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二年級連加連減教學反思範文3篇 "深入反思二年級連加連減教學,探索更有效的教學方法"

本文是一篇二年級連加連減教學反思範文,作者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進行了深入探討和思考,並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決措施。文章內容豐富、思路清晰,對於提高二年級連加連減教學質量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二年級連加連減教學反思範文3篇

第1篇

在學習這節課之前,學生已經熟練掌握了筆算加法和減法的方法。這節課的新知識就是,讓學生學會用豎式計算連加、連減的式題。教學中要緊緊抓住這一重點。這節課我把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他們自己學會知識。在教學設計上進行了如下的嘗試。

首先,為學生創設一個寬鬆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以幫農民伯伯收南瓜的情境貫穿於本課。由分小組收南瓜引匯出連加算式,再由李大爺,王叔叔運走南瓜引匯出連減算式,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濃厚起來。

在教學連加的豎式時,我引導學生嘗試列出自己所想的豎式,由於,我沒有限制他們的思路,完全讓他們自己思考。通過他們自己嘗試列豎式後,由個別同學發表觀點,其他同學可以贊同可以反駁。在這樣寬鬆的學習環境下,就出現了三種不同的豎式方法:一種是用兩道豎式來求出得數;一種是直接把三個數加在一起算出得數;另一種是先算出前兩個數的得數再加第三個數。在解決例1時,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得數,充分尊重了學生,提倡演算法多樣化,在寬鬆的學習環境下,學習非常樂意展示自己的思維。

其次,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教學例2,我是放手讓學生自己做,學生根據連加的堅式計算方法,自主探索連減的筆算方法。讓他們經過自己的切身體會,從而解決問題,發自內心的選擇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遷移能力,又體現瞭解題策略的多樣化。教學中引導學生注意,能口算的可以口算,要根據實際需要示活地選擇解題方法。

本節課的內容對於學生來說比較簡單,只要計算不要出現錯誤一般學生都會列對豎式。不過,因為加法可以三個數相疊進行計算,因此也出現了連減三個數一起相疊的豎式。從計算正確率來說,還有點讓人擔憂,以後還要強調計算時的細心和計算後的檢查!

在這次的教學過程中,我也找到了自己身上的很多的不足:

在對比三種豎式的優劣時,由於學生比較激動,只想贊成自己的想法,所以他們都爭著說自己的方法最簡便,最好。而且有的學生不知如何用語言來表達自己想法。這種情況下,我便草草結束了對每種豎式方法優劣的討論。由我簡單小結了一下:這些豎式都有優缺點,你們選擇自己適合自己的方法吧。這一問題的出現說明我在課堂教學中出現問題時的調控能力還有待於加強。

二、計算課在鞏固練習時應加大訓練力度。

由於我在教學豎式的不同方法時,多讓學生觀察其他同學的計算方法,並慢慢地細心計算,導致教學新知花費的時間過長。有的學生會出現不專心聽講,不認證傾聽其他同學的想法。這樣也導致了在練習用豎式計算的計算量是不夠的。我應該分層次佈置任務,這樣可能會讓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收穫。

新課標中強調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四導教學法中也明確提出在課堂中要引導、誘導、指導、互導,有利於學生學習。可是這節課我卻沒有充分運用四導的理念,沒有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列豎式的方法。這是我在潛意識中不夠重視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結果。在平時的教學中,我會在需要動手操作時讓學生一起去合作完成。其實,像這樣的計算課,也是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一個機會。

如果讓全班分組討論、交流,引導學生總結出連加、連減的計算方法,以及計算中應注意的問題。這樣使全體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不僅獲得了新知識,而且培養了觀察、分析能力和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我應該把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儘量用到每一節課中,最終,讓學生能夠站在講臺,把課堂還給學生。

通過這次的教學,我明白了自己有哪些不足的地方,在今後教學中,不僅要充分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更應該在教學中充分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習慣,還要提高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二年級連加連減教學反思範文3篇

第2篇

“從加到乘”是數學新教材第三冊第二單元中“乘法的引入”的第二課時。這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在上節課初步接觸了幾個幾,會寫連加算式的基礎上,讓學生懂得同數連加用乘法簡便,會把同數連加的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怎麼寫、怎麼讀,以及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新課程理念強調不要一味地“教教材”,而是“用教材”。“乘法的引入”這部分教材是由遊樂園、幾個幾和從加到乘三部分組成的。我將遊樂園作為一個貫穿全課的情境,利用這個情境展開從加到乘的教學。為此,我適當處理並拓展了教材內容。在引入環節,藉助課件讓學生觀察遊樂園裡划船的專案,數幾個3來引出同數連加。教材中是6個3,但現在的學生計算水平還是比較容易算出答案的。於是,我一邊引導學生數數有幾個3,一邊把6個3拓展到了10個3來進一步感知幾個幾。這樣,當學生要一口氣報出10個3連加的算式時,當他們看到長長的板書時,明顯地感到同數連加太繁了,造成一種強烈的衝突,他們迫切地想去找到用何種方法使同數連加的算式簡便,為乘法的引入打好了基礎。

接著讓學生採用了自學的方法。還有就是讓學生嘗試把同數連加改寫成乘法。學生看書自學後,他們是否真正理解了呢?這時,關鍵是讓學生交流,通過表達把這些知識內化。反饋後再通過進一步應用,引導學生把引入部分幾個幾的'同數連加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這個過程既是一種展現數學思維的互動的過程,也是一種數學文化的滲透過程。這個過程始終緊扣課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了加號和乘號、加法和乘法的關係。

第3篇

這節課我主要是想使學生在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的同時,接觸連加連減。購物是每個孩子都經常性接觸的行為,孩子們可以在熟悉的生活場景中進行連加連減的列式計算,讓運算順序、計算方法,潛移默化的得到掌握,使比較枯燥、抽象的數字生活化、形象化,增加了趣味性。同時在教學活動中,由於學生選擇商品的自主性較大,所以所列算式及計算過程也是不盡相同的,既強調了學生的自主性選擇,又增大了全體學生練習的數量。最後的購物環節,可以用來複習、鞏固、提高。

雖然是這樣設計的,但是由於我的原因,所以有許多問題存在:教學的層次不是很分明,新授課與練習課的分界不太清楚。教學的節奏應該有張有弛,數學課求快,是我的一個誤區,數學應該有快有穩,這樣學生才能學的又清楚,又不十分緊張。還有個別環節處理的不夠妥當,如:練口算時候用了開火車的方式,不利於面向大多數學生,類似的問題,應該多加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