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12古詩二首教案8篇

教案的書寫是能夠讓自己的教學實踐合理使用的,教案在擬訂的時候,我們務必要注意文字表述規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12古詩二首教案8篇,供大家參考。

12古詩二首教案8篇

12古詩二首教案篇1

一、激趣匯入,揭示課文題目。

我們學習了《識字1》,通過朗讀我們發現了春天的特點。今天我們來學習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大家對春天有什麼新的發現。

二、初讀古詩

1、自由讀《草》這首詩,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圈出不懂的詞語,自讀自語

2、小組合作朗讀,提出不懂的詞互相討論。

三、細讀理解詩意。

通過學習我們對詩有了大概的瞭解,共同來學習。

離離:指草長的非常茂盛。

歲:年

燒不盡:燒不完

你喜歡小草嗎?喜歡它什麼?

小草那種頑強的生命力。

同學們,大火燒得那麼厲害,可是第二年春天,春風一吹,小草齊刷刷地生長出來了。你覺得小草怎麼樣?

(把“強”寫在黑板上)“強”字前邊的“堅”字換一個什麼字更合適?確切地說,是什麼“強”?

生:是頑強!

師:對!是頑強!小草的生命力多麼頑強!火把葉子都燒光了,第二年照樣發芽,多麼了不起呀!

面對小草的遭遇,你覺得大火是怎樣的?帶著你的感覺來讀第三句話。

而小草的頑強又應該讀出怎樣的感覺呢?請你也來讀讀第四句。

正是因為小草的這種頑強的生命力才使白居易寫下了這首詩來讚美它。學完這首詩你有什麼想說的嗎?

小結:是啊!小草雖然狠渺小,但它卻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即使是無情的大火也不能將它燒盡,只要春天溫暖的風一吹,小草又會蓬勃生長。這首古詩使我們加深了對春天的認識,感受春光的美好和小草那種頑強的生命力,讓我們熱愛大自然吧!

四、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五:作業

填空;

離離—( ) 一歲—( )野火—( )春風—( )

板書設計:

二次備課

12古詩二首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帶領學生複習已經學過的一些基礎知識。(主要是文學體式、唐代詩人及其風格)

2、掌握杜甫的生平及體會情感取向。

3、學習並掌握詩歌鑑賞的基本要點,主要是學會從一首詩的動詞及形容詞中把握作者情感,體會作者創作意圖。

4、理解“寓情於景”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點:朗讀、背誦課文,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象。

教學難點: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象。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

音樂誦古詩烘托氣氛(小組同學共同分享)

二、新授

(一)師過度語:引出古詩

1、介紹(絕句)

2、介紹詩人杜甫(課件)

(二)初讀古詩

1、自由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

2、把古詩讀給同桌同學聽。

3、認讀詩中的生字(課件)

4、指導斷句

(1)第一句師指導標畫斷句

(2)生獨立在書上標出斷句

(3)根據你所標註的斷句再把詩讀兩遍

(三)理解詩意

1、讀第一句話,你看到了什麼景象?

兩個黃鸝鳴翠柳

根據註釋教學生怎樣理解詩意

生:邊讀邊思考

把你看到的景象與大家共同分享。(理解詩意)

2、同樣方法學習其他幾句。

生:邊讀邊思考

小組互相說說你所看到的景色。

每小組由一名代表描繪你所看到的美景(說出古詩大概意思)

師過度:(詩文、景、配樂)

剛才我們已經理解了這首詩的意思,那麼,在你的腦中,是一幅怎樣的畫呢?請同學們自由想象,可以用自己的話描繪出來,也可以閉上眼睛想象,擅長畫畫的同學也可以畫畫,還有什麼別的方法都可以試一試。

3、展示學生作品、小結

詩人不是畫家,但勝過畫家,僅僅用了二十八個字,就描繪出了一幅有動有靜,有聲有色,美麗多彩的春景圖。

三、練習朗讀古詩

學生用朗讀的方式來表現這首詩。自由練習朗讀小組選出一名朗讀較好朗讀與大家共同分享。

師:是啊!船從萬里之遙的東吳而來,動亂之後,這條江的交通暢通無阻了,詩人可以乘舟返回故鄉與親人團聚,這又怎能不叫詩人喜上心頭呢?再讀這首詩,把詩人的這種心情讀出來。(指名讀)

四、背誦、識字、默寫。

1、指導背誦

師:這麼美的詩,不背下來多可惜啊!(學生自由讀,再同桌互背)

(指名背、齊背)

五、識字

師:懂得背誦還不夠,還要把它默寫下來。在默寫之前,我們

先來識記詩中的三個生字,同學們先自己說說你是怎麼記住這三個生字的?

1、再次認讀生字並組詞

2、書寫生字

3、默寫古詩

六、總結

教師小結:這首詩為我們展示了一幅美麗的圖畫。下面我們從遠處來看這幅景,(出示圖這幅圖畫展示了一派和平安靜的環境。為什麼杜甫喜歡這個環境呢?那時,國家剛剛平息了安史之亂,人民要求過和平安寧生活的願望實現了。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詠柳》中的生字新詞,會背誦和默寫全詩。

2、使學生學生理解《詠柳》這首詩的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想象詩歌描繪的景象,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匯入:今天我們這節課再學一首古詩《詠柳》。

二、新授:

1、按照正確的讀音,把詩歌讀正確、流利。

2、小組互相讀一讀,評議。

3、指名讀,糾正讀音。

4、自學生字。

(1)邊讀邊把課後的6個生字畫出來,讀準音,利用字典或註釋理解詞義。

(2)小組互相檢查。

(3)聽寫。

三、理解詩意。

1、詩人是怎麼讚美柳樹的呢?自由讀一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畫一畫。

2、小組合作,結合註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3、彙報。

(1)指名讀第一二句,你看到了什麼?(柳樹)從遠處看柳樹像什麼?倒垂下來的柳枝又像什麼?(學生自由發揮)

(2)詩人從遠處看到柳樹,發出了感嘆,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麼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樹的讚美。

(3)指名讀。老師指導: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一”字讀第二聲,可讀重些。“綠”字也可讀重點。

(4)全班看讀這兩句。

(5)自學第三、四句。

四、指導朗讀,加深理解,指導背誦。

五、複習鞏固,背誦並默寫。

六、作業:1、默寫古詩《詠柳》。

2、課下自己試著說一說古詩的大意,並試著畫一畫

12古詩二首教案篇3

一、教學目標

1.藉助漢語拼音認識12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根據詩意,展開合理想像,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根據詩意,初步理解詩的意境及蘊含的哲理,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板題示標

(一)板題匯入

1.揭示並解釋題目《登鸛雀樓》激發興趣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登鸛雀樓》

3.用課件出示教學目標。

二、小組討論,組內糾錯。

大聲讀兩遍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做到不錯讀,不漏讀。

(一)個人自學

1.學生自主學習(生按提示自學,師巡視指導。)

2.自己檢測自學效果:學生大聲朗讀一遍課文後生字詞和整首詩文。

(二)小組糾錯

和小組內夥伴交流自己的學習成果:輪流讀生字詞,交流對生詞的理解。

(三)班內質疑

1.檢查正確認讀生字詞

多媒體出示本課生字詞,指名讀。

(2)課件出示:多音字

盡更

三、質疑拓展,討論總結

(一)自學自測

學生自學,認真朗讀詩文,嘗試說說詩句的意思。

(二)小組糾錯

小組輪流朗讀詩文,互說詩句的意思,互相糾正錯誤。

(三)質疑拓展

1.指名學生朗讀詩文,師生共同糾錯。

2.結合重點詞語理解重點詩句,進行朗讀指導。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指導:

(1)理解詩句學習一、二兩行。

指名讀一、二兩行。

①出示課文插圖。

引導學生理解“盡”,指名說說“盡”的意思,幫助學生理解“盡”就是“完、消失”的意思。

③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太陽依傍著山巒漸漸下沉、消失,黃河水朝著大海滔滔奔流。

一輪落日,在連綿起伏的群山背後漸漸西沉;黃河水自遠方奔騰而來,又波濤滾滾的向大海奔去。

④看圖想象,有感情地朗讀一.二兩行。

(2)學習三、四兩行。

詩人登上鸛雀樓看到這一雄偉壯觀的景象,他會想些什麼呢?

指名讀三、四兩行。

理解:

欲:想要。窮:窮盡。千里目:目,眼睛,就是看到更遠的地方。更:再。

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3.思考拓展:這首詩蘊含了什麼哲理?

四、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1.背誦古詩;

2.根據對詩歌的理解,畫一幅畫。

第二課時

一、匯入新課,板題示標

(一)板題匯入

我們已經學過不少古詩,有沒有李白寫的呢?(靜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廣陵、早發白帝城)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板書《望廬山瀑布》)

3.用課件出示導學稿。

二、小組討論,組內糾錯。

請同學們藉助拼音大聲朗讀詩文,比一比誰讀得正確、流利。

難讀的詩句多讀幾遍,直到讀熟練。

(一)個人自學

1.學生自主學習(生按提示自學,師巡視指導。)

2.自己檢測自學效果:學生大聲朗讀一遍課文後生字詞和整首詩文。

(二)小組糾錯

和小組內夥伴交流自己的學習成果:輪流讀生字詞,交流對生詞的理解。

(四)班內質疑

1.檢查正確認讀生字詞

多媒體出示本課生字詞,指名讀。

2.指名讀,去拼音讀,小組比賽讀等方式進行拼讀。

三、質疑拓展,小組總結

(一)自學自測

學生自學,認真朗讀詩文,嘗試說說詩句的意思。

(二)小組糾錯

小組輪流朗讀詩文,互說詩句的意思,互相糾正錯誤。

(三)質疑拓展

1.指名學生朗讀詩文,師生共同糾錯。

2.結合重點詞語理解重點詩句,進行朗讀指導。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指導:

交流對第一行詩的理解。

(1)指名說說詩句中關鍵字的意思。

日:太陽照:照耀(如果不這麼細緻地去分析,孩子們很可能把日和照當成“日照”這個城市來對待。)

香爐:香爐峰,廬山上的一座山峰;

生:飄浮

紫煙:紫色的煙霧

(2)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交流對第二句詩的理解。

方法與步驟同第一句。再指導學生進一步有感情讀詩句時,要引導學生品味“掛”字的妙用

交流對第三四句詩的理解。

理解這兩句詩,先理解“疑”字的意思,然後理解詩句的意思。詩意理解後要抓“飛流直下”與“落”感受瀑布的磅礴氣勢,指導學生讀出這種氣勢。

每句詩的意思理解完後,要回歸整體,讓學生把整首詩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四)、歸納總結

?望廬山瀑布》是唐代詩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七言絕句。詩中描繪了廬山瀑布壯麗的景色,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四、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1.背誦、默寫詩文;

2.根據對詩歌的理解,畫一幅畫。

12古詩二首教案篇4

一、教學目標:

(1)採用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瞭解詩意,體會古詩的意境;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並嘗試背誦古詩;

(3)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掌握自學古詩的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1、採用靈活多樣的學習方法瞭解詩意,體會古詩的意境;

2、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掌握自學古詩的方法。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課時

二課時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欣賞古詩,揭示課題。

1、同學們,喜歡古詩嗎?想必大家平時一定積累了不少古詩,誰背首古詩給大家聽聽?

2、我這還有幾首古詩的圖畫,咱來看圖猜古詩、背古詩,怎麼樣?敢不敢試一試?——誰先猜出了是哪首古詩,就站起來大聲背給大家聽!其他同學會背也可以站起來一起背。

(課件演示:遊子吟,早發白帝城,清明,望廬山瀑布——沒難倒你們,咱再來一首;看來這首古詩有一定難度;想繼續試試嗎?)

(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碧雲端。——我已經感受到同學們對古詩的喜愛之情。望著一輪明月,不同的詩人有不同的感受。這節課,讓我們走進《古詩二首》,再來學習兩首與明月有關的古詩。先來學習唐代詩人白居易寫得《暮江吟》——我來板書題目,請大家仔細看。(板書:暮江吟,請大家齊讀課題)

3、知道“暮”是什麼時間嗎?“吟”是本課生字,一個口字旁,一個今天的今,知道它的意思嗎——表示歌詠、作詩的意思。“暮江吟”就表示歌詠傍晚江邊的美景。

二、學習古詩《暮江吟》。

1、讓我們快來讀讀這首古詩吧!多讀幾遍,請你試著讀準字音。

2、誰有信心站起來讀讀這首詩?

評價:(指名3個學生)

字音讀準了,看得出你已經有所收穫;

讀出了古詩的韻味;

同學們的朗讀水平很高,個個讀得好,還有誰想讀?

3、看來大家已經對這首詩感興趣了。那就請你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想怎樣讀就怎樣讀:可以像古人那樣搖頭晃腦地讀;可以站起來大聲讀;也可以同桌之間互相讀,把這首詩美美得多讀幾遍。

4、大家讀得又投入又熟練。詩的意思讀懂了嗎?有什麼問題提出來,咱們一起解決。

——(課件變紅字“殘陽、瑟瑟、可憐)能提出問題的孩子最愛動腦筋;產生問題能解決的孩子更了不起。

(板書:殘陽;為什麼不說“照”而用“鋪”呢;瑟瑟

可憐——在這裡是什麼意思,你讀懂了嗎?這麼多的同學不明白,為什麼不問?大膽提出你的問題,還有不明白的嗎?)

5、殘陽——夕陽。指快要落山的太陽。

鋪——此時太陽已經接近地平線,貼著水面斜射,陽光非常平緩柔和。

用什麼方法解決這個問題?——通過看圖可以更好的理解這個詞。

6、就用這個方法來猜猜“瑟瑟”什麼意思?——受光少的地方,呈現出深深的碧色。江面泛起細小的波紋,波峰受光多呈現紅色,波谷受光少呈現碧色。你們看!(演示課件——夕陽照射下,江面波光粼粼,紅綠相間,難怪詩人稱讚道:“半江瑟瑟半江紅”。

當白居易陶醉在夕陽美景中,天色漸漸暗下來,九月九年級夜晚的景色又是怎樣的?(露似真珠月似弓—打比方打得非常恰當)——多麼美的夜景啊!為什麼不用“可愛”而用“可憐”呢?想想看,“可憐”不僅有可愛的意思,還可以感受到詩人的憐惜之情。(你是結合第四句話讀懂了“可憐”的意思)

7、想不想看看這般美景?請你閉上眼睛用心聽,你彷彿看到了什麼?(結合詩句暢所欲言)

(板書:江邊殘陽月夜美)

8、的確!這般美景怎能不讓人陶醉?帶著你們的想象,誰能讀出它的美?

評價:(指名3—4個學生)

最後一句讀得回味悠長;

他描繪的是第二句的景色;給你配上優美的音樂,想試試嗎?

我聽出你對這幅美景的喜愛——邊讀邊想象畫面是個好方法;

因為你能讀懂,所以讀出韻味來了。

9、如今詩人白居易已作古,可謂物是人非。欣賞著江邊美景,我們也來當一回白居易感受一下吧!——夕陽美景讓人陶醉不已,不禁吟詩一首……

第二課時

一、學習古詩《鳥鳴澗》。

過渡語:一輪江邊的明月,讓白居易流連忘返,唐代詩人王維對山中明月情有獨鍾並寫下了《鳥鳴澗》這首詩。(板書:鳥鳴澗,請大家齊讀課題)

1、“鳥鳴澗”是一個地名,為云溪風景之一。唐代詩人王維是如何描寫鳥鳴澗的呢?學習了這首詩,你會有更多的瞭解。學習這首詩之前,我們一起來回想一下,剛才採用怎樣的方法學習《暮江吟》的?(板書:讀通——讀懂——想象——背誦)

我們一起總結了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就按照這樣的方法,小組合作學習《鳥鳴澗》,待會兒我們進行“古詩挑戰賽”。

2、現在,我由你們的學習夥伴變成了這場古詩挑戰賽的主持人。哪個小組做好準備了?你們選擇幾星題?派個代表,小組成員可以站起來相互補充。

三星題——背誦古詩《鳥鳴澗》(怎樣背誦才能靜——聲音輕,速度慢);

四星題——說說帶點詞語意思;

(人閒——人寂靜心閒;空——空蕩蕩,沒有人;時鳴——不時鳴叫幾聲)

五星題——讀古詩,想象畫面(你喜歡哪一句——詩美,你描繪的景色也美)

(這樣的景色,給你一種什麼感受?——板書:山中月夜靜從哪裡能體會出?)

在朗朗的讀書聲中,我們結束了今天的古詩挑戰賽。我要祝賀每一位同學,你們不僅學會了《鳥鳴澗》,還掌握了一種自學古詩的方法,所以每位同學都是今天的獲勝者!

二、總結拓展。

同樣是歌頌明月,卻可以用“美”和“靜”來表達。其實古往今來,一輪明月曾讓無數文人墨客不惜筆墨,回憶一下,我們以前學過哪些與月亮有關的古詩?

想想看: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借明月思故鄉。

王維以月為友,在《竹裡館》中留下了“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的千古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描寫了海上月。

想必大家意猶未盡吧。我這裡位同學們推薦一些與明月有關的古詩。

李白《關山月》

蘇軾《中秋月》

李商隱《霜月》

白居易《江樓月》

同學們,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感興趣的同學課下可以繼續蒐集,美美得讀一讀,也試著為明月寫一寫詩。

六、板書設計:

古詩二首

鳥鳴澗

山中月夜

月夜

12古詩二首教案篇5

教材分析:

本課的兩首古詩是唐代詩人王之渙、劉禹錫有關黃河的詩歌。《涼州詞》寫的是邊塞的荒涼,《浪淘沙》寫的是黃河的蜿蜒曲折,流程較長。瞭解詩歌的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是本課的學習重點,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是學習難點。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瞭解詩歌的大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3.體會詩人是怎樣展開豐富的想象的。

關鍵處處理:

利用教學課件,直觀演示,理解作者表達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讀、讀出古詩的韻律,加深理解。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錄音機、磁帶、課文插圖等。

學生:按要求預習課文,查閱作者的有關資料。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涼州詞》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我們剛剛學習了有關長江的文章,同長江的熱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黃河的凝重、悲涼。從古到今,黃河也是詩人們描寫的物件之一,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兩首有關黃河的詩歌。

二、學習《涼州詞》。

1.簡介作者王之渙。

2.解釋題目。

3.初讀課文。播放錄音,範讀。自由練讀,指名朗讀,分男女生朗讀。

4.理解詩意。

(1)分小組合作學習,根據查閱的有關資料,理解詩意。

(2)全班交流,結合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理解詩意。

5.想意境,悟詩情。

(1)自由讀詩歌,思考: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指生讀詩並交流。結合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體會到:這首詩通過描寫邊塞、玉門關的荒涼,表達了作者的孤獨、悲涼的心情。

6.有感情地齊讀這首詩。邊讀邊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7.練習背誦。先自由練習背誦,再指名背誦。

三、誦詩會。

學習夥伴還會背別的古詩,你們也一定行!把自己積累的古詩有感情地背給同學們聽。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教學《浪淘沙》

教學過程:

一、背誦《涼州詞》

1.指名背誦。

2.全班集體背誦。

二、學習《浪淘沙》。

1.初讀課文。播放錄音,範讀。自由練讀,指名朗讀,分男女生朗讀。

2.理解詩意。

(1)分小組合作學習,根據查閱的有關資料,理解詩意。

(2)全班交流,結合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理解詩意。

3.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1)再讀詩歌,思考:這首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是怎樣體會到的?

(2)討論交流,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誦讀詩歌,想象詩歌描寫的情景,進一步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5.練習背誦。先自由練習背誦,再指名背誦。

四、體會詩人是怎樣展開豐富的想象的。

1.自讀詩歌,想一想詩人是怎樣展開豐富的想象的?

2.小組討論後,全班交流,結合詩句具體談。

五、填寫"我的視角"。

1.閱讀丁丁、鼕鼕的視角,自讀課文,填寫"我的視角"。

2.先小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六、配樂朗誦詩歌。

七、課時小結。

作業設計:

1.背誦並體會詩的思想感情。

2.預習下一篇課文。

板書設計:

涼州詞 浪淘沙

孤獨 蜿蜒曲折

荒涼 流程長

同情 激奮

12古詩二首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會認“曉、慈”等12個生字,會寫“湖、蓮”等8個生字。掌握多音字“行”。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能初步瞭解詩句的意思,說出詩句描繪的畫面。

3、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識記生字,背誦古詩。

2、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畫面,品詩賞句,感受詩人所描繪的美景和詩人的心境。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揭題匯入

出示詩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1、指名讀、齊讀。教師注意指導“淨慈寺”的讀音及詩題的停頓。

2、相機解釋“淨慈寺”和“林子方”。

3、從詩題當中你知道了什麼?想想詩題是什麼意思。

(詩人楊萬里)早晨從淨慈寺出來送別他的朋友林子方。

二、朗讀古詩,識記生字

1、朗讀古詩。

(1)學生自由朗讀古詩,爭取讀得正確、流利。

(2)同桌互讀,檢查指正。

(3)聽朗讀音訊,指名讀,指導古詩要讀得字正腔圓、抑揚頓挫、有節奏感。

(4)分組比賽讀,讀出詩的韻味。

2、學習生字。

(1)學生根據讀詩的感受,指出不好讀的字,教師指導。

(2)玩一玩“快樂連連看”遊戲,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三、再讀古詩,整體感知

1、教師讀古詩,學生仔細聽,思考下列問題:

這首詩寫的是哪個季節?這首詩寫了些什麼呢?

2、小組內交流後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板書。(西湖六月風光:蓮葉荷花)2、這首詩的作者是代詩人。這首詩寫的是(季節)西湖的美景。

四、品析詩句,想象意境

過渡:我們知道詩人在詩中寫了西湖六月的蓮葉和荷花。那麼詩中具體是怎樣寫的呢?

1、出示: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1)自由讀第一句“接天蓮葉無窮碧”,你從詩中看到了什麼樣的蓮葉?(碧綠碧綠的蓮葉無窮無盡的綠色)

①你是從哪裡讀出來的?(接天無窮碧)

②出示圖片,引導學生觀看,體會這句詩。

③請學生來講一講自己看到的畫面,說一說詩句的意思。

④讓學生解釋“接天”的意思,教師引導學生領會。(荷葉挨挨擠擠,往遠處看,看不到盡頭,彷彿與天相接了。)

⑤指名朗讀。指導朗讀時語速放慢,讀出壯觀的感覺。

(2)讀“映日荷花別樣紅”,在這一片碧綠之中的荷花又是怎樣一番景象呢?

①“別樣”是什麼意思?

②這西湖六月的荷花果真特別的嬌豔,你看,她紅得像什麼?(圖片展示)

③這荷花為什麼這麼紅?(映日,在太陽的照射下)還有什麼原因?(在荷葉的映襯下)

(3)詩人是早上從淨慈寺出來送別林子方的,此時的太陽是朝陽,同學們再想想,在碧綠的荷葉上,你還能看到什麼?(晶瑩的露珠……)(齊讀詩句)

2、出示: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1)這兩句詩告訴了我們什麼?(地點:西湖時間:六月)

(2)為什麼詩人會說西湖六月的風光“不與四時同”?

(3)指名讀,指導學生讀出讚歎的語氣。

3、有感情地朗讀整首詩。

(1)看著這樣一幅圖,假如你是詩人楊萬里,來盡情地讚頌一下這六月的西湖吧!誰來讀讀這首詩?(指名朗讀)

(2)師配樂朗誦,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畫面,再說說看到了什麼樣的畫面。

(3)全班入情入境地誦讀全詩。

五、指導寫字

學習“湖、蓮、窮、荷”4個生字。

1、出示生字課件,指導學生觀察生字結構及書寫順序。

2、進行口頭組詞訓練,加強記憶。

3、學生描紅,教師巡視指導。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小組比賽,背誦《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2、匯入新課:上節課我們和詩人楊萬里一起欣賞了西湖六月的美景,這節課我們再一起來學習“詩聖”杜甫寫的一首《絕句》,走進古詩的世界,去感受古詩中如畫的春天美景吧。(板書課題:絕句)8、默寫《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按上節課的方法,自讀學習。學習生字,進行識記,讀準字音。

2、交流自學情況。

(1)出示卡片認讀生字,說說自己是用什麼方法記住這些字的。

(2)個別字注意擴詞練習,加深對字意的理解,促進識字。

3、指讀詩句。抓住重點的字音進行指導。

三、想象畫面,理解詩意

1、理解第1、2句。

(1)你們從詩句中讀出了哪些景物?(黃鸝、柳樹、白鷺、青天)

(2)“鳴”是什麼意思?(叫)“翠柳”指什麼?(碧綠的柳樹)

(3)此時正是春天,想一想:詩人看到的會是一棵怎樣的柳樹?(引導背誦《詠柳》)

2、齊讀第二句詩,理解“行”“上青天”。(行:行列。上:飛上。青天:藍天。)

3、理解3、4句。(展示圖片,加強對詞語的理解)

(1)“窗含”是什麼意思?(窗對著)“千秋雪”指什麼?(終年不化的積雪)

(2)“泊”是什麼意思?(停泊靠岸)

4、指名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1)、解釋下列字詞。

鳴:泊:千秋雪:

(2)、找出古詩中表示顏色的詞語。

(3)、根據意思寫詩句。

(4)兩隻黃鸝在翠綠的柳樹上歡快地唱歌。

5、這首詩是怎樣描寫景物的呢?(由近及遠)

6、結合插圖想象說話,說說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美景,並體會詩人的心境。(表達了詩人閒適的心境和開闊的胸懷,同時也表達了對閒適、寧靜的生活的嚮往。)

(1)透過窗戶看得見西嶺上終年不化的積雪。

四、指導寫字

書寫“絕、含、嶺、吳”4個字。

1、引導學生從字形、結構等方面進行觀察。學生找出自認為難寫的字,並把自己提醒大家書寫時需要注意的地方說清楚。

2、教師範寫,邊寫邊強調需要注意的地方。

“含”和“嶺”中都有相近的部分,注意“含”的上部是“今”,“嶺”的右邊是“令”。

3、學生書寫,教師巡視指導。組織學生進行相互評價。

[教學板書]

15古詩二首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絕句

六月西湖蓮葉:接天,無窮碧

荷花:別樣紅

莘綣獠揮腖氖蓖

黃鸝叫白鷺飛

千秋雪萬里船秀美

[教學反思]

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體會到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在本課教學中努力創設情境,營造氛圍,讓學生彷彿置身於自然美景中。

在教學《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這首詩時,我遵從了從整體感知到品讀悟情,再到感情誦讀的教學規律。在教學中,我力求做到教學從學生出發,落實讀,悟,品等每一個環節,讓學生感受到詩中的美景。在教學《絕句》這首詩時,我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更鼓勵學生想象詩句描繪的景色,理解詩意,讓學生能夠體會到古詩的意境美。

12古詩二首教案篇7

[教學設想及依據]

1、依據新課標要求,加強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教師儘量少講析。

2、讓學生進行大量的語文實踐。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能以講析代替實踐。

3、教學採用四步法:聽讀、譯讀、說讀、背讀。

[素質教育目標]

知識教學目標:1、初步瞭解一些詩歌的常識。

2、瞭解詩歌朗讀的一些技巧,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3、通過品讀詩歌的語言理解其內容,體會其情味,領悟其意境。

4、啟發學生創新寫作,在領會詩歌意境的基礎上培養學生髮散思維的能力。

能力訓練目標:1、培養學生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2、通過詩歌意境的再加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加強修養,陶冶情操。

情感訓練目標:通過朗讀、賞析、創新、寫作激發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情,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1、體會詩歌所描繪的竟境。

2、領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難點:聯絡詩歌意境,進行創新寫作。

[教學用具]錄音機

[課時安排]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激發興趣瞭解詩歌

中國是詩的國度,尤其是中國古典詩歌博大精深,有很多創世佳作,它們

內涵深刻,意存高遠,包含許多哲理,學習一點古詩文,有利於陶冶情操,加強修養,豐富想象。大家從兒時起就開始接觸中國古詩,你永遠也不會忘記那些兒時的啟蒙詩,你們還記得李白的《靜夜詩》嗎,我建議全班一起背誦,來體會一下詩的情味美,感受詩的音樂美。(全班齊背《靜夜詩》)你們都喜歡詩嗎?為什麼?(歸納詩的特點)今天我們再來和大家一起學習二首古詩《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黃鶴樓》。這節課我們要完成四個任務:

1、聽讀——劃分節奏

2、譯讀——理解內容

3、說讀——體味情感

4、背讀——積累詞語

二、第一個教學板塊,聽讀——劃分節奏學會朗讀

1、聽讀詩文,劃分節奏

放錄音,要求學生邊聽邊用筆在課本上劃分節奏,可以小聲跟讀,注意兩詩的節奏劃分規律。

2、學生回答,總結規律

教師引導,詩歌從內容上可劃分為為敘事詩和抒情詩、寫景詩等。從體裁上可分為律詩和絕句,而律詩有八句,絕句四句。劃分節奏的規律分別為“二二一或二一二”、“二二一二或二二二一。”

3、學生齊讀,體會詩歌節奏,掌握讀詩的方法。

[以上教學板塊讓學生掌握了詩歌朗讀方法,現學現用]

三、第二個教學板塊譯讀——理解內容領會意境

1、指導學生大聲讀課本下面的註釋,讀一句詩翻譯一句,允許學生進行討論。

2、討論後可以互相譯讀。

3、分別請幾位學生示範譯讀這兩首詩,教師更正,歸納總結。

教師小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初唐四傑之一。這是一首送別詩,寫的是離別之情,但由於詩人開闊的胸懷,完全沒有給人一種因離別而悲傷的情調。《黃鶴樓》則是攬勝懷古思鄉的名篇。它把神話與現實、古與今、情與景熔為一爐,創造了一個蒼茫開曠的詩歌境界。相傳李白在黃鶴樓想題詩,見了崔顥的作品後便感慨地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此板塊以學生譯讀為主,達到完成詩意理解的目的]

四、第三個教學板塊,說讀——體味情感創新運用

1、再讀詩文,讓學生在讀中領會詩人的情感。

強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達詩人對友情的堅貞信念和對世事曠達的情懷。而《黃鶴樓》則表達了詩人懷古思鄉的情感。

2、在品味詩人情感的基礎上,讓學生按以下要求寫作:

假如時光倒流,假如你就是王勃或者崔顥,請你把他們的詩文改成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3、分別請學生交流自己的短文。

[此板塊以學生寫作為主,培養了學生創新能力,並豐富了學生的想象]

五、第四個教學板塊,背讀——積累詞語再悟美文

教師要求學生採用正確的朗讀方法,分男女生再讀全詩文,然後合上書,當堂背誦,亦可請個人示範背讀。

六、回味小結

通過這兩首詩的朗讀、感悟與創新運用,讓每位同學都已掌握了正確的讀詩、賞詩的方法,並激發我們更加珍視朋友間的感情、熱愛家鄉,提高了同學們的審美能力。

附板書設計:

古詩二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黃鶴樓

聽讀——劃分節奏221或2122221或2212

譯讀——理解內容送別思鄉

說讀——體味情感豁達惆悵

背讀——積累語??

12古詩二首教案篇8

課題

古詩二首

課型

新授課

設計說明

本課安排的是兩首古詩,分別是唐朝詩人王之渙寫的《登鸛雀樓》和唐朝詩人李白寫的《望廬山瀑布》。兩首古詩都用凝鍊精妙的語言描寫了祖國雄偉壯麗的自然風光,兩首古詩意境深遠,極具畫面感。《望廬山瀑布》更是富有神奇的想象力。基於教材特點,在教學中,通過圖文對照,想象畫面,充分利用插圖來展現美,發揮想象充實美,聯絡生活發現美,進而動情地表達美。

兩首古詩文字優美,充滿韻味。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使學生和作者產生共鳴,理解作者的心情,同時又使學生的朗讀能力、閱讀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時,採取靈活多樣的識字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識字活動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從而提高識字教學的有效性。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重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抓住重點詞句,通過觀察畫面,展開合理想象,理解詩句的意思。(重點)

3.能體會詩句的意思及蘊含的哲理。(難點)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能夠藉助拼音把課文讀通順。(學生)

2.製作多媒體課件。(教師)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環節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教學提示

一、談話匯入,引出古詩(用時:5分鐘)

1.引導學生背誦自己積累的古詩。

2.教師板書《登鸛雀樓》,教學生識記“樓”字。

3.結合學生質疑介紹“鸛雀樓”。出示圖片。

4.介紹詩人王之渙。

5.範讀全詩,指導朗讀。

1.學生背誦自己學過的古詩。

2.學生認讀“樓”,再想一想怎樣記住這個字。

(1)學生跟著老師範寫進行書空“樓”。

(2)說說注意點,並臨寫一個。

3.學生讀題質疑。欣賞圖片,瞭解“鸛雀樓”。

4.瞭解詩人王之渙。

5.跟著老師朗讀古詩,讀出節奏。

1.學生交流自己學過的古詩不多,它的作用是創設一個詩歌的氛圍。

2.鸛雀樓、詩人的資料只需老師簡單介紹即可,而瞭解鸛雀樓的雄偉壯麗是為學習詩歌做準備的,所以應該用圖片介紹。

二、圖文結合,細讀品味(用時:25分鐘)

1.教師朗讀古詩,引導學生圖文對照,想象詩人看到了怎樣的景象。交流過程中相機地說出一些詞語幫助學生積累。如:山窮水盡、層林疊翠、煙消雲散、名山大川等。

2.指導學生讀詩句,師生合作畫簡筆畫,理解“白日”“依山盡”。

3.指導學生說說第一、二兩句詩中描繪的畫面。

4.引導學生聯絡生活發揮想象:小朋友,見過夕陽西下的景象嗎?看到這麼美的情景你會情不自禁地說些什麼呢?

5.指導朗讀,讀出詩中描繪的意境。

6.指導想象:如果再往上走,還能看到哪些景象呢?

7.教師小結:是呀,要想看到更多的美景,還得繼續向上攀登。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

8.指導學生找到詩中描寫這個意思的詩句。

9.指導朗讀,理解“欲窮”“千里目”“一層”。

1.學生聽讀,思考:詩人看到了哪些景物?哪幾句詩寫出了這些景物?(1)用筆在詩句中圈畫出來。(2)圖文對照,想象畫面,並用“看到了()的____”的句式說說這些景物。(3)認真讀詞語。

2.自由讀第一、二兩句詩,和老師一起畫簡筆畫,理解“白日”就是指太陽。“依山盡”就是指太陽靠著青山,慢慢往下落,直到最後消失在天邊。在理解詞義中識記“依”“盡”。

3.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第一、二兩句詩中描繪的畫面。

4.想象:假如自己看到了這樣的景色,會說些什麼?

5.有感情地朗讀第一、二兩句詩。

6.想象:再往上登,還會看到哪些景物?(如:船隻、飛鳥……)

7.聽老師小結,再從詩句中找到後兩句,理解詩歌蘊含的道理: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遠。

8.理解“欲窮千里目”的意思,瞭解“千里”不是真的指一千里,而是指很遠。

9.有感情地朗讀詩句。理解“一層”指很多層。

1.這首詩是五言絕句,學生要想領會這二十個字中描繪的意境以及蘊含的道理是不易的,需要老師渲染氣氛,讓學生通過圖文對照、聯絡生活實際的方法進行想象畫面。

2.古詩很凝鍊,在指導學生理解字詞的時候,要避免簡單告知,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引導學生理解,如根據詩句合作繪畫等。

3.古詩的意境深遠,無需學生多講,要在學生想象的基礎上,指導他們運用多種形式進行朗讀,在朗讀中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作者的情感。

三、出示生字,指導書寫(用時:8分鐘)

1.課件出示本課生字:“依、盡、層”,再次認讀,並練習組詞。

2.指導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書寫注意點,並指導臨寫。

3.教師範寫生字,重點講解“盡”的書寫要領。

4.教師利用投影儀展示同學的書寫成果,組織交流反饋。

1.學生認讀生字並組詞,比一比誰組得多。

2.學生觀察並交流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書寫注意點。

3.觀察老師範寫,一邊觀察一邊做書空練習。

4.同桌、全班互相交流,指出書寫的優點和不足,並改進。

1.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觀察生字的特點。

2.重點指導“盡”,引導學生抓住漢字書寫規律。

四、課堂小結,佈置作業(用時:2分鐘)

1.教師對課堂學習情況進行總結,鼓勵學生採用多種方法識字。

2.佈置作業: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將詩句中描繪的畫面講給家長聽。

1.學生從老師的總結中知道:要多動腦筋想多種方法學習生字。

2.學生完成作業,並請家長對自己的作業做出評價。

教師可以建議家長從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順、是否能讀出不同句子的不同語氣等方面進行評價。

第二課時

教學環節

教師指導

學生活動

教學提示

一、複習回顧,匯入新課(用時:3分鐘)

1.教師引導學生背誦古詩《登鸛雀樓》。

2.教師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詩中描繪的畫面。

1.學生背誦古詩。

2.用自己的話說說詩中描繪的畫面。

教師必須要求學生說出完整的句子,鼓勵學生採用不同形式說詩中描繪的畫面,進而豐富學生的語言表達形式。

二、理解詩題,知曉詩人(用時:5分鐘)

1.介紹詩人李白。出示ppt資料。

2.板書詩題,指導學生讀題,讀準“瀑”“布”。識記這兩個生字。

3.指導學生用“補白”的方法,說說題目的意思。

4.出示圖片,欣賞廬山瀑布,感受瀑布的形態。

1.聽老師介紹詩人李白,瞭解他的詩歌特色。

2.朗讀題目,讀準字音。交流識記方法。

3.用自己的話說說題目的意思。

4.看圖說說瀑布的樣子,瞭解廬山。

教師要教學生用補白的方法說題目的意思,從而為下面理解詩句打下基礎。

三、初讀疏通,初知詩意(用時:15分鐘)

1.出示帶拼音的詩句,指導學生朗讀古詩,相機正音:讀準“紫煙”。

2.認識生字:相機區別“爐、煙”,學寫生字“照、爐、煙、掛、川”。

3.指名讀整首詩,糾正、齊讀。

4.指導學生讀出詩的韻律。

讀古詩特別要讀出詩的韻律美,韻腳一定要讀準,讀到位。(如“煙”“川”“天”)

5.出示詩的停頓及重音,範讀並指導讀出古詩的節奏美。

1.學生自主朗讀古詩,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認識生字,交流識記方法,區別“爐、煙”。

3.在教師的指導下練習書寫生字“照、煙、川、掛”。把難寫的字多寫幾遍。

4.朗讀全詩,在老師的指導下讀準韻腳。

5.學著老師的樣子讀出詩歌的節奏。

1.教師要不遺餘力地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出節奏。

2.在指導生字書寫的時候,要發揮示範的作用,要能及時反饋。

四、再讀課文,圖文對照,想象畫面(用時:15分鐘)

1.指導學生圖文結合,想象畫面,說說看到了什麼。

2.播放廬山風光片,飽覽廬山秀美的風光。教師解說。

3.指導朗讀第一、二兩句詩。理解詩意。

(1)指導學生體會“生”“掛”的精妙。是誰把瀑布掛在了山上?

(2)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4.指導學生細讀第三、四兩句詩,理解字詞,感受詩歌意境。

(1) “飛”“直”寫出了瀑布的什麼特點?

(2)感受“三千尺”的誇張用法。

(3)補充“銀河”“九天”各指什麼。

(4)“疑”是什麼意思?作者“疑”什麼?詩句的意思是什麼?

(5)指導學生朗讀詩句。

5.小結:由瀑布到銀河,這是作者的一種奇特的聯想;將瀑布的高大、急的特點展露無餘。

6.指導配樂有感情地朗讀。

7.指導背誦。

1.圖文結合,想象畫面,說說看到了什麼。

2.欣賞廬山風光,感受大自然的美景。

3.讀第一、二兩句詩,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1)思考、交流:一個“生”字就把香爐峰描繪成一個仙境,把雲霧寫活了;是大自然把瀑布掛在了山上。體會“生”“掛”用法的精妙。

(2)有感情地朗讀第一、二兩句詩。

4.默讀第三、四兩句詩,圖文對照思考交流:

(1)“飛”“直”寫出了瀑布的高、筆直的特點。

(2)感受“三千尺”的誇張用法,突出瀑布長的特點。

(3)通過資料瞭解——銀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現出一條明亮的光帶,夾雜著許多閃爍的小星,看起來像一條銀白色的河。九天:天的處。古人認為天有九重,的一重稱為九天。詩裡形容極高的天空。

(4)理解“疑”,瞭解作者的想象。

(5)感受瀑布從極高的地方傾瀉而下,體會壯麗的景象。

5.聽老師總結。

6.聽音樂,有感情地朗讀。

7.背誦古詩。

1.理解詩句,教師要指導學生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感受詩句的優美,品味詩人用詞的精妙,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2.對於詩中涉及的誇張的修辭方法,教師不多強調術語,讓學生在想象裡、在朗讀中自然體會。

五、佈置作業,拓展延伸(用時:2分鐘)

佈置作業:蒐集其他描寫瀑布的詩歌讀一讀。

在家長的幫助下,蒐集有關瀑布的其他詩歌,並且讀一讀。

如果孩子能力強,也可以寫一寫,還可以為自己的小詩配插圖。

標籤:詩二首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