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二年級退位減法教學反思範文12篇 深度探析:如何提高二年級退位減法教學效果?

本篇文章主要探討二年級退位減法的教學反思,並提供範文供教師參考。通過對退位減法概念的深入解析和教學策略的優化,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一知識點,提升數學學習成績和能力。

二年級退位減法教學反思範文12篇 深度探析:如何提高二年級退位減法教學效果?

第1篇

本課教案時,我為了較好地體現課程標準所倡導的理念,側重了以下幾方面:

1.注重創設生活情境。從學生熟知的生活事例,感興趣的事物引入,為學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體情境。在具體情境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積極性高漲,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以最佳的思維狀態投入學習。

2.加強知識間的對比。探索三位數退位減法之前,聯絡兩位數退位減法的方法。通過對比使學生產生認知上的衝突,突出退位減法中如何退位這一難點,通過比對使學生建立知識間聯絡,逐步形成知識系統。

3.突出算理,重視方法。通過嘗試計算、計數器演示、同桌互講等多種方式,逐步突破難點,幫助學生理解算理,從而更好地掌握方法。保護了學生自主發現的積極性,使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

4.在遊戲活動中,鞏固知識,提高能力。活動設計體現了趣味性、知識鞏固性、活動的開放性。設計注重關注學生情感,體現團結合作、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的精神。

二年級退位減法教學反思範文12篇 深度探析:如何提高二年級退位減法教學效果? 第2張

第2篇

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教學內容。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和“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計算基礎,並且懂得運用豎式計算,所以在本節教學中,我主要讓學生自己通過教材例題中的數學資訊提出不同的問題,從而進一步運用列式進行豎式計算。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是100以內筆算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學生理解算理、掌握演算法有一定的難度。為了讓學生理解個位不夠減時,從十位退一這個重點,在教學中,我採用了“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遷移到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通過教具操作與演示,我放手讓學生合作交流說出計算方法,掌握寫堅式過程。在合作交流過程彙報方法中,學生說出了不同的思路,說出各有各的好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我不僅深深的感到,作為一名教師要有耐心,要把機會讓給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孩子在啟發中互相創新,在啟發中激起探究的熱情。還要多讓學生髮表自己的演算法和見解,才能總結出更好的計算方法。在這過程中還要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共同促進學習氛圍的形成,才能對學生今後的發展,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整節課雖然我都放手讓學生獨立計算、比較、發現。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每學生參與探討演算法的過程,有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得到收穫,在教學中也較輕鬆。但是在課後從學生的作業看,有很多的地方出現錯誤,有些學生在寫豎式時,出現兩位減一位的個位對了十位上,有的個位不夠減向十位退了1,十位上不打點,十位漏減退的1,或者在列豎式時減時個位不夠減,不向十位退1,而是用下面的數減上面的數而做錯。通過課後反思,表面來看是一成功的課,但還有許多不足之處,例如:缺少了課堂的有效性,學生在課堂上只是掌握計算方法,心裡明白算理,能算出正確答案,缺少了動手操作。所以在今後課堂上,不但讓學生能動口、動腦、更重要是動手操作解決實際問題,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探討出不同的思路與方法,還待進一步地改進。

第3篇

這是三年級上冊連續減法例2,這是在學習了加法的基礎上學習的,這節課採取全生本的方式進行的,從整體上看孩子們思維活躍,發言積極主動,有質疑、有交流、有互動,孩子的思維得到了全面的調動。孩子在課堂上的思維碰撞已經基本成型。

從細節看,課前三分鐘環節還是向以前一樣,由孩子們按照原來的方式準備課前三分鐘的內容,第一道問題就震驚了全場,389+156=?這個問題要讓三年級的孩子口算確實存在難度,連我也有些蒙場。因此我決定對課前三分鐘進行改進,改成20以內加減法口算,因為這是一切計算的基礎。

整個課堂孩子反應非常好,傾聽仔細,發言積極,質疑非常到位,就到點上。我很是欣喜,孩子們計算的方法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多,都有些剎不住。原本以為很成功的一堂課,其實卻是失敗的。

1.只過分追求方法多樣性,沒有完成課堂教學的任務,缺乏練習的環節。

經過教研員的點化讓我茅塞頓開,在板書設計上,我應該把507-438這個算式下面的`位置流出來,專門進行豎式計算的演練,以此來突出重點——豎式計算。

教師還應該把控一下時間,在孩子彙報的方法過多時,教師應該選擇喊停,讓剩餘的方法放到課下交流,給孩子們一些練習的時間。

在方法多樣性的彙報上,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別人已經呈現的方法上進行改進,優化,提出更加優化有效的方法,而不是沒有層次的羅列。

如果是那樣的話層次會非常清晰,課堂會非常完美。有了專家的建議,我試著用上面的方法來講例3,整百數減三位數。相同的小研究設計,用專家指點過的方式進行授課,確實有不一樣的驚喜效果。不僅完成了教學任務,還讓孩子們完全展示了自己的方法,而且完成了教學目標。我十分興奮,這是我做生本以來的第一次興奮,刻骨銘心。

第4篇

?隔位退位減法》主要教學需要隔位退位的三位數減三位數的筆算,即個位不夠減需要從十位退位時,十位上是0,需要從百位退1。這是減法筆算中最複雜的一種情況,也是本單元學習的難點,對孩子的思維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由於本課難點不易突破,需要更多的時間讓孩子接受,所以在學生理解圖意後,我直接出示了問題,孩子列式“204-108”,提問:“怎麼算,先算什麼”,“先算個位,4-8不夠減向十位借1”,提問:“十位上是0,怎麼辦呢?”拿出計數器幫助孩子理解,先撥204顆珠子,演示“個位不夠減向十位借1,十位不夠向百位借1”的過程,逐步演示,引導孩子說出百位上的'1借給十位,十位借1給個位。明確:借完後,個位是14-8,十位是9-0,百位上1-1,最後得數是96。計數器演示完讓孩子有了直觀的借位過程後,再通過豎式計算,這裡我沒有讓孩子自主探索,而是在黑板上直接示範講解,再次明確算理。計算完後追問:“十位上為什麼是9-0,還有一個1哪去了”,讓孩子明白借給了個位。帶著孩子一起算完後,要求他們在課堂作業本上再獨立算一次,提醒單位和答的書寫。

接著出示“1000-537”,這道題讓孩子獨自解答,算完之後和同桌交流你是怎樣算的,交流完後在全班彙報,再次在黑板上板書,集體說計算過程,幫助學生理解隔位退位的過程。再通過改錯題的呈現,讓孩子體會不標記退位點的缺點,進一步感受隔位退位的計算過程。孩子說完之後直接出示用豎式計算並驗算的練習題組,光說不練是無用的,讓他們在實際計算的過程中明確算理。

隔位退位難度較大,儘管課堂上說了很多,也練了很多,但實際效果不是很理想,特別是學困生沒有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看到題目隨意標記退位點,沒有根據具體的題目具體解答,問題較多,需要及時調整。

第5篇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通過專家引領、同伴互助,我認為取等了以下的成功:

一是努力的創設了一個同學們相對校為熟悉並十分感興趣的問題情景,激發了他們的求知慾望,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為後面深入的學習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二是比較適當的'採用自主、合作等形式,強化重點、突破難點,本課的重點是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的口算方法,難點是它們的算理,即為什麼要退位和怎麼樣退位,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在教學中,因為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我首先給他們時間讓同學們獨立的想3-7夠減怎麼辦?學生回答中,教師抓住“拿出一捆把它開啟”這一句話,並讓每人都知道後,再展開同學間的互說互擺環節,通過自想——反饋——互說——互擺——再反饋,學生已經弄清了本節課的關鍵性內容的實質。

三是加強演算法多樣,通過比較優化演算法,在教學中的想、說、擺的三大環節中同學們已經擺出多種方法,在這裡我將他們的各種擺法的思維過程在黑板上全部板書出來,讓大家選擇一種比較簡單的方法進行推廣應用,同學們發現書上的那種是利用了已經學過的二十以內的退位減法,在口算中相對簡單一些。

五是優化練習。克服了過去的題海戰術,強調了少而精的練習。注重了練習設計中的生活性、典型性、層次性、多樣性、人文性等。

一是在練習中反覆過多,有過去的應試教育時代的影子。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是對學生回答問題的傾聽不夠。這些都有待在今後的教學中去改正。

第6篇

上一週進行了第二單元《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檢測。第二單元要求掌握的內容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計算,另一方面是有關知識的運用。孩子們完成的情況還可以。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方面:

(1)計算方法沒有掌握,計算不認真,正確率有待提高。典型錯誤有14+2=6,14-7=3,13+3=10等。

(2)逆向思維的題目有一定的難度。在括號裡填上適當的數一題中表現由為突出。典型錯誤有4+(8)=13(7)-5=12,15-(13)=8,5+2=(7)-6。

(3)解決問題中資訊找不準,解決方法不正確。典型錯誤有(1)停車場原來有17輛汽車,現在只有9輛,開走了幾輛?列式為:17-8=9(輛)。(2)一共有12個皮球左邊有5個,右邊有幾個?列式為:12+5=17(個)(3)商店買出5副羽毛球拍,還剩8副,商店原來有幾副羽毛球拍?列式為:8-5=3(副)。

反思:從以上錯誤中不難看出,計算基礎不夠紮實,上學期學習的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進位加法仍需要加強訓練,特別是算理和演算法的訓練。加強資訊的收集和分析的訓練,觀察和讀題後,能找到那些資訊?根據找到的資訊能提什麼數學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知道哪兩個資訊?最後就是要培養孩子們上課專心聽講,認真做題的好習慣。

第7篇

本課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基礎上教學的,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理解和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在本節課在教學中,我做到了以下四點:

先複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因為它是學習100以內退位減法的基礎。以開火車的形式把全班同學都檢查了一遍,發現孩子掌握得還不錯,都能很快說出得數。那麼本節課的關鍵就是理解算理了。

2、是比較適當的採用自主、合作等形式,強化重點、突破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的口算方法,難點是它們的算理,即為什麼要退位和怎麼樣退位,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在教學中,因為一年級的.學生年齡小,我首先給他們時間讓同學們獨立的想3-7夠減怎麼辦?學生回答中,教師抓住“拿出一捆把它開啟”這一句話,並讓每人都知道後,再展開同學間的互說互擺環節,通過自想——反饋——互說——互擺——再反饋,學生已經弄清了本節課的關鍵性內容的實質。

3、是加強演算法多樣,通過比較優化演算法。我通過擺小棒幫助學生理解算理。

演算法一:從10根小棒中去掉8根剩下2根,再和14根合起來是16根,即10-8=2,14+2=16

演算法二:把24根分成10根和14根,即14-8=6,10+6=16。

演算法三:從24根先拿出4根,是20根,再拿出4根還剩16根。

克服了過去的題海戰術,強調了少而精的練習。注重了練習設計中的生活性、層次性、多樣性等。

第8篇

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在學習了10以內的加減法和20以內的加法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因為學生們有了以前學習的基礎,所以學生會用自己的方法計算出得數。

在本單元教學時,我引導學生運用了以下幾種計算方法

在計算20以內退位減法的時候,需要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20以內的進位加法,也就是“想加算減”。因此,在教學新課時我總是進行對應進位加法口算喚醒孩子對進位加法的回憶,並出示求未知數的算式,為學生探索20以內退位減法做好鋪墊。比如說:9+=1313-9=

學生在學習破十減時,我先讓學生理解什麼是破十減,被減數比10大,而且個位上的數不夠減,例如:13-9=這時,把被減數13破開(拆開),其中一個數必須是10,另外一個數是3,先用10-9=1,再用1加上3=4,所以13-9=4。讓學生明白學習破十減的好處,是為了計算時更方便,更容易,更準確。

學生在學習十減時,我先讓學生明白什麼是平十減,平十減就是把減數分成兩個數,被減數減去第一個數後要等於10,然後再用10來減去第二個數得出最後的結果。例如:13-9=這時,把減數拆開,拆開的一個數必須是3,先用13-3=10,再用10-6=4所以,13-9=4,我認為學生們都挺喜歡這種方法的。

由於孩子們的智力背景,生活經歷不同,不管孩子們運用哪一種方法,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在學習十幾減9時,學生重點掌握了平十減和破十減的方法,接下來十幾減8、7、6、5、4、3、2,學生們都學得輕鬆自如。

在教學時,做的不足的地方就是過分的注重了課堂時間,過多的奪取了學生自求知識的權利,這也是我平時最容易犯的錯誤。如果讓孩子們有充足的時間去體驗,去感受,去交流,真正把自己的想法都表述出來,我想這才是學生內化的過程。每一次講授新內容,都覺得關注學困生的時間較少。

第9篇

本節是節複習練習課,學生卻有新的收穫,這是因為教師沒有停留在對舊知的”回爐”上,而是讓學生在原因知識基礎上,經歷知識獲得過程,打破了原有的思維定勢,對教材進行重組,讓學生在思考中去發現,在發現中去探索,在探索交流中獲取新知,讓他們在活動中運用自己的經驗去認識世界,進行探索.

1. 新課改背景下的國小課堂教學不再是單純的知識傳遞,而是學生的學習方式和能力的一種體驗

本節課以幾個最簡單的環節進行復習,從一開始就逐漸的引導學生認識到,進行小組合作是最佳的學習方法,從最初的'幫助老師解決困難,到單人完成老師拒絕檢查,再到黑板上以對號多少評判小組成績,沒有比賽的比賽,學生們由最初的被動的有意識的合作逐步進入主動的無意識的合作.

2.國小數學教學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為學生打好”基本功”_練就基本的數學技能,掌握基本的數學思維方法,這樣有利於學生數學思維水平的長期發展,高難度動作的訓練只適應一小部分學習有優勢的同學,所以,本節課,抓住學生好勝的心理,在複習中,自然而然的同位中較差的就被多提問幾次,正是達到了複習的目的,程度好的小組也進行了多次練習,使程度較差的同學也從真正意義上覆習到了舊知。再觀察每一個小組,各個參與,少有的“大生產大合作運動”

3.源於教材高於教材,教師以教材所提供的”減法表”為藍圖進行合理設計,再加工,使學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解決,不由自主的形成合作意識,從中逐步提高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不斷的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等到下課時,學生們已經在不斷的合作中三次“加減了這張退位減法表”,充分的嚐到了合作的甜頭。有一學生沒有同位,擺的較慢,從他豔羨的目光中,同學們為和同位共同努力而取得大勝利的無限自豪的神情中,所有學生全員參與,無一漏網,無一不時刻備戰,無一不以對號榮辱與共,教師也嚐到了事半功倍的樂趣。

第10篇

二年級學生已掌握了退位減法,本節課的重點是被減數連續有幾位不夠減,都要從前一位退1,同本位上的數加起來再減,這節課是三位數連續退位減法中的一個難點。

在教學中我分五個層次進行教學,第一層次我先帶孩子們一起回憶了兩位數減兩位數的退位減法,這些回顧性的複習不僅是對知識的回憶,更是為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作好鋪墊。第二層次自己利用課件出示美麗雲南情景圖根據情景圖讓學生自學數學書22頁的`內容,提出自學要求,學生有計劃,有步驟地去學習從而列出一個減法算式,並且知道為什麼用減法計算。第三層次估算,你能估算出結果嗎?把你的想法給同桌說說,交流估算方法。第四層次筆算517-348=,連續退位減法並沒有很多新知識,一部分孩子已掌握了,但一部分學生正處於跟著教師走,思維逐步訓練發展的階段,我先讓學生嘗試筆算,再交流演算法,學生們各抒己見,同桌說,小組說,個別說,最後老師把演算法打到課件上,學生對著課件說,達到讓每個學生都說出筆算方法,被減數連續有幾位不夠減該怎麼辦,每個學生都很清楚,從而大家總結出連續退位減法的筆演算法則,第五層次當堂訓練自己設計三個挑戰,挑戰一做一做,挑戰二數學醫院,挑戰三送信。

1、課後發現學生對於連續的退位減法還有一些問題,需在今後多加練習,同時繼續培養學生的互幫互查的學習習慣。

2、在利用數學的方法解決數學問題的意識方面還有待今後不斷提高。

改進建議:師生共同交流、分析計算過程:個位上7減8不夠減,從十位退1當十,個位就變成了17,17減去8等於9;十位退了1還剩下0,0減4也不夠減,從百位退1當十,10減去4等於6;百位退了1還剩下4,4減去3等於1。應該再多讓學生多說、採取全班說,同桌說、四人小組說,及時鞏固。

第11篇

本單元教學20以內退位減法,最後一小節的“整理與複習”幫助學生整理,找出規律,進一步鞏固此類減法,這一節內容在全單元應該起到畫龍點睛作用,但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整理大量算式並從中找到規律是個難點。為了突破這一難點,本節課我安排了三項內容:第一,系統呈現“20以內退位減法表”,讓學生對20以內退位減法的36道題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初步感受到它們的排列是有規律的。第二,引導學生找規律,使學生體驗到橫看、豎看算式排列是有規律的,得數也是有規律的等。第三,對20以內退位減法表中規律的理解和掌握,讓所學的知識得到很好地應用。

第一部分:複習匯入,揭示課題,口算複習20以內退位減法,我採用的方法是開小火車,每人一道,直接說得數,因班級裡孩子們的智力發展水平有差異,個別學生因緊張所以學過的“破十法”“想加算減法”都運用的不好,口算速度特別慢,另一方面教師的水平有限,沒有激發起學生口算的積極性,練習的效果和目的沒有完全達到,以後教學設計有待改進。

第二部分:我重點放在對20以內退位減法表的規律探究上面,如何引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來觀察,我動了一番腦筋,20以內退位減法與進位加法,是進一步學習多位數計算和其他數學知識的基礎,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時,需要從整體上去觀察、分析、比較20以內退位減法,對20以內退位減法能從整體把握,探尋規律,以提升對本單元知識的掌握水平,為以後學習做好準備。教材上的退位減法表是一個靜態的整理結果。所以在出現減法表時,我改變了課本內容的呈現方式,如何將靜態變為動態要一個創新突破的過程。設計時,我沒有將退位減法表填完整,而是讓學生去補充,然後是在一起來觀察這個表,再來鞏固這個表的排列規律。他們其實已經發現了規律,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又進行了一遍20以內退位減法的口算,不僅鞏固了演算法,而且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在教學中應該注意的方面是: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要多考慮到學生集體的參與性,儘量避免一對一的形式,創設機會讓更多的孩子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中來。特別是面對的是一年級的小同學,更應該有耐心,細緻的講解,今後有待於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

第三部分:學生由於知識水平、社會經驗不同,對同一個問題的'理解和把握各不相同。基於這一認識,《數學新課程標準》特別強調:“人人學有用的數學,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所以我在設計練習時,從練習內容的選取到練習形式的呈現都給學生留下了充分思考的空間。通過練習,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提高,人人有收穫。

整理和複習是我們平常教學中老師經常容易忽略的教學內容,因而今天的教學中我也是比較保守的完成教學,我覺得根據學生的表現,在根據規律來補充表格這個環節是否可以設計得更開放?如果充分引導學生探究了部分算式的規律以後,是否可以讓他們自己根據規律去有創造性地排列出一個表格呢?總之,本課我關注的是學生的計算技能,口算20以內退位減法的速度和正確率、在表格中找到規律便於計算速度。

第12篇

在教學p68例2中,讓孩子們探索36-8=?我深深體會到:不同的文化環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維方式的不同,孩子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不相同的。作為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但是教學中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理解算理,我讓孩子們在各述已見之後,讓他們對這些演算法進行了一個對比,從對比中讓孩子們體會和理解“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的算理。

生1:先拿走6根,再從一捆中拿走2根,即36—6=30 10—2=8 20+8=28

生3:珠心算口訣:去十加補。個位6-8不夠,借十來算,8的補數是2,26+2=28

生4:開啟一捆是10根和6根合在一起是16根,再從16根裡拿走8根,即10+6=16 16—8=8 20+8=28

教學中班上很多孩子都能說一說自己的演算法,但是方法多了會讓一些還不能理解這些演算法的孩子們暈了頭,所以在這時,我們不能對這些演算法只是單純羅列,而是引導對比,讓孩子理解並掌握算理。在對比的過程中,我讓孩子們解釋自己的算理,並突出地讓他們說一說怎樣借10來減。在孩子們的'解釋後,班上的孩子們理解:兩位數減一位數,當被湊數的個位不夠減時,要向十位上借十來減。班上雖出現多種不同的演算法,但道理是相通的。這樣做的同時可以使班上不同層的孩子都能兼顧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