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二年級退位減法教學反思範文11篇 "反思二年級退位減法教學:挖掘學生潛力,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二年級退位減法是國小數學中重要的知識點,但教學中也存在諸多難點。本文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反思了二年級退位減法的教學方法和難點,並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法。是國小數學教師和家長不可錯過的一篇範文。

二年級退位減法教學反思範文11篇

第1篇

教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20以內的數,掌握了10以內加減以及20以內進位加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而在計算20以內退位減法的時刻,需要學生應用學過的20以內的進位加法,也即是所謂的“算減想加”。所以,在教學新課時,我總是進行對應的進位加法口算喚醒小孩對進位加法的記憶,並出示求未知加數的算式。

在教學中,北大青鳥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在實際中解決數學問題。生動的過日子情景,有助於學生了解現實過日子中的數學,感想數學與平日過日子的密切聯絡,增加對數學的親密感,經歷用數學的樂趣。比如:直觀的巡視材一年級下冊9頁的例題圖,要求學生自己提出問題,進行解答。受過日子閱歷和解析本事的侷限,國小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頻頻難以解析。所以,例題教學充分應用了當代教學傳媒,闡揚直觀性作用,創設了逼真的情境,為學生供應豐盛、生動的料,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要給小孩供應充分展示自己的時機。在提出問題後,不急於教計算辦法,給小孩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在自己的實驗中摸索發現,自己探究。在合作交流中,讓小孩學會傾聽,學會互相學習。最後,在對比中,優化演算法,達到教學的目標。在教學十幾減九時,通過小孩自己的摸索,一下子就想到了聯絡進位加法算加法,還有的小孩還想出了書上沒有的辦法(13—9,我先算13—10=3,因為多減了1,所以再加1得4),這樣的教學跳出了書籍,放寬了學生的思路,更有利於培訓小孩的創新本事。

本單元教學內容是20以內退位減法,一是十幾減幾需要退位的減法,簡稱20以內的退位減法;二是用20以內退位減法和以前學過的進位加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即“用數學”。因此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時,必須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會計算方法,並通過合理的練習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切實為以後學習打好基礎。

在教學中重視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景中學習數學知識。利用教材提供的許多教學資源編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設一個真實的情景,吸引學生想得出結果,然後引出計算。這樣一方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投入,同時能啟用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如加減法的含義、加減法之間的關係等,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自己的知識,學會計算方法。

引導學生動手操作,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學習知識。一年級國小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特點,而且有意注意時間短、愛說、愛動。我在教學中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具體活動中引導學生多動手、動腦、動口,調動各種感官參加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效率。處理好演算法多樣化的教學。數學課程標準提倡演算法多樣化,目的是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充分展示每個人的學習潛能。

採取靈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計算練習的效果。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在教學時,啟發學生獨立觀察發現,主動提出不同的問題;然後根據問題自己蒐集資訊和資料,進行探索解答;最後交流成果,完善答案。從這一完整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數學的作用,體驗解決問題的樂趣。

二年級退位減法教學反思範文11篇

第2篇

今天的退位減法我仍然通過圖示來讓學生理解算理。如35-7,我畫出3捆小棒和5根小棒,學生很容易看出5根小棒不夠減,首先想到的是從30裡面拿出10根去減7,得3,30裡面拿掉了10根,還剩下20根,25加3得28。接著再引導學生尋找其他方法時,有的學生直接提出了用30裡面的10根和那散著的5根合起來一起去減7得8,然後再加剩下的20根得28。我自己感覺學生已經把這幅圖記在了腦海中,它既幫助了學生理解算理突出重點,突破了難點,又給學生一個很深刻的記憶,兩全齊美。

可是這個環節又不免落入俗套:老師講學生接受。可是我總認為集中學生們的`眼球先把課堂的重難點灌輸給學生我才放心。可是我骨子裡知道先讓學生去操作學具激發他們的思維,讓他們主動去解決問題比較好,這樣他們的學習主動性,主體探究性可以得到充分的體現。可是又怕耽誤時間,影響教學進度。這都是應試教育惹的禍啊!以後儘量改吧。接著我讓學生邊擺小棒邊口述計算過程,同桌說,小組說,在此過程中我給予個別輔導。然後是各種形式的訓練,這節課效果還真不錯。

第3篇

上計算課,對於枯燥的算式學生提不起興致,導致不管老師或是學生在講計算過程的時候,其他學生聽的效率很低。但這是一塊非常重要的內容,那麼如何提高學生的參與性,如何吸引學生,這是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精心考慮的。

新課程理念下的計算教學提倡在情境中進行計算教學,目的是要讓學生產生對計算的需要,並在教學計算的同時有機的滲透解決問題(應用題)的教學。但我認為創設情境切忌為情境而情境,情境的創設既要符合學生的特點,又要照顧到知識的適用性,要靈活機動。

另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數學知識有其內在的邏輯性,教學中充分把握這一邏輯性,不必每一部分內容都大搞什麼情景創設,重要的是要幫助學生如何很好的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要把教學重點放在分析學生知識體系的新的生長點上。

蒙臺梭利有句教育名言:“兒童對活動的`需要幾乎比對事物的需要更強烈。”當我說接下去要做遊戲,小朋友一定會坐得端端正正,因為我說過我喜歡請守紀律的小朋友來玩遊戲。

在做書上的數學遊戲的時候,我採取小組比賽的形式。我把算式卡片平擺在講臺上,每一輪每組派一個代表,按照教師的要求找出算式。比如找出得數是7的減法算式,找出得數和11-2一樣的算式。學生躍躍欲試,能安靜的為組裡的同學加油。

對於純粹的計算,我通常採取開小火車或隨叫隨答的形式。特別是隨叫隨答,通過叫答能不動聲色的讓開小差的學生回過神來。說計算過程的時候,往往就是紀律最差的時候,很多學生不願意聽。這時候,獎勵認真聽的學生一顆“數學之星”並大聲進行口頭表揚能給其他學生榜樣作用,但持續的時間不長。也就是教師要耳聽六路,眼觀八方,隨時抓住可利用的資源。學生對站起來負責報答案很感興趣,如果事先說“誰最認真,就請誰報答案”,學生處於這種自我實現的需要,會很認真。

第4篇

被減數中間、末尾有0的連續退位減法,是三年級上冊學生學習退位減法的難點。學生已經理解掌握連續退位減的方法,但是對於被減數中間或末尾有零的連續退位減確實很難理解,個位上不夠減,向十位借1,十位上是0,再向百位借1,即10個10,然後十位退1作10,借給個位10個1。

在這個過程中,各位數上的變化情況因為有0的出現而更加複雜。本節課我把重點放在了幫助學生理解算理的教學上,學生理解了算理,計算方法就自然掌握了。現在反思本節課的教學,為了學生能輕鬆學會本節課,主要做了以下幾點:

一、加強計算練習,口算10道題,每節課進行口算練習,訓練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同時筆算學生已經掌握的退位減法,說一說應注意是什麼,複習回憶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為本節課研究學習作準備。

二、注重計算過程中算理的理解,抓住關鍵問題提問。多讓學生講講計算的過程,緊緊抓住為什麼十位上的0會變成9?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

三、在本節課,十位上的計算過程是學生最難掌握的,而個位和百位上的計算方法學生在本節課之前就已經掌握了,也懂得遷移過來,可十位的計算方法卻是第一次碰到,因為十位扮演了“借”與“被借”兩個角色,學生很容易忽略了其中的一個角色,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多次說出十位的計算過程,不斷鞏固計演算法則,並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如點上退位點的數要很快反應是多少,和學生共同總結出“0上有點看作9,其他數上有點看少1”這一規律,讓學生能更好、更快、更準確地計算。

四、直觀圖示的有效使用,具體形象,很好的輔助教學。計算教學枯燥無味,特別是對算理的講解上,老師反覆強調,學生卻很難理解。這節課我利用計數器的直觀圖示,很好的幫助了我,對計算過程的`每一步詳細生動,學生感興趣,容易理解。

1、畫計數器使算理的呈現直觀形象,一目瞭然。計算507—348,出示計數器507,個位減去8不夠減,向十位借一,而十位上是零,沒有珠子,只能再向百位借一,返回到十位上是10個10,再借給個位一個10,那麼個位是17—8,十位上本來借來10個10,可是借給了個位1個10,還剩9個10。隨著珠子的移動變化,學生很好的理解了算理。並根據直觀演示,編了計算口訣: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借到後,往後走,0上有點看作9。學生非常感興趣,開心的讀了一遍,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馬上就記住了。

2、減數末尾有零的減法迎刃而解被減數中間有零的減法學生理解掌握後,末尾有零的減法就很容易了,學生自己計算,豎式的呈現課件以動畫的形式,個位不夠減,從十位借一,十位上“看到0,向前走,看看哪一位上有xxx”,從百位借一,“借到了,往後走,0上有點看做9”在孩子們開心的朗朗歌訣中、歡快的笑聲中,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達成了。

一節本來非常難以理解掌握的計算課,我這樣設計就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學生學得紮實愉快,教師教得輕鬆自如,這不僅是教學過程每一環節的精心設計與引導,有效直觀圖示的使用對教學的幫助更是功不可沒。

第5篇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不退位的三位數減三位數,主要通過讓學生探索並掌握用豎式計算三位數減三位數的基本方法,並結合具體的數量關係幫助學生理解並掌握用加法驗算減法的方法。二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兩位數加減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又有了三位數加三位數筆算的經驗積累,所以引導學生利用原有的知識進行遷移,自主理解掌握三位數減三位數(不退位)的筆算方法是非常簡單的。反而是減法的驗算,不同於前面剛剛學過的加法的驗算,所以我把重點放在了理解掌握驗算方法上面。

減法的驗算是學生第一次接觸,教材通過引導學生聯絡具體的數量關係,從而理解掌握利用加法進行的驗算方法。要讓學生在真正理解數量關係的基礎上,自主探究驗算的'方法是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在匯入環節,我就創設具體的情境,讓學生填表,填表有兩個作用,一是在計算過程中讓學生感受只有相同數位上的數才能相減;二是在計算過後通過觀察表格進行討論,藉助具體資料,發現理解“原有本數”“借出本數”“剩下本數”三個數量之間的關係,為下面學生能運用這些數量關係進行驗算方法的探究奠定基礎。事實證明,學生通過這一個環節,比較好地認識了這組數量關係,也就出現了學生根據數量關係提出了兩種不同的驗算方法。這裡數量關係藉助紙條進行適當移動,對於幫助學生比較清晰地認識驗算的方法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雖然教材只要求學生掌握用加法來驗算減法的方法,但是這裡學生提出來可以用減法來驗算,就說明他們比較好地理解、運用了前面的數量關係。所以我還是讓學生一起來口頭算一算,這也是對減法筆算的鞏固,又因為通常都是用加法來驗算減法的,為了更加突出利用加法來驗算的方法,我讓每一個學生都動筆來算一算,這樣操作,不僅讓學生體會了減法驗算方法的多樣化,又突出了常用的驗算方法。

第6篇

在“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教學中,我在一定程度上滲透了一些數學的思想方法。要求學生理解算理,掌握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因為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是學生在學習了不退位減法的基礎上學習的,通過對比,讓學生說說大螢幕展示的哪幾題算起來很容易,算一算,為什麼另外幾題算起來比較難,得出個位不夠減,是退位減法,不僅揭示了課題,而且複習了不退位減法的演算法,知道了退位減法和不退位減法的區別,知道了退位減法的難點,為什麼不容易算,因為個位不夠減。

在說36-8=28計算過程中學生有下面幾種演算法:36-6-2=28,把36分成20和16,先算16-8=8,再算20+8=28;還有把36分成10和26,先算10-8=2,再算26+2=28等,演算法較多,但表達不是很清楚,且中下生不太理解。我還讓學生通過觀察擺小棒再寫出算式的方法教學,在巡視過程中發現,中下生不知如何處理6減8不夠,需像十位借的'問題。通過一次次語言鞏固,讓孩子深化理解計算過程及算理。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明白課堂上老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因為只有在理解的前提下才能把算理說明白,思維才能清晰。也要注重後進生的學習掌握情況,由於少數孩子對於20以內退位減法掌握不紮實,做次型別題時仍不熟練,速度較慢且易發生錯誤。作為老師,把注意力集中在每一個孩子的身上,讓孩子們在體驗中慢慢培養起對數學的興趣。

第7篇

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兩位數減兩位數退位減法”,是減法教學內容。這部分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兩位數減兩位數不退位減“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生有了一定的計算基礎,並且會用豎式計算,所以在教學中,我放手讓學生自己通過數學例題中的數學資訊提出了不同的問題,並列式計算。在列豎式的時候強調筆算減法的注意事項,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開始算起,部分學生就像做加法一樣,從十位開始做,象劉義軍和伊俊帆,發現他們做錯得時候,我馬上拿出來作為錯例進行評講,強調演算法的重要性,以後就不要再犯這樣的錯誤。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此類題大多學生都會算。所以我們要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藉助已有的知識經驗自己去探究,去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了方法,拿到類似的題目就可以迎刃而解。作為教師不要去為學生設計“過渡題”“樣板題”,這樣容易把學生帶入教師預設的方法中。應該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比較,分析,選擇適合自己的計算方法,或心服口服的認同書本上相對較好的方法。

此節課,我也深深的感到,作為一名教師要有耐心,要把機會讓給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孩子在啟發中互相創新,在啟發中激起探究的熱情。因為這種動態生成的效果正是我們所追求的。雖然對一時的“創造發明成果”還沒有馬上轉化,但在這過程中學生思維的發展,共同促進學習氛圍的形成。對學生今後的發展,都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吧。本節課讓學生了解每一種計算方法,目的是從小就培養學生“多種選優,擇優而用”的科學研究態度。同時當學生自己創造的演算法被肯定時,他們幼小的心靈所萌發出的自我價值、學習信心、主動挑戰意識等等,也是課堂教學的成功所在。我認為這些才是提倡演算法多樣化乃至教學改革的真諦,從而樹立起學生的學習信心,以便以後更加認真,自覺的投入到自己的學習中。

第8篇

今天進行了不退位減法教學,自己也是進行了認真的備課。但是,看了同組周老師的教學反思,深受促動,感覺自己有很多不足之處。在模式課上真的是意識不強,需要加油學習了。

我今天的備課最大的不足還是體現在沒有有系統的安排讓學生自主學習,一直是牽引著學生學。

開課我也讓學生根據主題圖,蒐集資訊提出問題,但是,學生的問題都是東一個西一個,不能把全部問題說出,而且我發現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並不高,懶得提問題。我也是腦海中想到該是給學生講一下有序思維提問題,又覺得孩子們年齡小,不需要,否則給孩子們加重負擔。反思到自己挖掘教材還是不夠深入。

與周老師不同的是,學生提問題後出的算式,我沒有挑出不退位減法讓學生學習,而是讓學生把算式分類,讓學生觀察“個位夠不夠減”進行分類,學生果然能很好地分類。我意圖就是讓學生在頭腦中一開始就對 100 以內減法有個清楚系統的認識。

接下來對學生說,今天我們主要就是學習“個位夠減的減法,叫不退位減法。”但是,我的方法不如周老師的.好,讓學生自己嘗試做題。我還是帶著學生說了一個算式的計算過程。然後才讓學生練習鞏固。就這樣下課時間就到了,我也沒有進行更好地不同型別練習。

上完課後,我也總感覺我這節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夠高,但是我卻糊塗地認為是星期一學生剛休息的過。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教學設計上沒有給學生設計主動學習的平臺。今後的教學,一定要以導學模式為基點嘗試教學,給學生自主學習的平臺,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第9篇

本節課是筆算減法中比較難的,因為它涉及到了連續退位。學生學習新課之前,已經積累了相關的筆算兩位數的退位減法以及三位數的不連續退位,所以我在教學時放手讓學生自主嘗試,然後讓他們嘗試說完整的計算過程,從而發現他們存在的錯誤。上完這節課後,我想了很多,也意識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

一、每一個環節的連線詞該如何簡明地表達出來

每一次上課,我總有如此的感覺,就是每一個環節之間不是很緊湊,總感覺聯絡不是很緊密,就像脫節了似的。我想這一點是我必須要努力達到的.。

在學生計算之前,我讓學生先進行估算,我卻把估算看成了一個走過場,並沒有真正地落實到實處。我只是在例題時讓學生進行了估算,而後面就完全拋棄了估算,沒有讓學生真正意識到估算的重要性。

學生在計算時,我強調讓學生說過程,讓多個學生重複,互相說,可是在後面的檢驗的環節時,學生的正確率卻不盡人意,我有點迷惑了。本節課,十位上的計算過程是學生最難掌握的,而個位和百位上的計算方法學生在本節課之前就已經掌握了,也懂得遷移過來,可是十位的計算方法第一次碰到,因為十位扮演了“借”與“被借”兩個角色,學生很容易忽略其中的一個角色,需要多次重複強化。

第10篇

?20以內的退位減法》已經學完,這節課是學生學習100以內減法的基礎,直接影響了本學期後面的學校。在這單元的學習中,我感覺到不足的地方很多,希望能在往後的教學當中改正。

比如讓學生在組內“開火車”將得數是5、6、7、8、9的算式一組一組地說出來,目的本是訓練學生的口算速度和檢查對規律的掌握情況,但學生開始並不清楚怎麼進行,造成每個小組裡只有少數一兩個學生在說,其他同學當“觀眾”,沒有切實參與到接龍中去。應該先講清說算式的方法,請一個小組示範,再全班活動。

在教學中讓學生討論的時間或者自主活動的時間有時超出自己的預設。如讓學生自創一個新的減法表所花的時間較多,而且多數小組都不能完成,沒能給予學生多次嘗試的機會,鞏固練習時多數學生還“沉浸”在對新減法表的思考和摸索中,沒有將注意力轉移到口算練習上來,造成後面很多練習沒能完成。

從開學到現在的情況來看,學生出現了些許程度上面的退步,課堂常規也有些退步,對低年級兒童來說也屬正常現象。獨立思考和交流合作的意識方面還是比較淡薄,“聽”和“說”的能力還非常欠缺。有的學生整節課都在擺弄算式卡片,並且不願意將自己拿到的卡片和夥伴放在一起進行整理;有的學生對優等生過分依賴,在活動過程中始終充當“看客”的角色;有的學生則對新的座位形式產生很強的新奇感,興奮過度不能平靜,或將注意力放在與同伴做與本課內容無關的遊戲上,等等。凡此種種,一方面與我平時教學中對這方面訓練力度不夠有直接關係(尤其是這學期因為時間緊趕進度,課堂上不敢花時間放手讓學生充分展開討論、獲得小組合作學習的體驗);另一方面,教學準備不充分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不可否認的是,新教材中的很多內容需要不少教具和學具,若分組操作、交流則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準備必要的“硬體”材料,因此,學生對新的學習方式依然不能“習慣成自然”,平時更多地還是依靠教師單方面的傳授,而不是同伴之間的合作與探究。

學習是一個持之以恆的事情,有反思才有進步,有失敗才能吸取教訓,希望在往後的教學當中不斷吸取經驗並應用於教學,以便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第11篇

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都必須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留心觀察,自覺鑽研;有了興趣,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就會空前提高。

愛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如果我們能尊重孩子的天性,將所學的數學知識用遊戲的方法加以呈現,讓學生自主參與,動一動、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勢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本課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基礎上教學的,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理解和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並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正確計算,感受退位減法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絡,體會退位減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作為一年級的孩子,學習習慣、學習態度的養成是很重要的。

從學生回憶學習中常遇到的問題遊開始,激趣引入,為學生提供富有情趣的具體情境,在具體情境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積極性高漲,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以最佳的思維狀態投入學習。

探索退位減法之前,複習二十以內的退位減法、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減法,引出兩位數減兩位數、減一位數甚至不夠減的算式,通過對比使學生產生認知上的衝突,使學生建立知識間聯絡,逐步形成知識系統,同時突出本課學習的內容和難點。

通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操作、交流、討論等活動,學生自主探索出多種演算法,並從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激發學生自主發現的積極性,使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在小結時強調:方法很多,也都是正確的,同學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算。用不同的方法同時算一算,還能幫助自己進檢驗對錯,開啟你們的智慧之窗。但在計算過程中我們要選用最簡潔最熟練的方法,才能保證計算又快又對。

用數字魔術區分數字之間的差別,用退位和不退位的計算對比,使學生明白退位減法十位要減一個十,不退位減法的.十位不變。用計算題考驗學生的計算能力,用改錯題讓學生知道哪些錯誤不能再犯,用思考題使學習形成梯度,做好扶優。這些練習既鞏固了知識,又提高了學生的能力。設計中體現了趣味性、知識應用性、活動的開放性,還注重關注學生情感,體現團結合作、互相學習、互相幫助的精神。

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習數學是生活的需要,學好數學從點滴積累,獲取更大的收穫。

融教學內容為一體,給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創設最佳環境,啟發學生思維的各項遊戲。在這種環境下,將教學重點、難點與兒童的喜聞樂見在遊戲中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通過數學遊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產生學習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