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教師文案

語文《小石潭記》教案模板

本文寫景,按遊覽觀察的順序,思路非常清晰:循聲而入發現小石潭,環顧小石潭的全貌和周圍環境,觀察了小石潭裡的游魚,遠望了小石潭的水源,最後寫離開小石潭的情景。一起和本站小編看看語文《小石潭記》教案模板!歡迎查閱!

語文《小石潭記》教案模板

語文《小石潭記》教案模板1

【教學目標】

1、掌握常用文言詞,學習文言語法,背誦全文,理解情景交融的創作方法,體味作者的情懷。

2、比較作者等幾位古代文人被貶之後的不同態度,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對待人生挫折的方法。

3、學生自主學習,預習在前,教師點撥、分析在後。通過師生互動、交流,最後取得共識。講練結合,既抓整體感知,又要突出重點。

【教學重點】

1、 學點文言語法,在理解段意的基礎上,翻譯並背誦全文。

2、 掌握本文通過正面側面描寫相結合的方法實現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不得志後的心情,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

【教學安排】

兩教時

第一教時

【教學要點】

1、 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2、正音、朗讀直至熟讀。3、掌握積累常用文言實詞虛詞,學習詞性活用等語法知識。4、學生口頭翻譯全文,把握文章思路和內容要點。5、佈置作業:書面翻譯全文,背誦課文前兩段。

【教學步驟】

一、介紹作者和背景。

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世稱“柳河東”“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於唐順宗永貞元年(公元805年)因擁護王叔文的改革,被皇帝貶為永州司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為排解內心的憤懣之情,他寄情于山水,常常不避幽遠,伐竹取道,探山訪水,通過對景物的具體描寫,抒發自己的被貶後無法排遣的憂傷悽苦的思想感情,他在永州發現了許多風景佳麗的地方,記下了其中的八處名勝,成為我國古典文學散文頗有名的《永州八記》。 記:古代的一種文體,以敘事為主,可記遊,可記事,可抒情,可議論,可描寫。

二、正音、朗讀直至熟讀。

《小石潭記》朗讀停頓

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為底。近,,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巖。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潭/西南/而望,鬥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悽神/寒骨,悄愴/幽邃。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隸/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三、掌握積累常用文言實詞虛詞,學習詞性活用等語法知識。

古今異義

1.小生:古義:年輕人。(崔氏二小生)今義:戲曲藝術中的一種角色。

2、去:古義:離開。(乃記之而去)今義:前往,到某處。

3.聞:古義:聽到、聽聞。(聞水聲)今義:用鼻子嗅氣味。

4.居:古義:停留。(不可久居)今義:住。

5.布:古義:映,顯現。(影布石上)今義:可做衣服或其他物件的棉麻品。

6.許:古義:用在數詞後表示約數,數目不確定,等同於現今口語中常說的:“左右”“上下”。(潭中魚可百許頭)今義:允許、准許。

7.佁(yǐ)然:古義:呆呆的樣子。(佁然不動)今義:靜止的樣子。

8.清:古義:悽清;冷清。(以其境過清今義)今義:清晰,清淨等。

9.以為:古義:作為(全石以為底)今義:認為等。

一詞多義

1.可:(1)大約。表示估計數目。(潭中魚可百許頭)(2)可以,能夠。(明滅可見;不可久居)

2.從:(1)介詞,自、由。(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跟隨。(隸而從者)

3.清:(1)形容詞,清澈。(水尤清冽)(2)形容詞,悽清。(以其境過清)

4.差:(1)形容詞,長短不一。參差不齊(參差披拂)(2)動詞,交錯。(其岸勢犬牙差互)

5.見:(1)通“現”,出現。(才美不外見)(2)看見,動詞。(明滅可見)

6.樂:(1)以…為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心樂之)(2)逗樂。(似與遊者相樂)

7.以:(1)介詞,因為。(以其境過清)(2)連詞,而。(卷quan石底以出)(3)介詞,用把全(quán石以為底)

8.而:不譯,(1)表承接關係。(乃記之而去)(2)表並列關係。(隸而從者)(3)表修飾關係。(潭西南而望)

9.遊:(1)遊動。(皆若空遊無所依)(2)遊覽。(同遊者)

10.環:(1)玉環。(如鳴佩環)(2)環繞。(四面竹樹環合)

11.為:(1)動詞,作為。(卷(quán)石以為底)(2)動詞,成為。(為巖)

詞類活用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詞作方位狀語,向西。

2、.下見小潭。下:方位名詞作動詞,向下。

3.皆若空遊無所依。空:名詞作狀語,在空中。

4.日光下澈。下:方位名詞作狀語,向下。澈 :形容詞作動詞,照到。

5、俶爾遠逝。遠:形容詞作狀語,向遠處。

6.潭西南而望。西南:名詞作狀語,向西南。

7.斗折蛇行。鬥:名詞作狀語,像北斗七星一樣。蛇:名詞作狀語,像蛇一樣。

8.其岸勢犬牙差互。犬牙:名詞作狀語,像狗的牙齒一樣。

9.悽神寒骨。悽:使動用法,使…淒涼。寒:形容詞作使動用法,使…寒冷。

10.如鳴佩環。鳴:使動用法,使…發出聲音。

11.心樂之。樂:意動用法,感到快樂。

12.隸而從者。隸:名詞作動詞,作為隨從。從,跟從。

13. 似與遊者相樂。樂:形容詞作動詞,逗樂14.近岸。近:形容詞用作動詞,靠近。

15.潭中魚可百許頭。可:形容詞作量詞,大約。

特殊句式

倒裝句:

1.如鳴佩環(正確語序:如佩環鳴) 好像人身上的佩環相碰擊發出的聲音。

2.全石以為底(正確語序:以全石為底) 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

3.卷石底以出(正確語序:石底卷以出) 石頭從水底向上彎曲露出水面。

修辭手法:

1.聞水聲,如鳴佩環。(比喻) 聽到水聲,好像人身上的佩環相碰擊發出的聲音。

2.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擬人) 往來輕快敏捷的樣子,好像在與遊人相互逗樂。

3.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比喻) 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互相交錯,不能知道它的源頭。

省略句:

1.乃記之而去。(省略主語“我”) 於是記下這番景緻便離開了。

2.斗折蛇行。(省略主語“小溪”) 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像蛇前行那樣彎曲。

3.以其境過清。(省略主語“我”)我因為它的環境過於悽清。

4. 心樂之。(省略主語“我”)我心裡感到很高興。

虛詞用法

而(1)不譯,表承接關係。(乃記之而去)(2)不譯,表並列關係。(隸而從者)(3)不譯,表修飾關係。(潭西南而望)

四、學生口頭翻譯全文,把握文章思路和內容要點。

(一)學生根據註釋,口頭翻譯全文。課堂師生互動交流。

(二)寫作思路與內容要點

本文寫景,按遊覽觀察的順序,思路非常清晰:循聲而入發現小石潭,環顧小石潭的全貌和周圍環境,觀察了小石潭裡的游魚,遠望了小石潭的水源,最後寫離開小石潭的情景。

五、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第一和第二段;2、翻譯全文,寫在作業本上。

語文《小石潭記》教案模板2

【教學要點】

1、 檢查作業完成情況。2、分別找出描寫和議論的語句,重點研討作者借描寫襯托心情的寫法。3、引領學生樹立正確對待人生挫折的方法。4、拓展閱讀訓練 5、佈置作業:背誦課文後兩段,學習本文寫景方法,寫一處風景,300字左右。

【教學步驟】

一、檢查作業:是否背誦,是否翻譯。

《小石潭記》譯文

從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著竹林,可以聽到水聲,就像人身上佩帶的佩環相碰擊發出的聲音,(我)心裡感到高興。砍倒竹子,開闢出一條道路(走過去),沿路走下去看見一個小潭,潭水格外清涼。小潭以整塊石頭為底,靠近岸邊,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成為了水中高地、小島、不平的岩石和石巖等各種不同的形狀。青翠的樹木,翠綠的藤蔓,遮掩纏繞,搖動下垂,參差不齊,隨風飄拂。

潭中的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什麼依靠都沒有。陽光直照(到水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裡)一動不動,忽然間(又)向遠處游去了,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和遊玩的人互相取樂。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水流像蛇那樣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見,一段暗的看不見。兩岸的地勢像狗的牙齒那樣相互交錯,不能知道溪水的源頭。

我坐在潭邊,四面環繞合抱著竹林和樹林,寂靜寥落,空無一人。使人感到心情淒涼,寒氣入骨,幽靜深遠,瀰漫著憂傷的氣息。 因為這裡的環境太悽清,不可長久停留,於是記下了這裡的情景就離開了。

一起去遊玩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跟著同去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做恕己,一個叫做奉壹。

二、課堂活動:學生分別找出描寫和議論的語句,重點研討作者描景的順序、方法及作用。

(一)課文寫了哪幾種景物?按什麼順序寫的?抓住景物的什麼特徵?

聞水聲(悅耳)——見石潭(清澈)——觀游魚(逗樂)——探水源(忽明忽暗)——感氛圍(悽清)。作者在移動變換中帶領我們領略各種不同的景緻,具有極強的動態的畫面感。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聞水聲,再由水聲尋到小潭,講述了發現小潭的經過,充滿了懸念和探奇的情趣,在人們面前逐漸展開一幅美妙的圖畫。【移步換景】

(二)如何描寫景物的。

寫小石潭,處處從“石”字落筆,又表明了它的小面奇秀。從聽覺、視覺和感受等多角度地描繪。“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此文開筆就有聲有感。未見其潭,先聞其聲,遊興被激發了。“水尤清洌”“青樹翠蔓”“日光下徹,影布石上”“明滅可見”,景物的色彩、光線的明暗變化真切

而清麗。

寫景,動靜交錯。聲,是動態的,石,是靜態的,“蒙絡搖綴,參差披拂”又是動態的,魚兒忽靜忽動,溪水若靜實動,這畫面給人以很深的感知度。

寫景,情景交融,寓情於景。讀者領受著這畫卷的美又對作者寄予深深的敬意與同情。這就是藝術的感染力。

(三)寫景的襯托作用:寓情於景,情景交融

作者在描寫景物時,無不滲透著自己的感受和情懷。這遠離塵世的小石潭充滿了生機,卻無人賞識。而其幽清無聞與自己的遭遇相同,此刻過於清冷的環境更容易激起作者“悽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情感。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與作者心境的悽清美形成了強烈的比襯,有力地反襯出作者那種無法擺脫的壓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對冷酷現實的不滿。

小結:本文生動地描寫了小石潭環境景物的幽美和靜寂,抒發作者貶官失意後的孤獨,悽苦之情。語言簡練生動,景物刻畫細膩,逼真,充滿了詩情畫意,變現了作者傑出的寫作技巧

三、滲透德育:結合本文,聯絡實際,引領學生樹立正確對待人生挫折的方法。將柳宗元與劉禹錫、蘇東坡和陶淵明等古人進行比較,樹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四、拓展閱讀訓練:柳宗元《鈷鉧潭記》

鈷鉧潭在西山西,其始蓋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東流;其顛委勢峻,蕩擊益暴,齧其涯,故旁廣而中深,畢至石乃止。流沫成輪,然後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畝餘,有樹環焉,有泉懸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遊也,一旦款門來告曰:“不勝官租私券之委積,既芟山而更居,願以潭上田貿財以緩禍。”予樂而如其言。則崇其臺,延其檻,行其泉,於高者而墜之潭,有聲不然。尤與中秋觀月為宜,於以見天之高,氣之迥。

孰使予樂居夷而忘故土者?非茲潭也歟?

1.解釋下列加粗的詞。

(1)齧其涯( )

(2)以予之亟遊也( )

(3)芟山而更居( )

(4)氣之迥( )

2.寫出下列加粗詞所指代的內容。

(1)其始蓋冉水自南奔注( )

(2)其顛委勢峻( )

(3)予樂而如其言( )

(4)行其泉於高者( )

3.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項是________;________同________。

A.屈折東流

B.蕩擊益暴

C.畢至石乃止

D.有泉懸焉

4.翻譯。

(1)其顛委勢峻,蕩擊益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孰使予樂居夷而忘故土者?非茲潭也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石潭記》和本文都出自柳宗元的手筆,都是《永州八記》中的作品,內容也都是寫潭的,但兩文 的寫法有所不同:前文著重寫________,後文著重寫________;前文主要突出景物________的特點,後文主要突出景物________的特點;前文抒發了作者________的內心情感,後文透露了當地農民________的生活境況。

【參考答案】1.(1)侵蝕(2)多次,屢次(3)割草 這裡指開荒(4)遼遠,這裡指氣清

2.(1)指鈷鉧潭(2)指冉水(3)那個農民,指住在這裡的人(4)指泉水

3.A  “屈”同“曲”

4.(1)冉水的上游和下游流勢峻急,衝擊得更猛烈(2)是什麼使我樂於住在這夷人聚居的地方而忘記故鄉呢?不就是這樣優美的鈷鉧潭嗎?

5.潭的本身,潭源;清幽,清秀;悽苦,困苦

【譯文】鈷鉧潭,在西山的西面.其開始大概是冉水從南邊奔流下來,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東流去;其頭尾水勢峻急,更加激盪,侵蝕岸崖,所以邊緣廣闊而中部水深,最後遇有石頭停下來;水流形成的旋渦像車輪翻滾以後,慢慢流去.清澈而平靜的水面有十畝.四周樹木環繞,上有泉水流下.

山上有居住者,因我多次來遊玩,剛一敲門就來告訴我:“無法負擔越欠越多的官租私債,(沒辦法),我想在山上鋤草開荒,並願意賣掉我潭上的田,暫時緩解一下債”.我很高興答應了他的話.我就加高臺面,延伸欄杆,疏導高處的泉水使其墜落入潭中,發出了悅耳的聲音.特別是到了中秋時節賞月更為合宜,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視野更加遼遠。

是什麼使我樂於住在這曠野而忘掉故土?莫非是這鈷鉧潭

五、佈置作業:背誦課文後兩段;學習本文寫景方法,寫一處風景,300字左右。

語文《小石潭記》教案模板3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2、學習文章借景抒情的寫法,提高學生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3、理解作者在貶謫期間孤獨悲涼的心境。

2、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係統的學習了三個單元的文言文,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識的積累,能借助註釋和一定的文言知識初步讀懂課文。學生對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不是很濃厚,在教學文言文時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文章借景抒情的寫法,提高學生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教學難點:理解作者在貶謫期間孤獨悲涼的心境。

4教學過程

1、匯入

美麗的大自然帶給我們身心的愉悅與奇妙的體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往往會使我們放鬆心情,排遣掉心中的鬱悶,流連其中,樂而忘返,林語堂有云:山水是地上的文章,文章是紙上的山水,今天,老師就帶大家踏著唐代文學家柳宗元的足跡,瀏覽小石潭,賞美景,品柳宗元在山水間寄寓著怎樣的情感?〔板書,課題〕

2、出示學習目標:

能正確朗讀課文,疏通文意。

學習文章借景抒情的寫法,提高學生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理解作者在貶謫期間孤獨悲涼的心境

回顧全文,檢查複習

走進小石潭,我來讀一讀

師:讓我們一起來朗讀文章,感悟作者的感情。

首先來朗讀課文,注意生闢字的音。

個別讀。

齊讀生字詞。〔要求讀準字音,讀準節奏。〕

2、走進小石潭,我來譯一譯

〔師:文言文不僅要讀準音,還要釋準意。〕

要求:翻譯句子時字字落實,語句流暢,注意重點詞。

請個別學生來疏通。

檢查個別字詞掌握情況。

二、走進小石潭,我來寫一寫。

這是一篇遊記散文,課文按照瀏覽順序來寫,請你按課文內容用小標題的形式疏理出作者的寫作順序!

發現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勢→記錄同遊人

如果讓你用一個字來形容小石潭,你會用哪一個字?

請以“小石潭真〔 〕”為題,用描述性的語言寫出你對小石潭的印象,字數在100字左右。

教師點評:

剛才,同學們通過寫小石潭充分展示了小石潭的清、靜、綠、美、假如你現在就坐在小石潭邊,你會有什麼感受呢?

三、走進小石潭 ,我來說一說。

1、在幽靜的小石潭邊,我們都會感受到心曠神怡,流連忘返,而柳宗元在小石潭邊又有什麼感受?為什麼他會有這樣的感受?

學生自讀課文,句畫出與作者心境有關的詞語及與心境相關的有關景物描寫的語句。

師:引導學生注意,文中主要寫了哪些景物?怎麼寫的?體現了景物的什麼特點?

提示:

水——清:水尤清冽,全石以為底,皆若空遊無所依,目光不撤,影布石上。

石——奇,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屹為堪為巖

樹——籠,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魚——歡,依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板書,水,石,樹,魚〕

學生討論, 師小結:小石潭——幽深冷寂,孤悽悲涼,〔板書:景物特點,幽涼冷寂〕作者感受:孤悽悲涼。〕

師:作者當時的境遇,柳宗元參與政治改革,失敗後被貶職,心中憤懣難平,試圖藉助出水來排解自己的抑鬱之情,美麗的自然景物曾使他暫時忘記愁苦,但這種快樂終究是暫時的,一經悽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悲涼的心情又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來。〔多媒體展示:小石潭:幽深冷寂——被貶的柳宗元孤悽悲涼觸景抒情,接景抒情,寓情於景,形似寫景實則寫情〕

2、通過大家的討論,我們感受到了小石潭的幽深冷寂和柳宗元的孤悽悲涼,這時假如你就在柳宗元的身邊,作為柳宗元一路去遊玩的朋友,你會怎樣勸慰他呢?(多媒體展示文字,走進柳宗元——柳宗元,我想對你說……)

可以引導學生用上一些勵志的名句,如:有志者,事竟成。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等。

四、走進文章,我來品一品。

(1)在本文中,作者從不同角度描繪了小石潭的各種景物,著意渲染了幽深冷寂的氣氛,借景抒發了自己在貶官失意的孤悽悲涼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卻清晰地記敘了作者出行、遊覽、返回的全過程,描述寫生動,細緻入微,充滿詩情畫意,下面我們就走進文章,品味文章的優美意境,今天,我給大家提供一個舞臺,希望你盡情展示,記住一句話: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

提示:

1、品詞語。

找出精妙詞,以“我認為 詞(字)用得好,寫出了 ”為話題發言。

2、品句子。

找出精彩之句,以“我認為 句美,寫出了 ”為話題發言。

3、品情感。

以“我從文中 處,領會出作者 的心情”為題發言。

4、品寫法。

從寫景的角度、方法方面自由發言,老師可先做示範(板書:寓情於景)

(2)總結全文,激發興趣。

柳宗元的山水遊記是遊記散文中的傑作,而《小石潭記》更是歷代傳誦的散文名篇,小石潭人跡罕至,悽清幽靜,作者以簡練的文筆,抓住景物特點生動細緻的寫景狀物,文章出慢了詩情畫意,情景交融,寄託了作者孤悽悲涼的感情,柳宗元的遊記,就是這樣——借景抒情,寫景寓情,他的《永州八記》值得一讀。

這節課雖結束,但對古詩文的學習僅是個開始,相信通過你的學習,你一定會成為一個才華橫溢的文人。

五、佈置作業,我來練一練。

我來練一練——你曾經遊歷過那些地方,哪些景物曾觸動過你的心絃?(請運用自己學到過的寫作方法,寫一篇寫景短文,要寫出景物特點和自己的感受)

提示寫法:借景抒情、動靜結合、側面描寫、抓住景物特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