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職場健康

深陷職場抑鬱症,該怎麼辦


同事小王最近要根據績效考核競爭上崗,由於業績壓力大,領導不停催工作,每天很消沉,打不起精神,久而久之就患上了“職場抑鬱症”。

深陷職場抑鬱症,該怎麼辦

職場抑鬱,其實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抑鬱症,卻更應該受到成年人的重視。

近日,《哈佛商業評論》釋出最新研究報告:美國約50%的千禧一代因心理原因辭職。報告指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因財政壓力導致抑鬱、焦慮,2013年以來抑鬱症比例增加了47%。

同時,智聯招聘《2019職場人年中盤點報告》資料也顯示,約七成以上的白領表示自己目前迷茫且焦慮。

客戶談判失敗、領導狠批、同伴勾心鬥角等等,都會造成身心疲憊。在這種重壓之下,有些職場人因為沒有及時調節好情緒,就可能會產生抑鬱、厭世、甚至輕生的念頭。

如何調節壓力,避開職場抑鬱症,就成為了每個職場人的一道難題,而破題的關鍵就在於你自己。

抑鬱症是心懷抱負的“精英症”

據中國心理協會有關我國職場抑鬱症調查資料顯示,工作場所中的抑鬱症患病率高達2.2%至4.8%,也就是在50個人的團隊中,就有1-2名抑鬱症患者,其中公務員和白領是抑鬱症的高發人群。

被抑鬱症擊中的原因,除了工作擠佔了太多私人時間,留給感情疏解的渠道相應越來越窄外,員工與僱主還都面臨著業績考核和人際關係的壓力。除此之外,工作本身的困難和矛盾,都時刻刺激著職場人的神經。

崔永元被業界戲稱“工作的瘋子”,他說在做《實話實說》節目時,投入了許多精力,有時還會因為力求完美而鑽牛角尖。因為節目佔據太多時間,責任感越強,獨處時的孤獨感就愈加明顯,這總會令他很痛苦。

職場精英是社會中流砥柱,他們期望自己成為最優秀的人才,總要做到最好。正因為這種特殊角色意識,讓他們不能出錯、不能生病、不能失敗等等,最終只能自我痛苦,自我懷疑,悄無聲息地患上職場抑鬱症。

但對於抑鬱症,現在社會仍存在汙名化形象,即病恥感。他們偽裝著快樂的外衣,不願被人發現,心理卻消沉抑鬱。

世界精神病學協會2012年在中國訪談了將近13000人,大都是年輕人或者成年人。調查結果顯示超過45%的人選擇不接受治療,即便他們患了抑鬱症;甚至在那些願意接受治療的人中,只有18%的人會選擇專業的精神科。

人們恥於被診斷為抑鬱症,甚至希望醫生不要診斷為抑鬱症的狀況仍舊普遍。張偉就有很強的病恥感,他說他不能理解被親友做思想工作,說著類似“為什麼你會想不開”之類的話語,他們勸導的話令張偉感到被歧視、甚至是侮辱。

他曾說,這是局外人站在道德制高點,居高臨下甚至有優越感地同情和開導。在他看來,這種“開導”既不科學,也不公平。

深陷職場抑鬱症,該怎麼辦?

1、與自己和解,尋求生活小歡喜

在職場不舒心的你需要找尋另一個空間發洩自己的情緒,減少心理負擔,尋求與生活的和解。

前段時間熱播劇《小歡喜》中方圓面臨失業,心情失落,不願告訴家人,總是一個人到郊區超市逛。童文潔發現後耐心疏通,才讓方圓把心中的情緒宣洩出來,最後開出租車機緣巧合獲得配音的新生事業。

吃藥只能從身體上解決壓力,卻不能心理上解決源頭的負擔。當你身患抑鬱症時,家人的陪伴和自己內心的平靜才是真正的靈丹妙藥。

2、給予心理暗示,擺脫“抑鬱牛角尖”

患上抑鬱症的人,總會自責,認為家人、朋友都嫌棄自己,可以多給予自己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例如“生活是美好的,他們都需要我”,時常建立起對自己的自信,逐漸擺脫“抑鬱牛角尖”。

馬雲前段時間提出的“996工作制”引人爭議,卻也戳穿了職場加班常見的現實。把握好生活與工作的平衡,週日抽時間運動健身,假期與好友同行旅遊,都是擺脫抑鬱症的“解藥”。

職場競爭暗潮洶湧,抑鬱症案例也是屢見不鮮。如果身患職場抑鬱,不如在那掙扎的一瞬,選擇希望和光明,用正能量治癒自己;比起總是憂心忡忡,不如心細大膽做事,因為你的後面,是所有支援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