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部編國小語文下冊教案通用5篇

教案在寫過程需要教師對教學目標進行明確和具體的規劃,這有助於提高教師的目標管理能力,有了充分準備的教案,我們可以更好地解答學生的問題,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指導,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部編國小語文下冊教案通用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部編國小語文下冊教案通用5篇

部編國小語文下冊教案篇1

第一課時

(一)引導學生進入圖文描繪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掛圖或放映投影片,同時播放課文朗讀錄音或教師進行範讀,對圖文進行整體感知,爾後讓學生談感受。

(二)課文是怎樣評價桂林山水的?

找出來讀一讀,匯入學習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麼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們和作者一起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

(三)觀賞灕江的水(學習第二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影中的灕江水

問:灕江的水與別處的水有什麼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點?

(可用圖畫、錄影等手段,展示波濤洶湧的大海,以幫助學生理解“波瀾壯闊”;展示風光旖旎的西湖,以幫助學生理解“水平如鏡”。)

2.歸納灕江水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灕江水的三個特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的。

(特點之一“靜”。課文用“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從感覺上突出了灕江水的“靜”。)

(特點之二“清”。課文用“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從視覺上突出了灕江水的“清”。)

(特點之三“綠”。課文用“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這一形象的比喻,從色彩和品質上突出了灕江水的“綠”和“純”。翡翠:綠色的硬玉,有光澤。無瑕:沒有斑點,非常純淨。)

3.體會最後一句

4.練習朗讀,讀出灕江水的靜、清、綠,讀出對灕江水的喜愛之情

注意指導讀好“真靜啊”“真清啊”“真綠啊”。

(四)觀賞桂林的山(學習第三自然段)

1.觀察圖畫或投影、錄影中桂林的山

問:桂林的山與別處的山有什麼不同,有哪些顯著的特點?

(可用圖畫、錄影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幫助學生理解“峰巒雄偉”“紅葉似火”。)

2.歸納桂林山的特點自讀課文,畫出體現桂林山特點的三個詞,想想課文是怎樣分別描寫這些特點的。

(特點之一“奇”。課文從兩方面描寫。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連”。一般的山脈逐漸高上去,且連綿不斷,桂林的山卻是從平地崛起,互不相連。二是“奇峰羅列,形態萬千”。羅列:排列。形態萬千:各有各的樣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教師還可補充介紹,有的像揹著娃娃的婦女,有的像好鬥的公雞,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蓮花,有的像捧書而立的書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羅漢……使學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態萬千,目不暇接。)

(特點之二“秀”。課文打了兩個比方“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寫出“秀”的表現:鬱鬱蔥蔥,色彩明麗。屏障:起遮擋作用的東西,本課指桂林一帶的山。)

(特點之三“險”。課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這一特點,並用“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下來”的感覺,突出了桂林山的“險”。危峰兀立:即高峰聳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狀的石頭重重疊疊。)

3.練習朗讀,讀出桂林山的奇、秀、險,讀出對桂林山的喜愛之情

(重點指導讀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險氨。)

(五)我們觀賞了灕江的水,觀賞了桂林的山,總的有什麼感覺?作者又有什麼感受?(學習第四自然段)

1.看圖或投影,啟發學生把山、水聯絡起來讀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麼感受?

(1)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2)理解“畫卷”“連綿不斷的畫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畫卷”繪畫長卷,一般要捲起來收藏。“連綿不斷”,接連不斷。“連綿不斷的畫卷”,即很長很長的畫卷。從桂林到陽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綠水,美不勝收,說桂林山水是一幅“連綿不斷的畫卷”,十分貼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道出了盪舟灕江,觀賞桂林山水是一種美的享受,充滿情趣,與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應。)

3.練習朗讀第四自然段讀出盪舟灕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讀全文

(七)作業

1.朗讀課文 2.識記生字

第二課時

(一)指名讀課文

(二)自讀課文,思考以下問題,然後討論

1.課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內容和開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麼關係?

(第一段總的說人們讚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們對桂林山水的嚮往,急於閱讀下文。後三段講作者盪舟灕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兩段分別描述灕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讀者對那裡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則將桂林的山和水聯絡起來,使我們讀了在頭腦中形成連綿不斷的活動畫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確是天下第一。)

2.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想象“這樣的山圍繞著這樣的水,這樣的水倒映著這樣的山”是怎樣一種景象,體會“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感覺,然後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三)識記生字,練習書寫

漓:注意右半部的寫法。

瀾:前鼻音。右邊“門”裡面是“柬”。

瑕:可與“假”進行比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結構,下邊是兩個“習”,整個字要寫緊湊。巒:前鼻音,與“瀾”比較讀音。與“戀”比較字形。筏:上下結構,右下不要丟撇。

(四)指導背誦

1.在瞭解句與句關係的基礎上,一個自然段一個自然段地練習背誦。

2.在瞭解自然段之間的關係及自然段與全文之間的關係的基礎上,練習背誦全文。

(五)完成“思考·練習3”抄寫句子,注意分號的用法

要求:以標點為標誌,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個字詞寫一字詞;格式要正確,字跡要工整;想想分號的用法(長句子中有三個並列的分句,每個分句中已經用了逗號,並列的分句之間要用分號。這樣,要以把一個個意思分得很清楚。)

(六)全班背誦課文

(七)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抄寫字詞

部編國小語文下冊教案篇2

教學目標:

通過朗讀、質疑、認獨9個字分角色朗讀能夠結合上下文說說老上羊住進醫院後情感的變化、產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變化。

教學重難點。結合上下文說說老山羊住進醫院後情感的變化、產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變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二、新授

1、自學。

2、要求。

3、檢察預習,並及時指導。

4、默讀課文,提出不懂得問題,並試著解決。

5、為什麼老山羊剛住進醫院的時候很不情願後來又讚不絕口。

6、交流。

7、彙報。

8、學習完這篇課文你有什麼想法?

9、質疑。

佈置作業:有語氣的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32__音樂醫院

不情願讚不絕口

課後反思:課文比較淺顯好讀,但是其中的個別詞語讀起來個別學生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在課上我非常認真的傾聽學生的朗讀,遇到學生度不準確的地方及時的糾正。

語文實踐活動8

教學目標:

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辨析和使用近義詞,通過選詞填空,提高近義詞辨析能力和運用能力,瞭解詞語的意思和了解近義詞的區別。與別人進行口語交流,使學生有觀察和想象的能力,樂於表達正確地運用標點符號,能把結構比較複雜的字寫的比較端正、規範、整潔。

教學重點:

感悟近義詞,進行讀和寫,能夠運用標點符號修改句子,能把結構比較複雜的字寫的比較端正、規範、整潔。

教學重點:

感悟近義詞,進行讀和寫,能夠運用標點符號修改句子

教學時間:4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重點學會設計。

教學重點:有針對性地寫出自己喜歡的內容。

教學過程:

一、選詞填空

1、理解意思會區分他們的不同。

1、試做。

2、訂正。

二、照樣子寫句子。

1、先讀懂例句,在改寫句子。

2、改好後訂正,再讀一讀。

三、用修改符號修改病句。

1、讀懂句子找出毛病。

2、自己修改。

3、訂正。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上網查資料

教學重點:篩選材料。

教學過程:

一、閱讀短文。想一想為什麼紙張能變成風箏,竹子能夠唱歌,樹木能夠在載著遊客四處遊玩

1引導學生認真朗讀

2結合思考題進行默讀明白。紙張能變成風箏,竹子能夠唱歌,樹木能夠在載著遊客四處遊玩

二、我們的科技角

查詢有關機器人、星空或其它科技方面的材料,辦一期科技報。

第三、四課時

教學目標:

著重培養學生組織和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著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

教學難點:

著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

教學過程:

一、設計過年方案。

二、分工合作,做好準備。

一、開展活動,落實方案

二、完成習作

部編國小語文下冊教案篇3

知識與技能

1、朗讀詩歌,分析重點語句,準確理解詩的內容。

2、在教師的引導下,把握“魚化石”意象的深刻寓義,從而瞭解詩人的創作意圖。

方法與過程

1、通過朗讀了解詩的情感。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分析理解詩的內容,並把握詩歌的意象。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艾青用樸素的語言,表達豐富、深刻的思想情感的方法。

教學重點:

1、分析重點語句,準確理解詩的內容。

2、理解並把握“魚化石”的意象及深刻寓意。

教學難點:

瞭解作者寫詩時的寫作背景,正確理解詩人的創作意圖。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詩人艾青在《失去的歲月》裡有這樣的詩句: 時間是流動的液體—— 用篩子、用網,都打撈不起; 時間不可能變成固體, 要成了化石就好了, 即使幾萬年也能在岩層裡找見你。 他凝望著一片帶有時間印記的化石,上面有凝固的石化了的魚骨,“那上邊不是一條魚,而是六七條,不是僵死的,而是遊動的”。就是這片魚化石激發了詩人的創作靈感,唱出了生命的讚歌。

二、朗讀指導與整體感知

小組合作;

1、自由朗讀詩歌,概括詩中每一章節的內容。

2、能大體梳理詩人情感變化過程嗎?

3、能畫出詩的節奏,用正確的語氣、語調讀出來嗎?

三、品讀段落,正確理解詩意。 合作討論(1-5)段;

1.你能找出“魚”與“魚化石”究竟有哪些異同嗎?

2.魚改變的原因是什麼?你認為作者的猜測有依據嗎?

3.你能用重音讀出這兩者的不同嗎? (提示:找出段落中感染力強修飾語、富有情感色彩的詞語)

4、你們能想象一下災難降臨的一剎那間魚當時的內心感受嗎?寫出來。 學生小組討論,(痛苦、掙扎??)並用語言表達。

教師範例: 當無邊的災難降臨的時候,我的天空是灰暗的,我心裡空洞洞的,我感覺到好像全世界都拋棄了我。孤獨、寂寞、失落、無助將我壓的喘不過氣來。..我好想逃,逃到另一個世界去,可是我無力掙扎。

在漫漫而悠長歲月中,我嘗試了所有努力:恨過,哭過,笑過,沮喪過,悲傷過,痛苦過,付出過,到最後還是被拋棄、被埋沒。孤獨與寂寞折磨著 ,傷心與難過比任何時候都多!我所剩的只有那些埋藏在心底的、模糊不清的回憶……

四、細讀詩歌,體悟詩理

1、“魚化石”為什麼能觸發詩人的創作靈感?

教師出示連結材料: 艾青,原名蔣海澄,1941年從事文學創作出版的詩集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陽》等。在青年中產生極大的號召力,被譽為“火把詩人”。

(自由的創作期——活著的魚) 1957年,詩人被無端地打成“右派”,從此便被無情地埋沒二十年,不僅不能發表作品,甚至連一個正常人的生存權利都被剝奪了,詩人從社會上消逝了。

(摧殘與沉寂期——遭受天災) 直到1976年復出後,重又執筆,寫下《歸來的歌》、《光的讚歌》等出現了創作的另一個,震驚詩壇,享有廣泛的聲譽。 ( 復活與期——把能力發揮乾淨) 相同的經歷,不同的表現形式,艾青想表達的,用他自己的話:“沒有創作的自由就沒有藝術的生命”。詩人復出之後,不能不對這漫長的痛苦生活作深入的思考,他以隱喻的方式寫出了自己以及同時代知識分子

2、你認為,詩裡的魚是誰?天災指什麼?

學生回答:魚就是詩人的化身,天災指的是作者經歷的運動。正是基於這種深入的思考,詩人在魚化石上找到了流溢之口。詩的意象和詩人的思緒相撞擊,產生了創作的靈感。作家丁玲在看了這首詩後,她說:“這是寫艾青自己嘛!”

五、反思自我,暢談啟示

1、我們瞭解魚的經歷變化,作者從中得出怎樣的啟示,悟出怎樣的道理呢? 生命離不開運動: 這裡的運動指自由,沒有自由等同於死亡。 活著就要鬥爭,在鬥爭中前進。在死亡沒有來臨之前,把能力發揮乾淨: 說明要敢於鬥爭,要敢於抗爭,哪怕是死亡。

2、追問:哪個詞語能表現作者的心理感受? 凝視: 表明作者是經過沉思,想了很久得到的。這顯然是作者對過去的反思。

3、追問:可作者卻說:傻瓜也得到教訓,傻瓜該如何理解? 傻瓜:頭腦有病的人、頭腦簡單, 說明這個教訓是顯而易見的、不用思考的。也說明這是一個時代的、人人都明白的、大家共同遭遇的命運。

4、這首詩在選人課本後,最後兩個分句有改動,比較一下哪個詩句更好? 活著就要鬥爭, 在鬥爭中前進, 當死亡沒有來臨, 把能量發揮乾淨。 活著就要鬥爭, 在鬥爭中前進,即使死亡, 能量也要發揮乾淨。

學生討論,教師總結:詩人直率地提醒人們要接受教訓,這是許多人以生命作代價換來的教訓。同時也是一種戰士的情懷,只有敢於抗爭,才不會從蹈歷史覆轍,因而具有強烈的警策作用。聯絡前面對於魚化石的刻畫和描寫,就可以感到詩人的提醒更強有力了。

再次深情地朗讀讀課文, 讀出詩人的鬥爭精神與犧牲精神。

六、借事理,總結全文

這首詩正是詩人自己的寫照,正是詩人對自己命運的感嘆。正像詩人自己所說:“這些年變成化石的人太多了。”這就清楚地說明,詩人在寫這首詩時,就不是隻想著個人的哀怨、個人的命運,而是想著許許多多人的。因而,這首詩的含意就具有了很強的典型意義和概括力,同時,也就能引起許多人的共鳴。

作業佈置:

1、讀完詩歌你的啟示是什麼? 用詩的語言表達。

2、隨筆:發揮想象力,把《魚化石》擴寫成記敘文《魚的故事》,擴充套件詩的容量

《魚化石》教學反思

通過多媒體技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能為學生建立一個立體式的課文情境,動態的教學環境,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主動地學習並發展個好,從而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因為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給現代課堂注入了許多新鮮的養料,其中最突出的功能在於化抽象為形象,使課堂具有更多的可感性,促進學生的理解。

?魚化石》一課是科普性詩歌,語言優美,對於課文中所涉及到的科學常識及科普知識,學生通過課前的資料查閱已有一定程度的理解,為了提升課堂教學效果,課堂上,我為學生呈現了與文字相得益彰的課件內容。豐富的畫面,逼真的視聽,幫助學生在腦中形成直觀形象,為學生帶來了情感上的衝擊和認同。首先出示魚兒暢遊大海的視訊,不僅使學生看到魚兒快樂自由的情境,更激發學生聯想多少億年前那種原生態的現象,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生的興趣。然後出示壯觀的火山噴發和地震等自然災害的視訊,幫助學生想像火山爆發時,掩埋活魚那驚心動魄的場景,讓學生的情感激起波瀾,縮短時空的距離,近距離觸控當年的事,縮短了文字與真情實感間的距離。看完了錄影片後,學生學習興趣都被調動起來了,個個興致勃勃,熱情高漲。最後,我向學生展示了魚化石的圖片,用自己的話說說看到的魚化石,通過創設課堂教學情境引起學生的心靈共鳴。在教學過程中,我根據課文內容和教學要求,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創設適宜學生學習語文的生動情境,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潛移默化地進入到學習的狀態中,良好的氛圍對於啟用思維,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保障作用。

語文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課堂上,我通過各種畫面努力營造的就是充分的人——本對話的空間,讓學生通過朗讀——想象——感悟——表達——再朗讀,達到與文字零距離,努力使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情感。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達到熟讀成誦的效果。

部編國小語文下冊教案篇4

一、教材分析

新人教版編部本於2018年春正式使用,本冊教材安排課文25篇。教材以專題組織單元,以整合的方式組織教材內容,共分八個單元:第1~4課為為“春光篇”,課文內容大都與春天的物候和熱愛春天有關;第5~7課為“愛心篇”,意在培養兒童的愛心;識字1~4課為“傳統文化篇”,意在巨集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第8~11課為“童話篇”,意在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第12~14課為“道理篇”意在培養學生遇到問題要開動腦筋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第15~18課為“自然科技篇”,意在21~24課為“人物篇”意在讓學生學習優秀品質,感悟做人的道理:讓學生關注科學,從而愛科學,學科學:第19~22課為“故事篇”意在讓學生學習優秀品質,感悟其中的道理:第23~25課為“歷史篇”意在讓學生了解歷史故事,感悟祖先創造文明的道理。

新部編本教材新選入14篇課文,其中新選識字4篇:《千人糕》《一匹出色的馬》《識字神州謠》《識字傳統節日》《識字貝的故事》《識字中國美食》《楓樹上的喜鵲》《我是一隻小蟲子》《淚水茶》《蛛蛛開店》《肯蛙賣泥塘》《祖先的搖籃》《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界射九日》等,日語交際增加了《注意說話的語氣》《推薦一部動畫片》等內容每組課文包括導語、4篇課文和一個“語文園地”。“語文園地”包括五個欄目:識字加油站、字詞句運用、寫話、展示臺、我愛閱讀。

各部分相互聯絡,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識字形式多樣,課文內容豐富,體裁多樣,富有童趣,語言規範,淺顯易懂,插圖精美,便於對學生進行朗讀、背誦、複述、口語交際等訓練。

本冊教材從內容上看,主要任務是識字、寫字和課文的朗讀和句子的理解。從學生的長遠發展來看,詞語的積累運用、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髮現、探究、解決問題也是教學重點。難點是識字、寫字和課文的朗讀。

二、教學目的和要求:

1、認字450個,寫字250個

2、學習音序查字法。幫助學生學會能夠根據需要選擇查字典的方法。

3、掌握字的間架結構和書寫規則。

4、繼續培養閱讀的興趣,培養經常閱讀的習慣。在“自檢”中,學生要自查互查,交流閱讀體會。

5、通過“語文天地”中設計的活動,創設寫話的情境,使學生願意寫,有東西可寫。練習寫請假條、個人啟事等實用便條。

三、教學措施:

1、注重語文和思想品德合科教學,要通過語言文字訓練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把語言訓練和思想品德教育融為一體。思想品德教育,要根據每篇課文的內容和教學目標,有的放矢地進行。聯絡實際,進行行為指導,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重視識字教學,要教給學生識字方法。重視形近字、同音字的比較,加強邊讀邊寫,默讀自查;重視在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運用中掌握所學的生字。

3、閱讀教學要訓練學生逐步學會閱讀,培養閱讀能力。重視朗讀訓練,在朗讀中發展學生的語言和思維。課堂上要有充分時間進行朗讀訓練,要大人都有讀的機會。開始訓練默讀。重視字詞句的訓練,要把字的教學放在詞和句的教學之中,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學習生字。詞句教學要抓重點、難點,為學生設定思考的路子,訓練學生逐步學會閱讀。重視自然段教學,為中高年級的段篇訓練打好基礎。

4、聽說訓練要在學生的語言實踐中行。給學生創造各種聽話、說話的機會,激發學生聽說的願望,保證訓練時間,堅持大面積訓練,及時糾正語病,讓全班的學生都有練習說話的機會。

國小語文二年級下冊教案(精選篇5)

教學要求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瓜、衣、來"3個字,認識1個偏旁"子"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雪與雲之間的變化過程

教學重點

認識10個生字,知道雪會變成雲

教具準備

雪與雲相互變化的課件

學前準備

佈置學生課前讀通課文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認識10個生字,認識1個偏旁"子"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雪與雲之間的變化過程

教學重點

認識10個生字,知道雪會變成雲

教學過程

一、揭題激趣

1、板書"孩子"教認"孩"字,再補上雪字

2、激趣:雪孩子是什麼樣的?課文說了什麼事?今天我們學習《雪孩子》

二、看圖自讀課文

1、仔細看圖,想想每幅圖上畫了什麼?

2、讀讀圖旁的句子,畫出不認識的字,請教同位

3、標畫課文的自然段

三、檢查自讀情況,讀後正音

1、指名接讀課文,互相評價。

2、正音後同位互相接讀課文

四、學習課文,理解內容

1、議論:雪孩子救出了小白兔,自己變成了什麼?先小組討論,然後指名回答。

(雪孩子救了小白兔後自己化了變成水)

雪孩子是怎樣飛到天上的?還會回來嗎?(讓學生看課件,水蒸發到空中形成雲的過程,雲變成雨和雲變成雪的過程)

2、指導朗讀

本課因不注拼音,朗讀中注意讀準字音,還要正確處理輕聲的讀法。

如:房子上、樹上、地上的"上"

休息的"息"

讀出雪地、雲朵的美麗,小白兔的快樂與傷心,他/飛到了空中,成了一朵/白雲,一朵/很美很美的/白雲,後半句"很美很美""白雲"讀得慢些,表達出讚美喜愛之情。

五、想想說說

1、看圖8,說說小白兔望著白雲會說些什麼?

2、你想對雪孩子說些什麼?

六、續編故事

?雪孩子又回來了》,想像小白兔與雪孩子見了面會做什麼,說什麼。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練習正確書寫3個生字

3、指導完成課後練習讀讀說說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檢查複習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回答課後練習題:雪孩子還會回來嗎?

二、分小組自學生字

1、認字

注意讀準"讓、往、燒、知"4個字的字音

"起、玩、往、覺、知、化"都可以利用熟字變化來記憶

可以進行同音字比較"化-畫,到-到,只-知,還-孩"

2、寫字

寫好"瓜、衣、來"的關鍵是撇與捺對稱

瓜:上撇平短,左撇豎長,"豎提"起筆對準撇中部,點較小,捺起筆低於"豎提"

衣:點居中,不與"橫"相連,第三筆處"橫"中間看起筆,最後"捺"低於右撇並相接向右伸展

三、複習鞏固

1、完成課後練習,讀讀說說

⑴理解題意,"又"字連用表示兩種情況同時存在,左邊一欄說的是動作,右邊一欄說的是特點

⑵學習練習可說老師糾正

2、佈置作業

把課文中的故事講給別人聽

部編國小語文下冊教案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理解課文,一邊讀一邊展開想像,感受香港之夜的景色和作者的語言美。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在學習中瞭解掌握由作者的觀察順序和“實寫與想像互相結合”的寫作方法,及聯絡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詞語做到學以致用。

4、通過學習更加熱愛祖國,深刻體會祖國統一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1、一邊讀一邊展開想像,感受香港之夜的美和作者的語言美。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多媒體出示香港全景)這是一個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城市。你知道它是哪嗎?你又對它有哪些瞭解呢?師:我這裡有一些香港的資料願意與同學們一同分享。

師:香港是東方的一顆明珠,是一座美麗的城市。你們看:這裡高樓林立,向世界展示著風彩;美麗的維多麗亞港灣在深深地追訴著它的百年滄桑;繁華的街市上車水馬龍,陽光下的香港是迷人的。今天我們就一同去觀賞夜的香港,走進香港之夜。(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過渡:香港的夜晚會是什麼的景色呢?讓我們一同走進巴金先生帶給我們的課文中去看一看。

1、自由地讀課文。(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不通的地方就多讀幾遍。)

2、快速讀文(想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分幾個自然段來寫的。)香港的夜晚怎樣,試著用文中的一句話或一個字表現出來。(板書:美)香港的夜真是有那麼美嗎?你是從哪些自然段中知道的?

三、品讀感悟,以讀悟情

1、指導學習課文第四自自然段。

(1)指名讀:對面的香港是什麼樣的?說說對面的香港美在哪?

(2)師生配合分角色來讀文。在讀的過程中想一想老師讀的景物有什麼特點?你讀的景物又有什麼特點?

師:這裡將天,海與對面的香港對比來寫的,更讓人覺得(太亮了。)

師:這時的香港是萬顆星點的聚合。①“萬顆星點”怎麼樣啊?②那麼多的星點“聚合”在一起。“聚合”什麼意思?③“萬顆星點的聚合”是怎樣的景像呢?為什麼別的地方都是黑,單單香港就成了萬顆星點的聚合了呢?

2、指導學習第五自然段

(1)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讀第5自然段

(2)香港為什麼會成了“萬顆星點的聚合”呢?①這裡寫星的山用了兩句,說說如果去掉後面紅色的一句好不好,為什麼?(生交流見解)②師補充講解:其實香港能成為“萬顆星點的聚合”,成為“萬丈光芒”的星山還有一個別的原因:香港面積不大可以說是一個彈丸之地,那裡的高層建築隨處可見,十幾層,幾十層,上百層,很多都隨著山勢而建。這樣的地勢,這樣的建築,再加上這樣多的星點一樣的燈光,所以巴金爺爺眼中看到的香港就成了“萬顆星點”的聚合,成了一座放射著萬丈光芒的星的山。

(播放課件)師同時配音讀第5自然段

生:現在你有什麼感受,想說些什麼?

a、帶著這種感受去邊讀邊想像這一段文字用你的心去讚美這萬丈光芒的星的山。

b、誰想把這種感受用你的聲音傳遞給大家聽來讀一讀這一段。

生試讀———指讀評議———齊讀

(3)從同學們的朗讀中我聽出了一種山的氣勢,眼前好像出現了耀眼的光輝。

師:你看我們用聯絡下文的方法讀懂了“萬顆星點的聚合”看到了一幅美麗的畫面。這是理解句子的好辦法。今後同學們也可以運用這樣的辦法聯絡上下文去理解更多的好詞好句。

過渡:此時我們的心已經走進了文中。巴金爺爺在親眼目睹這萬顆星點的聚合的景象時,不禁浮想聯翩,他都想到些什麼呢?

3、第六自然段:

⑴生:小組合作邊讀邊畫想一想他都會想到些什麼呢?(彙報交流)

⑵“忘我”是什麼意思。忘記自己,那想著什麼呢?為什麼會達到這樣的境界呢?

師:你看作者在寫景時加進了自己的想像,就把景物寫活了。

⑶再去讀一讀這些想像的語句,邊讀邊想像你就會感受到香港那繁榮的美。

5、第七、八自然段:

同學們的心已經深深地沉醉了,和作者一樣牽掛著那座“萬丈光芒的星的山”

船還在行著,他們又到了哪,看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呢?

6、最後一段:

(1)過渡:船愈行愈遠,走進群山,走進黑暗。爺爺的心情又是什麼樣的呢?生默讀這一段回答問題

(2)點撥:什麼是幻景?

(3)這裡為什麼會覺得是一種幻景呢?

四、回顧全文總結文意

作者的朋友為什麼會說:“香港的夜很美,你不可不看!”

五、欣賞回放深化感悟

過渡:學完了這篇課文,我突然間有了一種想法,你們猜一猜看誰能當我的知音。誰也有這樣的想法。雖然我不能滿足大家的願望,但我卻可以讓同學們大飽眼福,來欣賞一下這美麗的香港之夜。

一生讀文其餘欣賞畫面。

六、教師總結:

這是巴金先生在1933年寫的文章,事過境遷,時隔74年之後,如今的香港已經不再孤單,他又重新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那裡的夜依然那麼美,燈依然那麼亮。不!是更美,更亮了,那裡如今演奏的是一首幸福的、充滿生機的樂曲。

七、《香港之夜》教學反思

?香港之夜》是教科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當中的第10課。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教學難點: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感悟香港之夜的美麗的景色,體會作者的語言美。圍繞著這個目標,我本著找到美,讀出美,想象美,感受美,這一線索進行了本節課的教學設計。第一部分讓學生們直插重點段落,找到美,學生們用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找到燈的特點,在理解的`基礎上,帶著濃厚的感情再次讀文的時候,學生們再次感受到了美。在第二環節想象美當中,我設計了想、說、感受、讀、寫這樣的步驟,充分的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在模仿燈的動作的這個環節,學生們都興致勃勃的進入了情境。最後的環節我引領著學生們走進情境,學生們身臨其境,達到了和作者一起悲喜的境界,水到渠成的面對畫面背誦出自己喜歡的詞語、句子或者段落。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達到了我預測中的三個目標;

1、引領者學生們達到了朗讀的高峰

2、引領者學生入情入境地學習課文,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3、使學生們學習到了融情入景的寫作方法。

4、在教學句子的修辭方面放手過大,沒有把比喻的重點句子找到,具體讓學生來說出把什麼比作了什麼,這樣導致在最後總結:有幾個星的山的時候學生回答存在困難。

5、沒有做到完全預測到學生的學習狀況。在最後一個環節中,當我讓學生對著畫面背出自己的喜歡的段落、句子或者詞語的時候,由於擔心學生背不下來,所以只是提問了幾個學生而匆忙地結束,當我課後瞭解到有很多同學已經能夠背下整段話後,真是追悔莫及。這讓我想起了白校長的一句話:“你只背了你自己,你背學生了嗎?”

6、在體會作者心情的這個環節中,沒有給學生留下足夠的空間讓學生思考,而是出現了和學生搶答的局面,其實通過課前的充分地預習,以及課中的層層鋪墊,學生有能力用自己積累的詞語總結出來,即使和我預設的不完全一樣,也能鍛鍊他們的運用語言的能力,而我迫不及待地丟擲“如夢如幻”限制住了學生思維,是不可取的。

我覺得語文教學就像巴金所寫的散文一樣,形散而神不散,讓學生們喜歡語文這是神,而學習方法是在此基礎上的,只有引領著學生們走進來,他們才會學習,這可能是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而我卻相差的太遠了,而我相信我們每一位教師會用我們的信心和努力,讓我們離這個目標越來越近些,最後用我們語文共同體的口號來結束我的反思:“那就是讓過程更加完美,讓結局不留遺憾。”我會努力在以後的語文教學中多一些完美,少留一些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