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初入職場

初入職場,什麼對我們而言最重要?

我相信,這樣的困境,你也一定遇到過:兩個 offer ,一個各方面都很好,但是錢少一點;一個錢多一些,但不太喜歡。怎麼選?

初入職場,什麼對我們而言最重要?

初入職場錢當然是很重要的,但永遠不應該是你考慮的第一位。對於職場新人來說,有許多東西,比錢重要得多。


1.經驗是職場生涯的墊腳石

初涉職場,我們沒機會承擔多重大的工作,做的無非是些打雜的事務。但這些簡單的任務,你是否真的做得足夠好?

用專業方式做事,遠比做專業的事更重要。在忍不住抱怨自己經歷豐富別人卻不識貨,自己有抱負無法施展時,不妨提醒一下自己:我是否眼高手低?是否已有觀察反思的習慣?是否在別人看起來簡單的事情中能洞察細節?是否主動向更有經驗者學習?是否每一個任務都能站在更高一層的視角思考……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在職場工作三五年就可以成為某一個領域的專家,而有的人即使工作十年也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2.量變決定質變

我們總希望,能找到這樣的工作:加班少,工資多,晉升快,空間大等等。

但是,哪有這樣的好事呢?絕大多數時候,尤其對於新人來說,這些要求,是沒法同時滿足的。

那麼,當它們之間發生衝突的時候,應該怎麼選?

如果沒有特別重的經濟壓力,我建議,不要考慮太多薪水的事情。而是要考慮,哪份工作,可以讓你在最短的時間裡,獲得最多的積累。

簡而言之:選擇哪份工作,可以有機會自己去做事情,去獨立負責一些任務,乃至於一個專案。

記住,在職場上,衡量一個人的價值的,永遠不是他擁有什麼,而是他曾經做出過什麼。

你所做出的一切成果,包括作品,包括專案,包括業績,都會成為你職場發展最寶貴的財富。如果你在職場第一年的時間裡,做到別人要花2年才能做到的事情,那麼你的起點,就直接比別人超前了1年。

很有可能,你第二年的時候,就可以當上一個基層管理者;而別人平平穩穩做了三年,還是一個底層職員,我們把這種情況,叫做「成長速度」。

為什麼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成長速度?為什麼有些人不到30歲已經是企業高層,有些人還拿著三年不變的薪水?很大程度上,這都取決於你做過事情的「質」和「量」。

質,就是你所做事情的重要性;量,就是你所積累的經驗。

優秀的人,幾乎都是遵循著這樣的路徑:

大量地積累「量」,達到一定程度,獲得「質」的提升。周而復始,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定位和能力。一旦在一個平臺進入了瓶頸期,就跳到另一個平臺,繼續突破自己,積累成果和經驗。


3.切勿執著於蠅頭小利

職場第一年有多重要呢?

這麼說吧,第一年,決定了你和別人起跑線的差距,也決定了你發展的速度。

如果你在職場第一年,能夠遇到一份工作,有空間給你自己去施展拳腳,有機會給你放手一搏,能夠讓你獨立做出一些成果,甚至給你試錯,請不要猶豫地捉緊它。

你要知道,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就是這樣的機會。

也許,一年下來,別人還在做著支援性和協助性的工作,還在幫上級查資料、做 PPT 、填 EXCEL ,而你已經完整做出了一個專案。

無論它的成績是好是壞,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你可以接觸到整個專案的方方面面,從規劃,到協調,到執行,一整套下來,你所做的,一定會比前者更多;你所獲得的,也會比前者多得多。

在這個基礎上,你將有更多的機會,去接觸更復雜、更重要的專案,也將有更多的機會去展示自己和提高自己。

以後,無論是繼續發展,獲得更高的職位,還是跳到其他更大、更高的平臺,都會更加容易。

如果你在一開始就已經比別人落後,要想再趕上去,就完全不可能。因為隨著時間推移,你們之間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這就是赤裸裸的馬太效應,也是這個社會的規則:起步越高,速度越快,發展的曲線就越陡峭。

與此相比,在初入職場的時候,每月的收入多 500 塊、 1000 塊,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執著於眼前這點蠅頭小利,其實放棄的,是廣闊無邊的未來紅利。


最後,再給你一點建議。

時刻保持著這個想法:如果我要向別人介紹自己,我可以怎麼介紹?有什麼東西是可以拿出來講的?

你是會說「我是某某公司的員工」,還是說「我是某某專案的負責人,做過某某和某某?」

如果有朝一日,當你在公眾場合介紹你自己時,無需提到公司,而是說出你做過的東西,便足以成為別人關注的焦點。

那麼,你就已經成為了一名優秀的職場人。

標籤:初入 職場