,體會詩人——的情感。

(2)指名帶動作、表情讀,從中感悟是人的情感。

(3)想一想、說一說

通讀兩首古詩,邊讀邊結合插圖想象每首詩所描寫的畫面是什麼樣子的?(同桌互說,然後指名說)

三、延伸拓展,昇華情感

1.選擇自己喜歡的詩句完成書後的“自選佳句”。

2.課下蒐集關於雪的名句、名言,體會詩人的感情。

3.蒐集有關寫景的故事讀一讀。

13古詩兩首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瞭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朗讀,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喜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瞭解《江畔獨步尋花》這首詩的大意,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揭示課題

1.許多同學都喜歡背誦古詩,誰來背一首給大家聽?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膾炙人口的古詩:江畔獨步尋花、菊花。

(板書:江畔獨步尋花杜甫)

2.解題。

江畔:江邊

獨步尋花:獨自一人一邊散步,一邊賞花。

(二)看圖、讀詩

1.學生一邊看圖一邊思考:圖上都有什麼?你能用一兩句話說清楚圖意嗎?

2.讀詩。

①自由讀 ②指名讀,糾正字音。

(三)學生自學

1.出示自學提示。

①一邊讀詩,一邊看圖理解詩的意思。

②重點理解花滿蹊、留連、恰恰。

③不懂的地方和別人交流一下。

2.學生自學、交流。

(四)理解詩意

1.出示全詩,大家交流自己理解的詞或句。

2.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意思(說出詩的大概意思即可,給以適當鼓勵、評價)黃四孃家周圍的小路旁開滿了鮮花,千萬朵鮮花把枝條都壓得低垂了。蝴蝶在花叢中留戀不捨,時時戲耍飛舞,可愛的黃鶯在花間不斷地歡唱。

3.這首詩描寫的是什麼季節的景色?看到這樣的景色,你有怎樣的感受?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圖,給人一種清新優美的感受)

(五)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

1.帶著對春景的喜愛之情來朗誦這首詩。

2.背誦這首詩。

(六)擴充套件

1.自學、討論杜甫的另一詩《絕句》

絕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2.交流(如果喜歡,可以抄在摘抄本上)。

(七)總結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教學步驟:

(一)複習

1.齊背《江畔獨步尋花》。

2.分層次讓單個學生背誦。

(二)談話匯入第二首詩《菊花》

唐代有一位詩人叫元稹,一次在欣賞菊花的時候,有感而發,以《菊花》為題,寫了一首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

(板書:菊花元稹)

(三)學生自學

1.出示自學提示。

①理解秋叢、繞舍、似陶家、籬、更等詞義。

②朗讀古詩,理解詩意。

③不懂的地方和同學討論、交流。

2.學生自學。

(四)理解古詩

1.出示全詩,大家交流自己理解的詞或句。

2.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明確:一叢叢的秋菊環繞著屋舍好像是陶淵明的家,我沿著籬笆,欣賞菊花不覺太陽已漸漸地西斜。不是在所有的花中我最喜歡愛菊花,而是菊花開過後,再也沒有花了。

3.這首詩前兩行描寫了什麼?後兩行呢?你有什麼感受?

明確:前兩句著重描寫了詩人欣賞菊花的情景,後兩行是作者的感觸,菊花開過後就再也沒有花了,作者對菊花作了熱情的讚賞。

(五)有感情地朗誦《菊發》並背誦

帶著對菊花讚賞的感情朗誦。

(六)把兩首詩結合起來讓學生談自己的理解

(七)總結

(八)課堂練習

1.理解詞語。

江畔: 蹊: 留連: 恰恰: 秋叢:

2.理解詩句的意思: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3.默寫兩首古詩。

(九)板書設計

5古詩兩首

江畔獨步尋花 菊花

杜甫 元稹

黃四孃家/花/滿蹊,秋叢繞舍/似/陶家,

千朵萬朵/壓/技低。遍繞籬邊/日/漸斜。

留連戲蝶/時時/舞,不是花中/偏/愛菊,

自在嬌鶯/恰恰/啼。此花開盡/更/無花。

13古詩兩首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兩首古詩。

2、學會本課的3個生字,理解詞語及詩句的意思。

3、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感受古詩語言與意境的美,培養學生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鑑賞能力。

教學重點:

1、通過誦讀,理解詩句的含義,體會詩歌的意境,熟讀成誦。

2、結合古詩簡潔的語言想象豐富的畫面,先說再寫。

教學難點:

1、誦讀古詩,體會作者從聽覺、觸覺、視覺等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學習作者邊觀察邊想像以及動用各種感官從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

2、透過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並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教學準備:

1、師生查詢有關詩人、詩作的相關資料。

2、教學掛圖。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調動積累,揭示課題

1、啟發學生回憶背誦過的描寫春天景色的古詩。

2、引出詩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江南的春天。 全詩描寫了江南春天的綺麗景色。

3、介紹作者:杜牧,字牧之,今陝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歲中進土曾做過幕僚,很不得志。他關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間為人民做

了一些好事。他和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 。

二、自學古詩,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誦讀古詩。

要求:(1)讀準字音,注意節奏。

(2)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2、藉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意。

3、小組合作學習,弄懂詩意。

4、檢查學習效果

(1)指名朗讀,集體正音。然後齊讀全詩,注意停頓。

(2)解釋詞語:

“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樓臺”、“四百八十寺”

(3)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大致即可)

三、反覆誦讀,體會意境

(一)前兩行——寫今

1、學生自由誦讀古詩,邊讀邊思考:《江南春》寫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點?(到處是黃鶯宛轉啼鳴,到處是綠葉紅花相互映襯。依山臨水的城鄉,迎風招展的酒旗。)

2、詩的前兩句抓住了黃鶯、紅花、綠葉、水鄉、山城、酒旗、春風等七種景物來描寫,共同構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畫面。

3、看圖、配樂輔助,指導學生讀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話描述感受到的內容。

(二)後兩行——懷古

1、提問:詩歌的後兩句還是描寫江南春天的嗎?

2、學生默讀後兩句詩,體會一下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集體討論(抒發了作者憂國憂民之情)

4、教師小結:南朝統治者迷信佛教,廣建佛寺,企圖依靠神靈的庇護,永保江山穩固。可是時移世易,當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樓臺意境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之中了呢?

5、帶著理解

13古詩兩首教案篇8

預習提示

?石灰吟》、《墨梅》這兩首七言絕句都是詠物詩,是兩位詩人的代表作及優秀品質的寫照。認真讀讀詩文,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詩意,體會古詩含著的意思。

教學目標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能解釋詩中帶點的詞語,並說說詩句的意思。

感受古詩語言的凝練精美和意境的優美深遠,體會詩人借物言志表達的情懷和志向。

教學重難點

能解釋詩句中帶點的詞語,並說說詩句的意思,感受古詩語言的凝練精美和意境的優美深遠,體會詩人借物言志表達的情懷和志向。

課時佈置 兩 課 時

教學過程

第 一 課 時

回顧舊知、匯入新知

同學們,我國是四大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絢爛的文化。在源遠流長、豐富多彩的文化長河中,詩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獨具的奇葩,永開不敗。而學習古詩能使我們領略古代詩人豪放、婉約的藝術風格,更能讓我們領略詩歌描繪的雄壯、優美的意境。因此,我們從小一直學詩,請同學們回想一下,你還記得哪些詩?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有名的詩——《石灰吟》,齊讀詩題。

提問:你們知道題目是什麼意思嗎?

(吟: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

簡介作者,為理解詩情奠下基礎。

?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詩人于謙。于謙(1398~1457)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傳說這是于謙12歲時的作品。

教師點撥

初讀指導

教師範讀,同學畫出生字。

同學讀生字,認讀並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同學試讀詩文,把全詩讀通讀順。

抓字眼,明詩意: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千錘萬鑿:形容開採石灰原料非常艱難。錘,錘打。鑿,開鑿。

若等閒: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經過千錘萬鑿從深山裡開採出來的石頭,對烈火的焚燒看得平平經常。 “烈火焚燒”與“若等閒”,形成鮮明的對照,更加烘托出石灰的頑強。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性,又比喻高尚的節操。

這兩句詩的意思是縱然粉身碎骨全不懼怕,只要能把清白留在人間。這兩句借石灰之口,一語雙關。表示出作者不怕犧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間的追求。

朗讀指導,領悟詩情

詩中哪些詞突出了石灰的高貴品質,我們朗讀時應怎麼讀?

再讀體會,考慮:于謙僅僅是寫石灰嗎?他想借石灰標明什麼樣的志向呢?我該用什麼語氣讀呢?

同學自由讀,在小組內討論。(詩人借石頭標明自身不同流合汙,堅決同惡勢力鬥爭到底的志向。應用高昂、堅定的語氣讀。)

情感朗讀,賽讀。

齊讀。

拓展延伸

總結古詩。

石灰由於它的堅強不屈、潔身自好在人間留下了清白,而於謙呢,他也像石灰一樣任憑怎樣的千錘萬擊,任憑烈火如何焚燒,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懼,堅決同惡勢力鬥爭到底。可見,《石灰吟》就是于謙自身一生的寫照啊!

于謙為官清廉,為國為民,他的詩歌大多表達自身憂國憂民的感情和堅貞的情操。優秀給大家于謙的另一首詩《詠煤炭》,請大家感悟。

總結學法

回憶:我們是怎樣學習《石灰吟》的?

老師總結學習方法:

理解詩句,初步弄懂詩意。

想象古詩意境,體會作者感情。

熟讀吟誦,拓展延伸。

板書設計

千錘萬擊 不怕磨練

石灰吟 烈火焚燒 清白留世 不畏艱險

粉身碎骨 勇於獻身

課堂檢測

結合古詩,理解詞語

若等閒: 清白:

這兩詩,默寫這首詩的最後兩句,再說說詩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排作業

背誦課文。

默寫古詩。

第 二 課 時

複習匯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0課《古詩兩首》。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第一首詩,還記得學習古詩的方法嗎?這節課我們就用這種方法繼續學習第二首詩《墨梅》。

教師點撥

瞭解詩人解詩題。

這首詩的題目是什麼?(這是一首題畫詩。墨梅,顧名思義,即為用水墨畫的梅花。)

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墨梅》作者:王冕,出身貧寒,幼年替人放牛,*自學而成為詩人。他性情孤傲,輕視權貴,參與科舉考試不中。他的詩畫皆負盛名,尤其擅長畫梅花。

理解詩意。

指名同學讀。

出示古詩,畫出帶點字,讓同學來說說自身的理解。

洗硯池、淡墨痕、清氣、乾坤

洗硯池:畫家洗硯的水池。傳說晉代的大書法家王羲之在洗硯池邊練習書法,池水因此變成黑色。

淡墨痕:淡墨,水墨畫中將墨色分為幾種,如淡墨、濃墨、焦墨。這裡是說用淡墨圈出梅花花瓣的痕跡。

清氣:清香的氣味。這裡指純真的人品,高尚的節操。

乾坤:天地,人間。

用自身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這幅畫畫的是我家洗硯池旁邊的一棵樹,每一朵梅花都出現出淡淡的黑色,沒有鮮豔的色彩。我不需要他人誇它顏色多麼漂亮,只要它能在天地之間留下清淡的芳香。)

感悟詩情。

這首題畫詩,是說作者畫梅花不以追求色彩的豔麗來討人稱譽,而要畫出的是梅花的不同凡俗的精神,抒發了作者高潔的志趣和情懷。

朗讀體悟。

墨梅具有“花開淡墨痕”的特點,作者也希望像墨梅一樣做一個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人,那麼我們怎樣讀這首詩呢?同學讀詩。

拓展延伸

比較石灰吟墨梅兩首詩的一起點。

板書設計

詠物抒?

石灰——于謙——清白

墨梅——王冕——清氣

課堂檢測

謄寫《墨梅》。

填空:

?墨梅》是元代詩人( )的作品,詩人借( )抒發了他( )的高尚情操。詩中“滿乾坤”的意思是( )。

說說詩句的意思。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作業設計

背誦課文。

默寫古詩。

資料優??

詠煤炭

于謙

鑿開混沌得烏金,藏蓄陽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後心。

但願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標籤:教案 兩首 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