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學好人好事事蹟材料精選8篇

事蹟材料的編寫需要細心審查和校對,以確保沒有錯誤或遺漏的資訊,在平時學習裡,我們都不可避免碰到過事蹟材料,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學好人好事事蹟材料精選8篇,供大家參考。

學好人好事事蹟材料精選8篇

學好人好事事蹟材料篇1

他的名字叫侯明華,今年59歲,是陽泉市礦區馬家坪派出所的一名普通民警,主要負責平潭街西社群的日常警務,也就是咱們常說的“片警”。從警20多年來,他不僅僅是一位大家公認的好警察,還成了37位老人的“好兒子”,在他看來,民警也好“片警”也罷,說到底都是給咱老百姓解難的人。

老侯的一天是從平潭早市開始的,每一天早上他都會早早過來巡查治安,順便再買點菜,這些菜是買給一位行動不便的老人的。早市結束,街上的人漸漸少了,侯明華回到社群警務室,接待完辦事的居民後打了一個電話。

中午下班,老侯沒有回家,而是來到離警務室不遠的一棟三層樓房,還沒上完樓梯,一位老人已經迎了過來,84歲的.李黑小就是那個與他通電話的人。李黑小老人無兒無女,孤身一人,7年前,侯明華在一次戶口排查中發現了他,那時的李黑小腰部扭傷、腿部浮腫,生活無法自理,侯明華先帶老人去醫院做了檢查,之後就天天定時定點來為他做按摩、洗被褥、處理大小便,直至老人好起來。

老人原先的房子一碰到下雨天、下雪天就會漏水,老侯就乾脆給他租下了警務室旁邊的小房子,還為他添置了澡盆、被罩和電話機。在老侯的悉心照顧下,老人的雙腿漸漸康復了。

晚上8點,老侯結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後,又匆匆走上了一條通往虎尾溝的小道。今年83歲的李文彩是侯明華照顧的另外一位老人。1996年,李文彩的兒子被判了無期徒刑,老人對周圍的一切一下子變得十分冷漠。聽說這事後,侯明華就趕來看望老人。

誰料幾個月後,李文彩的老伴悲痛去世,女兒也得了腦梗,一下了沒了親人的關懷,老人的心境更是極度低落。老人愛吃餃子,侯明華就買來餡和老人一齊包了吃,他給老人做飯、縫衣服、洗被單,遇到老人生病,就乾脆住過來。老人漸漸接納了侯明華,現如今更是離不開他了。

侯明華的細心照料讓兩位老人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20多年來把侯明華當兒子看待的遠不止一兩位老人。

78歲的劉如榮是侯明華在澡堂洗澡時偶然遇到的,老人因為腦梗後遺症行動不便,侯明華就主動幫他擦身搓背。除了日常的照料,侯明華幫忙老人洗澡的習慣一向沒變,在侯明華的警務室裡掛著一沓子澡票,這是他專門為他照顧的老人們買的,每次他都帶著一位老人去洗澡,成了老人們的專職搓澡工。

人們口口相傳,讓不少人都認識了侯明華,在老人們的介紹下,侯明華還接手了不少他轄區外的老人,自行車到不了的地方他就坐公交,每一天忙碌於不一樣地區、不一樣的老人之間。做飯、收拾家務,或者給老人唱唱戲,陪老人聊聊天。從警25年,他長期照顧過的老人有37位,沒圖過什麼名利,卻收穫了至親的感情。

這些年,老侯的事也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轄區內的水電工和老侯結成對子,幫老侯給老人修理水電工具,社群不少熱心居民主動要求成立愛心團體,推選老侯為領隊人,社群工作人員送來了縫補工具,還有居民送來了米麵菜,要和他一齊照顧老人們。

一份愛心和熱心,把一個59歲的民警和37位孤寡老人緊緊地聯絡在一齊,今年年底侯明華就要退休了,他說,照顧老人這件事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職責,他會堅持下去,也期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關注老人、關愛老人的隊伍中來。

學好人好事事蹟材料篇2

昨天,居家養老服務物件蘭姨的兒子,緊緊握住梁書記的手,感動地說:“梁書記,請你幫我找一下一個叫阿田的居家養老服務員,我要謝謝她救了我媽媽的命,如果不是她,我媽媽已經不在了,居家養老服務就是好……”。事情追回到今年3月19日那天下午,居家養老服務員袁順田同志在蘭姨家搞清潔衛生,突然看見蘭姨口吐大量鮮血橫倒在椅子上,袁順田同志本能地申手去抓檯面上的固定電話求救,但蘭姨肥胖巨大的身體剛好擋住了固定電話。

在這個時候,袁順田同志臨危不亂,一心想著迅速救人,為了爭取時間,她一邊用自己的手機唿叫120救護車,一邊向距離蘭姨最近的女婿單位跑去求救,在同一時間,救護車和蘭姨的女婿一齊來到蘭姨家,迅速將半昏迷狀態的蘭姨送往醫院搶救。因為袁順田同志臨危不亂,沉著鎮定,處事果斷,為搶救贏來了時間,使蘭姨得到及時搶救,脫離了生命危險。還有一次,是在今年3月初的一天,袁順田同志和往常一樣到蘭姨家搞清潔衛生,剛到不久,突然聽見廚房傳來“砰”的一聲響,隨著響聲一看,只見煤氣爐周圍一團大火,袁順田同志臨危不懼,立即衝上前把煤氣瓶關上,並迅速滅了火,避免了一場火災的發生。以上這兩件事故,如果不是有服務員在場,臨危不懼,遇事不亂的話,後果真的不堪設想。

袁順田同志這種臨危不懼、沉著鎮定、處事果斷的精神值得我們和所有服務員學習,因此,我們要把居家養老報務工作不斷髮展擴大,讓我們的愛心傳遍社會每個角落。

學好人好事事蹟材料篇3

好人好事事蹟材料

20xx年8月14日,機械一組晚班。經機組反應,b2324號飛機右發發電機不能自動轉換,同時,apu引氣波動,8號輪見線。由於北京方面天氣原因,原定於晚間22點到達的b2324號飛機延誤至凌晨2點方才降落至浦東機場,並計劃於7點50分繼續執行航班任務,這意味著留給我們的時光將十分緊迫。

idg扮演著空中發電的主角,右發發電機不能自動轉換,將導致飛機在飛行過程中依靠單發電機工作,繼而無法完全正常供電,勢必在必須程度上影響飛機飛行安全。而apu引氣波動則會直接影響到飛機發動機的啟動,該故障的長時光存在,必然會造成發動機的損壞,同時影響到客艙壓力。

飛機到達後,我組唐施佳,陸捷,楊費傑,吳炎瓊第一時光借來相應工具來到現場,根據之前分配好的職責有條不紊著手更換右發idg。在拆卸的過程中,idg內剩餘的滑油順勢超多滴漏在同志們的身上,但是同志們並沒有因此而皺眉,在幾位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極其沉重的idg最後順利的拆卸下來。然而,在安裝新件的過程中,同志們發現,按照手冊排號申領的封圈與舊件大小不一,明顯無法正常安裝上去,於是立刻上報至mcc處,並申請辦理保留。

所有工作直至清晨7點才得以完成,同志們在忙碌了整整一個通宵後拖著疲憊的身體,繼續趕至其他機位開始飛機的日常維護工作。這次的一系列排故工作,無疑體現了我組精細嚴實的工作作風,吃苦耐勞的機務精神。正是因為這群可愛的機務人的存在,保證了航班的正常執行,保證了東航在廣大乘客心中的形象。

學好人好事事蹟材料篇4

20xx年4月16號(週六)15點左右,我係20xx級學生陳桂敏到花都區辦事,返校途中經過花都區地稅局旁一個十字路口的斑馬路線上她看到一個三歲左右的小女孩在玩,當時斑馬路線上交通燈即將變紅燈,陳桂敏第一反應就是把這小孩抱起來到路邊安全地。但經其觀察發現這個孩子應該與家長走失,於是立即報警,並與小孩在丟失路口等待小孩的父母,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等待,小孩媽媽焦急趕來之後道謝離開。

三天後的下午4:00左右,藝術設計系榮駒樓104辦公室進來一位女士送來兩面錦旗,原來是走丟孩子的媽媽來到系部面謝陳桂敏同學,同時感謝我校育人有方,同時孩子媽媽準備的重金被陳桂敏婉言謝絕,說:“這是我應該做的,沒什麼大不了,如果要說就是希望通過此事能傳遞點正能量。”在場的老師和同學也感謝陳桂敏同學為我校爭光!系部希望其他同學向她學習,弘揚雷鋒精神,傳遞正能量,播撒人間真愛。

學好人好事事蹟材料篇5

2012年10月10日,工商銀行上海分行收到了一封自於寶島臺灣《大愛工行,仁義之師》的表揚信,隨後,新民晚報、僑報、新華網等各大媒體紛紛刊登《“上海兒子”10年照顧“臺灣爸”》的文章,詳盡描述了從2002年到2012年整整十年工行員工朱捷的無私關懷與幫忙臺胞楊銀嶽先生的事蹟。2002年73歲的楊先生來到了工商銀行普陀支行尋求幫忙,兩個人長達十年的忘年交就此開始。在之後的服務中,朱捷得知老人患有嚴重的糖尿病,就買了測量儀,利用自己曾在部隊從事專業醫護的技術主動承擔了老人的血糖測試和胰島素注射。老人家境富裕時,朱捷婉拒了楊先生提出的義子身份,“君子之交淡如水,您不用感謝我,這是我一個工行員工就應做的。”楊老先生於2005年投奔寧波老家親戚,直至2009年一向定居慈溪,此間經歷了巨大人生變故,喪偶、被詐騙等悲慘的境遇讓楊老先生的健康與經濟狀況每況愈下,孤苦不堪中再次撥通了小朱的電話。在得知老人的變故後,朱捷毅然將楊老先生接到家中照顧,為能讓老人多走動,朱捷與同棟的一樓住戶進行了多次溝通,將六樓房屋進行置換,不知不覺中,楊老已經成為小朱一家的新成員,在楊老心中,小朱早就成為他至親至愛的“好兒子”。在生命的最後一段時光,他的生活費用都是由小朱帶給的。

2012年8月26日,老人安詳地辭世,享年83歲。由於無法找到老人的親屬,朱捷承擔了楊老先生的後事。最後。透過與臺灣的海基會與民政部門多次聯絡,找到老人失散的女兒,完成了老人畢生的心願。

學好人好事事蹟材料篇6

20xx年8月24日中午,上海浦東新區上南八村小區內,一位七旬老人突然暈倒在地,臉朝下、背朝上,口吐白沫,神志不清,生命危急,現場聚集了大量的圍觀者,但他們或沒有技巧或缺乏勇氣或怕惹事上身,誰都不敢靠近老人。這時,上海紐荷蘭農業機械有限公司青年職工的80後姜一誠正好經過事發地,他停下腳步一問究竟之後,迅速衝開人群來到老人身旁,立馬蹲下身子抱起老人,讓老人側臥並微微托起老人頭部,使其呼吸順暢,一直到120急救車趕到後才放心離去。施救過程中,不斷有人向他喊話:“小夥子,你要當心啊,會有麻煩的”,但姜一誠毅然決然地說:“你們不要這樣,做人要有點良心,好嗎”,他不動搖、不放棄,用善心、果敢和智慧使老人轉危為安。8月28日,央視新聞聯播節目黃金時段長時間報道了姜一誠的救人義舉,他的高尚品行為我們全社會傳播了精神文明的“正能量”。

學好人好事事蹟材料篇7

楊老師,男,今年50歲,中國共產黨黨員,副教授,從事高等教育工作29年,現任教育科學系副主任。他忠誠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為人師表,曾榮獲“學院優秀教師”、“思想政治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稱號,在“三育人”工作中取得了顯著成績。

1、教書育人,愛崗敬業,用實幹贏得尊重

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楊老師不斷開拓新教學視野,樹立新教育理念,吸收先進的教育思想,以適應教學的新形勢、新要求、新特點,努力提高育人水平。始終堅持“立德樹人”, 鑄師魂,強師能,修師德,以高度自覺的敬業精神、認真負責的教學態度、較高的學識修養和嚴謹的教學方法影響學生。

自1985年參加工作以來,他始終戰鬥在教學工作的第一線,先後擔任過12門專業課和公修課,教授過數以萬計的學生,“桃李滿天下”。他自覺遵守教學規範,無任何教學事故,執教嚴謹,注重教學藝術和教學效果相結合,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思維,並將學生的素質教育寓於專業教學之中。認真備課,真正做到“每課必備,每課必新”。課堂上,按照課程教學大綱,認真組織教學,更新教學方法,注重教學內容的整體優化,構建良好和諧課堂秩序,對教學質量高度負責;課堂上,善於掌握學生聽課動態,語言流暢生動幽默、邏輯性強、條理分明;課堂上,善於同學生交流,把握學生心理,以生動的示例啟發學生,及時調整學生情緒,寓教於樂,寓教於理;講課內容適時引入相關領域,進行拓展延伸,在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引向學生對人生、對社會的思考;既注意教書又注意育人,重視學生情感、態度、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培養,在歷次的教師教學測評和學生網上評教中均獲得95分以上好成績,深受學生的尊重和愛戴,在學生中具有良好的影響力。

在完成大量教學工作的同時,注重開展科學研究。“三育人”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蹟材料“三育人”優秀教師的先進事蹟材料。撰寫“談課堂教學中素質教育的實施”一文獲國家級素質教育成果二等獎,獲省廳級優秀社會科學成果獎3項,獲地市級科研成果獎4項;發表論文25篇(其中核心期刊4篇);參編專著、教材3部,其中《太平洋貿易網500年》一書,是國家教委“八五”重點科研專案。這些科研成果,為他的教學增添了色彩,對學生崇尚科學,追求進步,產生了積極的正面影響。

2、管理育人,刻苦鑽研,用創新贏得好評

作為系副主任,楊老師注重業務學習,刻苦鑽研,掌握新的教學管理理念,吸收先進的教育管理思想,積極思考和努力探索教學管理的新途徑、新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管理水平和育人能力。

楊老師十分重視教學管理工作,傾注了大量心血。狠抓日常教學管理工作,及時傳達和落實學院和教育科學系的各項規章制度,加強與教師和學生的溝通與協調,認真細緻的做好每一項具體工作,向管理要質量,向管理要效益,認真履行自己的崗位職責,恪盡職守。結合教育科學系實際,優化教學環境,落實教風、學風建設。在教風建設方面,緊跟時代步伐,切實加強對教師進行職業責任、職業道德、職業紀律的經常性教育,使教育科學系形成了一支專業思想牢固、團結向上、開拓創新、和諧發展的師資隊伍。在學風建設方面,注重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楊老師對每一屆系學生會、團委、班委成員進行培訓,告誡他們:學生幹部是學生中的骨幹分子和中堅力量,是師生之間進行溝通交流的橋樑和紐帶;是學校實施教育、管理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讓學生幹部服務好同學們的學習、生活、教育、管理等等。每學期還把各班班長和學習委員,召集到他的辦公室,與班委進行座談,讓他們反映教學管理和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並提出合理化建議。

學好人好事事蹟材料篇8

這個冬季不同尋常,天氣異常寒冷,有那麼一群人每天身穿橙色馬甲,用腳步丈量民情,“用心為居民所思,用情為居民所做”,為寒冷的冬季增添了一絲的溫暖。他們就是老百姓的知心人——網格員。“一個人,一方格,一個包,一支筆,一個本,記錄著社情民意;一張嘴,一雙眼,提供著全科服務。”

她叫張月林是萊山經濟開發區錦繡家園第六網格一名普通網格員。進入社群從事網格工作已有半年多的時間了,從最初的不知道從何做起,從哪做起,到現在的遊刃有餘,信手拈來。從不被轄區的居民配合理解,到現在的連聲感謝、積極配合。下網格、進家庭,無論去哪裡,她都隨身攜帶著網格日誌,把發生的每一件小事都記錄下來,每一戶家庭資訊我都詳細記錄好。如今,她能將網格內每家每戶的基本家庭資訊銘記於心,不需要翻閱底冊就能脫口而出,真正做到底子清、情況明。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接到防控疫情的通知後,張月林迅速到崗,和同事們一起投入到工作中。每天一早對她所負責的家庭住戶進行逐一摸排走訪,來不及休息片刻,就開始整理上午的摸排資料,並及時發回社群平臺,午飯經常是用一碗泡麵解決,隨後繼續下午的摸排工作。全面核酸她又化身醫護人員的“賢內助”掃碼、詢問、封管配合默契。為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安全,小區採取了嚴格的管控措施,雖然大多數群眾都能理解和支援,但偶有小衝突也在所難免。婆婆到醫院檢查甚至住院手術她都沒有到醫院一步,自己經常歉意的說等忙完了這陣給老人買點好吃的補償一下。家裡二寶還小隻能求助自己的母親。母親不但要照顧自己年幼的孩子還需要照顧腦淤血後遺症的爸爸。每每說到這裡她就感覺挺愧對家人的。

網格員如同城市的“織網者”,紮根在最基層,與群眾零距離接觸,可以說網格員是離老百姓最近的服務生力軍,收集社群民意的“順風耳”。貴有恆,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作為一名基層網格員,她始終保持積極的精神狀態,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嚴謹務實、勤奮進取、兢兢業業,以堅持詮釋一名社群網格員的責任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