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其他文案

四年級下冊新編語文教案5篇 《探祕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助力孩子小小進階》

本文介紹了四年級下冊新編語文教案,內容涵蓋了語文基礎知識、閱讀理解、寫作技巧等方面,旨在幫助學生掌握語文核心能力,提高語文素養。教案以實踐為主,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實踐應用的提高。

四年級下冊新編語文教案5篇 《探祕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助力孩子小小進階》

第1篇

1、通過學習,使學生體會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對死後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高興和驕傲。

2、對死後器官捐獻的行為產生敬佩之情,從而改變對器官捐獻傳統的看法。

3、學生能夠領悟有一定內涵的語句的含義,培養其有感情地朗讀的能力。

1、通過學習,使學生體會作者一家人的高尚情操;對死後捐獻器官、幫助他人而感到高興和驕傲。

2、學生能夠領悟有一定內涵的語句的含義,培養其有感情地朗讀的能力。

學生能夠領悟有一定內涵的語句的含義,培養其有感情地朗讀的能力。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18課,齊讀課題《永生的眼睛》。

提問:回憶一下文章內容(本文主要寫了琳達的母親、父親、女兒都捐獻了角膜生)師板書。

xx等幾位同學在預習時產生了這樣的疑問,為什麼要捐獻角膜呢?老師現在就解答這個問題。

據調查,全國約有400萬人因角膜疾病導致失明,其中大多數病人可以通過角膜移植重見光明。可是由於我國角膜捐獻太少了,這些盲人只好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角膜、器官捐獻已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就這個問題同學們在周圍人群進行了調查。

老師把同學們的調查結果進行了統計請看:(課件)出示條形圖。

提問:從圖表中你發現了什麼?(從圖表中可以看出,共調查212人,願意捐獻的75人,不願捐獻的137人不願捐獻的人數比願意的多。

過渡:琳達的母親在一次意外中去世了,醫生要取走母親的角膜。

⑴琳達開始:(“我驚呆了──完整的離去)(愛媽媽、強烈的痛苦和難以接受 不明白為什麼捐)

你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你自身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的死亡之軀能有助於他人健康的恢復,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答案要點:身體比任何金錢、地位等都更重要,因為一旦給予了他人,自己將不再有了;對人來說死亡就是走向終結,然而生命卻能夠在別人身上得到延續,使他們能夠重獲新生,更多地為社會作出貢獻。)

以父親的話為中心,上下結構全文的理解體系,從全文的前後照應中理解人物崇高的.精神,在反覆的誦讀中加深學生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讀、感悟能力。

過渡:當時父親為我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課,多年後,父親又以他的言行影響了我的女兒──溫迪。

1、如果一個盲童能夠藉助我們的幫助重見光明,並像你女兒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有多美妙!

2、想想看,另一對父母如果看到他們的女兒也像溫迪一樣,將會多麼高興。

3、當你們得知我的眼睛起了作用,你們將會多麼自豪!”

盲童重見光明的快樂,盲人家庭的快樂,捐獻者家人的自豪。

盲童恢復視力後,將會更加珍惜生活,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那個盲童將多麼快樂,多麼幸福,帶給人多少美好的憧憬啊。)能讀出你的感受嗎?

越來越多的人的到了歡樂,那我們怎麼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呢?(加入讀 )

(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進行評讀)(自豪,激動、敬佩、驕傲)

是啊,父親捐獻角膜不但讓失明的孩子的重見了光明,同時在溫迪心中播下了美好的種子。

四年級下冊新編語文教案5篇 《探祕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助力孩子小小進階》 第2張

第2篇

這一單元的課文我們學完了,知道了閱讀要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問題。我們都有了許多的收穫。現在,看看語文園地這個版塊,給我們準備了哪些知識吧。

(1)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讓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

(2)篩選出最值得思考的問題,加深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b說一說自己是否有同樣的`體會,你還有什麼獨特的見解?

f鼓勵學生在閱讀中要開動腦筋,善於思考、勤於提問,做學習的主人。

我們提出的問題,可以是對文章中一個詞語,一句話的理解,可以是對課文內容的把握,還可以是對文章主題的概括。

平時你還有哪些好的閱讀方法,與大家分享交流一下。

我們在讀書時,要積極地提出問題,善於思考,才能深入挖掘書中知識。

每一組字都有相同的部件加上不同的偏旁,都是形聲字,讀音只是聲調不同。(板書:形聲字)

那時沒有電燈,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也沒有汽車。

第一句話是一個排比句,每一句中都有個“沒有”。而第二句話中的這幾個詞語是並列關係。

在漆黑的夜裡,飛機是怎麼做到安全飛行的呢?原來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了啟示。

設問句就是明知故問,自問自答。(板書:設問句自問自答)

(2)社會有這樣大的進步,靠的是什麼?靠科學技術的力量。

今天我們學習了交流平臺知道了要養成敢於提問、善於提問的習慣、識字以及詞句段的運用,希望同學們多積累好詞好句。

(2)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小結:讀句子,我們發現這些句子都和“疑問”有關,說明提問題在學習、做事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大體瞭解這些句子的意思,再進行積累。能用到我們的說話和習作中更好。

a.謙虛好問的人氣度就寬巨集,自以為是的人氣量就狹小。

b.要博學多才,就要對學問詳細地詢問,徹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別,要切實地力行。

c.不學習自能知道,不問別人自己就懂得了,從古到今做事情,還沒有這樣的人。

e.讀書做學問就怕發現不了問題,只有帶著問題學習才能進步。

(1)()因此,我們的好多疑問可以通過讀書、請教他人、從生活中去感悟來解決。

(3)()因而,在學習和生活中,我們要善於思考,善於發現問題,這樣我們才能不斷進步。

◎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禮記?學記》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會了名言警句,明白其中蘊含的道理。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多多運用這些名言警句,使我們的文章更精彩,指導我們為人處世更加合理規範。

第3篇

2、瞭解遊覽順序,感受雙龍洞景象的奇異,激發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

感受溶洞的奇觀,學習按遊覽順序的記敘方式和運用恰當的詞句描繪事物和表達思想感情。

(初讀課文,瞭解遊覽順序,自學生字、詞,理解課文第一二自然段,體會路上景色)

你喜歡旅遊嗎?都遊覽過哪些地方?你到過浙江金華嗎?那裡有一個的溶洞,叫雙龍洞。去過溶洞的學生說說自己的見聞。讀讀課文,今天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去觀光遊覽。

說說跟著作者遊了一趟雙龍洞,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設計意圖:有很多孩子沒有去過溶洞,對溶洞不瞭解,讓去過溶洞的學生說說自己的見聞,師生之間相互補充,自然而然地拉近了與文字的距離。)

1、導語:“就聽一遍,大家肯定覺得不過癮,現在我們來細細學習。”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努力把課文讀通順。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次。要注意讀準生字、理解新詞,用“…”畫出提示作者遊覽順序的有關詞句。

學生總結遊覽順序時,有不少學生會忽略由外洞進入內洞的過程,對此教師可設計提問:作者是由外洞直接進入內洞的嗎?以引導學生注意從孔隙進入內洞的過程。並隨機讓學生讀讀這一段,注意正音,指導讀順,引導學生理解詞義,如:仰臥、臀部、水程等詞語。

教師根據學生描述的遊覽順序,板書畫一幅簡單的示意圖。

按遊覽順序可分六段。(分別請6名學生來讀對應的段落,注意不多讀也不少讀)

4、隨機利用搜集的資料介紹雙龍洞的石灰質岩石及其形成的石鐘乳、石筍。

(設計意圖:在讀通課文的基礎上,要求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可以通過畫示意圖的方法,理清作者遊覽的順序。讓學生按示意圖說一說作者的遊蹤。)

1、引導學生讀中感受。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

學生自由練習讀,邊讀邊想象作者所看到的景物、當時的心情。再讓學生個別展示朗讀,點評中體會作者是怎樣描述這些景物的。

配音:春末的一天,作者踏上了去雙龍洞的路途。一路上,春末的景緻不斷撲入作者的眼簾。我們也來感受一下山中的春色吧!

這是映山紅,花大多是紅色的,也有紅紫色和白色的;油桐的花朵較大,白色帶有黃紅色斑點和條紋……色彩多明豔啊。

(設計意圖:在深入研讀時,要求學生找到途中的特點,體會作者是怎樣把這些特點寫清楚的,引導學生對文中的重點詞句反覆揣摩、品味,體會其用詞選句的準確與實在。)

山中有花也有水。誰來讀一讀一路迎接遊客的溪流。(請一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你覺得作者對溪流的描寫很有情趣,對嗎?你從哪裡感覺到的?

(品味“時而……時而……”一句,體會幾對反義詞的妙用)

(設計意圖:引導發現這句話的特點。如有兩對反義詞,用擬人手法,寫溪水的聲音。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體會句子中的因果關係,音韻節奏感,和作者當時的心情等。學生讀懂課文以後,可設計一些語言運用的訓練,如用“時而……時而……”句式造句。)

溶洞地下水沿著可溶岩層層面,節理或裂縫進行溶蝕,坍陷擴大而成的洞穴。洞體大小不一,形態多樣。洞內有各種碳酸鈣的化學沉澱物,如鐘乳石、石筍、石柱。並常有地下河通過,洞內溫度變化小,冬暖夏涼。溶洞分兩大型別:水平型溶洞和垂直型溶洞。

映山紅映山紅是半常綠或落葉灌木,生長在淺山丘陵中,花開時滿山遍坡呈現玫瑰紅色,故得名。又名“山石榴”、“杜鵑花”,屬杜鵑花科。春季或夏季開花,花冠呈闊漏斗形,多朵簇生於頂端。除紅、白、黃色外,還有磚紅色、粉紅色、紫色等多種顏色,有很高的觀賞價值。主要分佈於亞、歐和北美洲。全世界杜鵑花有八百多種,我國是世界杜鵑花的分佈中心,有六百多種,四川峨眉山和雲南的玉龍山是我國杜鵑花的盛產地。杜鵑花與報春花、龍膽花是我國的“三大名花”。杜鵑花的根很奇特,形狀多樣,姿態各異,將其挖出後稍加雕琢,就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杜鵑花喜歡溫暖而潮溼的`地方,在酸性土壤中生長尤為茂盛。在園藝工作者的培育下,杜鵑花不僅能在春夏開花,在秋冬兩季也能開花。

(欣賞景點,品讀文章,體會洞口、外洞、孔隙、內洞的特點和作者怎樣把特點寫清楚的)

1、認讀詞語:浙江、油桐、擁擠、孔隙、仰臥、臀部、稍微、額角、擦傷、蜿蜒、依據、石鐘乳、突兀森鬱乳汁收據河源

2、如果說沿途的風光可用“春光美”來概括,那麼洞口和外洞你會怎麼來概括呢?

二、按照遊覽路程來欣賞景點、品讀文章

1)請一名學生朗讀第四自然段,洞口和外洞你會怎麼來概括呢?

(洞口可用“寬”“高”來概括,外洞可用“大”字來概括,在簡圖上補板書:寬、高、大)

理解“突兀”:高聳,指山勢高聳。“森鬱”:樹木茂盛繁密。文中指山上草木生長得茂盛繁密。

高山之上,樹木繁密,很有氣勢,不禁使人對雙龍洞產生一種神祕感。

3)作者的哪些描寫讓你體會到外洞的大?(彷彿到了個大會堂,高高的石頂,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

4)這裡作者又一次提到“泉水”,下一句也是,讀一讀,你有什麼想法?

(它彷彿是嚮導,作者順著溪流遊覽。現在迎著溪流入洞──乘船通過泉水流出的孔隙進出內洞)

1)乘船從孔隙中穿過是什麼滋味,我們也來試試。齊讀。

2)說到“孔隙”我們就會想到很小的窟窿或很細的縫兒,而這個孔隙卻可容得下一隻小船進出。那麼作者為什麼不稱之為水洞卻還要稱為孔隙呢?

看課件外洞由近及遠的鏡頭,讓學生懂得因為外洞面積太大了,水洞相對就顯得很小,所以作者用孔隙一詞是恰當的。

3)默讀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乘船通過孔隙是怎樣的情形、怎樣的心情?

你覺得哪些語句真切地寫出了作者這種緊張的心情,能把它背出來嗎?

1)請一名學生朗讀第六自然段,學生邊聽邊畫出描寫洞中雙龍的句子。

“蜿蜒”是怎樣的?據字形釋義,再觀看課件,讓學生作描述。

2)結合課件討論學習:內洞的景象是怎樣的,給你的感覺是什麼?除了課文寫到的,你還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內洞有很多石鐘乳和石筍,它們形狀變化多端,顏色也各不相同。有的像龍,有的像神仙,有的像動物……給人的感覺是神奇而有趣。內洞比外洞還要大得多。

洞內景物的描寫,也是有順序的,文中用了“首先、其次”來表明觀看順序,讀一讀,感覺這樣寫條理就比較清楚了。

(設計意圖:為切實突破教學重難點,我在教學中採用自主學習、感情朗讀、小組討論等教學方法,抓住“我又感覺要是把頭稍微抬起一點兒,準會撞破額角,擦傷鼻子。”、“這些石鐘乳和石筍,形狀變化多端,再加上顏色各異,即使不比做什麼,也很值得觀賞。”等重點句子,注重加強聽、說、讀、寫等能力的綜合訓練,力求全面、綜合地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在聽、說、讀、寫訓練中促進語言和精神的同構共生的能力。)

要求學生任選雙龍洞其中一個景點進行復述。可採用導遊介紹等形式進行。

1.啟發學生談談學了本文後的收穫,在相互交流對話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教師小結。作者乘船出洞,結出了雙龍洞之遊。我們同作者一道感受了雙龍洞的雄偉、驚險與神奇。面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們不禁折服於自然之偉大、自然之神奇。

像這樣的課文,記錄了作者遊覽過的地方,你讀了,彷彿跟著作者在遊覽觀光,這就是遊記,你喜歡讀嗎?都讀過哪些遊記?你都摘記了精彩語段嗎?能背記這些精彩語段嗎?

(設計意圖:通過以學生為主體的多種對話形式,使學生個體之間、學生個體與群體之間、學生和老師之間、學生和文字之間產生思維的碰撞和交融,來共享知識、共享經驗、共享智慧、共享情感、

第4篇

1、藉助拼音認識“憶、異、逢、佳、倍、插”6個二類字和“憶、異、逢、佳、倍、插、遍、遙”8個一類字,能通過對比分辨出“異”上半部分“巳”與“已”的區別,知道“插”的正確筆順,正確書寫“遙、插”。

2、簡單瞭解詩人王維,能借助註釋、聯絡上下文讀懂詩句的大概意思。結合王維的生活背景和自己的生活經驗,想象並體會詩句表達的詩人思鄉思親之情。

隨著夏天的腳步逐漸遠去,我們又迎來了美麗的秋天。秋,是一個詩意的季節。秋風響起,落葉歸根,會引發多少遊子的思鄉之情。今天我們學習唐代詩人王維的一首思鄉佳作,詩題是《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701年—761年),字摩詰,唐代詩人,多才多藝,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流傳至今的詩歌有400餘首,人們又稱他為“詩佛”。

2、題目中有一個生字——憶。指導書寫。“憶”是什麼意思?圍繞這個“憶”字,你從題目中還知道了什麼?請大家輕輕開啟書36頁,可以結合課文後面的註釋來說。

(1)在這裡“山東”不是指現在我國的山東省,而是指華山以東,詩中指作者的家鄉山西省(板書:家鄉)。王維不到17歲就與弟弟王縉離開家鄉到當時全國最熱鬧的城市——首都長安遊學,也就是現在的陝西西安市。

出示示意圖,介紹兩地之間的大概距離。(兩地間高速公路路程為536千米,駕駛汽車需6小時45分鐘。如果步行,每小時走4千米,每天走十個小時,也要半個多月才能到達。)

(2)重陽節:九月九日是重陽節,是我們傳統節日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日。古時候人們過重陽有登高、賞菊、插茱萸等風俗。

(3)茱萸是一種有濃烈香味的植物,將茱萸插在頭上,據說可以消災避邪。(逐步將詩題板書完整)

你能連起來說說題目的意思嗎?題目很重要,是走進課文、走進古詩中的一扇門。從題目中,我們知道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在重陽節這一天思念家鄉親人,想念兄弟的事。齊讀詩題,注意語調低沉緩慢。

題目平實樸素,內容也看似平常,但是為什麼這首詩會流傳千古,被人們廣為傳頌呢?

1、學習詩歌,“讀”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只有通過入情入境地朗讀才能有更多的收穫。讀古詩有三個層次,三種境界:讀得正確流利——讀懂意思——讀出感情。

(4)提出生字並歸類,小組開火車認讀並組詞,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在這一課的生字中,你覺得哪個字最難寫,我們應該注意些什麼。

1、詩句讀通了,我們還要讀懂詩句的意思。交流學習古詩的方法。

學法小結:查資料、看註釋、聯絡上下文或生活經驗、反覆誦讀。

2、先輕聲或默讀古詩,根據下面的註解與插圖,想想全詩大概是什麼意思,能說出大概意思即可。同桌交流想法,指名彙報。

同學們對詩句的意思理解得很準確。師錯誤範讀。詩人通過詩句表達了怎樣的心情?哪些詩句或者字詞最能體現詩人孤獨、苦悶、傷心的心情?在書上圈畫出來。

1、(板書:獨)漢字是會說話的。仔細看看“獨”字,透過它你看到了一幅什麼樣的畫面?

(生病時、空閒時、遇到困難時、寫出一首好詩時……)

由此可見,當王維吟誦出“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詩句時,他心中該是多麼的酸楚啊!請體會王維此時的心情,帶著王維的感受再讀第一句。

2、即使生活在繁華都市中,即使滿腹才華被人賞識,孤單無助的王維仍是一名生活在異鄉的異客,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親人,這是魂牽夢繞的思念啊。尤其是在過節的時候,這思親之情更為刻骨。詩人把滿腔思念都傾吐在哪句詩句中?(生讀)“每逢佳節倍思親”。整首詩中,這一句流傳最為廣泛,每個字都凝聚了詩人的情感和心血。

你們認為哪個字詩人用得?為什麼不說“每逢佳節更思親” “每逢佳節又思親”,偏偏要說“倍思親”呢?同桌討論。(一個“倍”字,既表現出今日思親之情的強烈,又表明王維平日無時無刻不在思念家鄉的親人。)(板書:倍思親)

詩中提到的“佳節”還會是哪些中國傳統節日?生回答時,師補充相關習俗。

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最重要的是不管什麼節日,都是家人團聚的`大好時機。那麼在不同的節日裡,遠在異鄉的王維都會看到什麼、想些什麼?

出示句式,同桌交流,想象說話,說出人物的動作神情:

(師:春節——看到家家戶戶熱熱鬧鬧地一起包餃子、放鞭炮——淚流滿面)

家鄉的人,家鄉的事,即便只是一句普通的問候,一碗熱騰騰的餃子,都令王維刻骨銘心,難以忘懷,他怎能不——(配樂讀)“每逢佳節倍思親”。

好一句“每逢佳節倍思親”!它道出了多少天涯遊子對家鄉、對祖國的思念呀,我們可以想象:

a、除夕之夜,家家戶戶歡聚一堂,遠在他鄉求學的孩子們,會在心底默默地念起:——

b、中秋來臨,遠在外地打工謀生的人們,會對著明月訴說:——

c、每到國慶節,遠在異國他鄉的海外遊子,會面向祖國深情地說:——

3、雖然心中倍思親,但重陽節這天,王維還是無法與親人團聚,只能任思緒飛越千里,他會在腦海中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呢?

家鄉親人的一舉一動那麼清晰地浮現在眼前,卻不能真實地擁抱、交談,這種痛苦的滋味令人心碎啊!王維只能面向東方,含淚吟誦——(讀)“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親人們團聚在一起,又會想些什麼呢?的確,家鄉的親人又何嘗不在思念著王維啊!登高遠眺,無限的牽掛、擔憂、思念湧上心頭,他的親人們一定也會面對西方,大聲喊出——(讀)“每逢佳節倍思親”“遍插茱萸少一人”。

4、胸懷大志的王維年少早熟,為實現自己的理想甘心忍受離別的痛苦,只能把自己的綿綿思鄉之情融入到詩句之中,正因為對親人的眷戀,對故鄉的依戀,是人類永恆不變的美好情感,所以這首詩直到今天還能深深地打動我們的心。現在讓我們再次讀讀這首詩。(配樂背誦)

聽了同學們的朗讀,我眼前彷彿出現了眼含熱淚,神情憂鬱的詩人王維。這節課,我們通過逐次逐句地品,設身處地地想,入情入境地讀,真切地感受到詩人的情懷,希望今後在學習古詩時,同學們能自覺地運用這些方法。

古時候交通、通訊極為不便,人們長時間外出時只能靠詩歌來抒發自己思鄉思親的痛苦心情,所以自古以來就有很多思鄉詩歌在民間廣為流傳,其中一些名篇更成為千古絕唱。

(1)學過的思鄉詩歌題目:《秋思》《長相思》《泊船瓜洲》;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立春。近鄉情更怯(qiè),不敢問來人。

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在課後繼續收集王維的詩歌或者思鄉詩歌進一步閱讀、品味。

第5篇

1、認識18個生字,學會其中13個;正確讀寫“任憑、無憂無慮、閉息凝視、溫柔可親、豐富多腔、變化多端、枝折花落、生氣勃勃”等詞語。

導語: 誰養過貓?能用一句話說說你對貓的整體感覺嗎?(學生髮言)同學們,老舍先生也很愛貓,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的課文——《貓》,就體現了他對貓的喜愛之情。

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一類生字要求會寫),理解字義。

a.出示“和”字,讓學生讀出它的字音,同時點選畫面出示相應的拼音;

⑤理解詞語:(可用查字典法、知字義解詞義的方法)

讀完課文,先標序號,再用一句話說一說老舍先生筆下的貓留給你的印象。(只要與課文內容有關均可。)

思考:課文中哪幾自然段寫了貓的性格古怪,哪兒又寫了貓的淘氣?並分別用曲線畫出概括介紹的句子。

思考:成年的貓和滿月的小貓咪既有不同的特點,又有相同之處,請你從概括介紹的句子中找找答案。

兩句話分別是:“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腿腳還不穩,可是已經學會淘氣。”從兩句話中,我們可以分別知道成年的貓性格古怪,滿月的小貓咪淘氣的不同特點,從“更可愛”的“更”字,可以想到作者認為成年貓和滿月的小貓咪的共同之處是它們都可愛。(教師根據學生髮言修改板書設計)

小結:老舍先生用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裡行間流露著對貓的喜愛之情。下節課我們再深入學習。

3、產生仔細觀察事物的興趣和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讀懂重點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同學們,默讀課文,想想兩種貓有什麼不同特點,又有什麼相同之處?

(1)默讀課文第1自然段,思考:這一段是從哪幾方面寫貓的性格古怪,可以畫一畫,可以作批註,還可以讀一讀,再說說作者是怎樣寫具體的?

第一自然段:從性情方面寫貓的性格古怪。寫了貓既老實又貪玩,既貪玩又盡職。

在學生分析的同時,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讀第一自然段時,要讀出作者行文時的多重轉折、迴環婉轉的語氣。並結合課文理解“無憂無慮、閉息凝視”等詞語。

(1)運用剛才總結的學習方法,學習第2、3自然段。理解詞語:溫柔可親、豐富多腔、變化多端等。(先自學,再小組交流,最後彙報)

第二自然段:從脾氣方面寫貓的性格古怪。主要寫了貓高興時溫柔可親,不高興時一聲也不出。

板書設計:溫柔—一固執(根據課文內容總結出來的)

第三自然段:從貓的膽量方面寫它的性格古怪。主要寫了貓什麼時候都害怕,有時又非常勇敢。

3、總結第一部分。思考:為什麼說貓的老實、貪玩、盡職,溫柔、固執,害怕和勇敢這些表現,構成了它古怪的性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