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教案8篇

要想讓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明顯加強,教案的寫作不可大意通過教案的寫作我們是可以讓自己在上課的時候有依據的,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教案8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教案8篇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教案1

教學內容:

P36我長高了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活動,加深學生對釐米和米的認識,鞏固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2、鞏固統計的知識。

教學重點:

進一步建立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

能準確測量,收集資料。

教學準備:

刻度尺(米尺、釐米尺)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小朋友,我們已經認識了常用的長度單位。(複習常用的長度單位。)

2、學習了怎樣用刻度尺來測量物體的長度。(複習刻度尺使用方法)

3、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用我們手中的尺子來測量我們身邊的物體。你想測量什麼東西的長度呢?(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二、小組活動要求。

1、小組合作選擇你們感興趣的四樣東西進行測量。

2、組長做好記錄工作。

(教師巡視指導)

三、小組開始活動。

四、彙報、記錄資料。

1、把測量的資料彙報記錄在黑板上。

2、完成學生身高統計表。

3、討論、交流:看統計表瞭解到一些什麼內容?

五、課堂總結。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教案2

教學目標:

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並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

能力目標

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情感目標

通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

會辨認這四種圖形。

教學難點:

體會面在體上。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立體圖形實物若干、平面圖形若干、白紙、彩筆等。

教法學法:

本次教學活動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與應用的模式呈現教學內容,注重讓學生體驗從立體到平面的探究、建模過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強調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培養,融觀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學習方法為一體,注重讓學生在操作體驗中學習。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課件出示:漂亮的城堡)我們的好朋友淘氣帶我們來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這座城堡裡,住著各種形狀的圖形,請小朋友們認一認,說一說這些圖形的名字。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都是立體圖形。在圖形的城堡裡,除了立體圖形家族,還住著一個龐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圖形。(課件出示:平面圖形)學生嘗試說說認識的圖形名字。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認識這些平面圖形。(板書:認識圖形)(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從常見的物體出發,再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平面圖形,豐富學生對平面圖形的感性認識。)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體上。

(1)觀察操作。提出要求:這些平面圖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體中,請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說一說,趕快行動吧!

(2)彙報交流說一說:你在什麼物體上找到了什麼圖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圖形的面,有什麼感覺?(引導學生說出面的主要特點是平。)(通過摸的活動,讓學生親身感受,體會到物體的每個面都是平的。)

(3)引導發現(課件演示面在體上的分離過程)師:通過剛才的觀察發現,這些平面圖形的家都住在立體圖形上。(通過看,初步體會面在體上)

2、動手操作,合作學習。

(1)教師啟發:誰能想出一個好辦法,把這些平面圖形從立體圖形上請出來,留在桌上的白紙上呢?(這一要求既有挑戰性,也有探索性,同時具有操作性。)

(2)小組合作完成。

(3)彙報、交流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想出多種辦法(可用描、畫、印等方法),給予讚揚。(充分給學生說的機會,讓學生陳述操作過程,表達親身感受,培養語言的條理性,促進思維的邏輯性。)(通過這種做中學,讓學生積極參與操作過程,親身體驗面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建立平面圖形的空間觀念,突破本課難點。實現數學學習的親歷性,突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造性,實現教與學方式的變革,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課程價值觀。)

3、小結我們從長方體上找到了長方形,從正方體上找到了正方形,從三稜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圓柱上找到了圓形。我們還發現,這些圖形的面都是平的,並且只有一個面,所以,就把這些圖形叫做平面圖形。

4、遊戲:我說你想試試你掌握的本領。老師說一個圖形的名字,請你閉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樣子,一邊想一邊用手指畫一畫。同桌之間可進行互動練習。(通過讓學生閉眼想象所學的圖形,培養空間想象力,有效地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鞏固加深,遷移拓展

1、連一連:將圖形與名字連線(變式圖形的呈現,能幫助學生更好地將獲得的性質特徵概括到同類物件中去,使學生在概括中獲得對圖形進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裡還見過這樣的圖形?(教師先引導學生看看教室裡哪些物體上有這樣的圖形,可離開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發現告訴大家。)師:其實,在我們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這些圖形,現在,我們一起去馬路上看看吧!說一說:這些交通標誌牌是什麼形狀?(課件演示:介紹交通標誌牌的作用,滲透交通安全教育)(將數學課上認識的圖形與生活中的物體融合,加深對這些圖形的認識。藉助生活中的真實情境,引導學生對生活的觀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3、找朋友(進一步體驗面由體得。)

4、數一數數一數每個圖形分別是由哪些平面圖形組成的?

5、拼一拼今天這節課小朋友學得很好,胡老師要獎勵給每個小組一份禮物。請開啟禮品袋(袋內裝有平面圖形若干),用裡面的圖形拼出你最喜歡的東西。

(1)小組合作。

(2)交流展示。

說一說,你拼的是什麼?用了哪些圖形?(拓展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滿足學生的創造欲,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通過作品的展示,讓學生學會自我欣賞和互相欣賞,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6、全課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你認為這節課最有趣的是什麼?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教案3

一、說教材

1、說課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國小數學第四冊第二單元18頁《除法》。

2、教材分析:

除法的認識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礎之上的。為此,教材中把對除法的初步認識設計在平均分的後面。本節教材主要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明確平均分的含義,而我所說課的除法是在此基礎上的昇華。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會除法運算的含義,並讓學生認識除號,瞭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教材中特別注重學生在情境中學習,創設一個生動的情景,有利於學生很快地進入課堂。教材能按照兒童的認知規律來編寫內容,先比較抽象地瞭解除法的含義,再到具體地寫除號、除法算式以及讀除法算式等等。

3、說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教材的編排特點,我從素質教育的三方面知識、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知道除法的含義,懂得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初步會讀寫除法算式,能規範地書寫除號。

(2)能力方面:通過創設情景學習,培養學生認真聽、細心觀察的能力,在動手分小棒的過程中培養動手能力。

(3)思想方面:創設公平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4、教學重難點:

本節課是學生初步接觸除法,對除法很陌生,因此我把本節課的重點設為認識除號並正確讀寫除法算式,難點是讓學生理解除法運算的含義。

二、說教法和學法

1 、激發學習興趣,創設情境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教學中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創設了小朋友們最喜歡的喜洋洋請客這一情境。選取了學生既熟悉又喜歡的`素材為教學資源。

2 、注重直觀形象,從抽象到集體

對概念的理解對低年級兒童來說比較抽象,為了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除法”的含義,我充分發揮多媒體計算機的教學功能,通過形、色、動的變化,平均分一分青草,形成鮮明的表現。體會“平均分成幾份”,從而理解除法。

3、重視學生動手動口能力。

為了鞏固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請學生多說說算式表示什麼,根據題意、圖意寫出除法算式,多寫多練,對於除法算式中不能得出的商,請學生動手分一分小棒。

4、教學中面向全體,人人蔘與。

根據問題的不同難度,教學中兼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使每一位學生都學有所得,提問時做到人人蔘與,讓更多的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三、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師生談話

師:小朋友看過什麼動畫片?

學生交流看了哪些動畫片,說說自己喜歡的人物。

有學生會提到《喜羊羊與灰太狼》,在此,老師引出故事:喜羊羊請客,同時伴隨電腦課件展示。

師:喜羊羊今天過生日,他請來了三位好朋友(同時課件出示),他為大家準備了12捆青草,在餐桌上他們要平均分這些青草,每隻小羊都分數量相同的青草。

設計理念:創設了一個兒童樂於接受的故事情景,很輕鬆地進入課堂,在故事中學習,體會到學習並不是一件枯燥的事。同時藉助課件,由虛擬的故事進入到有色有型的情景中,更加直觀、形象。

2、探究新知:

①根據課件畫面定格,師板書:12捆青草平均放在個盤子裡,每盤放()捆。

師:平均放在4個盤子裡是什麼意思?

學生說一說平均分。

②學生獨立用學具分一分。

彙報結果:說一說是怎麼分的?

小結:每盤放3捆,並引出一種新的方法——除法。

師板書課題:除法

設計理念:在本課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平均分,並能正確地平均分,,在此環節,我要求學生再次動手分一分,對平均分加以鞏固,在分的過程中感受除法的含義,得出準確的結果。我並作出及時的總結,引出除法,既教學了除法的含義,又引出了課題。

③學習除號。

師:加減乘法都有各自的符號,今天我們學習除法,它也有自己的符號是除號。指導書寫:先畫一短橫,再在其上下各點一點,橫線要平直,兩點上下對齊。

④學習除法算式的寫法。

師邊說邊板書:要分的青草是幾捆(12捆),把12寫在除號的前面,把12平均分成幾份?(4份),把4寫在除號的後面,每份是幾?(3),把3寫在等號的後面。12÷4=3

學生回想是如何列算式的。

⑤學習讀寫除法算式。

12÷4=3師解說算式的含義: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這個算式讀作12除以4等於3。

學生自己說一說算式表示什麼?並讀一讀算式。

師課件出示:18÷3=6 14÷7=2 8÷8=1

學生讀一讀,並說說其中的一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設計理念:國小數學新課標明確指出,要啟發學生動腦筋想問題,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在這個環節中,我首先提問:“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還有哪些弄不明白的問題”,接著教師及時解答或請同學幫助解答。在教學中,該出現小組合作的地方一定要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決不能流於形式。在教學除號的書寫、除法算式的讀寫時,我都採用的是老師口述,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及時響應教師的引導,對於除號的書寫,將影響到學生的一生,因此我做了很詳細的指導。

3、鞏固練習。

課件出示:

①讀寫除法算式。

②分糖葫蘆

③分氣球。分別平均分成6份、4份、3份。

設計理念:

以上的3小題所反映的事實都來自於學生的生活實際,體現了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第③題的列式以及算式的比較,有利於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通過討論,培養學生的互助、合作的精神。

4、總結。

今天我們知道了平均分可以用除法算式來表示,同學們都學得很好,我們對除法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下節課我們還要繼續學習除法的有關知識。

評價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情況,並預告下一節課學習的內容,做到了承先啟後。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教案4

教學目標:

1、通過複習,學生進一步進解除法意義,熟練計算除法算式。

2、進一步正確讀、寫萬以內數。

3、熟練計算萬以內數的加、減法及估算。

4、能用所學生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除法意義與計算:

1、出示書上主題圖:你看到了什麼?

2、怎樣計算?

3、為什麼用除法?說說什麼情境下要用除法計算?

4、學生列式計算。

5、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6、師出示一些除法口算,學生開火車進行口算。

二、複習萬以內數的認識。

1、師出示3569、5643、7800、9860、6089、7008、讓學生讀數。

2、說說萬以內數的怎樣的?

3、師出示:四千三百六十九、三千零三、五千七百等數,讓學生說一說萬以內數的寫法是怎樣的?

4、師出示書上第120第5題,說說哪一些是準確數,哪些是近似數?

5、舉例說說生活中哪些是準確數,哪些是近似數?

三、複習萬以內數的加、減法。

1、學生獨立完成書上第6、7題。

2、交流計算時要注意什麼?

四、複習估算:

1、學生獨立完成書第三者121頁第8題,要求用估臬的方法完成。

2、小結:只要作出正確的判斷,估算的方法可以不同。

五、總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教案5

教學目標:

1、鞏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結果同樣多。

2、初步體驗除法運算與生活實際的密切關係。

3、通過分一分活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準備:

筷子、蘋果、盤子、小棒、計算機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激趣引新

1、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號裡畫“√”。

2、把8個麵包平均分給4個小朋友。哪種分法對?對的在括號裡畫“√”。

二、擴充“平均分”方法,鞏固概念

1、解讀題意

8個果凍,每2個一份,能分成幾份?分一分。 “每2個一份”是什麼意思?你想怎樣分?

2、感知不同分法

請學生用擺一擺、畫一畫等方法展示不同的分法。 根據乘法意義來分:2個2個地數,8裡面有4個2。 2×4=8,4個2合起來是8。

8個果凍,每2個一份,能分成( 4 )份。

3、提煉不同分法的共同意義

8個果凍,每2個一份,能分成幾份?也就是看8裡面有幾個2.

三、鞏固練習

1、基本練習

12塊餅乾,每3塊一份,可以分成( )份。 12輛小汽車,每2輛一組,可以分成( )組。 12裡面有6個2。

2、提升練習

16罐蜂蜜,每4罐分給一隻小熊,可以分給( )只小熊。 有15個木塊。

(1)每3個木塊擺一個長方體,可以 擺( )個長方體。

(2)用這些木塊擺5個一樣的長方體,每個長方體用( )個木塊。

四、課堂作業

作業:第10頁“做一做”,第1題、第2題。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教案6

教學目標:

1、體驗資料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瞭解統計的意義。

2、能根據統計表中的資料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根據統計表的資料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及解決策略。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計過程,能根據統計表中的資料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討論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統計問題的方法。

教法:

談話、指導相結合法,引導學生通過對情境問題的探討,師生互動,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師引導提問:同學們,你們入學都要穿上我們學校的校服,你們喜歡我們校服的顏色嗎?(指名3~5個學生說一說)。

師:有的同學喜歡這個顏色,有的同學不喜歡,如果我們學校要給一年級的新生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請你們當參謀,給服裝廠建議下該選哪種顏色合適。

(指名學生回答,並說明理由。)

教師引導:張三喜歡紅色,學校就決定將校服做成紅色的,怎麼樣?你有什麼意見?教師小結:你們剛才說的只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顏色,不能代表學校大多數同學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種顏色是大多數同學喜歡的呢?(學生可能回答,調查全校學生喜歡的顏色。)

教師追問:如果我們現在要馬上把資訊反饋給服裝廠,你覺得調查全校的學生這個方法怎麼樣?(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全校學生那麼多,要調查全校的學生,範圍太廣了,我們可以先在班級裡調查,通過班級中的資料作為代表,找出大多數同學喜歡的顏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數學生喜歡的顏色。那這節課就以我們班級為單位,在班級中進行調查統計,看看在這四種顏色中,大多數同學最喜歡哪種顏色。

二、互動新授

1、討論收集資料的方法。

(1)教師提問:剛才我們確定了要在班級裡進行調查,我們班級的人數也不少,應該怎樣調查呢?你有什麼好的辦法?(指名學生回答。)

學生討論收集資料的方法。

(3)學生說出各種不同的方法。(學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歡的顏色寫在紙張上、舉手、小調查等。每人報喜歡的顏色,我們在自己的表中做記號,如畫“正”;舉手表示自己在哪一個範圍的,老師數一下,再把結果填在表中?)

(4)教師提問:你認為以上各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最方便?

師:在這些方法裡,舉手表示是比較簡便的方法,現在由老師釋出指令,每人只能選一種顏色,最喜歡哪種顏色就舉手表示。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計表。

師生活動,教師說顏色,學生舉手,教師數人數,學生填表格。

2、從這張統計表中,我們可以知道些什麼?(讓學生自由發言,說出自己的發現。)

(1)師:從統計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樣計算?(把每種顏色喜歡的人數加起來,如果與全班人數不相符,說明我們在統計的過程中出現了錯誤。)

(2)師:喜歡說明顏色的人數最多,那麼這個班訂做校服,選擇該種顏色,那全校選這種顏色做校服合適嗎?為什麼?

組織學生分析表格,教師根據分析的情況加以引導,突出統計的意義。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頁“做一做”,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去哪裡春遊。

收集整理資料填寫表格進行分析。

(2)採用比較簡便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強調資料的準確性),學生獨立完成“表格的填寫”。

(3)小組內討論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歡去( )的人數最多,最喜歡去( )的人數最少。

最喜歡去植物園的右( )人。

你最喜歡去( ),喜歡去這裡的同學有( )人。

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學生提問,全班進行反饋。)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題。

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小組。

(1)課件出示第1題的表格圖。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計表。

師生活動,共同填表格。

(2)根據表格內容回答問題。

參加( )小組的人數最多,參加( )小組的人數最少。

我們班參加計算機小組的有( )人。

我喜歡( )小組,喜歡這個小組的有( )人。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穫?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通過舉手表決的方式統計了本班同學最喜歡的校服的顏色,最喜歡去哪裡春遊,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活動,這個方法簡便,易操作,下次我們班級調查就可以採用這種方法。

板書設計:

學校要給同學們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選哪種顏色合適?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教案7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結果同樣多。

2.通過分一分活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具、學具準備:教科書第12頁準備春遊食品情境放大圖或課件;按例1內容,讓學生準備實物卡片,準備10張正方形卡片、15個○卡片、20根小棒。

教學過程設計:

一、準備

1.出示準備春遊食品的情境圖。以小精靈聰聰的身份說二(1)班明天要去春遊。小朋友正忙著準備春遊食品呢!我們來看一看,他們都準備了哪些食品。

2.讓學生觀察畫面,並請學生說一說了解到的情況。

二、新課

1.教學例1,引入“平均分”。

師:我們來幫助二(1)班小朋友準備春遊食品好嗎?!請各組為二(1)班的5位小朋友分配春遊食品。

(1)討論分配方案。突出每種食品“應該每份同樣多”。

(2)動手分一分。分好後,請各組推代表展示分配結果。

(3)讓學生觀察各組為二(1)班小朋友準備的春遊食品,發現:每份中的各種食品同樣多。說明: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2.鞏固“平均分”。

(1)出示教科書第13頁“做一做”。

請學生看題,並說一說題意。特別請學生說一說“平均分成5份,是什麼意思。”

(2)讓學生用10張正方形卡片代替麵包,分一分。分好後,同桌檢查一下:是不是分成了5份,每份是不是同樣多。然後,按分的結果填空。

3.嘗試平均分物品。

(1)按教科書第14頁例2提出: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

(2)請各組用實物圖卡片(或○卡片)分一分。

(3)交流。請學生說一說,怎樣分的,分的結果。

(4)教師歸納平均分的方法: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可以每次每份分一個或幾個。最後,要使每份分得同樣多。

4.獨立進行平均分。

(1)讓學生用小棒代替礦泉水,獨立完成把1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3份的任務。

(2)交流。請學生說一說,怎樣分的。

三、練習

1.練習三的第1題。

(1)讓學生用小棒代替花,動手往3個花瓶裡插花。

說明:想怎麼插花就怎麼插。最少設計兩種插花的方案。

(2)交流。請學生展示自己最得意的插花方案,並說出自己的想法。

(3)評價。讓學生相互評價,欣賞自己的作品。

然後,請學生選出每瓶插同樣多枝花的插花方案。

強調:這幾種插花方案,都是把花平均插進3個花瓶裡。

此題的“插花活動”為使學生對平均分的印象更深,開始可以讓學生喜歡怎麼插就怎麼插,以顯示題目的開放性。教學時,還可讓學生用畫一畫的方法,往每個花瓶裡插花。藉助插花活動,讓學生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2.練習三的第2題。

讓學生根據“平均分”概念判斷“誰分得對”。練習時,先讓學生弄明白題目要求,再讓學生獨立進行判斷。讓學生在運用“平均分”概念進行判斷的練習活動中,鞏固對“平均分”的認識。

3.練習三的第3題。

(1)讓學生根據題意準備學具卡片。

請學生說一說,準備了幾個“梨”,為什麼。

(2)讓學生獨立完成把梨平均放進4個盤裡的任務。

(3)交流。請學生說一說分的過程和結果。

四、總結

1.請學生回憶:這節課學習了什麼知識?

2.教師總結:這節課我們知道了什麼叫平均分,還學會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要把一些東西平均分成幾份,可以每次每份放一個,也可以每次每份放兩個?最後,每份分得同樣多。

教學反思

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人教版教案8

教學目標:

1、能根據統計結果回答問題、發現問題,進行簡單的預測和較為合理的判斷。

2、讓學生進行一些社會調查,體驗實踐性和現實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並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讓學生選擇記錄方法作記錄,並體會哪種記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學難點:

根據統計表提出問題並初步進行簡單的預測。

教法:

採用講授法、討論法、發現法。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將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水平有效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引導中探索,探索中發展,發展中提高。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師談話:同學們,新的學期已經開始了幾天,我們的學習生活正逐漸步入正軌,今天,老師要請你們幫忙,為老師評選一名數學科代表。

教師出示評選條件:

1、數學成績優秀。

2、數學成績一般,但非常希望能提高數學成績。

3、願意為大家服務,樂意為數學老師服務。

師:你想推薦誰當數學科代表?(學生自由發言並說出理由。)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篩選出兩位學生的名字寫在黑板上,如張三、李四。

二、互動新授

1、學習用記錄的方法收集、整理資料。

(1)收集資料。

教師引導:剛才我們通過篩選選出了兩位合適的同學,那麼,這兩位同學哪個更合適呢?我們要從這兩位同學中選一位,你有沒有合適的方法?

學生討論,說說選擇的方法。

教師提問:用我們上節課學習的舉手統計的方法可行嗎?為什麼?

小結:舉手投票,存在很多人情因素,有時會出現其他同學不公平、不服氣的情況,影響同學之間的和睦相處,那有沒有更公平、公正的方法呢?(學生自由發言。)

出示小精靈的話:可以用投票的方式來決定誰能擔任科代表。

教師講解投票的方法,拿出準備好的小紙張,從黑板上選一個你心目中的科代表的名字。學生動筆寫,將寫好的紙張摺好,由小組長收上來。

(2)學習記錄方法。

教師將收好的紙張放在講臺桌上。

師:現在老師要從這些紙張裡拿出一張,報出名字,同學們要想辦法把它記在紙張上,老師報一個,你記一個,一直到把這些紙張記完。請小組討論一下,你們準備用什麼方法來統計數?(提示學生:紙張很多,報得又很快,必須抓緊時間統計,最好能分工合作。)

指名學生說,肯定學生的方法,如畫“○”、畫“∣”、畫“正”等。及搜狐請方法獨特的學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學生用自己想到的方法記錄。

講述:記錄完的討論一下,哪種方法記得既清楚又方便,將不同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讓大家瞧一瞧。

完成統計表。

(3)小結。

談話:剛才同學們選擇了自己喜歡的方法,你們能說說是怎樣記的嗎?

把你喜歡的方法說給大家聽一聽,要說出喜歡這種方法的理由。

2、教學例2.

(1)過渡:同學們,光明國小要舉辦講故事大賽,某班要從王明明和陳小菲中選一位參加比賽,他們也是用投票的方式來決定誰參加比賽。

多媒體課件出示投票結果。

師:你能看懂他們用了哪些記錄方法嗎?(畫“√”、畫“正”、畫“○”)

(2)填寫統計表,分析資料。

回答問題:

根據統計結果,應該選誰參加比賽?(陳小菲)

有兩位同學缺勤沒能參加投票,如果他們也投了票,結果可能會怎樣?(讓學生討論可能性。)

指名學生回答,教師小結:即使把缺勤同學的兩票同學的兩票加到王明明的票數中,也不影響投票結果,所以,結果不會改變。

(3)從上面這道題中,你有沒有學到新的記錄方法?(讓學生自由說。)

教師:你喜歡哪種記錄方法,下次你統計事物數量時,就可以用上這種記錄方法。

三、鞏固練習

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3題。

出示統計表,從統計表中,你能看出天氣情況嗎?

1、根據統計圖,完成統計表。

2、根據統計表逐題回答教材上的問題。

3、從統計表中你還知道什麼?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最讓你高興的收穫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