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二年級下古詩兩首教案6篇

我們寫教案的時候一定要結合本班孩子實際的接受能力,制定教案並不是簡單的事情,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來思考,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二年級下古詩兩首教案6篇,供大家參考。

二年級下古詩兩首教案6篇

二年級下古詩兩首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字,會寫9個生字。

2、朗讀課文,通過朗讀略知詩意,背誦課文。

3、積累語言。

4、感受春天的美好與生機。

教學重點:認識7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教學難點: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型別:精讀課

教學準備:①掛圖。②觀察大自然中的小草。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1、檢查課前準備:請幾個同學講講對小草的認識。

2、師歸納(板書課題:草)

二、師範讀《草》。

三、生自由讀詩,找出生字。

四、教學生字

1、出示生字,認讀。

2、生讀帶局生字的句子。

五、學習古詩

1、自由讀詩,畫出朗讀節奏。

2、再讀詩歌,瞭解大致意思。

3、小組且討論後彙報解決。

(1)理解“離離原上草”意思。

(2)“一歲一枯榮”出示春草、秋草圖(生講兩幅圖的不同)。

(3)“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可再看秋草圖。

4、朗讀全詩。

六、背誦詩歌。

七、讀課本p7的詩。

八、講白居易的小故事。

九、寫字。

1、出示生字認讀。

2、說說怎樣記住它。

3、師範寫,生書寫。

4、講評。

十、作業:

背誦古詩《草》

第二課時

一、匯入

1、複習、背誦《草》。

2、出示早春與晚春圖進行比較。

3、描繪春天的景色。

4、板書課題。

二、自由讀詩,找出生字。

三、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認讀。

2、用生字組詞。

3、朗讀帶有生字的詩句。

四、學習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1、自由讀詩,畫出節奏。

2、再讀古詩,找出不理解的詞語。

籬落:籬笆

疏疏:稀疏

急走:快跑

3、出示圖畫,找出以下景物。

4、自由講詩意,師歸納。

5、小組表演詩歌。

6、表演後認識到晚春的景色很美。

7、朗讀詩歌。

8、背誦詩歌。

9、讀了《宿新制徐公店》,看了插圖,你能編個故事嗎?

五、寫字

1、指名認讀生字。

2、分析字形。

3、師範寫、生書寫。

六、課堂小結

七、作業佈置

八、板書設計

九、課後反思

二年級下古詩兩首教案篇2

教學內容:人教社課標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

課前透視:

本課中的兩首古詩都是描寫秋景的。讀了之後,俺們會被詩中所描繪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贈劉景文》寫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敗,橙黃,橘綠,色彩鮮明,突出了秋天的特點。其中描寫菊花傲寒鬥霜的氣慨,間接表達了對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秋色圖。內容形象生動,色彩明麗,尤其“霜葉紅於二月花”給了使俺們以美的享受。兩首詩都配有插圖,便於對詩意的理解。

二年級的同學雖小但對於古詩的瞭解並不少,這兩首詩有不少同學早已會吟誦。教學時要充沛瞭解同學的實際經驗,創設特定的情境,在反覆誦讀中,引導同學感悟詩的意境。在此基礎上,引導同學交流其他古詩,激發同學對優秀保守文化的熱愛,豐富同學的積累。

教學目標:

1、會認10個生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

3、喜歡背誦古詩,有條件的,背誦課外的古詩。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朗讀感悟

資訊資料 1、字詞卡片、多媒體課件。

2、收集作者資料以及其它相關的詩句。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誦詩匯入。同學們,古詩是俺國的文化精華。誰能背幾首給大家聽呀?(同學背誦古詩)古詩為俺們出現出美的意境,讓俺們獲得美的感受。今天俺們學習《古詩兩首》看看詩中寫了哪些內容?

(給同學展示的機會,體驗學習的快樂,同時欣賞他人的學習勞動效果,也會起到促進的作用,激發了學習古詩的興趣。)

2、看圖匯入。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同學觀察,說說圖中都畫了些什麼?你想到了什麼?那麼詩中所寫的內容與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樣嗎?今天俺們就來學習《古詩兩首》(板題)

(藉助美妙的圖畫吸引住同學,在感受畫面後,啟發考慮,激發同學學習的興趣。)

對話平臺

初讀

1、藉助拼音自由讀古詩,把字音讀正確。

2、同桌互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3、小組合作學習,輪讀交流自身的理解。

(整體感知,瞭解古詩的大意,與他人交流字詞的理解,相互促進,提高學習古詩的效果,形成一定自主學習的能力。)

研讀

1、教師範讀,引導同學體會情感,想像畫面。

2、出示多課件展示詩中描繪畫面,重點引導同學弄清“擎雨蓋、傲霜枝”的意思。

3、自由讀,邊讀邊看插圖,理解詩意。

4、彙報交流詩意。

5、多種方式朗讀。

(想像古詩的畫面,加上課件的直觀效果,使同學感悟古詩的意境,理解古詩的意思,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誦讀

1、出示圖畫,指名配樂朗讀。

2、同學自由練讀。

3、賽讀,比一比看誰讀得最有感情。

4、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背誦。

(同學的閱讀古詩的實踐,切不可用複雜的分析來替代,要讓同學在反覆的誦讀中,初步感受古詩語言的凝鍊、優美。)

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首、劉、枝、記,同學認讀。

2、同學觀察字形,交流怎樣書寫。

3、教師示範,同學評價。

4、同學練習。小組展示,欣賞評價。

(寫字訓練要給同學展示的機會,體驗勝利的快樂,促進同學樂於寫字。)

拓展

你喜歡哪個季節,說說為什麼?

(不使同學的思路受到束縛,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發同學熱愛生活。)

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

複習

1、多種方式認讀古詩(一)中的生字。

2、挑戰背誦古詩(一)。

(活潑多樣的複習方式,使同學積極參與,進而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自學

1、出示《山行》,引導同學說說用什麼方法來學習。

2、按自身的喜歡的方法來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3、彙報。說說學懂了什麼,還有什麼地方不明白。

4、師生合作解決問題。

(“同學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為同學創設自主學習的情境,嘗試讓同學自學,培養同學自主學習的意識,有助於同學學習能力的提高。)

細讀

1、同學自由練讀,想像畫面。

2、指名讀,讀後評價。

3、教師有感情地範讀,同學評點。

4、同學找學習夥伴一起練讀。

(朗讀與評價相結合,提高閱讀的質量。)

誦讀

1、出示課件,讓同學感受楓葉滿山的美麗情景。

2、挑戰讀。比一比誰讀得最有感情。

3、觀看插圖,練習背誦。

4、背誦展示。

(多種形式的誦讀,促進同學積累,形成個性的體驗,進一步培養了語感。)

寫字

1、出示生字:楓、於。同學認讀,

2、觀察字形,說說怎樣識記和書寫。

3、教師示範,提示重點筆畫。如“楓”字的“木”字旁的捺變成點等。

4、同學練習。小組點評。

(觀察、交流能協助同學掌握寫字的基本技能,有效地提高同學的寫字能力。)

練習與拓展

1、出示課後“俺會填”,引導同學填寫。

2、誦詩會。學習夥伴還會背別的古詩,你們也一定行!把自身積累的古詩有感情地背給同學們聽。

(將積累的效果展示出來,體驗學習的快樂,對他人也是個促進。)

伴教錦囊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四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放,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示上獨具一格。

杜牧(803—852):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長安)人。杜牧的詩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詩豪放、曠達、俊逸。其詩在晚唐成績頗高,後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描寫秋景詩兩首

秋夕(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書河上亭壁(寇凖)

岸闊檣稀波渺茫,獨憑危欄思何長。蕭蕭遠樹疏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

二年級下古詩兩首教案篇3

教材分析:

兩首古詩均為描繪山光水色的名篇,作者分別是唐代的李白和杜甫。《望廬山瀑布》描繪了廬山瀑布壯麗的景象。《絕句》為詩人在成都草堂所作,全詩通過對明媚春光的描繪,表達自己愉快的心情。這首詩的觀察順序是由近到遠,寫得有動有靜,有聲有色,表達了作者喜悅的心情。

學情分析:

這兩首著名的唐詩,學生都會背誦。教學時,關鍵要指導學生反覆朗讀,

以求讀出韻味,讀出感情,促使學生領悟詩的意境。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

能解釋詩句的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述的情景。

3、理解詩的內容,使學生受到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薰陶。

教學重點:

能解釋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能用自己的話描述詩的情景。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小黑板、錄影。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望廬山瀑布》的詩意。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我們學過許多李白的詩,現在,咱們開一個李白詩會,把你知道的李白的詩背給大家聽一聽,願意嗎?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李白的詩。(板書:望廬山瀑布)齊讀。

2、解題

誰能講一講課題的意思?

廬山在什麼地方?(江西省九江市)

你見過瀑布嗎?(出示掛圖)

學習生字:瀑。

3、小結

?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繪的就是廬山瀑布的壯麗景色。

二、精讀《望廬山瀑布》。

1、指名讀古詩。

2、小組討論,說說詩的意思,有什麼問題可以提出來。

3、師生交流:(每句詩都先請學生來說,教師只做適當指導)

⑴日照香爐生紫煙

“香爐”是什麼意思?

“香爐”,指廬山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山峰尖圓,煙雲聚散猶如香爐,因此而得名。

“生”是什麼意思?

“生”的原意是生成的意思,在這裡是“升騰”的意思。

這句詩是什麼意思?

讓學生先說,教師再歸納總結:在陽光照耀下,香爐峰頂瀰漫著紫色的煙霧,像香爐裡散發的煙一樣不停地升騰。

⑵遙看瀑布掛前川

“遙”是什麼意思?

遠。

“川”是什麼意思?

川,水道、河流的意思,指瀑布下瀉之後像一條河。

“掛前川”是什麼意思?

掛前川,瀑布掛在山的前面。“掛”字化動為靜,形象地表現出了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狀態。

這句詩的意思是什麼?

遠遠望去,瀑布像一條大河垂掛在山前。

⑶飛流直下三千尺

“飛流”是什麼意思?

飛瀉的水流。

“直下”是什麼意思?

“直下”是直瀉而下的意思。直下,既寫出了山的高峻、陡峭,又突出了瀑布奔騰而下,勢不可擋的氣魄。

“三千尺”是什麼意思?

“三千尺”是虛指,意在形容瀑布的高和長。

這句詩的意思是什麼?

很長的瀑布從陡峭的山崖上飛快地直瀉而下。

⑷疑是銀河落九天

“疑”是什麼意思?

疑,可能是,懷疑。

“銀河”是什麼意思?

天河,晴朗的夜空裡呈現出的由許多恆星組成的白色光帶,看上去像銀白色的大河。

“落”的意思是什麼?

落,這裡指“從……落下”;“落”字寫出了瀑布傾瀉而下的磅礴氣勢。

“九天”是什麼意思?

古代傳說天有九重,這裡指天的最高處。

這句詩的意思是什麼?

使人懷疑是銀河從天上的最高處傾瀉下來了。

4、這首詩描繪的是什麼? 你認為詩人是站在什麼地方觀看廬山瀑布的?

5、練習朗讀、背誦。

6、品讀體會作者情感

“遙看瀑布掛前川”瀑布像是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在山川之間,誰能將這樣巨大的瀑布掛起來呢?只有大自然。在這句詩裡包含了作者對大自然神奇、偉大的讚頌。細細品味這首詩,可以使我們領會到大詩人李白豐富的想象力,感受到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

三、總結(欣賞錄影)

四、作業

用你手中的畫筆畫一幅廬山的瀑布圖。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絕句》的詩意。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板書課題,齊讀

有誰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你們知道他嗎?

2、解題

這是作者對他居住的草堂附近明媚、秀麗景物的描寫。

二、精讀《絕句》

1、教師範讀。

2、這首古詩寫了什麼?

3、利用學習《望廬山瀑布》的方法來學習《絕句》這首詩。複習

我們是怎樣學習《望廬山瀑布》的?讀詩句→找出不理解的字詞→借

助字典或查詢一些材料,把這些難於理解的字詞弄懂→串聯、整理說出詩句的意思→說出整首詩的意思。

4、小組學習,教師點撥

同學們還有什麼不理解的地方嗎?提出來師生共同研究解答。

5、詩中寫了哪些景物?(黃鸝、翠柳、白鷺、青天、雪、船)

6、指導朗讀

注意停頓,要讀出詩的韻味來;注意輕重音,要讀出感情。

7、學生練習朗讀、背誦。

三、總結

四、作業

你能用一幅圖描繪出《絕句》的意境嗎?

板書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二年級下古詩兩首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部編本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圍繞“想象”這個主題編排了《古詩兩首》《霧在哪裡》《雪孩子》3篇課文。這是繼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后又一個以“想象”為主題的單元,本單元課文側重於體現想象之美,教學重點是“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體驗”。教學中要循序漸進,體現指導的層次性。《古詩兩首》可以利用文中的插圖,引導學生想象詩中描寫的.畫面,感受山寺的高聳入雲、環境清幽和草原的蒼茫、高遠遼闊。教學中宜結合學生生活經驗與音像資料展開想象,以誦讀為主要方式,進行理解積累。

?夜宿山寺》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詩人用極度誇張的筆調形象、生動地勾勒出山上的寺院樓非常高。前兩行“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是從視覺感受上寫出樓高,後兩行“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從聽覺上進一步烘托出樓高。

?敕勒歌》選自《樂府詩集》,是南北朝時期黃河以北的北朝流傳的一首民歌,歌詠了北國草原壯麗富饒的風光,抒寫敕勒人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豪情。開頭兩行交代敕勒川位於高聳雲霄的陰山腳下,將草原的背景襯托得十分雄偉。接著兩句用“穹廬”作比喻,說天空如蒙古包,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來形容極目遠望,天野相接,無比壯闊的景象。最後兩行描繪了一幅水草豐盛、牛羊肥壯的草原全景圖。有靜有動,有形象,有色彩。全詩風格明朗豪爽,境界開闊,音調雄壯,語言明白如話,藝術概括力極強,一直受到歷代文論家和文學史論著的一致好評。

?語文課程標準(20xx版)》指出第一學段古詩教學要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溫儒敏教師談到古詩的教學,的辦法就是反覆誦讀,熟讀成誦。要注重引導學生感受詩詞音韻之美,不必在主題思想、意義價值、藝術手法等方面講太多。二年級的學生對詩歌語言的感受力有限,因此教學時力求做到:談化詩意,精析誦讀,多元教學,渲染意境。重視朗讀的指導,通過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每一次朗讀要達到什麼目的,教師要心中有數。朗讀的形式要多樣,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的興趣。遇到不容易讀好的句子,教師要發揮示範作用。

二、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在第一學段階段目標中指出:“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基於教材內容、《語文課程標準(20xx版)》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1.認識“宿、寺”等12個生字,會寫“危、敢”等8個字,理解“蒼蒼、茫茫”等詞語的意思。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通過圖文對照、想象畫面等,大致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山寺的高聳入雲和草原的高遠遼闊。

教學重難點:朗讀和背誦古詩,大致理解詩句的意思。

三、教學準備

生詞卡片、多媒體課件、古箏曲有關草原的視訊及歌曲。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交流作者,讀懂課題。1.全班交流,知道李白的哪些詩?2.創設情境,理解詩題。

李白愛到名山大川去遊覽。有一天,李白來到一座風景秀麗的大山。

這座山太高了,等他到了山頂,天已經黑了。(板書:山)來不及下山了。可這麼晚了住在哪呢?正在為難,他發現眼前有一座寺廟。(板書:寺,學生識記“寺”字)他就住在了這山頂的寺廟裡。(板書:夜宿,理解“宿”的意思——住。)李白非常高興,他站在寺廟的院子裡,望著滿天的星斗,吟出一首詩,詩題就是《夜宿山寺》。請你說說:“夜宿山寺”的意思。

?設計意圖:關注學生的年齡特點,以故事為切入點,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和傾聽的意識。詩歌的題目平、翹舌音結合,讀起來有些拗口,在教學“宿、寺”兩個生字時,讀準字音與理解字義並舉,使學生讀準詩題,理解題目意思。】

二、初讀古詩,感知詩意。

1、出示古詩,學生自由練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同桌互讀,相互正音。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

3、師生合作,讀出這首五言詩的獨特節奏。

夜宿//山寺

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4.閉目輕聲讀古詩,想象畫面。三、學習古詩,體會詩境。(一)學習第一、二行。1.隨文溯源學習“危”

字,知道“危”的本義是表示人在山巔

或高崖,站在高處而恐懼。引申為恐懼,又引申為高。從而理解詩中“危”的意思是“高”,“危樓”即“高樓”。

2.體會“樓高”。

(1)同桌合作學習,交流詩中哪些詞語寫了樓之高。

①高百尺。這是誇張的寫法,形容樓很高。結合李白其他詩句“白髮三千丈”“飛流直下三千尺”等理解並指導朗讀,將“高”字讀得響亮,突出“樓很高”的感覺。

②摘星辰。想象說話。

③指導朗讀。想象摘星辰的動作,加動作讀詩句。

④小結:一伸手就能摘到天上的星星,形象地表現出樓之高。這是多麼神奇的想象啊!有感情朗讀詩句。

(二)學習第三、四行。

1.教師引導:站在這麼美妙的地方,李白本來應該高聲吟誦一番,可是他卻??出示三、四行,學習“驚、恐”,讀準後鼻音,理解字意後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2.指導朗讀。李白詩歌很浪漫的詩人,他相信九天之上就是天宮,裡面住著很多神仙,所以他“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怎麼讀才不會驚擾到他們呢?

“高聲語”“天上人”讀得輕一些、慢一些。

(三)採用多形式指導朗讀、背誦。

1.師生問答讀。

師:看這寺廟裡的高樓,多高啊!生:危樓高百尺。師:甚至高到什麼程度?生:手可摘星辰。

師:安靜的夜晚,繁星滿天,站在這樣的高樓上,詩人有什麼感受?

生:不敢高聲語。

師:為什麼?生:恐驚天上人。

2.師生承接讀。

師:危樓——生:高百尺,師:手可——生:摘星辰。

師:不敢——生:高聲語,師:恐驚——生:天上人。

3.師生合作,詩意與詩句對讀。

4.學生加動作表演讀,學生評價,師相機點評。

5.看課文插圖背誦。

6.播放古箏曲,入情入境想象畫面背誦。

?設計意圖:師生這樣合作讀雖簡單,但一直在變換形式,激發學生誦讀的積極性,保持了詩的整體性,又幫助學生在誦讀中進一步理解了詩意,同時引導學生感受詩本身蘊含的音韻之美。】

四、小結。

在《夜宿山寺》這首詩中,李白通過眼中所見,大膽想象,把一座百尺高的巨集偉建築展現在我們面前,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摘星辰、不敢語、驚天人(板書)這些奇妙的想法讓這首詩與眾不同,情趣盎然。

五、指導書寫生字。

1.出示“危、驚、敢”整體觀察。

2.出示“危”,看清結構(半包圍),強調第二筆是橫鉤,第五筆是橫折鉤。教師範寫後,學生觀察並書空。

3.出示“驚、敢”,通過比較,指導如何寫好“敢”字,教師範寫,學生觀察並書空。

4.運用規律,獨立練習寫字。看清位置,找準重點——名學筆順,練習臨寫——對照品評,二次臨寫。

5.反饋評價:展示優秀書寫,出示問題字例,糾正;學生再次連寫。設計意圖:師生寫字教學的設計從整體到個體,縣引導學生學會觀察,講清注意點,抓住關鍵筆畫,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把字寫端正美觀。

六、拓展延伸。

誦讀王安石寫的《登飛來峰》: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層。

作業:1.背誦《夜宿山寺》,想象畫面,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危樓高百尺,恐驚天上人”的意思。

2.誦讀《登飛來峰》,一邊讀一邊想象描寫的畫面。

板書設計:夜宿山寺

百尺,摘星辰。樓高不敢語,驚天人。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走近草原。

1.播放視訊《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學生談感受。

2.我們就一起到敕勒川去看看草原的美景。北朝時期在敕勒川生活的是遊牧民族刺勒族,《敕勒歌》是敕勒族的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簡單的27個字概括了我們用話語也形容不完的草原美景。就讓我們來讀讀古詩《敕勒歌》吧!

設計意圖:利用課件播放大草原的風景,引導學生在圖中瞭解詩句的意思,讓學生的耳、腦、口、眼協調活動,從中感受到詩中所描寫大草原的美麗和遼闊無邊以及牧民富足的生活,從而進入詩歌的意境。

二、初讀古詩,讀準字音,讀出節奏。

1.出示古詩,學生自由練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讀準平舌音“似、蒼”,特殊讀音“見”,指導“見”是出現、顯露的意思。

2.同桌互讀,相互正音。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3.教師示範讀帶讀;師生合作讀。4.閉目輕聲讀古詩,想象畫面。三、想象畫面,誦讀詩句。

1.觀察課文插圖,結合詩句,說一說你看到了什麼?詩中寫了哪些景物?

一望無際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遼闊的天空,有很多圓頂的蒙古包。詩中哪幾行是描寫圖中的內容?

出示: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學生自由地讀讀這四行詩,想想自己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結合課件瞭解“敕勒川,陰山”的位置,體會“穹廬、籠蓋”的意思。川指平地,敕勒川是這個敕勒族人居住的大草原,它位於高聳雲霄的陰山腳下。天空就像圓頂大帳篷,蓋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

朗讀時,讓學生用手勢磨坊穹廬籠蓋四野的情景,體會大草原的遼闊。

2.詩人還看到了什麼呢?(課件出示:風吹來了,草叢裡露出許多的羊群。)自由讀後兩行詩。

(1)出示相關圖片,聯絡生活實際體會“蒼蒼、茫茫”,誦讀體會。

天蒼蒼:天空藍藍的;白髮蒼蒼:頭髮拜拜的;松柏蒼蒼:松柏綠綠的。

野茫茫:原野沒有邊際;大海茫茫:大海無邊無際;雲海茫茫:雲霧濃厚看不清。

(2)反覆誦讀。

(3)出示:風吹草低見牛羊,學生閉目想象,用自己的話說說看到

的畫面,感受草原壯麗富饒的景色,體會牧民的自豪之情。

3.採用多形式指導朗讀、背誦。

(1)師生承接讀。

(2)師生合作,詩意與詩句對讀。

師:陰山腳下啊,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生:敕勒川,陰山下,

師: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與大地相連,生:天似穹廬,籠蓋四野。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氈帳一般。

師:藍天下的草原啊,都翻滾著綠色的波瀾,生:天蒼蒼,野茫茫,

師:那風吹到草低處,有一群群的牛羊時隱時現。生:風吹草低見牛羊。

(3)看課文插圖背誦。

(4)播放馬頭琴曲,入情入境想象畫面背誦。

?設計意圖:古詩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之意境美,這種意境美的表現方式,是通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詩情畫意盡在學生腦海中。如何去展現,誦讀是的方式。只有富有感情地誦讀,才能體會出詩的真味。課件的展示,師生誦讀時配以樂曲創設情境,通過多種方法、媒體才能使學生跨越時空,陶冶情操,觸控到古詩那悠遠、空靈的意境。】

四、延伸閱讀老舍寫的《草原》片段。

?設計意圖:詩中有畫,畫中有情。詩歌是藝術創作的結晶,它追求情景交融的美妙意境,要讓學生領略到這妙不可言的意境美,是古詩教學的難點。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還不夠,將名家老舍對草原的描寫連結誦讀,使《敕勒歌》的內涵豐厚起來。】

五、指導書寫“陰、似、野、蒼、忙、茫。

作業:

1.背誦《敕勒歌》,想象畫面,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意思。

2.把自己對詩的理解畫成一幅簡筆畫,並把古詩抄寫在上面。

登飛來峰[宋]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

層。

(詩意:飛來峰頂有座高聳入雲的塔,聽說雞鳴時分可以看見旭日升

起。不怕層層

浮雲遮住我那遠眺的視野,只因為我站在飛來峰頂。)

草原(節選)

老舍

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裡的天比別外的天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鮮,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在哪裡都像給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鉤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x流,輕輕流入雲際。

二年級下古詩兩首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訓練學生行行朗讀,字字思考,推敲詩文的意思;啟發學生處處想象,揣摩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受。

2.指導朗讀,要求在朗讀中傳達出對詩意的理解,對詩境的感悟。

3.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一、研究題意,自讀自學

1.出示課題。啟發學生從課題確定這首詩所寫的時間、地點和事情,並推想人物。教師隨學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簡筆畫畫出月亮、星星、山巒、寺廟;此時,只簡畫一座寺廟,沒有樓;為了顯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橫一筆雲。同時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釋義。

?畫簡筆畫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進入詩的意境,教給學生據文想象的方法,為理解詩意奠定基礎。為了充分運用課文插圖,板畫構圖力求與插圖相仿。】

2.讓學生觀察板畫,再觀賞插圖,然後要求他們用一個詞來表達自己的感覺。教師在學生提出的詞中選取“高”,並板書。告訴學生:這首詩是唐朝詩人李白寫自己夜宿山寺的親身感受;全詩四行詩句,都是圍繞著“高”來寫的。

3.教師:按照老師下面告訴大家的方法,自學這首詩。

(1)反覆朗讀全詩每行詩句(行行朗讀);

(2)認真想想每個字的意思(字字思考);

(3)然後根據詩句的內容,想象出一幅圖畫(處處想象)。

?這是個反覆朗讀、步步深入的過程。教師要有目的地進行個別指導。初讀,思考字義,理解內容;再讀,邊讀邊想,前後聯絡,漸入意境,為進一步訓練表清朗讀打下基礎。切實抓住這一訓練,能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交流切磋,誦讀求悟

1.教師:讓我們逐行研究,看詩句中哪些字表達“高”,哪些景象說明“高”。先看第一行。

學生找出“高”和“百尺”。教師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實數。

教師:(出示“危樓”卡片)危樓是什麼樣的樓?“危”字怎麼解釋?

學生查《新華字典》,危:①險;②損害;③高。從三個義項中找出一個合適的解釋。

教師:詩人站在高山上寺廟裡的高樓中(教師給黑板畫的廟加層樓),眺望窗外,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學生:(想象後)高極了,

真高啊,

好像站到了天邊一樣……

師:第一行先寫樓高,這樣寫--

學生齊讀:“危樓高百尺”。

教師:要讀出樓的高。

學生提高嗓音朗讀。

教師:一味提高嗓音,只能聽見聲音,不能聽出意思。只要把“高”字讀得高些響些。教師示範,再試一試。

學生反覆練習朗讀。

教師:大家讀出了心裡對這個“高”字的感覺。

?引導學生在誦讀中找感覺,就是引導他們展開想象,進入意境。】

2.教師:(出示“星辰”卡片)“辰”字典裡說是“日、月、星的總群”,這裡指什麼?

生:指星,因為夜裡無“日”,而“月”不適用“摘”。

教師:請同學們用手勢表示“手可摘星辰”。

?讓學生做動作,想象詩人站立處離天已近,體會詩人想象力很豐富,構思的巧妙。】

學生據詩意抬手摘星。

教師:想象一下,摘星辰時手臂的動作,身體的姿態應該是怎樣的?

學生:應該推窗伸臂,斜勢向天,這樣才能摘星辰。

教師:這是一種不可能實現的幻想,但是它卻能形象地表現出高,大家朗讀這句詩,想象詩人此時離天多近?

學生朗讀。

教師:摘星辰本是難事,但詩人此時覺得很容易,從詩句中的哪一個字體現出來?

學生:從“可”字體現出來的。

師:朗讀時要讀好這個“可”字。

學生朗讀強調“可”字。

教師:這樣可以表達出輕而易舉地伸手就能摘到星,更加說明樓的“高”。

3.指導第三、四行詩句。

學生:齊讀第三、四行詩句: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教師:這兩行詩句聯絡緊密。現在你感到天上人和詩人之間距離多遠?

學生:相距咫尺。

教師:這也是詩人的幻想,但生動地表現了“高”;由此也可見詩人豐富奇特的想象。一齊來讀好這兩行詩句。體會一下該怎樣朗讀。

學生讀得很響亮。

教師:好,你讀得清楚,讀出了“高”的氣勢。

學生:高昂地讀。

教師:你也讀出了“高”的氣勢。再嘗試用低沉的語氣,(出示“恐”字卡片)要把“恐怕驚動他人”的心情讀出來。

學生嘗試用低沉的語氣朗讀。進一步體會詩句表達的含義。

教師:好,讀得有感情,讀出了詩人的心情。現在同學們用上述兩種讀法各自練習朗讀,要讀出兩種不同的語氣,然後說說自己喜歡哪一種讀法,為什麼。

學生嘗試用兩種方法朗讀。

?這裡,用比較的方法指導朗讀,意在使學生懂得表清朗讀是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代作者說話,要讀出作者內心的感情。】

4.在表情朗讀的基礎上,背誦、默寫全詩。

5.教師:行行朗讀、字字思考、處處想象是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要在今後學習古詩時繼續使用,進一步掌握這種方法。

二年級下古詩兩首教案篇6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這節課我們學習賀知章寫的另一首《回鄉偶書》。

2、板書課題、解題。

二、學習《回鄉偶書》。

1、簡介作者及背景。

那麼誰來介紹一下這首的作者?

2、齊讀、指名讀。思考:這首詩講了一件什麼事?

3、藉助課文註釋及自學詩句,記下不懂的問題,然後小組討論。{學生自學討論}

4、同學們學得真起勁,那麼今天我們又學會了一首詩,高不高興?那麼放學回家後把這首詩給父母講一講好不好?

(1)分角色試練表演。

(2)指定小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師:同學今天學的真不錯,那麼其他同學學了這首古詩後還有什麼收穫?

(生談)

5、小結:詩人少小時離開家鄉,年紀老了才得以重返家鄉,離開家鄉久了,一切都可以改變,惟有“鄉音無改”,這無改的鄉音裡流露出詩人對家鄉的深情厚意,同時又有淡淡的憂傷,那麼我們能不能帶著對家鄉的思念,懷著淡淡的憂傷讀一讀這首詩。

6、指導朗讀。(試讀、指名讀、齊讀、試背。)

7、《回鄉偶書》描繪了詩人告老返鄉不被相認的情景,那麼下面請同學們根據詩的內容,結合自己的想象。試著將《回鄉偶書》編成故事,再演一演。

(1)在小組內進行編演

(2)指定小組在班上展示演出,師生評議。

8、師模仿“記者”,採訪“賀知章”。

9、感情朗讀、想象情景。

三、佈置作業。(任選一題)

1. 為《回鄉偶書》完成一幅詩配畫。

2. 編故事。

反思:

在古詩教學中運用情境教學手段,孩子們會感到“易”“趣”“活”,課堂上不在是那種沒完沒了的單調重複的各種習題和可有可無的乏味的回答,學生的視野、思想也不被禁錮在小小的教室裡,通過表演,詩中那鮮明生動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尋味的情感,都會深深地印到學生的腦海裡。

愛表演是學生的天性。學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讀課文內容,深入理解課文語言;其次要展開想象的翅膀,設計表演過程。因此,課堂表演能促進學生正確理解並靈活運用課文語言,是學生進行語言實踐的有效方法。

二、贈汪倫

教學目的:

1.瞭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達到會背,會默寫。

3.欣賞李白的詩(國小生必背古詩中的)。

教學準備:掛圖,錄音機,寫好的書法作品:李白的詩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圖畫故事引入,激起興趣

1.出示圖畫,觀察,說說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2.放錄音:有關李白和汪倫之間的小故事,和《贈汪倫》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

二、自讀自學,領悟詩意

1.檢察預習,你查了什麼資料,瞭解了什麼知識?

2.自讀古詩,說說讀懂了哪些內容。

3.你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4.連起來說說詩意。

5.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表達作者什麼感情?怎麼寫的?你從哪裡體會出李白和汪倫的情誼深?

三、感情朗讀,理解背誦

配樂有感情朗讀,提高興趣,體會感情。

四、表演詩意,創造理解

表演詩中描繪的場面,創造性地理解古詩,極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五、擴大閱讀,欣賞古詩

先回憶學過的李白寫的詩,感情朗讀。

然後欣賞國小生必背古詩中李白的詩,是老師事先寫好的書法作品,擴大閱讀面,激起興趣,為課後題奠定基礎。

(附課後選做題:舉辦一次書法比賽。把自己最喜歡的古詩寫成書法作品,比一比誰寫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