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二年級退位減法的教學反思範文9篇 《省略、借位、限制——二年級退位減法的教學反思》

本文主題是二年級退位減法的教學反思,作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呈現教學目標、過程與效果,並探討了一些教學策略與方法,對於提高學生數學學習能力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二年級退位減法的教學反思範文9篇 《省略、借位、限制——二年級退位減法的教學反思》

第1篇

退位減法既是本單元的重點,也是本單元的難點,通過幾節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反思:

(1)從課堂中捕捉資訊,體會方法。和前面的不同,加法對於小棒的操作最重要的一點在於知道夠十個就可以捆成一捆就可以了,而減法中個位不夠減就需要學生思考整捆的小棒如何操作;課堂上我發現孩子在操作的時候,已經有意識的知道要拆一捆小棒,在這個地方我們可以停下來問:“你為什麼要拆開一捆小棒?”學生能夠回答“個位不夠減我要拆一捆”,然後讓學生再操作。接下來在小結的時候就可以提煉這個方法了,當然可以深一步的問道:一捆就是一個什麼,它是多少個一?

(2)及時引導,為計算做好鋪墊。同樣,在這節課中計數器的操作無疑也是一個難點,特別是撥一個十要能夠想到同等的表示就是要在個位上撥10個算珠;學生很難想到。我想原因是因為以前我們一直強調的是滿十進一,而且是一種順向的思維,今天則要做的是逆向的思維,難度上比較大。所以我們在學生操作的時候要引導學生思考,“個位上什麼也沒有,怎麼辦?能不能借一些過來?借一個十,實際上就是多少個一,可以怎樣去表示?”最後,還要讓學生上臺來演示說說操作的方法;並且這種方法可以作為一個重點,因為他是直接為後面的豎式計算作鋪墊的。

(3)重視練說結合,鞏固方法。在後面的試一試和練習題中要多問學生你是怎麼想的,把你的思考過程說出來。我們可以給學生一個模式:個位上幾減幾不夠減,向十位借一個十,用十幾減幾,十位上是幾(減一個後的數)減幾,差就是幾十幾。

這樣一邊練一邊說對學生技能的掌握應該有一個比較好的效學生出現的問題:

(1) 個別學生相同數位對不齊。這幾個學生要進行單獨輔導,讓他們認清數位,知道數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

(2) 個位不夠減,知道從“十位退一”,在個位上加十再減,但是計算十位和十位相減時,學生不把借的“一個十”給還上再減,致使整個計算結果多了十。

(3)個別學生在列豎式時,落寫減號,等號後的得數忘總之,作為一名教師要有耐心,要把機會讓給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孩子在啟發中互相創新,在啟發中激起探究的熱情。在這過程中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共同促進學習氛圍的形成,對學生今後的發展,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二年級退位減法的教學反思範文9篇 《省略、借位、限制——二年級退位減法的教學反思》 第2張

第2篇

本單元主要有這樣的三個內容——口算、筆算和估算。在複習的過程中,我先讓學生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並說說口算過程以及要注意哪些方面。接著是複習筆算,我呈現幾種型別的錯例,讓學生總結提醒要注意哪些方面,然後加以聯絡。估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是單元的一個難點,我要求學生只要能掌握簡單的估算方法。整節課下來,思路還算清晰,要點都落實到位。

我們天天要求自己要“授之以漁”,而實際上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還是很不夠的。剛開學,我就非常注重學生作業書寫的習慣,要求他們把字寫端正,列豎式要規範等,一段時間下來,孩子們在這方面還是做得比較好的。但讀題的習慣還存在問題:比如有的孩子對解決問題的題目只讀一遍就匆匆動筆,導致方法錯誤。有的孩子拿到題目就列豎式,導致抄錯數字的現象相當嚴重。另外,做完作業後不會檢查也是導致計算錯誤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3篇

本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是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的第一課時,其重點難點就是讓學生理解,當個位不夠減時,從十位退1當作十。為了突破這一重難點,我讓學生通過擺小棒和小組內的合作交流來理解其意義。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此類題大多學生都會算。所以我們要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藉助已有的知識經驗自己去探究,去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作為教師不要去為學生設計“過渡題”“樣板題”,這樣容易把學生帶入教師預設的方法中。應該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比較,分析,選擇適合自己的計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認同書本上相對較好的方法。

此外,我們還需要為學生創設出一個寬鬆民主的學習氣氛,留給學生主動提問、主動分析、暢所欲言的空間。鼓勵學生多想、多說、多發言。

在這節課中,我也發現了許多自己在教學方面的不足之處。對於課堂生成資源運用的不靈活。當學生提出不一樣的想法時,不能很好的順著學生的問題引入到新課中。學生小組合作交流不熟練,動手能力還有待提高。在擺小棒過程中,有極個別小組出現了用小棒擺出數字造型的現象。這些都是我在日後的教學活動中需要改進之處。

第4篇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的筆算,授新課時,我直接出示了例題 讓學生自主探索,目的是留給學生充分思考的空間,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是100以內筆算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學生理解算理、掌握演算法有一定的難度。為了讓學生理解個位不夠減時,從十位退1這個重點,在教學中,我採用了“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遷移到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通過教具操作與演示,放手讓學生互相交流說出計算方法,掌握寫豎式過程。在合作交流彙報中,學生有不同的思路,再從中再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計算方法,旨在提高計算速度。

整節課雖然我放手讓學生獨立計算、比較、發現。注重體現學生參與探討演算法,教學中顯得也較輕鬆。但在做課後練習時,有很多的地方出現錯誤,有些學生在寫豎式時,出現兩位減一位的個位對了十位上,有的個位不夠減向十位退了1,計算時十位漏減退的1;在列豎式時減時個位不夠減,不向十位退1,而是用下面的數減上面的數,或者直接用大數減小數。

最後突然想起一句小兒歌提醒學生在計算過程中,提高計算的準確率。不夠減先退位、做個標記戴頭上。個位夠減繼續算。十位減1要牢記。

第5篇

“退位減法”是本單元的難點。上這節課的時候,我先讓學生們通過擺小棒來理解算理,再來教學豎式的計算。在突破難點時,學生還是能夠根據一年級學的知識不夠減可以拆開一捆小棒,拆開一捆就是10根。所以在這一環節上學生學的還是可以的。

第一、個位借了十位的一捆也就是10根,有一些學生不知道最後個位是多少了,只記得借了十根來,如51—36,以為個位算10—6。應該是個位本來有1,借來10就是11,所以是11—6。這是有些學生容易錯誤的地方。

第二、十位借給個位1個以後,學生也打了退位點,但是在實際的計算過程中還是容易漏掉減去1。如51—36,十位是本來是5—3,實際上5已經借掉了一個應該是4—3,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有掌握。

總體來說,這節課的計算是個難點,應該讓學生多說算理,多練習,只有真正理解意思才能正確計算。

第6篇

本課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基礎上教學的,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理解和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在本節課在教學中,我做到了以下四點:

先複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因為它是學習100以內退位減法的基礎。以開火車的形式把全班同學都檢查了一遍,發現孩子掌握得還不錯,都能很快說出得數。那麼本節課的關鍵就是理解算理了。

2、是比較適當的採用自主、合作等形式,強化重點、突破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的'口算方法,難點是它們的算理,即為什麼要退位和怎麼樣退位,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在教學中,因為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我首先給他們時間讓同學們獨立的想3—7夠減怎麼辦?學生回答中,教師抓住“拿出一捆把它開啟”這一句話,並讓每人都知道後,再展開同學間的互說互擺環節,通過自想——反饋——互說——互擺——再反饋,學生已經弄清了本節課的關鍵性內容的實質。

3、是加強演算法多樣,通過比較優化演算法。我通過擺小棒幫助學生理解算理。

演算法一:從10根小棒中去掉8根剩下2根,再和14根合起來是16根,即10—8=2,14+2=16

演算法二:把24根分成10根和14根,即14-8=6,10+6=16。

演算法三:從24根先拿出4根,是20根,再拿出4根還剩16根。

克服了過去的題海戰術,強調了少而精的練習。注重了練習設計中的生活性、層次性、多樣性等。

第7篇

在一年級的時候學習了簡單的整十數加一位數的加法和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所以本學期的第二單元安排了兩位數加減法的筆算。這部分內容包括兩位數的不進位和進位加法,兩位數的不退位和退位減法,兩位數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以及兩位數加減法估算等。

學習本單元的時候由於有了一年級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所以學習起來就比較容易了,所以教師只要把握住本單元的重難點(筆算兩位數的加減法)就可以了,學生第一次進行列豎式,在上課的時候我抓住重點讓學生掌握豎式的書寫格式,做的時候能做到不忘記進位和退位,只靠教師的講解是不可以的,我在教學的時候我讓學生通過各種練習知道列豎式的注意事項,還有就是通過同桌互相指出自己的錯誤之處,這樣學生既可以互相學習,也可以互相幫助,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掌握到的知識是自己的而且十分牢固,在今後做題的時候也會時時提醒自己應該注意的地方。

學會了加減法的筆算,接著就是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所以在教學的時候我緊密練習生活,從身邊的事例出發,讓學生幫別人解決問題,比如買東西的時候要花多少,還應找多少,讓學生切身體驗。

學習本單元的時候我注重了知識之間的遷移,重視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經驗從而構建新的知識,消除了學生的陌生感,這樣學生學習的時候就會很有興趣,最終易於理解和接受了,還有我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利用擺小棒的方法,力求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讓學生在玩中學習,學生的積極性也很高,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率。不過也有不足的地方就是自己對學生的評價比較少,今後多學習一下如何正確的評價學生。

第8篇

?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是在學生學習了《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法》和《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基礎上教學的,在之前的退位減法的教學中,學生已經掌握了退位的基本思想:“個位不夠減,要從十位退一作十”的想法,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計算基礎,並且懂得運用豎式計算,因此在教學這部分內容時,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和技能。所以在本節教學中,我主要讓學生自己通過教材例題中的數學資訊提出不同的問題,從而進一步運用列式進行豎式計算。

低年級學生對學習充滿了好奇,就像剛學步的娃娃,雖須大人扶著、牽著,但他們也喜歡自己去闖。所以,我在教學中注意培養他們獨立閱讀數學書的能力。先讓學生帶著“巴黎比北京少多少票”這樣的問題閱讀教材,學習從例題中找出相關、有用的數學資訊後針對問題展開思考,進而培養學生養成閱讀教材後試做習題的習慣。

閱讀教材只能供給知識的材料,若要據為己有,必須依靠思索之力。因此,當學生自主得出算式“56-18=”時,我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實踐操作去發現方法。然後在合作交流中讓學生的思維發生碰撞,達到互相啟發,共同進步的目的。彙報方法時我向學生提出質疑“我們上節課學習的不退位減法個位上6減2是夠減的,可今天這道題個位上6減8不夠減,怎麼辦?”我讓他們藉助已有的知識經驗自己去探究,去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培養學生“多種選優,擇優而用”的科學研究態度,認同教材中提供的相對較好的方法。最後通過小組討論自己總結出筆算減法要注意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減起;如果個位不夠減就從十位退1。十位退1後不要忘了減去退去的1等等。

在本課教學中,也存在著不足之處。由於課堂時間把握不當,只做了一些基本練習,缺少了一些提高性練習,因此,沒有辦法對學生的知識技能進行強化訓練。在今後教學中我應重視課堂中的練。

由於學生學具帶得不全,只有部分孩子進行了操作,而且很多孩子不能把操作的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我就利用課件進行了操作演示,讓孩子們跟隨演示一起說過程,只有幾個孩子能流利的表達,在今後的教學中,還要加強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

第9篇

這個星期一直在教學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計算,在這之前已經學習了口算不退位兩位數減兩位數;與此前最大的區別在於現在學習的內容需要退位,因此在學習的層次和難度上就有了一個高度。為了突破退位這一難點,我利用“個位不夠減”的矛盾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讓學生產生“怎樣減”的願望,注重學生的動手操作,在例題教學中利用擺小棒和撥算珠,使學生比較形象地理解兩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初步體會個位不夠減,要向十位借一當十。然後列豎式來寫,注重介紹退位點的作用,讓學生口頭敘述計算的過程。在教學後面的試一試中,由於例題已經學習了個位上0減一個數不夠減的特殊情況,對於個位上不夠減的一般情況,學生有能力獨立探索,所以教師我大膽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嘗試。然後把2種不同的演算法展示給學生看,讓學生通過對比得出正確的寫法。最後進行筆算減法計算方法的歸納,這裡沒有直接告訴學生筆算減法的計演算法則,而是在學生經歷探索的過程,體會、感受計算的方法以後,用自己的話說說“筆算減法要注意些什麼”,這是對自己進行退位減計算過程的一次回顧、體驗、反思。在此基礎上師生共同總結出計演算法則,以幫助學生形成清晰的、完整的認識。

儘管我為本節課的教學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鑽研教材、設計教案、製作課件、錘鍊語言,但是在課堂教學中還是出現了許多不盡人意之處:學生擺小棒時有的不知所措,有的在玩,學生思考問題不主動,回答問題不積極,課堂氣氛顯得沉悶。我想這些與老師的教學藝術有很大關係,如果我善於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能夠吸引孩子們不斷思考,教學效果肯定截然不同。這將是我今後教學中努力追求的目標和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