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二年級語文古詩兩首教案3篇 "古詩潤物無聲,教案妙筆生花"

本文分享了兩篇適合二年級學生學習的古詩教案:《春曉》和《登鸛雀樓》,旨在通過課堂教學,幫助學生理解古人的情感和思想,並提高學生對華語言文化的理解與認識。

二年級語文古詩兩首教案3篇

第1篇

本課中的兩首古詩都是描寫秋景的。讀了之後,俺們會被詩中所描繪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贈劉景文》寫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敗,橙黃,橘綠,色彩鮮明,突出了秋天的特點。其中描寫菊花傲寒鬥霜的氣慨,間接表達了對人的敬佩之情;《山行》描繪的是秋之色,展現出一幅動人的山秋色圖。內容形象生動,色彩明麗,尤其“霜葉紅於二月花”給了使俺們以美的享受。兩首詩都配有插圖,便於對詩意的理解。

二年級的同學雖小但對於古詩的瞭解並不少,這兩首詩有不少同學早已會吟誦。教學時要充沛瞭解同學的實際經驗,創設特定的情境,在反覆誦讀中,引導同學感悟詩的意境。在此基礎上,引導同學交流其他古詩,激發同學對優秀保守文化的熱愛,豐富同學的積累。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

1、誦詩匯入。同學們,古詩是俺國的文化精華。誰能背幾首給大家聽呀?(同學背誦古詩)古詩為俺們出現出美的意境,讓俺們獲得美的感受。今天俺們學習《古詩兩首》看看詩中寫了哪些內容?

(給同學展示的機會,體驗學習的快樂,同時欣賞他人的學習勞動效果,也會起到促進的作用,激發了學習古詩的興趣。)

2、看圖匯入。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同學觀察,說說圖中都畫了些什麼?你想到了什麼?那麼詩中所寫的內容與你看到的,想到的一樣嗎?今天俺們就來學習《古詩兩首》(板題)

(藉助美妙的圖畫吸引住同學,在感受畫面後,啟發考慮,激發同學學習的興趣。)

(整體感知,瞭解古詩的大意,與他人交流字詞的理解,相互促進,提高學習古詩的效果,形成一定自主學習的能力。)

2、出示多課件展示詩中描繪畫面,重點引導同學弄清“擎雨蓋、傲霜枝”的意思。

(想像古詩的畫面,加上課件的直觀效果,使同學感悟古詩的意境,理解古詩的意思,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

(同學的閱讀古詩的實踐,切不可用複雜的分析來替代,要讓同學在反覆的誦讀中,初步感受古詩語言的凝鍊、優美。)

(寫字訓練要給同學展示的機會,體驗勝利的快樂,促進同學樂於寫字。)

(不使同學的思路受到束縛,感知一年四季不同的享受,激發同學熱愛生活。)

(活潑多樣的複習方式,使同學積極參與,進而鞏固了所學的知識。)

1、出示《山行》,引導同學說說用什麼方法來學習。

(“同學是語文學習的主人”,為同學創設自主學習的情境,嘗試讓同學自學,培養同學自主學習的意識,有助於同學學習能力的提高。)

(多種形式的誦讀,促進同學積累,形成個性的體驗,進一步培養了語感。)

3、教師示範,提示重點筆畫。如“楓”字的“木”字旁的捺變成點等。

(觀察、交流能協助同學掌握寫字的基本技能,有效地提高同學的寫字能力。)

2、誦詩會。學習夥伴還會背別的古詩,你們也一定行!把自身積累的古詩有感情地背給同學們聽。

(將積累的效果展示出來,體驗學習的快樂,對他人也是個促進。)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書畫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屬四川)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清新豪放,善用誇張比喻,在藝術表示上獨具一格。

杜牧(803—852):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長安)人。杜牧的詩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詩豪放、曠達、俊逸。其詩在晚唐成績頗高,後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岸闊檣稀波渺茫,獨憑危欄思何長。蕭蕭遠樹疏林外,一半秋山帶夕陽。

二年級語文古詩兩首教案3篇

第2篇

1.訓練學生行行朗讀,字字思考,推敲詩文的意思;啟發學生處處想象,揣摩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受。

2.指導朗讀,要求在朗讀中傳達出對詩意的理解,對詩境的感悟。

1.出示課題。啟發學生從課題確定這首詩所寫的時間、地點和事情,並推想人物。教師隨學生回答,在黑板上用簡筆畫畫出月亮、星星、山巒、寺廟;此時,只簡畫一座寺廟,沒有樓;為了顯示高度,在山腰上端橫一筆雲。同時出示“宿”“寺”卡片,正音、釋義。

?畫簡筆畫的目的是引導學生進入詩的意境,教給學生據文想象的方法,為理解詩意奠定基礎。為了充分運用課文插圖,板畫構圖力求與插圖相仿。】

2.讓學生觀察板畫,再觀賞插圖,然後要求他們用一個詞來表達自己的感覺。教師在學生提出的詞中選取“高”,並板書。告訴學生:這首詩是唐朝詩人李白寫自己夜宿山寺的親身感受;全詩四行詩句,都是圍繞著“高”來寫的。

3.教師:按照老師下面告訴大家的方法,自學這首詩。

(3)然後根據詩句的內容,想象出一幅圖畫(處處想象)。

?這是個反覆朗讀、步步深入的過程。教師要有目的地進行個別指導。初讀,思考字義,理解內容;再讀,邊讀邊想,前後聯絡,漸入意境,為進一步訓練表清朗讀打下基礎。切實抓住這一訓練,能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1.教師:讓我們逐行研究,看詩句中哪些字表達“高”,哪些景象說明“高”。先看第一行。

學生找出“高”和“百尺”。教師指出“百尺”表示很高,但不是實數。

教師:(出示“危樓”卡片)危樓是什麼樣的樓?“危”字怎麼解釋?

學生查《新華字典》,危:①險;②損害;③高。從三個義項中找出一個合適的解釋。

教師:詩人站在高山上寺廟裡的高樓中(教師給黑板畫的廟加層樓),眺望窗外,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教師:一味提高嗓音,只能聽見聲音,不能聽出意思。只要把“高”字讀得高些響些。教師示範,再試一試。

?引導學生在誦讀中找感覺,就是引導他們展開想象,進入意境。】

2.教師:(出示“星辰”卡片)“辰”字典裡說是“日、月、星的總群”,這裡指什麼?

生:指星,因為夜裡無“日”,而“月”不適用“摘”。

?讓學生做動作,想象詩人站立處離天已近,體會詩人想象力很豐富,構思的巧妙。】

教師:想象一下,摘星辰時手臂的動作,身體的姿態應該是怎樣的?

教師:這是一種不可能實現的幻想,但是它卻能形象地表現出高,大家朗讀這句詩,想象詩人此時離天多近?

教師:摘星辰本是難事,但詩人此時覺得很容易,從詩句中的哪一個字體現出來?

教師:這樣可以表達出輕而易舉地伸手就能摘到星,更加說明樓的“高”。

學生:齊讀第三、四行詩句: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

教師:這兩行詩句聯絡緊密。現在你感到天上人和詩人之間距離多遠?

教師:這也是詩人的幻想,但生動地表現了“高”;由此也可見詩人豐富奇特的想象。一齊來讀好這兩行詩句。體會一下該怎樣朗讀。

教師:你也讀出了“高”的氣勢。再嘗試用低沉的語氣,(出示“恐”字卡片)要把“恐怕驚動他人”的心情讀出來。

學生嘗試用低沉的語氣朗讀。進一步體會詩句表達的含義。

教師:好,讀得有感情,讀出了詩人的心情。現在同學們用上述兩種讀法各自練習朗讀,要讀出兩種不同的語氣,然後說說自己喜歡哪一種讀法,為什麼。

?這裡,用比較的方法指導朗讀,意在使學生懂得表清朗讀是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代作者說話,要讀出作者內心的感情。】

5.教師:行行朗讀、字字思考、處處想象是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要在今後學習古詩時繼續使用,進一步掌握這種方法。

第3篇

兩首古詩均為描繪山光水色的名篇,作者分別是唐代的李白和杜甫。《望廬山瀑布》描繪了廬山瀑布壯麗的景象。《絕句》為詩人在成都草堂所作,全詩通過對明媚春光的描繪,表達自己愉快的心情。這首詩的觀察順序是由近到遠,寫得有動有靜,有聲有色,表達了作者喜悅的心情。

這兩首著名的唐詩,學生都會背誦。教學時,關鍵要指導學生反覆朗讀,

能解釋詩句的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述的情景。

3、理解詩的內容,使學生受到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薰陶。

1、我們學過許多李白的詩,現在,咱們開一個李白詩會,把你知道的李白的詩背給大家聽一聽,願意嗎?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李白的詩。(板書:望廬山瀑布)齊讀。

?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繪的就是廬山瀑布的壯麗景色。

2、小組討論,說說詩的意思,有什麼問題可以提出來。

3、師生交流:(每句詩都先請學生來說,教師只做適當指導)

“香爐”,指廬山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山峰尖圓,煙雲聚散猶如香爐,因此而得名。

“生”的原意是生成的意思,在這裡是“升騰”的意思。

讓學生先說,教師再歸納總結:在陽光照耀下,香爐峰頂瀰漫著紫色的煙霧,像香爐裡散發的煙一樣不停地升騰。

掛前川,瀑布掛在山的前面。“掛”字化動為靜,形象地表現出了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狀態。

“直下”是直瀉而下的意思。直下,既寫出了山的高峻、陡峭,又突出了瀑布奔騰而下,勢不可擋的氣魄。

天河,晴朗的夜空裡呈現出的由許多恆星組成的白色光帶,看上去像銀白色的'大河。

落,這裡指“從……落下”;“落”字寫出了瀑布傾瀉而下的磅礴氣勢。

4、這首詩描繪的是什麼? 你認為詩人是站在什麼地方觀看廬山瀑布的?

“遙看瀑布掛前川”瀑布像是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在山川之間,誰能將這樣巨大的瀑布掛起來呢?只有大自然。在這句詩裡包含了作者對大自然神奇、偉大的讚頌。細細品味這首詩,可以使我們領會到大詩人李白豐富的想象力,感受到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

這是作者對他居住的草堂附近明媚、秀麗景物的描寫。

3、利用學習《望廬山瀑布》的方法來學習《絕句》這首詩。複習

我們是怎樣學習《望廬山瀑布》的?讀詩句→找出不理解的字詞→借

助字典或查詢一些材料,把這些難於理解的字詞弄懂→串聯、整理說出詩句的意思→說出整首詩的意思。

同學們還有什麼不理解的地方嗎?提出來師生共同研究解答。

5、詩中寫了哪些景物?(黃鸝、翠柳、白鷺、青天、雪、船)

注意停頓,要讀出詩的韻味來;注意輕重音,要讀出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