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名人趣史

為什麼說洪秀全的女人過得生不如死

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組成的領導集團在廣西金田村發動反抗清朝的武裝起義。後建立“太平天國”,並於1853年3月攻下江寧(今南京),定都於此,改稱天京。談到太平天國的起義軍,大家立馬就會想到洪秀全這個起義軍首領。

結果,由洪秀全帶領的起義軍,在攻克了南京城之後,便喪失了繼續征戰的鬥志。之後,坐擁半壁江山的他,開始關上天王府大門,獨佔著自己的天子之位,全身心的打造自己的幸福天堂。

在南京的11年裡,洪秀全幾乎沒有出過城,僅有的一次還是好幾十個人一起抬著轎子,送他出宮去探望生病的東王楊秀清。面對這樣的情況,有不少人會問:這樣的大好局面,洪秀全是何原因不再願意出去奮勇殺敵,立下一番功績呢?即使不外出征戰,哪怕在宮中好好管理朝政也是可以的。

可他卻沒有做到,連多年的死敵曾國藩面對無所事事的洪秀全,都感到了莫名其妙,心裡一直搞不明白洪秀全到底想幹嘛。其實,總的來說就是一句話,他在坐享年華安度時光,與自己的後宮佳麗們飲酒作樂。出身平凡的洪秀全雖然談不上能文能武,卻非常善於數字化管理,他對後宮佳麗的管理就是如此。

歷史上,洪秀全是一個典型的一夫多妻主義者。在太平天國的制度下,可以娶多個妻子是高階官員擁有的特權,這其中,沒有任何官位的人卻只能娶一個妻子。自金田起義之後,洪秀全就通過選美的方式納妃十幾人,一年後高達三十多人。

為什麼說洪秀全的女人過得生不如死

其實,這不算什麼,在入駐南京以後,每逢過生日,下屬都會給洪秀全進獻六位女子。而且,每年下屬還會廣開各路城門,為洪秀全選美,並特別規定:城內所有的少婦美女,都可以由天王洪秀全選用。後來,洪秀全還從李秀成送來的三千多個美女中,挑選了將近兩百個美女選入到自己的天王府中。

就這樣,洪秀全的荒淫享樂成為了整個太平天國的喪鐘。如果,要問洪秀全一生擁有多少個女人,具體的數字恐怕難以統計。從一些野史中,我們可以得知:當時的天王府連太監都沒有,但是,嬪妃和女官加起來卻高達兩千多人。試想,這麼多人只服侍洪秀全一個人,那樣的場景真是讓人難以想象。

後來,京城淪陷後,洪秀全的兒子洪天貴福被俘虜。從他的口供中得知,雖然,他當時只有十六歲,但是,自己的母后卻高達八十八個。而且,更離譜的是,在他童年的時候就已經有四個妻子了。即使歷代帝王也不過是七十二妃,洪秀全竟超出了這麼多。哪怕是喜好女色的咸豐帝,也僅有十八個嬪妃,與洪秀全相比真的是太遜色了。

為什麼說洪秀全的女人過得生不如死 第2張

並且,洪秀全的八十八位嬪妃,沒有一個有封號的。因數量太多,甚至,洪秀全都不知道她們的名字叫什麼。那麼,平時這些妃嬪都是怎麼供他享樂的呢?

面對如此多的妃嬪,洪秀全竟想出了一個荒唐的主意,那便是:為每位嬪妃都安排一個編號。在這樣的情況下,史無前例的數字化管理就此誕生了。比如,叫某位妻子的時候就是23號、64號這樣的方法來執行。而剩下的上千宮女,卻連編號都沒有,不僅地位低下,還是洪秀全的備用享樂工具。

就這樣,洪秀全完全不理朝政,整日把心思精力都花費在了處理後宮的事務之上。數字化管理讓那些女人終日活得牛馬不如,簡直慘無人道。後來,洪秀全還特意下了一個詔令:嚴格規劃女子與男子的界限,相當於切斷了女子與外界的一切聯絡,並且,還寫了很多詩用來當作教條。

據說,當時的經典官書《天父詩》中,有四百多首是出自洪秀全本人:

天兄耶穌曰:

右眼惑爾,則挖爾右眼。左眼惑爾,則挖爾左眼。

寧雙眼上天堂,好過雙眼落地獄千萬倍也。

服事不虔誠,一該打。硬頸不聽教,二該打。

起眼看丈夫,三該打。問王不虔誠,四該打。

躁氣不純靜,五該打。講話有大聲,六該打。

有喙不應聲,七該打。面情不歡喜,八打該。

眼左望右望,九該打。

... ...

為什麼說洪秀全的女人過得生不如死 第3張

不僅如此,洪秀全還逼迫後宮嬪妃們整日背誦,必須依據這些教條約束自己的行為。另外,對於那些不檢點的,做得不好的嬪妃,將會受到懲罰。其實,不僅僅是背誦,洪秀全還會經常對後宮的嬪妃們進行說教,要求她們注意各種細節,伺候好自己。

可以說,這樣不平等的待遇嚴重違背了當初他的言論。在當初,他創立拜上帝教的時候,親口說天下的女子都是姊妹,現在呢?這樣的人品和人格是可恥的,也難怪當時的他連續四年參加科舉都沒有考上。享受了十一年的後宮生活後,最終,洪秀全還是在湘軍的炮聲中消失殆盡。

作為後人的我們,面對洪秀全這樣的後宮數字化管理,只能說是當時社會極端腐敗的典型例子。但是,歷史是不斷髮展的,社會是不斷進步的,人與人之間的平等是社會安定的基石,女人的尊嚴自然是不能隨意踐踏的。至今,特別是很多農村地區,依舊殘留著舊社會重男輕女的思想。

為什麼說洪秀全的女人過得生不如死 第4張

現今,對於洪秀全是“民族英雄”還是“邪教教主”,是“農民領袖”還是“專制暴君”,仍論爭不休,莫衷一是。但是,我們都知道,所有的事情都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麼簡單,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環境、不同的事件等情況下,世人應該持有不同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